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全册)
忏悔-少儿诗歌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全册)
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词语识记
1、词语盘点:
宽阔 薄雾 笼罩 沸腾 奔腾 依旧 恢复 灿烂
竹竿 规律 缝隙 照耀 树梢
静寂 白茫茫 若隐若现 昂首东望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横贯江面 齐头并进 漫天卷地 颤动
霎时 反差 花卉 涨潮 榕树 镇静 梨黄 紫檀色
百合色 葡萄灰 茄子紫
金灿灿 笑盈盈 人声鼎沸 山崩地裂 不容置疑 神秘莫测 神来之笔
千姿百态
人迹罕至 应接不暇 涓涓细流 帘帘飞瀑 滔滔江水 郁郁苍苍 恍恍惚惚
2、词语累积
形容人多的成语:人山人海、万人空巷、门庭若市、摩肩接踵
形容声音大的成语:山崩地裂、震耳欲聋、震天动地、惊天动地
带“鼎”字的成语:人声鼎沸、大名鼎鼎、鼎分三足、鼎力相助
“千”字开头的成语:千姿百态、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奇百怪
形容荒凉偏僻的成语:人迹罕至、荒山野岭、荒无人烟、荒郊野外
形容数量多的词语:不可计数、数不胜数、不计其数、成千上万
形容时间快的词语:一转眼、霎时、一眨眼、一刹那
二、多音字
1、闷(
)( ) 2、号( )(
)
( )( ) (
)( )
3、藏( )(
) 4、秘( )( )
(
)( ) ( )(
)
5、数( )( ) 6、应( )(
)
( )( ) (
)( )
7、模( )(
) 8、薄( )( )
(
)( ) ( )(
)
三、词语运用
1、词语搭配
宽阔的钱塘江 沸腾的温泉 沸腾的热血
珍贵的花卉 灿烂的红霞 帘帘飞瀑 蒙蒙的薄雾 翠绿
的颜色 滔滔江水 隆隆的响声
寒冷的冬季 茂盛的大榕树 人迹罕至的地方 神奇美丽的画卷
一簇簇鲜花
2、近义词
屹立—挺立 颤动---颤抖 依旧---照旧 霎时---刹那
关注---关切 预料---预测 灿烂---辉煌
渐渐---缓缓 茂盛—茂密 应接不暇
---目不暇接 不可计数——数不胜数 镇静——冷静
凶猛——凶恶 笑盈盈——笑呵呵
人迹罕至—荒无人烟
3、反义词
沸腾——平静 强烈——微弱 奇特——寻常
巨大——微小 静寂——喧闹 茂盛——枯萎
凶猛——温顺 镇静——慌张 恍恍惚惚
---清清楚楚 人声鼎沸---万籁俱寂 风号浪吼——风平浪静
四、课文重点内容
1、《观潮》: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描写的。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
壮观。重点写“潮来时”时,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
重点语段: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张
,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
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
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
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 上面这段文字中找出一组近义词是: 犹如——如同——好像
b)
这段话主要写:潮来时,钱塘江大潮的形态和声势。
第 1 页 共 1 页
c) 划横线的句子先写大潮的形态(样子、形状),从浩浩荡荡这个词语知道的;再写
大潮的声音,
是从山崩地裂这个词语知道的。
d)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
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说明浪潮又快又大,气
势非凡;“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
得颤动起来”说明浪潮的声响非常大;“只见白
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说明浪潮非常大。
3、《鸟的天堂》作者是著名作家巴金,他的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课文记叙了
他
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分别是傍晚时候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时候鸟飞鸟鸣的热闹<
br>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形容大榕树的词有: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独木成林、枝繁叶茂
重点语段:1、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
叶,一簇堆
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
都有一
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a) 找出一对近义词:好像——似乎
b)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描写大榕树枝叶繁茂;“那翠绿的颜<
br>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描写大榕树充满生机
c) 划线句子的理解:榕树叶子的颜色绿得发亮,给人以翠色欲滴的感觉。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
br>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生命力旺盛。课文中写榕树的部分是侧重于静态描写。
2、起初周围
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
拍掌,树上就变得
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
上叫,有的飞起来,有
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a)
两个“到处”用得非常恰当,说明鸟的数量多,叫声欢。
d) 用“大、小、花、黑”写出了鸟儿的不
同形态和颜色。运用一个排比句“有的……有的……有的……”
突出了鸟的千姿百态。课文中写小鸟的部
分是侧重于动态描写。
b)
“应接不暇”是指优美的风景很多,看不过来。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应接不暇”。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句子中两次提到“鸟的天堂
”,他们的意思不一样。第一个指对大榕树的称呼,第二个指这里的确是
鸟栖息的好地方,作者由衷的赞
叹。
4、《火烧云》的作者是萧红,其代表作为《生死场》、《呼兰河传》
重点语段:这地
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
半灰半百合色。葡萄
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
色。
1)
这段话写火烧云颜色艳丽,变化极多。
2)
ABB形式的描写颜色的词语补充:黑乎乎、灰蒙蒙、蓝莹莹、红艳艳、白茫茫、红彤彤、绿油油
课外累积颜色的词语:枣红、雪白、墨黑、苹果绿、橄榄绿、百合色、柠檬黄、西柚红、桃红
五、单元背诵
1、《观潮》
午后一点左右,从( )
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 )。顿时(
),有人告诉我们,
( )来了!我们( )着脚往( )望去,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
会儿,响声( ),只见东边(
)的地方出现了一条( ),人群又( )起来。
那条(
)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变粗,(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
形成了一堵两丈多高的(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 )齐头并进,(
)地
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鸟的天堂》
榕树正在( )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
)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 )
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 )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有一个
新的生命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火烧云》
这地方的火烧云
(
)
,一会儿
( )
的,一会儿
(
)
的,一会儿
( )
,
第 2 页 共
2 页
一会儿
( )
。
(
)
、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
见过的颜色。
六、日积月累
1、雾锁山头( )锁雾 (
)尾水连天
课外累积:
2、( )本无忧 因风( )
( )原不老( )白头
课外累积:
3、水水( )处处明明( ) ( )雨雨(
)好好( )
课外累积:
4、(
) 曲曲环环路 丁丁冬冬泉( )
课外累积:
5、劝学名句: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课外累积:
七、课外累积
1、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1)、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宋)苏轼
(2)、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宋)杨万里
(3)、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
潮更壮观,这和当地的特殊地形有关。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在浙
江市海宁的盐官镇,江边上每年都人山人
海,人声鼎沸。
(4)、青藏高原有(
)之称。它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世界最高的山峰
(
);另一个是世界最( )最( )的河流峡谷
(
)。这个大峡谷是一个奇特的(
)大拐弯,它上面有一个世界最
高的绿洲,上面有多样的生物性,有(
)和( )的美誉。
(5)、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有一条(
)村上有一条( )河。它上面长着( )棵(
)
多年的榕树,榕树可以利用气根伸进泥土里的特性由(
)棵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木,所以它有
( )之称。《鸟的天堂》是作者(
)爷爷在( )年写成的。
(6)、火烧云一般出现( )、(
),人们称为( )或( )。
八、课外练笔
1、我们写一个场面一定要
写具体,就像《鸟的天堂》一样,把群鸟喧闹的场面都写得生动传神。你
能按照课文中的句子一样写一写
吗?
2、我也会写火烧云的形状,我来说一说。
过了一会儿,天空出现一(
)( ),( )向( ),( )向(
)。
( )是( )着的,像是(
)。过了两三秒钟,那( )
( )大了起来,(
)伸开了,( )也长了,( )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
找(
),( )变模糊了。
第 3 页 共 3 页
3、我是小导游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杭州。这里是(
),每年都很多人都喜欢来我们这里观看大潮,
这个大潮被称为(
)。这个大潮在每年农历( )发生的,最好的观潮地点
是(
)市的( )镇。大潮来之前,江面是(
)的,当大潮来
时,它的响声像( ),接着会(
)。这时在水天相接的地方会出现
( ),逐渐拉长、变粗,最后还会(
)。当白浪翻滚的时候,它还会溅起两
丈多高的( ),那情景犹如千万匹(
)齐头并进,( )地奔腾
而来。而这时的浪声如同(
),好像把大地都震得颤抖起来。大潮过来,它就
( ),江面上(
)平静。如果你在现场,一定会觉得这场大潮非常
( )!
九、句子排练
1、改写疑问句。(在句子前面加上“难道”,加上“不”,如果原来的句子中
有“不”字,就要去掉,
在句子末尾加上“吗“;句子中的“。”号要改成“?”)
如: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改成反问句)难道昨天不是我的眼睛骗了我吗?
今天不要上课。-----》(改成反问句) 难道今天要上课吗?
(1)
、钱塘江的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改成反问句)
(2)
、每天我们都要遵守纪律,不能破坏纪律。(改成反问句)
2、缩写句子。(抓住句子的主干,按“谁干什么。”为模式句子中的“了”
可以去掉,“的、地”前
面的词都可以去掉,而“得”字后面的部分则要保留,不要忘记写“。”)
如:在河边的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小船。-----》缩写句子 我们发现小船。
(1)、宽阔的是钱塘江横卧在眼前。(缩写)
(2)、喂猪的老头儿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了小金猪。
3、扩写句子。(把简单的句子扩写,加上形容词就可以了。一般要加上2个形容词)
如:天空出现一匹战马。(扩句)---》蓝蓝的天空出现一匹白色战马。
(1)、大榕树真大。(扩句)
(2)、湖水真清。(扩句)
4、综合题目
1、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改成反问句)
2、
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改成“把”字、“被”字句)
第 4 页 共 4 页
3、 北方的天气太冷了。(缩句)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 字词
1、
读读写写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 触角 痕迹 逐渐 休想 住宅 隐蔽 隐藏 选择 住址
洞穴 柔弱 搜索 倾斜
平坦 扒土 宽敞 引人注意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
2、
读读记记
蛟龙 慎重 宁静 静谧 豪放 无聊 偶然 崭新 漂移 轻易 资料 证据 鼓舞
考证 起源 召开 假说
震动 坐卧不安 消磨时光 不可思议 精神大振 枉费心机 浩如烟海
3、词语积累
AABB式词语:弯弯曲曲、浩浩荡荡、忙忙碌碌
形容不安的成语:坐卧不安、忐忑不安、芒刺在背
带有比喻义的成语:浩如烟海、如饥似渴、守口如瓶
3、 多音字
重(
) 空( ) 着(
)
( ) (
) ( )
铺( ) 曲( )
弹( )
( )
( ) ( )
禁( ) 兴( )
( ) ( )
二、 词语运用
1、 近义词
舒服——舒适 牢固——坚固 空隙——间隙
均匀——平均 出名——有名 隐蔽——遮掩
挖掘——发掘 简单——简易 搜索——搜查
慎重——谨慎 静谧——宁静 偶然——偶尔
豪放——豪爽 坐卧不安——如坐针毡
随遇而安——入乡随俗
2、 反义词
弯曲——笔直 牢固——薄弱 仔细——粗心
舒服——难受 慎重——轻率 柔弱——刚强
简朴——豪华 偶然——必然 崭新——陈旧
不可思议——可想而知
3、 词语搭配
慎重地选择 粗糙的地方 性格豪放
充满信心 一根细丝 一墙爬山虎 一只蜗牛 一对触角
三、 课文重点内容
(一)
《题西林壁》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来
谈游山的感
受,揭示人生的哲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
立场上,进行客
观冷静的观察分析。
(二)《游山西村》一诗,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为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
收之年农村欢悦一
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展现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美好图画,赞扬了农民淳朴、好客
的品性,表现
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三)《爬山虎的脚》一课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
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
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课文激起了我们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也让知道了作者是怎样
细致、连续地观察事物的。
1.那些叶子绿
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也不留一点儿空
隙。
──这两句话具体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绿得新鲜,看着舒服,长得如此整齐,铺排得那
么
均匀,如同一位高明的画家创作的一幅图画。
2.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
─这三句话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形状和颜色是怎样的。作者又以蜗牛的触角比喻每根细丝
第 5 页 共 5 页
的形状,写得非常逼真,可见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十分仔细、认真。
(四)《蟋
蟀的住宅》课文开头点明,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接着拿
蟋蟀与其它昆虫
作比较,说明蟋蟀的特点是不肯“随遇而安”而是靠自己“一点一点挖掘”;随后介
绍了蟋蟀住宅的结构
、特点、屋内布置;作者从住宅的特点想到挖掘的工具,形成“伟大的工程”
与“柔弱的工具”的极大反
差,不由得产生惊讶和敬佩之情。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用“
伟大的工程”来形容蟋蟀挖掘的洞穴,似乎有些太夸张了,然而用蟋蟀挖掘洞穴的工具来作
比较,说是“
伟大的工程”却一点也不为过。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的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
细弱的前足和后腿
,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
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是人们为之惊讶的超凡举动。
(五)《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课
讲述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
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
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
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
,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
陆漂移的假说。赞扬了魏格纳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
的执著精神。
1.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
非洲西海岸呈
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巴
西在南美洲,几内亚湾在非洲,中间隔着浩瀚的大西洋,然而,巴西陆地的突出部分竟然与几
内亚湾的形
状非常吻合,吻合得令人难以置信。这句话推进了故事的继续发展。
2.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
想
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
我们
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四、 课文重点段落分析
1. 宋代诗人苏轼写的《题
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的意思相接近。与我
们学过的一篇课文《画杨桃》一样,告诉我们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
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
的立场上。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缘:因为。
2、宋代诗人陆
游写的《游山西村》一诗中,千古流传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形容陷入困境,似
乎已经没有希望,忽然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山西村:村庄名,在今浙江绍兴。腊酒:腊月酿的酒。 豚:猪 疑:怀疑
3、《爬山虎的
脚》课文重点部分是第3~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自作“脚”,非常
生动地描写了爬
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爬的。它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它
的形状是“枝状的六七
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如新叶。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通过
“触、变、巴、拉、紧贴”
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爬山
虎与墙的关系:它的脚要是没触着
墙就会枯萎。从“小圆片、巴、萎、灰色”等描写中,我知道作者
是从“形状、动作、颜色”等方面细致
地描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7、《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
。蟋蟀建筑住宅的过程:在
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蟋蟀先用前足扒土,接着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然
后用强有力的后足踏
地,用后退上的两排锯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最后一点一点地修理平整。
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