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试讲教案
红楼奋斗生涯-土木工程专业
祝福试讲教案
【篇一:囚绿记试讲教案】
《囚绿记》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午好,我是xx号选手,我今天试讲的课程是《囚绿记》,现在开
始正式上课!
上课,同学们好!
一、导入
绿色,是春天的色彩,绿色,是生命的颜
色。桃红柳绿,那是春的
象征,莺歌漫舞,那是春的旋律。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
眼
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一双慧眼,一起去
寻找那片绿,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
二、品读
1.本文题为“囚绿记”,这里的“绿”是指什么?“囚绿”是怎么回事?
明确:绿是窗前的一株常春
藤;“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
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叫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
赏。
(“囚绿”意思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囚绿记”告诉我们这篇文章
的文体属于——记叙
性的散文。
2.课文哪几段是直接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用
与“囚绿”形式相同的短语概括。
明确:(1)寻(遇、得)绿(1—4段)。从窗户写起
,交代绿的由来,
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这背景是很寒伧的,但有
了绿枝条,
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
(2)观(赏)绿(5—7段)。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我天
天望着
窗口常春藤的生长”:伸须、攀缘、舒叶、凋谢。这一部分是以写心
理活动为主,所谓“
观”的对象和“观”的行为倒成为其次,成为抒情
的依托。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焦”字理解。)
(3)囚绿(8—12段)。这是
文章的主体,与文章标题呼应,写出了
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引绿入室——发现生的欢喜——绿条
执意向外——绿条渐瘦渐弱——打算放绿出“牢”。囚绿至此结束,
情感回到原来的喜绿状态。
(4)放(释)绿(13段)。“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是文章背景,既是作
者活
动的背景,也是绿枝生存的背景。对绿枝条的关心和照看突然暂停,
变成求生的谋划。最后“
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绿枝条获得新生。
(5)怀(念、忆)绿(14段)。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
再度见面时的情景。
板书:文章思路: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
小结:文章自始至终
紧扣一个“绿”字,寻绿——观绿——囚绿——
放绿——怀绿,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
,每一步
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
三、赏析
1. 找出文中对绿的前后不同的称呼,看看不同的称呼反映出作者对
绿
的情感前后有什么不同的变化。尽量使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提示:运用圈点批注符号)
赏绿 绿影喜悦满足欢喜留恋
囚绿 绿色喜悦不快可怜恼怒
释绿 绿囚珍重祝福
念绿 绿友怀念
2.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常春藤的句子,并标上序号,品味作者笔下绿
的特点。
(1)囚禁前,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位绿友的精神风貌的?概括出这位
绿友怎样的特点? (生命力旺盛
蓬勃无拘无束)
(2)囚禁后,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位绿友的精神风貌的?此时的它
又有什么特点? (柔弱而蓬勃
向阳 固执)
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常春藤这位“绿友”活泼可爱,充满朝气;而
囚禁后成了“病孩子”,但即使这样,它仍然十分固执,永不屈服。
如此强烈的反差,如此鲜明的对比
,作者仅仅是为了写“常春藤”吗?
四、深化主题
1.知人论世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
国
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
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
散文创作和翻译。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
合性杂志《少年读物》。太平洋
战争
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
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
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
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联系作者简介,试从文中找出有关本文写作时代背景的句子。
明确:13段 2、齐读13段: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了。我
们一起看看最后作者写了什么内容。这一段中最触动你的是哪一句
话?
(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我们回看课题,“囚绿”在这里发生变化了。
变成了?——“囚人”
什么人? (中国人。)
中国人有没有被屈服呢?(没有)
请看这“绿”和“中国人”之间,作者是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的?
(运用象征手法,绿其实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阳光的中
国人。
)
四、小结
陆蠡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他不仅抒发了自己
对绿的热爱,更赋予
绿以时代需要的精神,寄托了作家对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这种写
作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托物言志。
文章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
精神,抒发了自己忠于祖国
的情怀,颂扬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表达了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
之
情。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
获得解放。
【篇二:试讲语文课文】
《给予树》
圣诞节前夕
,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提醒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
物。接着,我把他们带到一个商场,分头去采购,
约定两小时后一
起回家。
《给予树》
圣诞节前夕,我给了
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提醒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
物。接着,我把他们带到一个商场,分头去采购,约定两小
时后一
起回家。
【篇三:窦娥冤试讲教案】
《窦娥冤》
一、教学目标设计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鉴赏文学作品,能感
受形
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
的感情体验和思考。”<
br>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知识。2、把握主人公形象。3、
鉴赏性格化的人
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色风格。
方法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象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
2、领会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
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设计:演示法情境教学法讨论分析法:
朗读法。
《烛之武退秦师》
3.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了解《左传》有关知
识,解决几个生字,积累文言实
词、虚词和句式。b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c情感与态度目标:学习烛之武在国
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
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点:诵
读复述课文,背诵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
词句,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5、教学难点:烛之武高超的说辞艺术
教学进程设计:
预习法、讨论法、探究法等
四、教学进程设计
(一)预习设计
1、并结合书下注释了解《左传》。
2、了解本课历史背景。
3、通读全文,注意揣摩语意、语气,了解词语的意义、用法。
4、分析烛之武这一形象,他是如何说退秦师的?
5、通过本文体会《左传》语言特点。
(二)1.导入:有人说“口才,电脑,英语,驾驶
”是当今青年必须
掌握的四门技术,其中口才被排到第一位,由此可见口才在今天同
样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人怎样凭三寸不烂之舍就使强
大的军队退却的故事,请看《烛之武退秦师》
2.设计四个大问题串连全文
①烛之武在什么情况下“退
秦师”的?(讨论)由此问题引出文章的第一
段,分析战争的原因:三点。
②烛之
武是怎样出场的?第二段对表现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么作
用?(学生讨论)此段为侧面烘托人物形象。
佚之狐的推荐,道出了烛
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场时,就引起了读者极大
的关
注。
③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师的?
烛之武的说辞共125个字,
语言非常精炼,含义丰富,可分为五层:
(学生讨论,理解内容,分出层次)
1)站在秦国立场上,博得秦伯好感,为进一步说服秦伯提供可能。
2)说明亡郑利晋,保郑利秦,动摇秦亡郑信心。
3)进一步利益诱惑,使秦舍弊求利,放弃原有做法。
4)再以历史上晋对秦的背叛,离间秦晋联盟。
5)从历史说到将来,指出晋的贪婪将威胁到秦的发展。
总之,在短短的百余字内,烛之武
站在秦的立场上,替秦分析围郑
的利弊,层层深入,句句击中要害,又句句打动秦伯,使秦国最终
撤去了包围,保全了郑国。整个说辞充分表现出烛之武机智善辩的
外交才能。
④秦伯退师后,晋文公表现如何?(提问--讨论)
此问引出文章的最后一段,这段对事件
结果的交代,也顺便表现了
晋文公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在盟友变敌友的情况下,
晋文公并没有感情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这
正是晋文公日后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3、讨论总结,认识升华
①文章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
交代,集中笔墨塑造烛之
武的形象,请总结烛之武的形象。
烛之武是这篇课文的中
心人物,虽然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他
的能力和能言善辩却早已闻名郑国。所以,在国难当头,郑国
君臣
一筹莫展的时候,佚之狐推荐了他。他的一番牢骚,使他的形象更
加有血有肉。郑伯的自责
,更重要的是,烛之武深明大义和捍卫国
家主权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不满,增强了了义无反顾奔赴敌营
的
信心和勇气。见到秦伯之后,他胸有成竹,对秦晋的关系和矛盾了
如指掌,只字不提郑国的利
益,似乎处处为秦国着想,因而能够不
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说的委婉曲
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
感染力。
《左传》就是这样通过正面和侧面,用精彩的语言使人物形象鲜明
生动。
4、延伸拓展:某同学中午休息时间在宿舍洗衣服,请劝阻。
5、小结:
本文是一篇记述古人辞令的散文。郑国被晋、泰两个大国的军队所
包围
,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命说退秦军。他善于利用矛盾,采
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一番说辞,说服了秦君
。撤出围郑的军队,并
派兵助郑国防守,致使晋军不得已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这篇文
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
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
主义精神,同时也反
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6、作业: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那个同学改写的好,明天请他当导
演。
五、板书设计(略)
《祝福》
2、教学目标
咱
们的教科书上明确写出了本单元的教学要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
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因此,我确定我
的教学目标是:
①知识目标:
明白如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重点为:
1、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2、环境描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