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图片
销售渠道管理-康有为简介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圆明园 位于北京西北郊。原为清代的
皇家拆御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
(1709年),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基本建成。此后的嘉
庆、道光、咸丰三
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全园占地5 200余亩,方圆20多华里。全园
建筑总面积超过故宫。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绮春(后
改名“万春”
)三园的总称,占地面积甚广。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
积的一半以上。在山水环绕之中,分
布着145处景观,有些景观命名,直接以
山水为主题。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
风院风荷”,都来自杭州西湖十景。
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
“叠石迷宫”,仿瞻园
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天下胜景和名园精华。 <
br>在圆明园的鼎盛时期,这里既是具有空前规模的皇家园林,又是清代皇帝发
号施令、行使权力的统
治中心。从康熙到咸丰,6个皇帝每年总有三四个月在此
居住,并处理政务和进行各种政治活动。当年的
大宫门两旁,曾设置了内阁、六
部、军机处等中央政府部门办公处。在西北面的一片废墟残迹中,仍能寻
找几组
规模宏大的宫殿遗址。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举行盛大宴会的“九州清宴”、
供
奉历代清帝影像和祭祀用的“安佑宫”和藏书楼“文源阁”等等。
- 1
-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
(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
圆明园东、西、南
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选自语文六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
- 2 -
毁灭前的圆明园景观
- 3 -
万春园(绮春园)
游武夷山万春园
万春园大观
- 4 -
长春园
长春园
长春园
- 5 -
圆明园中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 6 -
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 7 -
圆明园中有一个安澜园
圆明园中海宁的安澜园
圆明园中海宁的安澜园
-
8 -
圆明园中苏州的狮子林
- 9 -
圆明园的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
圆明园中雷峰夕照
-
10 -
圆明园中的蓬莱仙台
- 11 -
圆明园的中武陵春色
圆明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 12 -
毁灭后的圆明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
们把园里凡是能拿
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
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
放火。大火连烧三天
,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
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 13 -
- 14 -
西洋楼遗址
圆明园盛时文物不少于150万件
十二生肖铜像不过是圆明园流失文物中的沧海一粟。
今天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人们只能看到
半废的山水和断壁残垣,很难想象这里曾享有“万
园之园”的美誉。盛时的圆明园,有著名景群上百处,
清朝数代帝王在150余年时间里精心
经营这座集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皇家园林,乾隆皇帝评价圆明园
说:“实天宝地灵之区,
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但如今,人们只能凭想象来揣测百余年前圆明园的
风貌。
圆明园究竟有多少文物?这个问题至今众说纷纭。
据杨先生推断,圆明园当年的文
物数量不会少于150万件。从清代档案史料、故宫博物
院的研究文章以及《颐和园陈设清档》中,他搜
集了不少证据:
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每年居住在圆明园的时间达半年以上。以乾
隆皇帝为例,据清内务府穿戴档记载,乾隆二十一年,全年共393天(因有闰月),乾隆去
热
河避暑山庄及木兰围场66天,去曲阜54天,居宫内(故宫)105天,居圆明园168天。
道光二十
四年,全年共347天,道光帝在圆明园居住时间达274天,在宫中居住仅73天。
所以,圆明园内的
陈设应不比故宫逊色多少。
圆明园园林建筑达20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4万余平方
米。除去不会
有什么陈设的亭轩的面积,用于园居、祭祀、读书、游乐、存储库房等的建筑面积在19万
平方米左右。这些建筑内按一般陈设和库房存储计算文物数量的话,也应不少于故宫内陈设
的文
物数量。而据推算,溥仪退位时故宫实存文物至少应在150万件左右。
道光年间内务府一份奏折,
详尽载明道光十五年奉旨清查宫内及圆明园库贮物件情况:
一两重银锞共存569390个,其中宫内存
290505个,圆明园存280694个;各式如意1621
款,其中宫内存1194款,圆明园存4
50款;玉砚、笔洗等501件,其中宫内存142件,圆
明园存337件;头等瓷炉、瓶、罐等共77
3件,其中宫内存337件,圆明园存291件„„圆
明园的收藏情况,由此也略能窥见一斑。
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奇珍知多少
- 15 -
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的时候抢走了绝大部分文物。
据当年参加
抢劫圆明园的英法侵略军回忆说:为了拍卖从圆明园中抢来的珍宝,他们把
赃品“全安排展览在喇嘛庙的
大殿中”,其中有各种色调的白的和绿的玉石、古色古香的珐琅
瓷瓶、古铜器物、金银的佛像;毛皮制品
也特别精致,其中许多都是很名贵的,有黑貂皮、
水獭皮、紫貂皮、羊羔皮等;特别醒目的是,还有两三
件皇帝的朝服。英军司令格兰特把自
己“应得”的那部分分给了士兵,“军官们赠送他一把雕满花纹的赤
金酒壶,这是赃品中最精
致的东西”。英国女王也得到一份,是两个美丽的大珐琅瓶。
法军
司令孟托邦把抢到的两块黄金和碧玉做成的朝笏,一块交给格兰特转献给英国女
王,另一块献给法王拿破
仑三世。回国后,孟托邦又献给拿破仑三世许多东西:两根将军的
装饰杖,用金子做成,中间和两端都镶
有很大的宝石,做工极为精细;一件乾隆皇帝御用甲
胄(现在法国吉美军事博物馆展出),带一顶战盔;
鎏金和釉的铜宝塔;好几个用金子和釉
做的神像;许多戒指、项圈、酒杯、漆器、瓷器以及数以千计的珍
奇玩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劫掠的圆明园文物通过各种拍卖会等途径流散到世界各地。但大部
分还是保存在英法两国。
大英博物馆的东方艺术馆中保存了两万多件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英军曾
将所劫走的圆
明园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这部分敬献文物连同被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都收
进了东方艺术馆。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乃我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
品,
1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走;一匹3尺长、2尺高的白玉马,这匹玉马曾被和
从
圆明园中窃取,和 被抄家后,玉马被重新放回圆明园,最终还是没躲过被劫掠的命运。
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中有个中国馆,是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建造的。1860年英法
联军劫毁圆明园
后,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将从圆明园抢来的“战利品”献给了拿破仑三世和欧
也妮王后。欧也妮王后于是
建造了这个中国馆,将这些文物收藏起来。
中国馆内最显著的位置摆放着一座巨大的佛塔,2米高,
青铜鎏金,通体各层镶嵌着绿
宝石。塔的左右摆放着一对象牙和一对青铜雕龙,与故宫、避暑山庄等处皇
帝宝座前放置的
青铜龙形制一样,说明这对青铜龙应是圆明园正大光明殿皇帝宝座前的摆放之物。一对金
罐
和一只金曼扎(藏传佛教的寺庙摆设品),金罐通体如意花纹闪闪发光,金曼扎镶有珍珠、
绿
松石和红宝石,说明当时圆明园内的摆设有多么奢华。玻璃桌柜里摆放着一串大念珠,这
串珠子共有15
4颗,跟一般108颗珠子的朝珠不一样,这是孟托邦将一串皇帝的朝珠和两串
皇后的挂珠串在一起献给
欧也妮王后的,没想到欧也妮王后并不满意,因为她早已听说远征
中国的军官们个个满载而归。她埋怨孟
托邦只带给她这样的礼物,于是孟托邦另外又送她三
车宝物,前后总共送了她七车,包括从圆明园抢来的
各种青铜器、玉器、瓷器、漆器、金银
制品、景泰蓝„„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一柄
用名贵白玉雕成的康熙玉如意,颜色白中透绿,雕
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铭文有“御制”两个大字,
下部铭文是:“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
意。臣吴敬恭进”。展品说明显示,这件精美的玉如意是被英法联
军劫掠后,在巴黎拍卖会
上买来的„„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谁
罪魁祸首 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英国额尔金伯爵(James Bruce, the 8th
Earl of Elgin)。额尔金下令烧毁圆明园,是为了报复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1860年9月,英国公使巴夏礼(Harry Parkes)和额尔金的私人秘书洛奇(Henry
Loch)
打着停战的白旗前往通县和清政府谈判,被载垣、僧格林沁逮捕。和此前被伏击
活
捉的一队英法联军士兵一起押到北京,监禁了一个多月。 满清皇帝和政府一
- 16 -
直把巴夏礼看着英法联军的最高统帅,根据“擒贼先擒王”的传统计谋,他们在通
州谈判之前就计划诱擒巴夏礼,期望巴夏礼就擒之后,英法联军群龙无首,必定
自乱,然后乘机大举进
剿,稳操胜券。监禁期间,这些人被百般拷打,肆意凌辱。
39名囚犯中,有20人在监禁中死去,其中
包括《伦敦泰晤士报》记者包尔比
(Thomas Bowlby)。 报复目的 额尔金得知清政府的
暴行以后,决意报复。额尔
金准备烧毁紫禁城,后来他经过几天深思熟虑,选择了圆明园为报复行动的目
标。
额尔金决定烧毁圆明园,而不是紫禁城,另有深意。额尔金认为紫禁城是中国政
府所在地(
当时英法正与清政府方谈判《北京条约》);而圆明园是皇家园林,为
中国皇帝私有。 额尔金想通过烧
毁圆明园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应该为逮捕公使
和劣待俘虏等暴行负责的是中国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
国老百姓。报复行动
的前几天,额尔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张贴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诈和暴行以后,都不能逃脱责任和惩
罚;圆明园将于(1
860年10月)18日被烧毁,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
只有清帝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与暴
行无关的百姓不必担心受到伤害。”(译自
英文)
(沙洋县高桥小学 陈继荣)
2014年11月25日收集整理(感谢图片的作者)
-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