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
oshadhi-垂手可得
陕西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摆脱贫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是我们党和国家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
B.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会隔绝来自外界的纷扰,为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毕生精力与才智。
C.“一带一路”理念提出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D.中国经济能否实现“稳中有进”,能否实现结构转型升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的成功。
2 .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默读的时候,我们可以细细
地品味作品的语言,洗耳恭听作者的心声,从而让自己的心海同作者的心海一起
扬波。
B.面对沙漠里这些光怪陆离的自然现象,科学家们也无法解释。
C.“早清明,晚大冬。”
这是民间对祭祖时间的一个说法。现在很多90后是漠不关心这些文化习俗的。
D.在几千年的中华文
明中,“孝道”代代相传,络绎不绝,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少年进行“孝道”的教育是非常
必要的。
3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其作者是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
B.《永久的悔》的作者是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
C.《大堰河——我的保姆》选自《艾青诗全编》,其作者是现代著名诗人艾青。
D.《长城谣》选自《无怨的青春》,其作者是台湾诗人纪弦。
4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
A.撩逗(liáo) 褴褛(lǚ) 忧戚(qì)
自吹自雷(lèi)
B.娉婷(pīng) 筵席(yán) 亵渎(xiè)
强聒不舍(guō)
C.诓骗(kuāng) 游戈(yì) 发怔(zhèng)
根深蒂固(dì)
D.纶巾(lún) 坍塌(tān) 缄言(zhēn)
矫揉造作(jiǎo)
第 1 页 共 7 页
二、现代文阅读
品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在一个漫卷
风沙的日子,我爬上了山西应县木塔,那还是两年前的四月。站在巍峨的古塔里面,我很自然地想
到当年
前来勘察这座千年木塔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一行。一九三三年到一九九三年,正好整整六十年。黯淡灯光下,陡立的木梯依然昏暗。我缓慢地向上爬,每上一层,便走到栏杆前环望四周。每上一层,风就愈加猛烈,人几
乎站
立不住,只有牢牢抓住栏杆,才不会被风刮飞。
塔下的应县县城,是否还是当年梁思成看
到的样子,我无法得知——想必早已大大改观。木塔耸立,雄伟而壮
观,经历半个世纪风风雨雨之后,斯
物犹在,真是难得而幸运的事。怀着这样的心情,根据自己曾经读过的关于林
徽因梁思成的资料,根据所
见过的他们那次山西之行的照片,我想象着当年。想象梁思成如何打着电筒爬行在灰尘
掩埋的柱梁之间;
想象着他们为发现一个千年古塔、为他们的古代建筑研究获得一个珍贵例证而如何的惊奇和兴奋。
我想
到了当年陪同梁思成勘探木塔的年轻学者莫宗江先生后来的回忆:他们爬到了塔顶,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
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供攀援的东西。他们必须爬上去,才能完成整个木塔的测绘。那天,风呼呼地刮着
,
也让他们有一种会被刮飞的感觉。梁思成第一个抓住铁索,两腿悬空地往刹尖攀援。他攀上去后,其他
几个年轻人
也一一上去,终于将塔刹的各部尺寸、做法测绘下来。那时,他顾不上九百多年历史的古塔木
板已经枯朽,也未想
铁索是
否锈蚀或断裂。他就那么毫无顾忌地攀援。大风中,他摇摆着身躯
。木塔建成之后,能够把它当作文化遗产看
待,能够以全新的眼光打量它,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
5 .
选文中哪些语句交代了作者自己登塔时的天气情况,用波浪线划出来,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答:
6 . 品味下列加点词语,说说它们用得是否贴切,为什么?
⑴黯淡灯光下,陡立的木梯依然昏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想象如何打着电筒爬行在灰尘掩埋的柱梁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选文最后一段说“……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你认为这一判断是否武断,为什么?
第 2 页 共 7 页
(二)
神秘的越王古剑 春秋五霸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击败了吴王夫差,演出了历史上春秋争霸的最后一幕。岁月的流
逝,使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静静沉睡在历史的长卷里,忙忙碌碌的后人几乎把它遗忘了。
然而
,1965年,一支考古队在挖掘春秋古墓时,却意外发现了一把沾满泥土的长剑,剑身上一行古篆———“越<
br>王勾践自用剑”跃入人们眼帘。拔剑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20余层纸一划而破。这
把剑全长
为55.6厘米,其中剑身长45.6厘米,剑宽5厘米。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
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
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线缠缚,剑首向外形翻卷作圆箍,内
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
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立即轰动了全国,但是,更加轰动的消息却来自对
古剑的科学研究报告。最先引起研究人员注
意的是:这柄古剑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为什么没有生锈呢?
为什么依然寒光四射、锋利无比呢?
为解开勾践剑千古之谜,1977年12月,上海复旦大学静电
加速器实验室的专家们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
究所活化分析组及北京钢铁学院《中国冶金史》编写组
的学者们一道,采用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法对越王勾践剑
进行了无损科学检测,得出了剑身青铜合金分
配比的准确数据表。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成分是铜、锡、以及少量的铝、
铁、镍、硫组成的青铜合金。剑身
的黑色菱形花纹是经过硫化处理的,剑刃的精磨技艺水平可同现代在精密磨床上
生产出的产品相媲美。因
剑的各个部位作用不同,因此铜和锡的比例不一。
剑脊含铜较多,能使剑韧性好,不易折断;而越王勾践剑青铜合金配比刃部含锡高,硬
4
度大,使剑非常锋利;花纹处含硫高,硫化铜可以防止锈蚀,以保持花纹的艳丽。
通过进一步
的研究发现,“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原因在于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大家知道,铬
是一种
极耐腐蚀的稀有金属,地球岩石中含铬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再者,铬还是一种耐高温的金属,它的熔点
大约在4000℃。
此外,越王勾践剑出土时紧插于黑漆木制剑鞘内,在剑鞘的保护下,又处于含氧
量甚少的中性土层中;并且它
所处的环境与外界基本隔绝,这也是它没有生锈的重要原因。
这
把越王剑,无论从它的外形研制,还是质料搭配,都无疑是我国青铜短兵器中罕见的珍品。中华文明中曾有
过太多的秘密,现代的科学发明,竟会出现在2400多年以前,在我们禁不住赞叹的同时,也不得不敬佩祖先
的智
慧。
第 3 页 共 7 页
选自《探索·发现》2006年第5期)
8 .
这篇文章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9 . 科学家们对2400年后越王古剑仍能保持原状的原因进行了检
测,检测的结果主要有哪三个原因?请简要
概括。
10 .
文章第2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11 . 文章最后一段,“无论从它的外形
研制,还是质料搭配,都无疑是我国青铜短兵器中罕见的珍品”,其
中的“罕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
三、课内阅读
12 . 解释下列加点字。
(1)前人之述备矣
(2)南极潇湘
(3)佳木秀而繁阴
(4)焉得更有此人
四、情景默写
13 . 填空。
(1)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
胸臆,写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次北固山下》
一诗中,能够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比眼前的现状美好这一生活哲理,
既点明时令,又富
有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
翠鸟移巢
翠鸟①先高作巢
以避患②。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③作巢。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
第 4 页 共 7 页
取之矣。
(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
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②避患:
避免
灾祸。患:灾祸。③稍下:稍微低一点。
14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及生子
及鲁肃过寻阳
C.复益爱之 水陆草木之花
15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等幼子长出羽毛“又更下巢”,是为了让幼子学习飞翔。
B.“稍下作巢”是怕幼子掉下来摔伤。
C.“翠鸟先高作巢”是为了躲避祸患。
D.这则故事的寓意说明如果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娇惯,到头来反而会害了他们。
B.爱之,恐坠 恐前后受其敌
D.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遂反溯流逆上矣
六、诗歌鉴赏
16 .
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七、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
17 .
下列诗句,不可能在《唐诗三百首》中找到的两项是( )( )。
A.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8 . 对比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手法。运用对比
(作者)的《范进中举》塑造了唯利是图的群像;鲁
迅的《故乡》则主要刻画了
这个辛苦麻木的农民典型;而 (国家)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则通过“我”一家人对于勒
叔叔态度的不断变化来反应那个时代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
第 5 页 共 7 页
19 . “兄弟”是《水浒传》中令人动情的两个字。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组人物,
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他们
的兄弟之情。
(1)鲁智深——林冲
(2)宋江——李逵 (3)武松——施恩
八、综合性学习
20
. “低碳”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低碳生活”正日益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八年级某班级将要举办一
次展览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阅读下列调查表,说说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意义。
关于对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
(2)该班准备在全校开展宣
传“低碳生活”的活动,请你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段倡议学生低碳生活的开场
白,在全校大会上发言
。40字左右。
(3)李沁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特意在网上找了一则资料,但
是其中有几处错误,请你
按要求帮她修改。
低碳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排
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
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A】如今,这股
风潮逐渐慢慢地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
、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B】当今社会,随着人类生活发展,
生活物质条件的增
加,人类活动随之也对人类周围环境带来了影响与改变。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
一种生活
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
①【A】处画线句中有语义重复的问题,应将“________”或“_________”删去。
②【B】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
21 .
清明节是节气和节日合二为一的日子,体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为了进一步了解清明节的民俗,假设你
第 6 页 共 7 页
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一次“话说清明节”的语文活动,
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不少相关材料。你能从下面诗歌中
选取一首或一句进行改写吗?或改编为剧本
,或还原画面,或通过联想想象,叙述故事刻画人物。不少于150字。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
22 .
根据要求作文。
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____》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
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1)这是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者心理活
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
悔”“失落”等。(2)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人名
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