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从军行》教案

余年寄山水
825次浏览
2020年12月15日 16: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读后感大全-项目分析报告

2020年12月15日发(作者:祁守端)



从军行

1.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
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
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自主预学】
1.预学教材P53,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有哪些学习要求呢?
本单元主题是爱国为主题,学习要求有:
(1)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2)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2.预学第9课《古诗三首》之《从军行》,熟读古诗,自学生字和新词。
3.课前搜搜:
(1)了解乐府诗: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
保存而 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
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 郊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
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 民歌。
(2)玉门关简介: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
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元鼎或元封 中(公元前116年—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
【自主展学】
一、激趣导入,解题入境。
1.导入课题: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 迹,都有仁人志士渴
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这节课,你们将一起学习一首乐府诗《从军行》。(板书课 题:从军
行,学生齐读课题。)
2.了解题目:《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 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标题
有的加上“歌”“引”“曲”“吟”“行”等,都属于乐府诗。《从军行七首 》是王昌龄采用乐府

1



旧题写的一组边塞诗,载于《全 唐诗》卷一百四十三。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其中的第四首《从
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从军行》乐府 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3.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 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
材的诗。)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教师范读。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简介作者。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 )人。公元727
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 宏词,
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
阳县) 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
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
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 ,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有《王昌龄
集》。
三、结合注释,体会诗意
1.结合注释,理解词语意思。
(1)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
(2)长云:层层浓云。
(3)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4)孤城:即玉门关。
(5)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一作“雁门关”。
(6)破:一作“斩”。
(7)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 县东南一带。西汉时
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 境的少

2



数民族政权。
(8)终不还:一作“竟不还”。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海湖上蒸腾 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
里,遥遥相望。
黄沙 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
誓不返回家乡。
四、想象结合,体会诗情
1.理解: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出示描绘图景,观察图上景物,这一句描写了几个景物?(青海长云雪山)
(2)写边疆地理位置和环境怎样呢?(板书:环境恶劣)。
(3)一个“暗”字,给人以什么感觉?(沉重压抑),指导朗读,读出沉重压抑之感。
2.理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出示描绘图景,观察图上景物,(孤城遥望)
(2)这句意思:这句写形势的险恶,他 们征戍在边疆前沿,回望祖国只见玉门关一座
孤城。(板书:思念家乡)。
(3)“黄沙”、“百战”、“穿金甲”说明了什么?
“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
“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
“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
(4)指导朗读:读出孤寂、忧伤的语气。
3.边疆这样艰苦,守边将士又是怎样做的呢?(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小结:金甲尽管磨穿,将士们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连年战争和大漠风
沙的磨练中变得更加坚 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将士们豪壮的誓言。齐读末句,读出激
昂、坚定的语气。
【自主练学】
1.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意思:虽然在莽莽沙漠里已经身经百战,连铠甲都磨穿了,但若不彻底打垮敌人,决不
返回。

3



体会:表达出戍边将士不把敌人消灭誓不回家的决心和戍边将士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自主拓学】
1.收集王昌龄《从军行》的其它几首小诗,然后读一读,背一背。
2.战争是残酷的,是我们所有的痛恨的事。可是自古以来,天下从未真正太平过。此时
此刻,仍有一些 国家的人民在经受战火的折磨。
中国人是热爱和平的,我们希望在和平中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但是毛 主席曾说过:“人
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一旦有一天战火燃起,一旦有一日,我们也 踏上
战场,我们的耳畔也会响起千百年来爱国将士的豪壮誓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
不还!”
【板书设计】
从军行
青海孤城——怀念家乡
黄沙——环境恶劣
不还——壮志报国


4

诺基亚6510-明星大整蛊


北虫草种植-青年党员


毕业论文答辩自述-广东大学分数线


乒乓球台规格-腊肠的制作方法


青春期3歌曲-哪吒之魔童降世图片


蜀道难原文-伤感唯美的句子


淘宝招聘-递交


老人祝寿贺词-懦弱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