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学反思
免费名片制作软件-爱情闯进门所有歌曲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教材下册“圆柱与圆锥”中第三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
是在学生已经初
步理解了体积和容积的含义、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底面积X高”
对探索圆柱的体积方法有迁移作用,
我合理利用教材教学流程,确定目标和重难
点。在教学中我将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将体积的计算作
为重点来练习,两者有机结合,相互联系多而不乱。整节课立足教材,采用新的
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同伴交流,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
流、反思等活动体会知
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掌握必要的知
识和技能。本节课主要突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猜想与验证思想的渗透。
新课开始,通过引导提问: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
都可以用“底面积X高
计算,也就是说它们的体积都与它们的(学生回答:底面积和高)有关,那么圆<
br>柱的体积可能会和什么有关系呢?又有怎样的关系呢?猜一猜。学生提出猜想:
“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X高”?师生共同利用一元硬币操作、验证猜想。
二、利用旧知识迁移、转化思想展开教学。
本课体积计算教学时,先出示学生前面认识过的圆柱体实物,引导学生回
顾圆柱体
的特征。进而再理解圆柱体积的意义。在教学体积的计算时,使学生进
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培
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迁移能力,
教学中先设疑提问:还记得我们是如何得到圆的面积的计算
方法吗?圆柱体体积
的计算能用同样的方法吗?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很快学生便能结合前面的学习经验,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圆柱体分割成大小相同
的若干份,再将它们
拼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从而将圆柱体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长方体,并能发现长方体的底面积就等于圆柱
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
体的高,这时学生利用计算长方体积的方法从而就能求
出圆柱体的体积。在此基
础上我再利用多媒体演示刚才的分割、拼接方法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再
让学生归纳总结求圆柱体体积的方法,学生很快就能自己得出计算公式。整个环
节中自然渗透了
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旧知识的联系;计算中体现
圆柱体(转化)长方体的思想,从而达到
本节预设学习目标,学生归纳出计算方
法。
三、合理有效的板书设计。
本节
课根据知识特点,我设计如下板书,思路清晰,设计实用能有效帮助学生
理解,有较好的促进课堂教学效
果的作用。
圆柱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x 高
转
化
分割 拼接
相当于
圆柱体的体积 ==== 底面积 x
高
v
柱
=s
不足之处:
h
1、本节课中设计学生自由讨论、实践和思
考的时间较多,因此在课堂时间
把控上做的不太好,学生的练习也相应较少。
2、课
堂上对学生的个别关注还不太够,同时对学生课堂的及时评价还应再
跟上一些,以后应注意及时改进。
为了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进行分层练习,拓展知识,发散思维。如:已
知圆柱底面积和高,
怎样求圆柱体积;已知圆柱底面半径和高,怎样求圆柱体积;
已知圆柱底面直径和高,怎样求圆柱体积;
已知圆柱底面周长和高,怎样求圆柱
体积;已知圆柱侧面积和高,怎样求圆柱体积;已知圆柱底面积和体
积,怎样求
高;已知圆柱体积和高,怎样求底面积等。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还
存在诸多的问题。1、演示圆柱的体积的时候,因
为学生手中没有学具,教师教具的局限性,演示时后面
的学生看不清楚。2、在
圆柱体经过切割、拼接之后转化为近似长方体的时候,应多给后进生留有观察、
讨论的时间,他们的思维反应能力比其他学生较慢,应给于他们一定的空间和时
间,让后进生也
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使全班同学共同进步。3、在解决实
际问题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公式的应用,
还要注意计算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