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部队队列训练-吉林艺术学院动画学院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下册语文
教学计划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
人生感
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
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
古诗词
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
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
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
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
学生活”。
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
括“活动建议”和“阅读
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综合性学习,共有课文21篇,其中
精读课文10篇,
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
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
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
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
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
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
料袋”三次,
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
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
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
台”“日积月累”
是固定栏目,另有 “成语故事”“趣味
1
语文”“课外书屋”穿
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其
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
安排了一次。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1、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
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
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
和
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
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
据。
本册教材,既注意落实整体性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
目标。
为了落实整体性目标,
首先是对课文的严格筛选,认真
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
学生
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
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材重视“
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热爱生
活(“人生感悟”专题)、民族团结(“民风民俗”专题)、
爱
国主义(“深深的怀念”专题)、了解多元文化(“外国名篇
名著”专题)、热爱科学(“科
学精神”专题)等方面的专题。
还设置了以“告别母校”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难忘小
学生
活”。另外,上承五年级下册旨在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的
专题“中国名著之旅”,本册教材编排了
“外国名篇名著”
2
单元,这组教材在让学生接触一些经典的外国
作品的同时,
还可以使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自学方法,培养学生有
意识地阅读、欣赏优秀
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学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
加以妥善安排。
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
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
br>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
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阅读要有自
己的见解和感受;详写和略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浏览。
当然,作为小
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六年级下册特别重视
将小学阶段所积累和习得的各种学习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
用。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
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前三个学段识字量,故从六年级上册开
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要求会
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
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
生字和积累
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
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
的字
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
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
,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
教材后面附有生字表,按课序列出本册要求书写的80个字。
2、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3
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本册教材的结构和思路
对前面的教材有一定的继承,体现整套教材的一
致性和连贯
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以期向初中教材平稳过渡,使学生
在小学毕业后能够适应中
学教材,缩短升入中学后的不适应
期。
首先是在专题设置方面的继承与发展。如第一组“人生
感悟”单元。之前,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过主题为“生
活启示”的单元;之后,人教版《语
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
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主题相近,但难
易不同,衔接
有些难度。为此,我们在六年级下册设置了“人
生感悟”单元,希望能够通过本组的学习,加强学生对自
身、
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一
些感悟。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单元
,有了一定的基础,到初中
再学习相关单元时,就不会感觉有太大的落差。
“阅读链接”的呈
现方式和用途与以往相比,有所继承
和发展。有的仍然是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有的
成为课后思考练习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渗透了对比
阅读的理念。如第五组外国名著这个单元,在
课文《跨越百
年的美丽》后面,链接了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
而这个阅读链接同时也
是课后第四题——阅读下面的“阅读
链接”,结合课文想一想,你感悟到了什么,再简单写下来
——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把链接内容同课文内容结合起
来,同时又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体现了最后一
册对学生把学
4
过的语文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要求。再如第二组,
在课文《北
京的春节》后面,链接了梁实秋的《过年》片段和斯妤的《除
夕》片段,这也是课后
最后一个思考题的组成部分,要求学
生将这两个片段同课文中的相关段落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
上有什么不同,对自己的习作有什么启发。这里渗透了对比
阅读的理念。从形式和作用上来说,这种阅读
链接的编排与
人教版初中教材衔接得十分紧密。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的设计,与以往所有单
元都不同,
不仅更加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
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
。这组教材,先安排了两个外国短
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
读
课文相同。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
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
新的设计,即
“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
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
品读与赏析,激发了学生阅读整部作
品的兴趣,同时教给了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这与人教版初
中教材“名著导读”的安排是比较切近的。
人教版教材从五年级下册开始安排文言文。文言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并能感受传统语言
文字的魅力。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册在
相应单元里各安排
了一篇,分别是《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本册安排了
两篇文言文《学弈
》和《两小儿辩日》。这样,学生在小学
阶段接触了四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了一
5
点认识和了解,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人教
版七年级上册教材有3篇文言文,篇幅也相应要长一些,有
了小学的基础,学生对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不会
感到陌生和困
难。
3、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
组织教材内容,进一步加强整合。
本册各专题的导语除第一组和第六组外,都分为两个自然
段,
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的作用外,还有提
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教
师和学生
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
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
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略读课文
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
精读
到略读的迁移训练过程。“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
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回顾〃拓展”中的交
流平台与
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
如,第二组“民风民俗”。
这一组的学习内容包括了解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
独特魅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
的。还要求学生了
解自己身边的民俗,进行小调查。
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要了解民风民俗
,感受民族文
化的独特魅力,第二段明确了要学习的读写方法,还布置学
生结合课文的学习,就
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调查,了解自
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6
课例:第一篇课文是老舍的作品《北京的春节》,课文
后安排了“阅读链接”,让学生看看不同作家
分别是从哪些
方面描写春节的,各写出了春节的什么特点。在这篇课文的
思考题中,还为本组的
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了铺垫,让学生
想想、说说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后三篇都是略读课文,分
别从戏曲、建筑和生活习俗等方面介绍了不同民族的特点,
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丰
富性。在课文
《各具特色的民居》之后,安排了“资料袋”,展示了一些
其他民族的特色建筑。
在后面三篇课文前的连接语中,都渗
透了本组的学习重点,让学生着重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
特点的,为学生后面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了铺垫,也体现
了读写结合的编辑思路。
本组的口
语交际和习作其实在本组的导语中已经有较为
明确的布置,学生将在这段时间内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
以整理,并利用在课文学习中习得的方法进行习作,写完之
后相互交流、修改,最后可以编一本
民俗作品集。
交流平台采取了两个学生对话交流学习收获的形式,一
个是谈自己通过不同渠道
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另一个是谈从
本组课文的学习中学到的习作方法。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
教材在编排上注意情感、态度与
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与语
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我们相信,只要教
7
师准确理
解教材内容,用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学生学习
完整组教材,单元学习目标是不难实现的。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会写80个字,累计会写2500
个,会认3000个。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
钟不少于300
字,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并能从中捕捉信息。
3、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有关词句的
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5、在阅读中,进一步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尤其
是概
括能力),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
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
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
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
声调、节奏等体味作
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
7、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
9、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
自己的
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
实。详略得当。
4、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
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6、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五)综合性学习
1、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
行讨论和分析。
2、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1
教学内容 教时
2
2
1、文言文两则
2、匆匆
9
3、桃花心木
2
4、顶碗少年
5、手指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一单元测评
3 6、北京的春节
7、藏戏
8、各具特色的民居
9、和田的维吾尔人
口语交际〃习作二
4 回顾〃拓展二
第二单元测评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1、灯光
5 12、为人民服务
13、一夜的工作
口语交际〃习作三
口语交际〃习作三
6
回顾〃拓展三
第三单元测评
2
1
1
3
2
1
2
1
1
1
2
2
1
1
1
1
2
1
1
3
2
2
10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7
15、凡卡
16、《鲁滨孙漂流记》
17、《汤姆〃索亚历险记》
口语交际〃习作四
8
回顾〃拓展四
第四单元测评
期中复习
9 期中质量检测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10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1、我最好的老师
11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第五单元测评
12 难忘小学生活
难忘的启蒙
老师领进门
13 新来的王老师
忘不了的笑声
14 作文上的红双圈
2
2
1
1
3
1
1
2
2
1
2
1
3
1
2
2
2
2
2
2
2
11
依依惜别
给老师的一封信
15 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给校长的建议
同学录
16 毕业赠言
学写毕业赠言、同学录
17 综合复习
18
2
2
2
2
2
2
2
6
期末质量检测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