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找春天》课文及教案教案资料
方洪波-独一无二
小学二年级下册《找春天》课文及教案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
找啊。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教案】
教学要求:
1、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2、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
4、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思维品质以及人际交往水平。
教学过程:
一、找春天——培养说话水平(课前实行)
1.
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学生推举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到校
园里去观察:春天到了,大自然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在找的过程中边观
察边交流,目的是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春天的到来,亲眼看看春天的
景象,从而对春天大自然的变化有个感性的理解。学生在观察的同时,
发展思维,培养说话水平。
2.小组汇报观察到的春天景色。鼓励学生把看到的景色与同学实
行
交流。在学生听清要求后,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说,更要即
时表扬说话完整、发言积极的学生,让
他们体验到说的乐趣,在学生
说的基础上规范他们的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二、画春天——培养思维水平(课内实行)
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理解
事物从感知开始,然后形成表象,再
由表象逐步发展到抽象的理解,儿童的思维是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学
生在观察春景后,让学生每人画一幅春景图,把自己观察到的最感兴
趣的内容画下来。
学生画时,教师应巡回指导画画有困难的学生,协助他们完成,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能
够让画得好的学生协助他们画出满意的图画。
学生在画画中感知、领悟春景的美丽。学生这种对未知事物
实行主动
探索的愿望以及水平在实践中被诱发出来并得到发展。
三、议春天——培养交际水平(课内实行)
1.小组讨论——春天在哪里。
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作品,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画了些什
么,从哪里能看出“春天
”来。目的是让学生把看、画、想这个由感
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的过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重在
人人参与,培养学生的表达水平。
2.展示作品——美丽的春天。
分组展示图画,并介绍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春天来了。
各组比一
比,哪个组画得好、说得好,教师给予表扬。再从各组画中选出几幅
春天特征明显的作
品,张贴在黑板上,请同学们说一说春天什么样?春
天美不美?
学生看着自己
的作品,表达的欲望强烈。这就使学生在愉快的气
氛中发展了自己的口头表达水平。
3.对照插图——美在哪里。
出示课文插图。彩色的图
片,最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先让学生说
说图上哪些地方表现了春天?要让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从整体到
部分
或从远到近),然后同桌互说,指名说,教师总结。再让学生把自己的
画与书中插图对照着
看,评一评,图中小朋友眼中的春天和我们看到
的一样不一样,使学生通过评议,在理解水平、说话水平
上都有所提
升。
四、学唱歌曲——《春天在哪里》(课内实行)
让学生放松心情,感受春天的美丽,学生边学边表演。优美的旋
律、轻松的节拍、使学生
领悟出“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的真谛。
此时,抓住机会,让学生回顾一下自己找春
天、画春天、议春天
的过程,把自己最感兴趣的环节尽情地说出来,给学生一个释放语言
能量的
机会。教师不必提出要求,要让学生说得轻松、自在。
五、创设情境——提升表达水平(课内实行)
1.利用声、像创设情境。
教师拿出教学前准备好的录音带(如录下流水的声音、小鸟的叫
声等),准备好的幻灯片
(清清的小河,刚发芽的柳树,嫩绿的小草,
飞翔的燕子等),对学生实行审美情趣的训练。训练时,让
学生耳听录
音、眼看图画展开想像;之后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耳、眼、脑多种
感官参与,思维
活跃,大家兴致勃勃,跃跃欲试,使训练质量得到保
证。
2.利用音乐创设情境。
让学生欣赏《春之声》《春光美》等名曲。学生思维更加活跃
。
听着美妙的音乐,看着真切的画面,定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时
再让学生说,学生眼前有
了鲜活的情境,心中有了真实、具体的感受,
说的兴趣会更浓。此时,他们的想像就像插
上了翅膀一样,不但激发
了学生的创造欲望,而且锻炼了他们的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