课前预习的方法指导
时尚的英文名-教师节祝福语图片
小学生课前预习课文的指导
一、预习的好处
1.有利于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并在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
识。
2.有利于在课堂上跟同学和老师合作交流。加强理解和消
化,做到心中有数。
3.
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交
流合作。这样,疑惑易解,听起来轻松、有味,
思起来顺利主动,
学习效果高。
4.有利于提高学生读、写、说、做的能力水平。由于课前预
习过,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
预习的好处很多。首先,预习能培养自学能力和
独立思维能
力。因为预习是自己独立地接受新知识,独立地阅读和思考的过
程,这就要求学生有
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教科书时,只
有经过独立思考,才能搞清思路,抓住要点,解决难点。预习
时
有些地方没弄懂,听课时就会受好奇心的驱使格外留心,一旦理
解了,思想上豁然开朗,印象
就特别深,可以久记不忘,有时预
习自己认为已经明白了的内容,听课时会发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
解,因而引起进一步的思考,甚至发现新的不理解的问题,这对
深化学习和提高理解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2。预习能开拓思路。
经过预习,已经心中有数,容易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甚至可以
跑到老
师思路的前面。要跟上老师的思路,就要开动脑筋,多问
- 1 -
自己几个“为什么”。由于思路开拓得好,听课效率就提高,老
师布
置的作业能顺利地完成,这样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增加,学习
就主动了。3。预习能增强记忆效果。预习时
无论对看得懂的知
识还是看不懂的知识,都经过了独立思考,有了初步的印象,再
加上课上老师
的讲解、分析和自己进一步的学习,理解更为深刻
了。理解了的知识是容易记住的,特别是经过努力而攻
克的知识
更容易记牢。另外,预习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新旧知识组
成合乎逻辑的知识体系
,这也有助下一步的学习。
预习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良好作用,从心理学角度说,是因为
在预
习过程中,发现疑难点,从而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了一个兴奋
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这种注意状
态加深了学生对所
学知识的印象并指引着学生的思维活动转向对疑难问题的解决,
从而提高了学
习效果。
。
二、预习做法
二、小学语文预习方法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2 -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
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
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
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
学则
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
为“启发式”教学。
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
习。
著名专家杨再隋教授也曾说
过:在学习新知识前,让
学生利用一些学习资源进行适当的预习以建立旧知与新知之间
的联系是
必要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布置预习后,学生往往无
所适从,充其量只是读
一课文,读第二遍课文就没有兴趣;或者
教师提出一个要求,学生就读一遍课文。不提要求就不知道读的
目标,更没有读的方法。学得被动,读得无力、无味。文章上没
有留下任何预习的痕迹,说形象
一点:人走过去了,没有留下足
迹,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会养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
基于上述情况,我摸索出一种简易有效的预习方法。这种预习方
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本方式,在自主
活动中完成预习要求,在
自主活动中使良好的预习习惯得以养成。
十九世纪德国教育
家第斯多惠在论及人的发展时指
出: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和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和培养,
必须用自己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
那么,怎样教给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培养自主预习
的习惯呢?《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具体明确的阐述。给我们教师
- 3 -
施教增加了难度。这更有利于教师放开手脚设计适合学生的预习
方法。
如何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呢?
首先,教师从一年级起就应注意教给小学生自主预习<
br>的方法。培养其自主预习的习惯,这个习惯应在课内培养,到中
年级再逐步放到课前。
那么,应教给学生怎样的预习方法呢?
叶圣陶先生说: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
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
这个“必须切实”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是简
易、实用、有趣、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和小
学语文教科书课文前对小学生提出的预习要求,结合
小学生的实
际情况,摸索出一种简易、实用的预习方法。我把这种方法用口
诀的形式概括出来。
口诀如下:
一画段儿,二画圈儿,
三画需认字儿,四画翘舌音儿,
五画疑难处,六画好词句儿。
“一画段儿”即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前,先
让学生用
笔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序号。这个小序号的标
画看似简单,其实在小
学生标画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
性认识。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个自然段构成,有的自然段是由
一句话构成,有的自然段是由几句话构成。这种认识对于今后的
读写会有较好的影响,使学生知
道自己今后作文也可以这样安排
段落。另一个作用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便于操作,如学生可直接
- 4 -
向老师点明第几自然段的哪个地方有疑问,
教师也能方便的向学
生点明第几自然段需要注意什么等。实践证明,“一画段儿”的
方法,学生
方便实用。
“二画圈儿”即学生在完成“一画段儿”后,对照课后
生字表中需要“学会
”的生字,在课文中用“O”画出,由于在
课文中需“学会”的生字和需“会认”的生字无明显标志,这
样
用“O”一画就使学生明确了哪是要求“学会”的,哪是要求“会
认”的。在读课文时会对自
己画出的需“学会”的字有所重视,
印象也比较深刻。实践证明:通过“二画圈儿”的方法,学生一看一画就认了两遍,方法简易实用,识记生字效果较好。
“三画需认字儿”就是画完要求“
学会”的生字后,再
对照可后要求“会认”的生字,用“V”在课文中画出,以区别
要求“学会
”的字。这样更明确了“会认”的要求,以便按要求
去做。
“四画翘舌音儿”,是针对
我们口语中平翘舌音不分的
实际情况所采取的一种读书方法。就是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含
翘舌
音的音节用“-”在其下面画出来,以利于正确的读书。这
种画法一般坚持两年就可以使学生基本区分平
翘舌音。调查证
明,采用这种方法的班级的学生,其读书的正确率大大高于不采
用此法的班级。
“五画疑难处”就是指学生在完成上面画法之后,再读
课文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用
“?”再其右边画出。读完课
文后对疑难问题或查字典,或问同学、老师,或交流讨论解决。
“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方有所得。长此以往,真正养成了
“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
-
5 -
“六画好词句儿”就是指学生再读课文的
过程中,有些
妙词佳句往往会使学生“一见钟情”,这种词句作用不可低估,
有些词句可能对学
生的思想有触动,能给以启迪;有的使遣词造
句恰到好处给人美感;有的是可以帮助自己正确、快速的理
解课
文等。老师就要求教给学生用波浪线“~~”画出。这样要求会
集中学生读书的注意力,学
生在读书时也会格外注意妙词佳句,
随时标画出。在今后学习中他会对自己画出的“宝贝”不由自主地玩味揣摩,自然训练了其创造性地思维。“学文如积沙,学理
如筑塔”。长此以往,提高了学生读
书注意力,加强了其对语言
文字的内化吸收,训练了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力。这对学生的读写
能力
是大有好处的。最多一个月学生就基本养成按“六画预习法”
预习课文的习惯。
教科书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要有开放性和
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
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
择
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
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
地割
裂开来。
- 6 -
逐步培养学
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
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
节,拓
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应
加强对阅读方法
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
生诵读,以利于
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预习课文可以分为个人独立预习小组以及全班合作预习。
怎样预习课文?预习课文时作为学生干些什么?怎么干?
我总结了一个有趣的口诀:一读,二标,三划,四查,五想六批
我认为具体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讲了什么内容?式概括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作品以及写作背景做好资料卡。
3.知道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概括其大意并做好批注。
4.识记文中的生字词语,做好形近字、多音字的批注。
5.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并做好批注。
6.知道或写出一些词语的近、反义词并做好批注。
7.判断一些句子的意思及修辞方法,并做好批注。
8.体会一些词语的用法和表达效果试做好批注。
9.收集整理其它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与资料
,进行拓展学习。
(古诗、名言警句、俗语、歇后语等)
10试说出对读文后的体会、感悟、
教育、启发和文章所要
揭示的道理等,在课文的空白处做好批注。
- 7 -
11.专注人物的命运并作出对人物的正反评价在课文的空白
处做好批注。
12.提出自己难以理解又最想知道的问题把问题写在书的空
白处或记在心里。
预习
时万万不可千篇一律应针对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有侧
重点的预习内容。如:故事、小说应专注人物的命运
,作出对人
物的正反评价。寓言和童话应侧重与文章给我们的教育、启发以
及揭示的道理。科学
小品文应该侧重与知识点归纳以及说明的掌
握。抒情的文章应侧重于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情感的表达、人物
性
格、品质的分析,写景的文章应侧重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
三、怎样收集学习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
1.查阅资料及相关书籍。
2.上网查找与下载打印
3.向同组、同班的学友请教。
4.向高年级的师哥、师姐请教。
5.向家长及亲友请教。
6.向任课教师及其它教师请教。
教师要求学生收集资料前要交给学生收集学习资料的方法。
教师既要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又要做学生学习资料的提供者,
同时更要做学生的服务者。
小学生预习效果的展示的方式
1.学生自主展示。
2.教师抽生展示。
3.小组派代表展示。
- 8
-
4.学生补充式展示。
5.学生评价式展示。
展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分组展示时进行各小组聚焦,教师把学生
推向前台。一人展
示为主,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补充。展示时要求其他学生和教师
第一倾听讲解
,吸收营养。第二适时进行评价、提示、补充、点
评和质疑,画龙点睛,不是本组的同学也可以,进行互
动、交流、
共同提高,第三归纳总结,形成整体。
。
总之,不论是预习还是其
它方面都要时刻专注学生的个体差
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习惯采取
不同的要求。万不可千篇一律面面俱到,应该灵活多变。
课前预习课文方法
课前预习课文基本分类要求
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
根据学生身
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
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
发学生的主
- 9 -
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
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
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
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
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
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
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
学习和现代科技手
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
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
社会
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
生的
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
不同学生的需求,
预习写人文章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 10 -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
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
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
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
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
情等感受
。
一、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
样。每个人的外貌特征,言行举
止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时,认真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
作描写等内容,从而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人物的美丑善恶。
二、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写人离不开记事,人,是全文的中心,事,则是为表现人
物的形象服务的。
有的写人文章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表现某一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件不
同的
事表现某几方面的特征。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应抓住典型的事例,认
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道德情操。
三、理清文章层次,明确写作目的。
在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还
要弄清作者为什
么写这篇文章。看文章通过记叙或者描写表现、歌颂了什么,这也就是概
括文章
的中心思想。明确了中心,有利于更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 11 -
预习写事文章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
br>写事文章,就是通过一件事情发生、发展、结果的全过程,表达某些观点
或看法,让更多的人从中
领悟生活的道理。阅读写事文章,要注意以下几
点:
一、弄清记事的“六要素”
记
事的文章,一般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
事件的结果这“六要素”。阅读时
,要
初步了解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有哪些人物,事情是怎样发生
的,又是怎样发
展的,结果怎样,弄清了这些,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全文。
二、理清叙事的顺序。
一般来说,叙事的顺序包括三种:①顺叙,是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来叙述。
②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先
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③
插叙,在叙述某一事件的过程中,要对所叙的事情进行必要的
交代而插入
的叙述。当插叙的内容结束后,原来的叙述继续进行。我们弄清了事情的
发展顺序,
阅读后,才能留下清晰的印象,从而有助于我们更透彻地理解
文章。
三、抓住叙事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叙事文章一般都有详有略,凡是能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地方,作者都要选
- 12 -
取典型的事例进行详写。阅读时,我们要抓住重点,认真分析,体
会作者
从中表达的看法、观点。
预习写景文章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
获得的语言材料。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
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如词类、短
语结构、句子成分、常见修辞
格),但不必进行系统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
写景的记叙文,主
要是以描写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为中心,通过对景物的生
动描绘,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阅读此类文章应
注意以下几点:
一、通读全文,抓住景物的特点。
景物的特点,就是指景物的姿态、色彩
、景物在动态或者静态时的样子等。
了解了景物的特点,可以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象,有助
于进
一步理解文章。
二、明确写景的写作顺序。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
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写景的文章都是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的,因此,在阅读时,要明确文章
的写作顺序。写景的文章通常有以下几种顺序:
- 13 -
1.按观察的先后顺序。也就是以移步换景的方式写景。
2.按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中间到四周等。
3.按时间的推移顺序。如春、夏、秋、冬、早、中、晚等。
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
br>写景的文章,并不是单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对景物的描绘来抒发作
者的思想感情。阅读时,
我们要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
尽可能融入其中,与作者共同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预习童话寓言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
流。
一、读懂内容,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
读童话寓言时,首先要弄清故事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发生的,人物是谁,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
二、领悟童话预寓言的教育意义。 童话虽然是通过想象和幻想写出来的,但是它反映的是现实生活。在阅读
时,我们要通过对童话中人
物形象的具体分析来领悟做人和生活的道理。
寓言则是通过虚构故事来说明道理或教训的,有的寓言将寓
意写在了故事
- 14 -
的结尾,有的则没
有写出来,所以在阅读时,还需要我们认真去领悟。同
时还要根据寓言联系现实生活去深入体会它的教育
意义。
预习古诗词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
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
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
情感。
预习说明文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