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南海演习-红酒打开多久就不能喝了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语感受白骨精、孙悟空和唐僧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
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感受故事的跌宕起伏、环环相
扣、张弛有度的表达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激发阅读《西游记》的
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或句子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难点: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感受故事的跌宕起伏、
环环相扣、张弛有度的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西游记》和吴承恩的有关资料
2.角色扮演的道具
教学方法与措施
角色扮演打法和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师徒四人和白骨精,哪位同学给我们
回忆一下上节课
学习的内容
(1)四大名著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罗贯中的《三
国演义》施
耐庵的《水浒传》
(2)内容的回忆
(3)《西游记》是一部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环境、情节、人物
二、教授新课
1
.预习课文,知道课文围绕白骨精的三变,悟空的三打,唐僧的二责
展开,为我们呈现了生动的人物形象
,看看作者如何刻画的?边读边
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汇报
(1)为了吃
唐僧肉,白骨精是三次变化不同的身份来欺骗唐僧。咱
们先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刻画白骨精这一人物形象的
。
一变:
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
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她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
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妙的村姑,
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
说是特地请他们用斋的。
抓住“不胜欢喜”“自言自语”体会白骨精贪婪的吃人本性
抓动作,从“摇身一变、拎斋饭、
径直”动词中体会白骨精变化速度
快,妖术高,阴险狡诈的特点。学生练习感情朗读,读活人物形象。
二变:
山坡上闪现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步哭
着走来。
“闪”代表了一个敏捷、很突然的动作,一个年满且拄着拐杖的老妇
人能做出这个动作吗?说明
了什么?一个“闪”字准备地表现了白骨
精的狡猾贪婪的性格特点。
三变: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
他的妻子和女儿。
通过品读,体会白骨精不达目的是不罢休的心理。
(2)白骨精虽然诡计多端,但还是逃不过
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作者
又怎样描写孙悟空的?(学生交流讨论)
一打:
正在这时
,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过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
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悟空说:“它是
个妖精,来骗你的。”说
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
抓住悟空“举起、当头就打、劈脸一棒”来体会,感受悟空打的狠、
打得猛,嫉恶如仇的特点
二打:
悟空见又是哪个妖精比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
悟空为什么“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体会孙悟空打的急
三打:
悟空把金箍棒
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满得了别人,
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
......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
了妖精。
这“以藏、一迎、一笑”你能体会到什么?
抓住“抽出、暗中叫来、抡起、一棒打死”体会这一次是名副其实的
智打,悟空考虑很周密。
(3)比较悟空“三打”的不同,感受悟空形象和情节起伏
引导学生三次打的不同,体会第一
次“劈脸一棒”是猛打;第二次“当
头一棒”是急打;第三次是智打,作者描写的最详细
课文的重点。
再进一步体会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坚定形象的基础上,感受文章的
特点。 <
br>(4)作者写的妙趣横生,我们说的妙语连珠,打的不亦乐乎,那唐
僧高兴吗?他是什么状态?同
桌讨论
预设一:唐僧连忙扯住悟空
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
预设二:唐僧一见,惊的从马上摔下来。
抓住唐僧的动作“摔”,体会唐僧的胆小和惊吓。
总结:抓住关键词用心读课文,读活人物形象,通过读课文我们
知道了嫉恶如仇、聪明机智的孙
悟空;诡计多端、阴险狡诈的白骨精;
人妖不分、慈悲为怀的唐僧
三、根据人物不同性格特点,进行角色扮演
四.课堂小结
今天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
聪明机智的孙悟空、慈悲为怀的唐僧、
诡计多端的白骨精,感受了取经之路不易,正如我
们人生道路也是荆
棘丛生,一路上也有妖魔鬼怪,有时候是懒惰,有时候是马虎、有时
候是懦弱
,但只要我们战胜了他们,就能在学习的道路上取得真经。
今天从《三打白骨精》走向《西游记》,希望
同学们今天回去能捧起
《西游记》怀着对吴承恩的深深敬意,去感受咱们中华文化的魅力。
板书设计
8.三打打白骨精
环境 险恶 恶劣
情节
三变 三打 二责
人物 白骨精 孙悟空 唐僧
学情分析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故事情节生动、奇幻、曲折,
和《三国演义》《红楼梦》《水
浒传》一起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名
著。特别是赋予儿童趣味的动画片,更是吸引了全国少年儿童。所
以
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学生并不陌生。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
的语文阅读能力,因此要
抓住他们这个特点展开这堂课的教学。
效果分析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
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拼得教育的主渠道。教
师应着
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学习。
在课堂中学生表现热情高涨,积极度很
高,师生配合密切,整节
课生趣盎然,课堂氛围融洽,效果颇佳。但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还
有一些不足之处,整堂课对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把握稍
微有些不到位,在学
生发表自己观点时有些急切有些忽略要尊重学生
的感受,做到及时引导和点拨。当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
人物性格特
点的时候,要及时给予肯定、指导,启发他们合理地运用流利的语句
表达的想法。
教材分析
《三打白骨精》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它属于叙述
性文章,选自
我国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根据《西游记》二十七
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课
文通过孙悟空三次
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赞扬三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
诡计的斗
争精神。
课文的主要特点: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课文总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
一部
分(第一自然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部分人物。第二部
分(第二至七自然段)
讲述了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起因、经过、
结果。故事性强,一波三折。作者采用反复叙事手段,一波
三折,引
人入胜。“三变”“三打”“二责”虽然情节相同,但叙事内容不断变
化,所以没有给
人冗长之感,相反更能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也更能
体现降妖除魔的不易。
评测练习
孙悟空第三次怒打白骨精后,课文没有写唐僧的表现,请你展开
想象,想一想当唐僧看到白骨精原形毕露时,会怎么想,怎么说,怎
么做。请用一段话生动具
体写下来。
课后反思
在研读课文时,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能够自主学习,教师要随时
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引导学生圈点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
作、神态等评价人物的性格
特点,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还要指导学
生理解课文中写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白骨精三次变化、唐僧
两次
阻拦等情节在词语描写上的变化,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
为复述课文做好铺垫
。
课表分析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
提高。
1、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
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与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
积累,推想课文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
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表达的效果。
(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
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
中,提出自己看法,做出自己
判断。
3、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
丰富自己的见闻,珍
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
(3)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4、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
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
道获取资料,尝试与简单的研究报告。
(2)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