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八单元献出我们的爱
新生入学欢迎词-李践
献出我们的爱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单元主题是“献出我们的爱”,由《掌声》、《一次
成功的实验》、
《给予树》、《好汉查理》(略读课文)和《语文园地八》组成。单元导语是这
样写的:爱是什么?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出自己的座位,爱是给下班的
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爱
是向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温暖的双手。爱,还可以怎
么表达?本组课文会告诉我们怎样去爱别人。 <
br>《掌声》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
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
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
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
“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
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作者是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
小学的经
历。根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掌声前的英子和掌声后的英子两部分,因为课文提
到,有
了掌声鼓励后的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文章的语言质朴,但在平淡
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
。
《一次成功的实验》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
戏。这个实验已
经做过多次但都没有成功,而这次却获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实验
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
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体现出小女孩
品质的可贵和团结合作的重要。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不仅贴近小
学生的生活,还给学生以启迪。
《给予树》讲述金吉娅在“给予树”上
摘下了一个卡片,用二十美元为一个
素不相识的小女孩买了一只洋娃娃。本课的设计重在凸现语文课的文
味。语文
教学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使学
生始终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习得语文,让学生在听说实践中锻炼
听说能力,在默读、朗读中走进文
本,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具体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实验小学 宋玉松 李艳芳
词语的画外之音、言外之意。
《好汉查理》写的是爱搞恶
作剧的查理在草地上抽刀出鞘,杰西坐在轮椅上,
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信守诺言的他做了真正的
好汉。在连学了两篇充满
异域情调的文章后,编者在《语文园地八》中匠心别具的安排了一组《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感叹教材编写者的韬光眼界、
匠心别具。
【教学设计思路】
从教材分析中看出,本组教材围绕“献出我们的爱”这个专题,选编了的课
文
可整合为两组来教学。第一组是“中国小朋友的爱”,可以把精读课文《掌声》、
《一次成功
的实验》这两篇讲中国小朋友的美好与幸福的文章整合为一组。以这
两篇课文为主打文章,重点学习,然
后引导学生去读主题丛书中的文章,了解更
多的小朋友关于爱的不同理解。第二组是“外国小朋友的爱”
,把精读课文《给
予树》,略读课文《好汉查理》两篇描写外国小朋友关爱他人的文章整合为一组。以这两篇课文为主打文章,重点学习,然后引导学生去读主题丛书中的文章。每
组内容的学习都采取
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方式,充分体现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教学
特点。每组中有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的学习重
在感悟语言、熏陶情感、习得方法,
为略读课文做好铺垫;略读课文主要是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
读方法,进
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拓展阅读主要是学生自由阅
读,
以开阔学生阅读视野,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
为提高学习的起点与效率,对单元所有课文安排1—
2节进行集中预习。预
习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与单元训练重点设计预习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
br>学习,完成预习要求,从而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与自学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23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4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读懂并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
生关爱他人,能为别人着想的美德及合作
精神。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汲取他人的长处,并真心
实意地赞扬同学。
4、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单元教学流程】
第一模块:预习达标(2课时)
预习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
预习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23个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感情。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流程
一、以“爱”为话题,谈话导入本单元 同学们,有一句歌词: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那
么爱是什么?爱是给公共
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出自己的座位,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
妈送上一杯茶,爱是向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温暖
的双手。爱,还可以怎么表达?
本组课文会告诉我们怎样去爱别人。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使生活变得更
美好。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主题学习“献出我们的爱”。
二、自主预习环节
教师根据
本单元内容与要求设计预习卡,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如果学生已
经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把预习前置,
放在课前,课堂上直接进入达标评价环
节。
单元预习卡
项目 预 习 内 容
第二十九课: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
预习要求
在文中标
小组
评价
认
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情绪、
出,做到准确熟
讲述、普通话、、鼓励
字
词
不理解
第三十课:成功 实验
瓶子 绳子 代表 茶杯
练认读。
危险 顺利 如实 激动 获得 教育家
第三十一课:给予、试探、甜蜜、宽裕、提
的词语能利用
查字典或联系
<
br>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
上下文等方法
显然、、仁爱、同情、体
贴
解决,并与同伴
第三十二课:调皮 恶作剧 度假 刀鞘 背诵
陪伴 彬彬有礼
恋恋不舍 临走 羡慕
读
课
文
1.《掌声》这篇课文讲的是(
)
的英子在( ),在这掌声的激
励下,从此她变得(
)的故事。
2.
《
一次成功的实验》讲的是一位教育家
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 )游戏。这个
知
内
容
实验曾经做过多次都(
),而这一次
( ),也赞扬了( )的高尚品质。
3.
《给予树》这篇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
之前,小女儿(
)把应该给( )的钱
4. 《好汉查理》写的是自称好汉的(
),
在帮助( )的同时,也得到女孩的( )
和(
),在两个人的互相友好、互相帮助中,
查理也改变( )的故事。
提
问
题
把自己
读不懂的地
方在书上标
出来或者写
下来。
根据提
示能概括出
每篇课文的
内容,与同伴
读本单元四篇课文:《掌声》、
《一次成功
的实验》、《给予树》、《好汉查理》
能做到
正确、流利地
朗读。
交流。
买了( ),送给了( )的女孩。
交流。
【设计意图】预习课文,既是学生学习的好方法、好习惯,又为下一步教学<
br>提高了起点。预习不是一种自由学习,教师应为学生安排具体的预习内容与预习
要求,预习的任务
要有层次性,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由易到难、由浅到深逐级达
到目标。预习中首先要解决生字词的认读,
识字教学进入中年级后任务逐渐减轻,
但作为小学阶段的基本任务,在学习过程中仍不容忽视,让学生在
预习课文的过
程中读准生字词读音,识记字形,初步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最后,设计质疑环节,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教师又能了解学情,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放手让学生集中预习,既
节约时间,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预习达标环节
1.小组预习达标检查:小组内
,采用两两互查,小组长抽查的形式逐一对
字词和课文朗读过关检查并做好记录和评价。
评价
栏内标注检查过程中本组同学易读错的词,记录未完成预习任务的同
学。对于课文朗读中不易读好句子进
行标注。
【设计意图】在小组检查过程中,采用两两检查预习情况的方式可以节约
时间。标注
易错字词和难读通顺的句子,为突破字词和课文朗读的难点打基础。
课文内容的概括放在课文学习中进行,此环节只作交流不做评价。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
用,结合标注的易错字词和句子,指导本组同学
多读几遍,使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正确认读生字词、流
利读课文。
3.小组长汇报小组过关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师抽查预习情况 <
br>教师抽查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根据抽查情况作出评价。重点指导预习中
的字词、朗读的问题。梳
理全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在自主预习环节,以学生自学为主。
过关环节中,以学生的合
作学习为主,同时运用学生自评、他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
激励作用,达到更好的预习效果。
五、教师指导书写较难写的字
教师重点指导“愿”“茶”“索”“予”“卡”五个字。
1.“愿”字里边的下半部“心”字底的第一笔“点” 比“小”字的第二笔
“点”的位置稍往前,“心”字底的第二笔“卧钩”由卧向钩拐弯处比“心”字
最后一笔“点”
稍往右。“心”字底的第三笔“点” 与“小”字第一笔“竖钩”
对齐,最后一笔“点”在小字第三笔“
点”稍外一点。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写。
2.指导学生观察“茶”“索”上下部分比例,教师范写指导易错部分。
3.“予”“卡”都
是独体结构的字,笔画较少,各个笔画要写的饱满丰润。
“予”字的两个横钩长短要区别,竖钩要对住上
面的点。“卡”字上下两竖要对
准,一短横和一点不要太长。
4.学生先描红再练写,教师及时评价反馈。
第二模块:“中国小朋友的爱”(3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精读课文《掌声》和《一次成功的实验》,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中的
有关篇目。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2.
<
br>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
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
的关心和鼓励。
3.
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学流程
一、预习回顾,导入新课
依据预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我们将围绕“中国小朋
友的爱”
学习《掌声》和《一次成功的实验》两篇课文,在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同时,
体会孩
子们之间的关心和鼓励。。
二、概括内容,掌握方法
1.结合预习卡的提示,概括课文内容并交流。
2.总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了
解大致写了几部分内容,然后一
部分一部分地读,了解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再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想一
想,就
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走进文本,感悟体会
(一)、前后对照,感受小英变化
1、学习第1自然段。
过渡:小英感谢掌声,因
为掌声改变了小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英的生活,
看看以前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把小英的忧郁、自
卑,通过朗读表现在你的脸上,溶进你的声音里。
2、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因为身体的残疾,以前的小英孤独自卑、忧郁沉默,对生活失去了希
望,我们再来看看现
在的小英发生了什么变化?(媒体出示画面)小组读第
5自然段。
(1)指名回答并板书:活泼、自信
(2)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名说。
(3)这个省略号里会写些什么?指名回答。
3、小英的变化真大呀!是什么改变了她?所以,她最想说的是——(媒体
展示来信)小组读。
(二)、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过渡:真是没有想到,掌声拥有这么神奇的力量,会改变一
个人,让我们回
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掌声前。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
4自然段,用——画出掌声响起前描写小英的
动作、神态的句子。细细地体会小英的内心。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师巡视指导。
3、交流。
4、研读三句话。(媒体相机点击句)
5指名读第一段话。思考: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
去?在这一刹那,小
英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男生齐读
6指名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小英犹豫什么?小英想上去吗?为什么?小英能不上
去吗?为什么? 因
此,从“慢吞吞”、“眼圈儿红了”你们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
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女生齐
读。
7.师: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小英终于——
(引读)。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小英,小英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想: 。
8.齐读大屏幕上的三段话,好好体会小英内心的那种自卑、痛苦和无奈。
掌声时。 1、就在小英万般无奈之时,小英听到了什么?(生答:掌声)请快速默读
第四自然段,用波浪线划
出描写掌声的句子。掌声一共响了几次?
2、指名读第一次掌声。
(1)就在小英刚刚
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
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
泪。
“骤然间”你能换个词吗?
好的,你们现在就是小英的同学,请鼓起热烈、持久的掌声!
这真是热烈、持久的掌声呀!你们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呢?指名说。(鼓
励、肯定)
请女生读读这句话,把同学们的鼓励、小英的感动都读出来吧!齐读。
3、指名读第二次掌声。(媒体相机点击句子)
(2)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什么叫“经久不息”?“经久不息”的掌声响起来!
这一次你想通过掌声对小英说什么呢?指名说:肯定、夸奖、赞扬。
如果你就是小英,听到这样的掌声,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但是她什么也没说,她只是——(引
读: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
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4.多么可爱
的同学,多么美妙的掌声,就是这充满鼓励、满含夸奖的掌声(板
书:鼓励、夸奖)使小英从一个忧郁孤
独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
女孩,她被深深地感动了,有多少话要说
,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全都融进了
她的信中——(媒体出示来信)范读来信。
大家都被感动了,来,让我们也满怀激情一起读一读小英的心声吧!齐读。
(三)、总结升华,品味文章主题。
过渡:多么美好的掌声,作者也为之动容,写下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
1、(媒体出示:是啊
,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
的掌声献给别人。)
2、让我们把它深深印在脑海里。再次朗读课文。
3、读到这里,同学
们,你们觉得掌声仅仅是鼓掌的声音吗?它还是什么?
指名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你得到
过别人的掌声吗?当时有
什么感受?你曾把掌声送给谁?为什么?指名说。
4、其实这掌声就
是一种爱!(板画:心形)在生活中爱的方式还有很多种:
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爱是一句友善的讲话;
爱是雨中的一把小花伞,爱是
夏日一缕清凉的风。让我们大家都奉献爱,珍惜爱吧!(媒体出示:只要人
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拿起书本,在音乐伴奏
下,有感情地读最后
一自然段,把你的感受表现在你的脸上。
四、对比阅读,深化认识
学习课文《一次成功的实验》
(一)、根据学案自学。
默读课文,想想哪些段落是描写实验经过的,哪些段落是描写实验成功原因
的。
(二)、再读课文,深入体会重点句。
1、多媒体显示重点句一:
一个小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引导体会小女孩的聪明
、急中生智、心中有他人、不怕牺牲、有集体荣誉
感、有团结合作精神等。可引导学生从任何一方面来理
解这句话,要充分尊重学
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2、多媒体显示重点句二: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引导学生从“不假思索”一词及小女孩的话来领悟人物精神。)
3、多媒体显示重点句三:
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把
瓶子弄倒了。今天,
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引导学生理解教育家的话一方面说明了以前的多次实验为什么没有取
得
成功。另一方面,这次实验的成功让教育家十分激动,也是对女孩无私精神的赞
扬。)
(三)、谈收获。
说一说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了什么?(团结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五、拓展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中相关主题的文章
1、提出阅读要求。
2、学生自由阅读。
3、交流读书收获。
六、畅谈本组学习收获
学习了
《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和《主题学习丛书》上的一些文章,你
有什么感受想和同学们分享吗?
第三模块 “外国小朋友的爱”(2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给予树》、《好汉查理》两篇课文与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有关
篇目。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读中悟情,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理解、信任、充满爱心给人
带来的快乐。
3.能简单表达自己学文后的感受。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情感迁移。
1.导入:同学们 ,我们已经一起学习了《给予树》一文中的生
字词语,初读了
课文,知道了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隆重的节日,每当圣诞节来临时,人们都以兴奋
的心情接待她、对待她。这节课咱们从品词入手,走进课文去领略一下西方孩子
的快乐与兴奋。
2.品读第一个词串:盼望 热烈地讨论 诚挚的祝福 甜蜜的笑容
兴高采
烈
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说说你从这些词中感受到了
什么?
3.品读第二个词串:担心 提醒 生气 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这些词该怎样读?为什么?
4.质疑:这几个词语中哪些词与圣诞节的气氛不相吻合?
二、品词品句,互动探究
过渡:想知道他们为什么担心、提醒、生气„„吗?请打开课本
自由朗读
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想一想这些句子都是写谁的?如果写妈妈请用
画,是写
金吉娅请用﹏﹏学生轻声读文,划有关句子。
1.揭秘担心体会母子间的深情厚意。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读担心一词所在的句子。
(2)思考、讨论:妈妈担心什么?为什么担心?
(3)读出妈妈的担心。
2.揭秘提醒体会母亲对孩子处事方法的关心。
(1)找相关句子,轻声读一读。
(2)想一想:母亲为什么要提醒孩子每人至少要准备四份礼物。
(3)读一读,读出妈妈对孩子处事的关心。
3.揭秘生气体会母亲对孩子严中有爱。
(1)过渡:当妈妈带孩子们到商场去购物时,孩子们都很高兴。回
来的路
上,我们却发现妈妈很生气,这又是为什么呢?指读生气一词所在的句子。
(2)议论:一些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妈妈会往哪些坏处想。
4、揭秘沉默不语体会金吉娅对陌生人的关爱。
(1)读沉默不语一词所在的句子。
思考: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她有什么心事吗?
(2)品读直接写给予树的句子,说说到底什么是给予树
(3)围绕卡片理解给予与被给予
①、是啊,给予树上除了树叶还挂满了卡片,其中有一张卡片
是这个小女
孩的,卡片上有她的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这么一张卡片,你能看到卡片上写的字
吗
?看到了吗?写着什么?请你把看到的写下来吧。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了卡片。
把你写的念给大家听,看
看能不能打动别人的心。
师:卡片中哪个词深深地打动了你? 结合实际理解一直盼望。
②、是呀,金吉娅仿佛真的看到了这些情景,她被小姑娘的心愿感动了。
她会想些什么?(学生想象)
③、于是,金吉娅果断地作出了决定,买了洋娃娃,送到援助中心。她会
在卡片上写句
什么话?(学生想象说话)
④、小女孩收到洋娃娃,读着卡片上的留言,她又会怎么想呢?
5.揭秘如愿以偿。
质疑:这句话是妈妈说的,妈妈说谁如愿以偿?
三、诵读悟情,体会爱心。
1.揭秘如愿以偿领会金吉娅的可贵品质。
2.呼应设疑,小结解疑:
(1)师生集体感悟。透过妈妈的这份担心我们看到了妈妈对孩子
的无
比怜爱;透过妈妈的生气我们看到了妈妈对孩子的严中之爱;透过妈妈的提
醒我们看到妈妈
平时教育孩子一丝不苟;透过金吉娅的沉默不语我们看到
了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关爱。
(2)在课文的最后一段找出几个特别温馨的词。
(如:紧紧地拥抱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如愿以偿)
四、感受挚爱,引申创作。
小女孩收到这份珍贵的礼物,想给金吉亚姐姐写几句心里话,你能帮助她
吗?指名说一说。
五、深化情感
师生共同欣赏音乐——《让世界充满爱》,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对比阅读,加深认识
1.学习《好汉查理》,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或感兴趣的地方。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点拨。
3.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引导学生相
机解决。再从学
生的提问中,提炼出深入学习本文的两个问题:
(1)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查理是个好汉?
(2)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4.读悟交流: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查理是个好汉?
A.“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B.“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C.“当然可以。”
D.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
西在草地上玩。
E.“不行,罗伯特先生,我不能随便要您的东西。”
F.“杰西,我会做个好汉。”
5.文章开头说查理是个调皮的孩子,爱搞恶作剧,你能联系你所知道的
来谈一谈,他会做什么吗?
6.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查理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呢?你觉得查理的变化跟
哪些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重点谈谈杰西对查理的影响:杰西热情乐观,虽然残废了,但对<
br>生活充满希望,尊重、理解、信任查理,她的友谊像雨露阳光,是查理改正缺
点的主要原因。
七、拓展阅读,开阔视野
1.阅读《主题学习丛书》有关文章。
2.学生自由阅读。
3.组织阅读汇报。
八、总结收获,升华情感
学完
了《给予树》《好汉查理》两篇课文,阅读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
有关篇目,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模块 积累练习(6课时)
学习内容: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
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
ABB式词语和成语。
2、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3、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4、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提
高口语交际能力。
5、通过自由表达,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题
教师结合本堂课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
受。
学生
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教师小结。人和人
之间需要互相欣赏。夸奖别人就是
给别人送去温暖的阳光。因此,我们要学会夸
奖别人。
二、讨论明法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引导学生认识到,夸奖别人首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要通过具体的事情
真诚地夸奖别人。
三、分组交流
四、全班交流
评议要点:要用具体的事情;要实事求是;要真诚热情。
习作
一、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交流一下这一学期来自己的习作写了些什么?教师对学
生的习作态度、习作成绩充
分肯定、表扬。
二、交流拓展
1、你有哪些很想和别人说说的?人、事、景或物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2、范例引路:
请学生,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内容具体说一说,要把内容说清楚。
引导其他学生讨论:哪些
地方说清楚了,是怎么说清楚的;哪些地方还没说
清楚,应该怎样说清楚?
注意: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例子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
法。
3、学生自选内容进行习作。
我的发现
1、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列出的词语:
引导学生认真读读,再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2、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3、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
种感情色彩。
4、指导朗读,通过读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
5、拓展积累: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词语来吗?小组合作照样子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反复练习,把韵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指导。
4、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⑴
学生用查字典词典、与同学讨论等方法理解句子。
⑵
请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一下,教师也可稍做指点。
5、自由朗读,熟读成诵。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做
好单元教学,首先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然后根据整合内容进行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统筹安排教学时
间,为课堂教学提速。其次,要拓展课程资
源,主要利用《主题学习丛书》进行拓展阅读,并进行相应实
践活动,全面提高
学生语文素养。
2.对于整合后的单元教学,要做到“细”“粗”结合,“
扶”“放”有度。精
读课文就是本单元学习的例子,学习要“细”,方法要“扶”,具体讲就是学习过<
br>程要细致,教师指导要到位,课文理解要有深度。落实年级段训练目标的同时,
指导学生总结阅读
方法,让学生从中学会读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
目的。略读课文是方法运用课,内容理解宜
“粗”,在品词赏句方面少用时间,
主要做到粗知大意、体悟情感即可。学习方式要“放”,主要以学生
自学为主,
教师指导为辅。
3.单元教学的课堂学习必须是高效的。教学中必须转变学生学习
方式,建立
小组学习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