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说课稿
进京证有效期-复制粘贴的快捷键
《月光曲》说课
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
年提出来的。实
践证明,说课活动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
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师
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青年教师的较好途径。
下面我就《月光曲》一课谈谈我是如何说课的: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
育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2课《月光曲》,是本册
第七单元第二篇精读教学教材,这篇课文,讲
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
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
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
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命的同情和热爱,
又表现了他丰富的
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
依靠
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谱写、传说、幽静、纯熟、陶醉等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初步学习
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
维的能力。能分辨事物和联想。会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情感目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月光曲》
美的意境,感受音乐
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1、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四. 说教法: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
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根据教
材本身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
律,在设计过程中不仅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并且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让学
生在参与上耗费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
生“学会学习”
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尝试教学、变序教学等多种方法,利
用
多媒体软件,运用“以读代讲”、“尝试练习”、“点拨议论”的方法。
五. 说学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开始转
向追求个
体的自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br>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先运用尝试、自
学的方
法,再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
“悟”、“勾
”等学法。
六. 说教学程序:
第一教时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新课前,我应用情景教学,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画像,随后播放贝多芬
的《月光曲》,并
随乐声简介贝多芬,让学生明确贝多芬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演
奏,
人民对他十分爱戴和敬仰。创设出浓郁的情景氛围,使学生进入情景,既激发了学生兴趣,
又暗示了课文的内容中心,引出课题。
(播放《月光曲》录音,让学生得到美的陶冶、美的享受,诱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初读课文时,听课文配乐朗读。思考: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
(课文录音的播放,把学生引入《月光曲》的意境中。)
三、检查预习字词情况(落实字词教学)
四、学习课文
1、齐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在学生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学习课文的第一节,学习本节
时,重点理解“谱写”一词,及本
节的主要意思。学习课文第一节后,点出最后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总
的介绍)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其它段落,找出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描绘了
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多读几遍,想象描绘的景象。(第九自然段)
3、画出描写皮鞋匠联想的句子。
4、体会感悟。
(1)课件出示句子——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大大的眼睛。
(2)请学生自由读这个句子,大家读了觉得怎么样?还美吗?我们来读这些联想的句
子。
a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洒遍银光。”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c“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3)汇报这部分内容,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柔和、徐缓、有力、快速、高昂激荡)
(4)欣赏画面,倾听音乐,感情朗读
(5)指导朗读这段课文,并初步背诵。
(
直奔文章重点,体会乐曲意境:本篇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
而文章并没有描写《
月光曲》的琴声、节奏及旋律,而这一内容文章是通过皮鞋匠听音乐时
的联想表现出来的,为此,我让学
生勾画出皮鞋匠听音乐时联想的文字,合作学习,初步体
会乐曲的三层变化,再用多媒体施放月色海天的
图画,即“月亮升起,海面平静”、“月亮升
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风起浪涌”。并配与月色海
天图画相对映的《月光曲》的三具
乐段,即轻松舒缓的、渐强发展的、高昂激越的。教师再用富于感情的
语言朗读三层文字。
这样,以图画展现情景、以音乐渲染情景、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被有机的结合起来
。音乐、
美术、语文三门学科成为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整体,深深地撼动了学生的心灵,从而突破了重点,并让学生分辨了事物和联想。这一步,体现了学法“勾”和“议”。在落实这一环节时,
着重
理解第九自然段中“写实”和“联想”部分。(结合配套投影片,展示教材中描绘的景象,
让学生在具体
的形象中感受与理解)从而使学生领悟到:以景物的变化引起曲调的变化,再
以曲调的变化体会贝多芬思
想感情的变化。
五、结束语:
如此美好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那么,贝多芬的创作激
情、创作灵感又是从何而
来的呢?下节课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追溯作曲根源,了解人物心
境:如此美好的乐曲,贝多芬是在怎样的心境和激情中创
造出来的呢?下节课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来得
出贝多芬作曲的根源:夜深人静,听到琴声;
走进茅屋,引起同情;遇见知音,非常激动;环境清幽,创
作名曲。让学生明白兄妹贫穷的
现状与贝多芬憎恶社会的激情,使得贝多芬的心情在变化,而穷兄妹俩,
特别是对爱音乐又
懂音乐的盲姑娘的深切同情和对她求知若渴心理的理解,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感
情基
础,从而让学生体会了贝多芬的卓越才华,和他对劳动人民的关心、热爱。)
六、作业:
背诵第九自然段
板书设计: 22 月光曲
柔和徐缓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有力快速 月亮升高 风卷巨浪
高昂激荡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旨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课堂的
主人,培养学
生多种能力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