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8课 《匆匆》 精品教案

萌到你眼炸
987次浏览
2020年12月22日 06:1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南乐教育科研网-怎样填报高考志愿

2020年12月22日发(作者:红线女)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以“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为主题,编排了《匆匆》《那个星期 天》两篇课文。《匆匆》一文
紧扣“匆匆”二字,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 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那
个星期天》写了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经历的细致、微妙的心理变化。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匆匆
2

1.会写20个字,正确读写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感受《匆匆》中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感悟光阴荏苒,体
那个星期天 2
会作者的 真情实感;感受《那个星期天》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把
握文章以孩童的视角观察、感受生活的叙事方 式,体会作者这一天的
心情变化。5.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通过字谜学习,了解和体
会 合体字及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交流平台·初
1.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回顾,总结把情感融入到 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
试身手
1 中的写作方法。
2.尝试选择心情、场景写几句话来表达自己对身边事物的感受或情感。
习作例文 1 1.自读文章,把握主要内容。


1


2.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1.选择一种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理
习作 2 清思路。
2.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表达真情实感。

2


8匆匆
▶教学目标
1.会写“藏、挪”等5个字,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这3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课文。
3.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比较中感受句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4.体会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5.感悟时光匆匆,懂得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真情实感。
2.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教学策略
1.词语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如:“蒸融”可以结合课文
描述的 情景来理解。
2.阅读理解
指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从课 文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流露
出的真情实感,从而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启发学生反思 自己从前是否虚度光阴,并思考
如何珍惜时间。
3.表达运用
课文运用了大量的修 辞手法,如比喻、对比、排比、设问等,让学生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
果,并迁移运用到平时的写作 中去,从而让学生的文章更加生动真切。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把自己心里想
说的话直接说出来,抒发自己的 情感,让真情实感自然而然地流露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3


▶教学目标

1.会写“藏、挪”等5个字,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这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第1、2自然段。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忆体验“匆匆”
导入新课,情景体验。
1.同学们,“匆匆”是什么意思呢?(急急忙忙的样子)
2.体验“匆匆”:你们在生活中,有过追赶时间的体验吗?(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人们赶火车的图片,考试时同学们争分夺秒答题的图片)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是啊,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时光匆匆,日子一去不复返,时间 看不见,摸不着,朱自清却把流
动的时间定格在了文字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匆匆》。
4.搜集作者资料。关于朱自清先生,相信同学们对他有一定的了解,同桌间交流交流你们所了解的朱自清。(课件出示朱自清的人物生平介绍)
课件出示:
朱自清(1898—1948 ),字佩弦,江苏人,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主要作品有
诗文集《踪 迹》,散文集《背影》《欧游 杂记》《你我》等,文艺论著《诗言志辨》
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的知识越接近生活实际,学生就越 感兴
趣。因此,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畅谈自己的生活经验,真实感受时间的稍纵即逝,拉近 文
本与学生的距离。
板块二 理解字词入文本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出生字,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识记生字。
课件出示:
4


cánɡnuópáihuízhēnɡ
藏 挪 徘 徊 蒸
(1)正音:“藏”在本课读 cánɡ;“蒸”是后鼻音。
(2)指导书写“藏”, 提醒学生注意笔顺。(课件出示:“藏”字的笔顺分解图)
3.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回答: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如: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这位同学的问题和作者的问题不谋而合。(板书:一去不复返)
(3)这个问题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都在什么位置?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4)作者以问句开篇,又以问句结尾,这在写作方法上是前后呼应。这句话是这篇课文的灵魂。
(5)学生齐读。
我们读书的时候,要特别关注、用心品味这些反复出现、反复强调的词语和 句子,因为它们往往和
课文的主题相关,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
(6)再读课文。
课件出示:
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 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①你从哪些文字感受到时间的匆匆流逝呢?
②学生交流汇报。
③反复诵读,在文中圈出有关时光特点的字词。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质疑,对课文内容建立 框架结构的认识,对文本形成初步印象,为后面的学
习奠定基础。

板块三 体会着急和无奈
1.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出来,一会儿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要点。
(1)学习体会第1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自由读、分组读。
②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的感悟?
5


③重点句子点拨:
a.“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是一个排比
句,作者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 ,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一去不复返进
行比较,写出了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无奈。
b.第1自然 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
逝日子的留恋。
④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
⑤教师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
⑥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2)学习体会第2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运用理解第1自然段的方法,理解第2自然段。
②引导学生交流重点语句。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 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
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 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③对话交流:八千多日子是多少年?
④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⑤作者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惋惜、留恋、自责之情。
⑦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教师可范读)
⑧指导背诵第1、2自然段。 < br>【设计意图】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既加强了对学生读书的指导,又让学生走进了
文本。通过读、找、圈、议、悟,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不动
笔 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比较中感受句中修辞手法的作用,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6


3.感悟时光匆匆,懂得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的道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点面结合忆旧知
1.汇报上节课在文中找到的有关时光特点的字词。
课件出示:
一去不复返 溜 没有声音 没有影子 轻轻悄悄
挪移 匆匆 伶伶俐俐 跨过 飞走 闪过 逃去如飞
2.指名读词语。
3.从这些字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把这些词语再放进课文中读一读。
预设:从这些字词中我感受到了时光的飞逝,时光的匆匆。
4.小结:时间就是这般没有声音 ,没有影子,这般轻轻悄悄地挪移,这般匆匆溜走,这般伶伶俐俐
地从你身上跨过,这般逃去如飞,一去 不复返。
【设计意图】通过汇报上一节课所布置的作业,让课文内容历历在目的同时,让学生再一次感 知文
本,理清文章脉络,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指导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课文 ,
注重培养学生自读勾画、合作提高的良好学习习惯。
板块二 品读好句悟文采
学习第3自然段。
1.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把学生带入文本之中。(课件播 放轻音乐,教师配乐朗
读)
2.学生听完之后思考: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事,为什么作 者能写得如此感人?(课件出示:
第3自然段)
预设1:因为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如吃 饭、睡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又是每个人
都有的真实经历,所以会让我们产生共鸣。 预设2: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像人一般伶伶俐俐地跨
过;又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让我们跟
作 者一样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叹。
3.朗读指导。
(1)自由读,配乐指名读,齐读,朗诵。
7


(2)读出作者的惋惜、无奈之情。
4.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对“时间之流”的感受写下来。
5.全班交流。 < br>【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这既锻炼
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板块三 把握当下惜时间
1.作者面对匆匆流逝的时光,发出了什么疑问呢?
课件出示: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2.作者面对时间的悄然流逝,只能徘徊、匆匆罢了,他真的会任凭时间就这样溜走吗?面对时间一
点一 滴地流逝,你又能做些什么呢?
3.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
提示:找到文中“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一句。
4.体会“徘徊”在课文中的含义。
“徘徊”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无奈及找不到出路的迷茫,也 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热爱生活、追求进步的
青年的精神状态和情绪。他们不满于自己只能处于“徘徊”的状 态,不甘虚度光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
知识青年力求向上、不断求索的一种精神。教师引导学生珍惜当下 ,把握时间,像作者一样去努力实现
自己的人生价值。
5.交流有关珍惜时间的古诗词或名言警句。
6.反复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设 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深刻内涵。在这一连串的问题中,有作者的
追问,有作 者的反问,更有作者的触景生情和对自己深深的责问,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不满自己一直处
于“徘徊”的 状态,不甘虚度光阴,力求向上的一种精神。
▶板书设计

8


▶教学反思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 的物象,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通
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 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在教学
中,我主要做到以下两点:
1.注重情感朗读,感受散文之美。
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学生只有真正体 会到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
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过程。因此,我让学 生在读中体会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惋惜
和无奈,以及不甘于现状的情感。这种体验是感同身受的,也是最 长久、最深刻的。在教学中,我通过
指名读、齐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受到启发,懂得珍 惜当下,把握当下,好好学习的道
理。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让真情自然流露。
作者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直接说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让真情实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全文运用了
大量 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排比、设问等,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将看不见摸
不着的 时间拟人化,资料袋以及作者对于生活中琐碎小事的细腻刻画,无不让我们感受到文章的语言
美。让学生 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让真情自然流露。













9


难忘小学生活——中期交流与指导
▶教学目标
1.分享与鼓励 :展示前期的活动过程,进行成功经验的交流和共享,让学生体验到与他人交流、分
享成果的快乐。 < br>2.探讨与解惑:对学生在前期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疑难进行解惑,进行方法和技巧上
的指导。
3.反思与激励: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理性反思的习惯,为下阶段的活动打下基础。 挖掘新的
问题或生成新的目标,为下一步的活动指明方向,激励学生走向成功。
▶教学重难点
1.交流阅读体会与收获。指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丰富和完善自我,解决活动中的疑难问题。
2.指导学生明确下一阶段的活动方案和活动目标。
▶教学策略
以学生的汇报交流、自主讨论为主,以教师的现场指导为辅。
▶教学准备
1.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中期交流记录表。
2.整理中期活动成果。
▶教学课时
课时机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汇报成果
1.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开展了以“难忘小学生活”为 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并对同学们进行了
分组,通过讨论确定了小组活动主题,制订了研究计划,同学 们通过上网查资料、实地察看、采访等方
式展开调查,也拍摄了照片,品尝到了实践的快乐。今天我们就 对前一段时间的活动进行交流总结,展
示活动的阶段性成果,交流遇到的难题,大家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案 。
2.分组汇报交流。
(1)可以采用哪些方式展示前一段时间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呢?
10


(2)小组交流,教师小结:
预设:①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记录、调查报告。
②自制的小报、绘画、摄影、书法作品。
③制作的成长纪念册、班级回忆录、班级小报。
④小组成员根据主题拍摄的DV、舞台剧、演讲、诗朗诵等。
(3)出示温馨小提示:
课件出示:
小提示:
 小组汇报时,所有的同学都要争做文明小听众,将问题记下来,汇报后共同交流。
 请选择你们小组与众不同的亮点和大家分享吧!
 交流后如果有不能解决的或者新生成的问题,请各组的记录员马上记录下来。
3.确定汇报方案。
汇报方案包括:研究的主题、活动目的、小组成员、具体分工、活动进展情况、阶段性成果。
“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中期成果汇报方案
研究的主题
活动目的
小组成员
具体分工
活动进展
阶段性成果






4.各小组汇报交流。(各小组组长进行汇报,其他成员也可以补充)
【设计意图】让学生展 示前一阶段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与大家分享,感受交流与分享的愉快。老师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要做个 有心人,善于敏锐地捕捉问题,了解活动进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
导,让各小组顺利开展活动。
板块二 反馈问题,指导解决
1.说活动过程中的困惑。
11


谈话引入:大家刚才展示的成果和总结的经验令老师非常欣喜,但是老师知道,在成功的背后你们也一定有许多困惑吧!现在,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说说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一起群
策群力,战胜困难好吗?
2.分组交流困惑。
预设:
第3小组学生:我在制作成长纪念册的时候,收集到的资料很多,在分类和取舍方面遇到了困惑。 第5小组学生:我们小组在撰写毕业联欢会策划书的时候,意识到策划书不能只是写在纸上,关键
是 要能够实施。比如,关于节目的统筹,不好确定;同学们都希望能够在毕业联欢会上一展风采,但是
节目 太多,时间太长,会影响效果;还有,我们想邀请老师参加毕业联欢会,但不知道该怎么跟老师
说。
第2小组学生:我想别出心裁,用新颖的方式分享难忘的回忆,但是还没有想好用什么方式。
……
3.将各小组反馈的问题予以分类,并逐一讨论解决。
(1)怎样制作成长纪念册?
①学生默读“阅读材料”《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
对于大家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篇文章应该会让你有所启发。
②指名谈一谈对资料的分类与取舍有没有新的想法。
提示:可以按照时间或栏目类型(其他角 度也可以)进行分类整理,将有代表性意义的材料留下
来。
(2)怎样撰写毕业联欢会活动策划书呢?
①认真读一读教材第101页提供的策划书模板。
②学生谈谈受到的启发。
③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讨论出解决方案。
例如:a.节目太多,如何确定?
针对这个问题,学生自由发言,在老师的引导下最后达成共 识:对节目要进行前期筛选,将思想内
容好、质量高的节目留下来。
b.怎样邀请老师参加?
12


结合学生的建议,最后可这样操作: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写邀请函,派两 个学生代表送交到老师手
中,并口头邀请,注意礼貌用语。
(3)用什么新颖的方式与大家分享难忘的回忆?
提示:只要能表达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老 师的感激、对同学的不舍之情,无论用哪种方式都可
以,如写文章、写诗歌、讲故事、做PPT、拍视频 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遇到问题和困难。本环节就是
让学生提出问题,说出困惑,然后,通过集体的智慧来寻求解决方案。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既要保护< br>学生的自尊心,又要采纳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并给出综合性强、操作性高的意见或建议。
板块三 修正方案,明确方向
1.反思前一阶段的活动,确定下一阶段的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交流,你们小组生成了什么新问题?
(2)引导学生交流解决困难的办法。
(3)各组在课后针对活动的主题存在的问题,或修改 方案,或解决问题,使主题有新的突破。各小
组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大家共同进步。
2.提出希望,表扬激励。
(1)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
(2)指导填好“小组活动中期记录表”。
小组活动中期记录表
活动的主题:
小组成员:
小组活动亮点

下一阶段目标:
(3)每个小组已 经明确了下一阶段的任务。在活动中,我们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我充分
相信你们一定会想办法 克服这些困难。我期待着你们在成果展示课中能有更加精彩的表现。

问题及困难

拟解决办法
13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引导学生反思前一阶段 的主题活动,肯定会发现一些问题,而原来的活动
计划也需要做一些调整。然后,指导学生认真填写“小 组活动中期记录表”。最后,肯定同学们的付
出,并提出希望,力争把活动做到尽善尽美。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教学的实 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内
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 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
文实践的机会。”在这次活动中,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学理念,做到
了以下几点:
1.突出交流。
学生已经按照制订的计划开展了 综合性学习活动,且持续了一段时间。让各小组汇报活动的收获,
展示阶段性成果,体验自主实践活动的 快乐,同时为下一阶段的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2.突出反馈。
在教学本课时,请学生反馈活 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并协助学生找到解决方案。在教师的指
导下讨论与修正方案,进一步明确活 动方案,确定下一阶段的活动目标。
3.突出指导。
一方面以合作方法的指导为重点,要把 目标放在提高每个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上,尽可能通过合作让
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从而尽量缩小 组与组之间的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另
一方面指导学生对各项资料,包括“阅读材料” ,合理利用,从众多的资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注意是
指导而不是包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4


难忘小学生活——中期交流与指导
▶教学目标
1.分享与鼓 励:展示前期的活动过程,进行成功经验的交流和共享,让学生体验到与他人交流、分
享成果的快乐。
2.探讨与解惑:对学生在前期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疑难进行解惑,进行方法和技巧上的指导。
3.反思与激励: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理性反思的习惯,为下阶段的活动打下基础 。挖掘新的
问题或生成新的目标,为下一步的活动指明方向,激励学生走向成功。
▶教学重难点
1.交流阅读体会与收获。指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丰富和完善自我,解决活动中的疑难问题。
2.指导学生明确下一阶段的活动方案和活动目标。
▶教学策略
以学生的汇报交流、自主讨论为主,以教师的现场指导为辅。
▶教学准备
1.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中期交流记录表。
2.整理中期活动成果。
▶教学课时
课时机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汇报成果
1.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开展了以“难忘小学生活”为 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并对同学们进行了
分组,通过讨论确定了小组活动主题,制订了研究计划,同学 们通过上网查资料、实地察看、采访等方
式展开调查,也拍摄了照片,品尝到了实践的快乐。今天我们就 对前一段时间的活动进行交流总结,展
示活动的阶段性成果,交流遇到的难题,大家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案 。
2.分组汇报交流。
(1)可以采用哪些方式展示前一段时间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呢?
15


(2)小组交流,教师小结:
预设:①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记录、调查报告。
②自制的小报、绘画、摄影、书法作品。
③制作的成长纪念册、班级回忆录、班级小报。
④小组成员根据主题拍摄的DV、舞台剧、演讲、诗朗诵等。
(3)出示温馨小提示:
课件出示:
小提示:
 小组汇报时,所有的同学都要争做文明小听众,将问题记下来,汇报后共同交流。
 请选择你们小组与众不同的亮点和大家分享吧!
 交流后如果有不能解决的或者新生成的问题,请各组的记录员马上记录下来。
3.确定汇报方案。
汇报方案包括:研究的主题、活动目的、小组成员、具体分工、活动进展情况、阶段性成果。
“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中期成果汇报方案
研究的主题
活动目的
小组成员
具体分工
活动进展
阶段性成果






4.各小组汇报交流。(各小组组长进行汇报,其他成员也可以补充)
【设计意图】让学生展 示前一阶段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与大家分享,感受交流与分享的愉快。老师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要做个 有心人,善于敏锐地捕捉问题,了解活动进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
导,让各小组顺利开展活动。
板块二 反馈问题,指导解决
1.说活动过程中的困惑。
16


谈话引入:大家刚才展示的成果和总结的经验令老师非常欣喜,但是老师知道,在成功的背后你们也一定有许多困惑吧!现在,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说说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一起群
策群力,战胜困难好吗?
2.分组交流困惑。
预设:
第3小组学生:我在制作成长纪念册的时候,收集到的资料很多,在分类和取舍方面遇到了困惑。 第5小组学生:我们小组在撰写毕业联欢会策划书的时候,意识到策划书不能只是写在纸上,关键
是 要能够实施。比如,关于节目的统筹,不好确定;同学们都希望能够在毕业联欢会上一展风采,但是
节目 太多,时间太长,会影响效果;还有,我们想邀请老师参加毕业联欢会,但不知道该怎么跟老师
说。
第2小组学生:我想别出心裁,用新颖的方式分享难忘的回忆,但是还没有想好用什么方式。
……
3.将各小组反馈的问题予以分类,并逐一讨论解决。
(1)怎样制作成长纪念册?
①学生默读“阅读材料”《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
对于大家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篇文章应该会让你有所启发。
②指名谈一谈对资料的分类与取舍有没有新的想法。
提示:可以按照时间或栏目类型(其他角 度也可以)进行分类整理,将有代表性意义的材料留下
来。
(2)怎样撰写毕业联欢会活动策划书呢?
①认真读一读教材第101页提供的策划书模板。
②学生谈谈受到的启发。
③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讨论出解决方案。
例如:a.节目太多,如何确定?
针对这个问题,学生自由发言,在老师的引导下最后达成共 识:对节目要进行前期筛选,将思想内
容好、质量高的节目留下来。
b.怎样邀请老师参加?
17


结合学生的建议,最后可这样操作: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写邀请函,派两 个学生代表送交到老师手
中,并口头邀请,注意礼貌用语。
(3)用什么新颖的方式与大家分享难忘的回忆?
提示:只要能表达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老 师的感激、对同学的不舍之情,无论用哪种方式都可
以,如写文章、写诗歌、讲故事、做PPT、拍视频 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遇到问题和困难。本环节就是
让学生提出问题,说出困惑,然后,通过集体的智慧来寻求解决方案。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既要保护< br>学生的自尊心,又要采纳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并给出综合性强、操作性高的意见或建议。
板块三 修正方案,明确方向
1.反思前一阶段的活动,确定下一阶段的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交流,你们小组生成了什么新问题?
(2)引导学生交流解决困难的办法。
(3)各组在课后针对活动的主题存在的问题,或修改 方案,或解决问题,使主题有新的突破。各小
组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大家共同进步。
2.提出希望,表扬激励。
(1)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
(2)指导填好“小组活动中期记录表”。
小组活动中期记录表
活动的主题:
小组成员:
小组活动亮点

下一阶段目标:
(3)每个小组已 经明确了下一阶段的任务。在活动中,我们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我充分
相信你们一定会想办法 克服这些困难。我期待着你们在成果展示课中能有更加精彩的表现。

问题及困难

拟解决办法
18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引导学生反思前一阶段 的主题活动,肯定会发现一些问题,而原来的活动
计划也需要做一些调整。然后,指导学生认真填写“小 组活动中期记录表”。最后,肯定同学们的付
出,并提出希望,力争把活动做到尽善尽美。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教学的实 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内
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 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
文实践的机会。”在这次活动中,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学理念,做到
了以下几点:
1.突出交流。
学生已经按照制订的计划开展了 综合性学习活动,且持续了一段时间。让各小组汇报活动的收获,
展示阶段性成果,体验自主实践活动的 快乐,同时为下一阶段的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2.突出反馈。
在教学本课时,请学生反馈活 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并协助学生找到解决方案。在教师的指
导下讨论与修正方案,进一步明确活 动方案,确定下一阶段的活动目标。
3.突出指导。
一方面以合作方法的指导为重点,要把 目标放在提高每个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上,尽可能通过合作让
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从而尽量缩小 组与组之间的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另
一方面指导学生对各项资料,包括“阅读材料” ,合理利用,从众多的资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注意是
指导而不是包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9























20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 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1






问卷调查法-管理定义


正版芭比娃娃-兰花花盆


海通证券交易费-语言表达


毛以林-螃蟹怎么蒸好吃又简单


昆虫图片-五型班组


今年春节是几号-成人小笑话


蛋挞水的做法-紫玫瑰的花语是什么


纯金戒指多少钱-酒店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