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设计意图

绝世美人儿
937次浏览
2020年12月21日 17:3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饮品店-香煎芙蓉蛋

2020年12月21日发(作者:殷参)



二年级《加减法估算》的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
估算是指在不需要 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 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
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 要的价值.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的加减法口
算,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课 教学前,学生接触的都是口算和笔算,不仅习惯于精确计算,而且口算100以内的加减
法达到了比较熟 练的程度,因此对100以内的加减法不容易产生估算的需要,估算意识的培养
比较难.另外,学生在这 之前没有接触过近似数同时还未形成整十数相加比较方便的认识,
也影响了学生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
在讲《加减法估算》前,我反复琢磨这节课怎么讲,就能让学生有估算的意识,体会到
估算的好处。我总觉得教材通过“100元买3种生活用品够吗?”采用这样的提问方式去学习
估算的知识有些不妥。所以我没有采用书上的例题,而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了一节课。教
学设计如下:
课的一开始,我首先问学生:你们在什么情况下用到“大约”这个词?学生回想前面学过的知识,作出如下回答:有的学生说,一年级在学时间时,学过“大约几时”;有的学生说,
二年级 第一单元在学习长度单位时,量出的长度不够整厘米的,要看成整厘米,这时用“大
约几厘米”来说明。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大约”这个词的意思,我又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我向学生提出:老师的年龄接近30岁。猜猜老师可能是多少岁?学生说出了以下答案:27岁、28岁、
29 岁、31岁、32岁、33岁。最后我告诉了学生准确的年龄。老师的年龄接近30岁,我们
也可以说成 大约30岁。在猜一猜的活动中,学生又进一步体会了“大约”和“可能”、“大概”、
“估计”一些词 的意思一样,准确值也许比估算值小,也许比估算值大,但是准确值必须离估
算值很近很近,差距不大, 可以用“差不多”来描述。猜测准确值时,必须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会出错。学生初步 理解了“大约”的意义,我趁热打铁又出了一题:呼啦圈
的价格大约是20元,猜一猜呼啦圈的价格是多 少钱?学生根据估计值20元,说出了一些数,
这些数都在要求的范围内,所以很快就猜对啦。



试一试:将老师提供的数说成最接近的整十数.让学生体会估计 结果的不确定性及范围,并
练习近似数为后面的估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做好铺垫.
出示例题:要买下面的玩具,大约需花多少钱?小轿车32元,自行车28元,飞机59
元,电话机12 元,小卡车21元,轮船37元。在出示题之前,我提出在老师写完题,谁能
很快的告诉老师答案。等我 把题写完,有的学生很快说出大约花190元。我惊讶的问学生,
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呀?这位学生介绍了 自己的方法,原来是把题中的每个数都看成和它接近
的“整十数”进行计算,这样算起来速度快,比较简 便。接着让学生理解“190元”是准确值吗?
不是。那么这个值就是估算下的数值,不是准确值,所以 不能用“=”,要用“≈”,教学生学会
写 “≈”。书写格式如下:32+28+59+12+21+37≈190(元)接着要求学生把准确值
30 30 60 10 20 40 也求出来。32+28+59+12+21+37=189(元)让学生明显的感知准确值与估算值的区别, 感知
它们的差距不大。 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理解什么是估算,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进一步体验估算的便捷性. 如果买的东西越多,越能体会到估算的好处所在。
为了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与书写格式,我 出示以下题目:买19元和52元这两枝笔大约
需要多少钱?首先审题,问题中有“大约”这个词,说明 要求用估算的方法解题,也就是把题
中的数看成整十数计算。然后要求学生齐练,一人板演,老师集体纠 正。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估算。例如: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写作业< br>大约用了几分钟?…… 其实估算在生活中经常用到,让学生在说中体会到估算的价值所在。
在做题时,要看要求,把估算和精确计算结合起来,学会把知识综合应用,这样才能做
到正确解题。例如 :本节课最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水杯24元,一个热水壶28元,
问带50元够吗?如果估算的 话是50元,精确计算的话是52元。如果按照估算下的结果,
有的学生就会误认为带50元够,学生的 思维达不到一定的层次 ,很容易造成这样的错误。
所以生活中我们带的钱要比估算下的多一些,就不会 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学生在解题时,根
据题意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比较合适,在对比中加深理解。



课堂结束时,完成书上31页的“做一做”。练习既是对本节课知识 技能的巩固,又进一步体
验估算在生活中的运用.
一节课按照上面的设计去跟学生交 流,效果和预想的差不多,达到了目的.但是由于这节课
不好讲,自己的一些想法不成熟,设计上有不妥 之处,或者老师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请提出来,
多多交流,共同切磋,共同进步!

功能饮料-广州七夕活动


法人贷款-女性的网名


梦见棺材是什么意思-春晚评论


中医食疗养生-杂志封面图片


城南旧事小说-二本大学分数线


娱乐八卦-徐国夫


鹿回头山顶公园-赞美妈妈的话语简短


长治市政府-狼和小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