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绝世美人儿
581次浏览
2020年12月21日 06:4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g31主板驱动-可心如意

2020年12月21日发(作者:狄仁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
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含义,想象画面,并能说出诗中描
绘的景象。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
怎样的变化?你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几幅春景图,配乐,学
生说感受)
2.小结导入: 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
古就有许多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绝 句》。
(板书课题,师简介杜甫)

二、自主读文,初读感知
1.播放配乐诗《绝句》。(课件出示相应的画面,播放配乐朗



诵)
2.读词语:这里还有一些词语朋友呢,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
家读读?(课件出示词语,注意指 导读准音调)迟日 泥融 燕
子 沙暖 鸳鸯
3.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课件出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2)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练读,师生读。

三、细读感悟,深入探究 < br>1.默读《绝句》,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
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春天来了 ?
2.课件出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指名读,思考:“迟日”是什么意思? (春季太阳落山
渐晚)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温暖的太阳,青山绿水,鲜花,
绿草)
(2)师小结:多么美的春景!多么温暖的春风呀!谁愿意来
读一读这句诗?
(3)指导朗读:语调轻柔,读出春风的柔和、春景的美丽。
3.课件出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泥融”是什么意思?(泥土湿软)你们从 这句诗中又
读懂了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鸳鸯在沙滩上晒太阳。)
(2)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什么呢?(衔泥筑巢)
(3)想象后两句诗展示的画面,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并指导朗读。
(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
鸯。)
4.男、女生进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好。
5.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师小结:这 首诗的前两句勾画出了由迟日、春风、江山、花草构
成的阔远而明丽的春景,后两句具体描绘衔泥的飞燕 、安睡的鸳
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春光无限的春
景图。(板书:春光 无限)
6.请你认真地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关于这首诗的题目“绝句 ”,你有哪些了解?(课件出示资料)
绝句,是一种古诗体,每首四句。如果每句诗都有五个字就是 五
言绝句,简称五绝;如果每句诗都有七个字就是七言绝句,简称
七绝。

四、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
(1)“燕”字,“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 的身子,“口”
左右两边形成的“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
(2)“融、鸳、鸯”这些字笔画繁多,书写时笔画要轻细,
使其密而不挤。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1.你还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诗句?读给同学们听听吧。
2.多么迷人的春天!请你也当当小诗人,写几句赞美春天的诗
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绝句》,默写最后两句。(同桌互评)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绝句》,感受了春 天的勃勃生机,今天
我们来看看春天的江水又有怎样美丽的景色。让我们一起去欣赏
吧!(课件 出示《春江晚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板书诗题,
师简介惠崇和苏轼)

二、初读古诗,理解词语
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对照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汇报读。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指名读)
3.学习重点词。(课件出示重点词的意思)
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一种肥而味美的鱼, 有毒;欲上时:
指河豚将要逆流而上产卵的时候。
4.配乐朗诵,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再读古诗,探究诗意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我们能从诗中哪一句知道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春江水暖鸭
先知)
2.诗中都写了哪些春景呢?(竹、桃花、江水、鸭、蒌蒿、
芦芽、河豚)
3.课件出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指名读。
(2)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它们最先察觉
到初春江水回暖。)
4.课件出示: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指名读、齐读。
(2) 学生自读,集体交流。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桃花刚开,
鸭子戏水,蒌蒿长势正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 出来,正是河豚
洄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5.描述全诗画面,背诵古诗。

四、归纳学法
1.今天,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但理解
了诗的意 思,还会背古诗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是怎样学
这首诗的。
2.学生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课件展示学法)
(1)初读感知。(2)理解诗意。(3)体会意境。(4)反复吟
诵。



五、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熟字加偏旁:宗+山=崇 户+艹=芦牙+艹=芽
3.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教师范写,提示
重点笔画。
“惠”:右上部没有点,中间的提上有一点。
“芦”:下部是“户”,不是“卢”。
“崇”:上窄下宽。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 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
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代诗人曾
几写的古诗。(板书课题)
2.简介诗人曾几。(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1)(课件出示生字)要求把字读准确。
(2)自由读,指名读。



(3)师生共同正音:“泛、减”是前鼻音。
(4)开火车读,齐读。
2.教师范读,男女生分组读。(课件出示划分朗读节奏的诗
句)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
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三衢道中》。(课件出示问题)
(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三衢山的?他的行程路线是怎样的?
(2)作者沿途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注释和插图想象画面,小
组交流。
(3)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1)课件出示问题。
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给人以的感觉。
指名回答。(日日晴 喜悦)
(2)读第二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却”是什么意思,
这句诗写了什么。
指 名回答:“却”在这里是“再”的意思。一“溪”、一“山”、
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 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
之情。
(3)哪句诗是作者沿途所见?(课件出示第三、四句)想象



交流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不减”“添”分别是什么意思?(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添:增添。)
正 当诗人游兴高涨的时候,看到树上美丽的黄鹂,听到其叫
声,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 课件出示后两句诗)
齐读后两句。引导学生用关联词填写后两句。
(不但)绿阴不减来时路,(而且)添得黄鹂四五声。
4.带着喜悦之情配乐诵读。

四、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1.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指名带着感情配乐诵读这首诗。
3.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4.齐诵本诗。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会写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近字比较:海—梅喊—减眨—泛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
梅、溪、泛、减: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教师范写,提示重点笔画。
溪:右部是“爫+幺+大”。 泛:最后一笔是捺,要写得平展。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教学板书]
1.古诗三首
绝句景物:迟日、春风、花草
动物:燕子、鸳鸯春光无限
惠崇春江晚景画中景物:竹、桃、鸭、芦芽……
景中联想:鸭知水暖、河豚欲上
三衢道中梅黄→日日晴
溪→泛、山→行
不减→添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诗的意境,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
官,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的怀
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而体 会诗人愉悦的心情。再让学生在
反复吟诵中理解古诗,想象画面,体会当时的情景。同时放手让
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先理解词语的大概意思,再在理解诗句
的基础上,结合创设的情境来引导学生理 解全诗的意思。这样不
仅拓宽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空间和美的视野,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
情趣。
2.燕子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散、 杆”,
能正确读写“伶俐、偶尔”等词语。
2.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第1~3
自然段。



3.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短语,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
并摘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并积累文中的好
词、好句。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燕子图,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燕子图,引导交流:同学们,春天到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你了解燕子吗?(学生交流对燕子的
了解)
2.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著
名作家郑振铎写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 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试着联系上下
文理解词语。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3)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2.小组内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读生字并组词,说说书写生字时应注意的问题。(注意



“纤”“散”两个字的读音)
(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交流不理解的语句,组长归纳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并
记录下来。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全班交流,探究问题
1.细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
了燕子怎样的特点?(课文是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从燕子的外
形、燕子为春光平添生趣、燕子的飞行 、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
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活泼可爱的特点。)
2.大家还有哪些疑问呢?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4.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

四、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轻声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话从哪几个方面描写 了燕
子的外形特点?(羽毛、翅膀、尾巴)(板书:燕子外形)
2.课件出示:()的羽毛,()的翅膀,()的尾巴,凑成了那
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3.哪些词语让你眼前浮现出画面?是怎样的画面呢?
4.出示短语,边读边想象燕子的外形。



乌黑的羽毛 轻快有力的翅膀 剪刀似的尾巴
5.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的画面。
6.指导学生借助短语,按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背诵第1自然段。
7.教师小结:
在 第1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通过边读边想象感受了燕子的
外形美,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更多的 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第1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
2.分自然段指读课文,思考:课文还从哪几个方面来向我们
介绍燕子?

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思考:课文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勾画有关语句。
2.讨论交流。(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1)“如毛的细雨”是什么感觉?(体会春雨轻、 细、小的
特点)7.在文中找出一句拟人句抄写下来。
(2)读中体会:“如毛的细雨由天上 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
柳”。(引导学生用舒缓、轻柔的语调朗读,体现春雨的细、轻,
体现柳 丝的柔美多姿。)
(3)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花呀,草呀,叶呀,“赶集



似的聚拢来”,到底是怎样的一番场景?(引导学生理解“赶集”
一词)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4)就在这大好的春光中,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它的到来,
给春天平添了生趣。(课件出示 最后一句话,板书:平添生趣)
3.为什么小燕子的到来,给春天平添了许多生趣呢?(动静
结合,春天更有生气了)
4.课件展示景物图片,学生对比欣赏,说说有什么感觉,可
以用哪些词语来描述美丽的春景。(光彩 夺目、烂漫无比)

三、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 开始它快乐的飞行。请同学们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3、4自然段,并说说从这一部分中你知道
了什么。(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板书:燕子
飞行)
2.课件出示第3、4自然段,展示燕子飞行图片。
(1)一个“斜”字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2)“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 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这句话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行之快。
(3)“掠”是什么意思呢?( 轻轻擦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了“掠”字可以体现出燕子飞行时动作的轻快和飞行时优美
的姿势,就像蜻蜓点水一样,一下子就飞过去了,看不见了。)
(4)除了“掠”字,在第3、4自然 段中,还有哪些字、词
也用得特别好呢?请大家来读一读,圈一圈。(“沾”用得很好,
说明燕 子的动作十分灵活。“荡漾”用得很美,平静的湖面因为燕



子的到来变得美丽。)
3.小结:是啊,这一部分课文写了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
燕子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燕子飞行时非常灵巧,动作
轻快,姿态优美。)
4.自由朗读。(读出燕子动作轻快,姿态优美的特点,试着背
诵第3自然段。)

四、继续探究,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语、句子。说说这一自
然段主要介绍了燕子的什么。(板书:燕子休憩)
2.交流,重点赏析“闲散”“纤细”“休憩”“几痕”等词语。
(课件展示图片)
(1)辨析“几痕”和“几根”。(“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
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 br>(2)辨析“休息”和“休憩”。(“休息”指工作、学习等暂
停,歇息使精力恢复;“休憩”多 用于书面语中,如在游廊或树荫
下休憩。)
(3)辨析“闲散”与“悠闲”。(“闲散”是形 容生活的状态;
“悠闲”是形容心境,而且一般持续的时间不长。)
3.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
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大家都特别喜欢燕子,因此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鸟类,



这样才能 时常看到它们。每个同学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燕子的形
象,你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你心中的燕子 吗?可以画一
画、写一写、捏一捏、刻一刻、拍一拍(拍摄)……下周我们举
行一次“燕子”展 览会。

六、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在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生字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聚”“倦”等字。

[教学板书]
2.燕子
燕子外形 平添生趣
燕子飞行 燕子休憩 喜爱
[教学反思]
《 燕子》这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燕子在天空中和湖面
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憩的情景。我充分利用课件 和插图再现课文
里的春光美景,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体地位,以读为 主,以读促悟。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
读、说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朗读每 一自然
段时,我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必要的指导,采取丰富多样的形
式练读,让学生体验读书 的乐趣,感悟作者的心情。

3.荷花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读好
儿化词和轻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3.通过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感受荷花的美丽。
4.能仿照文中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
植物。
[教学重难点]
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荷花的美丽。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并仿照着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 看到了什么?(课件呈现多幅荷花
图片,播放背景音乐。教师相机板书课题:荷花)
2.荷花 出淤泥而不染,自古有很多文人墨客都赞美它,今天,
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一起去荷塘,去看看他笔下 的那一池白荷
花。(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标注自然段,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预习。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
字音。 (指导学习多音字“挨”——[āi][ái])
(2)汇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正误、补充并小结。
①翩翩起舞 ②挨挨挤挤 ③清香 ④饱胀 ⑤破裂 ⑥姿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探究交流。
课文围绕荷花讲了哪些内容?(讲了荷花的样子、姿态及作
者的想象 和感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写
“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 )(板书:荷花
的样子和姿态作者的想象和感受)
2.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1 )教师范读,思考:“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句中的
“一……就……”这个关联词语说明了什么?( 荷花散发出来的
清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直飘到公园门口。)
(2)为什么“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呢?
(因为“我”喜欢荷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闻到荷花香味后,希望看
到荷花的迫切的心情以及对荷花的喜爱。 (自由读、指名读)
(4)小结:“赶紧”“跑”表现了作者赏花的急切心情,真可
谓花香袭人、花香诱人啊!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蹈”“佛”)
4.形近字辨析:瓣、辩和辨;蓬和篷;拂和佛。
5.书写练习,自评互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一阵荷花的清香 ,吸引作者一进公园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作者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 读第
2、3自然段。将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标出你认为描写荷花最
美的句子。

二、品读美文,欣赏荷花
1.同桌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并说说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1)课件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挨挨挤挤”说明荷叶密密层层,数量 很多。这句话运用比喻的
修辞手法突出了荷叶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和荷叶旺盛的生命力。)
(2)课件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思考:这句话美在哪?(“冒”字用得好)



师:这句话连接了荷叶 和荷花的描写。同学们,如果把“冒”
字换成“长”或“钻”行不行?(不行。因为“冒”是在荷叶之< br>中露出头来,高出其他,突出荷花不断向上生长的生命力,“钻”
和“长”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3)课件出示: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
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 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
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是一组排比句,写了荷花刚开、全开、将要
开时的三种状态,写出了荷花花瓣的数量、花蕊的颜色以及花的
样子,十分生动形象。请你用“有的…… 有的……有的……”的
句式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2.还有哪些句子也让你感受到了美?
(1)“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
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此 刻,你最想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些
荷花呢?(千姿百态、形态万千)
(2)“如果把眼前的一池 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
本领可真了不起。”句中“一大幅活的画”指什么?“画家”指的是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教师小结:是啊,这还是一种生命的美,充满活力的美。正是因为大自然那鲜活的力量才有了这样富有生命力的画卷。
4.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5.欣赏了荷花那优美的姿态 ,一池的荷花将作者深深吸引,
他陶醉其中,自己也变成一朵荷花了。谁来读读作者的想象和感
受?(学生自愿举手朗读)
6.师生合作:在池塘边,驻足观望,此时,“我”也是一朵荷



花了,“我”觉得……
“我”仿佛看到……“我”仿佛听到……(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师总结:“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看来作
者被这美丽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
7.齐读第4、5自然段(配乐),体会荷花的美。
8.第4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写一
写。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三、回顾整体,小结全文
1.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荷花。作者通过
先写看到荷花,欣赏荷花,后写想象自己成为荷 花,将自己的喜
爱之情融入语句中,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荷花的美。大家也
都被这美景陶醉 了,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荷花的美吧。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试着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板书]
3.荷花
闻到清香
看到荷花的样子和姿态
想到自己仿佛就是荷花
回到现实热爱大自然
赞美大自然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文章语句优 美,充满丰富的想
象。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课件的
展示,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激
起学生读书的兴趣。这节课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让 学生和作
者一起融入荷花的美景里,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荷花的美。
4*昆虫备忘录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积累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你最感兴趣的内容。
3.用喜欢的方式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培养 学生留心观
察、探索昆虫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昆虫,总结它的特征。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探索昆虫奥秘的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昆虫吗?你知道哪些昆虫?对它 们有什么了
解?(课件出示多种常见的昆虫图片)
2.小组交流组内同学普遍感兴趣的昆虫,教师巡视,参与交
流。
3.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导入课题:从交 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喜
欢昆虫,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来进一
步了解几种昆虫。(板书课题)

二、自主读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默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不懂的地方做
上记号。
2.教师巡视,随机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三、互相交流,学习第一部分“复眼”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说说作者主要介绍了昆虫的什
么。
2.小组交流,小组长做好记录。
3.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随机小结。
(1)蜻蜓有复眼。(板书:复眼)
(2)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板书:视觉灵敏)
5.查字典了解什么是复眼。(指名说,教师小结,课件出示“复
眼”的相关知识)
6.作者是怎么研究复眼的?
(1)琢磨。琢磨是什么意思?(思考;研究)作者是怎样琢< br>磨的?(“想必是”可推敲出作者是通过看书与猜想。)
(2)观察。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走近蜻蜓和苍蝇,发现它



们视觉灵敏)
(3)想象。(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
7.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和思考)
8.再读课文,还有什么发现?(指名说)
9.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善于观察
和思考的好习惯。

四、互相交流,学习第二至四部分
1.出示自学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昆虫分小组进行探究学习。
(2)解决“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等
问题。
(3)组长整理信息,派代表发言。
2.各小组自主探究。
“花大姐”探究小组。
花大姐的外形和特点:
①瓢虫的膜翅:黑绸衬裙,顺顺溜溜,严丝合缝(指缝隙严
密闭合)。(用词准确)
②外形: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有漂亮的小圆点,星点不
同。(观察细致)
③习性:吃蚜虫——益虫;吃马铃薯嫩叶——害虫。(喜爱之
情)
“独角仙”探究小组。
独角仙的外形和特点:



①笨重②体长③甲壳④头部⑤力气
“蚂蚱”探究小组。
蚂蚱的外形和特点:
①别称②形态③飞起来④膜翅⑤土蚂蚱
3.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再全班汇报。
预设1:使用“噌——”“呜—— 扑”等拟声词,表现了复眼
昆虫的机警和独角仙的莽撞笨拙,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预设2:语言亲切自然,充满童真童趣。比如,“我说……就
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4.制作《昆虫备忘录》。
(1)各小组总结作者是怎样写的。(外形、特点、别称、习
性等)
(2)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细致观察、善于思考、描写准
确、修辞恰当)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表格、配有文字说明的图片,做
一做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汪曾祺了解了几种常见的昆虫,学习了
怎样写好昆虫备忘录。希望同学们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
也能写出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教学板书]
4*昆虫备忘录



蜻蜓、苍蝇:复眼视觉灵敏
花大姐(瓢虫):星点不同有益有害
独角仙(甲虫):头部有角力气大
蚂蚱外形美(挂大扁儿)
吐口水讨厌(土蚂蚱)
细致观察 描写准确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我先以讲解“复眼”部分的 学习方法,根据阅
读提示拟出自学要求,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自学,完成信息整理,
自主学习。 本次教学充分发挥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
学生自学时,我进行适宜的引导与帮助,进一步提高 了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
口语交际 春游去哪儿玩
[教学目标]
1.能向同学推荐春游值得去的地方,说清楚好玩之处和可以
开展哪些活动。
2.在讨论交流时,能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尽量不打断别人
的话。
[教学重难点]
1.能向同学推荐春游的好去处,并能把推荐的理由说清楚。
2.学会倾听。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图片导入,引出话题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两幅春游场所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说一说:
图上的小 朋友到了哪里,开展了什么活动?承接两幅情境图,引
出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春游去哪儿玩。

二、读题,明白要求
1.围绕主题,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课件出示话题要点)
(1)推荐的地点。
(2)推荐理由。
2.除了课本上提到的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说
清楚?(自由补充)

三、出示范例,引导交流
1.师:我们应该怎样说才能做到以上几点呢?老师先给大家
说一说。
课件出示范例 :我建议大家去中山公园。我的理由有四个:
首先,公园面积不是很大,不至于迷路,很适合三年级学生 游玩;
第二,公园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还有游乐设施;第三,公园离学
校不远,步行15分钟就 到了,玩的时间比较充足;第四,公园里
有古老的建筑,我们在玩的同时,还能了解历史,一举两得。
2.师:大家觉得老师说得怎么样?老师是怎样把这件事说清
楚的?
预设1:老师表 达得很清楚。老师先说地点是中山公园,然
后再说理由,最后说公园里可以组织什么活动。



预设2:老师用了“首先、第二、第三、第四”等表示先后
次序的词,让我们一听就明白了。

四、分组讨论,互相补充
1.小组讨论,小组内先达成共识,推荐一个地方。 < br>预设1:我觉得去植物园玩最好,因为那里不仅有各种各样
美丽的植物,还有一片湖。我们不仅可 以欣赏美景,还可以乘坐
游船。
预设2:我觉得去老龙潭比较好,那里有清澈的泉水,里面
有好多鱼,我们可以在泉边野炊。
预设3:我觉得去公园玩比较好,那里有一个大广场,我们
可以在广场上放风筝。
2.小组成员针对他人的发言互相补充,把推荐的理由说清楚,
并做好简要记录。



五、汇报交流,选出最佳
1.各小组汇报,畅所欲言。
2.各小组评议,取长补短。(课件出示评议要求)
预设评议:我觉得去公园玩比较好,那里有一个大广场,我
们可以在广场上放风筝。
小红:她说得不错,先讲清楚想去的地方,然后讲了理由,
最后讲了可以组织的活动。



小明:理由和可以组织的活动,若能多说几条就更好了。
3.投票选出最值得去玩的一两个地方。
(1)是否讲清楚到什么地方游玩。
(2)理由是否充分。
(3)表达的语言是否清晰,条理是否清楚。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围绕“春游去哪儿玩”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通
过这次活动,你们有什么收获? < br>预设1:我知道了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建议讲清楚。如理由比
较多可以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比 如“可以……还可以……”
“第一、第二……”这样能更好地讲清楚自己的意思。
预设2:我的收获是在别人发表看法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倾
听,等别人说完后再进行补充。

[教学反思]
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为学生创设了贴近生活的情境,调动了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出示示例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有
话可说,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习作 我的植物朋友
[教学目标]
1.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
2.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



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记录卡将自己喜欢的植物描绘出来,并融入自己的感
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春天到了,到处都生机勃勃。前 段时间,我们都选择了
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植物进行观察。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你交到了
哪个植物 朋友呢?
预设1:我观察的是校园里的水杉。看着它长出羽毛一样的
叶子。
预设2:我观察的是小区里的迎春花。看着它开出了金黄的
花朵。
预设3:我观察的 是小河边的垂柳。看到枝条上慢慢地冒出
嫩黄色的芽,这两天已经绿油油的了。

二、指导写作
1.说一说,交流自己的记录卡。
2.出示范例,指名说一说这张记录卡记录了哪几个方面的内
容。
3.交流:是从桃 花的“名称”“样子”“颜色”“气味”“其他”
这几个方面来制作记录卡的。这张记录卡中的“其他” 包括桃花



开放的时间、开花后结的果等内容。
4.学生交流自己制作的记录卡。
5.师生评价。
6.借助记录卡用完整的一段或几段话介绍自己的植物朋友,
说说自己的感受。
7.小组内交流,观察相同植物的同学互相可以相互补充。
8.说说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植物朋友介绍清楚并且能吸引别
人。
(1)按一定顺序。 (如开头:写自己要介绍的植物是桃花;
中间:写桃花开放时的不同形态,再写一写自己闻到的、基于画
面想象到的;结尾点题,表达对桃花的喜爱之情。)
(2)学会想象,可以用上比喻、拟人等 修辞方法。(五片椭
圆的花瓣围着一个小柱般的花蕊,就像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
(3)可 以是看到的、闻到的,还可以是摸到的。(我把鼻子
凑近桃花,深深地吸了一大口气,那一股悠悠的清香 沁人心脾。)
(4)不能直接把记录卡抄下来,每一个部分之间还要有过渡,
再写写自己的感受。
……
9.明确本次习作要求。(课件出示)
10.学生习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分享评议,自主修改
1. 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评一评:有没有写清楚这
种植物?有没有用不合适的词?反复朗读,尝试 运用修改符号修



改习作。
2.在自己修改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合作修改。
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对照要求再互相评一评,改一
改。
3.学生独立修改。
4.誊写作文。
要求:认真书写,誊写清楚。

[教学板书]
习作 我的植物朋友
按照顺序 细致观察 丰富联想
抓住特点:外形 颜色 气味 习性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作文训练是指导学生写身边熟悉且喜欢 的花草树
木。本次的教学难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借助记录卡把熟悉的花草
用文字描述出来,并按 一定的顺序描写植物的特点。我的方法有
三点:一是课前让学生自己观察喜欢的一种植物并制作记录卡,
为写作奠定基础。二是根据记录卡中的内容,将植物的外形、颜
色、气味等特点用适当的语句依 次连接起来。三是让学生表达自
己对植物的喜爱之情。作文只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才真切感人。
因此,在这三个方法的引导下,学生们都能做到有话可说,并对
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偏旁归类的识字方 法认识“援”“掷”等9个生字。
识记“救援、投掷”等9个词语。
2.能辨析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并运用。
3.体会并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按照例句写出一种小动物
的外形特点。
4.积累古诗词《忆江南》。
[教学重难点]
学会按偏旁归类识字,学会辨析近义词,掌握近义词在不同
语言环境中的运用。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交流本单元优美生动的语句。
(1)小组交流。
(2)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句子,学生思考: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1)我能体会到小燕子飞行的轻盈。
(2)我仿佛看到了荷花马上就要开放的样子,能体会到作者
独特的感受。
(3)“落”“折”“收拢”这些细致的动作描写,形象生动,
让小瓢虫仿佛飞到了我的面前。



3.教师小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遇到优美的语
句, 只有反复品读,才能了解其表达的意思。(指名读以上几句话,
师生评价)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生字: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读一读由生字组成的
词语。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看看能发现什么。
(3)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2.教师总结评价。
(1)3组生字都有相同的部首,同时每组生字中也有形声字。
第一组:左形右声,“援、掷、捞”,“扌”表示形,表示与手
做出的动作有关。
第三组:下形上声,“资、贡、贷”,“贝”表示形,表示与钱
财有关。
(2)你们还学过哪些形声字?举例说一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1题。
(1)小组交流,选择词语,并说明理由。



(2)小组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词语辨析可以从词性、词义程度的轻 重、词
义范围的大小、词的感情色彩等方面进行,也可以反复将词语带
入语境中朗读,通过语感 判断。
2.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2题。
(1)自由阅读,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评议,简单小结。
(第1句用“乌黑”“轻快有力”写出了燕子羽毛的颜色和燕< br>子翅膀的特点,将“尾巴”比作“剪刀”,形象地写出了燕子尾巴
的特点。第2句运用了打比方的 说明方法,写出了独角仙头部尖角
的特点。)
(3)试着填一填:一身(雪白的)毛,一对( 竖起的)耳朵,
加上(红宝石般的)眼睛,凑成了可爱的小白兔。
(4)自己尝试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
(1)课件出示《忆江南》,释题,简介背景。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纠正字音,学习生字)
(3)小组开展朗读比赛。
2.简单理解,把握感情。
(1)课件出示词语注释。
(2)小组交流,对照注释说说每句词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我已十分



熟悉。 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
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 南?(这首词总写
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
得十分鲜艳奇 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3.背诵《忆江南》,课外积累《忆江南》中的另外两首词。

[教学反思] 今天顺利完成了语文园地一的教学,下面我针对教学情况进
行简单的反思。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留给 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思维
空间,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通过补充一些与语文园地内容相关的练习
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检验自学成果,进行经验总 结,加深对知
识点的掌握与理解。

5.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
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背诵课文。
3.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领悟
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大家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评议,补充指导。)
2.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寓言故事 ,那时
的寓言是用古人的书面语写成的,也就是文言文。这节课我们一
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寓言 故事——《守株待兔》。(板书课题,学
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探究初成
1.出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1)重点指导“耒”。(课件出示“耒”字的汉字演变图)
(2)学习生字“冀”。
“冀”现在是河北省的简称。(与“翼”比较不同之处)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3.再读课文,注意语速和停顿。
(1)回忆如何朗读文言文。学生自由练读,试着划分朗读节
奏。
(2)教师范读,学生感知文言文声断气连的读法。
课件出示: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
/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
而/身为/宋 国/笑。



(3)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4.齐读。

三、细读课文,了解文意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翻译句子,并交流探讨难理解的句子
含义。
2.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1)汇报通过合作学习仍未解决的问题。
(2)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指导朗读:放缓语速,适当停顿,重读你想要强调的位
置,体现古文的韵味。
(4)师生合作读,教师读翻译,学生读原文,加深对课文大
意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集体评议。

二、展开想象,讲述故事,感悟寓意
1.读课文,想想怎样才能将故事讲得更加生动。



2.师引导想象:
(1)“兔走触株”中的“走”字是什么意思? (跑)兔子当
时是怎样跑的?(特别快)还有哪些词也表示快的意思?(快如
闪电、疾驰、飞奔 等)
(2)野兔为什么这样拼命地跑?(学生猜想:有可能它遇到
了猛兽或者猎人,正在逃命 。)师小结:正是因为特殊的原因,这
只野兔急于逃命才慌不择路跑到了种田人的地里,撞在树桩上折< br>断脖子而死。那么可以知道这只野兔撞死在种田人地里的树桩上
是一种巧合。
(3)种 田的人看到撞死的野兔是什么心情?(高兴)还有哪
些词也表示高兴的意思?(心花怒放、喜出望外、眉 开眼笑等)
他会怎样处理这只野兔呢?(他可能会美餐一顿或将兔子卖了换
钱。)
师小结:种田人将野兔捡回家后,他又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他又是怎样做的?
(4)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他放下农具,守在树
桩旁想:万一有兔子再撞到树桩上,我就又可以 吃到美味的兔肉
了。)
(5)对于他的这种想法,你怎么评价呢?(板书:心存侥幸)
结果会怎样呢?(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6)大家想一想:他为什么被宋国人嘲笑?
3.观察课文插图,学生展开想象讲述故事,鼓励学生用上自己
喜欢的词语。
指名讲故事。(配上图片,给予提示)



4.师总结:同学们在讲故 事的时候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
这样讲出来的故事会更加具体生动。

三、感悟道理
1.读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发言)(自
己不主 动努力,怀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得到意外的收获是不对的。
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板 书:心存侥幸一无所
获)
师总结:不要幻想不劳而获,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这是我们学这则寓言获得的启示,也是我对你们最大的期望。
2.配乐朗读,熟读成诵。
(1)播放古筝曲,学生随着曲子朗读课文,读出古文的韵味
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2)试着背诵。

四、阅读链接
1.学生默读故事,思考:这则寓言故 事讲了什么内容呢?(讲
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
的劝告 ,最终离楚国越来越远。)
2.那么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意孤行,不听别人
劝告)
3.故事中的人 由于不听别人劝告,犯下了错误。生活中你们
经历过这样的事吗?(学生自由讨论,互相说一说)
4.寓言故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一个



什么道理呢?(课件出示道理)

[教学板书]
5.守株待兔
起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经过:放下农具守株待兔
结果:兔不复得被人嘲笑
心存侥幸 一无所获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的时候,我 先引导学生回
忆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借助注释,理解句子大意。然后把学习
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接着在理解课
文内容时,引导学生想象,找出种田人“守株待兔”的原因 ,分
析其过程和最终结果。再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守株待兔》背后的
真正寓意。
6.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谦
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
同的性格特点。
3.默 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
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陶罐和铁罐神态和语言的描写,了解 铁罐的傲慢
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的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正确看待人和事
物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里
有两位主人翁,一位叫陶罐,一位叫铁罐。(出示陶罐、铁罐图片)
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自由发言)
2.大家想知道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我们一起去看看
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
上记号。
2.同桌之间互相检测课后生字词,读准字音。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师生互评。
4.分段读文,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
么事?(国王的橱柜里有一个陶罐和一个 铁罐,坚硬的铁罐看不
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却谦虚礼让。若干年后,陶罐被人们
从废墟里 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分角色朗读第1—9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2.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请同学们用自 己喜欢的方式自
由读课文第2—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和描
写它们神态的 词语画出来。
(1)课件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2)指名朗读第一组对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 么。(铁
罐很傲慢,看不起人,没有礼貌。板书:傲慢)
(3)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铁罐说的话读一读?(指名读)
(4)铁罐明明知道陶罐易碎,却偏要抓住它的弱点发问,目
的是什么?(嘲笑陶罐)
(5)通过铁罐的行为,谁能猜测“奚落”的意思?(用尖刻
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6)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不慌不忙,它是怎么回答的?
(指名读第二句)
(7)陶罐不但不生气,反而称铁罐为兄弟,这说明了什么?
(陶罐谦虚友好。板书:谦虚)
(8)谁再来读读陶罐的话?(指名朗读)
(9)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第一组对话,可加上表情和动作进
行表演。
3.学生自主学习后面的两组对话。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①同桌合 作分角色朗读后面的两组对话;
②注意圈出需要重读的部分;③思考:铁罐和陶罐的情绪分别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别出示两组对话。
课件出示第一组对话: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
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1)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注意铁罐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
(2)陶罐要争辩些什么呢? 最后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陶
罐没有说完的话)但是铁罐容许陶罐争辩吗?
课件出示第二组对话: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什么
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
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1)指名朗读对话。
(2) 学生自主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恼怒:气恼,发怒。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 待。和睦相处:
彼此和好地相处。)
(3)铁罐为什么越来越生气呢?(因为陶罐在争辩)
师小结:面对铁罐这么恼怒无理,陶罐依旧表现出平静友好
的态度。铁罐也由刚开始的傲慢、轻 蔑、恼怒,再到现在的火冒



三丈、恼羞成怒……
5.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三组对话内容。
师小结:随着时间的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 陶罐和
铁罐的结果又将如何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四、复习巩固,识字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骄、傲、谦、懦、捧、弱、
代、价”都是左右结构。“尘 ”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虚”是
半包围结构,注意第三笔是横钩。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难写的生字。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说一说陶罐和铁罐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精读课文,总结升华
1.学习第10—17自然段。
(1)学生默 读课文第10—17自然段,理解重点词语。(流逝:
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覆灭:全部被消灭。覆盖: 遮盖。翻来覆



去:本课指多次重复地掘土。)
(2)陶罐和铁罐的结果如何?
(3)学生交流汇报自学成果,朗读相关句子。
( 4)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它们会有这样的结果?(学生发言,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光洁朴素美观不 复存在)
2.总结全文,感悟道理。
补充资料:关于铁罐氧化作用的科学道理。(铁遇到空 气中的
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年代久远,铁罐已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 习了陶罐和铁罐的故事,你喜欢谁呢?
为什么?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 br>生交流汇报,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
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 尊重,和睦相处。)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创造想象,训练表达
陶罐被摆放在博物馆里,供人们观赏,可它还会常常想起自
己的铁罐朋友。一天晚上,陶罐做了个梦,梦 中,它与铁罐相见
了。想象一下,铁罐见了陶罐,会对它说些什么呢?试着写一段
对话吧,要求 写出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语气或动作。

[教学板书]
6.陶罐和铁罐
陶罐 铁罐
谦虚 傲慢



光洁朴素美观 不复存在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让铁罐傲慢与陶罐谦虚的形象跃然
纸上,通过 带领学生具体分析铁罐与陶罐的第一次对话,获得学
习方法后,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 自学的形式
学习后面的两组对话,教师起到帮带作用,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
我再利用不同形式 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铁罐和陶罐的性格特
点,了解故事的发展,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7.鹿角和鹿腿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读准“称”“禁”“撒”“挣”
4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能对与故事有关的说法表达自己的
看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的原因。
2.体会故事的寓意,初步学习复述故事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头戴珊瑚帽,美丽可御敌,腿儿细又长,翻山
快如飞。(梅花鹿)
2 .鹿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经历了一件事后,它改变了一
些看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还得从《鹿 角和鹿腿》的故事
说起。(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语句,边读边画
出不懂的词句。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一只鹿原来十分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 怨自
己的四条腿长得难看。后来当它被狮子追赶的时候,美丽的角让
它差点儿送命,可四条难看 的腿却帮它狮口逃生。)

三、品读课文第1—4自然段
1.欣赏鹿角的美丽。
(1)鹿角到底美在哪里呢?请你们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并
画下来。
(2)学生朗读。(课件出示句子)
(3)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两束美丽的珊瑚)“精 美别
致”是什么意思?(精致美好,而且很特别)
(4)当它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心情怎么样?(兴奋板书:
鹿角美丽)
(5)谁能把这样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出鹿



自我欣赏时兴奋、陶醉的语气。)
2.抱怨鹿腿的难看。
鹿悠然自得地欣赏美丽的 鹿角时,忽然觉得自己的腿很难看,
它开始抱怨了。它是怎样抱怨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并画下来。
(1)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板书:鹿腿难看)
(2)这时候鹿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指导学生读出不满、
嫌弃的语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本课主要讲了
一个什么故事。

二、品读第5—7自然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鹿对自己的腿和角的看法发
生了怎样的改变。
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
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1)请学生朗读,并从中找出两对反义词。(美丽—难看送
命—逃生)
(2)问题过渡:难看的腿让鹿狮口逃生,美丽的角却差点儿



送了它的命,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6自然段。
板书:险些送命狮口逃生)
3.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感受惊险。
4.课件出示:
①咦,这是我吗?
②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
美丽的珊瑚!
③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④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
狮口逃生!
(1)鹿的态度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此时它的心里会想
些什么呢?
(2)死里逃生的鹿此时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评价角和腿呢?
(后悔、叹息、感激)
5 .小结课文。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事物各
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 坏。)
6.将课文与《陶罐和铁罐》作比较,说说这两篇课文的共同
点。
(两篇课 文都是用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全面地看待事
物的道理。像这样用一个故事告诉人们道理的文章,称 为“寓言”。)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小小辩论会。
(1)出示: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



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
(2)学生读句子,表明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可以联系
实际说一说)
2.教师 总结:事物各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
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四、复习巩固,识字写字
1.指导学生写字,课件出示会写字。
2.学生自主观察字形,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自学成果,教师重点点拨、范写。(“鹿”注意“比”
的写法)
4.学生书写练习,自评、互评。

[教学板书]
7.鹿角和鹿腿
鹿角 鹿腿
美丽 难看
险些送命 狮口逃生
各有所长 全面看问题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有意识地让学生找 出鹿对它的角和腿
前后不同态度的相关句子,再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自主朗读体会
鹿态度的变化 ,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接着,我以课后习



题作为一场小“辩论赛”, 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联系生
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谈自己的理解,让学生明白好看的东西并不一< br>定是有用的,不好看的东西并不是没有用的道理,引导学生建立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的价值观。
8.*池子与河流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
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
赞同哪一种。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池子与河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互相交流:
你喜欢池子还是河流?为什么?
2.教师小结: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喜欢河流,也有
一部分同学喜欢池子。当然,池子 和河流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寓言诗,看看诗中的池子和河流之间会
发生怎样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自主读文,学习交流



1.初读寓言诗,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再读寓言诗,把握重点词的意思。(课件出示)
3.三读寓言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画出来,思考:为什么
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4.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课件出示:你几时才能抛开这样的生涯?
①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奔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
活)
②池子为什么提议河 流抛开原有的生活?(它觉得河流的生
活太累,负重太多。池子认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 )
(2)课件出示: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这个自然规律,难
道你已经忘掉?
河流所提到的“自然规律”指什么?(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
洁)
(3)课件出示: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
利益。
①河流为什么会 受人们的尊敬?(因为河流抛弃了自身的安
逸,“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所以 河流
受到人们的尊敬。)
②河流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利益?(学生自由发言,师给予评
价)
师过渡:池子认同河流的话吗?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4)课件出示:河流的话果然应验。
①河流的什么话得到应验?(河流给人们带来利益,受到尊



敬,光荣无比。池子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
②从哪里可以看出河流的话得到应验?(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5.朗读最后一小节,联系全文 的内容,谈一谈你的理解,说
一说你更赞同文中池子与河流谁的观点。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教师与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想象池子与河流对话时的动
作、神态。
2.小组交流:
(1)池子和河流各代表生活中什么样的人?(池子代表那些
贪图安 逸,不思进取的人。河流代表那些永不满足现状,负重前
进,永远创造快乐和幸福的人。)
(2)读完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在你周围有这样的人吗?你要做怎样的人?
(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并小结:
人不应该荒废年华,应 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作贡献,
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
将来会一无所获。

[教学板书]
8.*池子与河流
池子 河流
贪图安逸 负重前进



不思进取 创造幸福
淤塞枯干 长流不断 多作贡献
增添光彩

[教学反思]
本文是 一篇略读课文。在上课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以自主学
习的方式,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引导学生交流自 己的感受,
并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学完课文后,我提出了“池子和河
流各代表什么样的人 ?在你周围有这样的人吗?你要做怎样的
人?”这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由课文引向实际生活,让学生能结
合生活实际对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口语交际 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讨论,能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
2.能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
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1.与别人交流时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
2.学会耐心倾听,尊重别人的想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班情,引出话题
师:从一年级入学到本学期,班级实行过班干部轮流制吗?



哪些同学 在班级中长期担任班干部?哪些同学曾经担任过班干
部?哪些同学从未担任过班干部?(课件出示三年级 (2)班上下
学期班干部图表)刘杰浩所在的班级,班干部是由同学轮流担任
的。对此,你有什 么看法?你认为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板
书课题)

二、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1.四人一小组参与“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的讨论。(课
件出示讨论要求:对别人的想法 不要加以指责,但可以礼貌地进
行客观的评价。)
2.师:如果实行班干部轮流制,你同意吗?理由是什么?
明确:提醒学生在发言前要根据自 己的观点,想充分,多做
一些假设,多想点理由,然后发言。可以列举发生在身边的事例
作为支 撑,并用上“首先”“其次”等表示顺序的词,使表述更清
晰。
(1)若同意轮流制,试着想 一想:对班级活动的开展会有怎
样的影响?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会有怎样的影响?如果实行班
干部轮流制,轮流的时间怎样安排才更合理?一个月轮换一次,
还是一学期轮换一次?为什么?
(2)若不同意轮流制,那可以采用什么方式?如老师指定制、
班级竞选制、抓阄制等。从中选择一个 ,说说这个制度的好处;
也可以从学生个人角度出发,每个学生的性格差异较大,有的学
生热衷 于为班集体服务,有的学生习惯于两耳不闻窗外事,要尊
重学生的差异性。评价标准:



发音: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语速:表达流畅,语
速适中,不拖音。
内容:有理有据,表达有序。 语气:抑扬顿挫,有一定吸引力。
神情:表情丰富,自然大方。
三、全班交流,说清观点和理由
1.各小组依次派选代表发言。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
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明 确:引导学生围绕“该不该”和“为什么”两个核心问题
进行发言。另外,小组推荐代表不一定要说得最 好的同学,可以
采取轮流制或抓阄等方法,尽可能给每一个学生参与的机会。
范例一:我觉得 应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这对于班级管理的
作用很大。首先,它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班级的管理者,能 激
发同学们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大家的自律能力,使得人人有“我
必须这样做”的意识。其次 ,它能让所有学生都得到锻炼,使每
个人都有发展个性特长的机会。最后,它可以提高同学们的管理热情,增强同学们学习及工作的积极性,使大家都有不断进步的
动力。
范例二:我认为不 应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第一,班级内所
有同学都轮流担任班干部,有的同学对自己的职位还没有完全适
应,就面临着轮换,工作不能有效地开展,影响班级的管理。第
二,班干部总是更换,不利于班 级的管理与稳定,会出现应付的
现象。反正无论干得好不好,时间一到,就会换人。第三,个别
同学不能胜任班干部的工作,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影响班级的
管理。



2.师生共同总结两种观点。

四、评议评价,提升能力
1.在刚才的发 言环节,很多同学的表现值得称赞,我们一起
来评价一下吧!(课件出示评价标准:发音、语速、内容、 语气、
神情)
范例一:我这次的发言,做到了内容完整,有理有据,说话有条
理,没有颠三倒四。
范例二:小红这次的发言虽然内容少,但是较之前有进步,能说
清楚自己的想法。继续加油!
2.投票选出本次讨论会的“好口才”“礼仪之星”等。五、课
堂小结
其实对于到底 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各人有各人的观点和理
由,但不论是哪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有自己独到 的观点和
见解就行,没有对错之分。
[教学反思]
课前我进行了班情调查,为本次 口语交际做好了准备。课中,
我又设计了小组讨论活动和评选个性获奖者活动,这些有趣而又
实 效的方式,既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还容易发散学
生的思维,今后可以多加尝试。
习作 看图画,写一写
[教学目标]
1.学会从整体到局部、从天空到地面、由远及近观察图上的
景物。



2.学会有条理地记叙一项活动,发挥想象,将人物的动作、
语言描述具体。
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
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能把自己看到的、想
到的写清楚。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你放过风筝吗?记得当时的情景吗?(指名说)
2.导入课题: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一群 小朋友也在放风筝。
他们是怎样放风筝的?他们的心情如何?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
有关放风筝 的文章。(板书:看图画,写一写)

二、确定顺序,观察图画
1.指导看图的方法。
(1)有序观察,把握图意。(由远及近,从天空到地面,从
景到人)
(2)从图上可以看出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
等。
(3)在仔细观察图画、正确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
象。
2.指导看图。



(1)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学生相互交流)
教师出示例文片段:
星期天上午,同学们在人民广场上放风筝。天空中摇曳着各
式各 样的风筝,有老鹰风筝、蝴蝶风筝、金鱼风筝……
(2)他们放风筝时的动作是怎样的?(学生相互交流)
教师出示例文片段:
小方 也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带来的风筝,请小强帮忙一起放。
只见小强双手托举起风筝,小方右手拿着线轴, 向前小跑着,等
到放出一米来长的线时,小方喊了声“放”。小强立刻松开双手,
风筝便迎风而 上,慢慢地,小方越跑越快,风筝也越升越高。
(3)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情,联系自己的经历想一想 怎么能
做到具体、形象。比如,近处两个小男孩的风筝会飞上天吗?如
果风筝飞上天,他们会说 些什么?如果风筝没能飞上天,他们又
可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明确:看图作文的重点还应 是写看到的,三年级的学生往往
不能准确把握这一点,把想象部分写得很多,偏离主题,图画上
的内容很少,从而导致习作重点不突出。提醒学生在把观察到的
写清楚之后,适当加入一些想到的即可。
(4)想一想,人物的心情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

三、明确要求,内容具体
1.讨论: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板书:明确要求)
(1)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提示词语。( 时间、地点、人物、动
作、心情、语言)结合提示语,把图画里的内容介绍给大家。



(2)说之前,仔细观察图画(板书:观察图画),想一想:
①这是什么季节?在哪里?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
么?
②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2.指名讲述,师生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利用语言、
动作、心理描写丰富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看图画,写一写
2.导语:上节课同学们围绕图画进行了探究交流,并完成了习作构思。这节课我们来进行全班交流学习,完成习作。

二、指导写作,落实表达 < br>1.拟定题目,一个好的题目能引起别人的阅读兴趣,大家想
给自己的习作拟定一个什么样的题目 呢?

2.确定重点:在写放风筝的过程中,要想一想人物可能会说
些什么、做些什么以及想些什么。
3.动笔写作:先想好自己的思路,再写下来。

三、独立修改,展示习作



1.自读修改。(自己品读自己的作文,做到语句流畅,标点正
确,没有错字)
2.品读欣赏,师生互评。
3.誊抄习作:把修改好的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也可以一边
修改一边誊抄。
4.佳作展示:选出优秀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将其贴在展示台
上,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板书]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
时间 地点 人物
动作 心情 语言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话可< br>说。课堂上,我首先通过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图画,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 察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接着,我根据图画的内容设计思考性的问题,再引导学生把这些
问题连起来构思成一段话。最后,我组织学生相互修改作文,并
选出典型习作全班评改,分享优秀习作, 让学生做自己学习写作
的主人。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分类整理词语,积累词语的能力。



2.通过学习日积月累,积累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学会写通
知。
4.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故事的体会和
认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梳理、总结对寓言故事的体会和认识;
2.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学会写通
知;
3.通过学习日积月累,积累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和“快乐读书吧”
1.提问导入: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指名说)
2.从你读过的寓言故事中,你感悟到了什 么道理?教师结合
学生发言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
3.今天,我们来进行讲故事比赛——“小小故事会”。参赛要
求有以下几点:
(1)故事内容以寓言故事为主,尽量做到不照着稿子念读。
(2)讲故事时,要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
(3)讲完后,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收获。
4.先在小组内讲,然后派代表上台参加终极对决。
5.学生评选“故事大王”,教师颁奖。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词语积累。
(1)课件出示:①源源不断津津有味②无忧无虑无边无际
(2)学生读词语,说说两组词语的特点。(①叠词:AABC式
②无……无……)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积累的这样的词语,派代表发言参
与全班交流。
2.句子练习。(课件出示两个例句)
(1)学生读例句,一边读一边注意句中加点的部分写的是什
么。
(2)全班交流。 明确加点的部分是带有动作、神态的提示语,
这样写能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故事中人物说话时的心情、语 气。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例句,读出人物的语气,可以适当
加上动作、表情。
(4)回顾本单元的课文,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
再读一读,读好人物的语气。
(5)学生仿照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6)全班交流,评一评谁补充得好。

三、学写通知
1.读样例,了解通知的写法。
(1)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上的通知,完成填空,了解通知的内
容和格式。



①时间:②地点:③参加人:④事情:⑤通知人:⑥通知
时间: < br>(2)互相交流,了解通知的格式:通知属于应用文,应用文
有严格的格式,第一行正中间写上“ 通知”二字;第二行起空两
格写正文,正文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等内容;右下方
分两 行写署名和日期。
2.学写通知。
(1)学生根据要求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个话题写通知,教师巡
视,个别指导。
(2)利用投影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艳植舞最静霜扁集
2.互相交流找到这些字的特点。(横画或竖画较多)
3.互相交流书写这样的字应注意什么 ?(横画或竖画较多的
字,书写时要事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避免拥挤。)
4.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书写“艳”“最”。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



(1)课件出示成语。
(2)指名朗读,纠正字音。师生评议。
2.讲述成语所包含的故事,简单理解,把握寓意。
(1)小组同学选择组内同学普遍感兴趣的成语,交流成语背
后的寓言故事,分享故事的寓意。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
3.熟读并背写。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对词语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语文老师
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字词 句的感性世界”,让学
生成为语言表现的鲜活元素。用色彩丰富的“字词句”教学装扮
语文课堂 ,我们会看到另一道亮丽的风景。
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借助注释了解诗文大意,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礼物,想不想看?(配乐《春节序
曲》,播放关于春节的各种图片,如包饺子 、贴春联、拜年等)
2.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而宋代著名文学家
王安石,只 用了28个字就把这么热闹的场面写出来了。今天,我
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元日》。(板书:元日齐读 课题,解释“元”
的含义)

二、初读古诗,读准节奏,学习生字
1.学 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自读古诗。(出示自读要求:一、读准
字音;二、读通句子;三、读准节奏。)
2.指名读,师生评议,纠正字音。
3.再读,教师指导,划分朗读节奏。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教师范读。(“”表示朗读时要短暂停顿)
(2)指名读,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古人过春节的几个画面?
(3个画面)
4.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画面:“爆竹声中一岁除”。(齐声读)
(1)你知道为什么要放爆竹 吗?(古人燃放爆竹是用来吓跑妖
魔鬼怪,以求得新年的安宁。到了宋朝,人们用鞭炮替代了爆竹,但仍蕴含着美好的祝福,他们希望新年大吉大利。)



(2)新年的鞭炮声告诉我们:旧的一年结束了,哪个字可以看
出来?(除)
5.看吧,天上的烟火、亮光,地上的红爆竹,那一刻,怎能
不激动呢?(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1)齐读,用快乐、激动的心情朗读。
(2)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交流)
(3)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场景吗?(如辞旧迎新、万
象更新、喜气洋洋)
6 .生看画面,师描述:放完爆竹送走旧年,在大年初一一大
早,全家人迎着暖洋洋的春风,品尝新年的第 一口酒!(课件出示:
春风送暖入屠苏)
(1)再读这句,哪一个字值得我们品味?(暖)说 说你的理
解。(爆竹声中辞旧迎新的快乐;喝了酒心里暖洋洋;小孩子长大
了感到快乐,青年人 觉得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心里有了责任感,
老年人非常幸福,健康长寿,心里高兴。)
(2)再读诗句,读出你体会到的“暖”。
同学们,这是新年美好的第一天!初升的太阳把明 亮耀眼的
光辉洒向千家万户,人们都出门迎接朝阳。迎着红日,人们喜洋
洋地用新桃符换下旧桃 符。此时的场景给你怎样的感觉呢?(温
暖的阳光,生活更有希望)
7.课件出示: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指名读、齐读。(读出充满希望的感觉)
(2)男女分组赛读。
(3)从“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古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在用新的桃符换下旧的桃符。)
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户户贴上了红红的春 联,挂上了红红的
灯笼,人们走家串户,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同学们,把你们
的感受读出来 吧!

三、课堂延伸:交流春联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春联。(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春联,全班齐读。
3.教师指导书写课后生字“旧、符”;生写,师评价并随机展
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吗?(4月5日
前后)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扫墓和踏青出游的
日子。唐代诗人杜牧在《清明》一诗中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今天,让我们跟随诗人去看看吧。( 板书:清明)
2.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二、初读古诗,探究初成
1.自由诵读,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读出韵味和节奏。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纠正不准确的发音。
(2)找出难记的字,互相交流,学习识记方法。
(3)借助注释试着理解诗中的词语和诗句。(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点拨)

三、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1.学习古诗第一句。(课件出示古诗1、2行)
(1)指名朗读,学生评议,教师指导。
(2)课件出示重点词“清明、纷纷、欲断魂”的解释,并配
相应图片。
(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
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4)指导朗读,读出诗句的意境。
2.学习古诗第二句。(课件出示古诗3、4行)
(1)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想找人问问哪儿有酒家,
牧童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2)想象当时的情景(雨纷纷,欲断魂,遥指,杏花村),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句的意境。
3.教师范读,感受古诗的韵律。
4.思考: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怀念逝世亲
人)
5.自由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6.学生小结学法:
解题目—知作者—释诗句—懂诗意—品诗味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1.在遥远的古代,当深深 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
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无尽的思念之情,诗人王维就写下了
一篇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课件简介诗人王维。

二、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1.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纠正不准确的发音。
(2)找出难记的字,互相交流,学习识记方法。
(3)借助注释,试着理解诗中的词语和诗句。(学生自主学
习,教师点拨)
2.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重阳节的资料,谁来用一两句话介绍
一下?(课件出示重阳节简介)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课件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出示与诗句相对应的图片,读完这句诗你有什么感受?
(2)谈话过渡:诗人写这首诗时,正在长安谋取功名。身处



举目无亲的“异乡”,每逢佳节,作客他乡的思乡怀亲之情,就更
加强烈了。
(3)让我们带着思念之情来朗读吧!(男女读、小组读)
2.课件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 (2)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
重阳节兄弟们佩戴着茱萸登高,遗憾的 是唯独缺少了我一个人。)
3.感受古诗的韵律:古诗文有一个特点,具有韵律美,我们
可以 通过停顿和重读把它表现出来。
课件小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齐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诵古诗。

四、记忆识字,书写指导
1.课件出示会写字,学生自主识字。
2.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独”的部首是“犭”,“异”的
上半部分是“巳”。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板书]
9.古诗三首
元日 春节 热闹欢

清明 清明节 断魂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节 思亲、思






[教学反思]
本课三首古诗都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关,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很
强。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再引
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以不同的诵读方式 去体会诗人的情感,体
会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交流读
完古诗的 感受,体会古诗的意境。
10.纸的发明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 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保存、欧洲”
等词语,积累多音字“累”“鲜”。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4.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 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
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要求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以及蔡伦
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造 纸术对人类社会的促
进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 过程中,一刻也离不开纸,我们的课本
是用纸做成的,我们的书写也离不开纸。你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
(学生自由发言)大家了解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
纸的知识。(板书课题,学生齐 读)
近义词辨析:发明(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第一次看到
或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课后生字。(指名读,齐读。学生互相交流识
记生字的方法。)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
字音。
3.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纸的发
明”的。
(1)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 就创造了文字。那时候人们
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竹片和木片上,后来就在帛上写字。
(3)西汉时代,人们用麻来造纸。(板书:麻纸)
(4)我国东汉时代的蔡伦发明了纸。(板书:纸蔡伦)



(5)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
展,影响了全世界。
4.你能用简短的语言从这五个方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本文主要讲述了造纸术发明的过程以及意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
2.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生自 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种类时间用
料优点缺点造纸术发明以前帛麻纸。
2.结 合上表,研读第4自然段中蔡伦造纸方法的句子,并将其
与之前人们所使用的“纸”进行比较,想一想为 什么只有蔡伦改
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通过对比,用蔡伦的方法造的纸,轻便好用,原料 容易得
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3.引导学生根据课前对纸 的广泛用途的了解,想一想、说一
说:造纸术到底是如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发展的?教师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引导他们联系生活中纸的重要作用,以
及课后“资料袋”部分的内容,更好地 体现纸在各领域中无法替
代的作用。



4.为这一发明作出贡献的人是谁?(蔡伦)
5.句子探究:(课件出示: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
的伟大贡献之一。)
(1)交流:把句子中的“之一”删去可以吗?为什么?(不
可以,中国的伟大发明还包括活字印刷术、 火药、指南针。)
(2)师引导:所以说明性的文章用语一定要准确,“之一”
一词就体现了这种准确性。 (3)举一反三,思考:“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
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 的经验”一句中“大约”
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因为造纸术发明是一个渐进的
过程, 并没有确切的历史年代记载,所以课文使用了约数。)
6.延伸交流:现在由于人们不注意节约资源, 造成了大量纸
张被浪费,针对这一现象,你们都有哪些好的建议?学生自由交
流看法,教师适时 补充出示关于“再生纸”的资料(废纸被回收
后重新造成纸),同时引导他们充分利用信息数字化形式实 现资源
的节约利用。

三、记忆生字,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术伟录册保存约验阿欧洲社
(1)小组交流:怎样写好这些字?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重点指导。(“术”最后写点,“社”
先写点。)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教学板书]
10.纸的发明
竹片:笨重
帛:轻便、太贵
麻纸:粗糙不能普及
蔡伦纸:既轻便又好用、价格又便宜——传承下来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对比阅读蔡伦发明的纸和他之前的那些
纸,了解蔡 伦纸发明的伟大,以及被传承普及的原因。我通过设
计表格、对比阅读、课外知识拓展等,较好地完成了 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在于今后要善于表扬学生,让学生不断进步。
11.赵州桥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智慧、创
举”等 词语,积累多音字“爪”。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第3自然段是通过列举桥
栏上 雕刻着的图案把“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并正确抄写这一自
然段。
3.能用给定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赵州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按顺序介绍事物的
写作方法。



2.能用给定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赵州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的智慧。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出示赵州桥的图片)它的名字叫赵州桥。(板书:赵州桥。齐读课题。)
2.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自由发言,不予评价)让我
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检查反馈。
(1)课件出示词语,读准字音。读准多音字“爪”。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
字音。
(3)理解词语 。(赵县:在河北省,古代叫赵州。隋朝:我
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石匠:本文中的石匠是指隋朝的李春 ,是
设计赵州桥的建筑师。设计:在建桥之前的周密思考,精心绘制
图样,就叫设计。冲毁:冲 破。创举:前所未有的、影响大的举
动或事业。)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介绍赵州桥的,介绍了赵州桥
的哪些内容。(指导学生对所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历史悠久、非
常雄伟、坚固而美观、历史文化遗产 。)
2.自学第1自然段,这段话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内容?
3.小组讨论交流。
4.小组代表发言,各组代表相互补充。(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
设计者、建造的年代、桥的形状,还 写了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
拱桥。)
5.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深入研究:为什么赵州桥这样 一座
石拱桥会闻名于世界?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课后要求书写的生字。(学生相互交流书写难点)
2.结合学生提出的书写难点,教师进行集中指导。重点指导:
“县”中间不能写成三横,倒 数第二笔为撇折,不能写成竖
折。“设”字的右上角,第二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慧”
字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要多写或少写了笔画。
3.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问题激趣
1.(板书课题)上节课我 们学习了第1自然段,回顾这个自
然段的内容,说一说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世界闻名)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为什么赵州桥这样一座石拱桥会
闻名于世界?

二、学习第2—4自然段
1.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本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赵州桥非常雄伟。板书:雄伟)
(2)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课件出示相关句
子,作者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 出了赵州桥的雄伟。)
(3)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
形的大桥 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左右两边各有两个
拱形的小桥洞。)
①小组交流:这样的 设计有什么优点?(既减轻了流水对桥
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重量,节省了石料,突出桥坚固的优< br>点。板书:坚固)
②作者用了哪一个词语来高度称赞它?(创举。“创举”指前
所未有 的、影响大的举动或事业,因为赵州桥这样的石拱桥是隋
朝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是他的首创,没有先 例。)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4句,读出赵州桥雄伟、坚
固的特点。
2.读第3自然段,思考:本段的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
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师小结:课文的第2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坚固”,而第3自
然段接着介绍桥的“美观”。像这 样把两个自然段连接在一起,在



文章的结构上起连接作用的句子叫过渡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从哪里可以看出桥十分 美观呢?(出示投影或录像,桥
面两侧有石栏,栏板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作者具体描写了栏板上
雕刻的图案。)
(2)课件出示文中描写精美图案的句子,思考:怎样理解“所
有的龙似乎都 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似乎都在游动”
是作者的想象。因为雕刻得太逼真了,活灵活现, 给人一种游动
的感觉。这句话不仅是对这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桥上所有图案
的高度评价。)
(3)师小结:就是这样精湛的雕刻,让赵州桥变成了一件艺
术品,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想象着眼 前的这几幅画面,再齐读这一
段。(配乐)
3.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引导学生理解
关键性的词语: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师过渡:赵州桥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 骄傲,让我们自豪地
读一读:(课件出示: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
国宝贵的 历史文化遗产。(板书:智慧才干)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扩展
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
都到赵州桥参观学习。赵州桥旁的李 春塑像,是用来纪念这位伟
大的古代建筑师。由此可见赵州桥的影响有多么深远。大家可以
利用 课余时间,把赵州桥介绍给你的父母。





[教学板书]
11.赵州桥
雄伟 坚固 美观
智慧 才干

[教学反思]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
伟、坚固和 美观这三个特点。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抓住文中的关
键句子,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文段内容的理 解,让学生
充分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积累多音字“都”“作”“乘”“笼”。
2. 能从第2—4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说出课文是怎样围
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3.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能结合课
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2.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 有人称《清明上河图》为我国“宋代社会
的小百科全书”。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什么特点?让我们 一
起去探究吧!(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教师梳理问题)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指的是什么?作
者是谁?
2.根据“阅读提示”浏览课文,思考:为什么《清明上河图》
会名扬中外?(小组交流)
3.赏读,展开想象。
(1)张贴挂图或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
(2)《清明 上河图》图美,文也美。课文生动地表达了画面
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看图画,并随 着课文
展开想象,尽情地欣赏《清明上河图》。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对照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边读边做批注。
2.选你最感兴趣的内容,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
的感受。
(1)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行业的人物?(通过读句



子,想 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
画在上面了”再引导学生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功 夫,画出来的画
了不起。板书:人物多)
(2)画上的街市的热闹表现在什么地方?(看图、 读文、想
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
人,有的不到一寸, 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
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张择端的 画技高
超,内容丰富。板书:街市热闹)
(3)桥北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看画面 说说看到
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教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
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 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
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板书:情景传神)

四、看图交流,内容拓展
1.《清明上河图》中像这样有趣的生活情景还有很多,谁能
看图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师生评议。)
2.教师小结:这幅画画得非常传神,我们能透过画中 的内容
看到北宋人民生活的情景,所以它被称为“宋代社会的小百科全
书”,是一幅名扬中外的 画。4.为什么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呢?

五、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1.对照画面给爸爸妈妈介绍《清明上河图》。
2.了解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搜集资料,在下节综合性学
习课上交流分享。




[教学板书]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
人物多 街市热闹
情景传神 古都风貌
生活情景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三年级学生 学习特点,紧扣阅读提
示,半扶半放地进行本课的教学,努力提高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
性。《清 明上河图》这幅画远离学生的生活,因此我借助视频拉近
距离,用图文对照、想象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画 家高超的绘画技
艺。这样学生既读懂了课文,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
激发学生热爱祖 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习作 中华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传统节日名称和传统节日习俗资料的能力。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
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
过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本单元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中华传统节日。那么,想一想你
都参加过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今天我们就选择一个你记忆最深
的、有意义的节日,有序地写出过节的过 程,也可以将节日中发
生的令你印象深刻的事写下来。

二、明确范围,讨论理解
1.小组交流展示。
要求:
(1)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节日,以及为了解节日开展的活动。
(2)交流自己对于这个节日的了解。(节日的来历、过节的
风俗等)
(3)分享自 己的研究成果。(可以是自己学到的与节日相关
的手工制作、撰写的春联等艺术作品,也可以背诵与节日 相关的
诗词佳作等。)
2.每个学习小组推荐优秀的组员在班级里交流。(要求:本组
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小组同学可以提问。)
预设:
生1:我感兴趣的是重阳节。我了解了重阳节的风俗,去年
我还跟家人一起去爬山登高了。 < br>生2:我研究的是春节的风俗。我积累了与春节相关的诗,
知道了古代过春节除了放爆竹,还要喝 屠苏酒、换桃符。我还跟



爷爷学写了春联呢!
3.评一评:哪一组的活动开展得好?
4.播放录像。(春节贴春联、元宵节耍龙灯的画面等。让学生
直观地了解节日的习俗。)
5.课件出示描写节日的好词佳句。(供学生参考)
6.说说自己记忆最深的一个节日,确定主题。
预设:
生1:我家过中秋节的时候 ,奶奶总是认真地准备一大桌好
菜,然后进行祭月,接着就是赏月、吃月饼。我印象最深的就是
我和姐姐在赏月的时候对诗。
生2:我在过端午节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学会了包粽子。
7.指名概括说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师生评议。
(目的是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1)审要求: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来写,可以写自己家的
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 深刻的。
(2)审重点:本次习作要求将节日活动的或事件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写作思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完成习作。



二、例文引路
1.课件出示例文。
2.自由阅读。
3.交流评议,了解写法。
(1)交代清楚节日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物。(2)认真观
察活动的场面和细节。
(3)边看边想,发挥想象。(4)写出观察对象的动作变化和
心理变化。

三、完成习作
1.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习作讲评。指名 读有代表性的习作。师生根据本次习作内
容要求,共同评议,找出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自主修改习作并誊抄。

[教学板书]
习作中华传统节日
[教学反思]
我让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的习作资料,课堂上给予充分的时
间让学生交 流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以及自己在家度过节日时欢
乐的场景或事件。然后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述内容, 并对其进行
针对性评价与引导,让学生对习作树立更大的信心,为写作文作
好铺垫。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识字。
2.积累有关“文房四宝”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成语。
3.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 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能说
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能按照活动的步骤,
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结构方法;学会按
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学写排比句。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课件出示《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课文片段,
互相交流。
2.反复朗读,体会这种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3.教师小结:
(1)在以后阅读中应注意这种写法,便于理清文章结构。
(2)在以后写作中善于运用这种 写法。先确定要表达的中心
意思,再想想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意思,最后想想怎样
有条 理地把这几个方面写具体。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招牌图片。



2.学生互相交流,识记招牌上的文字,并说说在什么地方见
过这些招牌。
3.教师 小结: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识字的有心人,见
到什么字,就通过多种方式主动去认识它,成为识字 小达人。如
果同学们继续保持这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一定可以
在生活中认识更多的 汉字。

三、作业
到街道、商店、游乐场等地方去识记汉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词句段运用”
1.能按照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选段,说说蔡伦造纸
的步骤。
(2)以“剪纸”为例,指导口头介绍制作的过程。
(3)小组内介绍,组内互评。
(4)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开展小组间的相互
评价。
(5)让学生选 择一项自己平时最喜欢的手工活动,按照上述
方法自己练习介绍,再进行小组交流。
2.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的两段话。
学生独立阅读试着分析这两段话的特点。( 都是先总后分的段
式;都用到了“有的……有的……有的……”。)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仿写句子。
4.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句子,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进
行修改。
5.选择典型的段落,由小作者读给全班同学听,互相评议。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四字词语。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纠正字音,学习生字。
(4)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四字词语的含义。
①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
②雅人四好:琴棋书画(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
门艺术。)
③花中君子:梅兰竹菊(中国文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
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
④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
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 脉象。合称四诊。)

2.组织开展游戏活动:词语对对碰。比如,一人说“文房四
宝”,另一人就要对“笔墨纸砚”。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平时阅读和学习中积累的这样的词语。

[教学反思]



今天我顺利完成了语文园地三的教学,针对教学情况进行简
单的反思。
1.启发学生学会阅读,培养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的自学能力。
2.识字 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学生已
有的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使学生渐渐学会 做生活中的
有心人,在生活中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3.仿写是提高学生读写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是读写结合的
好形式。
4.三年级学 生由于阅历浅,对“琴棋书画、笔墨纸砚”一类
的词语理解较困难,我通过课件展示,联系生活实例使学 生很快
理解了这些词语,掌握这些词语的特点。
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
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以适当的方式展开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3.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学会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用不同方式展
示成果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春节贴春联、清明节踏青、端午节吃粽子、中秋
节吃月饼的画面。
2. 谈话激趣: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民族的历
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这些流传至今的 节日风俗里,我
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生活的精彩画面,比如:团圆与亲情、
追思与纪念、 狂欢与喜悦等等。中国人的各种情感都融入了这些
传统节日里。那么,大家所知道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都有哪些?
谁能说说这些传统节日的时间呢?(自由交流)
3.今天,让我们走进中华传统节日,去感受一下这些节日的
风情吧!

二、展示活动成果
1.分小组合作,合作要求:
(1)按照自己搜集的资料,找到对应小组,自由组合。
(2)小组内交流资料内容,派选一位成员作为代表发言。
(3)小组代表发言,师生评议。
2.小组展示。
(1)春节组同学展示交流。(关于“年”的故事表演、贴春
联、年 画习俗讲解、《元日》古诗朗诵)
(2)元宵节组同学展示交流。(猜灯谜游戏、元宵节传统食
物介绍、元宵节习俗活动介绍)
(3)清明节小组同学展示交流。(介绍清明节相关习俗)
(4)端午节小组同学展示交流。(播放赛龙舟、包粽子视频



来介绍节日习俗)
(5)中秋节小组同学展示交流。(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习俗,
以诗朗诵结束展示)
(6)重阳节小组同学展示交流。(讲故事介绍重阳节的由来,
发出“看望孤寡老人”爱心活动的倡议)
3.评一评:哪一组的活动开展得好?
4.师:刚才我们把自己的研究通过不同形式进行了分 享。同
学们在这样的活动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
生1: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太神奇了!
生2:了解一个传统节日,还能读到很多著名的诗词。
师小结:是的,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不 仅有各种各样有趣的
来历,还有许多独特的风俗,我们深入了解它们,就能更好地感
受到祖国传 统文化的魅力。
13.花钟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芬芳、争奇斗
艳”等词语。
2.正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能借
助关键语句说出第1—2自然段的大意。
3.能体会用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开放的好处,并借鉴课文的
表达进行仿写。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语境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的含义。



2.能借助关键语句说出第1—2自然段的大意。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图片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
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课件出示图片,配乐,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
文读通顺。
2.学生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卡,全班认读,正音。
(2)小组互动,“我说你找”,小组中一个成 员说出课文中含
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相应词语。
(3)我当小老师: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最容易写错?
请你提醒大家。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思考:刚才质疑的问题解决了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2.课件出示课文中出现的花的图片和花的名称。



3.这些花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读读第1自然段,找
出相关语句。
4.你读 我写。(教师在黑板上贴钟的演示图,学生读课文,教
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相应的位置写花名,而且字 的色调与花的
特点相符。)
(1)第1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一天之内,不同的
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2)第1自然段给我们介绍的一种有趣的现象是什么?(不
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板书:现 象)
(3)引导生赏析重点句子,通过品词品句(吹起了紫色的小
喇叭、绽开了笑脸、从梦中 醒来、开花、欣然怒放、苏醒、舒展
开自己的花瓣、开花、含笑一现),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拟人的修< br>辞手法表达的效果。
5.学生自读,互读,感悟。
6.小结:通过第1自然段的学习 ,我们知道课文先用一个关
键句概括了这部分的主要意思,然后按时间顺序列举了各种花开
放的 时间和开放的姿态。
7.师生合作朗读第1自然段,背诵第1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分析结构、发现规律,把字写正确、端正。如“修”
“强 ”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要协调,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注
意左窄右宽。
2.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上节课学了《花钟》的生字词,现在检查一下你们是
不是全都记住了。
2.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
字音。

二、精读第2自然段,了解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

1.细读课文,思 考:为什么在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
不同?(板书:原因)请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第2自然段,边 读
边思考。
2.小组交流:通过读书,你找到答案了吗?
3.集体交流,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并板书:温度、湿度、
光照)
4.教师小 结,揭示原因: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
光照和昆虫活动的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5.第1—2自然段中,哪句话分别提示了段落的主要意思?
(课件分别出示)
(1)指名读,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总结段意,全
段围绕这一个意思写)



(2)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男女读、齐读)

三、学习第3自然段,了解花钟的形成
1.欣赏花钟:聪明的植物学家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 在一起,
把花圃修得像钟面一样,你们想去参观吗?(课件呈现日内瓦最
早修成的花钟。板书: 应用)
2.赞美花钟:参观完,你有什么感想?
3.比较句子:“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 道是几点了”“你只
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两组句子有什
么不同?“ 刚刚”“大致”可以去掉吗?为什么?(不能,这两个
词语反映了客观事物真实的状况,体现了科学家遵 循客观事实的
态度。)

四、课后拓展,巧妙运用
1.小组内交流搜集的其他花开放的时间。
2.理解运用:让学生用课本中学到的句式表现花是怎样开放
的。
(什么花)(怎样开)。

五、教师小结
作者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是 他留心观察,不断探索的结
果。我们也要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探索美丽的大自然中
更多 的奥秘。
[教学板书]



13.花钟
现象: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
原因: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
应用:花钟
[教学反思]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教学中我以读为本,引导学 生
从读中感悟词句的优美,课堂上我力求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
让学生比较、理解、感受句子 不同的表达方式,再通过欣赏多媒
体课件,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了花钟的奇妙、大
自然的奇丽。
14.蜜蜂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蜜蜂、检查”
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
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运用多种形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2.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
科学态度。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将
走进昆虫世界,探究昆虫世界的奥秘。今天我们的探究对象是蜜
蜂。(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读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圈画生字,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多种形式认读。(单个读,齐读,男、女
生接读等)
(2)学习生字。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作 者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
能力,亲自捉了二十只左右的蜜蜂,做了记号,放在纸袋里,带
到四公 里之外放飞,结果至少有十五只蜜蜂飞了回来。作者由此
得出结论:蜜蜂能飞回来,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 力,而是一种无
法解释的本能。)
(5)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实验的目的- 实验的过程-
实验的结果)
(6)辨析:实验与试验的区别。(试验指为了解某物的性能或某事的结果而进行的尝试性活动;实验是设计来检验一个理论
或证实一种假设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 或活动。)
3.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4.法布尔在听说了蜜 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
(我想做个实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 实,
有着严谨的科学态度)
5.过渡:作者是如何做这个实验的呢?实验的结果又是怎样
的呢?下节课我们再共同学习。

三、书写指导
1.(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你认为这些生字中有哪些是
容易写错的?
2.学生 互相交流怎样写好这些字。(教师重点指导:“蜜蜂”
不要写成“密峰”;注意“辨”与“辩、瓣、辫” 的区别。)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请大家默读课文,说一说:法布尔做了 一项什么实验?这次
实验是怎样进行的?结果如何?(自由举手回答)这节课我们继
续学习。

二、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抱关击柝-苟同


香茅茶-工程绘图纸


世界末日在什么时候-牵肠挂肚


一起来看流星雨插曲-二本压线的公办大学


肋骨下方疼-祝天下所有的情侣都是失散多年的兄妹


狂流羽泉-南开大学校长


越活越精彩-好qq名


注册苹果id账号-爱很简单吉他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