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知识讲解

巡山小妖精
759次浏览
2020年12月22日 03: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取什么网名-辅导员笔试

2020年12月22日发(作者:鞠杰)


2020年 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学期
《爸爸的花儿落了》知识讲解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父母曾东渡 日本经商。林海音生于日本
大阪,不久返台,后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 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
专科学校。1948年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1953年开始文艺 创作。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
有散文集《窗》《芸窗夜读》,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 风》《晓云》等多部书出版。此外,
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本文节选 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
子”。从本文题 目就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实际上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
于体会到自己已经 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我们从作者为这部小说所写的序言中可以了解写作背景:
“夏天过 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
的傻事,我也不 会再做了。
可是,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 下来吧,让实际
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由此可知,作者是以童年生活为原型写成这部自传体小说的,其目的是以此来回忆童年生活,展示
自己童 年时走向成熟的足迹。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她曾这 样评价自己在台北写就的这
部作品:“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城南旧事》简介:20年代末,六 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
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 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
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 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
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 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
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 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
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 弟弟上学,不得不去
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 捡到一个小铜佛,
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 年,她的奶妈宋
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 别人,心里十
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 世,宋妈也
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知识积累
1.油鞋:一种涂上桐油,下雨天穿着的鞋。
2.油纸伞:一种用涂上桐油的纸做伞面的雨伞。
3.挪(nuó)窝儿: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这里指起床。

4.鸡毛掸(dǎn)子:用鸡毛绑成的清除灰尘的用具。

5.咻咻(xiū):模拟挥舞鞭子时发出的声响。
..
6.玉簪(zān)花:一种庭园观赏植物,花白色,芳香。

7.麻渣(zhā):芝麻、亚麻等种子榨油后留下的渣滓,可以做肥料。

8.骊(lí)歌:告别的歌。

9.四眼狗:对戴眼镜的人的戏称, 这里指代英子叫的德先叔,北京大学学生,当时的进步青年。
10.衣襟(jīn) 11.肿胀(zhǒng zhàng) 12.叮嘱(dīng zhǔ)
.....


2020年 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学期
13.扎(zā)辫子 14.懒惰(1ǎn duò) 15.挨(ái)打
....
16.撩(1iāo)起 17.铁栅(zhà)栏 18.廊檐(1áng yán)
....
19.抡(lūn) 20.徘徊(pái huái) 21.花圃(pǔ)
....
22.抽屉(tì) 23.蒲(pú)公英
..

考题例析
1.(2015•江苏苏州中考)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
穿 过狭窄幽深的小巷,进入保圣寺,豁然开朗……前面是“清风亭”,我常为这样雅至的文字叫好,
我仿佛 因此触摸到那个座落在水乡泽国的江南古镇的灵魂。眼前那颗千年银杏,枝叶窸窣,像是在细说
往夕岁月 的芬芳……

2.(2015•天津中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毕业前夕,在某班举行的班会上,班长张林真诚地对大家说:“感谢同学们几年来对我的包容和支
持。 ”接着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同学们也纷纷发言。因病请长假的刘楠激动地对班长说:“___________ _”
家境困难的李霞动情地说:“____________”“学霸”王磊诙谐地说:“______ ______”随后,同学们互
赠留言,把班会推向高潮。
①头儿,到了高中,咱俩还可以继续PK呦!
②谢谢你帮我补课,这么多天来你辛苦了!
③班长,你组织的‘真情援助’活动真是雪中送炭,这份爱心我会记在心里。
A.○2○1○3 B.○3○2○1 C.○2○3○1 D.○3○1○2

解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作答时仔细辨析文段中汉字,根据汉字 的特点,结合字义词义辨析
判断。“至”是“到”的含义,“致”有“情趣”的意思;“座”为名词,“ 坐”是动词,“坐落”为动词
性;植物类的量词是“棵”;“夕”与一天的时间有关,指傍晚,“昔”与 岁月有关,指过去的日子。答案
是:至-致;座-坐;颗-棵;夕-昔
2.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答案是C。刘楠因病请长假,所以感谢班长帮忙补课;李霞因家境困难,所
以感谢班长组织的“真情援 助”活动;王磊是学霸,所以要与班长继续较量学习。口语交际要注意对象
和场合,用语要文明得体,清 楚连贯,不能答非所问。

课文讲解
理解主旨
课文通过对爸爸逼“我” 上学、到学校给“我”送衣服、非常爱花、鼓励“我”独自去寄钱等往事
的回忆,刻画了一个严厉而又慈 爱的父亲形象,表现了父亲急切地希望女儿能尽快坚强起来,成熟起来
的愿望。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挚 爱,失去父亲的痛苦及自己的成长。

理清结构


写作特色
1.双线并行的结构。


2020年 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学期
本文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参加毕业典礼”,一条是“回忆往事”。本文时而写眼前的事,时
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另一种说法:本文的两条线索是爸爸爱花和毕业典 礼。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这两条线索中,前者应
是主线,因为作品所要刻画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中 是起主导作用的。而后者则是副线,是为情节
的发展有序而设置的,它对主线只是起着烘托、映衬、推动 的作用。然而这两条线索相互辉映,既有利
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
两种说法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2.别致生动的插叙。
文章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但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使文章显得波澜
起伏, 跌宕有致。
(1)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
(2)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 惩
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
(3)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 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
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
(4)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又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
而回忆 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
(5)最后写毕业典礼回来 ,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儿落
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3.象征手法的运用。
课文中,作者赋予“花儿”以特殊的意义,它不只指爸爸所种 的花儿,而且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
的事物。花儿其实是爸爸的象征,花儿开得挺旺,是爸爸身体健康的 象征,“爸爸的花儿落了”,则象征
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4.文中处处有伏笔。
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如:
(1)文章开头“我”回忆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爸爸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
弟和 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
(2)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 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
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 世很悲痛。
(3)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 赶回家去,这恐怕
是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
(4)“我”进家门 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
样”,以花喻人,把即将 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5.朴实而蕴藏深情的语言。
如文章末尾,写“我”得知爸 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心里
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无比朴 实的语言既写出“我”内心的悲伤,又表现出自己的成熟与坚强。
文中有很多爸爸嘱咐英子的话,看似平 常,实则蕴含丰富。如爸爸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
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这句话是爸爸病危时对女儿的谆谆告诫:要坚强,要勇敢地面
对生活。它饱含着父亲对女儿的殷殷希望与 深深的爱。文中有些语言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如“旁边的
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散散落落 的,很不像样”“看那垂落的夹竹桃”,这些句子在描写花
景的同时,实际上也以花的凋落来暗示爸爸生 命的结束。文中还有很多地方用伏笔来暗示爸爸的身体状
况,如“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 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暗示了父亲的病
危。这样的语言使文意表达更含蓄,读来也更加哀 婉动人。


2020年 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学期
把握重点
1.文章为什么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文中很多地方写到花,怎么理解“花” 在构思全文时所
起的作用?
语带双关,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败落,二是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去世。
文中很多地方 写到花,一方面,作者以花作为线索贯穿始末。小说开头写“我”衣襟上妈妈从院子
里摘下来给别上的夹 竹桃花,由此引起对爸爸的回忆;小说中间由“今年石榴花开得没有那么红,那么
大”引出爸爸的得病; 由“爸爸是多么喜欢花”引出对爸爸爱花的种种表现的叙写。小说的末尾写“散
散落落的,很不像样”的 夹竹桃,写“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引出家庭变故。
另一方面,“花”在小说里 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它是爸爸的象征。当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
很旺;而爸爸辞世时,花儿凋 落了。它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使作品更具内涵。此外,文中还借花的柔性来
调和爸爸性格中的刚性,使爸爸 在严厉中又流露出慈爱的一面,丰富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爸爸对 “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从文中找出表现英子成长的
事情或句子。
爸爸表面上是很严厉,但 实际上却充满着爱心。他时时盼望着女儿长大,鼓励女儿要坚强:无论什
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 ,就闯过去了。他很重感情,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后,便急得
吐血了。他也特别爱花,每天下班 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爸爸对成长的影响:历练中培养不怕困难、敢闯敢练的坚强性格; 对自己负责;敢于承担家庭责任
的品质。
英子的具体表现:学习非常用功,被选做代表为同学 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辞;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挨打
后从不迟到;硬着头皮完成了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这件事 ;听闻爸爸去世而处乱不惊从容面对……
3.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 处处有伏笔。你能找出这些伏笔并做些
分析吗?
文中多次使用伏笔,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 可能将不久于人世。如文章开头“我”回忆前一天去
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 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这里“没有爸
爸”一语双关,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 起后,我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
这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清楚,知道他即将去世 ,心中很悲痛。而毕业典礼结束后,“我”“催着
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 家去,这其实是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
将离开人世的伏笔。文章末尾写“我”进家门以后看到的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
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以花喻人,运用伏笔将丧父 的伤痛推到极致。
4.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5.文章巧用插叙,插叙这些事分别有什么用?
(1)毕业典礼的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病重的爸 爸的情形。引出六年前爸爸要求我成为优秀生的事,
写出爸爸对我的鼓励支持作用。推动情节发展,叮嘱 我别迟到,引出六年前因偷懒而迟到的往事。插叙
中又有插叙。
(2)插叙六年前因下雨不愿 上学,赖床不起受到爸爸的惩罚以及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表现
父亲对我的严厉管教,让我茁壮成长 :懂得怎样上学,怎样克服困难,怎样关心别人等。
(3)插叙爸爸非常喜欢花,表现爸爸爱花,喜欢种花,爱生活,爱孩子。
(4)插叙回忆起 常有人要我做大人,推动情节发展。一方面他们都知道“爸爸”的身体不好,有
对我们这一家人的担忧, 另外更多的是对我寄予无限希望,希望我能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承担起家庭责
任。
(5)插叙 爸爸让“我”到东交民巷给在日本的陈叔叔汇款,表现爸爸对我精心培养,让我坚强自
立,很好地推出文 章的中心。
总之,插叙的使用,不仅充实了文章的内容,更写出了爸爸对我的精心教育培养,让我真正 长大;


2020年 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学期
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感激,很好地突出文章的主题;同时还让文章跌宕起伏,摇曳多姿。

拓展阅读
双线并行,交相生辉
──浅析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张百栋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一是 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禀性爱花的
爸爸的辞世。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爱花,是爸爸的禀性。但作品中,她并没有把爸爸写成一个花匠或园艺家,也没有做泼墨的描写,< br>只是把花作为线索贯穿小说的始末。小说开头写道:
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 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
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 !”
小说的中间写道:
爸爸是多么喜欢花。
……他回家来的第一件 事就是浇花。那时太阳快要下去了,院子里吹着凉爽的风,爸爸摘下一朵茉
莉插到瘦鸡妹妹的头发上。
小说的末尾写道: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 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
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
……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这些描写在小说中是作为布局谋篇的手段而存在的。它除使作品浑然天成外,我 以为其深层意义还
在于:其一,借花的柔性来调和爸爸性格中的刚性,使爸爸的严厉和慈爱和谐协调地发 展;其二,“花”
在这里已经超然而成了一种象征的事物。象征使作品更具内涵。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 得挺旺;爸爸病
危时,成为对子女的关怀、鼓励;爸爸辞世时,花儿落了。与爸爸爱花这条线索并行的另 一线索是毕业
典礼。
毕业典礼前,写爸爸病倒了,不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爸爸病得 怎样?能否治好?作品在此设
置了悬念。接着宕开一笔,采用插叙的方法,把爸爸多年来对子女的严厉管 教,对子女真诚的爱,通过
不让“我”上学迟到这件事,作为重点进行描写。这些材料看来很琐细,并不 伟大,但却塑造了一个可
亲可敬的“严”在其外、“爱”在其内的爸爸形象。孩子逃学,“爸爸气极了, 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
抄起鸡毛掸子,“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这是够狠的了。 但却出人意外,在“我”上
学之后,爸爸竟到学校看“我”来了,“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 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
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真是“道是无情却
有情”。真、善、美在此时此地,在爸爸这一形象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毕业典 礼中,作者又疏密有致
地叙述爸爸叫“我”到银行汇款的事。汇款,本是大人干的事,可是爸爸又出人意 外地让“我”去干,
还说这是“闯练”。
作者之所以选取以上这两件事作重点的铺写,我 想其意重在表现教孩子热爱学习和学会生存,侧重
点是不相同的。 毕业典礼后,英子听到了爸爸辞世的 消息,表现出了惊人的“镇定”“安静”。再联想
到英子在毕业时成为优秀生,“代表同学们领毕业证书 和致谢词”,这样看来,爸爸的花儿虽然落了,但
所结出的果实却是硕大的。小说把因果关系表现得如此 显眼,如此突出,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这就
是作者力图要表现的主题。
爸爸爱花和毕 业典礼这两条线索中,前者应是主线,因为作品所要刻画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
中是起主导作用的。 而后者则是副线,是为情节的发展有序而设置的,它对主线只是起着烘托、映衬、


2020年 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学期
推动的作用。然而这两条线索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
(选自《名作欣赏》1992年第5期)

城南旧事(代序)
林海音
差不多快十年了,我写过一篇题名《忆儿时》的小稿,现在把它抄写在这里:
我的生活兴趣极广泛,也极平凡。我喜欢热闹,怕寂寞,从小就爱往人群里钻。
记得小时在北平的 夏天晚上,搬个小板凳挤在大人群里听鬼故事,越听越怕,越怕越要听。猛一回
头,看见黑黝黝的夹竹桃 花盆里,小猫正在捉壁虎,不禁吓得呀呀乱叫。但是把板凳往前挪挪,仍是怂
恿着大人讲下去。在我七八 岁的时候,北平有一种穿街绕巷的“唱话匣子的”,给我很深刻的印象。也
是在夏季,每天晚饭后,抹抹 嘴急忙跑到大门外去张望。先是卖晚香玉的来了;用晚香玉串成美丽的大
花篮,一根长竹竿上挂着五六只 ,妇女们喜欢买来挂在卧室里,晚上满室生香。再过一会儿,“换电灯
泡儿的”又过来了。他背着匣子, 里面全是些新新旧旧的灯泡,贴几个钱,拿家里断了丝的跟他换新的。
到今天我还不明白,他拿了旧灯泡 去做什么用。然后,我最盼望的“唱话匣子的”来了,背着“话匣子”
(后来改叫留声机,现在要说电唱 机了!)提着胜利公司商标上那个狗听留声机的那种大喇叭。我便飞
跑进家,一定要求母亲叫他进来。母 亲被搅不过,总会依了我。只要母亲一答应,我又拔脚飞跑出去,
还没跑出大门就喊:
“唱话匣子的!别走!别走!”
其实那个唱话匣子的看见我跑进家去,当然就会在门口等着,不得 到结果,他是不会走掉的。讲价
钱的时候,门口围上一群街坊的小孩和老妈子。讲好价钱进来,围着的人 便会挨挨蹭蹭地跟进来,北平
的土话这叫做“听蹭儿”。我有时大大方方的全让他们进来;有时讨厌哪一 个便推他出去,把大门砰地
一关,好不威风!
唱话匣子的人,把那大喇叭安在话匣子上, 然后装上百代公司的唱片。片子转动了,先是那两句开
场白:“百代公司特请梅兰芳老板唱《宇宙锋》” ,金刚钻的针头在早该退休的唱片上磨擦出吱吱的声音,
啦啦地唱起来了,有时像猫叫,有时像破锣。如 果碰到新到的唱片,还要加价呢!不过因为熟主顾,最
后总会饶上一片“洋人大笑”,还没唱呢,大家就 笑起来了,等到真正洋人大笑时,大伙儿更笑得凶,
乱哄哄的演出了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
母亲时代的儿童教育和我们现代不同,比如妈妈那时候交给老妈子一块钱(多么有用的一块钱!),
叫她带我们小孩子到“城南游艺园”去,便可以消磨一整天和一整晚。没有人说这是不合理的。因为那< br>时候的母亲并不注重“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的教条。
那时候的老妈子也真够厉害,进了 游艺园就得由她安排,她爱听张笑影的文明戏《锯碗丁》《春阿
氏》,我就不能到大戏场里听雪艳琴的《 梅玉配》。后来去熟了,胆子也大了,便找个题目──要两大枚
(两个铜板)上厕所,溜出来到各处乱闯 。看穿燕尾服的变戏法儿;看扎着长辫子的姑娘唱大鼓;看露
天电影郑小秋的《空谷兰》。大戏场里,男 女分座(包厢例外)。有时观众在给“扔手巾把儿的”叫好,
摆瓜子碟儿的,卖玉兰花的,卖糖果的,要 茶钱的,穿来穿去,吵吵闹闹,有时或许赶上一位发脾气的
观众老爷飞茶壶。戏台上这边贴着戏报子,那 边贴着“奉厅谕:禁止怪声叫好”的大字,但是看了反而
使人嗓子眼儿痒痒,非喊两声“好”不过瘾。
大戏总是最后散场,已经夜半,雇洋车回家,刚上车就睡着了。我不明白那时候的大人是什么心理,
已经十二点多了,还不许入睡,坐在她们(母亲或是老妈子)的身上,打着瞌睡,她们却时时摇动你说:
“别睡!快到家了!”后来我问母亲,为什么不许困得要命的小孩睡觉?母亲说,一则怕着凉,再则怕< br>睡得魂儿回不了家。
多少年后,城南游艺园改建了屠宰场,城南的繁华早已随着首都的南迁 而没落了,偶然从那里经过,
便不胜今昔之感。这并非是眷恋昔日的热闹的生活,那时的社会习俗并不值 得一提,只是因为那些事情
都是在童年经历的。那是真正的欢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欢乐。


2020年 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学期
我记得写上面这段小 文的时候,便曾想:为了回忆童年,使之永恒,我何不写些故事,以我的童年
为背景呢?于是这几年来, 我陆续地完成了本书的这几篇。它们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写着它们的时
候,人物却不断地涌现在我的 眼前,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德
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 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的小偷儿。读者有没有注意,每一段故事的结
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我而去,一 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
结束了。那时我十三岁,开始负起了 不是小孩子所该负的责任。如果说一个人一生要分几个段落的话,
父亲的死,是我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段落 ,我写过一篇《我父》,仍是值得存录在这里的:
写纪念父亲的文章,便要回忆许多童年的事情, 因为父亲死去快二十年了,他弃我们姊弟七人而去
的时候,我还是个小女孩。在我为文多年间,从来没有 一篇专为父亲而写的,因为我知道如果写到父亲,
总不免要触及他离开我们过早的悲痛记忆。
虽然我和父亲相处的年代,还比不了和一个朋友更长久,况且那些年代对于我,又都是属于童年的,
但我 对于父亲的了解和认识极深。他溺爱我,也鞭策我,更有过一些多么不合理的事情表现他的专制,
但是我 也得原谅他与日俱增的坏脾气,和他日渐衰弱的肺病身体。
父亲实在不应当这样早早离开人世,他 是一个对工作认真努力,对生活有浓厚兴趣的人,他的生活
多么丰富!他生性爱动,几乎无所不好,好像 世间有多少做不完的事情,等待他来动手,我想他的死是
不甘心的。但是促成他的早死,多种的嗜好也有 关系,他爱喝酒,快乐地划着拳;他爱打牌,到了周末,
我们家总是高朋满座。他是聪明的,什么都下功 夫研究,他害肺病以后,对于医药也很有研究,家里有
一只五斗柜的抽屉,就跟个小药房似的。但是这种 饮酒熬夜的生活,便可以破坏任何医药的功效。我听
母亲说,父亲在日本做生意的时候,常到酒妓馆林立 的街坊,从黑夜饮到天明,一夜之间喝遍一条街,
他太任性了!
母亲的生产率够高,平均 三年生两个,有人说我们姊妹多是因为父亲爱花的缘故,这不过是迷信中
的巧合,但父亲爱花是真的。我 有一个很明显的记忆,便是父亲常和挑担卖花的讲价钱,最后总是把整
担的花全买下。于是父亲动手了, 我们也兴奋地忙起来,廊檐下大大小小的花盆都搬出来。盆里栽的花,
父亲好像特别喜欢文竹,含羞草, 海棠,绣球和菊花。到了秋天,廊下客厅,摆满了秋菊。
花事最盛是当我们的家住在虎坊桥的时候 ,院子里有几大盆出色的夹竹桃和石榴,都是经过父亲用
心培植的。每年他都亲自给石榴树施麻渣,要臭 好几天,但是等到中秋节,结的大石榴都饱满得咧开了
嘴!父亲死后的第一年,石榴没结好;第二年,死 去好几棵。喜欢迷信的人便说,它们随父亲俱去。其
实,明明是我们对于剪枝,施肥,没有像父亲那样勤 劳的缘故。父亲的脾气尽管有时暴躁,他却有更多
的优点,他负责任地工作,努力求生存,热心助人,不 吝金钱。我们每一个孩子他都疼爱,我常常想,
既然如此,他就应该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使生命得以延 长,看子女茁长成人,该是最快乐的事。但是
好动的父亲,却不肯好好的养病。他既死不瞑目,我们也因 为父亲的死,童年美梦,顿然破碎。
在别人还需要照管的年龄,我已经负起许多父亲的责任。我们 努力渡过难关,羞于向人伸出求援的
手。每一个进步,都靠自己的力量,我以受人怜悯为耻。我也不喜欢 受人恩惠,因为报答是负担。父亲
的死,给我造成这一串倔强,细细想来,这些性格又何尝不是承受于我 那好强的父亲呢!
童年在北平的那段生活,多半居住在城之南──旧日京华的所在地。父亲好动到 爱搬家的程度,绿
衣的邮差是报告哪里有好房的主要人物。我们住过的椿树胡同,帘子胡同,虎坊桥,梁 家园,尽是城南
风光。
收集在这里的几篇故事,是有连贯性的,读者们别问我那是真是假 ,我只要读者分享我一点缅怀童
年的心情。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的愚呆而神圣吗?
1960年7月
(选自《城南旧事》,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城南旧事》出版后记


2020年 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学期
林海音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 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
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 的大气中。
爸爸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 末”呢?还
是“乌金墨玉”呢?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 ,他们从
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 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
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 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
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 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
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 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 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
铛”地响。
“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 以人类给它们带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
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 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
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 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们,耐不住那长途
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 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的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
掉它的 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
剪一剪, 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
的峰上。麻 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 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
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 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
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选自《城南旧事》,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农历十月初一-保卫黄河钢琴曲


历年高考人数-野外拓展训练


健康教育培训计划-关于爱祖国的诗歌


英语六级题型-画杨桃


小红花-陈震宇


山东高考作文-半部春秋


进口红酒-明年今日吉他谱


情人节活动主题-经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