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的加减法怎么教?
坐观成败-我的母亲教案
20以内的加减法怎么教?
这是我曾经看到的一位老师提出的困
惑。反复思考多次,想找相
关的资料,可思考再三,还是直接以自己对理论的理解与个人的教学
经验相结合谈一下这个问题。
幼儿学习加法是怎么学习的?以3+2为例,我们怎么教?其实
最
初是数数的方法,也就是先拿出三个,再拿出两个,让幼儿数一下。
一年级的学生教学时也多
用此法,经常使用的是小棒或手指。
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开发,学生可能感觉数数的方法有
些笨
了,是不是有些简单的方法?妻子教幼儿园时,曾经试过,如3+2
可以引导孩子把3放在
心里,伸出两个手指头,这样依然用的是数的
方法,但这样就可以从四开始,而不再是从一开始数。自然学习做起
练习来就快多了。其实
此处的方法有研究结果证明是两个阶段:一是
从小数开始数,如5+6,把5放在心里,伸出6个手指头
。二是从大
数开始数,如5+6,把6放在心里,伸出5个手指头。不要小看这一
点点的变化,
计算的速度可是难以想像的快。如计算3+8,假如从一
开始数,学生需要数11个,假如从小数开始数
,学生需要数8个,
假如从大数开始数,只需要数3个,计算起来那个快?这不言自明。
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还有一个阶段,就是拆分法。以2+4为例,
学生可以想像自己的手指头,先伸出
两个,再伸出四个,那就是2
与3 正好是5个,是一只后的手指头数。还有一个,与五放在一起
就是6。也许有老师认为学生用从大数数的方法就可以了,为什么还
要再用拆分法?
我简单介绍一下,数手指头,这几乎是所有孩子学习数学的必经
之路,
而且有相当多的实践经验。那我们为什么不合理利用一下?因
为在数手指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有这样的经
验:几个手指和几个手指
加在一起是五以及五个和一个是六,五个和二个是七,五个和三个是
八
,五个和四个是九,五个和五个是十。这些经验与拆分法放在一起,
学生自然能经历了计算自动化的过程
。也就是学生必须经过多次操
作、计算以及思考这些计算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学习20以内的加
法还会有问题吗?
也许20以内的减法我还没有提到,可我们想过没有:似乎我说
的每一种方法都可以逆运用,特别是放在心里一个数,在计算十以内
的减法时,应该特别有效。
学生在学习20以内加减计算的时候基本要经过三个思维发展过程:
第一个过程,借助物。
比如,借助手指头、小棒、圆片、小东西等实物数数,得到结果。
第二个过程,借助图形。
比如,画线、圆等帮助得到计算结果。
第三个过程,借助符号。
这个应该是抽象化的结果,看到算式,计算出结果。
学生在学习20以内加减法过程中也有方
法的发展。上面刘勇老师谈
到的就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因为熟练程度,因为借助工具的不再方
便,表现出的自觉、自动的优化算法的过程。
先是一个一个数得到总数;发展到把一个加数看成一个总
数接着往下
数得到最后的总数;慢慢的熟练了,会直接看到算式报出得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是动态的,我们老师一定要关注到,读懂学
生在这里就非常重要。 <
br>前面刘勇老师在谈方法的时候,多是说老师是这么教的。如果老师没
有交,学生会怎么计算呢?开
始是一个一个的数,数大了,他会如何
呢?
我有个观察,我站在一个学生后面看他计算,他有
的题目计算的快,
有的计算的慢,还有个别的会掰手指头。观察后,我和他交流“你是
怎么算的
”,他告诉我的话,当时也令我吃惊也令我高兴。
从他告诉我的话,我发现几种算法同时存在,而且还
有老师们没有涉
及的规律的发现和运用也在其中。
比如,有的题目,像2+3之类的很快写出
得数;9+3之类的用9+1+2“凑
十法”;8+5用的是记着大数往后数(这个他就没有用凑十法)
;9+4,
因为刚算过9+3=12,所以就是13(厉害!会发现规律并运用)。同
样的,还
有减法计算,也是几种算法同时存在。
通过这次的观察,我知道,虽然我们人为的把学生思维层面的发
展分
为几个方面,但是,实际上,这些不同层面的思维方法是同时存在于
学生的头脑中,而且也
被学生运用于不同的场合,更需要关注的,也
是学生表现的更可贵的是,学生的思维发展实际上远远超出
我们老师
的设计,学生思维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之外也存在)实际上更
活跃、更多维、更
灵活。
呵呵,说到这里,好像跑题了。
实际上,读懂学生,才会很好的发挥学生中存在的学
习资源,来更好
的展开教学。
比如,在问题情景中抽象出算式后,8+6,请
学生自己想一想,算出
结果;然后,组织交流,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就会获得学习经验,更
会领
会和学习其他同伴的想法,他们也会自觉、自动的在自己理解的
基础上使自己的算法优化的。
另外,口算的练习,还需一定量的控制,可以每天上课前3分钟进行
一些口算练习,可以从最开始的口算
试题全涉及,到有重点的涉及一
些容易出错或相对较难的题目。可以从最开始的看着卡片口算,到听算、心算,等等。平时的作业也可以采用多样的方式,比如:连线、
找朋友等加强练习。
匆忙之中回复,想到哪里就说到那里,呵呵,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
指正。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可以这样教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也是数学的最基础知识,不仅在
日
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四则计算的基础。例如一道
多位数加法,就是由若干
个20以内加法组成的,能否正确、熟练计
算20以内加减法,将影响以后的学习。所以《标准》对这部
分内容,
提出了明确的目标,除了要求正确计算外,还提出了速度的要求:在
第一学段结束时,
达到每分8~10题。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要比10以内加减法要复杂些,学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和我们采用的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把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转
化成10以内加减法。因此,我们要组
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自主探索,合作
交流来学习20以
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和
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想出的方法会不尽相同的,这就会产生算法多样
化,由此可见,算法多样化是独立思考的必然
结果。那么,怎样组织
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呢?
1、首先要敢于放手,给学生探索思考的空间
过去我们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
减法时,先要有一些准备
题,课堂教学时,在检查复习环节作好铺垫。如学习20以内退位减
法
,必然要复习9+( )=11这样的内容,就是为“用加算减”打
下基础,这样的教学,只能产生一种
算法,即,11-9=?想:9加
几等于11,9加2等于11,所以11-9=2。然后进行这样程式
化千
篇一律的叙述口算过程的训练。其结果必然变成枯燥的计算操练,扼
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思
维能力。因此我们首先要敢于放手,创设问题
情境后,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索,不加任何提示和铺垫。如
新教材创
设了“小白兔买铅笔”这个拟人化的故事情境,学生面对要解决的问
题,列出算式15
-9后,教师应让学生借助小棒进行独立思考,再在
小组交流自己怎样算出得数的。有的学生可能一根一
根地减,得出6
根。这种方法,虽然并不高效,是他经过思考想出来的,应当给予肯
定。有的学
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把15分成10和5,10-9=1,1
+5=6”。也有的学生“把9分成5和
4,15-5=10,10-4=6”。
也有的学生可能会用加法计算减法“9+6=15,15-9=
6”。如果没
有一个小组想出这种算法,教师也不要勉强非要让学生说出这种算
法,这样学生会
挖空心思地说出很多不是思考策略多样化的算法。这
时,教师可以根据情况,你认为需要
,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介绍这
种算法,供学生选择。如果认为没有不要,不介绍也可以,不见得书上列举的算法,都要展示给学生。有时,学生可能出现书中没有的算
法,仍以这道题为例,学生说:
“15-10=5,15-9=6”。他是根
据已有知识进行推理的,也是一种思考策略,教师也应予以
肯定。
2、组织交流,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可以
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代表
发言,用小棒进行演示,组内人员可以进行补充。在进行全班交流时,
要鼓励小组代表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更重要的要组织其它小组善于
倾听别人的意见,发表与别人不同
的想法,在倾听过程中,还要反思
自己的想法,真正起到交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主选择自<
br>己喜欢的方法,教师不要硬性规定哪一种方法最好。有些方法是分不
出什么高低的,如教材中第二
、三种方法,有时因题制宜,因人制宜,
如11-2,一个一个地减也很快,11-9,一个一个地减就
太费劲了。
有的学生喜欢记住几道题的得数,其它的题进行类推,也是可以的。
如,他知道9+
9=18,推出9+8=17,他知道16-8=8,推出16
-7=9,16-9=7,也是一种很好
的解题策略。如果有的学生老是停
留在低效的一个一个减的计算上,教师可以善意地帮助学生总结经验<
br>教训,为什么总是比别人算得慢,而且还容易算错,使他心甘情愿地
接受别人的方法,培养勇于反
思的良好学习品质。
3、寻找规律,提高计算技能
要想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
位减法的计算能力,除了采用多
样化的练习方式外,还可以让学生找规律,如9加几的题目,让学生
p>
从小到大竖行排列,算出得数,9+2=11,9+3=12,9+4=13,9
+
5=14,9+6=15,9+7=16,9+8=17,9+9=18。让学生找一
找得数个位上的数
与要加的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发现“少1”,再让
学生回忆计算的过程,因为把要加的数中抽出“1”和
9凑成10。又
如,让学生找一找在20以内退位减法中得数是“9”的题目有什么特
点,学生
列举出下面各题:11-2=9,12-3=9,13-4=9,14-5
=9,15-6=9,16-
7=9,17-8=9,18-9=9。学生发现相减的
两个数个位上的数相差1。当然,这样的规律不
宜找得过多,也不要
求每个学生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