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网络生活网-你说孤独是诗人应该具有的体会
备课本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
语文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1
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单元教学目标】
• 1
借助字典自主认识生字新词,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积累词语。
•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5篇课文;背诵两首古诗;熟记3句名言。
• 3
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写通知”。
• 4
读懂课文,感受亲情和师生情,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1、老师领进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识字要求的变化,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联系课文内容理解
“身临
其境、引人入胜”;会用“娓娓动听”或“恭恭敬敬地”造句。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田老师是怎样把“我”领进门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田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懂得田老师是怎样把“我”领进门的。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当你们听到“老师”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是啊
,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都从学习识字、学习最简单的加减法开始,都有启蒙老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
篇课文是一位作家写的,他回忆了自己的启蒙老师。
2、作者介绍:刘绍棠 13岁发表文章
15岁成名,被称为神童作家。成名作是《青枝绿
叶》、《蒲柳人家》、《瓜棚柳巷》。
3、出示课题。激趣提问:“老师领进门”,这位老师是谁?领进的是什么门?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田老师、文学创作的大门)。
交流。
2、自读课文,找出生字,集体识字。
2
(1)告诉学生识字新要求:“大家看到了,课文课后没有列出生
字,以后的课文也都没有
列出生字。为什么呢?因为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生字,还掌握了识字的方法?
遇到不认识
的字,怎么办?(请一名学生简单说说),还因为呀,有的字老师还没有教同学们就已经认<
br>识了,有的字教过了,一些同学已经忘了。所以,我们每个人的生字是不同的。怎么办呢?
自己找
生字、自己学生字。
(2)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然后查阅字典读准字音(教师巡视)。
(3)检查。
①出示词语:后殿 红摹纸 娓娓动听 戛然而止
衣襟(如大多不认识,可一起查阅字典。)
②理解词语。
娓娓动听:说话不倦或声音好听。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停止。
3、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读准字音,不漏字
,不加字,不读破句)、
流利(口齿清楚,音量适中,速度适宜)。(教师随时板书读锗的字,纠正;指
导读不易读的
句段)。
三、再读,理解课文。
过渡:这么优秀的老师是怎样把我领
进文学创作的大门呢?请同学们先来找找田老师上
语文课的情景。
1、领会田老师想像力的丰富。
(1)朗读课文中的小诗;
(2)默读田老师讲述的故事;
(3)对照故事理解小诗,找到两者对应的内容;
(4)①听,想像故事中的意境,感受田老师的丰富的想像力(两者结合巧妙,而且
饶有情趣);
②朗读,品味故事的韵味,感受田老师的口才。
b “我听得入迷,
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同桌捅了我一
下,我才惊醒。”抓住重点词语(尤
其是“身临其境”),
想象练习:我听得入迷,恍如 。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
发呆,我好像________,
又好像______,直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2、感受田老师对“我”的影响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点
点春雨,滋润着我。(抓住:
上千个故事、点点春雨、滋润等重点词,体会田老师想象力的丰富,对我日
后进行文学创作
的影响之大。)
练习:春雨滋润 ,培育
;田老师的上千个故事,有如 ,培养了
,
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
3
3、领略田老师的人格魅力
(1)当四十年后已成为名家的作者,回乡时遇到田老师时,田老师说:_________。
(2)田老师说:“这只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
怎样理解这句话? A 自豪
b 感慨 c 谦虚
这句话的前半句是哪一句?
有心栽花花不开。
而作者又是怎样表达他对老师的感谢之情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身难忘。”
解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思,朗读、体会作者对老师深深感激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
1、 收集一个尊师的故事。
2、
收集尊师的名言或诗句。
3、完成《词句活动室》2。
板书设计:
1、老师领进门
丰富的想象力
田老师
文学创作大门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项目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所谓“正确”,是要做到:读准字<
br>音,不漏字,不加字,不读破句;所谓“流利”,是要做到:口齿清楚,音量适中,速度适
宜。值
得注意的是: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每篇课文的学习要求,作为单元重点,只
是要求在这方面有所
侧重。②朗读指导,不能理解为单纯的朗读技巧的训练,以免坠入为读
而读的泥潭。朗读指导,应当与感
知、理解、体会课文句段篇章结合起来,将朗读指导和思
维活动结合起来。③正确、流利地朗读,并不排
斥传情、达意地读。对某些句段、某些同学,
可以有意识的提出这方面的要求;教材中也提示了需要读出
感情的内容。
反馈教学
效果的作
业
1、
抄写词语。
2、 把下列谚语补充完整
十年树木,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师傅)领进门,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心插柳柳成阴。
3、2选1
4
(1)选用“身临
其境、引人入胜、娓娓动听、戛然而止”和自己积累的词
语,写一段介绍田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的话。
(2)以《40年后的重逢》,把四十年后师生相遇的情景写下来。(动作、对
话、神态等)
2、孔子和学生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
的生字新词。辨别多音字“教、处、为”的读音。能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呢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分角色读出孔子和
子夏对话时的语气。
3、了解孔子,认识孔子,初步产生孔子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孔子的画像)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板书:孔子)你们了解孔子吗?
2、学生结合资料谈对孔子的了解。
(历史、功绩……)
3、教师补充资料:孔子是历史上
非常有名的大教育家,后人为了纪念他,专门修建了孔庙。
(课件出示孔庙的图片)孔庙还被列入世界文
化遗产,孔子同时受到世界人民的敬仰,被世
人称为——万世之师。这么伟大的一位万世之师,大家想不
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好,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与学生》。
4、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 指名朗读,要求:仔细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同时画一画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指
导“教”的几种读音。)
5
3、 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课件出示: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子
夏)点明颜回、子贡、子路、
子张是孔子得意的四大弟子。
三、细读体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一)研读重点,体悟孔子的教育思想。
1、那么在第二段中,孔子分别对他们做了什么评价?再去读读第二段,想想。
交流:信用好,聪明,勇敢,严谨庄重。
(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2、孔子的学生们各有各的优点,孔子跟他们相比,感觉自己怎么样啊?(不及他们。)
3、
师述:听到孔子这么说,子夏很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
他们为什么还要
跟您学习呢?”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疑问呢?那就让我们跟子夏一起去问
问孔老先生,看看能不能解除
我们的疑惑。
(1)请举手告诉老师,孔子和你们说了些什么?
(2)交流。(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缺点部分)
4、同学们,你们有没
有思考过孔子如此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他教学生成才有没有什么帮助?
(交流)
5、学生交流
,师小结:的确如同学们所说,孔子这么了解学生,使他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
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一个词
和我们说的意思一样,那就是——“因材施教”。(板写:因材施教)
5、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
戏,三人一组,讨论交流,分别说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大
家一定要根据平时的观察,实事求是的说出同
学的优缺点。(讨论后,老师请3-4组同学来
交流)
6、大家都敞开了心扉,说出了心里话
,真好!那么知道了彼此的优点缺点,你们将会怎么
做呢?(交流)
7、大家的想法非常好
,孔老夫子也有一些看法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出示大屏幕)“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齐读、分组读、
个人读。请同学说说对本句的理解,老师点
拨,使学生了解句意。再读。各自背,同位互相
检查。
8、孔子正是善于把握学生的特点,发
挥学生的优势,改进学生的不足。培养出了各种各样
的人才,造就了七十二个才华超众的贤人,创造了一
个了不起的培育人才的纪录。
9、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朗读,孔子和子夏的话分别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练习朗读二、三自然段。
10、(课件出示句子: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
自己的教育。)这段对话让子夏点
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那么老师对子夏的教育是什
么呢?
6
11、师小结:看来孔子在教育
学生方面的确是位了不起的老师,他的思想和人品深深地影响
了他的学生,影响了他学生的学生,影响了
中国的教育。被世世代代的人们尊为先师。(板
写:万世先师)
12、课文学到这,你感觉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交流,引导学生除了交流所学习的2、3节内容外,从第一节内容中感受。
(二)品读文本,感受孔子的爱生之情。
1、续上交流后,随即引导谈话,你从哪部分读出孔
子有爱心的?请你给大家读读这个自然
段。(第一节)
2、说说看,你怎么觉得他有爱心?
3、谁有和他不同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说出自己的见解。
课件随机出示重点语句:
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作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
学生。
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
种各样的人才。
4、小结:看来孔子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再来读读书,书中有一个词和大家
说的
意思差不多。(板书:有教无类)为了让学生得到一样的教育,不管贫穷或富裕,不管
聪明或愚笨,他都
乐意收做学生。他的确是位令人敬重的好老师!
1、 孔子不但受到学生的敬重,也受到后人的尊敬,
被称为“万世先师”,他为什么享有这
么高的盛名呢?请大家齐读第四段,找出原因。答:一……(第一
句),二……(第二句)
2、孔子桃李满天下,第一点不难理解。那么为什么说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
生了深远的影
响呢?四人一组,讨论一下,看看我们今天的教育哪些方面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老师
可以先举例说明,例如不同年龄的人上不同的年级,学不同的东西,体现了因材施教等)
3、
可见,孔子是一个多么有远见的人!(课件出示孔子的画像)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
对他说什么?
4、 课外拓展,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孔子的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板书设计:
2、孔子和学生
优点 缺点
7
(超过老师之处)
(还需学习之处)
颜回 守信
不善变通
子贡 聪明 不太谦虚
子路 勇敢 不够谦厚、忍让
子张 严谨 缺少亲和力
因材施教
反馈教学
效果的作
业
1、 抄写词语。
2、
完成并掌握因果句式不同的表达形式。
3、 摘录、背诵孔子的名言。
朱熹说:“读书无疑
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爱因斯坦
说过:“发现问题这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因此,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
键,是创新的开端。
《孔子和学生》是四
年级一篇课文,内容简短,这篇课文在概括叙述孔子的重要教育思
想后,叙述了一段孔子和他的学生子夏
的对话,表明了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都需要向别
人学习的道理。
上课时,我从孔子入手,
让学生交流对其了解,自然引入课题《孔子和学生》,引入课
题后,我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在不
懂的地方做上记号“_?”,果然在初读课文后,
小朋友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有的价值不大,但还是有许
多是有价值的,我把有价值的问题写
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在细细品读文本的同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
而既学会了提问题,也
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刚才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
在学习课文2、3小节时
,我先出示了最后两节的内容,让学生边默读边思考再提出
问题,围绕“子夏心情的变化”这个重点解决
难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仿说游戏、
读文等学习方法,解决了一些自己提出的问题。
3、父亲的叮嘱
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认识生字,理解“和颜悦色、面面相觑”的意思,积累描写“笑”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知道父亲对我的叮嘱,并能理解其中深刻的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读课文,理解父亲对我的叮嘱所包含的含义。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制作课件
8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板书:叮嘱 找找近义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 父亲的叮嘱
过渡:那课文中的父亲到底再三嘱咐“我”什么呢?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父亲叮嘱“我”的话
2、学生交流,出示:“你看见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成怎样,不要想当然。”
指名读、齐读
过渡:“父亲的叮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
三、细读课文,领会含义
1、 在画杨桃时,我想起父亲的叮嘱。
(1)为什么会想起?指导朗读
(2)说话练习:我在写生课上把杨桃画成了(
),那是因为(
),还因为( )。
2、
在老师教育几个同学时,我又一次想起父亲的叮嘱。
(1)老师的神态有哪些变化?同学们的反应又如何?圈出有关词语
穿插积累描写“笑”的词语
(2)为什么会这样?
(3)指导朗读
穿插理解“和颜悦色、面面相觑”
(4)引读最后一节,说说自己的理解(做事应该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四、拓展作业:
1、 近义词
2、 选词填空
板书: 3
父亲的叮嘱 —— 如实照画
实事求是
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相关词语。
2摘录父母经常对你嘱咐的一句话,并说说为什么会说这句话(或说说这句话带给你的作
用)。
3预习第4课。
在对话中引出话题
9
学习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在课一开始老师亲切地
问:“同学们,生活中父母是否常在你耳边唠叨?你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句?”学生在老师
的引导下畅
所欲言:“爸爸最爱对我说过马路时宁等三分钟,不抢一秒。”、“妈妈最爱叮
咛我不懂就问,不能装懂
。”、“爸爸最爱说勤能补拙”、“妈妈最爱说叮嘱我吃亏就是占
便宜”……老师在与学生轻松的对话中
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阅读话题,即文中“父亲的叮嘱”
是什么?有怎样的故事?这无疑也激发起学生的阅读
兴趣。
4、餐桌上的大学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联系课文理解“微不足道”。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学习不限于学校,不限于课堂。
3教育学生做个“时时会学习,处处能学习”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能联系课文理解“微不足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题。
1、板书: 大学 餐桌
大学是什么地方?那么餐桌又是什么地方?如果这两个地方结合在一起,会有怎样的意
义?
2、今天就来学习3、餐桌上的大学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要求:先自己
学会生字,然后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餐桌上的大学”的含义。
(尤其要读准字音。)
zhòu (压轴戏)
正音:轴
zhóu (轴承)
2、检查。
(1)词语。出示;聆听 嘈杂 斟
琐碎 压轴戏 鸦雀无声 拯救(注意加点字
读音,适当理解“琐碎”、“压轴戏”)
(2)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分工个别读。(教师板书读错的字,纠正;指导
读不易读的句段)
。
三、体会“餐桌上的大学”的含义
过渡:你是怎样理解“餐桌上的大学”的?它与学校上课有什么不同?
1、全班交流,知道: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学习者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不同。
2、随机学习:
10
(1)说说父亲要我们在晚餐时交换知识的原因,并表明你的看法。
(2)简要说说是怎样交换的。
(3)你觉得,这样学习有什么妙处?
(4)在交换的过程中,父母发挥了什么作用?找到有关语句,读一读。
晚餐时声音嘈杂,杯
碟的碰撞声衬托着热烈的谈话。我们叙述的事情不论怎样微不足道,
双亲都仔细聆听,并随时评论。
我一向觉得奇怪,不论我说的是什么,父亲都不会认为琐碎。首先,他会把我的话仔细
想一想,好像我的话能拯救世界。“尼泊尔的人口……嗯.好。”
朗读并理解(学生可以逐句发表意见
,也可以总体地表示看法;认识到是父母对孩子的
宽容、对知识的尊重以及谦虚,无时不刻鼓动着我们学
习的欲望。)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介绍某次全家在一起谈论一个话题的情景。
板书:
4、餐桌上的大学——不断学习
作业:
1抄写生字,摘录喜欢的词句。
2动笔,介绍某次全家在一起谈论一个话题的情景。
3预习第5课
语文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不
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
系统和完整。”这使我感到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就
应该结合课文的特点,根据课文所提
供的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语言,这样既有
利于对课文中人文精神的感悟,又有助于学生把
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提
高写作能力。
以上的教学片段,就是我设计的一个
语言实践活动。在前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已感悟到
了双亲在餐桌上传递着脉脉温情,使餐桌成为学习知识
的乐土,而作者更是感受到被肯定的
价值,受到鼓励,不断激发着学习的兴趣,在餐桌上学到了很多很多
,此时,再来让学生说
说餐桌上学习的妙处,这样,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化成语言将之表述出来,在进行
语言实践
的同时,也是再一次地加深内心的感悟。
*
5、我的第二次生命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1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亲对孩子的挚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在朗读中感受父亲对孩子的挚爱。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我们的第一次生命是母亲给予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伟大的父亲的故事,他把
自己
的肾脏捐献给自己的女儿,让女儿有了第二次生命。
2、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事。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衰竭 挚爱 如愿以偿 赋予 哽咽 欣慰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读悟课文,品味父爱。
1、出示问题:父亲几次挽救了女儿的生命?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怎样救的?
带着问题小组学习。
交流,朗读,根据学生回答填表。
发病时间
出生5天
10岁那年
2、齐读最后一节
3、总结:“因为自己捐献的器
官让一个本来绝望的病人获得第二次生命,是一件多么了不
起的事啊!” 这是一个伟大的父亲,捐献自
己肾脏挽救了女儿的生命。生活中还有许多素不
相识的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捐献自己的器官拯救病人,
他们的行为是多么崇高!“生命诚
可贵”,让我们从关爱一个小动物,一只飞鸟做起吧。
板书:5、我的第二次生命
不辞辛苦买药
不假思索捐肾脏 真挚的父爱。
作业:
1、 抄写相关词语。
2、 预习综合练习1
病情
严重的肺炎
肾功能衰竭
父亲的表现
反复朗读父亲的表现,谈谈你的感受。
12
教学中,一是引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把它作为一个单元来的复习和集中操练。教学
中,可先出示以下要求:学生在课内自己找生字、划词语,
查阅字典或词典,自己朗读课文,
做到读准生字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情
感。在了解课文大意
和基本脉络方面,思考:父亲几次挽救了女儿的生命?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怎样
救的?
可以通过填表格的形式达到梳理目的。
6、留住今天的太阳
教学目标:
1、
学习用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积累一些
词语。
2、 引导学生读悟课文,知道作者是怎样留住时间的,明白只有珍惜时间,完成每天应完成
的
任务,才能做时间的主人,才会留住太阳。
3、 懂得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悟“留住今天的太阳”的含义。
教学难点:
知道作者是如何留住今天的太阳的以及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教学准备:
1、 师生课前搜集一些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及名人故事;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导入新课。
1、
一个爱看日落的孩子,萌生了留住太阳的念头。他的愿望有没有实现?现在我们就来
学习课文。
2、 出示课题,齐读。
二、
关。
2、
把难读的地方进行复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边读边想:为什么要留住今天的太阳?怎样才能留住今天的太阳?
三、 集体反馈交流。
1、 朗读课文情况。
2、 学会的生字词。
3、
老师相机重点引导以下生字词语的学习。
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生字、新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扫除字词
13
伫立(“伫”的音形义)
山坳(“坳”的音形义)
笑吟吟(与“笑哈哈”或“笑嘻嘻”进行比较)旭日东升(“旭”的音形义)
四、 深入读悟课文内容。
1、 朗读1——11节,理解重点:
为什么要留住今天的太阳?作者是如何留住太阳的?事情的结果?
2、 我留住了今天的太阳
,离不开外婆的鼓励和引导,找找外婆一共说了几次话,分别是在
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要这么说?
(朗读我与外婆的对话。着重指导:“心里不只是焦躁,还带着几分悲戚。”领会“我”当时
的
急切、悲怆的情怀。)
3、作者对留住太阳的认识你体会了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 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
4、 系生活,说一个自己或别人“留住太阳”的故事。
5、 齐读课文。
五、课堂巩固,教学延伸。
把收集的一些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或名人故事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太阳落山前完成任务
5、留住今天的太阳
惜时如金 必能成功
每天比太阳走快几步
作业:
1、 抄写词语。
2、 摘录两句珍惜时间的名言。
3、 预习第7课。
教学也可以围绕外婆展开。文中的外婆无疑是个智者,当“我” 穿着开裆裤伫立
在霞光里的时
候,她赋予童话般的想像:当“我”意识到要留住太阳的时候,她给予鼓励和
希望;但当“我”迫不及待
要留住太阳的时候,她的引导又巧妙至极。教学中,可以要求学
生边读边思:外婆一共说过几句话?分别
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要这么说?可以小组为
单位,小组成员根据分配分头学习然后共同学习,最后
全班交流。
7、特别的作业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抽抽噎噎、惊慌失措、安慰、尖锐”等词语。
14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到同学之间真诚快乐的友谊,并珍惜这份友谊。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真诚快乐的友谊,并能珍惜友谊。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1 、揭示课题
出示:一次特别的作业
2、质疑:这是一次怎样的作业?这次作业特别在哪里呢?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全面感悟
1.自读课文。
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完成学习小任务。
(1)老师布置了几次特别的作业?用( )找出老师布置的特别作业。
(2)老师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布置这些作业的?
(3)老师布置这些特别作业的目的是什么?
2.自学后交流
(1)老师布置了几次特别作业?指名读找到的内容,如找对了,全班跟着读。
概括地说出老师布置的是什么作业。
板书:写出马克干的捣蛋事
写出每个同学的闪光点
一起读课文第3、9节,体会老师当时的心情,读出感情来。
(2)老师是在什么情况下布置这两项作业的?
板书:马克闯了大祸
听了小莉的作业后
①听了小莉的作业后,老师、同学、马克各自的反映是怎么样的?读第
6、7节内容,
读出大家由吃惊到感动的语气。
②作为受害者的小莉获得了第一
个批评马克的特权,可她完成的作业为什么让大家如
此吃惊呢?仔细地读读小莉的作业。
四人小组分工读小莉完成的作业,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男孩?每人说出一个
马克的优点。
①事实上马克还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15
引读:马克是班里的调皮大王——。今天,马克闯了
个大祸——。小莉哭得抽抽噎噎,
老师气得眼睛冒火。虽然,马克乖乖的认了错,老师还是布置了这个特
殊的
作业——。看到小莉低头写了起来,马克想:——
如果你就是马克,你认为小莉会写什么?
②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小莉并没有数落马克的种种
错误,反而赞扬起马克的闪光点,从
中你可以看出小莉是怎样一个孩子呢?有感情地再读第6节,感受一
下小莉的善
良和宽容。
(3)老师布置特别作业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批评马克
看到大家的闪光点
① 引读:面对马克犯下的错误,老
师布置了这么一项特别作业,目的是一一,可
小莉的作业却是这样完成的——-。小莉并没有按照老师的
要求完成这项作业,
可老师却说--
② 出示老师说的这段话
同学们,刚才的作业,小莉做得最好,我们要向她学习。我们现在要做一个新的特
别作业,每个人把班里
所有同学的名字写在纸上,再在后面写出每个同学的闪光点。
从今天起,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使自己的闪
光点越来越亮,努力使我们班级的团结之火
越来越旺。最后,我对大家说,老师也要做
一份同样特别的作业,每天都会认认真
真地去做。
指名读这段话,小组读这段话。
为什么老师表扬小莉作业做得好?老师要同学们向小莉学什么?
理解“老师也要做一份同样特别的作业,每天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做”这句话的意
思。
3.练习写话。
今天,老师也要请你们完成一项特别的作业,请你们像小莉那样,写出班里一个同
学的闪光点。
, 交流。
板书: 7、一次特别的作业
写出马克干的捣蛋事
写出每个同学的闪光点
作业:
1、抄写课文部分词语。
2、摘录描写生气的词语2—3个。
3、写一写同桌的闪光点。
16
4、预习课文第8节。
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时比较理性,因此老师教学时要和学生感悟情感分开
来教学,不要打断学
生与文本的情感沟通,而且在教学时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把你所要教给学生的方法讲清
楚,并
不需要繁琐的过程和华丽的语言。教学时能通过简单的说话练习加以巩固,对最后完成写作
练习做好铺垫。
8、守信
教学目标:
1、 能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
学习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和积累“志同道合、投缘、郑重、拜见、
风尘仆仆、感慨”等词语。
2、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讲诚实、讲信用。
3、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教学准备: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
1.谈话引入:古人说:“与朋友结交,言而有信。”就是说人与人交往,要
守信用。人没有
信用,纵有天大的才能和学问,却得不到人们的信任,终将无用武之地。
2.板书:守信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检查,分节读课文,纠正字音,回答问题。
三、研读课文,感悟守信
1、默读课文,找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范式和张劭是个守信的人?
2、交流,研读有关句子。
(1) 出示句子:范式郑重地对张劭说……
读句子,体会语气;句中的“拜见”可以换成“参见、探望、看望”吗?为什么?
(2)
出示句子:张劭十分肯定地说:“范式是个很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失约的。”
指导朗读;配合理解:志同道合、投缘
(3) 张劭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到村口去等
待好朋友。只见笔直平坦的大道上,
一个的行人正在急急赶路。
17
抓住关键词“等待、风尘仆仆、急急赶路”体会人物品质;
结合词句活动室2完成练习:
出示:张劭等候好朋友。
张劭到村口等候好朋友。
张劭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静静,到村口等候好朋友。
我们迎接爷爷。
我们 迎接爷爷。
我们
, 迎接爷爷。
3、张劭的父母为什么感慨,他们会想些什么?
4、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四、复述故事
板书:
8 守信(范式、张劭)
作业:
1、 抄写课文部分词语。
2、 摘录2句有关诚实守信的名言。
3、 预习第9课。
朗读在我的教学中,占
了很大的篇幅。从字词到句的理解,到主题的深入,无不通过朗
读去感悟。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做得比较
到位。
9、“病人”
教学目标:
1. 自主认识生字新词,积累“寒
冷、特殊、否认、虚弱、允许、隐瞒”等词语的反义词。
学习“巴不得、眼睁睁”等词语的运用。自学生
字,积累有关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心情变化。
3.
理解“原以为生病能自由、快乐,想不到却是自讨苦吃”这句话的含义,感受天真无邪
的儿童情趣。
教学重难点:说出为什么当病人是件苦差事。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9“病人”
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病人”上为什么加引号?)
18
2.简单介绍作者。
秦文
君,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男生
贾里新传》《女生贾
梅新传》等。
二、阅读短文,理解内容
1.朗读课文。
要求:(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刚才提的问题。
2.交流检查,分节读课文,纠正字音,回答问题。
3.课题上加引号是因为这个病人是假的,那么“我”为什么要装病呢?
(1)读课文1—3节,找找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
4.可是不久,我就发现当病人其实是件苦差事,那是为什么呢?
(1)默读课文第4节,并完成口头填空。
生了病,不能
,不能和弟弟妹妹到屋外活蹦乱跳地玩,不
能
,也不能看电影和到公园游乐场去玩。
(2)当时“我”会怎么想呢?
(3)有感情地朗读。
5.这些还不算呢,妈妈又请了医生来为我看病,最后我老老实实地坦白了装病的原因。
(1) 我怎样对妈妈说的?
(2) 有感情地朗读。
6.试着背诵最后两小节。
7.齐读课文,读出天真、可爱的语气。
8.总结。
三、语言直播厅
小时候,你有没有做过“装病”之类让你觉得哭笑不得的傻事呢?与大家交流。
板书:
9、“病人”
原以为自由快活
没想到自讨苦吃
作业:
1抄写课文部分词语。
2、预习第10课。
19
教学反思
教学伊始,有的同学在初读课文之
时就有会意一笑,很高兴,这些同学已读出了一些
味道。但大多数同学是在努力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然后根据要求思索着“病人”为何
要加双引号……教学近尾声,当与同学们商讨给课文换个题目时,有
的说:一件傻事。有的
说:童年趣事。并对自己为何取这个题目加以说明,博得彼此会心的笑意。由此可
见,同学
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不但读懂了课文,而且于听、说、读、思中感受到了文字中所隐含着的儿童情致,生活的乐趣。
本文内容浅显,但其所蕴含的那份意趣却非有感而读而莫能领悟的。基
于悟中读的教
学思考,再者新课标也有言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而学生在圈划能体现“我”之无奈的
词语时,由于学生的着眼点不一,在个性化的理解中每位同学均有自我一读。所以,教学中,
读
的形式虽非多样,同学们却读得很充分,很投入。
﹡10、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2、
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师:请大家观看一组图片(战争中人们的生活),说说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
学生各抒己见,主题是一致的:对战争的憎恨,对战争中人们的同情。
3、
师:战争中人们迫切希望过上和平的生活,战争中的孩子渴望像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4、
板书课题,齐读。
二、 学习诗歌
1、 听录音,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2、
说说诗歌的内容
3、出示句式说说前四节的意思。:
本来是
,可是现在 。
4、大海本来是什么样的?现在是什么情景,把想象中的情景用连贯的语言向大家介绍,
20
谈谈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受,再有感情地朗读。
5、 用一方法从文中选一个场景想象,有感情地朗读。
6、
齐读最后一节,这一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指导朗读。
7、
最后一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仿照诗句格式,再写几句。
三、齐读课文
板书:
﹡10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反对战争 热爱和平
作业:
1、
抄写部分词语。
2、 仿写(根据1——4小节)
3、 预习
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只有35分钟,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最大程度地体现它的价值。这堂课后,我觉得我
的教
学语言占了相当多的时间。课前设计的不少语言是应对各种学生回答的,只是贮备工作,
在课堂中我没有
根据实际情况作删减,造成“抢学生”的现象。事后我感到:将课堂这个舞
台让出大部分给学生,才是最
聪明的选择。让学生说痛快、想明白、读畅快,甚至想和老师
PK一下,这样的课堂才有生气。
11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按照要求完成填表。
2.
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并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3. 了解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在万分危急的情况
下,坚持为八路军伤员做手术的动人事迹,
深切感受并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
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结合课文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 出示课题,指名读课题。
2.
读了课题后,同学们想要从课文中了解哪些内容?
(学生可能提出问题:“手术台”指什么?“阵地
”指什么?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3. 过渡:让我们带着问题,读读课文。
21
二、初悟课文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字词,口头完成填空。
[出示填空]
年,著名的 战斗打响了。在
,白求恩大夫正在 。他已
经
没有休息了。战斗越来越激烈,师卫生部长恳求他撤离,可他认为
不肯离开,继续 。他一连工作了 ,直到战斗结束。
2. 交流填空。教师简介资料:“齐会战斗”、“白求恩”。
3.
读了课文,白求恩大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简单说说理由。
三、再悟课文
1.过渡:白求
恩大夫的事迹十分感人,课文2-4节详细记叙了他不愿撤离前线,冒着生命
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情景。
下面我们着重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2.请同学们边默读课文2-4节,边思考 “白求恩在怎样的情况
下坚持动手术?他是怎么表
现的?”划出文中有关的语句读一读。有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
3.交流讨论,教师适时归纳点拨,同时进行朗读指导。
(1)当时情况主要抓住三方面,着重进行朗读指导:
A.白求恩身体十分劳累,已经两天两
夜没有休息,眼睛里布满了红丝。朗读时注意重读“两
天两夜”、“布满红丝”。
B.三次环
境描写。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前后3次环境描写,真切体会当时战斗形势紧
张,一次比一次危急——
炮弹数量在增加,持续时间在延长,爆炸范围在扩大,方位距离在
缩短……。指导有感情朗读,要读出当
时的形势紧张、危急,让人犹如身临其境。小组读,
齐读。
C.师卫生部长请求白求恩撤离,注意读出首长恳切的语气。
(2)白求恩的表现充分体现他
崇高的品质,教师引导学生用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句子含义的方法品味字词,同时解决学生的疑
问。
①第2节着重抓住关键词“镇静”、“敏捷”、“扔”。
可联系上文,在身体疲劳、战
斗紧张的情况下,“镇静”更突出了白求恩沉着不慌张;“敏捷”
写出了白求恩做手术非常熟练,突出了
他的镇定;“扔”有一定力度,比“放”花力气,表
露了他做完手术的宽慰、轻松的心情。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白求恩品质的一些关键词要重读。个别读,齐读。
②第3节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白求恩大夫对师卫生部长的2次对话。
A.体会“沉思”,教师可
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情况,思考他可能会沉思些什么?说明白求
恩一心为伤员着想,对伤员的负责,对自
己的工作的负责。指导朗读,要读出他下定决心,
坚决的语气。个别读,齐读。
B.理解白求恩不肯离开手术台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
22
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手术台呢?”
这句句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陈述句
来表达呢?为什么把手术台比作阵地?自己试着读一读,比一比
,帮助学生体会反问句的作
用——加强了语气,突出白求恩坚守手术台的态度是明朗的、坚决的;他对工
作是极端负责
的。)指导朗读,齐读。
C.理解白求恩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客人。(引导学生体
会“是……不是……”这句选择句的作
用,进一步强调了白求恩大夫不愿撤离的原因。)指名读,小组读
。
D.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白求恩和师卫生部长的2次对话,注意读出白求恩坚决不离开的语
气。
③第4节抓住关键词“争分夺秒”、“做了一个又一个”。
4. 小结:我们通过“划句子、
找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理解了句子的含义。下
面我们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组成通顺的句
子,用概括的语言完成课后填表练习。
5.交流练习情况。
四、积累拓展
1.
学了课文,我们深切感受到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让我们
有感情地再来读读
课文,你可以任意挑选第2节或第3节中最喜欢的一节试着背一背。自由
读背。
2.齐会战斗结束了,
如果你是曾经受过白求恩大夫医治的伤员,当你再次见到他时,你想
对他说些什么?
3、课后延伸:可以查阅有关介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事迹的书籍、图片或电影。
板书:
11手术台就是阵地
当时情况
怎样做的
黑烟滚滚 弹片纷飞 镇定 敏捷
敌机盘旋
炮弹爆炸 阵地 继续
烧着布帘 火苗扑来
争分夺秒
作业:
1、 抄写部分词语。
2、 写一写:齐会战争胜利
结束了,获胜的伤员遇到白求恩大夫会怎样做?怎样说?白
求恩大夫会说些什么呢?
可引导学
生根据课后的填空练习,抓住环境变化,体会情况越来越紧急,临时救护伤员
的小庙越来越危险,再通过
分析白求恩的表现(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白求恩忘我的
工作热情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23
12“走”完长征的婴儿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
2、了解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信念。
教学准备:
了解长征和长征中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信念走出了草地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知道长征吗?(简介长征)
2、今天,我们学习《“走”完长征的婴儿》,质疑。
(二)、学习课文
1、初步读课文,你有不理解的词语要提出吗?
词语:疑惑(心里不明白,困惑)
报捷(报告胜利的消息)
奄奄一息(只剩下微弱的气息)
风雪交加(风和雪一齐袭来)
2、了解课文第一小节中“我”、“她”、“贺捷生”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理解第一小节最后一句话。
作者采访贺龙的女儿贺捷生,是贺捷生奶奶向“我”叙述了“走”完长征的婴儿这件事。
4、再读课文2-6小节。想一想
我是怎样的情况下,“走” 完长征的路?遇到了那些事?
(1) 1935年11月19日,刚刚诞生18天贺捷生被母亲背在身上,随红军开始长征。
(2) 有一次过封锁线,为了不暴露部队,妈妈用衣服捂住贺捷生的头,她险些丢了小命。
(3)
一次突围后,父亲发现裹在怀里的贺捷生丢了,幸亏被老乡捡到了,她才回到了父
母身边。
(4) 过草地是,贺捷生奄奄一息,大人们为她准备了“棺材”——一块白布,单她生命
力强
得出奇,终于走出了草地。
5、想一想,贺捷生奶奶“走”长征遇到了那些困难,再读课文
24
(用叙事的方式讲述贺捷生奶奶“走”长征之路。)
6、课文最后小节讲什么?
(三)、你读了课文以后有什么感想?
(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信念)
(四)、将一讲,你知道的红军长征中的故事。
小组之间交流、推荐代表说故事
板书:12“走”完长征的婴儿
诞生18天 开始长征
过封锁线
险些丢命
怀里丢了 老乡捡到
生命力强 “走”出草地
作业:
1、 抄写部分词语。
2、
摘抄或讲述一个红军长征中的小故事。
在概括时,我先指导学生找到每个事例相对应的小节
,然后对每小节的内容进行归纳。
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归纳,所以我手把手地教给方法。给学生句式提示
“什么时候,谁做了
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希望借助“这根拐杖”,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提高概括能
力。(当然
提供的这些句式不是唯一的)让学生根据提示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来概括。希望学生在以<
br>后的学习中能逐步地寻找规律,掌握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一件事例,我们找到有
关信息
后师生共同概括内容,学生概括得不错,但是第二事例学生收集了信息后我让学生自
己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就不行了,看来找信息是一回事,组织成语句是另一回事,老师在教学
中步子不能跨得过大,否则会适得
其反,同时在教学新的知识点时,还是要遵循一个循序渐
进的规律,又扶到放,反复训练,学生慢慢地学
会方法,掌握规律,学生的概括能力才得以
提高。
13、狼牙山五壮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掷”、“陀”、“雹”的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斩
钉截铁”、
“气壮山河”等词语的意思。按要求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说说课文第二、三、五部分的主要内容。
3、联
系课文内容,抓住人物表现,理解课文最后一节的含义。体会五壮士痛歼日寇,
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学
习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25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说说课文第二、三、五部分的主要内容。
2、联
系课文内容,抓住人物表现,理解课文最后一节的含义。体会五壮士痛歼日寇,
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学
习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教学准备
课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教师:同学们,8月15日是抗战胜利的
纪念日。我们今天要讲的课文就是一个悲壮
的故事,发生在河北保定的狼牙山区。
2、板书课题:《13、狼牙山五壮士》。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教师: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大意。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检查指导。
(1)指名带读,读准下列词语。
日寇 晋察冀
崎岖 坠落 满腔怒火 横七竖八 屹立
斩钉截铁 居高临下
昂首挺胸 粉身碎骨 壮烈豪迈
(2)指名分节读课文。(板书学生读错的字,纠正。)
(3)说说课文大意。
4、照样子,写出课文第二、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即“阅读芳草地”2。]
第一部分(第1
节):1941年秋,日寇进犯狼牙山,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转
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2节):
第三部分(第3节):
第四部分(第4——5节):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第6——9节):
5、教师板书:接受任务——痛击敌人——诱敌上山——峰顶歼敌——英勇跳崖
6、哪些事例最能表现五壮士的壮士行为?
三、研读课文,领会中心。
1、教师:默读课文第3——9节,思考:壮士们的哪些举动最令你感动?划出有关句子。
26
2、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一:第3节——从语言文字中探寻壮士们上狼牙山原因。
预设二:第4、5节——透过文字“目睹”五位壮士在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的情景。
预设三:第7、8、9节——在朗读声中为英雄“送行”。
3、教师: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节的意思的。
四、课文小结。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
振林、战士宋学
义、胡福才和胡德林,为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拖住敌人,勇猛歼敌,最后
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自己
英勇跳崖的故事。故事真实感人,英雄们不怕牺牲的民族气节
震撼心灵。
板书设计
13、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引上绝路
痛击敌人
接受任务
作业:
1、抄写部分词语。
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的意
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
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
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例如:
在学习“顶峰歼敌”这部分时,教者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想象画
面整体感知,再用成语概括五壮士的光辉形象,然
后自由读文,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去
品读体味。其中一个教学片段是这样的: 生:我喜欢的句子
是:“班长马宝玉受伤了,
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
抢前一步夺过
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跳
下
悬
崖
27
15、带刺的朋友
教学目标
1、 写出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3、 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4、 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归纳课文中记叙刺猬的两件事。
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
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老师先给大家猜个谜语:
身体虽不大,钢针插满身,遇敌缩成团,老虎也无法。
谜底是——刺猬(学生猜)
板书:刺猬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带刺的朋友。
出示课题,并齐读。
二、 整体感知
打开书,老师请你们先把课文读通,读书要求:字字响亮,句句通顺。
并且同桌相互交流这些词语的近义词;再来想想:课文写了刺猬朋友的哪两件事?
1)
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a、完成“词句活动室”练习1。
b、思考:课文写了这个朋友的哪两件事?
交流:a、惊愕(惊奇)诡秘(神秘)本事(本领)
清楚(明白)兴许(或许)径直(笔直)
b、课文写了这两件事:
28
刺猬偷枣
刺猬击退大黑狗
板书:偷枣儿
击退大老黑
三、学习课文
1、
从这两件事中,“我”对刺猬分别有怎样的感情呢?快读课文,找找句子。
学生交流。
出示句子:
(1)我暗暗钦佩: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2)“真有意思,刺猬的本事太大了。”我高兴得直拍手。
齐读句子。
从哪些地
方可以看出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斗大黑狗本事大?你喜欢写刺猬的哪件事,就读
哪一部分?
交流自己的体会。
出示有关句子,进行指导:
(1) 它匆匆地忙碌着,把散落的
红枣逐个归到一起,又“扑噜”一下,就地打了一个滚。
......
你猜怎么着?那堆枣儿。
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涨大了一圈跑去了。
..
交流句子。找出刺猬偷枣时的动作,从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朗读
体会刺猬偷枣时的动作敏捷及刺猬的机灵。
(2)刺猬可真鬼,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
,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几个“仙
....
人球”似的。(遇到危险,刺猬的机灵、聪明
)
(3)大老黑很快调过头去,“呜呜”地哀叫着溜走了。(从大黑狗的狼狈,可以看出刺猬的
.........
本事大。)
从这两件事中,小作者对刺猬充满了————(学生回答:佩服、喜爱……之情)
再次出示句子:
(1)我暗暗钦佩: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2)“真有意思,刺猬的本事太大了。”我高兴得直拍手。
现在你能把这两句句子读好吗?
总结:刺猬身上的刺,真是护身法宝!
三、 拓展
1快速阅读:动物的本领
2趣闻发布会
板书设计:
29
偷枣
刺猬 钦佩 喜爱
斗大老黑
作业:
1、抄写部分词语。
2、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外形、特征。
在了解作者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之后,通过读句子,
抓刺猬偷枣的动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对刺猬的喜爱之情。通过学习
设计板书,让学生按先后顺序
复述小刺猬偷枣子的经过,使学生对课文加深了解,培养学生概括、复述等
能力。让学生以
“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为总起句,说说刺猬偷枣高明在哪?帮助学
生
积累文本中的语言,为背诵打下基础。
通过让学生读课文,联系
上下文,为文中大黑狗吃刺猬补写故事,依托文本现
有的材料,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有了分步学习的基础,学生能利用师生共同设计的板书,简要地概括课文的主
要内容。
16、赵州桥
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实际,阅读中自主识字若干个。
积累词语“创举、冲毁、节省、坚固、美观、
雕刻、缠绕、智慧、遗产”。
2、能运用关联词“不但……而且……”或“既……又……”写句。
3、继续学习默读、归纳
文章内容的方法。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归纳文章内容的主要方法。
2、领会赵州桥单孔弧形设计的特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收集各种石桥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一定见过不少桥吧,印象最深的是哪座桥?
2、教师归纳整理:一般石桥都有桥墩。
30
两个桥墩中间的桥洞呈弧形的石桥叫做石拱桥。
石拱桥有单孔桥和多孔桥的类别。
出示课题: 赵州桥
3、师:在中外桥梁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赵州桥就是一
座单孔弧形桥,也是全世界现存的最
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它是怎样的一座桥呢?让我们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⑴
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查字典,标注音节,读准字音。
⑵
理解词语:圈出不理解的词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学习。
⑶
思考问题:为了让别人了解赵州桥,你觉得文中哪些内容是必须介绍的。
2、教师整理板书:(简单的随机学习)
赵州桥在哪里?
赵州桥建于什么时候?
赵州桥是谁设计的?
赵州桥有哪些主要特点?
……
三、深入学习。
1、 师:课文重点介绍了赵州桥
的主要特点。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出赵州桥主要特
点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
2、
第2节具体描写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默读该节,找出有关语句;然后有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集体交流,读读说说,句子比较。
“创举”一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个
“创举”?这样的“创举”有何意义?
出示赵州桥和普通石板桥的简图,结合课文有关内容,谈谈自己的
理解。
小结:刚才,我们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了课文,归纳了赵州桥雄伟坚固的特点。现
在,请你担任解说员,介绍赵州桥的这一特点。
(自己练习;小组交流;上台示范。)
3、课文第3节具体描写了赵州桥的美观。
出示栏板上的精美图案,读读
理解重点词语: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
抓住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练习背诵。
用一个词语概括栏板上图案的特点。
小结:找合适的词语来概括句意,也是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之一。
四、质疑解疑,拓展延伸
31
1、再读课文,想想: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比如:赵州桥“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
的大桥洞”,那么是什么支撑着这50多米长,9米
多宽的桥面呢?
读读课文,做做实验:用纸片、橡皮等文具模拟平面桥和拱形桥的承重能力。
得出结论:拱形桥比平面桥的承重能力大得多。
2、你能向大家介绍一座自己了解的桥吗?注意把桥的特点讲清楚。
板书设计:
16赵州桥 (创举)
雄伟坚固 设计科学
美观大方
栩栩如生
作业:
1、 抄写部分词语。
2、
学习第三节的写法,用总分总的方法写一段话。
17、五彩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五彩池的神奇美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培养学
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继续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4、在强化自学能力基础上,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品
质。训练学生“在反复反馈中开发思
维、在联想中增加记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体会五彩池的神奇;
2、激发学生审美意识 ,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3、理清课文顺序,了解五彩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四川的九寨沟风景区去游览,看看美丽的五彩池。
32
板书课题 17、五彩池
2、听课文朗读,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五彩池的哪些方面?
板书:数量多(大小不一、深浅不一、形状各异)
颜色美
二、自主学习,感悟文本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传说中的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
3、
看媒体(画面),用“有的……有的”想象五彩池的样子,练习说话。
4、照样子写话,出示:五彩池大大小小。大的面积不足一亩,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
5、有哪些形状,想象练习:你想一想五彩池还会有什么形状?
运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6、大家想的多有趣呀,这些形状的池子说不定在那儿真能
看到呢?现在,你能不能用一个
词概括五彩池形状特点?(千奇百怪、妙不可言……)
7、引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指名读,思考:(1)、这一段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
(2)、你能找出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吗?
2、 交流总起句:最美丽的是那鲜艳多彩的池水。
3、
理解“鲜艳多彩”后积累颜色多的词。
(五彩缤纷、五光十色、姹紫嫣红……)
4、
读读分写的句子,找找描写颜色的词语
(咖啡色、天蓝、橄榄绿、柠檬黄)
请说说类似的词语?
5、 说话练习:
五彩池的水色彩斑斓。
问:明明是清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
6、
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读句子分析原因;
7、小导游介绍池水成因。
引:面对美丽、神奇的五彩池,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启下)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 指导朗读:这一段表明了作者对五彩池的(喜爱和赞美)。
2、 指导朗读。
四、总结拓展
33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为五彩池设计广告词。
板书设计:
17、五彩池
数量多(大小不一、深浅不一、形状各异)
颜色美
作业:
1、抄写部分词语。
2、摘抄或写话:简单介绍你最喜欢的一个风景区。
本课的朗
读没有把握好。对《五彩地》这样描写细致、语句优美、句法整齐的佳作,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
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
到情感的熏陶。设计时是想让学生通过朗读
来感知此文,但课堂实践中,更多地是理解词句,
没有很好地结合朗读来领悟语言文字所构建的美景,脱
离文本地凭空想象,使学生的朗读不
扎实,语言文字的感悟不深刻不到位。
18、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若干个。积累“诱人、
融化、流淌、舰队、利剑、苍翠、鲜嫩、郁郁葱葱、又
香又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选择课文的段落背诵。
3、通过归纳文章内容,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美丽”一词研读全文,感受小兴安岭的美。
2、能运用“缀词成句”的方法来归纳每一节的意思。
教具准备:
有关小兴安岭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小兴
安岭位于我国黑龙江省东北部,那里有着莽莽的原始森林,沉寂秀美的草原,清幽
的河川峡谷,让人流连
忘返。百闻不如一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兴安岭去实地考
察一番。
34
2、 放课件片段,师生共赏美景。
3、 交流感受,
请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所看到的林海美景,并自由书写在黑板上。(教师板
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4、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
明确学习要求:自由读全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
想;小兴安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句式:“小兴安岭是( )。”
2、
交流,学习开头、结尾。
三、研读全文
1、思考:小兴安岭的美丽表现在哪里?(“春夏秋冬”四季)
每个季节写了哪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1) 在文中圈圈、点点、划划。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说说。
3) 遇到问题,小组同学可以互相合作交流。
2、集体研读,交流成果。
1)春天:景物 特点
树木 发芽
积雪 融化
动物
戏耍
溪水 欢唱
师:你能用上这些词语,将春天的景色简单地来说说吗?
2)夏天:树木 遮天蔽日
晨雾 渗透森林
阳光 穿过树梢
野花 姹紫嫣红
理解:a、“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一句
b、“太阳出来了,千万缕金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3)秋天:树叶 凋零(松柏苍翠)
果实 成熟
药材
4)冬天:雪花 飞舞
动物 冬眠
3、思考:为什么四季写的景色都不同?
4、引读课文。师:像这样按“春、夏、秋、冬”四季来描写的方法叫作“按一定的观察顺
35
序描写”。
5、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试着背诵。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当小导游,把小兴安岭的美景讲给小组同学听。
3、
推荐几条有创意的广告语,明确特点,琅琅上口,好听好记。
板书:
18、
美丽的小兴安岭
景物 特点
春天:树木 发芽
积雪 融化
动物 戏耍
夏天:树木
遮天蔽日
晨雾 渗透森林
阳光
穿过树梢
野花 姹紫嫣红
溪水
欢唱
秋天:树叶 凋零(松柏苍翠)
果实 成熟
药材
冬天:雪花 飞舞
动物
冬眠
作业:
1、抄写部分词语
2、以自己是生活在小兴安岭中的小动物的身份,向他人介绍一下这个美丽的家园。
用心品读
美文,才能真正品味到美文的美。由于时间安排得不太合理,在解决“你认为课文
中那些地方写得好?”
这个问题上让学生说得太多,耽误了一些时间,给学生留的有感情朗
读的时间不足,对美文品味不够。
19、观潮
1、 阅读中自主认识生词,能运用各种方法理解并积累课后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小节。
3、通过阅读感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
36
4、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 指导背诵课文第5小节。
2、围绕一个意思说几句连贯的话。
教学过程:
一、 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观看钱塘江大潮。(板书课题,现在你们知道了吧,课题中的潮
指
的是哪里的潮?)
2、 钱塘江位于我国浙江省,站在海宁市的盐官镇,宽阔的钱塘江如一位巨人横卧
在人们眼
前,据说那是观潮最好的地方。钱塘江大潮自东而来,古往今来, 留下了不少赞美它
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八月十八
潮,壮观天下无
”
过渡:到底是怎样的大潮,会让人发出如此的赞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钱塘江
大潮的录象。
二、 观看录像,初步感知
1、 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景象吗?
2、 就如刚才有些同学说到的,钱塘江潮来之时,会有如此排山倒海的景象,难怪自古以来,
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
课题中的观是(看)的意思,那这个观的意思是?
3、 打
开书,我们去领略一下被称之为天下奇景的钱塘江大潮,自由读,想想课文哪几小节
写了钱塘江大潮来时
的景象。
4、 交流
三、 学习“潮来时”的内容,品读词句
1、请你们仔细读读4、5小节,找找哪些语句最让你感受到了大潮的奇异壮观。
2、交流(随机)
(1)“午后一点……”
“闷雷滚动“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其实是……?还没看到江潮就听到了潮水的声音,说明了潮
水……?
指导朗读
(2)“过了一会儿,……”
理解“白线、六米高、城墙”
看看划线的词语、加点的词语,说说你们从这几句话中发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小结:对,这些语句,让我们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来势迅猛、势不可挡,怪不得,要称它
37
为“天下奇观。”
(5)“那浪越来越近……”
(谈到比喻、抓字词)
师:这样的比喻是多么的形象,同学们,睁大眼睛看一看,那浪越来越近,犹如
……;
闭上眼睛听一听,那声音如……
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或书中的语句介绍一下。 书上这句话,将大潮那种翻江倒海、声势浩大的气势描写得淋漓尽致,这大潮不愧为
“天下奇观。”
4、指导背诵
(1)将“观潮”的顺序打乱了,请你们再读读这些句子,看一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作者在写潮来时的景色,就是这样由远到近,不仅写了潮水的形态,潮水的声音,特
别是还穿插写
出了人们的表现,(读)从人们的表现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3)看看图片、看看提示,试着背背第5小节。
四、学习“潮来前”及“潮过后”的内容。
1、 同学们,课文的4、5小节重点写了潮来时的景象,那课文的2、3小节,课文的第6小
节又分别写了什么?
2、 用气势磅礴来形容潮来时的钱塘江,你会用哪个词语来形容“潮来前”
和“潮过后”
的钱塘江?(都非常平静,只不过潮过后,堤下的江水……)
3、能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吗?
五、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 同学们,我们欣
赏了钱塘江潮来前的恬静,潮过后的平静,目睹了钱塘江大潮来时的壮
观景象。你们能不能看看图片,从
下列词语中挑选几个,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钱塘江
大潮。
2、 每年,钱塘江大潮以它那种
“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奇景,吸引四面八
方的游客蜂拥而甚至、流连往返。难怪人们会
发出这样的赞叹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
布横”“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板书:
19、观潮
(天下奇观)
来势迅猛、势不可挡
翻江倒海、声势浩大
作业:
38
1、 抄写部分词语。
2、 摘录一处“天下奇观。”
《观潮》教学反思
《观潮》是一篇写景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
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
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
身临其境的感觉,是
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在
教学设计中应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八月十五是最佳观潮时间。其实,钱塘江涌潮变化是有
规律的,潮汐的
大小受天文、地理、河床高程、径流的大小、主槽(航道)的走向和气候等
许多因素制约。其实阴历每月
的月半、月初均是看潮佳期,不必一定选在八月半。但是秋潮
要比春潮大,因为钱塘江流域降雨主要集中
在3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的梅雨和台风季节;10
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相对较少。 这些知识如果在课堂
上全部灌输给学生是不可能的,那么,
只能是学生在课前自己收集、整理,教学在课堂上给他们一个交流
的平台,这样学生才能学
得更活、知识面更广。所以,课前适当的给学生布置一些收集资料的作业对于课
堂教学是很
有帮助的。学生收集的资料毕竟不会很全面,所以这样在课堂上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br>带着问题和兴趣去学习,这样才能够学出效果。
课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求知欲望来
举办一些小报展览等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
丰富他们的知识面。
*20、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教学目标
1、阅读中能自主识字。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
文理解、积累词语“从容”、“戛然而止”、
“温润”、“絮语”、“拾级而下”。
2、了解“死海”的特点,并能简要复述。。
3、了解课文叙述重点,体会作者愉快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死海”的特点,并能简要复述。。
2、了解课文叙述重点,体会作者愉快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教师:你相信吗?有一位作者曾经躺在波浪上看书,也就是直接在起伏澎湃的波涛
39
上,从容地看一本杂志。(引用第1节。)
2、板书课题:《*20、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学生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感觉非常新奇、新鲜。)
二、学习课文第2——6节,了解死海的特点。
1、教师:让我们快速走进课文,去看一看课文第2——6节。想一想,死海有什么特点?
(学生读课文第2——6节,并交流。)
2、教师相机指导学习。
特点一:地势低
。理解为什么称死海为“世界的肚脐”?(因为从安曼到死海,要下降
1300多米!安曼是一座平均海
拔近千米的山城,而死海则低于海平面394米,是世界陆地
最低的地方,所以号称“世界的肚脐”。)
根据这一段文字让学生画示意图加深理解。
特点二:含盐量高。理解为什么称死海为“沉没的海”以及
死海得名的原因。(①水面
上没有帆影,没有海鸥,也没有一只其他的水鸟。练习用“没有……没有……
也没有……”
.......
的句式来说一句话。②水中含盐量特别高,达33%,竟高于一般
海水的九倍!任何生物都不
能在这样的水中生存,“死海”因此得名。③划出描写死海景色的句子,指导
朗读,读出美
感。〈A、我发现脚下的海水在轻轻地涌动,泛出一种奇特的光晕,五颜六色,像彩虹似的
变
幻。B、我蹲下去,在水底捞了一把,捞上来的细沙中,混着些白色透明的小颗粒。〉)
三、学习课文第7——12节,体会“确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1、教师:小组学习,思考:
①作者在文末说:“能在死海里游泳,确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是一件“快事
”?②作者喝到了“苦涩的咸水”,眼睛也被“涩
得生疼”,为什么还说“确是一件难得的快事”呢?谈
谈你的理解。
(学生读课文第7——12节,并交流。)
2、教师相机指导学习。
问题一: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我只须保持着身体的平
衡,就像躺在床
上那样舒服自在。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
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我几
乎想在这温润的、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同时,理解“温
润”、“絮语”两个词语。并且,运用多种
形式朗读,读出作者当时那种惬意、舒适的感觉。
问题二:因为能躺在波浪上看书恐怕只有在死海这里
才能发生,这是作者以前所没有体
会到的美好事情,所以即使后来不小心遭了点罪也心甘情愿。
四、课文小结。
本文作者记叙了自己游览死海的所见、所闻、所感,同时穿插介绍了死海的地
理位置;
死海的别称——“世界的肚脐”;死海名字的由来,使读者对死海的情况、具体的景象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40
五、课堂练习。
略。
板书设计
*20、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地理位置,别称(“世界的肚脐”),名字的由来
躺在波浪上读书(“确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作业
1、抄写词语(4遍)。
2、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自然界的一些奇特的现象,选择自己最有兴趣
的一个作适当的摘
记,并用叙述性的语言,把这个奇特的现象写下来,和同学交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
完成
本题。)
21、武松打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2、复述武松打虎的过程,注意把动作讲清楚。
3、了解武松的人物特点:智勇双全、武艺高超、性格豪放。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武松打虎的过程,注意把动作讲清楚。
2、了解武松的人物特点:智勇双全、武艺高超、性格豪放。
教学过程
一、介绍名著,揭示揭题。。
1、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撰写的《水浒传》吗? 、
(学生回答。)
2、教师:《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古典长篇白话小说,又名《忠义水浒传》
、《江湖豪客
传》等,全书以农民起义战争为背景,描写了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将领的故事。(作者施
耐庵。)那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梁山好汉有哪些?
(学生回答。)
41
3、教师:在《水浒传》第23回中,详尽地描述
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位打虎英雄的风采。
4、板书课题:《21、武松打虎》。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教师:自读
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大意;按事情的发展顺序
(“喝酒——上冈——打虎——下
冈”)把课文分成四段。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检查指导。
(1)指名带读,读准下列词语:怠慢 苍凉 咆哮
(2)指名分节读课文。(板书学生读错的字,纠正。)
(3)说说课文大意。
(4)分段。
三、研读课文,领会中心。
1、默读课文,你觉得武松是一个怎样的
人?和同学讨论,要注意“言之有据”。[即“阅
读芳草地”1。]
2、武松与老虎搏斗时,
老虎使出了哪些招数?武松又是怎么应付的?根据下面的提示
复述武松打虎的经过。[即“阅读芳草地”
2。]
老虎朝武松压过来,并使出了扑、掀、剪的招数,武松躲、跳、闪,避开了老虎的进攻。 趁老虎不备,武松抡起哨棒打虎,但未击中。老虎再次扑向武松,武松用手揪住老虎的
脑门,连打带
踢,终于将虎打死。
3、教师:“三碗不过冈”是什么意思?课文哪句话告诉了我们?用直线划出。
4、教师:面对酒倌的好意劝告,武松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5、教师:你从课文中的哪些
词句中可以看出老虎吃人时的凶猛?又从哪些词句中可以
看出武松打虎时的勇敢机智?
四、课堂练习。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说明了什么?[即“词句活动室”。]
(1)武松嘴发干,浑身热乎乎的,便摇摇晃晃地走到大青石前摘下毡笠儿,躺了下来。
..
......
(2)武松回到青石上坐了半歇,然后在石头边找到毡笠儿,转过乱树林,一步步挨下.........
冈来。
..
五、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4遍)。
2、《水浒传》中的哪一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小组里讲
一个他的故事。[即
“语言直播厅”。]
42
板书设计:
21、武松打虎
猛虎出现
猛虎扑进:扑、掀、剪
一闪、一闪、一闪
痛打猛虎
抡、劈、打、揪、踢、揪、摁、打
教学反思:
《武松打虎》这篇课
文主要通过着重分析武松打虎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武松这位梁
山英雄的高超武艺和有勇有谋的性格特点
.因此上课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描写武松动作的句子
和圈出一系列关键性的动词.没想到一个学生竟然问
:他为什么不用手中的哨棒去打老虎
非要用双手同老虎搏斗.真是一石激起千尺浪,班
级的学生立刻分成两派.一派想到了
武松可以用哨棒去打老虎的种种可能性,另一派则用各种理由有力地
驳斥这种观点.一时间课
堂上热闹非凡,大有争不出结果绝不罢休的势头.作为老师的我在学生激烈地争
论中快速地思
考解决办法.最后我制止了学生的激烈争论.我这样说:当时的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安排情节
,我
们无法考证.但是有一点我们都会有同感,不论用双手还是用哨棒都不会影响武松这一英雄形
象.而且赤手空拳地打死老虎可能会使读者更加敬重武松.你们同意吗
学生听了我的话纷纷表示赞同,一场根本不会有结论的争辩才宣告结束.
启示:这个启示
我在课堂上出现了生成性的问题,老师一定要把握住课文的主旨.千万
不能让学生在意义不大的问题上做
无意义的争辩.这也就是课改理念所强调的:在发挥学生主
体性,强调个性感悟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
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导在该导处,导在关键处,导在
必要处.
*22、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2、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体会文言文语言精炼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知道这则神话赞美了精卫鸟坚忍不拔的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体会文言文语言精炼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知道这则神话赞美了精卫鸟坚忍不拔的意志。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43
1、教师说《精卫填海》的故事。
2、板书课题:《*22、精卫填海》。
(学生读课题。)
3、教师介绍《山海经》,请小朋友看注释。
(《山海经》是中
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
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
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
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山
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
《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
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
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
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
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
高的参考价值。)
4、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不是白话文,而是《精卫填海》故事的原文,是文言文。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请大家朗读课文。除了读准字音以外,还要注意停顿和节奏。
学生朗读课文。
2、正音。
发鸠(jiū) 枳(zhè)木
白喙(huì) 詨(xiào) 溺(nì)而不返
堙
......
(yīn)于东海
3、教师:本文共五句。请大家在小组里分句朗读,把课文读熟。
三、解释课文。
1、一句一句地翻译。
第一句: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这句话主要写精卫鸟生活的环境。让学生借助注释②③去理解。
第二句: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这句话主要写精卫鸟
的外形、颜色和鸣叫声,并介绍了取名精卫的原因。让学生借助注
释④⑤⑥⑦理解。
第三、四句: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这句话主要写精卫鸟的来历。让学生借助注释⑧⑨理解。
第五句: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这句话主要写精卫鸟怎样填海。点了题。让学生借助注释⑩理解。
2、把全文连起来翻译。
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
的嘴,红
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
身。有一次,女娃去东
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
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44
四、课文小结。
《精卫填海
》是中国的一则神话故事,选自《山海经••北山经》。全文一共五句话。第一
句写精卫鸟生活的环境;
第二句写精卫鸟的外形、颜色和鸣叫声,并介绍了取名精卫的原因;
第三、四句写精卫鸟的来历;第五句
写精卫鸟怎样填海。
五、课堂练习。
1、说一说学了《精卫填海》的感想。
(参考答案:语言的精练;想象的夸张;叙述的直接;节奏的明快。)
2、读小儿歌。
你是一只小小鸟,
本为炎帝女娇娇,
立志填海不动摇。
恒心惊天地,
意志冲九霄,
感化多少人,
激励几代朝。
我唱支歌儿献给你,
你精神常在永不老。
(参考答案:略。)
六、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4遍)。
2、《山海经》故事选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完成本题。)
借助注释进行翻译,假如遇到不能解释的词句,可以请教老师。
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
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
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入日:太阳落在哪里。
逐:追。
河、渭:指黄河和渭河。
弃:留下。
杖:木枝。
板书设计:
*22、精卫填海
语言的精练
45
想象的夸张
叙述的直接
节奏的明快
23、跳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2、会用“只要……就……”或“即使……也……”造句。
3、能根据“提纲”复述故事,能展开想像进行说话。
4、感受船长在紧急关头超人的胆略和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
1、会用“只要……就……”或“即使……也……”造句。
2、能根据“提纲”复述故事,能展开想像进行说话。
3、感受船长在紧急关头超人的胆略和智慧。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在紧急关头,急中生智的人物。
2、板书课题:《23、跳水》。
(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教师: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大意。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检查指导。
(1)指名带读,读准下列词语。
环游世界 风平浪静
放肆 桅杆 龇牙咧嘴 瞄准
(2)指名分节读课文。(板书学生读错的字,纠正。)
(3)说说课文大意。
4、介绍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三、研读课文,领会中心。
1、
教师:默读课文。这是一篇写事的课文,我们找找看,哪几小节写事情的起因,哪
几小节写事情的经过、
,哪几小节写事情的结果。
(学生交流。参考答案:第1节写事情的起因,第2——5节写事情的经过,第6——7
46
节写事情的结果。)
2、完成思考题。
(1)船长的儿子为什么会爬上那么高,那么危险的桅杆横木?
(2)水手和孩子为什么会害怕?具体表现在哪里?
(3)孩子的父亲为什么要让孩子往海里跳?
(4)孩子最后为什么要听父亲的话?
(5)40秒时间长吗?为什么大家觉得时间太长了?
(参考答案:略。小组讨论,教师归纳。)
3、读句子,思考。[即“词句活动室”1。]
(1)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
根横木上
,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哭笑不得”是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会哭笑不得?)
(2)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钟时间太长了?)
4
、读课文,想想船长为什么对孩子发出“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的命令。[即
“阅读芳草地”1
。]
(参考答案:这是为了救孩子。其实,这也是唯一能救孩子的方法。请学生理解船长的
果
断和急中生智。)
5、教师:请大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课文小结。
课文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作品。主
要写一艘帆
船航行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水手们逗弄猴子,猴子又戏弄孩子,结果孩子追猴子不知不觉<
br>爬上了桅杆的横木。在紧急关头,孩子的父亲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使他脱离了危
险。文
章以“取乐”引出事情,以“帽子”推动事情发展。
五、课堂练习。
1、读下面的句子,选择一组带点的关联词语造句。[即“词句活动室”2。]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
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
(参考答案:只要……就……只要你努力了,就能问心无愧。即使……也……即使你再
想一个小
时,也想不出答案。)
2、按照下面的线索复述课文。[即“阅读芳草地”2。]
水手逗猴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船长救孩子。
(参考答案:略。)
六、作业布置。
47
1、抄写词语(4遍)。
2、孩子得救后,在场的人会怎么说?找几个小伙伴一起说一说。[即“语言直播厅”。]
板书设计
23、跳水
水手逗猴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船长救孩子
课一开始,出示课题后,组织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之后
有思考地读
课文做准备。在这一过程中,我对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并板书,如“谁跳水?”
“在哪里跳”“为什么要
跳水?”“……
课文中的字学生基本上都认识,在学生接龙读课文的过程中,随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读音
,
本文较难读准的词有“龇牙咧嘴”“放肆”“桅杆”
在交流 “在哪里跳”这个问题时,我
给学生看看帆船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孩
子在哪里跳水,为引导学生感受当时情况的危急做好准备
。
通过先前的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了解,所以研读课文环节,直入本文最惊险刺激的部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当时情况的惊险和紧急,从而感受船长
命令孩子
跳水这一办法的绝妙,体会船长用枪“逼”孩子的胆略和智慧。
在引导学生复述“孩子怎么会爬上那么
危险的地方?”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应给学
生充分的时间准备,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及时板书关键词,
适当降低复述难度,帮助学生说
好
24、赤壁之战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课文中的成语6个,能用“不计其数”说话。
2、知道东吴周瑜
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能根据
提纲复述赤壁之战的经过。
3、能根据故事内容,展开想像,说说曹操大败后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知道东吴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能根据
提纲复述赤壁之战的
经过。
2、能根据故事内容,展开想像,说说曹操大败后的想法。
【教学准备】
课文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48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教师:《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你知道其中的哪些故事?
(学生交流。)
2、教师: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的一段历史故事。
3、板书课题:《24、赤壁之战》。
(学生读课题。)
4、教师:《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英文名: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
小说的经典之作。该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
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
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
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
治、军事谋略方面,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5、教师:赤壁是地名。它位于湖北省蒲圻市四北36公里的长江南岸,隔江与乌林相望,
陆水由其东注
入长江。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教师: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大意。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检查指导。
(1)指名带读,读准下列词语。
调兵谴将 隔江相对
自不量力 波浪滔天 隐隐约约 定睛一看 防
备 不计其数
丢盔弃甲 无心应战
(2)指名分节读课文。(板书学生读错的字,纠正。)
(3)说说课文大意。
(参考答案: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东
吴只有三万人,
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4、介绍作者:罗贯中。
作者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太原清源人(今太
原市清徐县),祖
籍四川成都府。罗贯中是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典小说家,是他把章回体小说这
一文
学形式推向成熟的阶段。后来的很多学者和作家曾给予他极高的评价,把他同马司迁、关汉
卿相提并论。他的伟大的文学创作成就,成为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他所
创作的《三国
志通俗演义》,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
文字,风行全世界,受到世
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
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
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5、把词语补充完整。[即“词句活动室”1。]
49
调兵( )将 自不(
)力 波浪( )天
迎风( )望 丢( )弃( )
无心( )战
(参考答案:调兵谴将;自不量力;波浪滔天;迎风眺望;丢盔弃甲;无心应战。)
........
三、研读课文,领会中心。
1、教师:默读课文。这是一篇写事的课文。给课文分段。
(学生交流。参考答案:第一段—
—第1节,交代了交战双方的形势。第二段——第2
至3节写黄盖向周瑜献计,利用曹军铁索连船的特点
,进行火攻。第三段——第4至5节写
黄盖向曹操写信诈降。第四段——第6至8节写黄盖趁着东南风,
在船上放上容易燃烧的物
品,向曹操的船队驶去。第五段——第9至11节写黄盖计谋成功,火烧曹营,
曹军大败而
逃。)
2、完成思考题。
(1)战争开始时,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何?
(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以少胜多。)
(3)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
(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
(4)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
(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3、朗读课文,说说只有三万兵马的东吴怎么会打败曹军的。[即“阅读芳草地”1。]
(参
考答案:这场战争胜方的主帅是周瑜,他能正确分析形势,特别是听取下属黄盖的
建议,是以少胜多结果
的重要原因。在这场战争中黄盖功不可没,他根据曹军不善水战,铁
索连船的特点,提出火攻,又利用曹
操轻敌的特点诈降;交战中,又是他冲在最前面,烧毁
敌方战船。曹操当然是这次战役失败的“责任人”
,首先是布阵失误,铁索连船,看似庞大,
但不灵活,而且潜伏着一船着火殃及许多船的危险;其次是轻
敌大意,看见黄盖的“投降”
信,被吹捧了几句,就“欢喜得不得了”;看见黄盖的船驶来,又“很是高
兴,毫不防备”。
可以说曹操的失败,是骄兵必败的又一次证实,完全输在他的自以为是上。)
4、完成思考题。
(1)“火攻”分哪几步进行的?请你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一下每一步中双方的表现?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周瑜 曹操
黄盖诈降
骄傲轻敌
乘风攻敌 信以为真
火烧曹营 死伤无数
50
追兵掩杀 丢盔弃甲)
(2)黄盖诈降,曹操为什么会相信?
(从信中分析。)
(3)周瑜凭什么断定诈降计一定能成功?
(知己知彼。)
(4)黄盖为什么选在有东南风的那天发动火攻?
(东南风——天时;曹操的人马驻扎在西北
方向,东南风把火吹向西北——地利;曹军
铁锁连船易于火攻。东吴发挥了擅长水战的优势而避免了长期
相持、以少敌众的不利之处—
—扬长避短。)
教师归纳板书: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四、课文小结。
课文写的是三国时期的一个著名战例——赤壁之战。交战的双方是东吴周瑜指
挥的三万
人马和北方曹操带领的八十万大军。周瑜利用曹军轻敌,以黄盖诈降和火攻,击溃曹军。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之一。
本文在写作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围绕火攻,巧设悬念。
五、课堂练习。
1、默读课文,根据提纲复述课文。[即“阅读芳草地”2。]
(1)曹操的军队和东吴的军队在赤壁隔江相对。
(2)黄盖对周瑜说,如用火攻,曹操想逃也逃不了。
(3)黄盖写信给曹操,说自己愿意投降,曹操信以为真。
(4)黄盖趁着东南风,在船上放上容易燃烧的物品,向曹操的船队驶去。
(5)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参考答案:略。)
2、文中“不计其数”指的是什么?请你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即“词句活动室”2]
(参
考答案: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课文中“不计其数”指的是曹操
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
,多得数不清。不计其数——雨水淹没了平地,不计其数的蚂蚁团在
一起搬往高处。〈这个词语作无法计
算数量解,相当于“数不胜数”,形容数量大。“不计其
数”在文中形容被烧死的、淹死的曹操兵马数量
非常大。〉)
六、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4遍)。
2、曹操大败后,会对他的部下说些什么? [即“语言直播厅”。]
【附录:板书设计】
24、赤壁之战
周瑜 曹操
51
黄盖诈降 骄傲轻敌
乘风攻敌
信以为真
火烧曹营 死伤无数
追兵掩杀 丢盔弃甲
【课后随笔】
这是一篇历史故事,选至《三国演义》而改编的,学习本课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
了解战
争的全过程,懂得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同时引导
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为了教学的顺利进行,为了帮助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老师
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
备,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收集资料,阅读有关的知识,对
当时的
历史背景,文中所提及到的每一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都有了充分的了解,为上好本课
作了铺垫,为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教学中,老师抓住了火攻全过程这一重点,引
导学生具体分析火攻是分哪几步实施的,
每一步主要做了什么?学生在认真理解、思考的基础上,用比较
简单、概括的语言,叙述课
文,使学生明确,无论是全文、还是各部分都要按一定的顺序写,言之有序,
是写好文章的
基本要求。学生既学懂了课文,又学习了习作的方法,为学生今后的习作打下了基础。 <
br>教学中老师坚持做到以读助讲、以读悟情,学生通过以各种形式的读,对课文了解得更
加透彻。老
师还注意引导学生对双方取胜失败的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精心设计思考题,并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此时,老师不需多讲,学生已明白了,老
师仅起到点拨的作用。
教学
中,尽管老师注意到了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但确忽视了双基的落实,
对一些词语的理解讲
得还不够到位,错误地认为学生在预习时已经弄懂,因而在学生的作业
中,遣词造句还不是很准确。
25、律师林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2、默读课文,体会林肯在法庭上通过提问让福尔逊陷入被动、露出马脚的原因。
52
3、复述林肯精彩的辩护词,或者与同学合作进行表演。
4、辨别“判决”、“断定”、“判断”的差异,并能用其中的两个词语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1、默读课文,体会林肯在法庭上通过提问让福尔逊陷入被动、露出马脚的原因。
2、复述林肯精彩的辩护词,或者与同学合作进行表演。
3、辨别“判决”、“断定”、“判断”的差异,并能用其中的两个词语造句。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5、律师林肯》。
(学生读课题。)
2、教师:知道林肯吗?
(学生交流。)
3、教师:
亚伯拉罕·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在未当选总统前,于1836年至1846
年间曾经当过律师,林
肯在当律师时用他的智慧搞清了许多案件。我们今天学的就是其中的
一个。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教师: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大意。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检查指导。
(1)指名带读,读准下列词语。
律师 诬告
图财害命 有口难辨 蒙冤受屈 质问 毫不含糊 彻
头彻尾
静寂 骚动
(2)指名分节读课文。(板书学生读错的字,纠正。)
(3)用上“诬告”、“辩护”、“揭穿”、“宣布”说说课文大意。
三、研读课文,领会中心。
1、教师:给课文分段。
2、默读课文,思考:林肯问
了证人福尔逊几个问题?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即“阅读
芳草地”1。]
3、仔细阅读林肯最后一段话,填空。[即“阅读芳草地”2。]
10月18日应是
月,11点钟的时候,月亮已经 ,即使 ,
月亮也
。月光从 往 照。而 在东边;
在
西边,福尔逊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从二三十米外看清阿姆斯特朗的脸的。
四、课文小结。
课文主要写美国历史上一位比较有影响的总统林肯,在他早年当律师期间,为被诬告的
53
的阿姆斯特朗出庭辩护,并获得成功的事。
五、课堂练习。
说说下面句子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再选两个造句。[即“词句活动室”。]
(1)阿姆斯特朗有口难辩,被判定有罪。
..
(2)他断定被告阿姆斯特朗蒙冤受屈,要求法庭重新审理这个案子。
..
(3)这个意外的判断,使法庭里的人都愣住了。
..
六、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4遍)。
2、你喜欢林肯吗?把林肯最精彩的辩护
词读一读,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演一演法庭上
的那幕戏。[即“语言直播厅”。]
【板书设计】
25、律师林肯
1、看清的人——是不是阿姆斯特朗
2、看的时候的相对位置——阿姆斯特朗在大树下,福尔逊在草垛后面,相隔二三十米
3、准确的时间——是不是11点。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语文能
力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等语文
实践活动形成的,而语文实践活动的主阵地应是课堂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
中,要留出充足
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就设计了不少实践活动:
如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来说说阿姆斯特朗到底蒙受了什么冤屈,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学生的
概
括归纳能力不断提高;又如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林肯精彩的辩护词,让学生内化
运用课文中所学
到的语言;再如让学生想像当人们听了林肯的辩护后,会想些什么,想像人
们当时心情的变化以及对林肯
由衷地赞叹;还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写福尔逊的证词。这
些实践活动分别对学生的概括能力、复述能
力以及想像说话能力进行训练。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新词,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内容,了解作者家乡小桥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
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3、继续学习复述课文,能按小标题介绍家乡的桥。
教学重点、难点:
26、家乡的桥
54
1、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家乡小桥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
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继续学习复述课文,能按小标题介绍家乡的桥。
教学过程:
一、录象引题、谈话激趣
1、观看录象:上课之前,老师先带你们到江南的水乡周庄去游览一番。
2、周庄给你留下了
什么印象?或者说有什么特点吗?(小河长、小桥多)是啊!漫步在江
南水乡小镇上,处处可见的是小桥
流水人家。小河长、小桥多正是江南水乡的独特之处。有
这样一位作者,他的故乡在江南,他离开故乡已
经有很多年了,但是每逢与人谈起,他最念
念不忘的是还是家乡的桥,于是他就提笔写下了这篇“家乡的
桥”,表达了心中对家乡的爱。
板书课题:31、家乡的桥 齐读课题
3、家乡的小桥究竟有些什么特点,有什么魅力让作者如此留恋、如此念念不忘?
二、自由朗读、理清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主要介绍了桥的哪些方面?
交流板书:(造型、名称、孩子们的乐园)
三、重点学习课文3——5小节
过渡语
:同学们回答得真棒,那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了解桥的造型、名称、以及桥给孩子
们带来的乐趣吧?
(一)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先来了解桥的造型。看看是课文的哪一小节,老师请一位同学来
读一读,其他同学想一
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桥,这些桥又是什么样的?
2、主要向我们介
绍了什么桥?生:过户桥和单拱桥,你脑海中浮现的桥是不是这样的?这
两座桥,你喜欢哪一座呢? <
br>3、出示过户桥的句子:喜欢的同学读一读。(媒体演示)一块石板就把两户人的起来了,真
是非
常简单。(媒体:“简单”两字加红)难怪同学会喜欢,喜欢的同学一齐读一下吧!
4、出示单拱桥的句子:把描写单拱桥的句子读一读。
这里的“缀”是什么意思?(媒体演示:理解“缀”的含义)
为什么喜欢单拱桥呢?(漂亮、
有气派)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阶上。夜里,你撑
条小船( ),那光景,(
)!指名读、配乐朗读单拱桥。
对于桥的造型作者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千姿百态,词语是什么意思?
老师这里有疑问了,
作者只向我们介绍了两种桥,为什么就用上千姿百态呢?)
5、老师收集
了一些江南小桥的图片,让我们走进江南,去作者家乡欣赏各种各样的江南小
桥(演示)
6、欣赏了这么多的小桥后,我们才真正体会到家乡小桥的( )板书:千姿百态
55
(二)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过渡:家乡小桥的造型千姿百态,名称也美极了。有……(媒体演示,配合朗读)
这么多的桥名是怎样得来的呢?
1、自由读读课文第4小节。老师要考考大家了,家乡小桥的
名称美极了,跟据形状叫出来
的桥是( ),演示元宝桥。跟民间传说有关的桥是(
),从诗中撷取而来是( )。
出示诗,理解“撷取”。
2、同学们真聪明,让我们一起配合读好课文。(师生配合读。多种形式。)
你觉得桥的名称怎么样?(充满情趣)
不仅桥的名称充满情趣,桥上的字体也为小桥平添了几分情趣。
(出示桥名字体:这就是桥上
的字体,它们或篆或隶或楷或草,看看你认识这些字吗?试着
读一读。)
3、你喜欢哪一种字体,为什么?(用书上的“飘逸潇洒、刚劲雄健”回答)是啊,它们有
的(
),有的( ),跟桥( ),又( )。
4、清明节到了,让我们跟
着外婆一起去扫墓,一边念桥名一边听故事。(边过桥边读桥名、
讲述震龙桥的传说。)
(三)、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家乡的桥的确是动人、美丽的,老师真希望带大家去这个地方
,因为那还是孩子的乐园
呢?自由读读课文第5小节,体会小桥给孩子带来的乐趣。谁来把这种快乐传递
给大家。(赛
读)。
2、想象还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乐趣?完成填空:家乡的小桥是我们的乐园,我们可以(
),
可以( ),也可以( ),多么有意思啊!让我们带者愉快的心情一起读一读,在音乐声中,
是不是体会到了荡舟进桥洞,渐渐进入梦乡的舒适与惬意。
四、总结全文
1、跟
据板书总结,时光飞逝,当年那个在水边玩耍的小孩长大了,他时常想起家乡那千姿
百态的小桥(
),最简单的( ),最漂亮、最有气派的(
),脑海中也时常浮现
出一个个充满情趣的( ),真想回道故乡再看看青石上凿就的(
),或( ),
有的( ),有的( )。 真想在桥头(
),把桥当作跳水台,( ),真想( ),
真想荡一条小船进桥洞,(),家乡的小
桥给作者留下了无限美好的回忆,千言万语只化作一
句:“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2、带着感情,齐读这句话
3、作者用手中的笔向我们展示了家乡小桥的美,表达了心中对家
乡的爱,其实在我们生活
的上海,也有各式各样的桥,请同学们也用你手中的笔来赞一赞家乡的桥,好吗
?
板书: 造型(千姿百态)
56
26、家乡的桥 桥名(充满情趣)
是孩子们的乐园
几个小节的精讲,学生终于有所领悟,原来
总分结构是这么一回事。同时我又找来课外
阅读中相同结构的文章,让学生操练,终于大部分同学掌握了
,但还有极个别同学存在着问
题。但是我相信经常的练习,同学还是会掌握的。
了解学生的掌握各知识层面情况,以便找出相对应的教学方法。
27、摇花船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新词,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积累词语。
2、正确朗
读课文。通过学习课文《摇花船》,了解具有我国浓郁的民间特色的这种艺术
活动。体会集聚百姓乐事,
祈祝福寿安康的传统文化。
3、继续进行复述训练。能从“花船的样子,花船主人和船老大”等几方面
向大家介绍
“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
通过学习课文《摇花船》,了解具有我国浓郁的民间特色的这种艺术
活动。体会集聚百姓乐事,祈祝福寿
安康的传统文化。
2、继续进行复述训练。能从“花船的样子,花船主人和船老大”等几方面向大家介
绍
“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27、摇花船》。
2、板书课题:《27、摇花船》。
(学生读课题。)
3、教师:摇花船,亦称“划旱船”、“采莲船”,大都在春节期间和大型文艺活动中
表演。
“摇花船”在山东等地比较流行。一般是在元宵这天进行。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教师: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大意。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检查指导。
(1)指名带读,读准下列词语。
偶数 吉利 即兴
借助 串街走巷 娉娉婷婷
(2)指名分节读课文。(板书学生读错的字,纠正。)
(3)说说课文大意。
57
三、研读课文,领会中心。
1、教师:给课文分段。
2、默读课文。从花船的样子
、“花船姑娘”和“船老大”等几方面,向大家介绍“摇
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即“阅读芳草地”
。]
3、填空。
摇花船是一种( )活动。花船是用(
)编制的。船的四周( )从插舷垂挂
下来。花船姑娘必须是( ),并被打扮成(
)的样子。船老大由( )装扮,他
必须有( )和( )。花船队伍前面是(
)和( )开路,接着是( ),最
后才是( )。
四、课文小结。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摇花船这种富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民间艺术活动。
五、课堂练习。
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即“词句活动室”。]
前面往往有火铳和火流星开路,接着是锣鼓队,最后才是花船。
....
六、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4遍)。
2、收集一种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的资料厂,做成一张小报。[即“语言直播厅”。]
板书设计:
27、摇花船
划旱船 采莲船
一堂语文课上完,一篇课文学
完,不光要使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更要让学生在学习课
文语言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训练,从而把文本
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本堂课中,就
设计了许多环节的语言训练点。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就是复述
课文,所以在训练复述的过程
中设计了多样化的语言训练。比如说,根据填空复述、根据实地演示复述、
根据图片复述、
展开想象复述,学生在教师的有目的的语言训练的指导下,复述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复
述
全文这一教学目标扎实地落实到位。
28、扬州茶馆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新词,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积累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通过极具特色的“扬州茶馆”,了解中国传统饮茶风俗及饮食文化。
3、继续进行复述训练,能向大家清楚地介绍“烫干丝”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通过极具特色的“扬州茶馆”,了解中国传统饮茶风俗及饮食文化。
58
2、继续进行复述训练,能向大家清楚地介绍“烫干丝”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教师:中国是一个美食之国,名闻世界。中国的小吃,也数不
胜数。北京的冰糖葫
芦,云南的过桥米线,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上海的小笼汤包……是不是听着就让你们
垂涎三
尺了呢?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扬州茶馆去品茶吃点心。扬州位于长江下游北部,是一座具有
2400多年历史的有名古城。扬州最著名的就是茶馆。
2、板书课题:《28、扬州茶馆》。
(学生读课题。)
3、教师: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教师: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大意。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检查指导。
(1)指名带读,读准下列词语。
兜揽 黯淡
白生生 热腾腾 恰到好处 咀嚼 橄榄 狼吞虎咽
(2)指名分节读课文。(板书学生读错的字,纠正。)
(3)说说课文大意。
三、研读课文,领会中心。
1、 正确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扬州小吃。
2、 学习第1节——把喜欢的小吃读一读。
3、 学习第2节
(1)
读读“烫干丝”的过程
(2) 圈出其中的动词
(3)
把“烫干丝”的过程说给大家听。要把每一个动作讲清楚。
4、 学习第3小节
(1)
读准其中带“儿化”的词语。
(2) 朗读指导
(3)
想象:你若去了扬州茶馆,你会怎么个吃法?
四、课文小结。
《扬州茶馆》是朱自清先生《
说扬州》的节选。朱自清是我国的一位语言大家,他的散
文以纯真朴实的风格见长,给人疏朗清新的感觉
。这篇《扬州茶馆》,作者如一位老茶客,
带着我们到扬州茶馆品茶吃点心。在不紧不慢中,向你娓娓道
来茶馆里的扬州小吃的特色。
文章语言质朴清纯,交代有条不紊,读文犹如真的来到扬州茶馆,我们见到
了茶馆的热闹,
59
尝到了小吃的风味。
五、课堂练习。
1、 填写合适的动词。[即“词句活动室”1。]
什么事
烫干丝
炒鸡蛋
蒸 选 剁 加
做菜包子、菜烧卖和干菜包子,菜( )那最嫩的,( )成泥,(
)一点儿糖
一点儿油,( )得白生生的,热腾腾的。
六、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中国的名小吃很多,北京的冰糖葫芦,云南的过桥米线,天津的狗不理包子
……你
还知道哪些著名的小吃?如果尝过,向你的好朋友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小吃。
板书设计:
28、扬州茶馆
扬州小吃——瓜子花生炒盐豆之类、炒白果、五香牛肉、烫干丝、小笼点心。
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继续学习复述课文。复述能力是小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中年段又是复述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在学习第二节的基础上,能抓
住关键动词
,把“烫干丝”的过程有条理地复述清楚。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生在复
述文章时存在着:抓不住
重点词句,好似在背诵,或当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条理性不
够清晰,重点不突出等问题。
因此为使学生能把“烫干丝”的过程有条理地复述清楚,在教学第二小节时我并不急于
让学生马上复述
,分成以下三步骤来达成教学目标:⑴理清脉络。利用文本里出现的二个“;”,
帮助学生了解烫干丝分
几步。学生在认真研读、思考后,从“;”的提示中知道烫干丝分三
步。但文本语言描写比较具体,学生
在回答时,会把文中语句重复一遍,而没有自己的概括。
我对他的答案表示肯定,然后帮助学生把烫干丝
的第一步提炼成精炼的词语——切丝。有了
我的示范,后面两步的描述学生的语言也开始越来越简炼。我
边引导边适时板书,学生理清
了脉络,知道烫干丝需要三步——切丝、烫熟、调味。⑵抓住关键动词。作
者用词的准确细
腻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而要把烫干丝的过程有条理地说清楚,关键动词不可缺。我采用填
空
题形式,让学生在练习中,了解烫干丝每一步所需的动作。3、有条理地复述。在学生反复
朗
读文本,感受了厨师手艺的高超后,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板书提示,抓住关键动词,自己来
组织语言,介绍
“烫干丝”的过程。
怎么做
切 浇 滗 拨 倒 搁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连起来读一读。[即“词句活动室”2。]
60
通过这样的学习步骤,学生一般都能把烫干丝的过程介绍清楚,有
些学生甚至能加上我
补充介绍的关于切干丝的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复述课文中,品味着
语言,
积累着语言,通过语言运用真正实现文本语言向主体语言内化、转换。但对于“兜揽”一词
的教学,学生在模仿叫卖时,表达有困难,学生不能发挥想象,语言不够生动,这也许和学
生的生活环
境、生活经历有关,教学时还应加强指导。
29、泼水节的怀念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积累词语,复习通过提问理解句子的方法。
2、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周总理是个平易近人、尊重傣族的传统节日、与
民同乐的好总理;了解泼水
节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体会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
企盼。
3、复述课文中写阿果、阿岩和周总理泼水的情景。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周总理是个平易近人、尊重傣族的传统节日、与
民同乐的好总理;了解泼水节
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体会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
企盼。
2、复述课文中写阿果、阿岩和周总理泼水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教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各民族的习俗和文化
。你知道哪些民族及
他们的文化?
2、教师:傣族被称为“水的民族”,泼水节是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
3、板书课题:《29、泼水节的怀念》。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教师: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大意。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检查指导。
(1)指名带读,读准下列词语。
吉祥 晶亮 耀眼
大街小巷 流淌 魁伟 示意 保镖
(2)指名分节读课文。(板书学生读错的字,纠正。)
(3)说说课文大意。
三、研读课文,领会中心。
61
1、教师:朗读课文第1节,思考:傣族的泼水节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说说你对泼水
节的理解。
2、教师:自由朗读课文第2——9节,想一想:你从哪里感受到傣族人民在泼水节中的
快乐?
3、教师:1961年的泼水节尤其令人难忘,这是为什么呢?
4、默读2-9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总理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傣家兄妹在泼水节中的表现又是怎样的?(指导朗读)
6、当他们知道在眼前的傣家人是周总理时,他们两人的表现怎样?
读下面的句子,提提问题,再联系上下文想办法解决。
(1)阿果和阿岩站住了,愣住了。
(2)阿岩和阿果闭上眼,幸福的热泪和着净水一起流着……
7、读一读课文最后一小节,说一说:为什么“这一幕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
四、课堂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中写阿果、阿岩和周总理泼水的情景。
五、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4遍)。
2、在记忆里,哪个节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与同学交
流。
板书设计:
29、泼水节的怀念
1961年,周总理与傣族人民过泼水节。 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同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有了一定提高,而
复述课文正是在
这基础上的能力的提升。从复述段落到复述全文,在难度上提高了很多,因
此在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理解
内容、积累语言外,还因采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掌握复述方
法,如,可以按提供的词语、提纲、写作线
索等进行复述。同时,要善于在课文内容和学生
生活之间寻找结合点,设计内容丰富的说话练习,并鼓励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
表达,帮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话进行详细复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
力,是提高学生书面
表达能力的的有效手段。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新词,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0、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62
3、通过品读诗歌,了解中国的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感悟中国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
激发作为中国
人的骄傲。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诗歌,了解
中国的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感悟中国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
激发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你知道一些什么呢?
2、教师: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3、板书课题:《*30、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学生读课题。)
4、作者简介:王怀让,当代诗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教师: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大意。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检查指导。
(1)指名带读,读准下列词语。
耕耘 后裔
万古不朽 粗犷 梦魂萦绕 翩翩欲飞
(2)指名分节读课文。(板书学生读错的字,纠正。)
(3)说说课文大意。
三、研读课文,领会中心。
1、教师:朗读诗歌。
(学生朗读诗歌。)
9、教师:完成填空。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因为
。
四、课文小结。
诗歌向我们展开了一幅广阔的历史和现实的画卷。诗歌歌颂了我们的民族
,激发了广大
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我们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振兴中国。
五、课堂练习。
完成填空。
当
的时候,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六、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63
2、上网了解一些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板书设计:
*30、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因为
。
31、太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
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会用“虽然……但是……”,“如果……就……也……”造句。
3、学习课文运用数字和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写法。
4、朗读课文,默写最后一小段。
5、懂得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密切,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懂得它和人类的关系密切,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2、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能用不同的句式练习说话。
3、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37课《太阳》。
板书:太阳
谈话: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这个落下去,那个升上来,人们热得受不了,
就请来一个叫
后羿的人,射下了九个太阳。还留下一个。你们说这可能吗?我们应该怎样认
识太阳呢?我们一起来看课
文。
二、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文章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的?板书:特点
关系
三、讲读第一大段。
默读思考。
这段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是怎么介绍的?
(一)讲读第一小段。
1.指名读。
2.这小段重点介绍了什么?(板书:远)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3.“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三万万里远……”为什么用“其实”呢?
4.指名读第一小段。
64
(二)讲读二、三小段。
按同样的阅读方法,看二、三小段,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1.指名读第二小段。
2.“抵”是什么意思?(查字典)
3.你怎样理解这段的内容? 板书:大
4.为什么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呢?
5.指名读第二小段。
6.指名读第三小段。
7.你怎样理解这段的内容?
板书:光 热
(三)默读、思考:
文章这三小段都介绍的是太阳的特点,文章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老师小结:作者用数字和比较的方法说明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写得生动、真切。
四、讲读第二大段。
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文章是怎样
说明太阳和我们的
关系的,我们看课文第二大段。
(一)指名读第四小段。
提问:1.文章的第一句话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从哪里看出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板书:植物动物 人
3.煤炭的形成和太阳有什么关系?
(二)指名读五、六小段。
1.这两小段说明了什么?
板书:云 雨 雪 风。
2.前面讲到太阳和植
物、动物、人的生存有密切的关系,云、雨、雪、风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呢?
(三)指名读第七小段。
这小段介绍了什么?板书:杀菌
老师:有利于人类的生存。
(四)(看板书)提问: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太阳和我们有关系的?
老师小结:太阳与植物、动物、气候、杀菌的关系,这些都说明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
切。
(五)讲读最后一小段。
我们看文章的最后一小段,得出总的认识是什么?
1.齐读。
2.指名读第一、二两句话。思考这两句话与以上小段的关系?
65
3.第二大段是什么样的段式呢?
4.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起什么作用?
五、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主要说明太阳和我们的
关系非常密切,既然这是重点,前面为什么用那么一大
段文字介绍太阳的特点呢?
六、总结、拓展
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太阳和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有密切关系
。太阳是
个能发光、发热的大火球,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太阳虽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给地球上的万物生长、人类生存送来适当的阳光温度、气候环境。正因为太阳有这些
特点,才
和我们人类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太阳是
我们人类取之不尽,用
之无穷的能源。我们了解了太阳的特点,懂得了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就应该充分利用好太阳,为人类造
福。
板书设计:
31、太阳 (说明文)
远 (引用传说)
特点 大 (列数据)
热 ( 作比较)
动植物生长
与人类的关系 人类生活 (假设)
气候变化
防治疾病
通过《太阳》这课,可以看到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尤
其是课前充分利用
多媒体播放课件,引来学生啧啧的称赞,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课中进行的识字游戏再一
次调
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帮小狗跳楼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识字;讨论喜不喜欢太
阳这一环节,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甚至出现了
争抢的现象。
但是,在课堂上,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忙着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们好几次,
他们也无动于衷,过后了
解,他们却是这样说:"老师,刚才你讲的,我都懂了,你又不叫
我,我只好在下面讲,你才能听得到。
" 学生的话使我感到尴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们
的教学到底是为谁服务呢?"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是课改的核心,作为教师,教学中不
是为教案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把学习的权利真
正还给每个孩子,只有这
66
样,才能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发展。
32、空气中的“流浪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烬、渣、滓”。.能区别音同或音近的字;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2、阅读课文,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
3、能查找资料或根据平时积累的知识,说说保护环境,预防沙尘暴的方法。
4、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摆在我们人类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教学重点、难点:
能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
能查找资料或根据
平时积累的知识,说说保护环境,预防沙尘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师:清晨,当一束阳光照到室内时,你就会看见光亮里有无数个小颗粒在东碰西撞,到
处游荡。你知
道这是什么吗?是呀,这就是空气中的灰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作
者把空气中的灰尘比作是流
浪汉,非常有趣。
2、板书课题: 空气中的“流浪汉”
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出示自学建议:(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想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灰尘的哪些内容?
2、交流,反馈,出示:
游荡 灰烬 渣滓 呛人 嘶哑 摩擦 烟囱 捕捉漫天飞舞
3、指名学生朗读,找出这里平舌音的字,再读一读
4、接龙读课文,思考:想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灰尘的哪些内容?
5、交流,板书:
灰尘的大小
灰尘的来源
灰尘的用处
灰尘的坏处
管教灰尘
三、细读课文,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
1、轻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节分别写了这些内容?
2、交流:第二节写了大小和来源,第三节写了用处,第四节写了坏处,第五、六节写了管
67
教灰尘。
3、这么多有关灰尘的内容,你最想先来学习了解哪方面?
(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随机学习课文)
4、学习第二节:指名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灰尘很小)
5、作者是怎样把灰尘小写具体
的?找出有关的句子。出示: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
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
6、指名读,想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具体的?(数据说明)
7、练一练:照以上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天气很冷。
姚明个子很高。
8、你还了解了什么?(灰尘的来源)
请学生来介绍一下
齐读
9、学习第三、四节,说说灰尘给人类带来的用处和害处
过渡:虽然灰尘有它的用处,但它
给我们带来的坏处要远远超过它的用处。那我们该怎样去
管教这些空气中的“流浪汉”呢?
10、指名读五、六节
11、交流,板书:吸尘器
植树造林
12、师:
是啊,保护环境是摆在我们人类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特别是近年来,沙尘暴困
扰着我们的生活,该如
何管教它呢?请你们四人小组来讨论、策划一下。
四、知识能力的迁移
1、四人小组讨论策划防沙尘暴的计划,可结合课前查找到的资料
2、交流
五、课后完成练习1
板书设计:
32、空气中的“流浪汉”
灰尘的大小
(2)
68
灰尘的来源
灰尘的用处
(3、4)
灰尘的坏处
管教灰尘(5、6) 使用吸尘器 植树造林
为了让他们体会到灰尘虽然有诸多好处,但
它也有缺点,需要我们来管制。我出示了2组图
片,干净整洁的和风沙肆虐的街道,出示了课文的语句:
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就少得多,
一杯酒的空气中只有一百多粒灰尘,让他们直观得体验到树木茂盛的
地方,灰尘自然就会减
少。
最后,本篇课文的说话练习设置过多,有些难度稍高,
比如用自己的话说说雨是怎么
形成的?关联词的使用,同样2句句子,我要求他们用2组关联词,因为所
以很好找,只有
才,机会没有同学能说,要老师提示后才能组织语言,而且这些练习有些脱离文本,有待
斟
酌。
*33、大树医生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大树医生拯救大树,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事。
2、能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3、了解相关的科学护理树木得方法,
4、懂得保护树木、爱护绿化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学过的方法理解“罕
见”、“灼热”、“医嘱”、“复苏”、等词;能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
象,把大树医生和孩子们怎样护
理大树的经过,补充完整。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人得病了要看
病,大树得了病,也要找大树医生看病,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新课文——《大
树医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读连贯。
2、小组读课文,纠正字音。大树医生究竟是干什么的呢?
69
3、全体交流讨论。
三、通读课文,把握重点。
1、人们为什么称山野忠彦为“大树医生”?从课文中找出理由,用直线把它们划下来。
2、学生默读课文,用直线划理由。
3、小组交流所找到的理由。
4、集体交流。
5、重点朗读课文的第8节,了解山野忠彦对大树的救治活动。
6、课文还写了山野忠彦和孩
子们治疗广岛的一棵大树的事,但是对治好它的过程却写得非
常简单,你能不能展开想象,把救治的过程
讲得详细些。
7、出示“词句活动室”第二题, 请学生在课本上把内容补充完整。
8、集体交流。
四、总结拓展
1、说说看,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保护树木的知识。
2、看课本137页的四张图,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这些树木?
34、白银仙境的悲哀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
一个原本环境幽美、空气新鲜的小镇,由于人为的原因变
得面目全非。能结合课题和课文内容,谈谈自己
的理解。
2、在阅读中积累含有“静”或“美”的词语。能从“郁郁葱葱、 五彩缤纷 、安逸
、宁静 、
随风摇曳、情不自禁、沉寂、川流不息“中任选一个或多个词语进行写话练习。
3、懂得人类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呼吁人们要保护自然,爱护自己
的生存空间。
教学重点、难点:
1、在阅读中积累含有“静”或“美”的词语。能从“郁郁葱葱、
五彩缤纷 、安逸 、宁静 、
随风摇曳、情不自禁、沉寂、川流不息“中任选一个或多个词语进行写话练习。
2、结合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
在国
外曾经有一个非常幽美的小镇,那里的人们过着安逸、宁静的生活。与喧闹的城市相
比,那里简直是人间
仙境,小镇也因而得了一个仙境般的名字——白银仙境。可是有一天他
70
却变得面目全非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1、白银仙境的悲哀(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质疑
3、教师归纳板书,学生可能提出这些问题
(1)原来,白银仙境是个怎样的地方?
(2)后来,白银仙境成了一个怎样的地方?
(3)“白银仙境”的变化如此之大,原因是什么?
…… ……
二、预习课文
过渡:先请同学们根据提示,以小组为单位预习课文。
出示预习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字词。
A悲哀 清澈 五彩缤纷 安逸 观赏
摇曳 面目全非 弥漫
b积累含有“静”或“美”的词语。
宁静 _____静
______静 ______静 ______静
幽美 _____美
______美 ______美 ______美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思考:作者用“白银仙境的悲哀”为题好不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理由。
三、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
四、再读课文,深入学习
1、自己再来轻声读读课文,想想你们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
自由读1-5小节,原来的白银仙境是怎样的?
(1)原来的白银仙境:
a在国外
,曾经有一个非常幽美的小镇,那里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有清澈的小河,有五彩缤
..........
.
纷的野花,有欢乐的小鸟,空气格外清新。
.....
b小镇上的人以打鱼狩猎为
生,很少与外界交往,过着安逸、宁静的生活。与喧闹的城市相
....
比,那里简直是人间仙
境。
..
c树木和花草随风摇曳,散发出浓郁的芳香。罗宾逊情不自禁地说:“这里太美了,
有令人
....
神往的自然环境和吸不尽的新鲜空气。
板书:人间仙境
指导朗读
指名读6—8小节,后来的白银仙境变成了什么样?
71
(2)后来的白银仙境:
a城里人蜂拥而来,白银仙境这个沉寂的小镇一下子变得吵吵嚷嚷。
b这里已面目全非,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
c游客川流不息。
板书:面目全非
d插入练习:请你从下面的词语中选一个说一句话,也可以多选几个,说几句话。
郁郁葱葱
五彩缤纷 安逸 宁静
随风摇曳 情不自禁 川流不息 沉寂
(3)原因:
游客——蜂拥而来、任意制造垃圾。
房屋——用化工原料搭建。
驱赶昆虫——喷洒剧毒刹虫剂。
过渡:正因为人们肆无忌惮的破坏,终于使这一人间仙境变得面目全非。
2、现在你觉得作者用“白银仙境的悲哀”为题好不好?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
是啊,白银仙境的悲哀不是自然的变化,而恰恰是人类自己的破坏。失去了自己
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
其实就是人类最大的悲哀。
3、假如你是镇长,你将采取哪些措施拯救白银仙境?
学生交流。
4、师:其实,不只是白银仙境应得到保护,整个大自然都应该得到保护。
生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课外拓展
环保,现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焦点话题
。因为我们的生存环境遭到了破环,所以我们应
从自己做起,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说说自己的环保行动
小小争辩——“究竟是谁的错?”的设计能在课堂中“一石激起千层浪”。争辩的设计其一<
br>使学生深入探讨了白银仙境之所以如此悲哀的原因;其二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
理解课
文。从思维的角度说,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能得到体现;从表达的角
度说,学生的表达能
力和演讲能力得到锻炼;从社会需求说,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得
到培养。这也正是二期课改所呼唤
的。
72
35、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理解重点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
“的道理.能根据提供的词语,复述课文,说说遨
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3、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能根据提供的词语,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人们常常把地球
比作生命的摇篮,人类共同
的母亲。然而今天的地球却是进手着种种磨难,人类的生存已经受到严重威胁
。要知道,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出示课题,齐读
二、 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
2、交流朗读
3、结合词句活动室1,理解有关词语
三、 细读课文
1、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地球写了哪些内容。能否从课文中找出词语来概括,并说
说理由。
2、讨论交流
(1) 找到什么词,怎么理解
围绕“美丽、渺小、有限、威胁、移居、保护”等词语及一些能说明问题的数字。
美丽:晶莹透亮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渺小: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
表面积5.1平方公里 人类生活的陆地只占15
有限:矿物资源————不能再生
威胁:水、森林、生物、大气等资源——毁坏、滥用——不能再生——造成灾难
移居:可能很小,没有可能
保护:如果被破坏,我们别无去处——精心保护——造福子孙后代
(2)运用朗读、比较、想象等多种方法体会、感悟地球的美丽,地球资源的有限,保护地
球的
重要性。
73
3、小结:地球美丽但渺小,资源有限,且受到威胁,人类又不能移居,只有精心保护它。
四、再读课文
1、 读课文,讨论:这篇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交流,理清写作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来写)
3、小结:文章从地球美丽渺小、
自然资源有限、是我们的唯一家园三个方面说明保护地
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五、 复述课文
1、 理解词语
(1) 可爱?地球可爱在哪里?
(2)
破碎?地球破碎指什么?又意味着什么?
2、 根据阅读芳草地提供的词语,结合课文的写作顺序,说
说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
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a) 反思与实践
b) 结合语言直播厅,学写宣传标语
板书:
35、只有一个地球
精心保护 造福后代
<
br>每个人的领悟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在学习中,学生能经常交流自己的心得。那么交换一种
思想,
就有了两种思想,学生一定能收获很多,更好地把握文章。所以,在感受保护地球的
迫切性后,懂得文章
的中心后,我让学生自渎自悟,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这是我在课堂上
的一种尝试。有时,学生的自学能
力、领悟能力是非常棒的,甚至老师没有考虑到的地方,
他们也能用心去感悟。阅读是个性化的,每个人
对课文的理解是不同的。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说理解,说说自己的看法,我们回惊奇地发现,很
多地方学生能自己读懂,不需
要老师繁琐的分析。课堂上,学生表现不错,能注意到文章的结构,能注意
到所选例子的之
间的联系,能注意到在写法上作者是精心安排这几个事例的。从而,领悟写好文章除了选
材
外,还要精心安排。
74
36微笑着承受一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脊”。
2、学习课文,感受桑兰受伤后的坚强,并
理解句子:“我决不向伤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
天能站起来。”的含义。
在阅读中养成边读边想,在读中产生疑问,在读中解决疑问的好习惯。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中的词句体会桑兰的微笑,从而感受她的坚强。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养成边读边想,在读中产生疑问,在读中解决疑问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象,引出课题
1、播放一段桑兰比赛时的录象,问:你们知道画面上的女孩是谁吗?
2、交流学生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桑兰的资料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桑兰的故事。出示课题:52 微笑着承受一切
4、齐读
课题,师:对于这个课题,脑海里有小问号吗?学生质疑(微笑着怎么去承受一切
呢?课题中的一切指什
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想知道的问题听同学读课文,
学生简单交流,
师:桑兰的微笑和我们的微笑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出描
写桑兰受伤后的表
现的句子来,并加以体会。
2、交流,出示句子:
前来探望的队
友们看到桑兰脖子上套着固定套,躺在床上不能动弹,都忍不住失声痛哭。但
桑兰掉一滴眼泪,反而急切
地询问队友牦牛的比赛情况。
3、讨论:桑兰受到如此沉重的打击,为什么没有掉一滴眼泪?你是从这
句话中的哪个词语
中体会到的?(反而)
每天上午和下午,医生都要给桑兰进行两小时的康复治疗,从手部一直推拿到脚部。桑兰总
75
是一边忍着剧痛配合医生,一边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
4、讨论:桑兰忍着剧痛,为什么还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桑兰可以自
己刷牙,自己穿衣,自己吃饭了。但有谁知道,在这些简
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背后,桑兰是怎样累得气
喘吁吁、大汗淋漓的!
5、讨论:做那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
,桑兰为什么会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练习:照样子,填写句子:
例:但有谁知道,在
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背后,桑兰是怎样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
漓的!
有谁知道,在
背后,
三、体会感情,指导朗读
1.你觉得桑兰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这样认为?
2.指名1、2人朗读课文,读出桑兰那种坚强的意志
3.找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读一读
4.指导朗读
出示:我决不向伤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
齐读,理解含义
四、完成练习,并拓展延伸
1、在桑兰微笑的表情里,你想到些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出示课后词句活动室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毅力 (
精神
( )的微笑 ( )的勇气
3.你还知道哪些“坚强的人”的事例,和同学交流一下.
板书:
36微笑着承受一切
(桑兰)——坚强不屈
出示桑兰在
平衡木上大鹏展翅的动作的照片,通过对学生的预习检查揭示桑兰是一位
具有光明的前途、美好的人生的
运动员。听着学生门滔滔不绝的预习交流,教师适时地引出:
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到1998年7月21日
晚上的一次比赛前。深沉的话语,学生的情感被唤醒
了,了解那天晚上比赛时发生的“天大的不幸”,并
感受到面对这一切,桑兰在意外发生后,
要承受肢体残疾,要承受病痛折磨,承受失去光明的前途,更要
承受失去美好的人生。深沉
的话语,学生的情感被唤醒了,一个花季少女,一个有着光明前途的运动员,
一个有着美好
76
人生的年轻生命,在一瞬间,什么都消失了,她的世界一下子凝固了。但她必须承受着着一
切!
在教师饱含深情的感召下,学生与文本有了前面的真情投入,桑兰的形象很快拨动了学
生的心弦,学生门很快就有了真切体验后的心灵对话。
在学生学习重点句子时教师利用学生生成的资源
进行有效点拨小结提升,同时拓宽丰富
原有的文本资源,适时引入课外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通
过多维对话,将目标锁定
在“笑对人生”,再现深层次的、流动的情感,真正做到以情激情,感悟人生,
避免了学生
在一个平面的徘徊。
37、一枝白玫瑰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若干,积累“不耐烦、应酬、悲伤、安慰、几乎、足够、生命垂危”
等词
语。在阅读中能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并学习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亲情的可贵,爱心的无价。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学习抓住文中看似矛盾之处提问,并尝试自己解决。
教学重点:
1、在阅读中能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并学习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亲情的可贵,爱心的无价。
教学难点:能学习抓住文中看似矛盾之处提问,并尝试自己解决。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
师:同学们交流了许多描写明月、清风的好句,真美啊。老师这儿也有
一个有关他们的故事。
板书: 22、明月和清风
2. 指名读课题,齐读。
3.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4. 学生质疑。
5.
过渡:明月和清风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听
听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师范读课文。
2. 交流:你听懂了什么?
77
3.
简要回答:作者借月亮叙述了一位男孩在即将离开香港时,渴望与对窗
的女孩建立纯真友谊的故事。
4. 师板书:
渴望建立
男孩
女孩
纯真友谊
三、深入研读,学习课文。
1.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男孩的信中写了写什么?
指名读有关内容,大家边听边思考:信中写到女孩做了哪几件事?
2. 学生交流。
(1) 搬来的第一晚,小女孩读书到天亮;
(2) 星期天,小女孩帮妈妈晾晒衣服;
(3) 男孩乘巴士车钱不够,女孩替男孩付了车钱。
3. 齐读课文第二部分。
4. 师:读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5. 学生交流。
6. 师小
结:是呀,虽然这位男孩并不认识这个女孩,但从这几件事上对女
孩产生了敬佩之情,渴望与她建立友谊
,在离开香港以后能通信来往。
7.
师:让我们也用月亮的口吻给大家讲述这个动人的故事。(女生读一、
三部分,男生读信的内容)。
8. 男女生读课文。
9. 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
10.
生质疑,讨论。
11.
师也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文章最后一连两个问句,给我们留下了无
尽的遐想,你说明天会怎样呢?
12. 学生讨论,交流。
四、语言直播厅。
1. 师:写信是一种与人交流思想
的好方法,你可以把你心里想说的悄悄话、
愿望等,通过一张小小的纸片传达给对方,往往会收到意想不
到的效果。
你也可以试着写下对老师或者爸爸、妈妈平时想说又没有说出口的话。
学生当堂书写。
文本语言的感悟与品读过于零乱,没有作块面整理与有意识的引导。在课堂教
学的第二板
块“品读、交流、提升”中,我以一个“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处词句反复品味”这样的<
br>导向带领学生学习文本语言,可在反馈交流与提升时只顾及学生主体,忽视了教师导的作用。
78
结果出现了“大面积散化全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显得支离破碎”这样的零乱场面,学生讲
到哪里,教师跟到哪里,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没有块面的整理
。其实我在预设时就分成了
三个块面(从小男孩的语言感悟亲情;从作者的表现感悟友情;从醉酒司机感
悟生命的宝贵),
我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首次汇报内容顺势而导,进行块面解割,借机以“从小男孩的语
言中
让你读懂(感悟、体会)到了什么?从作者的表现中让你读懂(感悟、体会)到了什么?……”这样的提炼性问题揭示文本内涵,内化学生情感,使全课的主题有“水到渠成”之效。例如:
学生首
次汇报的内容定位于小男孩的语言,我就应该先以“阅读抓人物语言学习课文是一种
很好的方法,文中小
男孩的语言描写很丰富,你还有这方面的体会吗?”作为问题切入,引
领学生去品读全文中描写“小男孩
语言”的内容,待学完第一块面“从小男孩的语言感悟亲
情”之后,再去感受学习其他块面的内容。这样
做有助于教学主线的清晰化、明朗化,更有
助于学生提高自主阅读课文的能力。而不是像本节课中出现的
第一位学生说到了小男孩的语
言,感悟完这一句后我却直接让学生汇报其他的句子,这样一来,课文语言
的感悟和品读就
显得太零乱了,我原本预设的三个块面也失去了相应的作用,既浪费课堂时间又有一种对
文
本随意“肢解”的倾向。为此,以学定教的同时切不可忘了顺学而导!
*38、我和狮子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词句,能按要求积累带有数字的词语。
2、在阅读中学会思考,能分清课文哪一部分是重点。
3、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动物在大自然中应该和平相处,也一定能和平相处。
教学重点、难点:
1、在阅读中学会思考,能分清课文哪一部分是重点。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动物在大自然中应该和平相处,也一定能和平相处。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动物的文章——《*38、
我和狮子》。
2、板书课题:《*38、我和狮子》。
(学生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交流:我和狮子有什么关系?……)
4、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教师: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大意。
79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检查指导。
(1)指名带读,读准下列词语。
饮料 强壮 粗糙 茂密 暴躁
隐蔽 吮吸 和睦相处 教训
垂头丧气 宽恕 九霄云外
剖开 恋恋不舍
(2)指名分节读课文。(板书学生读错的字,纠正。)
(3)解释词语。
4、说说课文大意。
三、研读课文,领会中心。
1、教师:给课文分段。
(学生交流。参考答案:第一段——第1节,讲“我”抱回刚出生两
三天就失去母亲的
爱尔莎,悉心喂养它,以及爱尔莎对“我”的感情。第二段——第2至5节,讲小狮子
从五
个月到两岁的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顽皮、勇敢、驯服和善解人意的特点以及“我”和爱
尔莎之间的深厚感情。第三段——第6至10节,讲“我”决定把爱尔莎送会大自然的原因,
以及为此做
出的努力。此外,课文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至5节,收养小
狮子爱尔莎;第二部分—
—第6至10节,把爱尔莎放回大自然。)
教师板书:
收养小狮子爱尔莎
把爱尔莎放回大自然
2、判断哪部分为文章的重点。
(参考答案:“我”把小狮子送会大自然以及为此而做的努力这部分内容是课文的重点。)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我”和小狮子的深厚感情。
(1)教师:作者收养小狮子爱尔莎这部分中有哪几件具体事例?
(学生交流。参考答案:有河里洗澡、与犀牛搏斗、换牙、挨训等事件。)
(2)教师:在“
爱尔莎勇敢地赶走犀牛”中,小狮子赶走了暴躁的犀牛,救了“我”
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3)教师:小狮子和“我”深厚感情不仅表现在这件具体的事例中,还表现
在“我”
收养小狮子这段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用浪线划出来。
(学生交流。)
教师板书:和睦相处
(4)教师:在“小狮子夜闯驴群被教训”中,理解:九霄云外。
(学生交流。)
(5)教师引读:我的震怒抛到九霄云外,是因为看到它显出可怜的样子——(学生:……)
80
我抚摸着它的头,安慰它,告诉它下次可别这样了。它好像听懂了我的话,——(学生:……)
(6)教师:同桌分角色配合读“小狮子夜闯驴群被教训”。
(学生交流:悄悄地……又悄悄地……)
4、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人与动物应该和睦相处。
(1)教师:课文既然写了“我”是那
么爱小狮子爱尔莎,为什么还要把它放回大自然
呢?自读课文第二部分,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用直线划出
来。
(学生自读课文第二部分,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用直线划出来。)
(2)教师:哪些句子表现了“我”小狮子的爱?
(学生交流。)
(3)教师:为
了小狮子能在大自然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作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一次又一次地将它送回大自然。那
么,要把和自己一起生活了近两年的小狮子送回大自然,
“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交流。)
(4)填空。
①我又高兴又难过地接待了没它,高兴的是
,难过的是 。
②它走后,我又十分想念它, 。
③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 。
(学生交流。)
5、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文小结。 <
br>课文写的是“我”和狮子爱尔莎之间发生的感人的故事。从救回小狮子到与之和平相
处时发生的在
河里洗澡、与犀牛搏斗、换牙、挨训等事件,以及“我”意识到要将爱尔莎送
回大自然,同时对它进行一
系列的训练,到最后顺利地将它交回大自然,充分体现了人与动
物和平相处的和谐与奇妙。
五、课堂练习。
略。
六、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4遍)。
2、推荐阅读冯骥才的《珍珠鸟》。
81
39、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读准课文中多音字“干、数、缝、泊、兴”,能借助填空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
容。
2、
学生能从文中的最后一句中提出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通过朗读有关
语句,感悟作者对“鸟
的天堂”的赞美之情。
3、 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知道鸟的生存环境需要人类去保护。
教学重点:
学生能从文中的最后一句中提出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通过朗读有关
语句,
感悟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有关语句,感悟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
揭题,解题。
1、 理解“天堂”。
2、 简介课文的背景。
二、检查预习情况
1、 检查字词。
出示: gàn shù shù
fèng bó xīng
枝干 数目 不可计数
缝隙 泊了片刻 兴奋
......
2、学生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填空:
出示:
一天黄昏,我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棵大榕树,却不见鸟。我想鸟的天
堂里没有一只鸟。
第二天早晨,我们第二次经过那里,看见了许多鸟。我想: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三、朗读体会课文,质疑问难,积累词句
1、
默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进行释疑。
(这里为什么是鸟的天堂?)
2、
结合朗读,积累词句。
82
作者是怎样写出大榕树的特点的?
朗读这部分内容,划出描写榕树大的词语。同桌读好大榕树的句子。
3、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哪些句子写得好,试着把它读好。
4、 重点读好句子,理解: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小生命再颤动。”
5、通过联系上下文,抓住有关的词句重点解决为什么“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6、找同桌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再读读,挑一句抄下来。
四、总结并推荐课外读物《巴金随笔》。
板书:39、鸟的天堂
树 乐园
} 鸟 多
快乐
人 朋友
品词析句比较法:文章的组词成句构段
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我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
,不断地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
如:教学第8自然段中“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
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
似乎每一片绿
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对于“颤动”、“展示”这两个关键
字,
引导学生用其他词来替换。如用“显示”、“出现”或“抖动”、“晃动”等,用哪组词更好?在讨论、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到“展示”是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突出榕树的旺
盛的生命
力;“颤动”是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课文把微风吹动,阳光照耀下树叶一闪一闪的
样子,不但美丽而且动
静结合,显示了大榕树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
勃的感受。这样,关键文字抓住屯,
学生品出了精妙词语,咀嚼出了它的神韵,从而在心灵
上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语感不断地
增强。
40、马鹿有情
教学目标:
1、联系语境,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形容马鹿叫声的词语。
2、体会马鹿的情绪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从解题入手抓课文重点。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无私而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马鹿的情绪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从解题入手抓课文重点。
83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无私而伟大的母爱。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马鹿吗?(马鹿是体型高大似骏马的
大型鹿类,生活于高
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善于奔跑和游泳,喜欢群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马
鹿的文
章——《40、马鹿有情》。
2、板书课题:《40、马鹿有情》。
(学生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交流:“马鹿有情”中的“情”是什么情?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教师: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大意。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检查指导。
(1) 指名带读,读准下列词语。
(2)
凄惨
拦截 喉咙 注视 机警 敏捷 期盼 不约而同 陷阱
惊恐 蜷缩 一跛一瘸
(2)指名分节读课文。(板书学生读错的字,纠正。)
(3)解释词语。
4、说说课文大意。
三、研读课文,领会中心。
1、教师:给课文分段。
(学生交流。参考答案:第一段——第1至5节,马鹿遇险,危在旦
夕;情急之中,作
者扣动扳机,救下了马鹿。第二段——第6至13节,“我们”又在马鹿无声语言的求
助下,
帮助它救出了落入陷阱的孩子——小马鹿。)
2、判断哪部分为文章的重点。
(参考答案:根据课题《马鹿有情》中的关键词语“情”字,让学体会出马鹿竭力救子
是全文的重点。
)
3、教师:马鹿不会说话,它是怎样引导“我们”的呢?
(学生交流。)
(参考答案:马路通过眼神、动作向“我们”求助。)
4、教师:从文中找出马鹿的求救信号。
(学生寻找并交流。)
84
(参考答案:①马鹿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傻了似
的眼睛直直地注视着我们。②然后迈
..........
着方步,不情愿地朝林中走去了。③
马鹿向前走了几步,忽然停了下来,回头用期盼的目光
..............
望着我们
,而后又死死地盯着林中的一个地方,一步一回头地朝那里走去。)
..........
5
、教师:获救的马鹿并不离开,只见它——(学生:……)。它是傻了吗?——(学生:……)
无奈之下
,它只好——(学生:……)。马鹿的眼神、举动终于让我们意识到——(学生:……),
只是——(学
生:……)。
6、教师:此时,你能体会到它心里在想些什么吗?
(学生交流。)
(参考答案:马鹿会想:“你们救救我的孩子吧!它掉进陷阱了!”)
7、教师:完成填空。
马鹿将我们带进密林深处,在一棵老柞树下,发出低沉的叫声,好像在对
说:
“
。”它围着一个坑子转了一圈之后就跑出去很远,站在一个较高的地方,大声
地鸣叫起来,好像在对
说:“ 。”
(学生交流。)
(参考答案:略。)
8、教师
:马鹿再一次用它的叫声提醒了我们,我们立即——(学生:……)。只听见—
—(学生:……),原来
——(学生:……)。回想起前面马鹿的种种表现——我们终于明白,
它这是在向我们求助啊!于是——
(学生:……)。
9、教师:马鹿的第三次叫声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
(参考答案:略。)
10、读读课文,说说从马鹿的哪些表现说明它“有情”,文中的大马鹿
是一只怎样的马
鹿?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即“阅读芳草地”2。]
(参考答案:从马鹿
的三次鸣叫,异样的举止,期盼的眼神,以及母子团聚后的真情流
露,所有的一切都说明马鹿“有情”—
—爱子心切,不能自已。具体表现:略。文中的大马
鹿是一只爱子心切,不能自已的马鹿。具体表现:略
。)
11、课文记叙了“我们”在森林里拯救了危在旦夕的大马鹿,又在大马鹿的引导下救出
掉在陷阱里的小马鹿的故事。你认为课文主要写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看出来的?
[即“阅读芳
草地”1。]
(参考答案:我认为课文主要写“亲情”、“母爱”。课文重点展现马鹿的三次鸣叫,异
样的举止,期盼的眼神,以及母子团聚后的真情流露,所有的一切都出于马鹿爱子心切,不
能自
已。具体的词语和句子:略。)
四、课文小结。
课文记叙了“我们”在森林里拯救了危在旦夕的大马鹿,又在大马鹿的引导下救出掉在
85
陷阱里的小马鹿的故事。马鹿不惜生命,一心救子
的故事向我们诠释了天下最无私而伟大的
母爱母爱,这份亲情着实令人感动不已。
五、课堂练习。
1、照样子请你根据练习提供的语言环境,在课文中找出与“看”的意思相符
合的词语,
并填在练习后面的括号里。[即“词句活动室”1。]
例:我们在森林里到处寻找马鹿。(搜寻)
..
狼前爪按地,眼睛对着马鹿的喉咙。( )
....
我们跑到老柞树下仔细地看。( )
....
马鹿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们。( )
.......
小马鹿靠着妈妈不停地向四周看着。( )
.....
(参考答案:瞄准;观察;注视;张望。)
2、读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像,试着把句子补充完整。[即“词句活动室”2。]
例:
马鹿用期盼的目光望着我们,好像在说:“我的小马鹿掉进陷阱,两位好心的朋友,
你们刚才救了我,现
在请你们去救救我的孩子吧。”
马鹿在一棵老柞树下,发出低沉的叫声,好像在说:“
。”
马鹿站在一个较高的地方,大声地鸣叫起来,好像在说:“
。”
(参考答案:略。)
3、读关于母爱的名言。
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情感。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
六、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4遍)。
1、 课文倒数第2节写了大马鹿和小马鹿相聚时的场面,展开想像,说说它们会讲些什么。
[
即“语言直播厅”。]
板书设计:
40、马鹿有情
从狼口救马鹿
助马鹿救孩子
从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读”的训练。因为读是学习语文最常用
,最重要的语言实践活
动,读书的过程正是学生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古人说得好“文贵自得
”、“学贵
自悟”,正是精僻地道出了这点。
86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部分教案
一、按要求写词语:
1、AABB:
密密麻麻、恭恭敬敬、普普通通、挨挨挤挤、迟迟疑疑、抽抽噎噎、浩浩荡荡、郁郁葱
葱、
★2、AABC:
娓娓动听、翩翩起舞、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面面相觑、奄奄一息、依依不舍、勃勃生
机、
3、ABCC:
炊烟袅袅、白雪皑皑、果实累累
白发苍苍、风尘仆仆
★4、表示“笑”的成语:
哄堂大笑、捧腹大笑、眉开眼笑、开怀大笑
5、描写“站立”的词语:
伫立、屹立、耸立、矗立
★6、ABB
雄赳赳、懒洋洋、沉甸甸、轻飘飘、凉丝丝、暖洋洋、冷冰冰、热乎乎、湿漉漉、干巴
巴、
7、( )( )之( )
千里之遥、天伦之乐、切肤之痛、天壤之别
切骨之仇、乌合之众、灭顶之灾、肺腑之
言
8、有( )无( )
有害无益、有名无实、有始无终、有勇无谋、
9、似( )非( )
似信非信、似懂非懂、似笑非笑、
10、若( )若( )
若隐若现、若有若无、若即若离、若明若暗
★11、斩钉截铁
87
粉身碎骨、惊天动地、张灯结彩、
争分夺秒、垂头丧气、
12、象声词(咕嘟咕嘟)
呼哧呼哧、扑通扑通、哗啦哗啦、噼啪噼啪
★13、表示“看”的词语
搜寻、瞄准、观察、注视、张望
14、“一”字打头的成语:
一呼百应、一箭双雕
、一尘不染、一见如故、一如既往、一视同仁、一马当先、一窍不
通、15、心惊胆战
头疼脑热、面红耳赤、狼心狗肺、眼疾手快、
16、转危为安
开天辟地、返老还童、取长补短、
锄强扶弱、起死回生、化敌为友、
17、表示热的词语
炎热、酷热、闷热、火热
★18、描写波浪大的成语:
波浪滔天、波澜壮阔、波涛汹涌、惊涛骇浪
★19、描写地方大的成语:
广阔无边、一望无际、一望无垠、无边无际
★20、描写颜色多的词语
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五光十色、五颜六色
★21、两字能交换的词
觉察——察觉、实现——现实、
感动——动感、静寂——寂静
悲伤——伤悲、蜜蜂——蜂蜜
算盘——盘算、攀登——登攀
展开——开展、直径——径直
★22、表示“静”的词语
宁静、幽静、寂静、安静、恬静
★23、表示“美”的词语
幽美、优美、柔美、甜美、凄美
二、多音字:
88
喝 hè 吆喝
hē 喝水
模 mó
模具
mú 模样
教 jiāo 教书
jiào 教育
处 chǔ
处置
chù 处理
为 wéi 为人
wèi 因为
中 zhòng
正中下怀
zhōng 中心
兴 xīng 兴奋
xìng 高兴
挣 zhēng 挣扎
zhèng 挣脱
的 dí 的确
de 好的
dì 目的
差 chā 差距
chāi 出差
cī 参差不齐
强 qiáng 强大
qiǎng 勉强
jiàng 倔强
着 zhāo 着数
zháo 着急
zhuó 着落
落 luò 降落
là 一步不落
luō 大大落落
lào 落枕
爪 zhǎo 张牙舞爪
zhuǎ 爪子
89
拾 shè
拾级而下
shí 收拾
号 háo 风号浪吼
hào 号角
臂 bì 手臂
bēi 胳臂
扎 zhā 扎针
zhá 挣扎
zā 捆扎
杆 gān 桅杆
gǎn 笔杆
倒 dào
本末倒置
dǎo 颠倒是非
嚼 jiáo 咬文嚼字
jué 咀嚼
供 gòng 供奉
gōng 提供
泊 bó停泊
pò湖泊
涨 zhǎng 涨潮
zhàng 膨胀
磨 mò 石磨
mó 打磨
扇 shān 扇动
shàn 扇子
三、反义词
1贫穷——富裕
3寒冷——炎热
5允许——反对
7虚弱——强壮
9渺小——庞大
11威胁——安全
13积极——消极
15减少——增加
2聪明——愚笨
4否认——确认
6特殊——普通
8隐瞒——公开
10慷慨——吝啬
12聚集——分散
14浓黑——雪白
90
16三心二意——一心一意
17心不在焉——全神贯注
18名落孙山——金榜题名
19水泄不通——畅通无阻
20当机立断——犹豫不决
21理直气壮——理屈词穷
22尽人皆知——无人知晓
23疑惑不解——茅塞顿开
四、近义词
1包罗——包括 2教诲——教导
3宽恕——饶恕
4赋予——给予
5焦虑——忧虑 6特别——特殊
7猛烈——激烈
8顽皮——调皮
9健壮——强健 10尖锐——尖利
11勇猛——奋勇
12固执——顽固
13恰似——好似 14格外——分外
15衰竭——衰退
16感慨——感触
17放肆——放纵 18撷取——摘录
19平添——增添
20后裔——后代
21粗犷——豪放 22灼热——炽热
23顽强——坚强
24精心——细心
25罕见——少见 26承受——经受
27一贯——一向
28遨游——漫游
29节制——控制 30眼睁睁—眼巴巴
31远近驰名——远近闻名
32万古不朽——永垂不朽
33梦痕萦绕——魂牵梦萦
五、课文理解:
1、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
有教无类,因材
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
2、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让我懂得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3、人最不可宽恕的,是晚上睡觉时同早上一样无知。
4、学习是需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
5、学习不限于学校,不限于课堂。生活中,我们要做个“时时会学习,处处能学习”
91
的有心人。
6、我们不可能留住时间的
脚步,但是我们可以抓紧时间,在一定的时间里把事情做得
快一些、好一些,我们要和时间赛跑,做一个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7、小莉的真诚和宽容不仅触动了调皮的马克同学,维护了他的自尊心,也使老师
深受
感动,调整了教育方法。
8、《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它以孩
子的口吻,发出对和平的呼
唤——我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9、五壮士痛歼日寇、壮烈牺牲
,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和宁死不屈的民
族气节,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10、
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八路军
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
了三天三夜。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
高尚品质,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国
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11、老虎朝武松压过来,并使出了扑、掀、剪的招数,武松躲、跳、闪,避开了老虎的
进攻。
12、趁老虎不备,武松抡起哨棒打虎,但未击中。老虎再次扑向武松,武松用手揪住老
虎的脑
门,连打带踢,
终于将虎打死。
13、船长在紧急关头急中生智救了孩子,体现了他超人的胆略和智慧。
14、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15、通过回忆家乡的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人、伙伴的思念,眷恋童年美好生活的情
感。
16、周恩来总理是个尊重民族文化、平易近人、与民同乐的好总理。他与傣家兄妹泼水
祝福的
欢乐场景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17、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如果没有
太阳,地球就没有
光明和温暖;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8、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
19、日本的森
林管理员山野忠彦和孩子们一起护理、拯救古树的事,教育和告诉人们:
大树永远需要人们的帮助,而不
是伤害,人和自然应该和谐共处。
20、桑兰以惊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和动人的微笑承受着一切。她
的坚强,她的微笑感
动了大洋彼岸的人们。
21、我含着热泪离开了,我伤心的热泪为男孩一
家的遭遇而流,我感动的热泪为男孩一
家浓浓的亲情而流,我愤怒的眼泪为肇事司机的无情而流。
22、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帮助激发了人间美好的感情,它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亲情无价、
92
友情无价、真情无价!
23、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自然界亦是如此。老马鹿不惜生命一心救子,那份无私而伟
大的母爱,那份亲情着实令人感
动不已。
六、造句:
1、不是……而是……
渐渐地,我知道太阳落山并不是累了,而是一天过完了。
2、只有
教室里静静的,只有小莉那清脆的声音在回响。
3、娓娓动听
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娓娓动听地讲一个故事给我们听。
4、恭恭敬敬
我仍然像四十年前那样,恭恭敬敬地向老师行
礼。
5、巴不得
妈妈那关切的眼神真让我感动,我很贪心,巴不得她多爱我一会儿。
6、眼睁睁
我眼睁睁地看着弟弟妹妹欢天喜地地出门去,自己却只能躺在床上。
7、连……也……
过草地时,我已经病饿交加,奄奄一息,连哭的力气也没有了。
8、不但……而且……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9、既……又……
赵州桥的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
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
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0……是因为……
五彩池的水色各不相同是因为池底石笋上的石粉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各种美丽的颜
色。
11、有的……有的……
几只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12、是……也是……
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13、没有……没有……也没有……
死海上没有帆影,没有海鸥,也没有一只其他的水鸟。
14、只要……就……
93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15、即使……也……
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16、也许
桑兰赛前试跳时,发生了意外状况,她的后半生也许要在轮椅上度过了。
17、几乎
去扬州茶馆的客人,几乎每个人都要捧着肚子走出。
18、起初…后来…接着……
起初周
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了第二只、
第三只。
19、……因此……
离开我们越远的东西看上去越小,太阳离地球太
远了,因此太阳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煤炭是远古时
代的植物埋在底层底下变成的,因此离
开了太阳,煤炭也是不能产生的。
七、围绕一个中心把句子写具体
1、五彩池大大小小。大的面积不足一亩;小的呢,比菜碟大
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
就可以碰到它的底。
2、五彩池玲珑多姿。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
3、
五彩池的水色各不相同。有的上边的池水是咖啡色,流入下边的池就成了柠檬黄;
有的左边的池水呈湖蓝
色,注进右边的池却变成了橄榄绿;有的水池只有一种颜色,有的一
个水池呈现出多种色彩。
4、赵州桥的桥面两侧石栏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
嘴里吐出美丽的水
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
戏珠,真想活的一样。
5、扬州小吃的品种真多啊!有又热又脆的干果,有又酥又香的五香牛肉,有清淡可口
的烫干丝,有回
味无穷的小笼点心……
6、大榕树那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
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7、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
,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
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
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
叶上都有一个小生命在颤动。
8、我注意地看
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
只有飞起来了。
94
八、比喻句
1、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
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
色的海洋。
2、一个个木排随着流水往前淌,像一支舰队在前进。
3、太阳出来了,千万缕金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
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4、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5、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6、那声音如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7、我发现脚下的海水在轻轻地涌动,泛出一种奇特的光晕,五颜六色,像彩虹似的变
幻。
8、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子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
9、雨丝像千万条银色的利箭从天上斜射下来,织成了一张巨大的雨帘,挂在天地间。
10、
黄豆般大的雨点落在树上、屋顶上、房檐上,也打在玻璃窗上,发出“噼里啪啦”
的声音,好象在演奏《
夏天交响曲》。
11、夏天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眨眼间,乌云就压了过来。
九、带点字理解
1、微不足道:值得
2、迫不及待:急切
3、拗不过:犟、固执
4、安然无恙:损伤、病
5、暴雨如注:灌入
6、天下奇观:景象
7、观潮:看
十、词语理解
1、身临其境:仿佛亲身体验。
2、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
3、有教无类:对各类人平等看待,都施以教育。
4、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能力、性格、志趣等不同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5、微不足道:微小得不值得一提
6、迫不及待:急切得来不及等待
7、若隐若现:时隐时现
8、昂首东望:挺胸抬头地向东望
9、人声鼎沸:人声嘈杂、喧闹
95
10、风平浪静:水面平静
11、水天相接:水面与天空融为一体
12、齐头并进:一起前进
13、浩浩荡荡:声势浩大
14、山崩地裂:声音轰鸣
15、遨游:漫游
16、枯竭:断绝
17、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
18、迫不及待:急切得不能在等待
96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
1.
乐游原 唐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赠花卿 唐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3.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4.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5.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从军行(其四)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8.采莲曲(其二) 唐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9.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0.望洞庭 唐 刘禹锡
97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1. 百忧集行 唐 杜甫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12.浪淘沙(其一)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3.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4.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5.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6.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98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
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
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
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
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
年级、
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
四年级是
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
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不
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
不够。看
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
应该从
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
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
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
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
养学生丰富的情
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
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
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9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
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
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
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
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
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
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
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措施: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
力集中在具体
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
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
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
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
灵来净化自己
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
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
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
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过引
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
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
个是小林,一个
是小东。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