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小狗学叫》教案
抢险救灾-早餐吃什么健康
小狗学叫
教学目标:
1、回顾课文内容,分析狗两次学叫的相似点。
2、能预测《小狗学叫》故事的几种结局,并说说预测的理由。
3、对照老师讲的故事结局,看看和自己的预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4、能运用预测策略阅读课外书。
教学重点:
分析狗两次学叫的相似点。
教学难点:
预测故事的几种结局,并说说预测的理由。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对照课文,找出不会叫的狗学叫部分,完成表格:
2. 多媒体课件
3. 续写故事作业纸
4.《会施魔法的鼓手》故事,仿照课文,三个结局都不完整。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练习,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如下内容,让学生把动物和相应的叫声连起来。
狗
汪汪
猫 咕咕
杜鹃 喔喔
公鸡 喵喵
青蛙 哞哞(mōu)
牛 呱呱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答案。
请小朋友学自己喜欢的动物叫。
师: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相应的叫声,今天我们所读故事的
主人公却是一只不会
叫的狗。
师板书:14*小狗学叫 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把动物图片和它们的叫声连线,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先让每个学生
都动起来,而且
动物的叫声暗示本文内容,有些动物是文中没出现的,也为学生
创编故事的第四种结局做些提示。然后让
学生学自己喜欢的动物叫,既容易活跃
课堂气氛,又让“学叫”为后文埋下铺垫。)
二、发现不同,明确目标
师:通过前边的学习,你发现本文的与众不同之处了吗?
(故事有三个结局,
而且三个结局都不完整。)
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课件出示单元导语中句子: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
课件出示文前连接语:读故事,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想一想:故事的结
局可能是什么?
师:从这两处提示你发现共同点了吗? 生说自己的发现。
课件出示大脑思维图片,师:我们要开动脑筋,对故事的结局进行预测。 课件
出示:预测。
(设计意图:单元导语和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为学生提出了学习要求,我用课件
引导学生再温单
元导语里的学习要求,出示了课文前连接语中的要求,这两处语
言表达虽有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大脑
思维图片启发学生要动脑思考。)
三、回顾内容,寻找根据
1.师:预测结局的根据是什么? (根据课文前边几部分内容。)
师:请同学们闭目回想一下前几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
吗?
请同学概括前面内容。 课件出示提示:本文讲了一只( )
的狗学(
)的故事。
2.回顾故事:
(1)课件播放课文第一自然段朗读。
师:同学们,“别人”指的是谁呢?
生答。
师:现在我就来扮
演这只不会叫的狗,谁来当“别人”中的代表,告诉“我”“不
会叫其实是一种很大的缺陷”?
课件出示“别人”和狗的对话,师和一生分角色读。
师:大家听听刚才“它”跟“我”说话是什么样的语气呀?
生回答,课件出示“批评”。
师:“我”听到这些批评,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答,课件出示:伤心
师:为了不再听到批评的声音,“我”该怎么做? 生讨论回答。
课件出示:学叫
师:你们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可是—— 课件出示:它不会叫,也不知道
怎么才能学会。
正因为如此,这只狗在学叫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麻烦。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故事的起因,利用课
件、师生合作方式再现故事开端,
把学生引入故事情境当中,让学生不自觉地成为童话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主动猜
测、参与故事的发展。)
3.学生拿出课前完成的表格,交流填表情况,分析狗是怎样学叫的。
课件出示
表格,随着学生回答,逐步完成表格填写。
师:通过这个表格,你发
现故事发展有什么特点了吗?狗两次学叫所拜老师虽然
不同,但文章在写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先写
遇到老师,再写老师对狗的态
度,然后写所学的叫声,接着是在哪里练习,练习的时间、取得的成绩、遇
到的
麻烦,以及在这些过程中狗心情的变化,这在写法上表现的是情节反复的特点。
课件出示:情节反复
师:我们预测故事结局的也可以利用情节反复的特点。
(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故事的主体部分,体现了童话故事情节反复的特点,让
学生课前填表格,既锻炼学
生的阅读发现能力,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发现情节反复
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可利用这一特点进行预测故事结
局。)
四、开动脑筋,预测结局
课件出示三种不同的故事结局开头,分别请学生读,师依次加以指导:
第一种
结局:小狗遇到了小母牛,它会“哞哞”叫,这跟前边遇到小公鸡、遇到杜鹃相
似吗?
第二种结局:同学们都生活在农民的家里,你们家里有狗吗?你家的狗是怎么来
的啊?它在你家干什么?
第三种结局:狗跑啊跑啊,不知道跑了多远,听到了“汪汪”的声音,接着
会有
什么故事发生呢?
请学生开动脑筋思考:你想让小狗遇到谁,想让小狗有一个怎样的结
局?请你从
三种结局中任选一种续写故事吧!
学生在作业纸上续写想象的故事结局,师巡视。 请三名学生读自己编的故事结
局,师评价。
师讲作家编的故事结局,比较异同,再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种结局,为什么。
总结板书:找对老师很重要
五、作业
1.创编故事的其他结局方式。 2.本文作者是意大利作家罗大里,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他
还写有许多有趣的
童话,《会施魔法的鼓手》跟《小狗学叫》一样也有三种结局,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个故事,三个结局也
都不完整,请大家课外阅读,猜测故事
的不同结局。有条件的同学可阅读他的童话《洋葱头历险记》、《
假话国历险记》。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创编故事的其他结局、阅读作<
br>家的其他作品,都是让学生把在课堂上习得的语文能力运用到课外,在更广阔的
阅读、创作天地里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于农村孩子课外资料比较少,我给孩
子们提供了故事《会施魔法的鼓手》,仿照
课文,三种结局都不完整,打印出来
发给每人一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读到课本外的故事。)
教学反思
《小狗学叫》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的是一只不会叫的狗学习叫的故事。文章构思新
颖,想
象丰富,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刻画了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一段心路历程,不同形象暗示了形形色
色的人所构成的复杂的社会环境,而三种结局则提示了不同的人生态度会造就不同的人生之
路。故事暗
示“小狗终于成为真正的狗,找回迷失的自我”的主题。童话以现实为基础,幽
默地展示现实中某些现象
,使人们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互动游戏是在教师的
巧妙设计下,以动态的方式,宽松、有序地引
导学生进入文本,积极思考。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听
音揭题,练习预测”,然后播放
小动物叫声,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读故
事的兴趣,又让学
生了解到动物叫声的独特性。接着用一句话自然转入“一只不会叫的狗是如何学习叫这
个本
领的?”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预测,在实践中运用,进一步感受阅读童
话故事时预测的乐趣,也为接下来的学习作铺垫。
2.小组合作,续写结尾。课文最大的亮点是结尾为
小狗预设了三种结局,第一种结局的迷失
自我,第二种结局的平庸,第三种结局中找对老
师,找到自己真正的位置。面对这种情况,
单个学生很难比较全面地认识到三种结局的不同,因此按照
“先个人——再讨论”的方法,
明确要求小组合作时要轮流说说自己的预测,并说说理由。同时注意听同
学的预测,思考是
否有道理。合作学习给了学生自主全员参与的机会,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表达、倾听、判
断与
评价,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二、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课堂小结”这一
环节中,我考虑到思维的发散性,于是要求学生说说“读了这则
童话后的收获和感受”,要求从“小狗、
小公鸡、狐狸、杜鹃、猎人”等不同的角度,进行
感悟,学生说出很多令我始料不及的答案,真正做到了
发散思维的目的。
三、不足之处
回顾本课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作
者虽然为这则童话主人公就设计了三种结局,并且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哪种结局更好
一些,为什么?但是
学生的答案相对来说比较统一,都认为第三种结局更好一些,对于其他
的结局,即使有的同学能想出,篇
幅也是很短,或者照搬课本中的情节,没有创新。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在以后教学中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在以后教学中,教师不要过早地认可一种结
局,也不要在其中的一种或者我们认为比较正统
的一种结局中加以渲染,或者着重强调,真正做到引导者
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