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余年寄山水
801次浏览
2020年12月18日 09:0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聚龙中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2020年12月18日发(作者:刘惠文)




第三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阅读文章,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知识与能力】
1、综合运用各种识字方法独立识字,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2、能根据注释理解文言文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3、理解课文,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
的表达方法。并能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4、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
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5、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
喜欢的部分;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6、练习用查资料或询问的方式解决自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过程与方法】
1、注意让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片、资料,边读文章边结合资料加
深对文章理解;重视朗读的指导,加强小组内的合作学习。
2、继续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和能力。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观察与思考的方法。
学情分析: < br>本组课文故事性很强,应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首先,通过自由
读书, 把课文读通顺,知道课文故事的主要内容。有些不大好懂又很关键的词语,可让学生
查查字典。接着,启 发学生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阅读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或自己的看法。
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组织学生交 流,讨论,解决学生阅读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
在单元习作中还需注意到的是发言稿的内容要根据具 体需要、具体情境而定,感情要真实。
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篇范例,对发言稿的格式做适当的讲 解,其次为学生创设发言
的具体情境。
教材结构分析:
本组教材就是以语言艺术为 专题来组合课文的。《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
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 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
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 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
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 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
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 节约时间,也
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劝说”为 主题的模拟表演和写发言稿的内容,
“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有关语言艺术和形式的问题,安排了“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展示台”等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积累精妙语言。
重点难点疑点分析:
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 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
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l课时,展示台1课时。
10、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3、认识3个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2 )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
古汉字在现代汉语 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
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4、课文的意思:
梁国有一户 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
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 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
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 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p>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
气 ?
(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
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 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
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 家的。
2、讨论:
(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11、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 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
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2、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字, 认识“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分角
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
子中含着 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晏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 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
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 齐国的尊严。


(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
(1)哪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2)给课文分段
三、再读课文,走近晏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
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心平气和地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 br>(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
儿甩 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A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B 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
到这儿了。 ”
A 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
B 体会晏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他为什么不明说?
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晏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2、出示:“淮南的柑橘 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
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 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
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
A 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B 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感情朗读,理解晏子
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晏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临危不惧口齿伶俐热爱祖国足智多谋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晏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
3、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三、观照全文,理解结构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抓住重点句: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晏子,显现楚国的威风。”
“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
2、比较课文中每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开头和结尾的关系。
四、作业 1、摘录晏子反驳楚王的话。
2、排练课本剧。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12 、半截蜡烛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默读课文,明 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
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 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2、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法上很特 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
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4、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现在我们知道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 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
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2、课堂交流,引 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具体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
强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 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


经过,都应该得到鼓励。
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读懂这个故事的?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教 学重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觉和体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
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 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景。
三、深入阅读,感受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
怎样呢? < br>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2)德国鬼
子 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
对学生的想象要有引导,要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象。
3 、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
么样?
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
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 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
么样?
尝试朗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6、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
四、内化形象,感悟语言
1、闭上眼睛 ,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
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 写一写。
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 br>情的朗读。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2、说说课文和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各有什么特点。
六、作业
小组合作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13、打电话
教学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能对相声感兴趣,喜欢听相声,试着说相声。
教学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教学难点: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相声《打电话》录音。
2、其他相声节目的录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平常说话呀,要讲究艺术。杨氏之 子与孔君平的对话,风趣幽默,深深地
感染了我们。晏子的能言善辩让我们领略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 今天我们来学习《打电话》
一文,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2、揭题:打电话。
3、谈打电话。
(1)导语:同学们一定都打过电话,电话使 人们的交流变得方便快捷,打电话的时候最需
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呢?(尽量地节约时间)
( 2)如果你要给你的好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某电影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
你会怎么说呢?
(3)模拟计时表演。
(两个学生上台模拟表演,教师计时。)
板书特写:_______ 分钟
小结板书:简练、得体、明白。
(4)这么一点 儿事,如果有人打了两个多小时,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欣赏相声《打电
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相声主要内容。
(1)学生自学,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学,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儿啷
(3)交流: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顺。
(1)找一个小伙伴分角色练习对话,并互相评价。
(2)擂台赛:各小组推荐两人,竞赛读。(教师、他生当评委)
三、再现课文,深入领悟
1、讨论: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1)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
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2)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甲:讨论吗?不讨论。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 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
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 ,他找了我三块四。乙:他在这报账
呢!
2、归纳: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嗦表现得淋漓尽致。
3、小组练习:小组内练习表演《打电话》
4、集体推荐两人上台表演相声《打电话》,教师计时。
板书特写:_______ 小时
小结板书:啰嗦、耗时、误事。
5、畅所欲言:通过观看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6、小结:说话太啰嗦不 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
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学生选读,了解相声
1、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断浏览,体会相声特点。
2、学生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3、教师小结:通俗易懂发,如话家常;幽默、风趣、夸张。
4、欣赏表演,进一步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播放事先录制的该相声表演录像,一边欣赏一边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5、小结:相声不仅是 说,还是唱,相声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相声常常在最后要“抖
包袱”;相声是笑的艺术,又是一 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可以让人们在笑声中得到启
迪„„
五、自选作业:创设情境,尝试创作
(1)语言情境一:甲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而又喜欢夸 夸其谈显示自已有知识,仅就“海
马”一词,就出入意料地闹出了一连串的笑话。
(2)语言 情境二:悦悦是一个冒失鬼,又是一个机灵鬼,他常常用机智巧妙的语言帮自己
摆脱困境。
(3)语言情境三:有两个小朋友常常在一块比吹牛,谁也不服谁,这不,他们又吹上啦。
(4)语言情境四:小明是一个很具幽默感的孩子,同学们常被他逗得开怀大笑。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三
学习目标
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
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
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3、通过创设具体的场合让学生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学写一份
发言稿。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1.收集与水资源有关的资料。
2.校内师生浪费水资源的镜头捕捉图片。
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1、导语:最 近,我在校园内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水龙头打开后不关上,任水白
白流淌;有些人关不紧,任 水滴漏;还有些同学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发生了这样的
事该怎么解决?
2、生畅所欲言,导出话题。(倡议书、报告老师、劝说、写警示牌„„)
3、教师归纳,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办法之一──劝告(板书)。
二、小组交流,探究方法
导语:劝告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以理服人。那么,怎样才能以理服人呢?让我们来讨论一
下。
1.小组就怎样以理服人展开讨论,小组负责人负责记录本组发言提纲。
2.小组上台交流。各小组汇集共同点写在黑板上。
共同点:用水资源的宝贵来劝说。(生成、不可再生)
用水的用途来劝说。
用积水成渊的故事劝说。
3.教师补充: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做出相应的补充。


二、联系生活,明确情境
1、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你是否有过劝说他人或被他人劝说的经历?描述一下当时
的情况。
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劝说的语言,即“怎么说的”“说了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需要我们劝说?
(1)阅读课文中的一段话,打开学生的思路。
(2)自由地说说。
三、自由练说,模拟表演
1、你最想对谁,对那种情况进行劝说?想一想,该怎样说效果会更好?
2、学生轻声地练说。
3、师生模拟表演。
(1)学生说明当时的情况。
(2)教师扮演被劝说对象,学生扮演劝说者,模拟表演。
(3)师生共同评价模拟表演的情况。
教师可在模拟表演的过程中,或者在评价中随机地指出或引导学生
指出劝说是要注意的事项: 说话态度要真诚;不同的劝说对象要有不同的语气,比如对长辈
要尊敬;在不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语气, 比如紧急的情况就不能慢条斯理;一般要分析原因,
指出改正的方向等。
四、修改提高,分组表演
1、根据刚才的提示,对自己的劝说进行修改,争取取得好的劝说效果。
2、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分组模拟表演,相互交换角色。
3、课堂展示,共同评议。
五、联系生活,课外延伸
提高自己劝说的意识,在真实的情境中尝试进行劝说。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课前准备:1、不同类型的发言稿若干份。
2、学校或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场景照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说说你听到过的最精彩的、印象最深的发言。
2、今天,我们要学写发言稿,想一想你在哪些场合需要准备发言稿。
(竞选班干部,运动会上代表运动员发言,领奖时发言等)
二、明确情境,试写发言稿
1、假如班里要改选班干部,你打算竞选班长,怎么来写发言稿呢?
2、讨论:这份发言稿,至少要说明白什么?
(1)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我要竞选班长。
(2)要讲清楚自己的优势:我为什么能当班长。
(3)要讲清楚我的打算:我当班长会怎么做。
3、尝试写一份竞选班长的发言稿。
三、共同评议,修改发言稿
1、同桌相互读读各自写的发言稿,相互探讨,提出修改意见。
2、选择三位同学的发言稿,展示评议。
(1)评议标准:有没有把意思表达清楚,即有没有 说清:“我要竞选班长”、“我为什么能当
班长”和“我当班长会怎么做”。


(2)评议过程:一项一项的对照,同时评价语言是否通顺。
3、各自根据评议的要求修改自己写的发言稿。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对照比较,发现问题
1、教师发一份事先准备的发言稿,让学生和自己的发言稿比较,发现什么?
2、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随机归纳:
(1)发言稿的格式:称呼、问候、致谢等。
(2)发言稿的语言风格:诚恳,坦率,简洁等。
(3)发言的吸引力:条理清楚,有创意等。
3、学生根据新的发现,各自修改自己的发言稿。
二、尝试发言,不断完善
1、学生自由准备发言。
2、课堂模拟竞选,学生上台发言。
3、师生共同评议。
评议的重点:
(1)发言稿的语言是否适合发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口语化等。
(2)发言人的情绪状态等。
4、学生再次修改发言稿。
三、拓展延伸,学写其他发言稿
1、学生阅读其他情况下的发言稿,说说有什么发现。
2、课堂交流:
(1)发言稿的共同特点:
①观点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
②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 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
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
③语言简洁明 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
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 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2)不同发言稿内容有区别,对象不同,有不同的特点。
3、尝试写一写其他的发言稿。
4、课堂交流、评议。
回顾·拓展三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学文的感受、体会与收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交流搜集 、积累的相声、剧本、快板等语言材料,不断丰富语言积累,学习用得体的语
言进行表达。
课前准备:1、整理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各类语言材料;
2、小组合作演一演语言类节目。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一、激情导入 < br>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小林和
小东两 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读对话,交流感受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教师巡视课堂,使小组内的交流能围绕“说话”这个话题
展 开。)
3.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1)指名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2)指名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3)教师小结。
日积月累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 式,那就是对联。(请学生
谈谈对对联的了解。)
1.读对子,读准字音,想想意思。
2.出示文中的四句对联,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3.指名读,正音。
二、感悟对联特点
教师点拨:你们再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你有什么发现。
1.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讨论。
回文联:由前往后读,由后往前读都可以
数字联: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
叠字联:联中有叠词出现,并且对仗整齐。
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
4.全班再读这些对联,体会特点,大致了解对联的内容。
5.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
6.课外拓展:
(1)教师提供对联,学生诵读,感悟特点。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2)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
(3)说说你喜欢这些对联吗?为什么?
可以从内容上说,对联的内容包罗万象,有写景、有说理„„
可以从语言形式上说,对联短小精悍,对仗工整,富有音乐感„„
三、背诵积累
1.学生读课文中的对联,试着背诵。
2.同桌互相背诵。
3.指名背诵。
4.自由选择老师提供或同学交流的对联抄写背诵。
四、展示台
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
2.相声表演。
3.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等等,并交流看法。


4.播放收集的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观看并交流。
5.动手设计广告词、提示语等。

无双剑姬出装-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天龙山石窟-2017年河北高考分数线


史青-dnf驱魔加点


棒针编织花样图解-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红楼之平淡生活-关于圣诞节的电影


北京高考英语改革-教师个人发展愿景


泸州政府-美男图片


感冒了-杜甫的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