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教案-21 杨氏之子 人教部编版

温柔似野鬼°
856次浏览
2020年12月18日 08:3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hobby是什么意思-借不到的三寸日光

2020年12月18日发(作者:苗晋卿)


杨氏之子

这篇课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主要讲述了梁国 姓杨一户
人家的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
子家禽 ”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课文情节简单,
语言幽默,颇有趣味。教学时 ,可围绕“读、解、议”三字展开:“读”即引导
课文分析
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 准停顿,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积累语
言;“解”即在读中解意,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 ,理解句子的意思,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并为深入学习作好铺垫;“议”即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围绕“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展开讨论,体会人物
的机敏聪慧。
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的意思。
教学目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注释、工具书理解词语,疏通
文义。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感受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进一步认识文言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文,理解词句,翻译课文。
2.通过朗读品悟“未
1.能理解课文的意
思,体会对话的幽默风趣,
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聪
教学重点

闻”“应声答曰”等词语,
教学
明。
课时
1课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幽默,
难点

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
3.学会随机应变,用智
慧和勇气解决问题。
2.能主动在生活中搜
安排


集、发现、积累、运用精
妙的语言,能在生活中运
用智慧与人沟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明。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课件出示故事,导入对课文的学习,感受幽默。
(课件出示故事)
有一次 ,周总理在接见来访的美国外交家基辛格时,基辛格故意发难说:“为什么你们中
国人走路都低头弯腰的 ,不像我们美国人走路抬头挺胸的?”周总理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
美国走的是下坡路,我们中国走的 是上坡路。”这位以语言尖刻而著称的美国外交家当时哑口
无言,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导语: 同学们,周总理的回答巧妙吗?从这巧妙、机智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什么?是
啊,周总理的智慧体现 在语言的交流上,这就是语言的艺术。同学们,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
经典故事古今流传的还有很多,今 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课文——《杨氏之子》,从一个九岁孩子
的话语中去感受一下语言的魅力吧!
2.板书课题,提出质疑。(板书:杨氏之子)
思考:题目是什么意思?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 道什么?(杨家的孩子有多大?在他身上发
生了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个故 事除了写杨氏之子,还写了
谁?……)
3.介绍作者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
刘义庆 (403—444)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临川王,
曾任兖(yǎ n)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文辞虽不多,足
为家室之表。他招聚才学 之士,远近必至。其著作有《世说新语》10卷、《徐州先贤传》10
卷、《幽冥录》30卷、《文集》 8卷、《小说》10卷。
《世说新语》由刘义庆和门下文士博采众书编纂润色而成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原书八卷,
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篇。主要记载汉末至晋宋间士族阶层人物的
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虽有标榜名士风度、崇尚清谈等
消 极因素,但也有一些揭露社会黑暗、抨击残暴奢淫、表彰美德懿行的记述。其艺术成就较高,

语言精练,隽永传神,对后世笔记文学影响甚大。
二、读通课文,扫清障碍
1.引导学生读课文,注意字音,尽量读通句子。
2.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注意多音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读,老师纠正读错的音。

诣 家禽 < br>qín
◆需注意的字音:“禽”是前鼻音的字,读“
qín
”,不读“
qínɡ
”。
(2)出示多音字,学生读,老师纠正读错的音。
为→(
wéi
)为难 习以为常; (
wèi
)为何 为民请命
应→(
yīnɡ
)应该 应有尽有; (
yìnɡ
)答应 应运而生
答→(
dā
)答言 答应; (
dá
)答案 报答
明确:文中“为设果”中的“为”应读“
wèi”;“应声答曰”中的“应”读“
yìnɡ
”,
“答”读“
dá
”。
(3)教师讲解识记、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并指导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3.播放朗读视频,欣赏课文。学生边欣赏,边标出停顿。
明确: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
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学生自由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后,同桌互读。
明确:这 是一篇文言文,讲述的是一个九岁的孩子智答客人问话的事。人物个性鲜明,语
言风趣幽默。朗读时,要 注意停顿,把握好重音,这是文言文朗读的基本要求。朗读本文还要
注意人物语言的变化:孔君平的话, 要用肯定的语气读,带有逗趣的味道;孩子的话,要用反
问的语气读,语调轻快。
5.采用分角色、分组、齐读等方式读课文。
三、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出示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明确:①梁 国: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②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③子:
儿子。④甚:很,非常。⑤ 惠:同“慧”。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明确:①诣:拜访。②其:他的,这里指杨氏之子的。③乃:就,于是。④呼:喊,叫。
(3)为设果,果有杨梅。
明确:①为:给。②设:摆设,摆放。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明确:①以:来。②示:给……看。③曰:说。④此:这。⑤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
称呼。
(5)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明确:①应声:指随着声音。形容快速、马上 。②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③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 君平。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
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2.引导学生翻译全文。
(1)先让学生一句句翻译,同桌互相交流。
(2)老师指出错误的,肯定正确的。对学生的翻译不苛求,只要句子通顺,意思正确即
可。
翻译示例: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
君平来 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
来了水果,水果中 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
答:“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 您家的鸟。”
3.采用指名读、齐读、小组竞赛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和翻译。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划分了朗读节奏,并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翻译
了全文,初步 感受了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明。课堂上,大家的表现都很不
错, 。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幽默,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
2.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能在生活中运用智慧与人沟通。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指名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3.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词。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非常。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就,于是。
(3)孔指以示儿(曰):“(此 )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
禽。”说。这。没有听说。
二、重点研读,感受人物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小组内合作学习。
(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小组汇报,重点研读。
(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明确:课文是围绕第一句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来写的。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
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2)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杨氏之子是一个懂礼貌、机智聪明又不失幽默风趣的人。表现在:
①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
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②反应迅速,思维敏捷:回答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从“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声”一词
可以感 受到。
③能听懂言外之意。
3.拓展课文内容,体会人物说话的技巧。


(1)为什么孔君平单单指着杨梅说,而不是指着其他水果说?他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预设:抓住“杨梅”及“杨氏子”来思考,理解孔君平所说的话,进而把握其言外之意。
明确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于是故意逗
孩子:“这是你家的 水果。”言外之意是,孩子姓杨,水果叫杨梅,杨梅和杨家就是一家嘛!
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 也很有趣,而且还显得亲切。
(2)那么,杨氏之子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吗?
预设:找出文中杨氏之子回答孔君平的话,体会他的话中的深意。
明确:孩子听懂了,而且不 假思索地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拿孔君平的“姓”
和孔雀联系起来反驳。
过渡 :杨氏之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巧妙地回应了孔君平。如果孔君平这样跟
你开玩笑,你怎么回 答他?比较下面几种不同的回答,你认为哪种回答好?为什么?
(课件出示)
①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②孔雀是君家禽。
③难道孔雀是君家禽?
明确 :很显然第①种好。因为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更妙
的是,他没有生硬地 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
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 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
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 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
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拓展练说:如果来访的客人不姓孔,而是其他的姓,你会说一句吗?
示例:梅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 。”
柳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 。”
马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 。”
黄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 。”
……
4.引导学生再次品读全文。
(1)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朗读,读出意味。
(2)同桌分角色读“对话”,体会话中深意。
(3)师生分角色读“对话”,再次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慧。


(4)回归整体,有声有色地朗读全文。
三、想象练笔,充实文本
1.课件出示话题,引导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展开想象,并写下来。
(教师课件出示) 话题一: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他会想些什么?神情、动作又是怎样的?还会说些
什么呢?请 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写下来。可以用现代文,也可以尝试着用文言文。
话题二:“孔指以示 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他们难道就说了这两句话吗?展开想 象,扩展他们之间的对话,一定要把杨氏之子的聪慧表现
出来。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指名朗读,教师点评。
示例:在梁国,一户姓 杨的人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很聪明,街坊邻居无一不夸奖称赞他。
有一日,他父亲的朋友孔君平前来拜 访。不巧,父亲正好有事出去了,孔君平便叫出了九岁的
孩子。孩子给客人端上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 君平知道这孩子才思敏捷,又一时兴起,指着
杨梅开玩笑道:“早闻你的聪明才智,不知是否真也?喏, 此是君家果。”杨梅和孩子是同一
“姓氏”的,故此一说。那孩子早已领悟其中的含义,眼珠一转,决定 就来个顺水推舟,不慌
不忙地回答道:“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雀又和孔君平是同一“姓氏”。孔君 平一愣,见
这孩子婉转又有力地反驳了自己的话,明白这孩子的智慧并不是吹的。他为这个孩子而高兴,
忍不住拍手叫好:“好哇,孩子!小小年纪如此优秀,长大一定会有所作为。”孩子只是含笑
不 语,因为他明白——要做到“有所作为”,是要靠自己努力的。
四、拓展延伸,作业设计
1.把课文改写成课本剧,并进行表演。
2.分享自己课外搜集的幽默故事。
3.启发谈话:从这些故事或笑话中,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片段实录】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聪慧(教学重难点)
师:这篇文言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生:我知道,是围绕“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来写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这句话告诉我们,杨氏之子非常聪明,而后面的人物对话就具体写了杨氏之子的聪明
之处。
师:你是从哪儿读出“非常聪明”来的?
生:我是从“甚聪惠”这几个字读出来的。
师:能具体说一下吗?
生:“甚”是很的意思,“惠”是智慧的意思。所以“甚聪惠”就可以 理解为很聪慧,非
常聪明。
师:大家对他的解释满意吗?此处是否有掌声?(掌声)
师:我发现了,他很会学习,能结合书上的注释来理解课文,希望大家也能像他这样学习。
师 :同学们再想一想,课文哪里具体写了杨氏之子的聪明?你们哪个小组找到了,并能把
杨氏之子的聪明进 行详细解读?
(各小组合作研讨“对话”部分)
生1:我们小组成员认为,从杨氏之子巧妙 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的聪明。“未闻孔雀是夫
子家禽”就是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这里杨氏之 子由孔君平的“孔”姓联想到了孔雀。
他是一语双关,回应了孔君平的话。
生2:我来补充。 当孩子端来杨梅时,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他这话里有所指,暗
示杨梅就是杨家的水果。而聪明的 孩子听出了孔君平话里有话,并及时作出了回应。
师:其他小组,你们是怎么体会的?你们有哪些独到的见解?
生:我们小组的理解是:杨家小 儿反应敏捷,回答巧妙,体现了语言的艺术。大家看,如
果这个孩子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样虽然也 表达了他的言外之意,但显得力度不足。他的
回答可以用一个成语解释——反唇相讥!“未闻孔雀是夫子 家禽”——没有听说孔雀是你家的
鸟啊!不仅巧妙,而且有力!
师:你很有想法!大家觉得是这样吗?
生:(齐)是。
师:那让我们再设想一下,孔君平听了小儿的回答,会有什么反应呢?
生1:啊!这孩子小小年纪竟能听出我的言外之意,真聪明啊!


生2:我觉得 ,孔君平会无言以对。他完全没有料到孩子会这样回击他,而且这样的回答
也做到了无懈可击。
师:这也验证了“甚聪惠”这层意思!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
生:(齐)喜欢。
师:你们谁愿意用朗读表现出孩子的聪明?
(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
赏析:《杨氏 之子》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接触的又一篇文言文,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教
材的“蓝本”作用,引导学生 发现学习的方法,学会借助书上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
读懂文本。另一方面,全文围绕“甚聪惠 ”展开。故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紧紧抓住“甚聪
惠”引导学生“读得进去,悟得出来”。学生通过自 主探索、合作式研读,探究杨氏之子的聪
慧、机敏之处,挖掘孩子语言背后的文化和艺术,体会祖国文字 的魅力。教师十分注意张扬学
生的个性化见解,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习惯,以互动式的民主课堂,为学 生营造学习的氛围,
让他们乐于读书,勤于思考,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样在多元探究孩子的“聪惠” 之时,引
导学生朗读,以读悟思,以读升华情感,以读感受杨氏之子的品质。
【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出自六朝志人小说《世说新语》,此书是我国第一部志人 小说,在我国古典
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这篇文言文通过记述杨氏之子在招待客人时机敏而巧妙地 对答,
不仅使一个聪慧的杨氏之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文言文语言的简要与精当也得到了清晰的突现。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消除畏难情绪。导入时,我由一则幽默故事入手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
学生感知语言的艺术。在解题时,我又结合文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质疑,在积
极、发散的思维过程中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亲近了文本。
(二)以读促悟,体会 语言魅力。学习古文,读是最难的,又是最重要的。说它难是因为
不好读,说它重要是因为只有读,才能 让学生懂,才能体会到古文的魅力。因此在课文的感知
环节中,我让学生按照“读通课文——读好课文— —理解课文”的程序好好地读书。在教学时,
首先让学生反复诵读,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在学生 读通顺的基础上,我告诉他们正确
的诵读方法:读古文时,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接下来我进行范读, 并重点在第四句“孔指
以示儿曰”和第五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两个难读的地方进行指导朗读,然 后引导学生
自己划分文章的节奏。学生一边读,一边划,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这样就读得很有韵味了 。
理解了文章的意思后,再让学生带着理解读,我感觉学生读得越来越好了。
(三)抓住谈话 ,突破难点。本单元的主题是“幽默和风趣”,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巧妙


是这节课的重点 ,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在学生读懂故事的基础
上,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 子——孔君平与杨氏之子的对话来体会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
(四)教给方法,学以致用。能够读懂文 言文是一个重点。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一
些难懂的地方才给予点拨和指导。学生在交流自己的理解 的过程中,我顺势引出理解文言文的
一个基本方法:“看注释。”后面几句的理解,我就让同桌合作,自 主学习,最后学生都能把
整句话的意思说出来。这样既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也掌握了学习文言文 的基本方法,
激发了学习其他古文的兴趣。
教完本课,我觉得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对古文的 理解及拓展方面,对学生语言的评价,
我的反馈还不够全面、到位、及时,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其实,这 也是教师个人文学修养的欠
缺所致。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优点我会继续发挥,对于不足我会积极地 改正。
21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借助书中注释疏通文意,了解故事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要做到字音准
确 、停顿得当、节奏抑扬顿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2.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故事中孩子 应对语言的巧妙,能从课内、外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强学
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罗斯福在海 军任要职期间,某天,他的一个朋
友询问了他一个涉及国家机密的问题。罗斯福小声问他的朋友:“你能 保密吗?”他的朋友回答:“能保
密!”罗斯福接着说:“我也能。”
同学们,你们听懂了这个故事吗?能说说你们的理解吗?(学生发言)
看来,你们都听懂了这 个故事。罗斯福虽然拒绝了朋友,但是他并没有正面拒绝,而是采用了一种幽
默委婉的方法。这体现了语 言的艺术。
2.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中外流传的很多。我国古代就有一个九岁的孩子 ,回答别人
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世说新语》里,大家想认识这个聪慧的孩子 吗?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文言文《杨氏之子》。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前鼻音“禽”,后鼻音“梁”。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诣”时,可以用猜谜法;学习“禽”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学习“梁”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
猜谜字歌示例:
左边一发言,右边明主旨。学业和技术,程度谁人知?(谜底:诣)
形近字对比示例:
禽(家禽)—离(离开)—篱(篱笆)
同音字对比示例:
梁(桥梁)—粱(高粱)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梁”下面“木”的横画稍长,托起上半部。
“诣”左低右高。
“禽”上面“人”盖住下部,撇捺舒展。
易错提示:
“梁”下面是“木”,不是“米”。


“诣”右上部是“匕”,不是“七”。
“禽”下面是“厶”,不是“人”。
(3)归类识字。
旨:诣(造诣)—指(手指)—脂(胭脂)
离:禽(家禽)—篱(篱笆)—擒(擒拿)
(4)多音字。

i:为什么 为民请命





i:为难 助人为乐




ng:回应 应运而生






yīng:应该 应有尽有


:答案 答非所问






dā:答应 答言




辨析:①“应”在表示“回答”“满足要求、允许、接 受”“顺应、适应”“应付”时,读yìng,如
“呼应、应聘、应时、应变”;在表示“答应(做)” “应该”等意思时,读yīng,如“应下来、应有尽有”。
②“答”在表示“回答”“受了别人的好处 ,还报别人”时,读dá,如“对答、答谢”;在用于词语“答
应、答言、答允、答理、答讪、答腔”时 ,读dā。
(5)重点词语释义。
甚:很。
惠:同“慧”,智慧。
诣:拜访。
乃:就,于是。
设:摆放,摆设。
示:给……看。
未闻:没有听说。
夫子:古时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主要讲述了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的九岁男孩,面对客人来访时能言巧答的故事。
2.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明确: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 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访孩子
的父亲,恰巧孩子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 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摆放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应声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3.朗读指导。
梁国杨氏子九岁, 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
曰:“此是君家果。”儿应 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疏通了课 文的字词,从整体上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下节课我们将更加具体地研读
课文的一些细节,更准确地把握人 物形象。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梁国 造诣 家禽
2.导入新课:上节课 我们知道了杨家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小孩。那么,这个小孩到底聪明在什么地方呢?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 习《杨氏之子》这篇课文,弄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从课文的第一句话,你了解到了什么?
明确:梁国有户姓杨的人家,他家有个儿子,当时 只有九岁,非常聪明。短短的一句话,让我们了解
到了“杨氏之子”是哪儿的人,他的年龄以及性格特点 ——“甚聪惠”。
2.由“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能看出什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br>明确:从拜访孩子父亲,而孩子父亲不在的情况下,唤孩子出来可知,这两家的关系很好,经常来往,孔君平与孩子很熟悉。这句话为下文的对话做了铺垫。
3.品读“为设果,果有杨梅”。
(1)从这句话你能看出杨氏之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非常有礼貌,给孔君平准备了水果。
(2)杨氏之子端出的水果就一种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从中可以看出孩子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不止一种。从“果有杨梅”一句可以看出来。“果有杨梅”的意思是果子中有杨梅,证明不止


杨梅这一种水果。从中可以看出,这个小孩十分热情好客,端出很多种水果招待客人,懂得待客之道。
4.你还从哪里能看出杨家小孩是一个非常懂事、有礼貌的孩子?
明确:从“未闻孔雀是夫子 家禽”中的“夫子”两个字里可以看出来。“夫子”是尊称,说明小孩说
话很得体,很有教养。
5.“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未闻”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由“未闻”这个词可 以看出小孩很有礼貌。“未闻”的意思是没有听说过。小孩没有直接说“孔
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用了否 定句式进行回答。如果这个小孩直接说“那么孔雀就是您家的鸟了”,这样
回答就不得体,因为孔君平毕 竟是来拜访孩子的父亲的,这样会让客人尴尬。而用了“未闻”这样婉转对
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不 让对方难堪,又不动声色地反驳了对方。
6.结合全文内容回答:杨家小孩聪明在哪些地方?
明确:①“儿应声答曰”说明他反应迅速(不假思索地回答)、思维敏捷。
②当孔君平说“此 是君家果”时,他立刻听出了孔君平的“话中话”。孔君平并没有说“你姓杨,杨
梅也有一个‘杨’字” ,只说了一句“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就听出了言外之意——你姓杨,它叫杨梅,
你们本是一家嘛。这 说明他很会听。
③孔君平抓住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都是同一个字来开玩笑,小孩马上抓住孔君 平和孔雀都有
一个“孔”字来反驳——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 上做文章,由
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回答得很巧妙。他的回答可以用“天衣无缝”“以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
来形容。这说明他很会说。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补充文章省略的内容。
①为( )设果。
②孔指( )以示儿曰。
明确:①孔君平 ②杨梅
(2)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请简要概括。
明确:我认为杨氏之子 的回答妙在他能委婉地反用孔君平的姓氏,巧妙地反驳孔君平,机智幽默,又
不失礼貌。
2.总结。


同学们,《世说新语》中有许多早慧孩子的故事,如孔融让梨、曹 冲称象,王戎识李……而那些故事
中不乏生动的人物形象、独特的言谈举止和深刻的哲理。鲁迅先生曾这 样评价《世说新语》——“记言则
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意思是说《世说新语》中的文章用的笔 墨不多,但构思奇特,内涵丰富,
耐人寻味。如果同学们有兴趣,课后可以读读《世说新语》这部书,相 信你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杨氏之子很聪明
概述

孔君平诣其父


父不在,孩子待客

杨氏之子





实例

孔君平逗孩 子:“此是

君家果。”


孩子答:“未闻孔雀是

夫子家禽。”






对答得体风趣机智



土地测量-魔兽争霸3冰封王座地图


碑文大全-眼镜品牌排名


结婚的良辰吉日-郑钧好听的歌


减肥药推荐-tendaw311r


台式机改笔记本-游戏角色名大全


骂人脏话大全-fendou


zhongbeidaxue-木瓜炖牛奶的功效


i5处理器是几核-内存的性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