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噤若寒蝉是什么意思-韩国可爱图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3、
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从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所
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
..
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三、教学方法
1.
在教学中,我借助于制作的课件,合理运用创造思维与个性教学的
十大策略
..
中定时打破、创造过程、容忍暧昧、辨认、科技综合五大策略,引导学生深入理<
br>解课文内容,突出教学训练重点。
2、合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针对本文的学
习,学生通
过自读是可以初步感知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十分可怜的,
她希望过着幻象中幸福的生活。学生存在的困惑点
是:由于学生所处
时代的社会情况,学生所享有的优越的生活条件,导致学生很难和作
者进行深
入的对话。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 导 学 生 走 进
文 本 、深 入 理 解
文 本,让 学 生 和 文 本 直 接 对 话,感 知 作 者 写 作 意
图。
教 师 要 引 导 学 生 关 注 文 中 的 写 作 手 法,体 会
这 样 写 的 表 达 效 果 是
什 么。通 过 扩 展 阅读,激 发 学 生 阅 读
安 徒 生 童 话 的 兴 趣。
五、教学过程
一)引出“幸福”:
(配乐朗诵)——寒冷的夜晚,最冷,不是呼啸的北风,饥饿的
小女孩,怎
能承受生命的沉重,为什么,有家却流浪风中?为什么,人们忘记了同情?火柴
燃尽
,梦却在夜空,为什么?天堂的路,没人肯送你一程?为什么?~~~
师:为什么?为什么?这是一个
与大家同龄的同学,在读完这篇童话以后,她并
没有像刘倩倩、像我们一样停留在同情怜悯的层面,而是
产生了进一步思考,批
注了这段话,我们发现,原来批注的时候,不仅可以写下信息,还可以写下你的<
br>思考与追问。
师:同学们,我相信,此刻你们心中也一定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要问?
生1:为什么在偌大的世界里却容不下一个小小的生命?
生2:为什么大人们的心比寒风还要冷?
生3:为什么你还没有成为明日之星,就已经随风飘落?
生4:谁的爸爸不爱孩子?为什么小女孩的爸爸还要打她?
生5:那个小男孩还要欺负她?------
师:是啊,同学们,我们的读书没有停止,而是
进一步思考与追问,好比课文最
后这句话:齐读:(投影: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
曾经多
么幸福,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读完这句话,你一定也要问个为什
么——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的那么多的
不幸(手指板书内容),可这里为什么又说她是幸福的呢?
生:为什么她能看到那么多美丽的东西,为什么她能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
福中去? 师:是啊,这一个个为什么不是凭空而想。原来,竟然是我们在文中慢慢读细细
品出来的。我们在上
一节课,从现实的角度去理解了小女孩的这么多的不幸与苦
难。我们再一次回到文字里去细细地品味,看
看小女孩究竟看到了哪些美丽的东
西呢?
二、解读“幸福”
1、品读“温暖”
生: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
手,
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师:谢谢你啊。看哪,小女孩幸福地看到了这大大
的火炉,安徒生是这样告诉我
们的,来,大家齐读第一句话:(投影: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
像一
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
火炉装着
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师:细心的同学不难发现,这句话照应了哪句话?
生齐读后面划波浪线~~~的内容。 师:是啊,你看我们同学多会读书啊。原来,我们在阅读批注的时候,不仅可以
注意那些相对的句子
,而且还可以注意那些相照应的句子。这样,我们的感受就
更加具体可感,触手可摸了。比如说,你看,
温暖照应“暖烘烘”,明亮照应“旺
旺的”,“多么温暖多么明亮”不是凭空猜想,而是因为句子的描写
让我们由衷
地感受到那是“多么的舒服”。这时,你才能切身体会到小女孩不再寒冷,而是
获得
了一份温暖。(板书:温暖)
来,我们一起配合再来读读,体会这温暖的感受吧!
(师生配合读这段话。)
啊,多么温暖多么舒服啊。紧接着,小女孩还看到了哪些美丽的东西呢?
2、品读“满足”
生:(读):(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
和梅子的烤鹅正
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
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
苦的小女孩走来。)
师:唉呀,幸福挂在同学们的脸上。因为这样一只大大的烤鹅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快看哪,安徒生太有意思了,那可是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啊,该怎么
从盘子里跳下来
,又怎么摇摇摆摆走向穷苦的小女孩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来,
谁能让这个画面动起来啊,用你的朗读告
诉大家好吗?体会“摇摇摆摆”
指导学生绘声绘色朗读这段文字。
师:这只烤鹅摇摇摆摆向
小女孩走过来,你们可注意了,饿极了的小女孩可不是
冲上去抓烤鹅,而是它自己主动走
过来。它想干什么呢?
生:把自己送给小女孩享受。
师:想象一下,有了食物,小女孩不再
忍受饥饿了。她不仅吃饱了,同时还获得
了一份满足感。板书“满足”。
师:她还看到了哪些美丽的东西呢?
3、品读“安宁”
生: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
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
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
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
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
师:大家看哪,小女孩看到的这棵
大大的圣诞树,那是怎么样的大怎么样的美呢?
哪位同学来,用你的读告诉大家,好吗?
生读相关的句子。指导朗读。
演一演:
师:圣诞树上那么多美丽的画片,不就是圣
诞节时送给别人的写满了祝福语的贺
卡吗?瞧,它们正向小女孩眨眼睛呢!眼睛可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多
的眼睛分明
是在祝福小女孩啊。来吧,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那众多的眨着眼睛的画片,
(指
一女生)她就是那个小女孩。快啊,把你们的祝福送给她吧。
生扮角色进行口语交际。
师:小女孩,收到这样多的祝福,此刻的你,有什么感受呢?
女孩:此刻,我不再感到恐惧,不再寒冷,那么多的祝福,让我感觉很幸福,很
快乐。
师:是啊。此刻的小女孩,已不再感到孤独,不再感到恐惧,一下子拥有了这么
多的祝福,她已被幸福
与友爱所包围。此刻,她的内心获得了怎么一份感觉呢?
(让小女孩自己上前去板书:安宁。)
师:多美妙的童话啊,让我们赋予小女孩这么美好的祝愿,这不就是我们在阅读
时可以批注在文字旁边
的想象吗?
4、品读“慈爱”
师:被幸福与友爱包围的小女孩,接下来又获得了一份更大的
幸福,那就是她终
于看到了自己的奶奶。课文中是怎么样写的。找到相关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学生齐读第九自然段。)
师:第四次擦燃火柴,女孩又获得了一份温暖与慈爱。重要
的是她不再孤独,而
是得到了一份特别的慈爱。(板书:慈爱)
想象一下,小女孩见到了慈爱的奶奶,她会怎么呼喊呢?指导朗读。
这可是生活里唯一疼她的
奶奶啊,小女孩好不容易见到了,一定还会有更多其他
的话想对奶奶说,她会说些什么呢?来吧,想怎么
说你就怎么说?
学生发言。
师:同学们,无论我们怎么样想象,怎么样朗读,也无法完全再
现小女孩当时幸
福快乐的时刻。文中一连用了四个感叹号,一声声的呼喊,告诉我们小女孩此时
的渴望是多么的迫切。同学们,想不想帮助小女孩留住奶奶呢?(想)大家都是
有爱心的好孩子,让我们
一起来深情地呼唤,留住奶奶吧。齐读小女孩的话。(奶
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你
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
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指导朗读时,着重注
意那四
个感叹号,引导感情的表达。注意读音的纠正:多音字:喷香与暖和
5、品读“快乐”
小女孩想跟奶奶在一起的愿望实现了吗?文中第几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呢?
齐读第十自然段。
师: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她跟奶奶一起告别了痛苦,走向了光明与快乐。板书:
快乐 。 <
br>投影: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
飞到那没有寒冷
,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理解: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小女孩死了。
师: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那她活着呢。
生:只要她活着,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也只有死了,才能摆脱这一切,才能
得到解脱。 <
br>因此小女孩跟着奶奶飞走了。实际上是向死亡走去了。这是多么可怜可悲的事情。
让我们怀着对小
女孩的美好祝愿来齐读这一句吧。
三、解析“幸福”
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了
,死在了新年的张灯结彩中,死在了富人
们的欢声笑语中,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
/p>
投影: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的奶
奶
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理解文中前后两个“幸福”的含义。
同学们,人活着,才能体会
到幸福的存在。而小女孩却只有死了才能获得她追求
的幸福。这怎能不让我们去深思呢?请同学们想象一
下,安徒生爷爷是怀着怎么
样的心情写下这两个“幸福”的?(愤慨,谴责,无奈,同情,祝福———)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回到课文,齐读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原来,这小女孩
里面的“小”里面还包含着很多的大,就是刚才我们读到的那些
个大:(学生一起说)大大的火炉,大大
的烤鹅,大大的圣诞树,还有高大的奶
奶。透过这些我们用眼睛看得见的大,同学们读出了这些看不见的
大(指板书:)
原来,小女孩获得了无限的温暖,无比的满足,永久的安宁,永远的慈爱,永恒
的快乐。
那么,是什么让小女孩从这边的黑暗与痛苦的世界,走向这边的光明与快乐呢?
(指板书)
生:火柴
火柴也就是小女孩的希望,小女孩的梦想。
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我们可
不可以把小女孩的五次梦想罗列在一起写呢,这样
读起来不就一目了然了吗?为什么安徒生却把它们安排
在小女孩每次点燃火柴
的过程中呢?
相机出示灯片: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
她又擦燃了一根——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来,我们一起好好读读,她第一次抽出火柴时是怎么写的——,第二次灭
了之后,
————第三次灭了之后----第四次-----第五次-----,她一次又一次擦燃火<
br>柴,火柴一次又一次灭了,她又一次又一次点燃,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
而五,安徒生为什
么要这样写?引导学生写出“渴望”,并让学生板书渴望。
现在,我们发现,原来小女孩之所以能获得
幸福与快乐,是因为她内心有着强烈
的渴望。并且为了这个渴望,她没有放弃,而是努力
地去追求。最后才得以实现。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从中又得到了什么感悟呢?
引导学生说一说:
生:学习小女孩面对困难与不幸,默默忍受,在逆境中,也不放弃心中的梦想,
并努力去追求。
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点燃火柴,其实就是她抓住自己的梦想不放弃。
人与人之间,就一定要拥
有爱。有爱就有温暖,就有安宁,就有快乐,哪怕
是一根小小的火柴,也能点燃整个世界。
面对困难与不幸,我们不要抱怨和不满,无论何时都要心怀梦想与渴望 。
师:是
的,正因为小女孩的执着,一次又一次地不放弃,一次又一次地点燃
火柴,她的梦想才得以实现。她终于
跟着她的奶奶飞到了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
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本是个很悲惨的故事,但在
安徒生的笔下,因为是童话,原本忧伤的故事
不再忧伤。故事不再凄惨,而是一种凄美在心头,于是,我
们发现,在改变不了
现实的情况下,面对现实的世界,我们可以去创造一个我们心中向往的美好的世界。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现实中无法得到幸福与快乐,在她的幻想中她得到了。这,
就是童话故事的永
恒魅力。安徒生的博大也在这里。
课文到此,结束了。还有一些练习,下节课再做。现在,还有几分钟
的时间,
请回到你的爸爸妈妈身边,把这个凄美的童话故事读给他们听吧。把你的感受也
讲给他
们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