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萌到你眼炸
894次浏览
2020年12月21日 06:2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拖拉机扑克牌-全国不孕不育医院

2020年12月21日发(作者:邬福肇)


14 圆明园的毁灭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毁灭、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23个词
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 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振
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的变化。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 难点
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情感的变化。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 的15个会写字,可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识字和理解。“金碧辉煌”这个词
可结合文中句子 以及相关图片来理解;注意区分同音字“臂”“壁”“璧”的不同用法。本课生字的
书写,注意形近字的 区分,“境”与“镜”的区别,“陵”与“凌”的区别。
2.阅读理解。
本课讲的是中华民 族曾经的一段历史,主要讲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毁灭后的景
象。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 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不困难,但是通过语言文字,揣摩藏在文
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却不是一件容易 的事。 文中呈现了两幅画面,“不可估量”呈现的是圆明园昔日的
辉煌和美丽的景观;“化为灰烬”展 现的是圆明园被毁后的惨景。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想象两幅
画面呈现的不同意境、不同的感情,这样 就找到阅读文章的切入点了。
3.表达运用。
学会准确地表达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学习课文时,应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课文在表达方
面用词的准确,以及一些有特色的句子。能用相似的表 达来说一说看到名胜古迹时自己的感受,学习
并运用到平时的习作中。

1



1.预习提纲
(1)读通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熟悉昔日圆明园的景观,感悟其“美”。
(2)初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3)再读课文,体会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4)三读课文,走出圆明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2.多媒体课件
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殿、珑”等10个会认 字,会写“毁、估”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举世闻名、众星拱月、
亭台楼阁、天南海北、奇珍异宝 ”等23个词语。
2.能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第1、3、4自然段,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圆明园断垣残壁的幻灯片。
师:孩子们,请静静地观赏这幅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指两名学生作答。
师:从 1860年开始,这些断壁残垣就默默地伫立在北京西北郊圆明园遗址,历经150余年岿然不
倒,它们 ,是在诉说一段历史。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段历史,走进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2.师生齐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释题:“圆”是“圆融完美”的“圆”;“明”是“ 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
“园”。“毁”字书写时应注意“工”的最后一笔变成提 ,“几”的最后一笔变成竖弯。“毁灭”的

2


意 思是销毁灭亡,彻底消失。合起来的意思是:一座意喻圆融完美、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走向销毁
灭 亡。

课题,往往是文章的文眼,从课题入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想了解更多关于圆明园的知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吧。快速浏览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读完课文,同学们了解到了什么?
3.以“不可估量”为切入点,引领下文。
刚才同学读课文不但读得通顺流利,而且有的同学还读得很有感情。老师相信你们同样能有感情
地读好下 面的词语。自己先练习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1)老师检查词语的朗读:(开火车读)

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 皇家园林
众星拱月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亭台楼阁 山乡村野 田园风光
平湖秋月 蓬岛瑶台 西洋景观
风景名胜 天南海北 青铜礼器
名人书画 奇珍异宝
(2)这些词语里,老师有一个词语想请教大家, “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不可估量”
呢? (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


(3)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有不可 估量的损失,就一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价值可以被称为“不可估量”呢?请 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课文
中有哪些句子是评价圆明园的价值的?(指名汇报)作者是怎样评 价圆明园的? 教师归纳出示三个句
子。(学生齐读)

圆明园是:
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再从检 查生字词入手,以理解“不可估量”这个词语为切
入点,引出本课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熟悉昔日圆明园的景观,感悟其“美”。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呢? 请大家仔细地品读第3自然段。我们来
交流交流。
1.初读“美”。
圆明园中著名的景观有哪些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引导学生说出园内景观的奇异。)
课件出示:

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课下注释,还有结合语境的方式理解词语,进而大 概理解文章内容,并能在
此基础上大胆质疑,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

金碧辉煌的殿 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非凡的“买卖街”,幽静的山乡村野。既有民族建
筑,又有西洋景观。圆 明园中的建筑真可以说是风格各异、美不胜收。
(全班读)

4


2.品读“美”。
同学们想不想到这个著名的皇家园林游览一番呢?那就跟随老师一起来吧!
(播放园中图片视频)
看完之后,大家觉得怎么样?什么地方是优美的?……我们可以用一个 字来概括——“美”,让我
们美美地来读读这段话。(配乐)
3.想象、引读“美”。
是啊!圆明园中的景色真美,园中的殿堂是那么……亭台楼阁是那么……
4.创设情境,表达“美”。
(1)园林里有这么多美丽的景观,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处呢?它 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
者闻到了什么?
现在你们选一处自己最喜欢的景观去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配乐,课件出示:

A.来到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我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
B .来到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街上有各种招牌的店铺……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打扮各异
的人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C.来到如梦如幻的蓬岛瑶台,这里……
D.来到……
(2)汇报交流。
(3)同学们说得这么美,难怪作者说(生读):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那
里收藏 着哪些东西呢?老师这里有份更详细的资料,大家读一读。看了这份资料,我们终于明白课文
说的:所以 ,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5


就是这样一个举 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就是这样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却被两个
强盗毁灭了。它是如何被 毁灭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学生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运用合作交流探究、朗读等方 式,聚焦昔日圆明园的景观,通过初读
了解园内景观,品读感悟,想象园内景观之美,创设情境,表达“ 美”。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振
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感受情感的变化;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一、走近圆明园。
1.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让我们一起写下课题 :“圆”是“圆满无缺”的
“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 齐读“圆明园”。
打开课本,看这一幅废墟图,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这些感受源于一个词——毁灭(板 书,指导学
生注意笔顺)。从题目看,重点写的是“毁灭”。再读课题
2.从最后一段课文引 入:这片废墟已经在风雨中伫立一百五十多年。文中的哪句话概括了圆明园损失的
程度?
(提示连接词“是……也是……”和“文化”)
3.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园林,让人说毁灭的是“不可估量的价值”?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圆明园”。

再次从题目入手,打开学生情感的入口,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走近圆明园。
二、走进圆明园。
(一)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6


1.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思考: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会激起我们这么大的愤恨, 这么大的
怒火?
2.一边读,一边思考,要静心、专心读书。
3.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
4.这就是第2、3、4自然段 告诉我们的。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
的历史文物。所以,它的毁灭 ,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
无能的清政府的痛恨,读一读,想 想圆明园到底有什么“不可估量的价值”?(生读第2、3自然段)
(板书:昔日的辉煌)
5.指名读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 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
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 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1)这句话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位置和结构)
(2)如果让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 读这段话,你会强调哪些词语?(举世闻名、众星拱月)大家知
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
举世闻名:举,全。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望极大。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出示课件:圆明园的分布构成)
请同学们在图上找一找,哪个是“星”,哪个是“月”,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和宏伟。
(3)哪位同学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
出示资料:文言文的一种重要方法——背读法。

7


课件出示:

圆明园的总面积350公顷, 占地约5200亩。(最新制定的方案显示,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范围东
至圆明园东路,南到清华西路, 西至圆明园西路,北到规划公路一环,占地面积458.9公顷。)
(4)我们的学校大约占地十亩,同学们大体估计一下,圆明园相当于多少个我们学校?
师: 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500多个我们学校那么大。各个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
围,是 多么壮丽的景观!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齐读第2自然段)
6.在气 势如此恢宏的圆明园里,有多少让我们啧啧称赞、流连忘返的美景呢?快速浏览课文第3自然
段,你能从 中找到几个“有”?(8个)
7.指名读带有“有”的句子,相机板书:“有……也有……”“有…… 也有……还有……”“不仅
有……还有……”“有如……”
(1)这些句子让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圆明园的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既有殿堂的宏伟之美,又有亭台楼阁的秀巧之美;既有热闹的街市风光,又有幽静的自然风光,所以说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
(2)你能自己朗读有关圆明 园中宏伟的殿堂、小巧的亭台楼阁、热闹的街市与幽静的自然风光的句子
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你就 会读进去,读得更好。自由练读后分男女生读。
(3)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几处名胜景观吧。(投影 出示几幅圆明园美景图)你可以选择一处说说感
受。
预设:
“蓬岛瑶台”:据书 上说:海上有三座神山,其中一座叫蓬莱,一座方丈,还有一座叫瀛洲。瑶
台就是山上的建筑,神仙住的 地方。这是根据古代诗人的文章和神话传说中的景物来建造的,这是想
象。
“武陵春色”: 指张家界的武陵源。张家界的武陵源是根据陶渊明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来命
名的。这一部分是根据古 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也是想象。这样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简直就是人
间仙境啊!
“平湖秋月”:取自杭州西湖景名,位于福海北岸西部。
(4)这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大家知道圆明园著名的景点有多少处吗?

8


(学生介绍了解到的资料:圆明园著名的景点就有40处。这40处景观也 是“众星拱月”般地环
绕在圆明园周围。比如有“平湖秋月”,有“西峰秀色”,有“曲院风荷”“安澜 园”,有“君子
轩”,还有“关帝庙”等。后又续增了8处景观。)
(5)下面我们只选20处景观的名称,请大家读一读:

正大光明 上下天光 杏花春馆 坦坦荡荡
长春仙馆 万方安和 武陵春色 山高水长
月地云居 汇芳书院 映水兰香 北远山村
西峰秀色 四宜书屋 平湖秋月 蓬岛瑶台
别有洞天 坐石临流 曲院风荷 接秀山房
……
仅仅读这些景观名称,你有什么感觉?
预设:光读这20景的名称就需要这么长时间,如果一景一景地参观得需要多少天啊!
(6 )是啊,这是一座多么美妙、神奇的圆明园!当我们漫步园内——(学生接读:“有如漫步在天南
海北… …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我们又怎能不惊叹,圆明园是——(课件出示)

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8.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齐读“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1)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读第4自然段?(指名读)
(2)从先秦到清朝大约经历了多少年的时间?(两千多年)
(3)经历秦、汉、隋、唐、宋 、元、明、清,大约是两千多年的时间。想想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
宝。请用自己能想到的词语来形 容。
预设:应有尽有、不计其数、成千上万、数不胜数……
(4)在2000年,北京保利 集团公司以将近4000万港元的价格将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中的虎首、牛
首、猴首买回,使他们重 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9


(5)知道了这些,你心里又有怎样的感觉?带着你的惊叹和自豪齐读第4自然段。

学生通过学习第2、3、4自然段,画出了一系列的关联词,如“有……也有……”“有…… 也
有……还有……”“不仅有……还有……”等等。学生在读书中掌握“众星拱月”是怎样的布局,“金碧辉煌”“玲珑剔透”是什么形态,“诗情画意”“幻想境界”是何等美妙,“名人字画”“奇
珍异宝”又是多么珍贵。这样学生才真正在语言文字的引领下,走进了圆明园。学生的朗读声情并
茂,他 们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也告诉世人:“圆明园的价值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在世界
文化史上也 是不可估量的。”
(二)体会圆明园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1.然而(引读课文):1860年10月6日——

1860年10月6日,英法 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
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 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
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 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
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 化为一片灰烬。
2.“统统”掠走,是怎么“掠”?(板书:遭毁灭的历史)
3.有没有查 到资料的,举个例子说说?出示一段真实的资料,指名读一读。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
这句话。
4.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毁坏,是怎么“毁”的?
5.根据学生所说,再次出示资料。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这句话。
6.这还没完,英法 联军为了销毁罪证,放火把圆明园烧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只剩一片灰烬!
(板书:抢劫) < br>7.至此,圆明园“没有了”——(把黑板上的连接词前面加“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 br>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
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8.再读最后一段。
9.圆明园化作一片灰烬。那么,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文化)

10


10.现在你明白了,课文为什么要花大量篇幅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吧?(没有这些“有 ”,怎么体会
到“举世闻名”,怎么体会到博物馆、艺术馆、园林瑰宝、建筑精华?正因为深切体会到这 些“拥
有”,才会更加痛心。)
11.引读,试着让学生背诵“圆明园中,有……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这一段话。
12 .越是回味,越是止不住地感慨。所以,最后,请全体同学再读这句话,告诉自己,告诉天下所有的
人! 出示课件,生齐读: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引导学生在读悟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资料,领会“统统”掠、“任意”毁、“放火”烧的强盗行径
和野蛮 罪行。在老师的引读下,加上“没有……也没有……”的字眼与之前的“有……也有……”形
成强烈反差 ,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印痕。使学生更加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
史上不可估量的 损失,对侵略者的罪恶痛恨有加。
三、“走出圆明园”
1.回过头来再看一看课本的插图: 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
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2.这痛苦的耻辱一直刻在我们心里一百四十多年了。历史要向前,我们不能等待,要“走出圆明园”,课件出示:

走出圆明园
3.请为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写一句话。(学生写,教师巡视)
4.学生写,教师根据情况点评。
5.课下我们还可以再次搜集图片和资料,了解当时中国的 贫穷和今天中国的强大,并开一个交流会。即
使毁灭了昔日的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的不可估量的价值,却 永远也毁灭不了我们中国人的自省与自
信。(擦掉“毁灭”)

11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 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驶入中
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 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
订不平等条约。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深思吗?我想每个中国人读了 这篇课文都一定有很多话
要说,对自己,对别人,甚至对当今社会还在搞霸权主义的国家说。请同学们课 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
下来。课外还可以观看电影《圆明园的毁灭》,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历史背景 。

走出课文,将学习的兴趣与空间延伸至生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习得更多的知识。




1.思路清晰,前后呼应。
(1)走进圆明园——抓住课文中的三个评价圆明园的句子“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学习“圆明园辉煌的
过去”和“圆明园的毁灭”两个部分,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结合搜集的资料,在读中悟情。
(2)走出圆明园——我想每个 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都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对自己、对别人,甚至对当
今社会还在搞霸权主义的国家说。 请同学们课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课外还可以观看电影《圆明园
的毁灭》,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 解其历史背景。
2.感性认识,激发情感。

12


为 了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和学生在课前搜集了大量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在教学过
程中我分 三步使用这些材料:一是在课前三分钟进行渗透式传播;二是在学习第2~4自然段后观看电脑
修复的圆 明园3D图片,丰富而感性的影像资料拉近了学生和教材的距离,看到图片后学生们都为圆明园
的壮观宏 伟而震惊;三是在学习第5自然段时读了几则补充的资料,推动了学生情感的喷发。因此学生
的惋惜、愤 恨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3.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 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 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
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体验和理解。”古人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
见。”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 ,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
点,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 、默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让同学们带着 自己体会到的情感再次通过朗读表达出
来。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怎样表情达意,从而情有所感, 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
惜、痛恨之情,进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



13

天高-至尊宝纺


我爱雨夜花-人生故事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图酷


清明见闻-现在学什么专业最好


公关管理-想你的时候歌词


理性消费-放烟火的作文


生活需要挑战-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


安顿-排骨藕汤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