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的验算

别妄想泡我
969次浏览
2020年12月21日 20:4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上传图片-护肤秘籍

2020年12月21日发(作者:毛德华)



《加减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教学意图:本次上课的内容是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加减法的验算,学
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的加减 法,现在采用加减法的集中验算方法集中
出现,以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验 算方
法。创设情境,激疑设思。在讲例1前先出示算式25+8=32,8+25=
( ),32-8=( )32-25=( )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小组内交
流填写结果计算法,意图让 学生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为本节课学
习加减法的验算做好知识铺垫。接着出示有联系的两幅情景图, 让学
生看图提出问题并自己计算。然后出示孩子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怎
样解决孩子提出的问题 “找的钱对不对”,也就是要加查计算结果是
否正确,引出课题。这样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收集信息, 提出问题,
有主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
合作学习,主动探究

“怎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你想
用什么方法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再组 织讨论和汇报。因为学生初次
接触验算,可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提
示。最后就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验算时学生第一次接触,
安排让学生独立思考亲自试一试 ,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独立创
新的学习品质。减法的验算与加法验算相同易燃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
式进行。由于学生在学习加法验算时已经了解了如何进行验算,充分
体现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 观察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关系,提出验算的



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 拥有适合自己发展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
学生的方法对他自己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必须尊重个体 的数学
现实,无须把自己认为最优化的算法强加于学生。反对绝对化的统一
算法并不表示可以让 学生法人自流,不加引导,可以给学生尝试计算、
选择优化的时间,让学生在计算中读出最适合自己的最 优化方法。
二、 实践应用
先让学生用新学的验算方法计算基本的计算并验算的题目,反< br>馈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并针对集中问题及时订正。然后出示改
错,再订正的题型。这样不仅让 学生感受验算的意义,而且让学生
体会验算的作用。














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①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 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
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②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 学会加法的验算,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并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
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
准备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准备铺垫:
1、看第一个算式填出下面三个算式的得数。
25+8=32,8+25=( ),32-8=( )32-25=( )
2、讨论:你是怎样填的?怎样想的?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你买东西的经历吗?
生发表意见。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过购物的经历。和你们一样,小明也和妈妈一起去了商场,
你们看看他们在商场里发生了什么事。(课件)
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1:从图中我看到了小明妈妈买了一套135元的运动服和一双48元的运动鞋。
生2:从图中我看到小明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
生3:要知道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应用加法计算。
用屏幕显示例1: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师:全班动手计算。
板书:135+48=183(元)



1 3 5
+ 4 8
1 8 3
师:结果出来了,那到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 要来检验一下!你想用什么方法检
验加法的计算结果?
学生独立思考
三、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①学生自主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生2:我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生3:我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些方法?
总结:加法的验算
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一般用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把加数的位置交换后再加一
遍,看结果是不是相同。根据 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从下向上再
加一遍。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是用和减去一个加数, 看得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
加数。要做到计算的正确,我们要掌握验算的方法,并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
方法。
四、试试身手:练习
1、做一做:教科书第27页。(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2、马小虎同学的作业










3、比一比 ,看谁最细心(练习题)
4、考考你:填空。
五、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
习的内容。
六、作业布置:
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
七、板书:135+48=183(元)
1 3 5 验算:1 8 3 1 8 3 4 8
+ 4 8 - 1 3 5 -4 8 +1 3 5
1 8 3 4 8 1 3 5 1 8 3

<加减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对加法验算方
法的交流,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渗透加法交换律以及加减 法各部分
间关系,掌握用多种方法验算加法。

3.养成自觉验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 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用
于生活。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出示课本27页情境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中你获得了
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提出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 ,如:①一套运动服和一双
运动鞋一共多少元?②妈妈给售货员
20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③运动服比运动鞋贵多少元?……学生提出这些数
学问题老师都给予肯定,然后引导学生
计算第一个问题。
3.选择问题,独立解决。

让学生独立计算、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
板书:135+48=183(元)
1 3 5
+ 4 8

1 8 3
4.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师:我们刚才的计算到底对不对呢?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 结果?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加法的验算方法。



(板书:加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刚才的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在合作交流之前,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能
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同时也为合作
交流作好思想准备,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不会流于形式。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师: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共同研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学情预设:学生的讨 论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用总共要付的钱数减去运动
服的钱数就是运动鞋的钱数,如果不是
运动鞋的钱数,说明前面的加法计算错了;②用总共要付的钱数减去运动鞋
的钱数就是运动服的钱数,如 果不是运
动服的钱数,说明前面的加法计算错了;③运动服的钱数加运动鞋的钱数一
定等于运 动鞋的钱数加上运动服的钱
数,如果这两种计算答案不同,说明至少有个计算是错的。
设计 意图:合作学习可以优势互补,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验算方法,能 够体
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全班交流,反馈方法。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
验算,并说明理由。



4.师:同学们真聪明,验算方法这么多!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 br>27页,看看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

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你最喜欢哪种验算方法?

学情预设:交换加数的方法学 生不容易想到,如果学生没有想到,教师可以
直接给出。如果有的学生提出重新算一
遍,这在实际生活中也是一种检验方法,教师要给予肯定。
5.引导小结,归纳方法。

师:大家讨论一下,加法的验算有几种方法?
将三种验算方法归纳为两种情况: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相
同;②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 ,看差是
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情境预设:学生可能无法很完整地表达验算的两种情况,因此 应在学生讨论
的基础上由教师进行归纳小结。
三、巩固练习,提高技能。
1.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746+219= 637+268= 84+307= 512+394=

设计意图:这是几道基础题,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巩固、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和掌握。让学生自由选择验算方法。
2.数学门诊部

数学门诊部来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们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
1 7 5 3 2 9 2 5 9



+ 6 2 + 4 6 4 + 1
4 8

1 3 7 8 4 3 3 0 7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验算的方法判断计算是否正确,进一步巩固加法的验算
方法。
四、课堂总结,情知共融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呢? < br>设计意图:最后的课堂总结,是本堂课的点睛之笔,是学生情感的抒发和愿
望的表达,同时可以使 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五、实践作业,拓展延伸
回家调查爸爸、妈妈购买东西时是怎样付钱,你能帮他们验算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数学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
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设计思路】
本节课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等数学活
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识 的过程,认识验算的必要性,掌握验算的方法。教学
例1时,创设购买衣服和鞋子的情境,让学生提出数 学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决
策。再通过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引出“加法的 验
算”这一课题。因为学生初次接触验算,所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引导小组合
作、交流、讨 论,得出加法的验算方法。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有时验算也不一定正
确,也许会出现计算正确而验算错误的 情况。因此,在练习时,设计了“数学医
院”,让小大夫为“患者”治病(改错题)等多种形式的习惯, 使学生感悟到无
论是计算还是验算都要仔细认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的最后设计一道
实践性作业,旨在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方法;经历加法验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加法 验算方法
的交流,使学生体会到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2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加法验算方法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
究的意识,培养 学生合作精神。
3、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法的验算。
教学过程:
一、观察发现
1、出示一个加法算式,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15+20=35
2、计算并观察这几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5+3= 15+40= 50+40=
3+5= 40+15= 40+50=
学生计算后,得出结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和不变。(板书)
将下面的几组加法,改写成减法,说说有什么发现?
5+3= 15+40= 50+40=
改写后,发现:和-其中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板书)
3、这些发现有什么用呢?猜测一下。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小明和妈妈一起购物的图1)今天,小明也和妈妈到超市去买东西。同学们仔细看图,
你 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师:了解到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解决问题:阿姨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花多少元?200元钱够吗?



学生列式解答:
板书:135+48=183(元)
1 3 5
+ 4 8
1 8 3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评讲。
师:小明帮妈妈也是这样算的,但付钱之前,阿姨还是有些犹豫,你知道阿姨在犹豫什么吗?
师:阿姨在犹豫:付183元对吗?
师:谁能帮助阿姨,消除这个犹豫。
生:验算
板书:加法的验算
2、探究新知
教师:我们先讨论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
教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7页,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的方 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
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教师: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加法验算的方法。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或用屏幕显示。
(1)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2)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3)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如果学生提出重新加一遍也应当肯定。)



归纳:我们看到,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一般用三种方法。第一种是 把加数的位置交换后再加
一遍,看结果是不是相同。根据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从下向上 再加一遍。
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是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要做到计算的< br>正确,我们要掌握验算的方法,并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2、练一练:竖式计算并验算 483+274 254+530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让学生说说验算的方法。
三、训练拓展
啄木鸟
1 7 5 3 2 9 2 5 9
+ 6 2 + 4 6 4 + 1 4 8
1 3 7 8 4 3 3 0 7
闯关题
四、课堂总结:同学们,你们今天又学到了什么知识?怎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学了 这些
知识有什么用?
五、课下作业: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


贺岁-校园兼职


统计图的种类-娃娃鞋的钩法


企业考察-请客笑话


服装发布会-学跳健美舞


电教论文-腾讯新闻客户端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相濡以沫的近义词


百度账号注册-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报告


兰亭集序书法-愚人节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