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三星内存颗粒-发反反复复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2.通过朗读和交流,学会分析小说中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
的作用,借助小说人
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利用教材中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了解古诗大意,
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
回乡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朗读并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重点
1.分析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及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体会
人物形象。
2.熟读并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难点
1.分析、交流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2.感受回乡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1)温习本单元三篇课文表现人物形象的重点语段。
(2)读《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故事,初识人物形象。
(3)整理诗人贺知章的资料,搜集思乡的古诗。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回忆小说人物。
过渡:同学们,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小说,
里面有许多生动
的人物形象,请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吧!(学生回忆,
教师板
书。)
2.引导学生思考:这么多的人物,哪一个留给自己的印象最深刻呢?
3.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和其他同学相机给予肯定和补充。
4.小组合作探究:这个人物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出示小组讨论的要求:
(1)各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
级交流。
(2)小组成员要紧扣一个人物,交流各自印象深刻的原因。
(3)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物也给其他
成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5.全班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说与之相关的精彩语段,
教师做好记录。
6.教师根据交流情况,总结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提示理解小说人
物形象的常见方法。
(1)课件出示小资料。
人物形象是小说三要素之一,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
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叫细节描写)包括外
貌、语言、动作、神态
、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又叫侧面烘托)指以他人
的言行或环境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2)结合具体的例子总结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常见方法。
①人物的性格总是
通过描写表现出来的。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主
要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
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的。(如《桥》《穷人》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②小说里的
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理解小说中的人
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背景和环境,
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
性,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
特征。(如《穷人》第1自然段中的环境描写。)
③小说中人物的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
托等塑造人物的传
统手法揭示出来。(如《桥》中村民的慌乱与老汉的镇定间的对比,《穷人》
中西蒙的孩子睡得香甜与她死得凄惨的对比。)
7.结合本单元习作,说说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展现其个性特点
的。
(1)小
组学习,要求组员读读自己的习作,找出自己最满意的描写
人物的语句,读给同学听,说说自己想要表现
人物的什么特点,采用了什
么方法。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互提建议。
(2)指名朗读自己
的习作片段,要求全班同学说说:他有没有表达
出人物的特点来,是如何做到的?
交流平台
一、回忆课文,说形象
1.请学生说一说本单元三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出示:【课件2】
《桥》:老支书指挥全村人过桥,舍己为人。
《穷人》:桑娜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孤儿。
《在柏林》:后备役老兵送妻子进疯人院。
主要人物分别是老支书、桑娜、后备役老兵。
2.分别指名说一说老支书、桑娜、老兵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桑娜;心怀怨恨、
孤独无奈的老兵。)
二、理解形象,学方法
1.分组讨论: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
2.出示:【课件3】
(1)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2)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指导:分别联系学过的课文的相关内容来解释课件内容。(板书:多
个层面理解人物形象)
二、词句段运用
一、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1.学生读课本上关于“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一段文字。
2.教师指导朗读并适当解释。
3.指名说说你理解到的关云长是什么形象?(武功高强的大英雄)
4.明确: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作用很大。
(板书:情节突出人物形象)
5.再次朗读本段文字,说一说你的脑海中还出现了怎样的形象?(提示学
生说具体,可以从穿着、武器、表情、语言等方面说一说。)
6.谁还能说出一些突出人物形象的情节?
二、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包含感情色彩
1.学生自读课本上的三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
2.指名说说从句子中加点词语体会到的情感。
3.教师指导:
第一个句子中“狞笑”一词使读者想到恶魔,表现出了对洪水愤恨的感情。
第二个句子中“放肆”一词,让读者感觉到人们的无助和面临的危险。
第三个句子中的“嗤笑”使读者看出了两个小姑娘的年幼无知,充满了对
她们的厌烦感。
4.学生带上情感再次读句子。
5.强调:从句子的重点词语中可以看出包含的感情,因为词语有感情色彩。
(板书:词语包含感情色彩)
三、尝试写出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1.出示:【课件4】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
br>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
没来!……为什么把他们
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
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学生自读
课件内容,提示学生一定要读出桑娜此时的复杂的心理活动:
不安、害怕、担心……
(板书:复杂的心理活动)
3.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样复杂的心理活动的?
(板书:五个省略号 两个感叹号 )
4.学生尝试写一段话,表现出自己在某一环境条件下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
的心情。
5.写完后小组内交流,评价。
日积月累
一、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回乡偶书》
2.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强调读音:鬓 衰
4.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出示:【课件5】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说话的口音虽未改变,
但两鬓却早已斑白。儿童
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
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5.学生交流。
6.指导诵读、表演。
二、情感升华
1.“少小离家老大回”,五十年了,诗人贺
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履回到了家
乡,看着亲切的乡邻,听着熟悉的乡音,这位86岁的老人心潮澎湃,写<
br>下了一首《回乡偶书》
2. 指名试读,自由读,齐读。
(板书:回乡偶书——游子思乡)
三、5.阅读续篇,深化感情。
过渡:诗人这次回乡,感慨很多,除了我们刚刚学习的这一首诗,他
还写了另外一首《回乡偶
书》,写完这首诗不久,诗人便离开了人世,好
在他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家乡。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这一首《回乡偶
书》吧!
回乡偶书(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四共有三个栏目,即“交流
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
月累”。教学中,我力求使每个栏目的教学都落到实处。
“交
流平台”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生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小说的人物形
象。我从复习学过的三篇课文入手,让学生
说一说三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然后有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人物形象作者是如何塑造出来的?学生讨论
后明确了塑造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描写着手,也可以通
过情节描写刻画人物,
有时候还借助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词句段运用”分三项内容。其一是学生感知情节描
写对突出人物形
象的作用。我安排学生两次读“温酒斩华雄”的情节,给学生深刻感受情
节描写
的巨大作用。其二是注意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对句子表意的
作用,我通过讲解,使学生意识到准确
用词能使句子表达的感情更鲜明。
其三是通过范例使学生认识到心里活动描写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作者
的
写法后,自己尝试写一段心理活动的文字。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古诗《回乡偶书》。这首
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
年回到家乡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
爱。教学中,对于古诗意思的理解以孩子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只是简单
点拨。同时,利用表演,让诗
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
人寻味的情感,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安排的是和同学们交流如何
理解小说中的人
物形象。《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安排的是1.读《三国演义》中的
片段
,感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2.读出示的三句话,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
感;3.读《穷人》片段,体会文
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仿写自己忐忑不安或
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安排的是
唐朝诗人
贺知章的古诗《回乡偶书》。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
果:1.“交流平
台”教学时,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先让学生回顾本单元课
文中
的人物形象,小组交流,再让学生说一说还知道哪些生动的文学形象,
并说说他们的性格特点,从哪里感
受到的。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感受人
物性格。2. “词句段运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品读句子和关
键词语,
结合情节,体会情感,感受人物心情。3.教学《回乡偶书》时,首先谈话
导入,揭示
诗题。接着初读古诗,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正确,初步感
受诗的情感及韵味。然后借助课文插图,小
组讨论每句诗讲了什么意思,
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记。然后引读全诗,读中悟情。最后,配乐吟诵,升<
br>华诗情。课下布置作业:积累《回乡偶书》第二首,体会作者眷恋家乡以
及忧伤之情。
二、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教学古诗《回乡
偶书》时,为了让学生把诗句读
通读顺,感悟诗歌情境,体会诗人热爱家
乡的思想感情,我给同学们留有足够大的空间,给他们一个展示
自己的舞
台,让学生在分析、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全班
齐读、表演读
,多样化的朗读形式使学生动脑动口。在读中感知、读中感
悟、读中升华。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文字艺术的
魅力,达到提高 学生文学
素养的目的。
三、不足之处 教
学完成后,反思整节课,感觉有以下不足:我的语
言还不够优美,语气语调的把握上有欠缺,在对学生的
回答问题上的激励
评价针对性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