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全册教学反思
百科知识网-qq头像女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李晓华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时,我在学生介绍完李白的相关资料后,又
补充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
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
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
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有了这个知识,学
生
对于整首诗意思的把握就更加容易了,在汇报完一二句的诗意后,我追问道:“你
从哪些词上
能体会出诗人孤寂的心情?”学生马上答出:“众鸟高飞尽”的“尽”
字,“孤云独去闲”的“孤”和“
独”字,都能体会出诗人的孤寂。因为诗人的
孤独,他看到鸟儿和白云似乎也不愿陪他,都离他而去了。
我微笑着表扬了发言
的同学,班级的同学也表示赞同。这时,赵习雯同学举起手来,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理解。”我让她说说看。她说:“我觉得从‘众鸟’和‘闲’可以看出
鸟儿虽然是要飞向
远方,但是也有自己的伙伴陪着。天空中虽然只有一片云但是
它也是悠闲自在地飘走的。而这就与诗人的
孤寂形成了对比,显得诗人更加孤独
和寂寞了。”听了她的发言,我首先予以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今后
和要这样发
言。同时我也感到这个孩子真的很有想法,并且她还能够把自己的见解清晰得表
述了
出来。如果课堂上,其他的学生也能如此,我们的语文课不就上出“语文味”
来了吗?
《望洞庭》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语文课上学习了一首古诗:《望洞庭》。
《
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实,生动、
具体,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
和谐、宁静比作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
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图,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意
境,学起来很有兴趣。
之后,我还让他们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记叙文。因为在学习的时候比较感<
br>兴趣,所以很多同学想象丰富,写得很优美,想象丰富。
看来,只有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才能让学生写出优美的文章。
《忆江南》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
美情趣”,
“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
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的理念。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
语;从表现形式上看
,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
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
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
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
探究、感
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
重要
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
无限乐趣,
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
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
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
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如
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呢?首先我
用图片展现了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了学
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
句子,结合看到的图
片,说说对桂林山或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接着在品读、评读、诵读、
挑战读、引读、配乐
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
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
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
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
或积极启
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
了学生
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
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
慰、情的熏陶。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我着重从口语交际、情感体验、
合作探究这一块着手。例如:
调查问卷是教育学生做什么事都得有计划,即使是游玩 ,也要有所收获。
课文的两条线索,都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式方法:自主制定旅游线路图,使
得学
生一开始就进入角色,积极的寻找课文中作者的旅游路线,一下子就了解了
文章的明线,而整堂课快结束
时在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小溪流水线路图,则让学
生发现了文章的暗线。如何详细了解双龙洞各部分的特
点,这一部分需要老师引
导,于是我采用协助导游完成绘制双龙洞地形图任务:
一是打破了学
生与老师之间的界限,不能让他们感觉老是他们在那里挑战这
个挑战那个辛苦得很,而导游也就是老师很
逍遥。
二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帮助老师,大家一边看一边找一边讨论,一边画
,师生融洽,不知不觉
地了解了双龙洞的各部分的主要特点,完成了教学目标。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想<
br>象力和表达能力,在体验内洞奇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说一说钟乳石的
样子,给它取个名
字,有的说“定海神针”“牛郎织女”“擎天一柱”“碧海云潭”,
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为他们感到高
兴。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
的美丽的自然
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
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
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
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
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前几天听了于小冬教师上的一节
《七月的天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
在我上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的教学时,我也依照她的课
堂教学中的亮点,就
抓住一个问题展开:“七月的天山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指名的学生
先说到了“雪山”
,自然要体会其中的两处比喻,从中体会了比喻的妙处,再用
朗读体现雪山的壮丽,由雪山的壮美再到雪
水的欢快。接着学生找到了“花”、
“塔松”、“鱼儿”三处,都进行了深入理解,并结合句子开展联想
说话,用朗读
表现。学生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体的理解,小到一个句子,一个短
语
,一个词语,小到一个字“浮”“捧”的深入理解;还从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
写作情感,小到从“心爱”
感受作者对天山的深情;一字一句都表现出了作者用
词的准确,无形当中,对学生进行了写法的渗透。最
后在赞美天山中结束了一节
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这天山美丽、幽静却又生机勃勃。正是
雪山上的雪水给了
这些花草树木、鱼儿浇灌,才会有那些生机勃勃的树和那些欢快的鱼儿。
一
课时完成是略读课文的要求,但以前我从没做到,今天做到了,不仅学生
理解深入,而且体会深刻。能做
到这样我想主问题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看来要
让课堂紧凑有效,一定要抓好主问题,切中要害,由点及
面,由点成线,最后回
到一个感情体悟的点,让课在书声中结束是比较理想的。
但也有两点做
得不够让我满意。一是学生在抓住重点语句表达的时候,语言
组织得不够流畅,用词不够优美。二是学生
在朗读技巧的掌握上还存在差距。这
是我在以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努力去培养学生的两个方面。
《万年牢》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
自
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
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
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
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
生对整组课文进
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尊严》教学反思
上了《尊严》这一课,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
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这篇课
文的教学我以学
生自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为主,加上老师巧妙的指导,学生较好地
读懂了课文,体会到了年轻人自尊的品格
,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在整体感知了课文主要内容后我组织学生紧紧围绕年轻人神态、动
作、语言
的语句展开讨论学习,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年轻人自尊的人格。给学生印象最深
的是哈
默和杰克逊大叔的那段对话。学生首先谈对这段话的体会。在学生谈体会
时,我发现学生仅仅停留在体会
这几句话上,这时我适时和学生展开了对话:“看
来哈默这时并不是很饿。”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学生纷纷从前后找到一些
语句来反驳我:如前面的“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后面的“狼吞虎咽”等。这种
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能联系全文来读书,思考,加深了对哈默自尊的体会。这时,
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近哈墨,体会他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再让学生读
书,学生也都不仅仅停留
在表面的把声音读得坚定了,而是努力把自己当作哈墨,
读出自己的体会,声调不再像刚才那么高昂,低
沉的语气反而更显自然,哈墨的
自尊不需要故意用坚定的语气表达,而是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学完课文后
,我又
请同学列举了我们学校,我们这个城市有关尊严的真实故事。同学听了之后,都
很受感动
。最后我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找的有关尊严的名言,丰富了本课的资源,
丰富了学生对尊严的体会。这样
的课堂就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以一
篇课文为依托,把学生引到广阔的语文世界中,让学生读
更多的文章,在多读中,
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增强积淀。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在
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
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
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
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
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
生对整组课文进
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感缺失太多。反思教学,诸多感触涌上心头,其突
出者
有三:一是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之中。课堂,是教师精心为学生
搭建的可供
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进取全面发展的平台。课堂上缺少了学生的活动,
或者说学生的活动不充分,或者说没
有使全体学生动起来,那么,这个课堂是缺
乏生机和活力的。这是我在这节课操作上的首要缺失。我通过
观察估算了一下,
在这节课中没有完全动起来(主要是脑动)的学生占着不小的比例。是什么原因
呢?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确,在教学构思上对主体性和全员性考虑不周全是其主
要因素。二是朗读使课
堂教学充满情趣。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
它对领悟情感陶冶情操培养情趣很有好处。所谓
读文悟道披文入情,强调的就是
读。这节课中,对朗读的处理,没能很好地与阅读教学的特点统一起来,
从而使
阅读教学显得单薄,显得缥缈,显得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这是因教师的操作不
<
br>慎而造成的缺憾。三是评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催生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
形式对学生进行评
价,无疑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的进取心,激励学生
的求知欲。评价犹如催生剂,给学生以力量
,给学生以风貌,给学生以健全完美
的人格。我明于心而未能明于行。今作如此反思,意在矫正自我,改
进教学,使
教学日臻完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一课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及演变的过程,告诉人们
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
br>这是一篇属半独立阅读性质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把在讲读课
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
进一步实践和运用。
把握重点时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
两个方面的原因,再说说这两方面原因之间的关系”细读课文第三部分重点段落,
用笔勾画出能说明以
上问题的有关词句。然后分成四人小组议一议自己对这一部
分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最后一
段,并归纳出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
案的要点。通过抓重点词、句的读议,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
解。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黄河的变化给我们的教育是
惨重的,给我
们的反思是深沉的。引导学生举出人类破坏大自然而受到惩罚的例
子,说说怎样才能保护好大自然,激起
同学们强烈的、自觉的环保意识,以及民
族的忧患意识。
《蝙蝠和雷达》
《蝙蝠和
雷达》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
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
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这既是这节
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为了突破难点,使
学生便于领会掌
握文中所要说明的道理,我通盘考虑,精心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我在学生熟读课文后,让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
容是什么。学生概括起来显得
还是吃力。看的出,光利用抓各部分主要内容的方
法来概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有些困难。怎么办呢
?因为,我们此时学习的
是《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所以,我灵机一动,我想既然学生概括全篇困难,
那就先练习概括一个自然段吧。于是,我请他们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学
生说起来还是罗嗦,我引导说:瞧,虽然两个同学概括的不是特别简练,但你们
注意到了吗,在他们的言
语中,出现了两种很重要的事物。学生很快就答出是鲸
和轮船。我把他们写在黑板上,对学生说:看,你
能结合课文,用简单的话说说
他们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在短暂的思考过后,顺利的答出:科学家根据鲸的
体型
特点设计出了流线型的轮船,大大提高了轮船的航行速度。我又引导他们采用同
样的方法概
括出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然后把两段联系起来说就概括出了全篇
的主要内容。由这个教学片段,我想
到了抓文章中的关键词来概括主要内容也是
一种不错的办法。但这个关键词,最初应由教师提出。日久天
长,学生就会掌握
其中的技巧。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较长
的课文,阅读理解时要分部分、抓住重点来处理课
文内容。每部分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
式。
第一部分主要是德国军官与夜莺的对话。抓住人物的对话来理解内容,体会
人物的情感。
可以再熟读的基础上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体会军官问了这么多,
就是要知道游击队的藏身之处,夜莺
都巧妙地进行了回答,并且用野兽、狗鱼等
做比喻,狠狠地痛骂了敌人。从文中体会到了夜莺的机智、勇
敢,对祖国的爱,
对敌人的恨。
第二部分是夜莺巧妙地用鸟叫的声音把敌人的情报传递给
游击队员,让
游击队员积极备战。教学时让学生抓住游击队员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弄明白,
夜
莺的叫声表示德国鬼子的人数;杜鹃的叫声表示机关枪„„并从中感受到夜莺
的机智,游击队员对夜莺的
爱护。
第三部分主要是写德国兵被打的落花流水。让学生找出有关语句朗读体会,
并进行仿写。 第四部分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写夜莺又投入了新的战斗。这一部分重点应体
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找出
与文章开头相照应的句子,把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
个自然段联系起来读,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是首尾
照应。并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在教学中,要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侧重点
,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收获。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过:“儿童有
他特有的看法、想
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
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一
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饱含着一个孩子
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
催人泪下。教学
时,以课文为媒介,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个性;读中悟情,以情动人。”
通过读,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通过读,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读书,不是人在读,而是心在读,是
心与心的交融,所以,要让学生进入读
书之境,融入作者的心境,激起共鸣的火花。在阅读教学中,我十
分重视学生用
“心”读书,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
加
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学“雷利的呼
吁”部分,我引导学生把自
已融入语境,化成本文主人公去进行朗读实践。当学
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呼吁“要和平,不
要战争”时,全班同学的情
感达到了高潮,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课上,正如我想象的那样,学生在充分
朗
读的基础上,对文中感情的体会超出了我的预想,这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阅
读教学中“读
”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为教教材而教教材,应该更灵活的运用
教材,为教学所用,适当安排。 马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已是真正意
义上的阅读的主人,这
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
间„„”“世界并不太平„„”这两段话时,我
让学生拿出自已课前收集的资料,
谈谈自已的感想。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他们的回答
并没有达
到我预期的效果,我想,当时,我如果能重视学生课堂上的一些生成性的资源,
再让他
们自由选择伙伴,合作讨论交流世界部分地区的局势,畅所欲言彼此的感
受,相互碰撞,相互补充,相互
融合,效果会更好一些。课堂应该是学生表达与
交流的乐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多元反应,珍视学生的独
特见解。语文教学应在
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的,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br>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这一点。如:我设计了“你们读懂了什么?”这
个问题,让学生交
流读后的感受、收获;小组探讨学习,质疑问难,解决问题;
把板书的使用权留给学生;等等。这些都改
变了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师问生答”
的现象,把学生从被动的“学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动
“学问”的地位。
语文即生活,生活实际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
性地还原课文的本真,创设情境,才易于使学生感知、感受、感悟,增强学生对
文本的理解。我们语文的
阅读教学,应该是生活的再现和提高,应该是学生感受
生活,学习生活的过程。唯有此,才能让学生真正
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所以,
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学习语文,实际
上是为
学生选择了一条学习语文有效的捷径。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反思
战
争,是一个多么沉重的话题。虽然,我们身处和平之中,没有经历硝烟和
炮火,但我们亲眼目睹了呼啸的
导弹顷刻间让美丽的家园化为废墟,亲眼目睹了
鲜血淋漓的儿童和失声痛哭的母亲,我们也感受到了,那
些身处战争中的人们该
是如何在水深火热中煎熬,那种整天都提心吊胆地日子,又是怎样的一番滋味啊!
不太平的世界,让人们不知道后一秒钟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
罪恶的子弹我们无法阻止,战争
的局面我们无力扭转,是的,在这个世界上
我们的力量是多么渺小,但我们可以把自己对战争的憎恨,对
和平的渴望,通过
课堂、通过文本、通过语言传递给学生,让更多的人来呼唤和平,让战争远离明
天的世界!
《触摸春天》
《触摸春天》是一篇简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
丛中用手、
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文
章文
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
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吟咏,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
课文的人文意蕴,使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命。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
讲授《永生的眼睛》这课时,总体感觉比平时要好很多,因为学生认
真听了,
思维也紧紧跟着我的思路在运转着,所以感觉课堂气氛很好,尤其最后游戏活动,
使学
生再次感受了通过捐赠给他人获得新生的美好。
课堂上学生能展开丰富联想从各个角度来说眼睛的作用
,即失明给盲人带来
的切实痛苦,更有甚者,学生自动联系到以前学的《语言的魅力》里的句子,将
p>
这个环节引向高潮。
但我觉得自己美中不足的就在于没有能按照现在倡导的理念,
多指导学生
读,有感情地读,抓住重点词句读,展开想象让学生更理解课文,与文本产生共
鸣。
今后我将更塌实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今天的不足会让我明天更完美。当然,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
寻找一种明天会比今天更进步的感觉。
《生命生命》教后反思
回顾十二年的教学生涯,已参
加了三次学校举行的教学策略研讨会了。这次
第十五届小学策略研讨突出“学生参与”的主题,本身就贴
近了真实的课堂,贴
近了学生的生活。我由衷地为大道语文课迈进了真正的课堂生活而高兴。
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9课《生命生命》,本课属第五单元一类
文。首先从课题来看,生命是
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个沉重的话题,如何把这个人
生成长中很重要的话题让十岁的孩子有所思考,有所领
悟昵?我们知道不同阅历
的人,不同经历的人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是大不相同的,于是我以作者的身世经
历为线索展开教学。随着对作家杏林予的了解、敬仰、到对生命的感悟层层深入,
从而彻底领悟
了生命的不同含义。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突出了学生的参与。说到参与就要考虑到主动参与、被
动参与,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等问题。为了使学生很好的主动参与。课堂上我十分
注重学习的自主性,问
题的开放性、师生交流体现民主和平等。体现课堂生活的
真实、自然,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使认识更
深入,学习更有效。主题教育理
论的滋养使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如何在课堂生活中定好位,能真正做到充分
尊重学
生的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并在学生需要时能适时地给予指导和点拨。
在教学过程中,学
生的参与是有效的,高效的,也能体会到课堂上弥漫着人
文关怀的气息,如:学生感谢同桌的提醒,老师
感谢学生的补充,学生大胆提出
自己对课题中的两个“生命”的不同解释,课堂上呈现出辩论的情景„„
。这种
精彩的生成说明了学生的思维被焕发,被激活,说明学生真正进入了认识生命,
领悟生命
的学习中,课堂上学生的情绪由平静到泛起微波再到波澜壮阔和奔涌不
止,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富有生命活
力的课堂,这精彩来自于充分的预设,来自于
学生自主学习的认可,来自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尊重,来自教
师对课堂生活的理解。
任何一节课不可能完美无瑕,我们要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但我们要
牢记教师的厚重沉淀,知识的广博,充分的预设,先进的教育理念才是衍生精彩
的基
础。
本课中“交流新发现”和“书写生命感言”的设计都体现了读与写、言与书,
工具与人文
,自主个性张扬与教师指导的融合。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
度。
课结束了,我的思考
和研究又开始了,如果教师们评价中说我成熟了,大气
了,那要感谢我的学生们。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
了,只有自己刻苦钻研,深思
熟虑,力行实践过的东西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相信我以后的路会
走得
更坚实!
《花的勇气》教学反思
《花的勇气》这篇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
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
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
的吃
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
花儿的气魄
所震撼,进而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课文中不少
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是教学的重点
,通过对文本的研读,体会作者由物及情的
变化,并能升华自己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我放弃
了原来的抓作者心情变化这一条情感线,主要抓住花的变化过程──
从美到更美展开教学,通过对含义深
刻的词句的读悟,使学生理解作者对生命的
感悟,并在说话、写话中升华学生对生命的感悟。整堂课采用
线性设计,层层铺
垫下来,导入、过渡自然而又巧妙,在教材的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读
悟结合、学习资源的开发等方面有自己的思想与相应的策略。课上下来,觉得学
生的对文本的理解和情
感体验离预设的目标还是有那么一点距离,除了教材的因
素和学生因素(使用老教材的四年级学生可能不
适应新教材的课文),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没能把握好机会及时地进行引领也是一个原因。例如:在学生与
文本的
对话过程中,教师只能简单地重复学生的回答或不应对,缺少评价和适度的指引,
使学生
对文本的理解只能“平面开移”而缺少“纵深开掘”。在研读重点句段时,
能注重读悟结合起来,但怎样
引导学生以读促悟,领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
的作用,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乡下人家》教学回顾反思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春游,参观贝尔科普基地的情
景。贝尔科普基地在关外,
途中经过一片庄稼地,地里种着时令蔬菜,长势正旺,放眼望去就像一块块碧
绿
的翡翠。我情不自禁地赞叹:这蔬菜真新鲜,好一派田园风光!看到此情此景,
孩子们的表现
更让我感叹:他们大呼小叫:老师,快看!生菜居然长在这里,啊!
那是我吃过的菜„„是的,乡村生活
对他们来说是遥远的、陌生的。庄稼地留给
他们的印象似乎超过了科普展。他们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的
兴奋,津津乐道,
滔滔不绝„„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我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设计
了本节课的教学模式,新课伊始我用郁金香激趣
导入,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能回答出荷兰,然后自然而然
的想了解荷兰,所以这
时汇报资料,在学生对荷兰有一个初步印象、心里想了解荷兰时在读课文为了能<
br>解决这两点我以读为主,使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最终,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节课的缺点是评
价语言的单一,部分学生平翘舌音不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
这方面训练学生。这节课的教学模式基本适
用。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培养学生善于分析、敢于破除
迷信、勇于实践的科
学态度的好教材。然而,要使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的精神,为生活在今日中国的儿童所深深感动和理解,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根据本文的特
点和重、难点,结合
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大大提
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我觉得本科教
学比较成功的地方是:一是把握要求,设计教法。学生在接受
学习任务前,我就明确宣布:学习21课,
要了解伽利略通过哪些步骤成功地得
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个结论。由于要求明确,学生就能有的放
矢地进行学
习。我又针对本文的特点,别出心裁地把“习题训练法”和“情境提示法”有机
地结
合起来,即以课后的习题为纲,充分利用形象,创具体生动场景的方法,使
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二是
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变
化,我时而发问,时而实物演示,时而板演图示,时而
自读课文,时而分角色表
演,时而巩固练习,教学方法新颖、多变,充分
调
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爱学、乐学,情绪高昂,学习效
率很高造具体生动场景的方法,
使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在《全神贯注》这节课上,可以看出学生
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教师课前出
示名言,引导学生朗读、质疑、谈对课题的理解,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
学习积极
性;课中进行了“朗读比赛”,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愿意按自己的理
解去读
,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在“拓展运用,延伸课外”这一环节中,
利用多媒体播放罗丹的雕塑作品
,引来学生啧啧的称赞,再次激起学生对罗丹的
敬佩之情;最后,教师赠送名言书签,学生读书签上的名
言,感受老师寄予的希
望,进一步融洽师生的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全文作了巧妙而有意义的总<
br>结。板书设计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意蕴深远、极富创意。一颗红心里写上“全
神贯注”四个大字
,中间套有一颗小红心写上“精益求精、如痴如醉”八个小字,
一个箭头横穿过两颗红心,指向右边“成
功”二字。这些都是在以后的课堂上应
该继续发扬的。但是,在这堂课上,我发现学生朗读时语气平淡,
缺乏激情,尽
管我在课堂上及时作了指导,但效果还是不明显。特别是在“把你自己认为最能
表
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读出来”的这一教学环节中,不管是自由朗读,
还是比赛朗读,听到的只是
平淡的朗读声,根本没有把罗丹工作时的全身心投入、
如痴如醉的工作作风表达出来。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课本中的插图,它既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助手,又是进行审美教育
的好时机。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从多方面作出辨析和判断,理解外貌
描写
的特征,作用,并由学生入境入情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发出内心的
赞叹。进而充分地感知青年内
心世界的美好,产生对青年的敬佩之心。
《父亲的菜园》教学反思
1、本课的教学,通过按
照“阅读提示”的要求,充分地读课文,自读自悟,
多读课文,然后围绕重点、难点在小组中谈谈议议,
互相交流阅读方法,互相提
出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由于学生基本掌握了“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因此,在学习课文
时,在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基本上能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体会到父亲勤劳、
吃苦、不怕困难,还能体会
到父亲热爱土地、信赖土地、合理使用土地的思想感
情。明白作者的目的是通过讲“我”家失去菜园,父
亲克服重重困难在山坡上重
新开辟了新菜园,赞扬了父亲不怕辛劳,坚忍不拔的毅力。
《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则寓言,使我们明白了学习、做事、
做人
的道理。这样优秀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郑人买履”
“买椟还
珠”“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相信会让大家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
见”的道理;练
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
容的确定,教学方法
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尤其要重视培养
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努力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教学设计就力图体现这一教学理念
,以读为根
本,以“动人”为研读专题,开展研究性阅读,采用板块式设计,从整体感知形
成专
题、深入研读、推理想象到拓展延伸,从整体入手(初步整体感受)──部
分(抓住重点、难点、特点研
读)──整体(感受和领悟写法、学法的升华),
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程序。另外,通过研究
性阅读这一载体,努力实
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个性,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的
同时,促使学生“收集资料──推理假设──对照验证”等科学方法论的初步形
成。
《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
《普罗米修斯》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的。这个故事情节曲折、
生动、
感人,语言准确,结构清楚,在课文中,还非常注意人物的个性描写,特别是其
中的主人
公——普罗米修斯,他的机智、勇敢、极富同情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
象,不过,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宙
斯的狠毒同样也跃然纸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