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常见考点之同向行程问题及其常用公式
花儿说-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小学常见考点之同向行程问题及其常用公
式
同学们,同向行程问题是小学
阶段的主要考察点之一,
想必大家在学习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题目,所以我今天特意
给大家总结
了一下这类题目所用到的公式。请大家认真阅
读。
例1、甲和乙两人分别从一圆形场地的直径
两端点同时开始
以匀速按相反的方向绕此圆形路线运动,当乙走了100米以
后,他们第一次相
遇,在甲走完一周前60米处又第二次相
遇.求此圆形场地的周长.
分析:当甲、乙第一次相
遇时,甲乙共走完12圈的路程,
当甲、乙第二次相遇时,甲乙共走完1+12=32圈的路程. ?
?
所以从开始到第一、二次相遇所需的时间比为1:3,因而第
二次相遇时乙行走的总路程为
第一次相遇时行走的总路程
的3倍,即100×3=300米. ? ? 有甲、乙第二次相遇时,共行
走(1圈-60)+300,为32圈,所以此圆形场地的周长为480米.
例2、一架战斗
机的贮油量最多够它在空中飞行4.6h,飞机出
航时顺风飞行,在静风中的速度是575kmh,风速
25 kmh,这架
飞机最多能飞出多少千米就应返回?
解:设:飞机顺风飞行时间为t.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
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
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
第1页共3页
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
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
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
础知识
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
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
会在有限的时
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
成多,从而收到水滴
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依题意,有
(575+25)t=(575-25)(4.6-t),
解得:t=2.2.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
着素质教育
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
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
老师们又
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
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
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
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
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
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
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
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
也是一
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
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
慢“老师”之说也
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
当然不是今日
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
第2页共3页
词,所表达
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
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
,“教
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575+25)t=600×2.
2=1320.?答:这架飞机最远飞出1320km就应
返回.
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