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节约用水》教学设计

余年寄山水
596次浏览
2020年12月15日 19:3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滚轴云-网页边框

2020年12月15日发(作者:丁涟云)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节约用水》教学设计
活动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74-75页。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单位换算、简单的统计等知识。

2、智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数感 、估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培养学生
的探究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 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意目标:渗透环保、节约等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浪费多少水的测量和计算。

教学难点:

测量的方案。

教学准备:

1、教 具:多媒体课件、1个1立方分米的盒子,一些标有刻度的容器。有刻度
的试管和计时器。

2、学具:每人一张作业纸,上面有统计图表。

活动过程:

课前 准备:与学生一起说说与水有关的诗词。(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
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而诗词歌赋则是最
为璀璨的明珠。如同甜美的甘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 中国人的智慧,陶冶着一代
又一代中国人的情操,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六年的文化熏陶让我 们
深深地感受到诗词的美。你能说出哪些有关水的诗句吗?)生: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 一村。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返。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课题导入

二、今天是几月几日?

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世界水日。



水在文人笔下是美的根 源,水一直被人们形容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我在
前不久发现了这么一幅宣传图片。(课件出示: 节约用水,关住点滴。)我心理就
觉得纳闷了:那么多的水,有必要在乎这水龙头的点滴漏水量吗?
二、了解水资源的现状与水知识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 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
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 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 大学生,竟提
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
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
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 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
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 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
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 文的“三要素”是
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
第 1 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
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 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
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 在布局
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
的“米” 。

1.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观点。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 ”“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
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 那些特别讲授
“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
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
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 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
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 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
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 )
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
士”“讲师”,还 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可那只是海水,是不能饮用的,而淡水资源是有限
的,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需求量与日俱增, 很多地方的水资源已不能
满足人民生产、生活所需,因此必需节约用水。

“教书先生 ”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
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 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
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 生”一词也并非有
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
父兄或有学问、有德 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
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 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
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 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
与 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
意基本一致。


第 2 页

劳动保护条例-惊惶万状


文英阿姨-word简历模板下载


黄笑话大全-玉米排骨汤怎么做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中介服务


消耗-语文竞赛试题


毛线拖鞋的钩法-会务及活动策划


柠檬的功效与作用-太多歌词


瑞雪兆丰年什么意思-平凡中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