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温柔似野鬼°
625次浏览
2020年12月16日 10: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炎亚纶资料-年年有余图片

2020年12月16日发(作者:滑俊)


9 满山的灯笼火把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多音字“卡”,完成课后练习.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勤劳善良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过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现,明白遇事要善于动
脑思考,要勇敢、坚强。
重难点:目标中第2、第3
本课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读导语,了解大意
(叶老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编者有意设计导语,是给予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应引
学生找出方法,为学文设置铺垫)
二、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好。从课题处入手,大胆质疑,能激发学生的好
奇心和求知欲)
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轻声读文,画生字词2、同桌合作,互读互纠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4、教师检测自学情

(课堂上,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交流识字
方法 ,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上作记号。
2、大堂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质疑问难:让学生说出不懂的地方,注意课堂中的生成。
4、梳理问题,提出学习目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更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
促进 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结合,直奔重点。(学习2—5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1,说出所见所思。
2、带着问题,再次读文。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A、为什么乱挣的结果只会更坏?(想象乱挣的结果,理解“坚持”的意义。)
B、从作者的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
(首先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法,学生与图亲密接触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
体会作者的勇敢坚强、善于动脑思考的良好品质,突出重点。其次 ,利用文本空白处,激发
学生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潜移默 化的作用。)
二、读中感悟,读中体验。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
2、指名读被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
3、图文结合,理解词语意思,能够迁移运用。


4、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认识设问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 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
践。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读文,自我 发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
容,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三、回顾全文,体味感悟
1、开火车有感情朗读课文。
2、寻找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
3、尝试复述故事
(课标指出:积累语言材料的最佳途径是复述。阅读教学目标强调:学生能复述叙事性
作品 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的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与他
人交流自己的阅读 感受。)
设计板书:
满山的灯笼火把
起因 经过 结果
坠入 坚持 得救
哭着喊着 不哭也不喊 泪如泉涌
后记:


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自学本课生 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
累词汇。
过程与方法: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必得一个人 的成长不仅需要向老师学习丰富的知识,还要学习
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宣布课题,导入新课。
课文以“树叶都是绿色的吗”这一问句为题,都有哪些意义呢?请大家在阅读课 文中去体会
它的含义,和给予我们的启示。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 仔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
法记忆字形。
2、 在小组基全班,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的形式,熟记熟读生字词语,,有针对性
地 正音,提示生字中易错的笔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课文度读熟。
2、默读思考:
(1)课文讲了林巧稚
1、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3、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 否读得正确,有没有
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1、学生默读全文(默读时要结合“泡泡框”中的提示来思考。)
2、然后议论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中小学暑期的哪些事?重点讲了哪件事?
(2)为什么林巧稚回忆起这些事总要称赞老师的教授方法?这方法对林巧稚产生了什么影
响?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讨论、探究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认为林巧稚的生物课老师的方法好在哪里?
2、这堂生物课使林巧稚得到了?她为什么能得到这些?
3、学习了不起篇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二、理解感悟
第2--- 10自然段是重点部分其中2—8段简明易懂,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可引导学生理解。

第三课时
一、评价朗读。
(学生读并互相评价)
二、巩固练习。(课后练习3)
三、指导写字。
“辈”字上小下大。
“亦”字第六画是“竖钩”不要写成“竖”。 3、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
读后进行议论。
1、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
效果。
1、朗读练习
2、背诵课文指定的段落。
学习重点字,并试着自己说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 确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固然重要,但这是外因,
更重要的是从老师的教导中领会老 师的用心,从中得到启迪,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是内
因,是自己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鼓励学生公正地评价朗读情况并学会表扬。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
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教学教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补充资料:
哲理: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
人云亦云:云,说;亦,也。指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没有主见。
实践:人工智能改选自然和发行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
诺言:应允别人的话。
思维: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赢自己一把》、《盲童的画》。自学时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抓住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抓 住主要事例,体会文章所要提示的道理。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
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生物课给林巧稚的启示
林巧稚从老师的教学直的感悟
林巧稚从生物刘上悟到的哲理
教学后记:



11 成长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
理。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两篇有关“成长”的 课文,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呢?想不想
知道今天这个成长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好,下面我们就 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复习前面课文内容,引出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运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还不能理解的在集体交流
中提出来。
3自由读课文,你能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你


想让老师、同学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故事大意,提出问题,培养归纳、质疑能
力。】
(三)检测识字情况,指导易错字的写法。
(1)用“开火车”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听写生字。
(2)当时反馈比赛情况,将写错的字正确的写法展示在黑板上,请同学介绍你是如何
记住这些字的。
(3)区分形近字:你能给这些生字找个伙伴吗?再分别组个词
(4)重点指导“驶、酬、诞”这3个字的写法,教师板书指导
【以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以学生传授经验的方式更利于学生接受知
识。】
(四)集体交流,把握课文大意,质疑
1《成长》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故事?
2读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吗?
3你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你解决?(学生边说,教师边分类归纳板书)
4梳理学生所提问题,提出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学生的质 疑中来,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以便于
第二课时有目的地学习。】
(五)作业:
1生字、字词,熟读课文。
2向家长询问或与家长交流自己成长中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从上一节课学生的质疑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你们上节课就《成长》这篇课文提出了哪些问题吗?(电脑出示这
些问题)
2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成长”提出的。(出示“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
“这样”的成长是 指怎样的成长呢?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
【此环节的安排是从学生前一节课 的质疑引入,使得两节课衔接自然、紧凑,再抓
住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用课文的重点句提出问题,使学 生从课始就进入课文的重点,体现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二)抓住重点段落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画出小男孩的表现(包括他的语言和动作)
(2)看到小男孩当时的表现,你会想些什么?
2集体交流,抓住重点句体会,教师适时点拨
(1)“自言自语地嘀咕……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两块钱。”(可以看出小男孩非
常渴 望得到两根香肠,但他又从来不买两根。)
(2)当“我”表示要多给他一根香肠时,他用手推让 说:“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
可以喝一听可乐。”如果你是他,此时你会怎样做呢?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走入文本,深入体会小男孩内心所想】
(3)从小男孩的态度,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
【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
(4)齐读第六自然段,我们和作者一样,会产生很多疑问,你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语言训练:听了他的话,我琢磨: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
经济情况不太好,也许——— —,还也许————。
【通过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男孩面对自己爱吃的香肠,却又不舍得买呢?
3体会第7-13自然段
(1)“我”看到了什么情景,使“我”恍然大悟?(“我”看到在一个大雪天,约翰
的妈 妈开着汽车陪他给每家每户送报纸,每月可以拿到八十元的报酬。但他仍然花两块钱买
一根香肠和一听可 乐。
(2)此时,你心中又有怎样的想法呢?你明白了什么呢?
①约翰是个很有责任感的孩子,冒着大雪坚持送报纸。
②约翰家不是没有钱,是他自己这样做的,他这样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所得。
③约翰的妈妈其实很爱约翰,在大雪天陪他送报,还用这种方式鼓励他做事要坚持不
懈。
……
(3)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你想对小约翰或他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4齐读第 14自然段,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你觉得是这样吗?你
有没有相类似的经历,结合生 活实际和大家谈一谈你的看法。
(三)总结全文
1这样一个可爱的男孩,我们是 不是该记住他呢?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样子,指名读第
一自然段描写约翰外貌的句子。
2你觉得约翰哪儿可爱?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约翰可爱的语句,读一读。
3如果约翰站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夸他呢?
(四)作业
1把《成长》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请他们也谈谈听后的感受,与家长进行交流。
2把描写约翰外貌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3推荐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两篇文章《乌塔》和《爸爸错了》。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2 球王贝利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的生字和生词;从球王贝利的成长经历中,受到启迪。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球王贝利的成长经历中,受到启迪。
二、教学重点、难点:从球王贝利的成长经历中,受到启迪。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看录像导入


小球迷们仔细看,谁是有“球王”称号的贝利?看他那娴熟的技艺,精湛的脚法,真令
人拍手叫绝,你们 知道贝利是怎样成为“一代球王”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名
字叫《球王贝利》,看看贝利的 成长经历使你受到什么启发?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轮流读一个自然段,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写了贝利的什么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内容的梳理
(送足球→参加训练→捧回金杯)
(四)默读课文,思考
1教练为什么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后来又为什么让小贝利到他的训练场去?
2在文章中划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理由。
(五)结合思考题进行集体交流
1教练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的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结合课文的内容说):
(1)教练看出贝利对足球有浓厚的兴趣;
(2)教练发现他有踢球的天赋;
3)教练爱护这样的人才。
2教练为什么让贝利到他的训练场上来?(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结合课文
内容回答)
(1)因为教练满足了自己对足球的热爱,,贝利送给教练特殊礼物的感恩行为打动了教
练。
(2)教练认为他是好苗子,喜欢他的为人,教练被这种真诚感动了。
【此环节的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因果句式回答问题。】
(六)总结全文
你从“一代球王”贝利的成长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不同
角度谈看法)
(1)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勤奋苦练,才能取得成功。
(2)爱好+天赋+勤奋=成功
(3)成功需要“伯乐”的发现与帮助,但自己首先应该是“千里马”。
(4)我们应该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有一颗感恩的心。
(七)作业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找贝利或其他名人的成长故事,从中受到更多的启迪。
2推荐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两篇文章《十一支康乃馨》和《小象奴奴》。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1.学会“一”字的变调。象形字。一词多义。2.习作:我的同学。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读背背,采集本中的好词好句的积累,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不断积累祖国语言文字,创新能力及写作能力。
重难点:能说会道 笔下生辉---我的同学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语海畅游
1.读一读,注意“一”字声调的变化。
目的:引导学生注意“一”字在不同声调前会发生变化。
过程:(1)自己读一读,注意“一”字的读音。
(2)你发现“一”字读音变化的规律了吗?
(3)我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
例:一目十行、一念之差、一贫如洗、一窍不通、一事无成
一丝不苟、一塌糊涂、一言为定、一字千金、一视同仁
2.汉字真有趣。
目的:一方面增强对汉字的了解和学习汉字的兴趣,另一方面帮助辨析“析”和“折”。
过程:(1)自己读一读,你从这段话中了解到了什么?
(2)你会分辨“析”和“折”了吗?
3.读句子,查字典,想想带点词语的意思。
目的:引导学生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培养学生据词定义的能力。
过程:(1)在字典中分别查出“保险”和“精神”的意思。
(2)自己试着进行选择,把所选的意思带到句子中读一读,看是否合理。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
目的:强化本单元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养成勤奋好学、将来勤奋工作的良好品质。
过程:
(1)自读,注意读正确、流利。
(2)小组读,互查。
(3)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大体了解格言的意思。
(4)试着背一背。
(5)指名背一背。
(6)抄写在《采集本》上。
阅读平台
目的: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过程:
1.读题目,了解题意。(“联”指对联,“改联”改写对联。)
2.带着问题读一读,说一说。
3.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想法?
指南针
目的:学习制作读书卡片。
过程:
1.读一读,读书和制作读书卡片有什么好处?


2.读书卡片可以有哪些内容?
3.参照样子,自己制作一个读书卡片
4.展示学生所制作的读书卡片
第二课时
能说会道、笔下生辉——收集身边的闪光点 目的:让学生通过发现、收集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由衷地赞美”他们的可贵品质,来发现
“真、善 、美”;同时也可以从别人身上汲取好的东西,促使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快进步。
口语交际及习作的指导思想: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在口语交际中渗透写作知识。
(2)借助口语交际活动拓宽写作思路。
(3)将习作教学与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注意观察,提高认识能力,学会赞美别人。
2学习在习作中运用多种方法搜集资料,为习作做准备。
一游戏引入
我们在电视 中经常看到有些主持人在进行人物专访提问时,喜欢让被采访者在极短的时
间内回答出问题。今天,老师 也想当一回节目主持人,采访咱班同学,请大家也在很短的时
间内回答提出我的问题,你们愿意接受我的 采访吗?
1、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吃?
教师评价:喜欢外形
喜欢味道
喜欢营养
……
2、水果的味道、形状、营养可以统称为水果的什么?
3、教师小结:看来水果的特点可以从味道、形状、营养等多方面介绍。
二、新课讲授:水果谈得 不错,我们再换个话题好吗?,请同学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把字写的大一些。
(一)在我们班,你最想夸奖的同学是谁呢?写好后把答案举起来,给周围的同学看看。
1我要进一步采访了:为什么你要夸他呢?
2指名2—3名同学回答,在同学介绍的时候,其他同学要仔细听,看看他夸的人物有
什么闪光点?
(此环节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发现学生能用列举熟悉的、印象深刻的事例说明
人物 闪光点的方法,马上给予表扬。)
预计情况:(1)学生举了一个事例
表扬:他能举一个自己很熟悉的事例,很有说服力,看来举一个熟悉的事例是个好方法。
预计情况:(2)可能有的学生会列举多个事例
点拨:看来你对他真得很了解,一下子举出了好几个事例,能说说哪个事例给你的印象
更深刻一些吗?
3、教师引导:就像水果的特点可以从味道、形状、营养多个方面来说一样,其实人的
闪光 点也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除了前面谈到的,你还能想到哪些方面的闪光点。
4、教师小结:看来 介绍人物特点也可以从很多方面表现,而且要想让别人记住自己介
绍的人物,就要抓住他与众不同特点, 而且用自己熟悉的、印象深刻的事例来介绍。
(二)如果老师再给你一次接受采访的机会,你能不 能说出一位身边有特点的人?同时
介绍能表现他这个特点的事例。请看采访提示。(出课件一)


◎你想向大家介绍谁?他的闪光点是什么?
1、大家打开手里的信封,拿出答题卡,(出示课件二)
谁()
闪光点()
用一两句话说出能表现他这个闪光点的事例。
2、事例说的要简洁,能说出这个人的特点就行了。这是我写的答题卡。
(教师示范说事例:刘明特别爱帮助同学。)
3、请同学填写自己的答题卡,填好后和同桌交流, 交流时重点听听对方说的事例能不
能表现表格中填入的人物特点。
2、反馈小组意见:你的同桌举的事例能表现特点吗?
你对谁说的事例拿不准,全班交流。
(三)通过采访我们发现了不少有闪光点的人,也回忆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例,如果
让咱 们把这个同学写下来行吗?(出示课件三:写作题目和要求)
题目:夸夸我的同学
要求:1、通过一件或几件事写出同学的闪光点。
2、注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1、习作就要按要求完成,请同学读读要求,结合这两点要求,想一想:要写这位同学,
还 有什么困难呢?
(如学生说不出困难可这样问:我们下周作文课上写这个人,在下面一周的时间里 ,我
们可以为这次习作做些什么准备呢?)
预计困难:事情过去很长时间了,我对他当时的语言、动作记得不太清楚。
教师点拨:
1、这的确是个很实际的问题,因为我们举的事例都是以前发生的事,可能有些细节记
得不太清楚了,大 家有什么好方法解决这个困难呢?)
[随机板书:访问、再次回忆]
2、访问就要事先有准备,就像今天老师采访你们一样,我们可以问些什么呢呢?谁能
具体谈谈。
(你还记得他当时是怎么说的吗?)
(你还记得他当时的表情吗?)
(你当时是怎么说的?)
3、人物的特点,特别是性格方面的特点会时常在生活中表现出来,如果 你能再创设一
个环境,让这个人真地说一说、做一做,你观察起来就更清楚了。
例如:写 同学耐心讲题,可以再拿一道自己不会的难题向同学请教,观察、记录下同学
给自己耐心讲解时的语言、 动作、神态。
4、教师小结:当然,无论是使用再次回忆,还是访问、创设情景这些方法,我们的 最
终目的是能很具体的得到人物做事时的语言、动作、神态,为完成习作的第二个要求服务。
三、课后延伸
那么我们怎样把收集到的这些材料记录下来呢?老师为同学推荐下面这张记录表。( 出
示课件四:记录表)
1、我们来看看这张表的哪些内容已经能填了?(人物、闪光点)
2、下面这部分内容可以按不同情况记录下他的动作、语言、神态。
(出示教师的范例)

第四单元


13 麻雀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的生字和生词;着重理解课后第2题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利用字典自学生字新词。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情
感态 度与价值观: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爱”的强
大力量
教学重点:1、利用字典自学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启 发谈话:麻雀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种很常见、很普通的鸟。它没有漂亮的外衣,
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 会有人愿意多看它几眼。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一
种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却很少 有人发现。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少见的事。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课文描述的是怎样一件事。
三、自学课文。要求学生读懂每一段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出
来。
四、检查预习、自学情况。
1.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2.理解词义:摇撼、扎煞、绝望、拯救、庞大、安然、无可奈何等。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 么事?课文主要讲的是猎狗要吃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刚出生
不久的小麻雀,一只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从树 上飞下来要与猎狗搏斗,“我”深受感动,带
走猎狗的事。
五、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先写在“我”打猎回来
的路上,猎狗发现一 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小麻雀;接着写猎狗欲吃小麻雀,但被一只老麻雀的
勇气弄得愣住了;最后写了“我” 带着猎狗走开了。
2.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全文分两段:第1自然段为第一段,第2——7自然段为第二段,其中第2、3
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 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六、作业。
1.写生字和词语。
2.根据课后的练习1体会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 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
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 么神态?(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 “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
些方面?(神态、心理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它拍打着小翅膀,嘴
角嫩黄,头上 长着绒毛)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
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 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
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教师示 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 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默读第四自然段。
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 ,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指导学生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
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引 导学生讨论理
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
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 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
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 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
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 斗不过,为什
么还要飞下来?(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
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
(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
“慢慢地、慢慢 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愣妆、“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
“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 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凶猛的猎狗面前拯 救了小麻雀的生命。老麻
雀的英勇无畏,老麻雀伟大的母爱令人钦佩,令人感动。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4让他们自由生息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字,会写10个字。掌握钢筋、修 剪、贵贱、联合国、赴宴、啄食、
面包屑、野餐等词。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 日内瓦人民对自然的热爱.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
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方式。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描写的野草自然生长、人与鸟和谐共存的景象,理解日内日
瓦人民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1.感受课文中描写的野草自然生长、人与鸟和谐共存的景象,理解日内日瓦
人 民对自然的热爱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 “人工草坪与野草‘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和“小小麻
雀也‘活得自在,活得有尊严’”的深 刻含义。
2.“啄”的声调是二声,不是一声;“餐”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联”
与“连 ”意思上的区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准备]
1.日内瓦的城市风光图片。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题。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1、现在世界上现代化的大城市越来越多,建设得越来越先进,你知道哪些现代化的
大城市?
2、看,这是世界上著名的日内瓦。(图片或影像)这座城市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的地
方?今天我们就学习 一篇介绍日内瓦的课文。
(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巩固字词,引发思考。学生书写题目 时自然会想到:
为什么是“它们”而不是“他们”?“它们”指谁?]
3.齐读课题。
4.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并带着
问题学习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看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
学。
(2)指名让学生朗读分段朗读,检查字音掌握朗情况。然后学生评议,看他们是
否读 得正确,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2.利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认读生字看片同时,结合难点引导学生发现
或提 出并解决相应注意问题。
(1)“筋”:指什么?结合图片理解“钢筋”。了解它是动物、人体中的一部份。
(2)“剪、栽、啄、赴”:都是表示什么的词?动作与什么有关?所以字中带有
什么偏旁?
(3)容易写错的字是哪几个?在桌上写两遍。(啄、餐、)
(4)“联、连”“溅、贱”如何区分?(组词)
[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识字、 写字能力,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
当放手,充分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运用所学过的识字方法 学习掌握生字、在学习过
程中提高自学、合作能力。同时,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与指导的强化,并注意渗透 相关的汉字
知识。]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的什么?你有什么不明
白的地方?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全面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思考文中的“它们”指的是谁?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品味语言、理解词语、朗读课文,感 受日内瓦城市中野草和小鸟自由生息的状况,
激发学生保护、爱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我们复习一下:
(二)复习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重点巩固易错字:啄、餐
(三)理解感悟课文
1.引入:
(1)板书知道课文主要介绍的是日内瓦的什么在自由生息?
(2)板书课题:回忆课题中“它们”指的是什么?
(3)板书:野草 小鸟
2.指名分别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哪些自然段让
你感受到野草在 自由生息的?哪些自然段让你感受到小鸟在自由生息的?[整体
感知每一部分,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按不 同部分练段成篇的方法。]
3.日内瓦人怎样让野草“自由生息”的?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读一读,从这些句子
中,你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现学生谈到的重点语句,朗读、理解:
(1)日内日瓦的绿地虽然大多是地毯般美丽的人工草皮和花坛,但也时时可见花花
绿绿的野草和野花。
引导感悟:
A:一般的现代化城市对野草会怎样?
B:虽然……但是表明什么?由此看出什么?
C:“时时可见”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可见”?结合
(2)在路边、树旁、楼房偏僻角 落以及城乡结合处,凡无需特别美化的地方,都生
长着野草和野花,它们得到园林工人的定期修剪养护。
引导换词理解:
A:如果说前面的句子告诉了我们野草“时时可 见”,那么,这句话告诉我们
什么?可以同样用“……可见”来概括吗?
(3)日内瓦 植物园的一面山坡,野草高高生长在里圈,人工栽种的草皮低低守护在
外围,两者错落有致,只有高低之 分,没有贵贱之别。
引导感悟:
A:“只有……没有”看出什么?你看到城市的草坪。什么样?通常人们会怎
样做?
B:提供资料:人工草皮的价格。野草需要用钱买吗?
C:引入:野草不仅不需要钱来买,日内日瓦的人们
还非常重视野草的价值,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4)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从第四自然段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A:学生默读后自由发言。
B:教师启发引导:
[对野草 如何自由生息的理解主要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品读词语、资料运
用、朗读评议等方式来使学生感悟。]


4.日内瓦人怎样让小鸟“自由生息”的?
(1)默读课文第 5——6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划出来,读一读,想一想,
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如果你是这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对别人介绍日内瓦如何是自己的乐园?
[此部 分教学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采取自悟、合作的方式,然后引导学生转
换角色,把自己变成小鸟来感受小 鸟在这座城市中的自由。]
(4)指名表演或介绍,大家评议。在评议中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 景,理解日内瓦
人民对小鸟的保护与喜爱。
(5)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5.总结:课文重点讲的是几部分内容?如何连段成篇的?
[理清文章脉络,读书写作结合,了解课文按不同方面叙述的写作方式。]

第三课时(略)
一.教学内容:
1.进一步了解课文的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式。
2.学习生字
3.拓展学习。
二.教学步骤:

(一)指名读课文,回忆: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
重点出示:日内瓦的鸟也像野草般自由生息。
(1)“也”说明什么?对什么而言?
(2)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二)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餐”的书写。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的穿插。
(三)拓展交流。
(1)日内瓦的资料展示。
(2)关于环境保护的事例或建议。
[ 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结合生活实际,收集有关资料,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
(四)语言训练:课后练习三的练习。
(1)出示句子,指名读。
(2)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3)练习说话。
(4)动笔写句。
(5)互相检查、评议、纠正。
[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落在实处,要扎扎实实。在训练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5 蒲公英的梦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了解课文
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迫不及待、酸雨、呼啸、改善、污染等词语的理解。
教学准备:蒲公英图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酸雨、污染等资料和知识。
[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蒲公英的心情和感受。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学习“梦”:
1.师生共同板书课题中的“梦”字。
2.学习“梦”:如何记忆?
3.谈话:你做过什么梦?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做梦?
4.课文写的是谁做了一个梦?-----(板书课题)
5.给“蒲”注音:强调“蒲”读“pú”,不是“pǔ”。
6、引入:蒲公英做的什么梦?她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激发情趣是 学生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课前以梦为题谈话,容易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活学
生的思维,便于结合自己的 感受来理解蒲公英的感受。]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自主识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略)
3.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4.两人互相检查。
[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识字能力、挖掘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合作
意识。]
5.检查识字掌握情况。
(1)课件出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认读生字。
(2)抽读生词卡片,抢读练习。
6.指名分别读每个自然段。评估朗读效果 ,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
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巩固识字。
7.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
8.再读课文,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9.布置作业:书读课文、查找解决问题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步骤: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为什 么会做这样的梦?你对课文中的
蒲公英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课文主要写的是蒲公英 在城市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中的困扰和对美好环境的渴
望,因此,从一开始进入学习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课文,进入情境,才能使学生感同身受,更
好地理解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读课文:哪部分写的是蒲公英的梦?把课文中相关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想
象一 下,那是怎样的情景?
[采取变序方式引导学生首先从梦入手,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为 学生此时最
感兴趣的是蒲公英到底做了什么梦?形象感知梦的美好,才能更好地理解蒲公英在污染的环< br>境中的困扰。]
2、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梦境的美好。
根据学生体会板书:

时间:第二天夜里
梦境:草原美、太阳笑、微风吹、蝴蝶蜜蜂飞。
感受:快乐笑
(1)指名读。
(2)自由选读自己认为梦中最美的情景。
(3)引导思考:梦中的蒲公英“快乐地笑了”现实中的蒲公英快乐吗?
3.品读现实生活中蒲公英的生活环境和感受
(1)默读课文,找出表示现实生活中蒲公英不快乐的句子画出来。
(2)蒲公英为什么不快乐?根据自己找到地句子,把自己的体会跟同学们交流。
(3)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并讨论、朗读相关语句。
根据学生提出的句子投影出相应文字内容,进行感情朗读和感悟。
A:根据学生谈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前:时间:深夜,
遭遇:汽车叫喊废气酸雨
感受:叹息,愁眉苦脸、难受、担心、一直想。
B:总结,过度:是啊,一个弱小的生命,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不担心呢?不过还
好,第二天一早,椰子 树上飞来几只小鸟儿……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
不料却遇到怎样的遭遇?
C:小组讨论:交流开花后的遭遇和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后:第二天一早
黑烟呛、汽车叫、罐子砸。
咳嗽弄脏差点震落花瓣痛昏、哭
4.根据板书归纳: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
[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是学习连段成篇的方法,这课书采取的是按照事情发展顺
序的方法写作的。在学生 深入感悟课文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归纳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事
件和产生的不同感受,有利于使学生感 受这一写作方法。读后总结,水到渠成。另外,教学
中安排学生归纳板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调动合作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真正看
作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时间与空间,进行语言实践。]
5.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6.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读给大家听。学


生评议读书的情感表达。
[尊重学生个体感受和需求,自由选择朗读。学生朗读过程中抓住 词句引导学生
继续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学习惯 ,
恰当进行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三课时(略)
教学内容:指导写字、语言训练、拓展学习。
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区分“脑、恼”、“废、费”。)
二.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懒、遭)
三.积累字词、造句。(课后第三题)
四.实践活动。(课后星号题)

参考资料:
1、词语:
恬静:安静;宁静;环境优雅。
废气:工业生产或动力机械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对本生产过程没有用的气体。
酸雨:指含有一 定数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的自然降水(雨雪雹雾)
能腐蚀建筑物,损害植物,污染水源。
迫不及待:急切地不能等待。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要震聋了。
呼啸:指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6 台湾蝴蝶甲天下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11 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独一无二”、“赞不绝
口”造句。。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描 写的野草自然生长、人与鸟和谐共存的景象,理解日内日
瓦人民对自然的热爱。知道台湾蝴蝶的特点,感 受台湾蝴蝶的美和奇。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教学难点:深刻感受台湾蝴蝶的美和奇,增强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2、细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3、知道台湾蝴蝶的特点,感受台湾蝴蝶的美和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解题激趣。出示课题,理解“甲天下”。“甲”:居第一位。台湾蝴蝶居天下第
一位,这是为什么?
2、自学课文。
(1)读课文,所说你对台湾蝴蝶的印象。
(2)自学生字,注意声旁的读音。
(3)联系上下文理解:绿草如茵、繁殖、珍品、灿烂夺 目、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古木参天、迁徙、赞不绝口。
3、检查自学情况。
二、再读课文。
1、课文写台湾蝴蝶的特点,安排了哪几方面的材料?
2、讨论小结:品种多,繁殖期,活动区。
三、细读课文。
1、自读第二段,找出全段共写了几种蝴蝶?
2、自选一种蝴蝶,找出它有什么特点?
3、多媒体展示图片。(校园网中资料查询不到)
4、朗读课文。
四、拓展练习。
1、从课件中选择一种蝴蝶介绍一下。
2、指名说,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台湾蝴蝶的资料。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细读第三段,感受台湾蝴蝶的美和奇。
3、背诵3、4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绿草如茵、珍品、五彩缤纷、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古木参天、鸟语
花香 、迁徙、赞不绝口、环境清幽
2、朗读一、二段。
二、细读3、4、5自然段。
1、自读3、4自然段。(感受。)
2、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体会语言的优美)
3、录像,感受群蝶飞舞的壮观。
4、朗读背诵。
三、课外延伸。
1、关于台湾蝴蝶,你知道的课外知识还有哪些?师生交流,学生为主,教师适当补充。
台湾 蝴蝶种类有400种之多,名列世界之冠,其中最为名贵的有大红纹凤蝶、蛇头
蝶、红边小灰蝶、宽尾凤 蝶、皇蛾阴阳蝶、兰屿黄裙蝶等等。台湾蝴蝶的活动区域,主要在
南投县的埔里、雾社及阿里的山林地带 。在屏东县还发现了9处蝴蝶谷。每年入冬,成千上


万五光十色的蝴蝶云集在蝴蝶谷里过 冬。在台湾蝴蝶的活动地区,有不少人专以捕蝶为业。
有的做成蝴蝶画,有的制成蝴蝶标本,这些蝴蝶产 品,都深为人们欢迎。
春天来了,百花争艳,百鸟争鸣。蓝天白云下,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绽 开的花蕊上
飞来飞去。春,变得更加妩媚动人。蝴蝶因其斑斓的色彩和花纹,特别受到人们钟爱。
中国是世界上产蝴蝶很多的国家,据估计蝶的种类有1300多种。而台湾又是我
国蝴 蝶种类最多的省份,大约有400多种,每年出产蝴蝶几千万只,因此人们称台湾是“蝴
蝶王国”。
台湾蝴蝶,有的深藏高山,如世界稀有的大型蝶类宽尾凤蝶:有的潜居森林,如珍
贵的 波红水灰蝶:也有的舞于平原,如喜欢成群结队蹁跹河岸溪旁的薄黄蝶。台湾在春
夏秋三季百 花盛开的时候蝴蝶最多,这大概是花邀蝶,蝶恋花的缘故。到了冬季,
蝴蝶大多会集于山谷里。比如高雄 美浓镇的山谷里,每年大约有数百万只的蝴蝶聚集在那里,
当人们走进山谷时,它们就会飞舞起来,把行 人团团围住,形成l了当地一种奇特的景观。
每年,许多外地来台的旅客,都会特意到那里去观赏这大自 然美丽奇观。
其实,不仅美浓镇的山谷,现在台湾已发现10多个这样大型的蝴蝶谷,如台北 巴
卡拉公路的“大屯蝴蝶走廊”和三峡双溪的“彩蝶谷”,高雄的“黄蝶翠谷”和“六龟彩蝶
谷 ”,还有屏东的“紫蝶谷”等等。
在品类繁多的蝴蝶中,最漂亮的要算凤蝶了。凤蝶有一对又 大又鲜艳的粉翅,粉翅
的颜色有红、黄、青、白、黑等,构成各种美丽的花纹。凤蝶的双翅在阳光下还可 以闪闪发
光呢!凤蝶不仅漂亮,舞姿也十分飘逸轻灵,花丛中,小溪旁,它三五只相邀,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在阳光下追逐飞舞,与红花碧水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绚丽的画图,逗人喜爱。凤蝶
在别的地 方十分罕见,但在台湾却并不稀罕。有一种青斑凤蝶,在许多国家已濒临绝种,甚
至被称作“天然纪念物 ”,严禁捕捉,但在台湾却比比皆是,到处都能见到它的舞姿。
台湾凤蝶有很多品种,金凤蝶 是其中最为漂亮的。金凤蝶主要产于兰屿,它的双翅
呈金黄色,就像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黄金,在阳光下放 出眩目的光彩,被人称为凤蝶中的珍品。
在台湾,还曾发现过变种凤蝶。据说,这种变种凤蝶,在全世界 只出现过10只,极为珍贵。
这只变种凤蝶,是当时台湾著名的蝶类专家陈维寿先生发现的。学术界就把 它命名为“维寿
凤蝶”。陈维寿还发现过一种雌雄同体的凤蝶,有趣的是它的双翅可以明显区分出雌蝶与 雄
蝶的不同形态,蝶体不像天生的,倒像是一位能工巧匠精心制作出来的。学术界认为,这只
蝴 蝶价值连城,是蝶类中的无价之宝。
台湾蝴蝶品种多,数量大,每年捕捉的蝴蝶达4000万 只之多,是世界捕蝶量最
大的地区。为了观赏和研究蝴蝶,台湾民间建有赏蝶学会,不时举办研究蝴蝶的 学术报告,
交流研究蝴蝶情况,借以提高人们对蝴蝶的观赏力。很多人把各种蝴蝶制作成标本,或绘成< br>各种蝴蝶画,成为非常精致的艺术品。台湾还以制造蝴蝶标本和蝴蝶工艺品闻名于世。南投
县的埔 里镇是一个以采集和生产蝴蝶艺术品而闻名全球的“蝴蝶镇”,是全岛著名的蝴蝶制
造中心,每年制作蝴 蝶标本达500多万只,销售世界各地,成为世界蝴蝶标本供应中心。
不少人会担心地问,每年大量捕捉 蝴蝶,台湾的蝴蝶会不会灭绝呢?回答是否定的。
因为蝶类,尤其是珍贵的凤蝶,其幼虫喜欢 生息在桔、柚之类植物的叶子上。而台
湾盛产桔、柚,这给蝴蝶的生长带来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加上台 湾地处亚热带与热带,蝴
蝶每年可繁殖四至五代,而在其他地方,蝴蝶只产三代。所以只要保护好蝴蝶过 冬,台湾的
蝴蝶就会永远捕捉不完。
四、作业。完成作业本。

板书设计: 5、台湾蝴蝶甲天下
品种 繁多、奇特


繁殖期 200万只 群蝶飞舞
活动区域 10处蝴蝶谷
后记:


语文百花园(四)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学习多音字 反义词。熟练掌握汉语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云南的著名景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次语 文百花园的各项训练,教育学生不断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
并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协调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说会道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小黑板出示课本中的成语
风平浪静 风调雨顺 风吹草动 风雨同舟
风起云涌 风吹雨打 风卷残云 风雨交加
2、认真读以上的成语,你发现了什么?―――写关于风雨的成语。
3、小组讨论交流: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风驰电掣 风雨飘摇 风雨如晦 风云变幻 风烛残年 风烛之年 风云人物
风靡一时 风前残烛 风花雪月……
二、积少成多
1、出示“读读背背”的《乐游原》
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检查,熟读成诵。
3、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台湾的资料。
三、作业
1、抄写成语,课余再搜集与“风雨”有关的成语。
2、背诵并默写《乐游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能说会道。
教学过程:
一、阅读平台――大理的“风、花、雪、月”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
2、你读懂了什么?
3、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告诉我们什么?
(1)、大理的“风、花、雪、月”指的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2)、下关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上关花指的是木莲花。
(3)、苍山的雪景是大理著名的景观。
(4)、洱海的湖水清澈透明,映着天光、云彩、月亮,形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
………


4、短文介绍了大理哪些地方的风光?它们各具什么特色?
5、你喜欢哪个景观?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6、读了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二、能说会道
1、出示本次练习的要求。
(1)、按照观点的不同分成正方和反方。
(2)、辩论时,要讲清楚你了解了什么地方,那里环境如何,你有什么感受?
(3)、辩论中注意听清对方的观点,用事实进行反驳。
2、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图片。
3、小组派出代表发言,其他的小组进行评价。
4、辩论会小结。
三、作业
认真回忆,把这次辩论会的内容重新整理,为本次习作做好准备。




























第五单元
17 小草之歌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 渺小、惭愧、气馁、微不足
道、奉献、索取、幸福、沙丘、缺少、锁住、打扮、计较、辽阔、更俏更娇、
天涯海角”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韵律美。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小草图片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阅读本单元导读,了解单元学习任务。
2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4 解题、读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等)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 导语:今天,我们又将开始 一个新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读到哪些有
趣的故事呢?还要注意锻炼我们哪些能力呢?让我 们赶快打开课本,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 学生自由读“单元导读”。
3 交流体会。
帮助学生明确:导语由两部分组成——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重点(或称为学习方法)
小结:这 个单元又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等我们去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了。
但是同学们还要象以往一样, 边学习边思考,不断提出问题(提示“导语”下面的“泡泡”),
并通过自己深入读书去解决。
二、解课题,引入新课学习:
1 板书课题,指名解题:
题目中的“之”当什么讲?题目串起来怎么讲?(小草的歌)
2 启发阅读:
谁为小草歌唱?歌唱些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 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2 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
3 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
4 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子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 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
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四、练习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1 范读课文。
2 自由练读课文。
3 指名读。
①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一节也可以)读给大家听?
②师生合作,指名串读全诗。
4 小结:多么美的一首诗,同学们不仅要把它美美地读出来,还要把自己喜欢的部分
背下来。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 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3 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小草的资料。
演示文稿(小草图片、洪水及沙尘暴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七课《小草之歌》。
2 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3 交流抄写的语句。
4 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喜欢上这首诗歌了。下面让我们深入学习这首诗。
二、诵读全诗,思考问题:
1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诗歌,思考:诗歌是从那几方面赞美小草的? 结合诗句的内容说一说,再把
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跟同学讨论。
2 按提示自学诗歌,理解内容。
3 班内交流:
①哪几方面:
第一部分:小草对大自然奉献多,索取少。
第二部分:小草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贡献。
第三部分:小草生命力顽强。
②质疑:[简略副板书学生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明确“哪些通过读理解”;“哪些可
以在 课下查阅课外资料解决”;“哪些需要结合课文内容深入体会”)
③针对主要问题,交流对各部分内容的理解。
第一部分:小草对大自然奉献多,索取少。


出示小草图片,体会小草的“渺小”。(也可以结合生活中见闻谈)
出示绿草地、草原图片,体会“奉献多、索取少”。
练习有感情朗读:(引导读出自豪的语气)
第二部分:小草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贡献。
播放洪水、沙尘暴视频,感受自然灾害的凶猛。
练习有感情朗读(重点引导学生从句式排列特点上,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小草生命力顽强。
引入课外资料和其它文学作品辅助理解。
三、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1 归纳板书,深入体会。
①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小草自我评价的词语,用“~~~~”画出小草的表
现。
②归纳板书:(可让学生写)
渺小不惭愧不气馁
微不足道不灰心不计较
又弱又小击退洪水
缺少目标锁住沙丘
……③根据板书,进行师生对读。
④思考:如果你是一株小草,你会怎样来唱这首《小草之歌》?
2 总结:
小草虽然弱小,却有着无比的自信与自豪,它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值得同学们细
细品味,深深思考。
3 为图画题字:出示小草图,请同学添上赞美的话。
(教师随即指导学生:规范语言、前当选词、调整句式,注意语言美、韵律美)
四、布置作业:
1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 整理《我的采集本》和“词语花篮”,继续丰富内容。
3 练习朗读、背诵P92《爱的奉献》 (“语文百花园五”中的“积少成多”内容),
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如果课堂上有时间 ,可先引导学生读读]
*4 小练笔: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像小草一样“渺小”的事物,但是他们 同样自信、自
强,试以《之歌》为题,进行创作。(文体不限)
板书设计:



后记:



18 争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
说的话的 含义。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 ,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
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
“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
要读成“你挨(1i) 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
诉了父亲”的“诉(s))” 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
“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 (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
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 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
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可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
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
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
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 (一般为时
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
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
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
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
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 在学校,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
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 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
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 订正。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 “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
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 求下,我们和好了。回
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四)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 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
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 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 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
“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
没得上什么奖,因而 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
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 起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阅读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体会同学之间 相
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和 克莱蒂争吵后有什么表现,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同学之间
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写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 盾心情,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
现。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 ,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1.“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要 ”,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
“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 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
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
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 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 错认错”,心里也暗
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4.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 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
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 法一样,意思一样吗?
再议一议。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 ”,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
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 为对方要报复,要
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5.“吵架结束的时候,克 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
是悲哀。”“瞟”是用眼睛怎样看?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瞟。还有,一个人生另一
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 正眼看,就斜着眼睛瞟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6.“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
愤怒 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
所做的一切和有意 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7.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 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
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 再议论:“终
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
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
后才下了课放 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
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
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 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
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 子站住等他”。他
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
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微笑着”,是从 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
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 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
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
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总之,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
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
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 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
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 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
不得了。)
5.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这一段有个“本想 ”,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
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 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可以不可
以?
(可以,“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
料到”。)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可以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 ?“第一个伸过手去”是
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
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 。“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
谅。
父亲把“我 ”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望“我”
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父亲 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三)小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 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
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 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
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 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写“思考·练习”第4题中的词语。
(二)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三)按课后“练笔”要求,练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的片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做“以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为题材的片段练笔。
三、教学过程

(一)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评议。
(二)听写“思考·练习”第4题“读读 写写”的词语。同桌互换订正。再练习用“缘


故”、“诚心诚意”造句。
1.结合原文原句,解释“缘故”、“诚心诚意”。
(“缘故”,指克莱蒂的上衣肩上的线缝 开了。“我”猜想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缘故。
缘故即原因。“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指克莱蒂到我家时全 家欢迎他没有半点客套和虚假。
由此证明,他是个好人。)
2.范句:
缘故——①这盆茉莉花,叶子发黄,也不怎么开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缘故。
②七十多岁的李爷爷,红光满面,身板硬朗,主要是坚持锻炼的缘故。
诚心诚意——①同学们诚心诚意地想尽办法帮助爱迟到的立冬同学按时到校,保证
了学习。
②这位标兵营业员主动为妈妈选料,还量好了尺寸,看得出他是诚心诚意地为顾客
服务的。
(三)练笔:
选择一件自己与同学之间友爱的事写成片段。要求内容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
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
育,特别是要向克莱蒂 学习的意义。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
样把 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
跟 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特别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 ”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
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 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
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 言、语气、神态和内心
活动等去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写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
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
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 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 我”
的语言和我们俩的心情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 “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 尚的朋友举起尺
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通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
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写,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
样的 写法。


列举片段范例供大家参考。
……
我望着对门窗台上那盆平顶凤仙,花红叶绿的,真喜人,它是张童种的。再看看自己窗
台上的这盆,又瘦 又长,叶子不绿,花儿还没开一朵。都是清明节后一块儿种的,那花也偏
心眼,在他那儿就长得水灵。我 跟妈妈说:“开学就要评‘园艺能手’奖了,张童准能评上。”
妈妈说:“你就取取经,问问他是怎么侍 弄得那么好。”“哼,我才不呢,显得我多熊!”
我说着朝对门努努嘴儿。
第二天清晨,窗外一阵窸窣声音,我推开窗子,啊,只见张童蹲在窗下收拾我那盆平顶
凤仙呢。
“张童!”我不知所措地叫了一声,跑出去,不好意思地蹲下来。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
脑 门上渗出了汗珠,关切地说:“你这花儿缺肥,可水浇得倒挺多。”说着,用小铲把盆土
翻了翻,从塑料 袋里抓了一把花肥,撒到周边。又拿起剪子“喀嚓喀嚓”把老长的枝叶剪掉
一半,浇了点儿水,胸有成竹 地说:“过一个星期看,你会满意的。”“谢谢你!”我不好
意思,“我好好培养,要是比你的那盆强呢 ?”“那园艺能手就是你了。”张童笑得眼睛眯
成了一条缝儿。“不过,记着,浇水要间干间湿,肥料要 少施勤施。好,祝你成功!”说罢,
把塑料袋扔到我怀里,拍拍手上的土,又眯着笑眼,径直朝对门走去 。
质疑问难后,布置片段练习。
板书设计:



后记:


19 小泽征尔的判断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1. 引导学生认识“泽、欧、谱、谐、素、权、桂”7个生字,会写“欧、谱、
棒、谐、素、弃、权、桂”8个生字,理解“欧洲、乐谱、指挥棒、和谐、素
质、权威、桂冠、夺魁、判 断、果敢、大师、试探”等词语。
2.会用“全神贯注”“再三”造句。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
的判 断,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
断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为什么
能 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为什么能做出
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小泽征尔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
断的品质。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课外资料等)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新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 引导学生质疑,继续培养学生阅读中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质疑。
教学准备:
1 师生一起在课前收集关于小泽征尔的资料。
2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齐读课题,思考:看到题目,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小泽征尔是什么人?他做出怎样的判断?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
在什么情况下做出判断?他判断的对吗?……
2 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课文中 找到答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
文,去了解事情的原委。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 导入:请同学们借助字典,运用掌握的学习生字词语的方法,自学生字词。
2 自学生字词。
3 检测:
①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②指读新词,自读带新词的语句。
三、自由练读课文:
1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根据提示,默读课文:
默读提示:默读课文,尝试解决同学们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记下阅读中不懂的地
方。
3 交流初读收获。
[回答问题时,之要求读出相关内容即可,同时检查、订正学生发音]
①看副板书,解答。
(不要求都解决,有些可引导读相关部分,有些等进一步学习时解决。)
小泽征尔是什么人?
读第一自然段;介绍相关资料
他做出怎样的判断?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
指挥——发现——重奏——还发现
在什么情况下做出判断?
指挥家大赛——决赛——面对国际大师——……
他判断的对吗?
最后一个自然段
……②提出自己阅读中新出现的问题。
(充分肯定学生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③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未解决的问题。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边读边思考,已经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一定感觉到“小泽征尔
的判断”很不一般。是 的,他的判断使他夺得大赛的桂冠,并由此一举成名,而他的判断又
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下节课我 们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并把学会的新磁记录在“词语花篮”中。
2 继续练习朗读课文,思考自己未解决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小泽征尔在欧洲指挥家大赛决赛中,果敢地指出乐 谱中的错误,获得桂冠的
事情;懂得遇到问题时,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
2、讨论:“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可能会考虑些什么,他为什么能做出果敢的判断。
3、体会“只有……才……”的用法,并练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养成在阅读中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小泽 征尔在欧洲指挥家大赛决赛中,果敢地指出乐谱中的
错误,获得桂冠的事情;懂得遇到问题时,要相信自 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
了解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以及他为什么能做出果敢地判断。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泽征尔的判断》。在课文的开始,这样介绍小泽征尔 ,
请大家读一读这句话。(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1959年 ,当时24岁的小泽征尔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音乐指挥,那年他去欧洲
参加指挥家大赛,在前三名的 决赛中,他做出了一个什么判断?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
来。(“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二、学习课文
1、过渡语:“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作为一个乐队的指挥,指出 乐谱中的错误很
是平常。那么小泽征尔做出这样的判断,为什么被称为“果敢的判断”呢?让我们到决赛 的
现场去看一看吧。
2、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思考题: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判断的?
自学提示:①自己读课文。
②画出有关的语句,体会当时的情景。
③有感情地读一读。
3、集体讨论:
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判断的?让我们来一起交流。
边读边体会重点指导以下重点句,深化理解。
“在前三名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
启发:最后一个出场,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小泽征尔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以世界一 流指挥家的风度,指挥着世界一


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曲。”
指导朗读,结合“世界一流”“国际水平”等词语,品味“全神贯注”的参赛态
度。(可插入课后第三题 )
“开始,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是他仍觉得不
自然。”
启发:此时小泽征尔能判断出什么?
“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
启发:“郑重声明”是什么意思 ?此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
问题,小泽征尔怎样想?在场的观众会怎样想?
“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设问:①此时的小泽征尔再三考虑些什么呢?
同桌同学结合以上句子,填空说一说:指挥、 乐队、乐谱,到底是谁错了?()
没有错,因为();()没有错,因为();所以,一定是()错了。
②“坚信”换成“相信”好吗?为什么?
集体朗读句子。
过渡语:就这样,年轻的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他
脱口 而出:“不!一定是乐谱错了!”(出示这句话)
指名朗读、集体齐读。
[如果学生感情朗读有困难,可插入对比练习]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4、理解最后一段:
过渡语:他的喊声刚落,评判台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包以热烈的掌声, 祝贺他大
赛夺魁。为什么一句果敢的判断,就能使小泽征尔在这次指挥家大赛中一举夺魁呢?
快速浏览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画出重点语句。
“他们认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真正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设问:“这种素质”指得是什么素质?
板书:不附和权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判断
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只有()的人,才真正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出示文
字片)
三、总结:
1 总结语:小泽征尔面对着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凭借自己深厚的艺术功底,十足 的
勇气和力量,做出了果敢的判断,并且坚信自己的判断正确,因而获得了这次指挥家大赛的
桂 冠。也正是这次比赛,使小泽征尔一夜之间成为欧洲音乐界家喻户晓的人物。
2 欣赏视频:
他今年已经60多岁了,仍然活跃在音乐指挥的舞台上。让我们通过屏幕来一睹这
位世 界著名指挥家的风采。(边放视频边解说)小泽征尔的指挥极富感染力,专家评价他的
指挥艺术是“指挥 台上的芭蕾”,“浑身都是音乐”。
3 看到他高超的指挥艺术,你能说一句赞扬他的话吗?(可以写下来再说)
4 齐读:
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四、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用“全神贯注”、“再三”写一句话。
板书设计:





后记:


20皮巧根桥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 准生字,积
累词汇。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课 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危险、朽烂、
不约而同”等词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爱心做些有益于人们的事。
教学难点:同上
教 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自读自悟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板书课题)
出示为课题后,可就课文题目进行如下谈话,同学们见到过许多 桥,有木制的小桥,有坚固
的石桥、混凝土桥,今天我们学习一课叫《皮巧根桥》。为什么叫皮巧根桥呢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要求认识的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3读生字卡,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这几个字。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围绕课后问题再读课文:
1、 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
2、 后来,有了新桥人们为什么还是那样喜欢叫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 否读得正确,有没有
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
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皮巧根桥”?
3、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二、巩固练习
1、 认读要求认识的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的?


2、 挑选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课后的空花篮中。
三、指导理解时教师可抓住:以下几个问题:
1、 谁架了一座什么桥?
2、 是怎样架桥的?
3、 人们管这座桥叫什么?
4、 后来有了新桥为什么人们还是喜欢这样叫他?
5、 反复朗读仔细体会
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学生夸讲,与评价的语言。
学生重点理解:
第3 题是句子练 习,教学时让学生读一读这两句话,说说自己对带点词语的理解和在什么
情况下能用这些词语,然后再造 句。
全神贯注是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用于形容人工作或学习时注意力高度集中。
再三:一 次又一次,用来表示一种动作、行为多次反复,例如:他的病还没有痊愈,就再三
要求出院上班。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教学教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1、 补充资料: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混凝土:一种建筑材料,用水泥、沙、石子 和水按比例拌和成的,具有耐压、耐火、可塑性
性能。
陡峭:本课指河岸坡度很大,直上直下。
2、《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 学《搭石》、《圣诞老人》。这两篇课文表现了“友善”的主题,通过文章后的
“读一读想一想”都着重 启发学生感悟文章中人物展现出来的美好心灵。 熟读课文不
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20皮巧根桥
架桥的原因:
架桥的经过:磨斧—砍树---把大树架在河----砍光柳枝
发子孙
后记:



《语文百花园五》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认识说字后面的符号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冒号的学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重难点:劝说别人。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语海畅游
1 词语真有趣。


目的:积累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了解相同的单字经过不同的组合,在表达的意思
上可能会有所变化。
学习步骤:
①初读练习中词语,初步感受汉语言的的丰富性。
②自己尝试说出几组这样的词语。如:著名——名著;队列——列队;来往——
往来……
[可以发给学生纸条,让学生把自己想好的写下来]
③让学生比较读练习中的两组词语,发现不同。(字的位置变化,意思可能不变
也可能变化)
④让学生给自己准备的词语归类。
第二步和第三步可以调整,第二步调整后于第四步结合,课堂效果会有所不同。
2 读一读,想一想。
目的:通过实例,帮助学生发现并掌握对话的四种表现形式,能够正确的加点标点。
学习步骤:
①讲解“对话”的组成——“文中人物语言”和“提示语”。
②让学生用不同符号(直线和曲线)标示出练习中所给例句的“人物语言”和“提
示语”。
③读一读标示后的例句,结合“学习小伙伴”的提示,发现规律。
小结:提示语在前——“说”后点冒号;
提示语在中——“说”后点逗号;
提示语在后——“说”后点句号;
没有提示语。
④到课本中找寻有关对话描写,印证规律。
⑤完成一组加标点练习。
⑥针对练习完成情况,进行重点指导。(当段落中出现两个人的对话时,学生不容
易区 分人物语言的归属,也就不容易判断对话表现方式)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爱的奉献》
目的: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进行必要的积累。
学习步骤:
①诵读本单元学过的或课外收集到的诗歌,简单说说现代诗歌的特点。
②自由练读《爱的奉献》,班内展示。
③听歌曲《爱的奉献》,进一步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④班内交流学习感受,试背诵《爱的奉献》。
阅读平台——《尝试》
目的:引导 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认识实际,深入理解短文,
使学生明白做事要有信心,勇 于面对困难,不懈努力,终会获得成功
学习步骤:
①解释“尝试”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曾做过怎样的尝试,结果如何。
②结合课后思考题,自由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
③通过不同形式交流初读成果。(读出相关内容、概括主要内容、结合相关语句谈
理解等均可)
④围绕“短文为什么以‘尝试’为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理解短文。


⑤自由交流阅读后的心得。
能说会道——劝说别人
目的:以“劝说别人”为话题,继续学习与别人进行对话交流时的方式方法,培养良
好的交际习惯。在提 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学习步骤:
①回忆:你和家人在家中有时会做出别人不希望看到或不希望发生的事,周围的人
是怎样做的?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小结:有批评、有指责、有劝说、有讲道理等等。
②结合自身经历,说说面对别人的批评、指责、劝说、讲道理,你更愿意接受哪一
种形式?说明理由。
③组织读题析题,把握练习要求。
[重点分析第二部分文字中的前两句,明确“劝说别人”需要注意的。]
④两人一组进行练习。
练习前准备:先说说你们打算针对什么事进行劝说;两个人再商量一 下怎样劝说
会更有效;进行模拟表演,并根据出现问题及时调整。
⑤班内展示,同学进行评价。
[教师参与评价,侧重劝说方法的指导,侧重点明“劝说”与 批评、讲道理等形
式的不同,侧重评价劝说效果]
第二课时 笔下生辉
习 作内容: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是怎样帮助你的?当别人遇到了困难,你又是怎
样伸出援助之手的? 每个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请你写一件别人帮助你的事,或你帮助
别人的事。
习作要求:
要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写。
要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写好后要认真修改。
目的:继续练习写叙事文,并学习、巩固通过主要内容的描写 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表达
方法;通过本次习作,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培养学生的奉献 精神。
学习步骤:
①连接本习作内容,做好选材准备。
先进行同学间自由交流,相互启发。
再认真回忆个人经历,填写选材表格。
自己帮助别人别人帮助自己
学校
家里
社会上
最终选材及理由
②明确习作要求,确定习作材料。
比较分析所选事例,看看哪一件是印象最深的,为什么会有如此深的印象。(填写
“最终选材及理由”)
注:以上两个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回忆典型事例,唤起真情实感。”③
树立 事件发展过程,确定习作重点。
先引导学生体会“要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再让学生回忆清楚事件发展的全过程。


(可以用坐标轴的形式来表现,见后)
进一步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在事件发展过程中情感的变化,并对应事件发展过程,填
入坐标轴。
例如:天黑了,不知名的叔叔送我回家
紧张——焦急恐惧——怀疑…安心——激动(感受)
发生——发展——高潮——尾声(过程)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对应比较,确定自己习作重点内容。
④学生完成习作。
动笔前,可以组织学生把主要部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进行指导。指导重点放在
“怎样叙述事件才能更 好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⑤组织学生进行评议。
⑥个人根据评议情况修改自己的习作。





















21 一块特别的石头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学会认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特别、著名、地 质学家、捉
迷藏”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
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 题的,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 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
题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同学们,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
质学 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块特别
的石头》(板书课 题)。
[此处设计意在于鼓励学生说话,不拘于形式,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和思考。]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三、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
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
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
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
冻结 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
地质上的新生代第 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 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
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
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打破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
生为主体。]
五、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一、解题质疑:
老师板书,学生口头填空:一(块)石头,一块(特别的)石头。
“特别”是什么意思?


二、学文探究:
1.这块石头特别在哪里?读课文有关段落找答案。
抓住第三自然段中的“巨石”、“孤零零”,说说它的特别之处。
2.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 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里来
的呢?”反复读句子,练习读出语气。
3.李四光为了解开这个问题,都问了谁?结果怎样?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
演。
[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来进行创造性学习。加强语
文学习的操作性、实践性 。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4.学生汇报:
(1)“石头从哪里来的?本来就有的呗!”小朋友的回答李四光不满意。
看插图。练习读出语气:小朋友们认为“太可笑、太奇怪”了
(2)陈二爹的回答李四光不相信。
(3)爸爸的回答引起李四光进一步思考,仍不满意。
李四光真会动脑筋。
5.“真是打破沙锅问到底!”李四光要自己解开这个谜题。他是 如何研究的?默读
课文,划出有关语句。读读这些词句,想想你有什么体会?
——第九自然段:抓住“学习、考察、想”等词语,感悟李四光对大石头能产生
那么多“为什么”!
练习朗读,小组内评读。
——第十自然段:“考察研究、发现、推翻”,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
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看插图,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
的秦 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练习朗读,体现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品味词句,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
三、总结升华:
1.孤 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 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蕴含着巨大价值。所以李四光成为我国
——“著名的地质学家”。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李四光取得这个成果靠的是什么?
[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发展学生语言,引发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
四、课外拓展:
1.许多在科学研究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 为他
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愿同学们也怀有强烈的好奇心 ,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
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设计:



后记:



22 地图上的发现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 生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轮
廓、吻合、锯齿、拼接”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1.指导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教学重点]指导默读课文 ,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
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有关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二、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魏格纳。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一字组多词:
拼()()()()
置()()()()
适()()()()
存()()()()
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词语:轮廓、吻合、锯齿 、拼接、煤块、位置、适合、生存、大陆、漂移、
参差不齐、冰雪覆盖、茂密、艰苦
3.学生完整齐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提出“大陆漂移说”的事。
三、观看世界地图,了解地理概况。大洲、大洋的名称、位置。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指导写字:“适”“存”的结构、笔 顺;“置”下面是三横;“崖”
下面是两个“土”。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五、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件,观察地图上的南美洲的东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你会发现什么 有趣的现


象?
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和同学们一样,也发 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94年来,
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
板书:地图上的发现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学生质疑,师生梳理问题:[意在顺学而导,将学生提出纷杂的问题梳理成重点问
题,使其他问题迎 刃而解。]
1.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2.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
四、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学习理解课文。
1.自读1、2自然段。思考: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经过仔细观察,他 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不齐,
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什么叫参差不齐 ?
看插图1。
重点理解:“仔细观察”“进一步发现”“逐渐”等词语。
同样的世界地图许多人都看见过,甚至研究过。魏格纳却没有漫不经心发现的这个
有趣 的现象。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可是,这只是一个“假说”。“假说”是什么意思?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有足够有力说明的事实证据。为此,科学工作者进行
了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
3.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默读4-7自然段。
——长期艰苦的考察:
(1)南极洲找到的煤块上有植物生长的痕迹和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这 说明2亿年
前的南极洲不是现在的冰雪覆盖,而是一个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看插图,感受考察的艰苦。
南极洲的冰碛石和大洋洲、非洲发现的冰碛石是完全相同的,说明它们全都来
自同一大陆。
读句子,体会“并不在……也不是……而是”的推理过程。
所以,现在的地球上的几大洲 在三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两亿年前这块大陆分
裂了,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上。
4.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多媒体课件演示“大陆漂移说”
5.齐读最后一段。
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再读最后一句,你能说说原因吗?
五、总结全文:魏格纳的重 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科
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六、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七、课后继续搜集“大陆漂移说”的有关资料。
[意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板书设计:



后记:


23 新型玻璃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学会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了本课 我们应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努力学习科学文
化知识,以后为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 西,但是玻璃的种类不仅仅是我们见到的最普通的那
种,还有许多新型的玻璃,你知道有哪些吗?它们又 有什么用途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几种新
型玻璃。
二、板书课题
提问:“新型”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生字词
1、注意读音:殊、即
2、字形:碎。
3、形近字同音字:
4、教师结合课文,理解文中的词语:陈列、博物馆、企图、犯罪、特殊、即使。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一课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教师板书:
夹丝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提问: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师总结:全课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及它们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朗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思考
课文共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它们的特点,作用是什么?在文中画出。
三、学生分小组交流,并填表。



四、全班交流并展示图表
五、结合表格内容,读课文,概括段意。练说几种新型玻璃的自述。
六、练习朗读一至五段。


七、学习第六段,理解“正在、将会”两个词。
八、提问:
这句话你怎样理解?对全文起什么作用?
九、教师总结全课。
学习了本课我们 应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后为
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板书设计:



后记:

24 人类的“老师”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
题。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 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
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说话:大家一定知道许多有关“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立远大志向”的格言,谁愿意来
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读题。
2、激趣
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3,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朗读)
4,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
答)
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齐读最后一句(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三、精读课文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 课
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
可 做上记号。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师:怎样?有收获吗? 可能也有疑问吧!请同学们把你的收获在小组里说出来,和大家
分享。当然,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在小 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行吗?
好,畅所欲言吧!
2.学生交流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讨论的十分热烈,十分投入。那么,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什么
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联系课文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3.集体交流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从蜻蜓那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4,拓展延伸
(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看出 来的?“......”
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有哪些?
5理解最后一句话
(1)齐读最后一句(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
(2)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吗?
(3)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6 小结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 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
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四、奇思妙想
1 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好吗?
2 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五、课外迁移
作业超市
1 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 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板书 人类的老师

自然界种种生物
后记:
《语文百花园六》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能够用词语接龙的方法积累词语。
过程与方法: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们使用的各种笔的发明及的演变过程,能够按要求根据自己收集
的资料把“笔的演变”介绍清楚。 在了解“笔的演变”的基础上展开想像,改进一种笔,能
够把未来的笔介绍清楚,写一篇习作。
[教学重点]:积累词语。能够把未来笔的样子、功能介绍清楚。
[教学难点]:练习把句子写具体。能够展开想像,将未来笔的样子、功能,介绍清楚。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
出示图片:看,这是语文百花园。让我们开始语海畅游吧!
1、词语接龙:
词语接龙这个游戏有的同学可能玩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1)自己读例子:藕断丝连——连绵不绝——绝处逢生……
轻易而举——举一反三——三长两短……
微不足道——道听途说——说三道四……
(2)小组内练习:1、2小组3、4小组5、6小组分别进行一组练习。
(3)指名学生班级内展示。
(4)师生共同进行词语接龙的游戏。如:生龙活虎——虎头虎脑——恼羞成怒……
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1)自己读例子:小船远去了。
(轻快的)小船(渐渐地)远去了。
对比读这两句话,看看第二句话补充了哪些内容?
什么样的小船?怎样地远去了?
(2)自己先独立做练习并写到书上,然后小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
(4)同桌互相检查修改。
二、积少成多:
老师知道许多同学积累了好多优美 的词语和名言警句,谁愿意给大家说几个?今天
我们在学习一些优美的词语和名言警句,看看谁背得又快 又准。
(1)出示:读读背背的词语和名言警句。
(2)自己读一读这些词语和名言警句,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可以借助字典等工
具书)
(3)师生交流,感悟其意思。
(4)指导背诵:自己读背——同桌互背——教师抽查。
三、阅读平台
(1)自己读全文,标出自然段,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短文,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人们从鼹鼠打洞得到启示,建造了地
下铁道,地下铁道给 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3)默读短文,想一想人们从鼹鼠打洞得到什么启发,建造了地下铁 道?地下铁道
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
(4)联系生活实际,你还能说出地下铁道给人们带来了哪些许多方便吗?


(5)读了这篇短文你还有哪些收获?(如:我们人类往往可以从其他生物那里获得
启示。)
四、总结:

第三、四课时
一、能说会道:
我们日常与朋友沟通是通过口头的语言传递来完成的,口语的表达是需要反复 训练
的,下面我们就进行口语的表达的训练,看看谁口齿最清楚,最能说会道。
(1)将课前搜集的关于笔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出示课件:笔的发明及演变的过程。
(3)自由选择学习伙伴,选择一种笔介绍给他听: 注意把笔的结构、质地、发明及
演变的过程说清楚。(可以采用“笔的自述”、“笔的对话”等拟人化的 方法表演。)
(4)指名汇报,集体评议修改,看谁说的好,演的棒。
(5)回家后讲给家长或邻居听,请家长或邻居评议。
二、笔下生辉:
平时喜欢写作的同学,现在是你大展才华的好时机,看谁写的文章最出色。
(1)你最喜欢哪种 笔?你了解它吗?(可以从它的外形、质地、结构、功能和有无
需要改进的地方等方面去思考。)
(2)小组内交流:展开合理的想像,未来的笔会是什么样子,会具备哪些新的功能。
(3)打好腹稿,写出初稿。
(4)班内交流,集体评议,提出修改建议。
(5)自己修改初稿,读给学习伙伴听,征求意见。
(6)把你们习作读给家长听。
三、小结:
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的
收获。




第七单元25 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曾经”“终于”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 与方法: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
尚品质。继续训练 通过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 己的高尚品质。教学
重点、难点:训练通过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带、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简介二万五千里长征,导入新课。
为了北上抗日,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从福 建、江西出发,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
里长征。历时两年的长征,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纵横11个省, 翻越了终年积雪的高山,走
过了人迹罕至的草地,粉碎了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长征使红军


失去了千千万万坚强战士,以敌人失败、我军胜利而告终。我们今天学的课 文,讲的就是在
红军过草地时,发生在一个小红军和一位首长身上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听朗读录音,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
三、默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陈赓同志遇到的小红军是什么样子的?
四、默读第四至第十自然段,思考问题。
1、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的?
2、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红军的倔强?
五、讨论交流。说说陈赓为什么要这样做,小红军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从中体会小红
军的倔强。
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至十自然段,特别要读好描写小红军言行的部分,读出小红
军的倔强、可爱。
七、默读第十一至十五自然段,思考问题。
1、陈赓为什么要这样做?
(1)调转马头,向来的路奔跑起来。
(2)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
2、“陈赓同志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陈赓“调转马头、奔跑起来”说明他已意识到 小红军有因疲惫、饥饿而死亡的危
险。“狠狠地打”表达了陈赓深深自责、十分悲痛的心情。他明白了: 让小红军骑马,他为
什么不肯骑;要同他一起走,他为什么找借口不肯和陈赓一块儿走;给他青稞面,他 为什么
不肯接受,说自己的比陈赓的还多……
八、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是从哪些内容当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从内容体会思
想。
(明白了小红军很倔强,一心为别人着想,即使自己因过度疲惫、饥饿而死,也不
拖累别人。)
九、课文中哪个词语说明陈赓对这件事十分动情,终生难忘?(“深情”“回顾”“往
事”)
十、各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十一、作业:
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书写生字新词。
三、指导用“曾经”“终于”造句。
1、出示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体会用法。
“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 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陈赓同
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2、练习用“曾经”“终于”写句子。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整体把握课 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小红军倔强、一心为别人着想;陈赓关心、爱护
小红军,小红军牺牲了,十分悲痛, 深深自责。
2、注意感情的变化,读好对话。
3、抓住重点句段进行指导。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作业:
1、书写生字词,带有生字的生词要能默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预习《大森林的主人》。
板书设计:



后记:


26 小兵张嘎夺枪记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过程与方法:
2.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 理解课文中嘎子的聪明机智以及为了保护战友与鬼子
斗智斗勇的果断勇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嘎子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从小到大认识了哪些战斗的小英雄?(学生自由发言)
2、那么在这些英雄中你最佩服的是谁?请你简单地说说喜欢他的原因。(学生自由谈)
3、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小英雄——嘎子。
4、板书课题:26小兵张嘎夺枪记
5、学生齐读课题,并进行课题的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 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龇牙咧嘴气势汹汹见势不妙目不
转睛嚎叫太君踹开扫帚手腕胳膊
2.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情?(学生只要围绕课文内容与“小兵张嘎”进行发言。)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练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自
主学 习、交流,互相释疑。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反馈分段情况。


第一段(第1-5自然段):发现手枪。
第二段(第6-11自然段):夺枪。
第三段(第12自然段):玩枪。
五、小结是呀! 嘎子机智勇敢地跟鬼子做斗争,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从鬼子军官手里夺到那把
手枪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这篇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概括三段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
2.听写词语。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余思考: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名评价朗读情况:是否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指名回答各段的段意。
三.精读课文,体会嘎子的精神品质。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讨论:课文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嘎子的聪明、机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勇敢、
奋不顾身?
3.反馈学习情况。
4.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总结。
5.出示文中的句子
(1)嘎子眼珠子一转,快步向前,横在院门口,说:“你们想干什么?”
(2)嘎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3)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支手枪,恨不得伸手就把它摘下来。
6.全班一起朗读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结合上下文说说表现了嘎子怎样的心情。
7.表现嘎子机智勇敢的语句:
(1)嘎子故意放大声音说:“我给你们拿去不成吗?我家里有病人。 ”(看出嘎子的聪明、
机智)
(2)嘎子见拦不住,便朝里面大声喊:“爸爸,外面有两个太 君,非要上咱们家来!”(急
中生智)
(3)嘎子正站在院门口……急忙把门一关……(勇敢、聪明)
(4)嘎子连忙抓起身边的扫 帚,使出浑身力气朝鬼子身上拍去……扑上去,用身子使劲压住
了他的胳膊,又狠狠咬住他的手腕,把手 枪夺了下来。(勇敢、机智、不怕牺牲)
8.你知道嘎子为什么希望有一支手枪吗?(想为奶奶报仇,因为奶奶是被鬼子杀害的。)
9.嘎子夺到了手枪,他的心情怎样?找出具体的语句来说明。
10.此时的嘎子会想些什么呢?
11.你们说嘎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嘎子是一个聪明、勇敢、
机 智,遇事沉着冷静的孩子,还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孩子。)
四.总结全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词语。
2.完成课后练习。
3.收集并了解关于嘎子的故事。
板书设计:



后记:



27 虎门销烟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具准备:图片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 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
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 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
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出示词语。
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
第一、第六自然段 ,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
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
中是 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
画下来、读一读, 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 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
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 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
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
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 读的情
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
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 :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 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
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
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 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
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
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 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 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
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 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
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


自己概括)( 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 步的先后顺序,并
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
着 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
又把……顿时, ……”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
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 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 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
“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 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
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 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
“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
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 ?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后记:

28 “0”的突破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6个会认字,理解新词。
过程与方法: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许海峰不畏强手,勇于 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
的突破的重大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 难点:了解许海峰勇夺冠军的经过,体会许海峰沉着冷静,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
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 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


学前准备:查找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你对中国奥运史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就自己了解 的有关奥运的知识和中国奥运健儿
荣获冠军的情况进行交流,以激发学习兴趣。)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在课文中画出词语花篮中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
方。
2、再读课文,(自由读)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读课文,感悟理解
1 放录像(雪海风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时,鲜艳的五星 红旗在庄严雄壮的中华任命共
和国国歌声中学学上升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情学习兴趣。
2 按照自学提示学习课文。
学习提示:
①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两次描写 许海峰射击时的情景读一读,体会一下他当时的心
情是什么样的。可写出简单的批注。然后再有感情地朗 读。
②小组交流。
③全班交流。
(指导朗读有关描写许海峰设射击时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他的心情。)
3 你对“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这句话怎样理解?
(有必要时可重放录像,让学生体 会在奥运赛场上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奏响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歌时的民族自豪感。
4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巩固练习
1 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及由生字带出的词语。
2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的花篮上。
五、作业
1、生字、写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办小报活动。题目为“我与祖国的奥运”。
板书设计:



后记:

《语文百花园七》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学习比喻句,拟人句,修改病句。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比喻句,拟人句,修改病句,熟练掌握汉语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不断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丰富的
想象能力 创新能力。
重难点:能说会道---我们向您致敬
课时划分:2 课时
第一课时
语海畅游
一、读一读,注意带点的词语,说说下面的句子好在哪里。
目的:引导学生感悟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再说话写文章时,根据表达的需要,
选用最恰当的语言形式 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以提高表达效果。
过程:1 自己读一读这4个句子,感受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2 出示另一组句子进行对比,让学 生通过对比感受“打比方”或“把物当作
人来描绘”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节日的北京,人多极了,鲜花也很多。
★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里的人们都情绪高涨。
★夜深了,这个山村寂静极了。
★汹涌的海浪猛烈地向岸边扑来。
3 我也能用这两种表达方法写句子。
二、认识修改符号,并练习正确使用。
目的:引导学生学习使用修改符号。
过程:
1.认识修改符号。
(1)引导学生看例句和说明认识删去、删改、增加、调换这四种修改符号,
(2)了解他们的作用和用法。
2.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用错的字、词、标点。
(1)完成书上的练习。(指导学生要把修改符号些正确,并且要读一读修改
后的 句子,来检查修改得是否正确。)
(2)同住两个同学互换互查。
(3)老师给以正确的答案。
(4)扩展联系。老师再提供几个病句,加大练习量。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
目的:积累有关理想的格言,树立远大理想,勇敢地去实现理想。
过程:1 自己出声的读一读句子,试着理解句子的含义。
2 大声地读你能理解的句子,通过读表达你的理解。
3 与全班同学交流你理解的句子。(在同学们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
正确理解和提升认识。)
4 说说理解了句意之后的感受。(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5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大声的诵读句子。
6 鼓励学生背诵句子。(要求不要太高,能背几句都可。)


阅读平台
目的: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感情,并鼓励学生能为此作一些力所能及的
事。
过程:1 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诗歌。大体了解诗歌的内容。
2 再读诗歌,想一想全世界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
3 在小组中讨论:《儿童和平条约》 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说说你读后想到了什
么?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诵读诗歌。
4 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结果,并展示合作诵读。
第二课时
语文大课堂
──我们向您致敬

目的:引导学生 围绕本单元爱国精神这一主题,通过办小报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搜集
信息、处理信息和动手、动脑、动 口、动笔的语文综合能力及合作精神。
过程:
1.教师总结本单元课文的编排特点,倡议开展办小报活动。
教师导语激情:学习了本单元的 课文后,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平静。中华民族是一个
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多少 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崛起、祖国的
尊严、祖国的荣誉,历经磨难而信念弥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形 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深深熔 铸在我们
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我们应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奋发有为,开创未来的强大精神支柱。为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承传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增强我们的民族
自尊心、 自信心。让我们行动起来,去收集和了解热爱祖国的杰出人物的事迹,来表达我们
的崇敬之情吧!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作办小报的前期准备工作。
(1)确定本次小报的主 题,选定要赞美的人是谁。(教师可给学生提示范围:可
以是伟大的领袖、可敬的爱国志士、杰出的科学 家,也可以使优秀的体育明星、狼洞模范、
教育工作者、义务工啄着等等。)
(2)依据组员的特长,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
3.搜集相关资料,如有关者个人的故事、照片、名言佳句等。
4.举办“名人事迹报告会”。
(1)把搜集到的人物故事、照片、名言佳句等,在小组里进行交流,人人动口。
(注 意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组内交流的过程中要筛选有价值的资料。)再在全班进行交流、展
示。(目的是让同 学通过活动了解到我国历史上更多的杰出爱国人士的事迹。)
(2)交流前提出要求:
①想好重点介绍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说。
②听别人介绍时,要听清楚介绍的重点,听后要相互评一评。
(通过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和交际能力)
5.在交流的基础上完善本组的内容。
6.小组合作,一齐动手办一起介绍名人的小报。
(1)确定主题,选好题目
以“我们向您致敬”为大题目,根据本组准备的内容确定小的题目。
(2)发挥各组员特长,合理分工。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动脑。
准备资料安排版面设计制作


7.把小组制作的小报向全班展示,并作介绍。进行 评价。可评出最佳小报、最佳版面
设计、最佳设计制作等。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肯定学生的闪光之处。激 发学生开展语文实践
活动的兴趣。为下一步写活动作铺垫。
8.把这次活动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
(1)引导学生回顾办小报的全过程,你觉得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环节。
(2)说说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把这个过程和感受写下来。
要求:写活动过程时要抓住最有趣的地方来写;写感受要把自己印象最深、
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4)写好后读给同组的同学听,征求意见。再进行修改。















第八单元29 重阳节的传说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新词。
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家乡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
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
民除害的 精神。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图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现在哪位同学能背诵,并告诉
大家 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
在民间流传着关于重阳节来历的美丽传说,同学们想不想了解重阳节到 底是怎样来
的呢?板书:重阳节的传说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新课的学习, 学生的积极性浓厚。在此基础上学习


新课,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 ]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
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2)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3)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
指出优点和不足。
(4)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
要内容。
[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教师在课上给足时间,每次读书应明确要求,注意读的质
量。]
(三)指导认字和写字
(1)屏显本课的生字。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3)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交 流“妻、拜、瓶、侵、袭”这5个字的写法。
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4)学生练习写5个生字、3个词语;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四)语文实践活动:调查访问:家人、邻居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五)作业:写生字抄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默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板书:拜师学艺斩妖除魔纪念桓景
(二)深入研读
1.指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哪一句话概括了桓景为什么要拜师学艺。出示:桓景病好
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
指读、评读:感受桓景为民除害的决心异常坚定。
2.默读第四自然段:还能从哪里看出桓景下定决心要为民除害?
结合学生汇报,出示重点内容。
出示: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趟过 了一条河又一条河,
磨破了一双鞋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桓景拜师学艺历尽了艰辛,可见他为民除害的决心多么坚定。]
出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同时支持着他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
了一身好武艺。能否把桓景怎样勤学苦练的补充具体?
[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读写结合,既理解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的精神,又培
养学 生的想像能力,学习传说故事的写作特点,为本单元的习作打基础。从写作角度说,传
说故事多半是口头 流传的,要求便于记忆,所以多用反复、对比、重叠等修辞方法,使故事
情节在反复、对比中产生扣人心 弦、发人深思的艺术魅力。学生在表达时不用告诉他们这些
内容,能模仿上文去说就可以了。]
3.过渡:桓景一心为民除害,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他又
是 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4.学习第二部分:出示灯片
思考题:桓景是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
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问题。
(2)画出让你感动的词句,简单批注。
(3)有感情地朗读。
交流汇报,理解重点:
(1)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让大家 带在身边,
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联系上文理解桓景按照师父的办法去做,做好了斩妖除魔的准备。]
(2)桓景手持宝剑 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
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心“嗖”地掷出宝剑, “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桓景奋勇除魔,毫不畏惧的精神,再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
学生对桓景为民除害的敬佩之情。]
(三)总结课文
1.填空: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
—等活动,来纪念 桓景铲除妖魔、为民除害。——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人们就把这一
天叫做“重阳节”。
2.你喜欢桓景吗?说说为什么。可以用上“因为……所以……”。
3.说说家人、邻居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四)作业
1、把重阳节的传说讲给家长或别的小朋友听。
2、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3、推荐阅读《语文同步课本》中的民间故故事。
板书设计:
30寓言二则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读准生字,
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3、抓住课 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发觉、乐滋滋、掩
耳盗铃”等词语
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同上
教 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自读自悟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谈话。板书课题。
启发学 生由回忆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导入,如: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把你喜欢的一则寓言故
事讲给同学听,再说 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板书课题:掩耳盗铃


五、释题
掩耳:捂住耳朵。 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六、理解故事内容
1、指名读
2、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
过只是自己 听不见, 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3、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
(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翻开课本读寓言故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 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
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 (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
事。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八、小结:这则寓言故 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
欺人。

第二课时
学习《守株待兔》。
读第一自然段,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 的事情。要重点理解“窜”的意思。可
通过“忽然”一词表现出事情的意外。有条件的可通过演示兔子“ 窜”出来的动画课件帮助
学生理解。
读第二自然段要揣摩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 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
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
读第三自然段可带点嘲笑的口吻。对课后“泡泡”里的问题:“我想对种田的人说……”
可用角色表演法 落实。让学生在表演中劝说种田人,在表演中自悟寓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2.课后“读读想想”的练习,是让学生感悟句子表达的具体性与准确性。 反复朗读仔
细体会
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学生夸讲,与评价的语言。
三个句子去掉带点的词语后,意思和原来的句 子不大一样了。第一个句子去掉“好像”一词
后,就是肯定禾苗没有长高的意思了,而原句表达的意思是 说禾苗实际是在长的,只是由于
长得慢,那个人感觉不到禾苗在长。第二个句子去掉“焦急地”以后,那 个人在田边怎样地
转来转去就不具体了。就不能表达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个句子里的“整天”是说 种田
人一天到晚地等着,可见他十分愚蠢。去掉这个词后,种田人什么时间从在树桩旁等着就不
清楚了。
3.让学生说说在学习上和生活中是否见到过类似“、守株待兔”这样的事。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教学教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1、 补充资料:
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形
式。
掩耳盗铃:把耳朵捕食去偷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
2、《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雕凤凰》、《桃花心本》。通过文章后的“读一 读想一想”侧重启发学生抓
住文章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板书设计:




后记

31 快乐王子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认识“雕、柄、迁”等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通过抓住描写人物语 言、行动的词语,读懂课文,分组表演并评议,深化对课
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人物,体会快乐王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重点难点】读懂课文,感受快乐王子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品质。
【教具准备】根据课文插 图的提示,制作表演用的道具。如:快乐王子的衣服、宝剑、蓝宝
石眼罩、小燕子头饰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期待
1.出示课件:随着优美舒缓的音乐,欧洲式的广场及雕塑画面 ,一幅幅展现在学生面前,最
后画面定格在快乐王子的塑像上。
2.导入谈话。
这 一幅幅滚动的画面,使我们欣赏到雄伟华丽的欧洲古建筑及流淌着异国风情的广场。看,
这尊造型独特、 金碧辉煌的雕像是谁?让我们学习第31课,破解谜团,聆听发生在这里的
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围绕课题质疑。(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问题意识。)
二、合作学习,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要求做到:学会要认的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通顺,
初 步感知课文内容。)
2.小组交流。
(1)理解词语:金箔、塑像、流离失所、英俊、寂寞 、无忧无虑、信使、破涕为笑、轰然
倒地、朱门、基座、乞丐、载歌载舞。
(2)讨论:故事主要写什么?


(3)介绍作者、地名及相关名胜等。
A.简介王尔德、维纳斯。
B.(展开地图)介绍英国、埃及、尼罗河。
C.(看课件)介绍金字塔。
(4)讨论:故事发生在哪里?什么季节?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A.群燕是怎样赞美快乐王子的?那只小燕子为什么要留下来?
B.快乐王子在小燕子的协助 下救助了哪些人?为什么要救助他们?是怎样救助的?[小精灵
儿童网站]
3.再读课文,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着重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通过重点词语来体会快乐王子善良无私、关爱穷人的高贵品
质。)
(1)“快走吧,小燕子。”“快快动身去埃及。”(反复出现三次,这是王子在自己十分
孤独 ,没有眼睛,需要帮助的情况下,对小燕子一遍遍说的话。从王子对待小燕子的态度上,
我们可以看出王 子关爱他人,胜过关心自己。朗读时要读出他急切、诚恳的语调。)
(2)“虽然……可还是忍不住泪落如雨。请把我剑柄上的宝石,给无助的母亲送去救急。”
(3)“天气太凉行人稀,没人施舍好可怜。送他一颗蓝宝石,安安心心度晚年。”
(4)“这颗宝石送给她,晚上回家好交代。”
(5)“……把身上的金箔一片片全给了穷人。”
(6)“虽然……但……我的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这是王子对待穷人的态度,他把自己的 一切都奉现给了穷人。让学生思考王子为什么要这
样做,想象穷人得到帮助后高兴感激的情景。我们从中 可以体会出王子的善良与无私,从而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时要读出王子对穷人的同情、关切之情,同 时要表现出王子因无法
解救他们而产生的无奈与痛心的感情。)
(7)“只听一声巨响,王子的心裂成了两半,王子的雕像轰然倒地。”
(这是王子爱至所极 的结果。当他知道爱的传递者——小燕子死了,他的心都碎了,自己也
随着小燕子一起离开了这个他曾经 十分牵挂、眷恋的世界。朗读时要读出悲痛之情及对王子
的敬重之心。)
三、分配角色,研究人物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一说:快乐王子为 什么叫快乐王子?他真的快乐吗?(第二问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学生
只要言之有理就行。如:可以说不快 乐,因为他看到贫困人的悲惨生活,心里很难过;也可
以说他快乐,因为他无私地帮助了穷人,心里很高 兴……)
3.快乐王子是怎样的人?小燕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练习。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群燕及燕子甲、乙、丙、丁赞美快乐王子的语言。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开展活动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表演童话剧《快乐王子》。为表演好这个童话剧 ,我们上节课已经读懂
了课文,了解了人物的特点,体会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分配了角色,记住了台词。 现在,大
家准备好了吗?
二、合作表演,深化理解
1.穿好服装,进入角色。


2.分组进行排练,学习积累语言。
(1)学生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2)可以用剧本中的语言,也可以 用自己的语言。根据剧情的需要创设表情、动作,以此
感动自己,感染别人。
三、汇报演出,评议优点
1.评一评:哪组演得好?好在哪里?
2.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合作奖、最佳创意奖、最佳服装设计奖等奖项。
四、布置作业
1.找一个其他童话剧读一读。
2.积累词语。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填在“词语花篮”里。
版书设计:



后记;




32 牛郎织女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会复述“牛郎织女”这个故事。
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默读课文,会复述“牛郎织女”这个故事。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卡片
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 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
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 郎星”和“织女
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讲了什么?第二部分讲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
牛郎身世——照看老牛——老牛说话——织女下凡——相识织女
辛勤劳动——老牛留言——织女被抓——牛郎追赶——隔河相望
(四)作业
1.际观察星空,查阅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资料,找一找天河、牵牛星、织女星。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默读课文,积累词语,将找出的好词填写在空着的“词语花篮”上。
2.二次默读,回忆第一节课的内容,在书上标注提纲,然后小组交流补充。
(二)复述故事
1.练习复述故事,想想怎样复述得更有条理?
[让学生自己总结按照提纲复述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2.小组里复述故事,推荐代表在全班复述。
[一定注意让每个同学都有练习的机会,老师要参加到小组中倾听学生的复述,发
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巩固延伸
1.你喜欢牛郎织女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家喻户晓?
[感悟到课文赞扬了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他们真挚的感情,它表达了人们
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2.交流有关牛郎星、织女星的资料。
(四)作业
1.把牛郎织女的传说讲给别的小朋友听。
2.查找其它美丽的传说故事。
板书设计:


《语文百花园八》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学习儿化音,关联词造句。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儿化音,关联词造句,熟练掌握汉语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 生对写传说故事喜爱的情感,也能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创编传说
故事的快乐。
重难点:儿化音的读法。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语海畅游
1.读一读,辨一辨
目的:引导学生会读儿化韵。
过程:(1)自己读一读,读出词语和儿化词的不同。
(2)小组中读一读,说一说前后词语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3)我还知道一些儿化词。小米——小米儿一点——一点儿
帮忙——帮忙儿新词——新词儿
画——画儿信——信儿
2.读一读,比一比,再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目的: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把句子的意思说得更明确。
过程:(1)自己读一读,说说使用关联词有什么好处。
(2)补充练习:


a.小明的爸爸()会说英语,()还会说日语。
b.()瘟神很厉害,()桓景并不怕他。
c.这()是我们班的光荣,()是全校的光荣。
d.()王子的外表失去了光彩,()穷人不再挨饿,
他的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积少成多
1.读读背背:
目的:引导学生学习古诗,积累语言。
过程:
(1)自读
(2)小组读
(3)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4)对着背一背
(5)指名背一背
2.我的采集本:
目的:引导学生学习歇后语,积累语言。
过程:
(1)读一读
(2)说一说歇后语的意思
(3)我收集了许多有趣的歇后语。
阅读平台
目的:让学生对文字的产生有一定的了解,感知文字的重要性,并培养热爱祖国文字
的感情。
过程:
1.读题目,有什么疑问?——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什么样?
2.带着问题读一读,说一说。
3.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洋房-木材贸易


中秋送什么好-自己录歌


美国in-歌词大意


关灯的时候-免费会员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


什么茶养肝护肝-qq头像q友乐园


什么是万圣节-二胡独奏


白羊座男生喜欢什么样的女生-风暴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