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高校名家讲座感悟
果仁张-指手画脚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承蒙学校领导的信任,
6月1日我有幸跟随阿城区其他学校的几位教学校长、教师赶赴吉林
长春,参加了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小
学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新课程标
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专题研讨会”活动。为期两
天的研讨会上,我看到了仰慕已久的崔峦、于永正、
支玉恒、窦桂梅等几位全国知名的小学语文教育界的
前辈、专家,心情特别激动。他们为我们演
绎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呈现了极富专业水准的学术讲座。能够
零距离接触各位大师,感受魅力课
堂,让我倍感荣幸,也使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深的认
识。他们虽然有的已经步
入古稀之年,但他们的课堂,他们的讲座,仍表现得精神矍铄,幽默风趣。让我
真真切切地感受
到了小学语文教师儒雅的风度,深厚的素养,谦逊的态度,独特的语言魅力,幽默风趣的
教学……
听了他们的课和讲座真是如沐春风,养心养眼。
此次观摩活动,几位专家超强的感染
力,让每一位与会的老师都来不得半点的马虎。两天
下来共听了五个讲座,四节名师大课。虽然很辛苦,
可精神上却是充实和愉悦的。每个讲座,每
节课我都认真地做好了记录。今天按照景校长的要求,把我参
加这次活动的收获与体会向大家汇
报、交流。
下面就从以下两方面向大家做以汇报:
一、感受魅力课堂
(一)听于永正老师的语文课《给予树》
提到于永正
老师,我想凡是教过语文课的老师一定都知道他,早在1985年他就被评为江苏
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1995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
贴;1999年12月国家
教育部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方法研讨会”,这是建国以来教
育部为个人召开的第一个教学
研讨会。他也是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
是当代能把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课
上得同样精彩的为数不多的特级教师之一。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在这次活动中我有幸听到了于永正老师
执教的三年级语文课《给予树》,
两节课大约用了一个半小时,这期间,我一直紧紧地关注着课堂上于老
师和学生的交流、学习,
我真的是被深深地吸引了,同时更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永正老师今年73岁了,
可是他在课堂上还
是那么精神,思路清晰,范读课文从语气到表情,都给人一种非常自然的感觉,他用心
、用爱、
用智慧与学生耐心地交流着,课堂上真正达到了师心、生心、作者心、编者心四心相通。坐在礼
堂里听这节课时,我就在想,一个孩子如果能在学校里遇到这样一个老师给他上过哪怕一节这样
的课,该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啊!
《给予树》是苏教版三年级的一篇课文,讲的
是一个美国的母亲在圣诞节的前一天给家里的五
个孩子每人二十美元,让他们给家里人买圣诞礼物。结果
小女儿金吉娅却只买回了五十美分一大
把的棒棒糖。母亲开始很不高兴,后来得知女儿在援助中心的给予
树上看到有一个小女孩想在圣
诞节得到一个洋娃娃的礼物,她就用自己的钱买了洋娃娃,送到了援助中心
。最后母亲为女儿的
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所感动。
于老师教学这节语文课时,总体给人感
觉“轻轻松松”,“简简单单”,别说没有“繁琐分析”,
连一处“分析”都没有,主要采取了“以读代
讲”的教学策略,一直在读:读一读一二自然段,
想想“并不宽裕”是什么意思啊;读一读最后部分,想
想“如愿以偿”是什么意思啊;读一、三
自然段,注意表情的变化和语气,读四自然段,注意表情和语气
。这些读是有层次的,先是让学
生读通、读顺,于老师在这里还重点指导了学生如何“自然朗读”,“像
说话似的”,“别拖长音儿”,
这正是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一个方面“自然化朗读”;接着是读出表情
和语气,在这里可真见功
夫,用学生的话说,“您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读得这么好!”真好,于老师先让
学生试读(学生没
体会到文字后面的情感,当然读得平淡)接着于老师范读时,让学生注意观察体会表情
的变化和
语气,一句没讲,学生在听读过程中用心感悟到了,第一自然段中前一部分圣诞节的热闹气氛和
后一部分母亲的担心,第三自然段中前一部分孩子们的高兴劲儿和后一部分金吉娅的沉默、母亲
的怒气,又让学生找出第五自然段中关于金吉娅说话语气的提示语,来读一读,还要读出小女孩
的感觉,
还要读出小女孩难过的感觉,很有挑战性,这时,学生已完全进入文本的情境中去了,
思维很投入,都在
一边读一边想,而这,就是我们阅读教学追求的核心目标——学生能一边读一
边想!
在清晰的
“以读代讲”教学过程中,于老师也一直在渗透方法教育,“联系上下文就能理解词
语意思”,“一边读
一边想就能有收获”,他也在进行着学生对读书、朗读的本真的态度教育,“朗
读真有意思,是吗?”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他主要就是利用本文进行习作训练——组织“替女孩写一封感谢的信”
这个
练笔,这是“用教材教”的最好体现。尤为有借鉴意义的是,在组织这个练笔时,教师针对
三年级学生刚
进入正式习作的特点,没有直接撒开,而是提供了一些具体支持和指导,很有层次,
先是写信的格式,再
梳理行文结构,“开头要交待收到礼物”,“还可以写一写布娃娃怎么漂亮”,
再写感谢之情,这实际等
于给了学生一把梯子,让学生能想象得丰富、具体,掌握写作的结构和
思路。最好的一点是,体现了完整
的“理解——积累——运用”之线,要求学生用上“并不宽裕”、
“如愿以偿”“八岁”等词语和短句,
现学现用,活学活用。课堂上有近十个孩子来朗读自己的信,
写得都不错,有的用词优美,有的立意新颖
,非常见实效。
下面是我的几点思考:
第一,想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不容
易,想做到“清清灵灵”地读、“原汁原味”地读、
不容易。听课回来后,我自己试了一
下,读读课文,练练朗读,我把自己想象成于永正,但非常
不乐观地发现,如果我没有听过这节课,直接
备这节课,我一定被文章的许多元素吸引,课后练
习题提示呀,“兴高采烈”、“沉默不语”等词语呀,
我肯定会掉进“分析”的僵化的模子里去,只
是轻重多少的问题。听了于老师的课,我终于知道“不分析
的课怎么上”,终于知道“以读代讲”
是怎样实施操作的了。
第二,于老师的课看似
简单,但背后却有强大的先进的理念支撑,有扎实的教学功底支撑。
“自然朗读”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
教教材理念,强调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理念;尤其是朗读的功
力,我自己试了好几遍,读金吉娅的话,读得
都不如于老师有味道——欠练哪!
第三,要想成为一个好语文老师,仅仅教教材是绝对不行的。一定要
用教材教——什么意思
呢?心中有目标,用教材教。于老师胸中有语文教学的大目标——听读和说写,课
文只是他实现
语文教学目标的工具,他的眼中是森林,不是一棵树。根据心中的大目标,他这节语文课,
就两
个目标:读好,读正确,读流利,读得自然,读出感情;写好,把阅读中学会的语言用起来。没有陷入多个元素的争夺中,而是大胆取舍,简单实效,他是以“过关”的意识来教学的,所以他
的课
上,目标集中、清晰,上课的力量也集中,所以感觉读得到位、读得有味、练得到位。
总之
,于老的课让我们这些学习者感受到了于老独特的语言魅力,及在朗读训练中巧妙的处
理和出色的指导,
教会我这个语文教师一个道理:书是读懂的,多读多练,才能得到精髓。
2、听窦桂梅老师的《牛郎织女》
激情四射的窦桂梅老师,对学生产生的疑问,不急不
躁,即使学生偏离了文本,她也能以
聪明的智慧把学生引回来,使学生受到启迪。课堂上或旁征博引,或
抑扬顿挫,游刃有余。让我
们看到了一个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教师,看到了一个饱读诗书、敬业乐业的教师
。充分体现了对话
的课堂,交流的课堂,灵动的课堂,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窦桂梅老师首先以
一首诗导入课题《牛郎织女》,以“预学——共学——延学”的思路展开教学。
在预学阶段,给学生提供
“自学单”,鼓励学生质疑,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让
学生自己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
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学习课文的时
候再来解决,如果在讨论的过程中生成了
新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整节课以“问题为中心”,提
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再生成问题,再
解决问题……
通过预学,窦老师巧妙地总结出共学的三大问题:1、写了什么?2、怎么写的?3、为
什么
写?这三个问题是从文字、文学、文化这三个层次提出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基于文字的思考,疏理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第二个问题是基于文学的思考,研究文章的写作方法;第三个问题
是基于文化的思考,探讨该篇文章的意义,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在探讨第三个问题时,窦
老师结合现在的生活实际,引用不同版本的材料,挖掘文本的现
实意义,从小在孩子心里埋下一颗善良的
种子。接下来,以一篇带多篇,将《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传》《孟姜女》三篇文章和《牛郎织女》进
行对比阅读,总结民间故事共同的特点,由此
从阅读到写作,将民间故事的写作方法渗透给学生,将阅读
和写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在延学阶段,窦老师给学生推荐《名家谈白蛇传》等读物,将课内阅读延升到课外。
纵观整堂课,感觉
窦老师的课在悄悄发生变化,教学充分体现的教师的导,先学后导、因学
设导、多学少导、亦学亦导,窦
老师退在孩子们的身后,笑盈盈地看着,跟着,参与着,学习着,
享受着这一份沉下来的美丽。但窦老师
的精彩没有变,思考没有变,内蕴没有变,对教学的执着
追求没有变……变得只是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
二、聆听精彩讲座
这次观摩活动收获的不仅仅是课例,从几位教育专
家的讲座中我也汲取了先进的教育教学
理念,吸收到专家从自己的语文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精华。
听了他们的讲学使我深深感受
到了学者的风范、专家的睿智。那是听后的豁然,更是听后的激情涌动,这
些都是指导我今后教
育教学的经验和方法。
(一)听崔峦老师对新课标解读
崔峦老师对新课标解读,清晰到位
四个坚持 四个强调 四条建议
“
四个坚持”阐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四个强调”,明晰了小学语文新课改中我们的教
学侧重点;“四
个加强”,更加具体地讲述了各年级的重点教学任务。使我们知晓了小学六年级
毕业,学生应该到达写一
手好字,写一篇好文章,有一副好口才,养成一种好习惯,有一颗博爱
的心这样的终极目标。
细细地品读崔峦老师对《新课标》的解读,我自己也在不断地问自己,做为一个语文教师,
如何把《语文
课程标准》这个纲领性文件、这个依据、这个宪法来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让我们
的学生成为新世纪的开
拓创新人才呢?
一、低学段打好基础是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
识字、写字、
识词是低年级的重点。教师在教学时,要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大量认字,并
且要分清会认的字与会写字的
要求,会认的字只要会读记住字形就可以啦,不要给学生增加负担。
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认识,
带领学生在阅读中识字是检阅学生识字情况的最好方法。同
时指导好学生书写时有端正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也是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内容,让学生养
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终身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坚
持指导学生天天随堂练字10分钟,让每一
个学生能写一手好字,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义务。为了实现我
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宗旨——对每一
个学生负责,低年级的语文老师,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让学生识
字、写字、识词,让学生
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是我们每堂课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加强语言文字的应用是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忽视的任务。
“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
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
能力。”在课标中提到应用33次,可见编者对
当前重理解,轻应用是多么的深恶痛绝呀!试问,
小学生学习了六年的语文,能在众人面前即兴发言,说
得清楚,说得完整,说得自信吗?能观察
生活并且把观察到的人事景记录下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吗?能
把课堂学过的词语、句子、精彩
片断应用在自己的习作吗?能把课堂习得的方法用在课外的阅读中去吗?
这太多的一切,都是我
们教师在思想上重理解、轻应用而留下的。做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不反思,什么
样的课堂是高
效的语文课堂?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在理解祖国语言文字时,要积累,更重要的是应用祖国的
语言
文字,包括听说读写的应用能力。
三、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让自己的人生就得丰富多彩。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终身以阅读为伴,是语文教师份内的责任。”
如何让每周的语文课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
同时,又挤出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课堂上
精讲精练,一课一得,一课一重点,学生会的不讲
,问题提得有价值,读写结合,读说结合……
我们的语文课就能实现多读书、多积累、多应用的理想状态
。同时,做为一名语文教师,这也是
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只有多读书、多积累、多写文章,才能丰富自己
的文化底蕴,才能在语文课
堂上操纵自如,实践语文的高效课堂,才能培养出具有他将思维、具有思想、
具有能力的国家人
才。
名家的风采,名家的睿智,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享受教育的快乐,也让我
们感受到人生的美
丽与精彩!最后用窦桂梅老师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
你的内心如果是一团火
,就能释放出光和热;你的内心如果是一块冰,就是
化了也还是零度。因此,面对教育的种种让人不满的
现象,面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困
惑与压力,我们要从中寻找阳光、快乐的地方——根系教育的土壤,理想滚
烫于心,
紧贴地面行走,激情向上生长。
在新学期开学之初,和大家
共同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就是希望我们每个人在重新回到自
己的工作岗位,重新面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时
,发挥我们的正能量,创造我们自己教育事业的快乐
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