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生活的滋味-雷雨话剧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重点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
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
福中去。”“她们俩在光明和快
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
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
(三)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
的穷苦人
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
2.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今天的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道抢答题,看谁先猜<
br>出这个人是谁。他是丹麦人,是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一生创作了
168篇童话故事,他的童话
不是民间传说的重述,而是立足于现实生活,
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他就是——安徒生。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他的
一篇经典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出示并板书课题)。
二、研读课文,整体把握
师:同学们听过这个故事吗?(或让学生速读课文)谁能用最简<
br>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1、卖火柴的小女孩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什么?(可怜) 你从
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1)可恶的车夫 (2)调皮的男孩
(3)冷漠的人群 (4)狠毒的父亲
师:多可怜的小女孩啊,他又冷又饿,只好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看上去很
美,不过她没注意这些。这
是为什么呢?小女孩在一座房子的墙脚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2、漂亮的小女孩在这时最需要什么?(火)
3、小女孩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暖和自己的小手吗?
(不敢,火柴没卖出去,还用了一根,回到家会被爸爸打的)
师:但小女孩实在太冷了,经过
长时间、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
终于抽出了一根并擦燃了。并在后来连续擦了好几根火柴,直到火柴
p>
被她全部擦完,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并填写下表:
4、小女孩擦了几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
第一次:她看到了温暖的火炉,因为她太冷,渴望漫暖。
他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暖和
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
了。他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小女孩美好的幻想
就像这熄灭的火柴那样,破灭了——幻想不是现实)
现实:寒冷
第二次:她看到了喷香的烤鹅,因为她太饿,渴望食物。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一
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说
明小女孩太饿了,恨不得这只鹅自己送到嘴边来,只要一伸手拿起刀<
br>和叉切下来就能吃)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
墙。(美好的幻想再一次破灭
,现实就像面前的这堵墙一样冷酷无情。)
现实:饥饿
第三次:她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因为她不快乐,渴望欢乐。
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透过富商
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
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
br>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
现实:痛苦
第四次:她看到了滋祥而高大的奶奶,因为她缺少关爱,渴望奶
奶。
小女孩前几次擦
燃火柴见到的美好景象她都一句话没有说,但这
一次见到温和、滋爱的奶奶却喊出声来:“奶奶!啊!请
把我带走吧!
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
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赶紧点燃整把火柴,这是他第五次点然火<
br>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这时的奶奶显得特别高大、特别
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在怀里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
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5、小女孩和奶奶到底去的是什么地方?(天堂)
师:可怜的小女孩,就这样在旧年的大年夜
被活活冻死了。文中
是这样写的“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
带着微
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6、小女孩死了,为什么嘴上带着微笑?
(因为小女
孩儿在幻象中得到了满足,因此感到高兴的和幸福,
她被冻僵死去时,还沉浸在充满幻想的幸福中。)
师:小女孩死了,在大年夜里冻死了,人们发现她时,她的手里
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文
中是怎么描写的呢?请同学齐读文章
最后一句话“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
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7、这句话中的两上“幸福”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个“幸福”是写小女孩儿在幻象中不仅看到了暖和的火炉、
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更幸福的
回到了慈爱的奶奶的怀抱,这
只是在幻想中得到的幸福。第二个“幸福”指的是小女孩儿得到的不
是新年的幸福,而是悲惨的死去。)
三、回归现实,引发思考。
小女孩之死谁之过?
(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冷酷 )
【作业布置】
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没有死,有一天来到我们中间,你准备给她
怎样的温暖和幸福?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擦燃的次数 看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课后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19世纪丹麦伟大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
杰作。这篇童话记叙了一个卖火柴
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饿死在街头
的悲惨故事,深刻地控诉了当时丹麦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合理性,揭露<
br>了专制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课
文的第二大段和学习小女孩五次
擦燃火柴并从火柴的光亮中看到种种幻象来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与悲惨。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细细反思这堂课,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成功之处和还需要改进之处。
一、成功之处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情感
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奶奶
渴望
温暖
食物
快乐
关爱
幸福
现实
寒冷
饥饿
痛苦
悲惨
艰难
<
br>创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推动教学
活动向纵深发展。因此,我们在课
堂的情景导入上,抓住了同学们对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的认知度,设计了一个抢答环节,通过<
br>先介绍作者的国籍、再介绍他的文学成就和作品特点等方式,既让学
生猜出了作者,又巧妙地过渡
到课题上来。
2、课文的教学模式
由于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比较经典的童话故事,大多
数同学
早己听过这个故事,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讲故事和夹叙夹议相结合
的教学方法来贯穿整
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得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达
到了由表及里、重难突破、标本兼治的教学效果。
3、文本对话,领悟课文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
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
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就得灵活运用多种
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因此,在教学时,就得抓住重点
句子
一次又一次地与文本对话,从而达以读感悟的目的。如“这时的奶奶
显得特别高大、特别美
丽,奶奶把小女孩抱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
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
没有痛苦
的地方去了。”这个句子,我就是通过列举事例的方法引导学生去体会:
幻景越是美好
,现实越让人感到悲凉。学生越能感悟到小女孩只能通
过幻想来满足一下她对幸福的渴望。学生在一次次
地与文本对话中,
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一次次从美妙的幻想回到痛苦的现实生活中,
深刻体会
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4、回归现实,升华学生情感
在突破重难点
,领悟课文内涵之后,我采用了通过讨论“小女孩
之死谁之过?”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冷酷。最
后通过作业布
置(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没有死,有一天来到我们中间,你准备给她
怎样的温暖和
幸福?)来换取同学们对小女孩深深的同情之心,同时
让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树立感恩之心。
二、须改进之处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属性,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
心。
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
字工具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语文的
人文性则要求培养学生的人
文素质,领悟和把握课文中的人文内涵是开展人文教育的前提。这两
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虽然明白这一点,但是上课时如何很好
的去操作却很难,总有一种眼高手低
的感觉。所以如何将工具性和人
文性在语文课上达到完美统一,是我在将来的教学中需要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