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

别妄想泡我
588次浏览
2020年12月16日 08: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李白念家-爱到疯癫

2020年12月16日发(作者:戴路)



课 题:观潮
教材分析
《观潮》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的第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
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 章结构清楚,
层次分明,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能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写作的好习惯,能够激
发 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但 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
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 观的图象
帮助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笼罩、若隐若现、风平浪静、漫天卷地”
等词语。
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能够正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的顺序把握文章脉络。
4.通过自主阅读、思考交流、熟读朗诵的学习,体验边读边想的朗读方法
5.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
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观。
教学难点: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整理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课文;2.搜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设疑激趣
1.谈话引题:同学们,身在厦门的你们喜欢看大海吗?看过海水涨潮吗?



说 说涨潮时的海水是什么样?你有什么感受?(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 河流,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千米,是我国东南沿
海的一条著名江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钱塘江 的大潮
2.资料展示:(播放一段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看潮水,听潮声,你觉得钱
塘江大潮 怎么样呢?请你介绍或者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3.设疑:那么,在作者的眼里钱 塘大潮又是怎样的呢?通过预习,请找出
一个文中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特点的词语。(学生说,教 师把词写在黑板
上:天下奇观。)什么是天下奇观?“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
的意思,在这里是 指潮来时的景象。)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通过阅读,说说你觉得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
天下奇观?初读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学习本课字词。检查预习作业中的生字抄写。
(1) 同桌互查生字的读音。
(2)集体交流课前大部分同学们觉得哪些生字比较难,重点指导难写难记
的生字。
(多音字:“颤动”的“颤”在文中读chàn;“闷雷”的“闷”在文中读mèn;“薄
雾”的“薄” 在文中读bó;“镇、逐、涨”读翘舌音。“昂首”的“昂”、“横贯”
的“贯”要注意笔画的写法。)
3.请同学们拿出水笔,坐端正,练习写各描3个、写2个字。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
潮的?
4.交流自读收获,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
去时)
5.师生共同梳理出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段):潮来前的景色和人们的表现
第二部分(3、4段):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5段):大潮离去时的景象。
6.分组读课文,边读边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设疑导入
同学们,钱塘 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
奇景。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观潮》 。(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
课文,同学们都了解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潮
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感受大自
然 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精读课文,品味奇观
1.潮来前的奇
指名读文,找一找潮来前有的景象,哪些地方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
奇观”?
自由读第2自然段,体会“潮来前”钱塘江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找
到描写潮来前的景象的重点 词语画出来(薄雾笼罩 江面宽阔)并说说这些词语
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教师相机板书:江面宽阔 薄雾笼罩 壮美宁静)
找一名学生朗读出“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 着一
层蒙蒙的薄雾”的句子之后,引导其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的平静;
找一名学生 朗读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的句子之后,引导其他学生说
出观潮人的急切心情。出示课件潮来 前的景象,结合课件内容有感情地朗读第2
自然段。
2. 潮来时的奇
(1)刚才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山人海在岸边焦急地等待着,盼望着,大潮还是没
有来。八月的太阳火辣辣的,人们汗 如雨下,但是人潮再拥挤都不愿意离去,就
是为了亲眼看看这(学生齐:大潮),看看这(学生齐:天下 奇观)。终于,时针



指向了午后一点。(学生齐读课文)。请同学们再读第3 、4自然段,找一找哪些
语句让你感受到奇观,用笔画出来,也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下批注。(教师巡视
指导,了解学生品读情况。)
(午后一点左右„„闷雷滚动)这写的是潮水的声音
(过了一会„„又沸腾起来)这写的是潮水的形状
总结:通过潮水的声音和形状,写出了潮水的奇
(2)(那条白线„„横贯江面)写出潮水的长。解释“横贯”的意思
(再近些„„水墙)写出潮水的高。解释“水墙”,想象白浪形成白色城墙
的场面
(浪潮越 来越近„„颤动起来)写出潮水的声势猛、声音响。“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是什么场面?“山崩地裂” 的声音又是怎样的气势?这些词用的好不
好?好在哪?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能调换顺序吗?
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 潮来时的景象的。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
刚来时的景象: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的地 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潮的气势宏伟: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文
中插图。)“白浪翻 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犹
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录像片断。教师随机板书:万
马齐奔 山崩地裂 气势宏伟)
浪越来越近了,犹如战马飞奔而来(意思说完整了)
浪越来越近了,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声音和数量)
浪越来越近了,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巨
响浩大声势)
3.潮去时的奇
课文中从哪儿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宏伟壮观?读第5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说明时间短暂;“潮头奔腾西去”说明潮水
退却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平静后,已涨了两丈来高。从这些都
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请看潮退后的录像。)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余波汹涌)
4.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江大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



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在学习中让学生自行阅读、自己注解、自我圈点、自
我评价,直接在阅读材 料上画出思索的轨迹,打上认知的烙印,这种学习方法可
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还可以拓展他们的 思维,提高习作水平。多媒体课
件的播放可以形象直观地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处理课文难点。 )
5.指导朗读,留时间给大家自由背诵。
三、创设情境,深化主题
1.了解积累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
苏轼: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范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杜甫: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孟浩然: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
王在晋: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李廓: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2.学完了课文,我们对钱塘江大潮有了较深入的 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
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江大
潮呢?请同学们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录像边编导游词,可以加上自己搜集的材料
内容,经过整理 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先同桌交流。再请几名同学说说你的导游
词。

作业布置:
A(基础题)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2.完成指导丛书
B(选做题)
1.写下你作为导游的钱塘江大潮导游词
2. 摘抄优美语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愁多酒虽少下一句-烩菜的做法


西安翠华山-长城图片


水晶先锋打野出装-去眼纹眼霜效果排名


更改无线路由器密码-外网如何访问内网


郑小琼-六级范文


豆腐脑白-最好的奶茶


正想-截图的快捷键


好友号好好盗-刘德华有几个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