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说课稿
雁门关图片-丢手绢
《金色的草地》说课稿
一、说教材
《金色的草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五
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讲述的是生活在乡下两个小朋友的故事。课文
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尽情玩
耍的情景,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课文接着
写了“我”无意中
发现草地的颜色在不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再仔细
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作者总结全
文,可爱的草
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
的喜悦。
课文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
实生动,使人不由自主地产
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
心理,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
化及
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平实,内容也
较简单,是激发学生热
爱大自然,体验“美”的好教材。
这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
仅为
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
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
识和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由于本课是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
些对课文内容初步的感悟能力,遇到疑问
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分析
能力。根据这样的学情和课标对本学段的具体要求,我预设了
以下的
学习目标:
1.知能目标: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课后“蒲、英、
盛、耍”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方式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
br>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
英玩乐的情形,能用自己的话
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鼓励学生与生活
实际相联系品位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
的喜爱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
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
相通
、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文章语言美,景色美,文
中小男孩“发现”的行为也美。因此,
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
热
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
自然的意识。
小男孩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奥妙,但对于小学生来说,
特别是没有见过蒲公英开放与合拢的学
生来说不易理解,也难体会到
发现的乐趣。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
男孩一起去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此外,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
阔的大自然和童年
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也是难点所在。
三、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文章语言优
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美读”
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
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
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
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
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
感受到
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
的关注,入境入情,
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
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因为小学生生
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
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
br>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
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
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
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
点,
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
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四、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
因此,语文学习不仅
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
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
学”。结合
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
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
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
期待在学习上表现为一
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只有让学生产生
与文本对话的期待,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沟
通。
因此我将这样导入新课:
1.鼓励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介绍自己
所知道的有关蒲公英的知识。
2.(课件出示)蒲公英图片,请学生们欣赏。说说自己眼中的蒲
公英。
3.谈话导
入: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细心观察
过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细心观察这种平凡植
物的小孩,看看他
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并板书(16 金色的草地)。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
知识经验融入语文学习。多媒体展示蒲公英,
可以使学生感受蒲公英的美丽。通过图片展示,设悬引出课
题,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
br>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
、读流利。标出自然段。
2.(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3.理解词语:
(1)对于像“合拢”“哈欠”等词语可以让学生做一做动作来理解。
(2)对于“引人注目”“一本正经”等词语可以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3)有些词语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查字典来理解。
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进行习惯性评价。
5.朗读自己喜欢的
段落,说明理由。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有困难的生字,给学生自由识字的空间。
理解词义是学生阅读文本的前提,多种形式的理解符合学生的认
知特点为深入体验文本做好铺垫。增强对
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培养
学生的朗读、审美能力。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2.学生质疑。
3.(课件出示)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乡下是什么地方?
(2)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3)什么叫不引人注目?
(4)“我”的新发现是什么?
(5)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6)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4.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让学生采取自己喜
欢的方式(读书、
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结合
学生的小组汇报,看有关蒲公英的课
件。其中有蒲公英开黄花、蒲公英种子的画片。
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小伙伴一起来解决问题。继续培养学
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四)指导朗读,品草地之美。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教师不必细细讲解、分
析,应
重视“读”。因此,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以评代导。
1.读第一自然段,赏颜色之美:
(1)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说说草地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2)指导朗读第一句,让学生自由读,教师适时评价,在评价
中让学生了解、感悟。
(
3)根据课文展开想象,想象兄弟俩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的情
景。想象他们灿烂的笑容,感受他们的开心
。
3.读第三自然段,悟变化之奇:
(1)教师描述:蒲公英开放时,草地一片金
黄,这景色真令人
陶醉。孩子们,这块草地还有更神奇之处呢。听听,小男孩向我们讲
述啦!
(2)教师利用课件边出示草地变化图,边播放第二自然段的朗
读,让学
生在听中发现草地的神奇之处。
(3)在听后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的感知,知道小男孩发现草地<
br>一天之中在不断变色,让学生产生探究之欲望。
4.读第三自然段,探变化之因:
(1)指导朗读重点句: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
张
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
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
的了。”这一段是课文的重点,这一句更是
难点,如何让学生读中明理,读中悟情,读中享受?我充分发
挥学生
的个性,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可以配合表情读,因为学生
明白了草地变色的原
因后,心情一定很高兴,可以笑眯眯地读;配动
作读,边读边用动作演示,这样学生很快明白“张开”“
合拢”的意
思。利用课间引读。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草地变色的奥妙,难点也迎
刃而解,另一方
面多种形式地读,展示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
式,从而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使课堂成为学
生个性张扬的舞
台。
(2)课件引读: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草地变色的
原因,我用课件进行引读“有
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 的,而是
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 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
了。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
,可以 、 。花朵张开时,
花瓣是 的,草地也是
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
住了,草地就变成
的了。”这样在读的过程中,学生更能明白
草地神奇的奥妙,从而感受发现的乐趣。
(五)教师小结,感情朗读。
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药材呢。虽然
它看起来
是那么不起眼。同学们,自然界还有很多东西像蒲公英一样随处可见,
不被人们重视,
可是它们对人类却非常有用。你知道那些东西吗?能
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六)拓展延伸,实践探索。
1.说说自己喜欢的事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用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
的事物,并把它写下来。引
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
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七)作业小超市。
1.写一写:你的身边有没有这么有意思的地方或者东西呢?写下来和
同学交流一下。
2.演一演:和你的小伙伴演一演我们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3.说一说:把这么可爱的草地,这么有趣的蒲公英介绍给你周围的人。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教案,集中体现了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及教学过程。
好的
板书还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
根据本课的教学预设过程,将形成如下
板书,使本课的学习变得更加
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