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三年级语文学科计划
盐梅之寄-电脑进入安全模式
语文学科计划
三年级学生
基本能自己解决生字词,但理解文本的能力仍需提高,
需要老师的引导以及指正,方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从而学生不抗拒
语文学习,喜欢文字的兴趣并且提高语文文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
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
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
然的思想感情。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
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
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
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
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谊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练
习复述课文。
10
、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
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
乐。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34人,学生他们喜欢语文,上课积极认真,
课外阅读兴致
很高,字也写得不错。但亦有个别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上课不自觉,
作业潦草,掌
握知识与别人距离较大,这学期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
加强优差生的辅导,调动每一个孩子的语文兴趣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措施
(一) 精读课文的教学
1、继续
重视字的教学。识字仍然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之一,要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过程
中完成识字任务。
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 注
重培养学
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除了在课堂教学
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靠经常不断
地练习提高写字的技能。
钢笔字逐步做到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符合要求写字格式。
2、
继续加强词句训练。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
点。进一步加强词句训练,更是本册阅读教学
的重点。中年级的词句
训练可从以下几点进行:一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要避免以词解词,
要
鼓励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能力,
逐步做到能自行理解;二要鼓励学生摘
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
三要重视词句的运用,加强与说、写之间的联系。
3、
语文园地的教学。语文园地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提出问题,发表个人的感受和见解。学习
表达相结合,培养整体把握
和综合运用的能力。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努力体现让学
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
4、要加强朗读、默读训练。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
本
功,课上一定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要多读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朗
读;指导朗读,不单纯从
朗读技巧上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入境入情,
而后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默读也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要
指导学
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
用于阅读实践。教学略读课文,
教师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要
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
、
思考、讨论,不要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
(三) 口语交际的教学
明确教学
要求,培养他们交际的能力,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具体
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大胆交流,勇于发表观点
、见解,全员参与,
共同评价并为他们的写作下铺垫。
(四)习作教学
重视培养习
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焦
急、综合性学习的联系,多给他们提供说的机会,写
的机会,多鼓励
多表扬。
(五)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要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激
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
实践活动是课内语文学习的扩展,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要充分开
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 资源,创造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四、授课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1)葡萄叶的梦、吹泡泡
(2)蜗牛、父亲、树林和鸟、百花园一
(3) 山雀、蜗牛
(4)寓言两则、好伙伴、百花园二
(5)电脑棋手、走马灯的奥秘
(6)国庆放假
(7)孩子考科学家、空气在哪里、百花园三
(8) 古诗两首、庐山的云雾
(9) 锡林郭勒大草原、赵州桥、百花四
(10)七颗钻石 平分生命
(11) 倾斜的伞、一颗小豌豆、百花园五
(12)群众也在淋雨、珍贵的教科书
(13) 神童的秘诀、说话算数、百花园六
(14)古诗两首,父亲、树林和鸟
(15)一个小山村的故事、南极,一片净土
(16)百花园七、炎帝创市、年的来历
(17)阿凡提的故事、哪吒闹海
(18)百花园八、复习
(19)期末复习
(20)期末复习
(21)期末复习、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