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名人的故事
范雎蔡泽列传-光棍节图片搞笑图片
数学名人的故事
苏步青
1919年
,17岁的苏步青买了一张去日本的船票,余170元钱要维
持3个月的生活,实在很艰难.他每天只能
吃两餐饭,无钱请日语老师,
只好拜房东大娘为师.最后他用流利的日语回答了主考官的提问,以
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名牌学校——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1924年,
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日本
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师从著名几何学
家洼田忠彦教授.1927年,大学毕业后,他又在课余卖报、送
牛奶、
当杂志校对和家庭老师,用所挣得的钱做学费,免试升入该校研究生
院做研究生.并以坚
强的意志,刻苦攻读,接连发表了41篇仿射微分
几何和射影微分几何方面的研究论文,开辟了微分几何
研究的新领域,
被数学界称作“东方国度上升起的灿烂的数学明星”.1931年3月,
他以优
异的成绩荣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成了继陈建功之后获得本学
位的第二个外国人.此后,国内外的聘书像
雪片似的飞来,苏步青一一
谢绝.因为两年前陈建功获理学博士位时,曾约苏步青到条件较差的
浙大去.苏步青说:“你先去,我毕业后再来.让我们花上20年时间,
把浙大数学系办成世界第一流的
数学系……”这兴许就是苏步青在
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不愿离开浙大的情缘.
走上工
作岗位后,苏步青在科研和教学上取得了令世人叹服的光
辉业绩,除做研究生时发现的四次(三阶)代数
锥面,被学术界誉称
为“苏锥面”外,后在“射影曲线论”、“射影曲面论”、“高维射
影空间
共轭网理论”、“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等
方面都取得世界同行公认的成就,特别在著名
的戈德序列中的第二个
伴随二次曲面被国内外同行称为“苏的二次曲面”.他还证明了闭拉
普拉
斯序列和构造(t4),被世界学术界誉称为“苏(步青)链”.
因此,德国著名数学家布拉须凯称苏步
青是“东方第一个几何学家”,
欧美、日本的数学家称他和同事们为“浙大学派”.的确,自1931年
到1952年间,苏步青培养了近100名学生,在国内10多所著名高校
中任正副系主任的就
有25位,有5人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连解放
后培养的3名院士,共有8名院士学生
.在复旦数学研究所,苏步青更
有谷超豪、胡和生和李大潜高足,形成了三代四位院士共事的罕见可喜现象.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数学家、教育家,著名的社会活动
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
同盟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
士苏步青同志,因病于2003
年3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苏步青同
志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偏僻山村.他
从小喜欢数学,1919年8月以优异成绩考
入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
校,1927年3月入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研究院,1931年3月毕业并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4月回国,先后任浙江大学数学系副教授、教授和
数学系主任.1935年参与发
起成立中国数学会,被推为《中国数学学
报》主编.1948年9月任浙江大学训导长,国民政府中央研
究院院士
兼学术委员会常委.1949年5月杭州解放后,任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
浙江大学教
务长,并主持了筹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工作.1952
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后,任复旦大学数
学系教授并兼任复旦大学
教务长.1956年任复旦大学副校长,开始筹建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
后任所长.1960年3月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1978年4月任复旦大
学校长,1983年2月
任复旦大学名誉校长.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微分几何学.
早期对仿射微分
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建
立了独到的方法,用几何构图来表现曲线和曲面的不变量
和协变图形,
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如仿射曲面论中的锥面、射影曲线的一般的协变
理论、射影曲
面论中的q1伴随曲面、主切曲线属于一个线性丛的曲
面、射影极小曲面和闭拉普拉斯序列等方面的研究
,得到了国际上的
高度评价.
四、五十年代开始研究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特别是一
般面积度
量的二次变分的计算和k展空间.
60年代又研究高维空间共轭网理论,获得系统而深入的成果.
70
年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carlfriedrichgauß,1777.4.30~
1855.
2.23),德国数学家
出生于德国布伦兹维克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格尔恰尔德·迪德里赫先后当过护堤工、泥瓦匠和园丁,第一个妻子和他生活了10多
年后因病去世,没有为他留下孩
子.迪德里赫后来娶了罗捷雅,第二年
他们的孩子高斯出生了,这是他们唯一的孩子.父亲对高斯要求极
为
严厉,甚至有些过分,常常喜欢凭自己的经验为年幼的高斯规划人生.
高斯尊重他的父亲,并
且秉承了其父诚实、谨慎的性格.1806年迪德
里赫逝世,此时高斯已经做出了许多划时代的成就.<
br>
在成长过程中,幼年的高斯主要是力于母亲和舅舅.高斯的外祖父
是一位石匠,30岁
那年死于肺结核,留下了两个孩子:高斯的母亲罗
捷雅、舅舅弗利德里希(friederich).弗
利德里希富有智慧,为人
热情而又聪明能干投身于纺织贸易颇有成就.他发现姐姐的儿子聪明
伶
利,因此他就把一部分精力花在这位小天才身上,用生动活泼的方
式开发高斯的智力.若干年后,已成年
并成就显赫的高斯回想起舅舅
为他所做的一切,深感对他成才之重要,他想到舅舅多产的思想,不无伤感地说,舅舅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天才”.正是由于弗利德里
希慧眼识英才,经常劝导姐夫让
孩子向学者方面发展,才使得高斯没
有成为园丁或者泥瓦匠.
在数学史上,很少有人
象高斯一样很幸运地有一位鼎力支持他成
才的母亲.罗捷雅直到34岁才出嫁,生下高斯时已有35岁了
.他性格
坚强、聪明贤慧、富有幽默感.高斯一生下来,就对一切现象和事物
十分好奇,而且决
心弄个水落石出,这已经超出了一个孩子能被许可
的范围.当丈夫为此训斥孩子时,他总是支持高斯,坚
决反对顽固的丈
夫想把儿子变得跟他一样无知.
罗捷雅真诚地希望儿子能干出一番伟
大的事业,对高斯的才华极
为珍视.然而,他也不敢轻易地让儿子投入当时尚不能养家糊口的数
学研究中.在高斯19岁那年,尽管他已做出了许多伟大的数学成就,
但她仍向数学界的朋友w.波尔约
(,非欧几何创立者之一j.
波尔约之父)问道:高斯将来会有出息吗?w.波尔约说她的儿子将是“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为此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7岁那年,高斯第一
次上学了.头两年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1787
年高斯10岁,他进入了学习数学的班次,这是一个首
次创办的班,孩
子们在这之前都没有听说过算术这么一门课程.数学教师是布特纳
(buttn
er),他对高斯的成长也起了一定作用.
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一则故事说,高斯最出名的故
事就是他十岁
时,小学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1+2+3…+100=?”.这
可难为
初学算术的学生,但是高斯却在几秒后将答案解了出来,他利
用算术级数(等差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
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和的
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的凑在一起:1+100,2+99,3+98,……
49+
52,50+51而这样的组合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的就可以求出
是:101×50
=5050.不过,这很可能是一个不真实的传说.据对高斯素
有研究的著名数学史家e·t·贝尔()
考证,布特纳当时
给孩子们出的是一道更难的加法题:81297+81495+81693+…+10
0899.
当然,这也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公差为198,项数为
100)
.当布特纳刚一写完时,高斯也算完并把写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
上去.e·t·贝尔写道,高斯晚年经常
喜欢向人们谈论这件事,说当时
只有他写的答案是正确的,而其他的孩子们都错了.高斯没有明确地讲过,他是用什么方法那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数学史家们倾向于
认为,高斯当时已掌握了等差数
列求和的方法.一位年仅10岁的孩子,
能独立发现这一数学方法实属很不平常.贝尔根据高斯本人晚年
的说
法而叙述的史实,应该是比较可信的.而且,这更能反映高斯从小就注
意把握更本质的数学
方法这一特点.
高斯的计算能力,更主要地是高斯独到的数学方法、非同一般的
创造
力,使布特纳对他刮目相看.他特意从汉堡买了最好的算术书送
给高斯,说:“你已经超过了我,我没有
什么东西可以教你了.”接着,
高斯与布特纳的助手巴特尔斯(s)建立了真诚的友谊,直
到巴
特尔斯逝世.他们一起学习,互相帮助,高斯由此开始了真正的数
学研究.
1788
年,11岁的高斯进入了文科学校,他在新的学校里,所有的功
课都极好,特别是古典文学、数学尤为突
出.经过巴特尔斯等人的引
荐,布伦兹维克公爵召见了14岁的高斯.这位朴实、聪明但家境贫寒
的孩子赢得了公爵的同情,公爵慷慨地提出愿意作高斯的资助人,让
他继续学习.
布伦兹维克公爵在高斯的成才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
如此,这种作用实际上反
映了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的一种模式,表明在
科学研究社会化以前,私人的资助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之一.
高斯正处于私人资助科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社会化的转变时期.
1792年,高
斯进入布伦兹维克的卡罗琳学院继续学习.1795年,公
爵又为他支付各种费用,送他入德国著名的哥
丁根大学,这样就使得
高斯得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勤奋地学习和开始进行创造性的研
究.179
9年,高斯完成了博士论文,回到家乡布伦兹维克,正当他为自
己的前途、生计担忧而病倒时----虽
然他的博士论文顺利通过了,已
被授予博士学位,同时获得了讲师职位,但他没有能成功地吸引学生,<
br>因此只能回老家,又是公爵伸手救援他.公爵为高斯付诸了长篇博士
论文的印刷费用,送给他一幢
公寓,又为他印刷了《算术研究》,使该
书得以在1801年问世;还负担了高斯的所有生活费用.所有
这一切,
令高斯十分感动.他在博士论文和《算术研究》中,写下了情真意切
的献词:“献给大
公”,“你的仁慈,将我从所有烦恼中解放出来,使
我能从事这种独特的研究”.代以来,苏步青又注意
把微分几何运用
于工程中的几何外型设计,在中国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向——计算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