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怎么用电脑上微信-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难忘小学生活
教学目标
1.阅读相关文章,怀念小学生活,制定综合性学习计划。
2.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填写时间轴,选取时间轴上有代表性的内容和同学分享。
3.收集、筛选资料,整理资料,制作成长纪念册。
4.策划毕业联欢会活动,学写策划书,制作节目单,举办毕业联欢会。
5.给老师、同学、母校或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收集、筛选资料,整理资料
2.填写时间轴,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选取时间轴上有代表性的内容和同学分享。
3.收集、筛选资料整理资料,制作成长纪念册。
教学难点
1.策划毕业联欢会活动,学写策划书,制作节目单,举办毕业联欢会。
2.给老师、同学、母校或自己写一封信,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校的风景图片、四季图片、文体活动照片和学荣誉展(重点)等
教学安排
9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出示课件1】
1
.播放学校的风景图片、四季图片、文体活动照片和荣誉展(重点)等,创设依恋
母校的情境。
2.多媒体展示送别诗,师生齐诵:
【出示课件2】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师:古人离别时
,多做送别诗,今天,我们即将小学毕业,大家将告别美丽的
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我们要用什么
形式来表达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情呢?
二、了解任务,制作方案
1.引语:在
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制定活动计划。
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
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
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揭示题目,板书(综合
性学习)。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强调:
①自由组成小组
②讨论活动内容
③制订活动计划
④活动计划包括:清楚活动内容、明确活动重点、
确定活动时间、安排分工情况等
(板书)。【出示课件3】
⑤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
br>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请大家一同走
进课本P93和105页。
4.学生自由读
“活动建议”。(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了什么?要特别注意哪些
建议?)
学生讨论哪些活动应如何开展,还可以补充什么活动。
三、明确建议,突出重点
1.学生汇报活动内容
教师相机提示:围绕“回忆往事和依依惜别”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
展活动。
2.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
“回忆往事” 要做的是
①朗读“回忆往事”阅读材料中的文章。
②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
③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说说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填写时间轴。
④搜集、筛选成长资料,根据需要给收集的资料分类,编排制作成班级纪念册。
3.“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下面的活动:
①阅读“依依惜别”中阅读材料中的文章,体会作者对母校、对师友依依不舍的情
感。
②为老师和同学写毕业赠言。
③给老师、同学、母校或自己写一封信,表达真情实感。
④策划毕业联欢会活动,学写策划书,制作节目单,举办毕业联欢会。
⑤为母校做点事,留作
纪念。如:出一期“再见吧,母校”的黑板报;开展“我为
母校捐本书”活动。
4.归纳活动重点。
这么多活动中,最主要的两大活动,一是收集整理资料制作班级纪念册;
一是举办
毕业联欢会。综合性学习中的其他学习都是围绕这两大任务进行的。【出示课件4】
四、小组合作,制定计划。
综合性学习计划安排表
活动
阶段
准备
阶段
浏览建议、
制定计划
收集整理照片、
资料等
填写时间轴
回忆
往事
阅读“阅读材料”
讲述自己成长中
的故事
依依
惜别
制作成长纪念册
举办毕业联欢会
给师友、母校
写一封信
毕业赠言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合理、科学地制定
好计划能更确定我们的目标,能更有效地节约我们的时间,那
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做
好准备吧!课堂没有完成的,课后小组同学
再一起商议,议定最恰当的方法。
2.搜集名人尊师的故事。
清楚活动内容 (板书)
明确活动重点
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组织者 预期效果预期效果
确定活动时间
安排分工情况
教学反思
本课为此次综合性学习的第一节课,教学理念凸
显“综合”特色,敢于综合,敢于
整合,语文教学才会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呈现出别具活力的、精彩的面貌
,语文才能呈现
出更鲜活的模样。本节课教师播放学校视频、学生照片、朗诵诗歌,在激情引导下促使<
br>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在教学中敢于放手,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他们
的才能在语
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活力得到更多的释放和张扬,
当然教学就会更加精彩。
第二课时
一、激情谈话,导入主题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的一
生中会遇到很多很多的老师。有人说,老师是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
的道路……可见,老师的一
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巨大。
上节课老师布置了同学们搜集名人尊师重教的故事,请同学们来分享一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
篇和老师有关的文章,看一看老师能对学生产生多大的影响,首先我
们学习《老师领进门》。【出示课件
1】
板书课题:老师领进门。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出示课件2】
谁领谁进什么门?
课文中指的是什么门?
是怎样领进门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课题提出的问题
(随机形成板书:)
领 进
田老师 -----→刘绍棠
门
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出示课件3】
刘绍棠(1936~1997)中国作家。北京通县(今通
州区)人。1954年入北京大学学习。
1956年在团中央工作。同年回家乡从事专业创作。曾任中国
作协理事。中学时代即开
始文学创作。写有《青枝绿叶》、《运河的桨声》、《瓜棚柳巷》、《蒲柳人家
》、《京门脸子》
等许多小说、散文。作品多以家乡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语言淳朴,乡土气息浓
郁。
引入: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好奇刘绍棠是怎样成为这样一名大作家的?是什么样的
老师运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作者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走上文学创作之
路?(田老师用
讲故事的绝招让刘绍棠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3.请同学们再读故事,思考:田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
象?田老师的故事打动了孩
子们吗?从哪里能够看出来?田老师的故事如同什么?
三、研读课文,感受师恩
1.交流: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
课文中的三个成
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
2.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交流出示句子。
①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
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
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出示课件4】
这句话是围绕
句子中哪个词语来写的?(入迷)“入迷”是什么意思?句中的哪些词语
生动的表现了“我”入迷的样子
?(恍如、发呆、惊醒)
这句话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田老师讲故事娓娓动听、引人入盛、身临其
境;“我”
喜欢听田老师讲的故事,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被田老师的文学艺术吸引了,感
染了,从此“我”爱上了文学。)
一首小诗就有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粒文学的种子,播入幼小的心田。
出示句子:
②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出示课件4】
作者从田
老师动人的故事中读懂了什么?(田老师口才好,文笔好,想象力丰富,还教给
我做人的道理。)
田老师讲故事和 “春雨点点入地”有什么联系?
(田老师那上千个故事不仅把作者引入令人
神往的境地,而且大大激发了他的想象
力,激发了他编故事的欲望,这样也就把他领入了一扇文学创作之
门。田老师的教学方
法真高明!)
这是个什么句子?(比喻句)作者为什么要用“春雨”来比喻呢?闭上眼睛想象:当种
子受到春雨的滋润会是怎样的情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朗读句子,将作者的舒畅、欣喜、感激之情表达出来。
田老师像“春雨入地”般的教育悄然无
声地进入到了孩子的心田,这不禁让我们想
到了一首古诗。【出示课件5】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田老师讲故事真是娓娓动听、身临
其境、引人入胜,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
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成了作家。“我”深深感谢田老师,
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家乡,
见到了阔别40年的小学老师,是怎样的?(出示句子,学生读)
【出示课件6】
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田老师拄杖散步,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
播下文学的种
子。
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指着课题)“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文
学
殿堂的大门。(板书:文学创作之门)你想对田老师说什么?(田老师的教学方法真
高明!)
5.面对学生的深深感谢,田老师是怎样做的?
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1)理解“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小组讨论。
(学生交流后出示):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出示课件7】
(2)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反映了什么?
①田老师谦虚。
②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③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
④“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四种理解都正确,如果要选择一
种最恰当、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理解,应该是哪
一个?(第四个,在课题后板书:修行靠自身)【出示课
件8】
齐读: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6.出示,指名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理解?【出示课件9】
(①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如何理解(板书)?
(①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②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
忘记)
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出示课件10】
这句话大家来读读,你读出了作者对田老师的什么感情?
(培养一个人才要花费很多心血,即
使田老师谦虚地认为自己并没有特别为作者做
过什么,但作者仍旧对老师当年的栽培深怀感激。) 7.刘绍棠认为,田老师对自己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影响很大,所以他一直在他的作
品里赞美老师,
让我们来轻轻读一读吧——【出示课件11】(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
前》)
老师,无论我长成挺拔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我都会用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意,
向您祝福!
忘不了您和风细雨般的话语,荡涤了我心灵上的尘泥;忘不了您浩荡东风般的叮咛,
鼓起我前进
的勇气。老师,我终身感激您!
即使我两鬓斑白,依然会由衷地呼唤您一声——老师!在这个神圣而崇
高的字眼面
前,我永远是一个需要启蒙的学生。
——刘绍棠
四、小结过渡,学习新课
1.不同的老师对学生关爱的方式不同,接下来我们来学习黄蓓佳所
写的文章《作文
上的红双圈》,看看这位老师的关爱和鼓励对作者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揭题。【出示<
br>课件12】板书:作文上的红双圈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出示课件13】
①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②“我”的作文《补考》有着怎样一段补平凡的经历?
③当“我”听说作文被贴在报告栏上时,“我”有什么表现?
④“红双圈”给“我”这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组织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交流,教师明确:
①文章写了因为一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
信和力量,自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
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②贴在报告栏上——发表在县办刊物上——发表在地区刊物上——发表在正式刊
物上。
③“我很兴奋,即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
④影响:“我”在红双圈的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最终成为作家。
五、总结归纳,体会写法【出示课件14】
1.《作文上的红双圈》这篇课文通过描写因为一
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
量,自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一事,表达了作
者对老师的感激
之情。
2.从本文中你学到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文章以小见大
,从一篇作文上的红双圈,赞颂了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
随机形成板书。
4.师:作文
《补考》可以说是作者成长中的一块里程碑,而老师的九十八个红双圈,
则开启了她文学创作的大门。可
见,有时候,成功就来自一点小小的鼓励。
六、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师恩难忘。当你长
大成人,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你也许会发现正是由于当年的
一位老师激发了你对某一专业的兴趣,才决
定了你今天的选择。当然,想开拓出一片更
广阔的天地,还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
身。
2.几十年过去了,作者对他的恩师念念不忘。六年的小学生活,你肯定也有难忘的
老师
,说一说你最想感谢哪位老师。请你写几句话向老师表示祝福或感谢,并将“感恩
卡”亲手交给他。
六、课外延伸,作业布置【出示课件15】
1.感念师恩的作品有很多,老师想推荐几篇给大家,课后你们去找来读读。
《藤野先生》(鲁迅)
给老师徐特立的信(毛泽东)
2.
准备一张校园生活的照片。
(板书) 老师领进门
作文上的红双圈
领 进
田老师 -----→刘绍棠 感恩老师母校
文学创作之门 走进文学之门
插柳之恩
终生难忘
教学反思
本文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1.选材有点有面,详略得当。2.语言委婉
,含义深刻,
运用了大量的俗语、谚语,有较强的表达效果。3.人物形象鲜明,文中刻画了田老师令<
/p>
人尊敬的老师形象:循循善诱,博学多才,口才好,文笔好,而且善于教学,深受学生喜爱。
在教学时,我力求体现语文课所特有的体会语言、感悟语言、鉴赏语言的特点。抓住课文关键的语句自主探究,“入迷”“身临其境”“发呆”“惊醒”等词语,运用理
解词语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创设情境,进行语言训练,
重点引导学生从“我”的行动
中感受“我”对田老师的尊敬,从田老师的语言中感受他
的谦虚。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训练。
介绍刘绍棠的成就,创设情境:假如你
是作者,40年后,走在乡间小路上,看到了白发苍苍的田老师,
你心情怎样,你会怎
样做,你会对田老师说些什么?从学生说、演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理解了“
我”
对田老师的深深感谢之情,理解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这句
话的
含义。以反复朗读为主要手段,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读中想象感悟,读中探究思
考,读中习得语感,
读中接受情感的熏陶,让学生的学习走向个性化。
另外,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
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
因为学生天天与老师接触,很容易对老师产生敬佩心理。在教学中联系实际
,更能打动
学生,并从中悟出道理。学生更加理解文章,懂得生活,并且油然而生出对老师的感激
之情。
当然,在课堂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引起我的思考。如所提问题过细,对学生评价
时
语言显得很苍白,对学困生缺少耐心等。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情感,做到声情并茂,才
更容易拨动学生的心
弦,让学生的心里产生共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努力进取,
使课堂更高效。
第三课时
一、激情谈话,导入主题
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
买寸光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力量。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
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
的就是时间。一转眼,我们在小学校园里度过了六年的时间,六年来我们聆听
着老师的
教诲,与同学一起学习、劳动、游戏。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从记忆中搜寻最
心动的情景,让我们一起分享那一个个印象最深的老师、同学,一件件难以忘怀的事吧。
【出示课件1】
二、勾起回忆,引起共鸣
1.想想在小学生活里,曾经发生过哪些让你难忘的人或事?借助照片,小组互说。
2.全班分组讨论,自主交流。
3.创设情境,和同学分享一下你在小学时代的各个场景,并
想一想,哪些事情是最
有意义、最有代表性的。【出示课件2】
第一天进教室
第一天看见老师同学
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
第一次考试
第一次发言
第一次领奖
第一次升旗
第一次挨批评
第一次被表扬
那一次运动会
那一次研学
那一次出丑那一次欢笑
那一次流泪
难忘的老师同学
难忘的一节课
难忘的一次活动
难忘的文艺演出……
三、总结归纳,整理资料
1.我们在学校度过了六年的美好时光,留下了无数宝贵的回忆,即
将离开校园,我
们要用笔把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写下来。【出示课件3时间轴】。大家看,这是一个时间<
br>轴,想一想,刚才大家有那么多回忆,能不能全部都填写在上面?我们应该在上面填写
些什么呢?
2.讨论发言。
3.学习整理资料
整理资料是继搜集资料,作为科学研究操作程序
的继续,是一种对于有价值信息的
自觉加工与管理。整理资料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保存与应用。其通常步骤
为:
① 分类。六年来的资料很多,怎样选取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呢?我们第一要做的
事情就是分类。分类的意思是把无规律的事物分为有规律的,按照不同的特点划分事物,
使事物更有规律。分类是管理的开始,可以按事物的性质来划分类别。(出示图片)这
些图片,都记载
了我们的小学生活,你觉得可以分为哪些类别?课堂表现、家庭作业、
班级荣誉、学生获奖、满分试卷等
可以分为学习类;这些图片,课间、研学、游戏、午
餐、午休、运动会等可以分为生活类。我们首先应该
要搜集能体现六年美好记忆的图片,
再按照我们刚才所分的类别来进行整理。如:我们六年来参与各项活
动的图片资料;每
位同学的作文、习题等文字资料;大家拍摄的视频、音频等资料;个人成长中有意义的
资料;班级、学校所获的荣誉等资料。(板书)
②排序。可依时间顺序排列。(板书) 4.总结。综上所叙,我们在资料整理中只需选择小学阶段学校的照片、奖状、作文
等物品。我们收
集的照片、声音资料要清晰;奖状应是全班一起获得的;作文要文笔优
美。按照时间顺序从一年级排到六
年级。【出示课件4】
5.具体分工。我们可以采取分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收集整理。
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小组,成立以下小组:【出示课件5】
“学校组”:搜集学校有特色的
成就,如:吟诵、啦啦操、醒狮、合唱、击剑、乐
器队、篮球、超市等;
“荣誉组”:搜集六年小学生活班级获奖的奖状及情况等;
“师恩组”:挖掘六年小学生活中学生与任教的老师之间感动的事情等;
“活动组”:回忆六年来班级共同参与的文娱、体育、研学等集体活动,搜集照片、
文字资料;
“留念组”:在离校之前为母校做点事,如,为学校图书馆修补图书,为校园里的
花草树木浇水
培土,修理课桌椅等;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写倡议书、建议书;
“难以忘怀组”:回忆小学生活,表达
情感。如,难忘的老师和同学、难忘的校园
生活、难忘的一节课或难忘的一次活动等;
6.各组讨论制订活动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四、选取最有意义的事件,按照时间顺序,填写时间轴
五、整理活动材料,交流活动收获
1.把积累的材料整理好。
2.展开评价工作:自评、互评、老师评相结合。【出示课件6】
活动评价表
自己评:我认为在这次活动中我能
(达到目标□ 接近目标□ 继续努力□)。
小组评:我们欣赏你在活动中的表现,认为你能
(达到目标□ 接近目标□
继续努力□)。
老师说:我高兴你能在活动中付出自己的努力,认为你能
(达到目标□
接近目标□ 继续努力□)。
爸妈说:我想对你说,这次活动你能
(达到目标□
接近目标□ 继续努力□)。
在这次活动中我一共获得了 颗星星,我会继续努力的。
注:评价为①得3颗星,评价为②得2颗星,评价为③得1颗星。
六、课堂小结
1
.听到同学们对小学生活的回忆,看到大家填写的时间轴,六年发生的点点滴滴都
在这一刻涌上老师心头
,老师看着你们一点点成长,一点点进步,特别为你们高兴,你
们就要离开这个熟悉的校园,离开熟悉的
老师、同学了,老师非常舍不得你们,不知你
们的内心是否和老师一样?
2.我们学习了整理
资料的方法,并按照这个方法填写了时间轴,大家也都进行了分
工合作,让我们一起动手为我们的小学生
活留下最美好的记忆,按计划准备好照片、稿
件、资料,为班级纪念册做好准备吧!
搜集——分类——排序 (板书)
第四课时
一、合唱歌曲,激情导入
播放歌曲《童年》,一起演唱。
学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在这里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大家即将离开生活了多年
的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肯定会依依不舍
。童年的时光匆匆而过,在小学即将毕
业之际,同学们一定想把美好的童年生活留在美好的记忆里,让我
们一起动手,拾起童
年生活的点点滴滴,选出我们具有代表性的相片,动手制作一本毕业纪念册吧!
二、选取范例,重点讲评
1.展示学生收集的照片,【出示课件1】思考:这张照片是在什么
情况下拍的,其中
有什么故事?
2.你为什么用这张照片?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它能说明什么?想一想,谁愿意说
一说?
3.讲评重点:围绕一个内容意思要有具体,特点要介绍清楚。
(板书:内容具体,特点清楚)
4.教师讲评,进一步启发思维,引导学生介绍各自照片的特点。
三、选题习作,修改誊清
1.选题:【出示课件2】
①为我的照片写一份说明(介绍照片中的“我”);
②为同学的照片写一份说明(介绍照片中的“他”)。
2.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3.找一个朋友,征询意见,自行修改。
4.把小作文修改、誊清。
四、合作讨论,制作相册
1.师:六年的小学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让每一个学生
都把珍贵的回忆
留住,不仅是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也将是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激励。许多年后,当一个个<
br>同学长大成才,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的时候,班级纪念册将永远连接着小学老师和同学
的情谊。
2.讨论纪念册内容
①小组讨论,确定班级纪念册的名字和班级纪念册板块名称和内容。
②集中小组建议。
预设: 【出示课件3】班级纪念册名称如《我们的班级》《快乐童年》《
彩色童年》;
班级纪念册各板块名称如,“师恩难忘”“同学情深”“个性特点”“集体荣誉”“运动场
上”“艺术天地”“美好祝愿(离别赠言)”“依依惜别”等。分好各个板块的类别后,我
们再
根据板块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搜集资料。
班级纪念册是为了留下美好回忆,所以形式可以多样。【出
示课件4】可以是书刊
式的纸制班级纪念册,也可以是网页式的多媒体班级纪念册。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
班级
纪念册,都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努力做到图文并茂,有的还可以用实物。
老
师都鼓励大家有创意地制作“班级纪念册”。
3.合作编辑【出示课件5】
①选取制作负责人
②提名美编、资料收集人、文字编辑、审稿人等
③每个学生要做的:上交一张照片写上自己的特点(简明扼要)
④有特色的照片要配上说明和故事。
4.讨论分工和具体要求:
①班级成立编委会,选出主编、美编、打字、组稿催稿人等,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
责等。 ②负责催稿的同学,要制作交稿登记表,按姓名、文章、照片、图画等列成表格,
并规定交稿时间,
交稿的打勾标记。
③打字员,所有稿件由打字员统一打印
④全班每个同学按时上交一篇自己
最满意的作文,一张生活照,加上自己的个人小
档案、给同学的话等。如有绘画、书法等作品也可上交。
5.学生提出其他问题或建议,集体讨论解决。
五、作业布置
课后继续分组完成
“班级纪念册” 的制作,并在班级展示。
内容具体 特点清楚 (板书)
教学反思
1.本课的综合性学习中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展
示自己长处
的机会,保证学生获得实在的发展,获得整体发展。
2.本课侧
重“大家评”。教师不是具体评价的完成者,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
家长、师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
增强评价的民主性,评价中注重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
使被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
不是把评价结果“强加给”学生。
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切实掌握了如何在众多的资料中分类整理、筛选的方法。
第五课时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你们观看过哪些晚会?都有哪些节日呢?
2.同学们,毕业了我们也举行一场毕业联欢会吧!【出示课件1】可以以班级形式
进行,也可
以以年级形式。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联欢会,事先都要进行周密的安排。怎
样组织一场联欢会呢?
二、小组交流,选定内容
1.认识联欢会【出示课件2】
联欢会是一种以情感交流
为目的而组织起来的一种较为轻松的聚会方式。最具代表
性的联欢会:班级元旦联欢会、春节联欢晚会、
老乡会等。我们的毕业联欢会的作用就
是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对童年的不舍以及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
往之情。
2.你们都喜欢什么形式的节目呢?【出示课件3】归纳节目形
式:小品、相声、双
簧、歌曲、舞蹈、器乐、童话剧、变魔术、诗歌朗诵等。
看样子大家都很
见多识广啊!如果老师想让大家担任我们这次联欢会的小导演,不
知大家有没有这个胆量?大家勇气可嘉
,可我想请问一下各位导演,你们对这台联欢会
的节目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归纳节目要求:节目的题材要新颖,内容要健康,形式要多样。
节目有了,联欢会就可以开始了吗?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三、合作讨论,确定方案
1.确定主题,如:
“我们都很棒”毕业联欢会
“记住我”毕业联欢会
“难忘今朝”毕业联欢会【出示课件4】
2.时间安排:
根据考试时间决定演出时间,让学生自由报名参加表演
3.排练节目:根据报名情况进行编排,经讨论决定
4.挑选主持人,写串词,全班一起讨论串词的编写要领
5.其他分工。【出示课件5】
①美术组。要求:绘制海报,布置好黑板,体现班级特色,烘托联欢氛围。
②美工组。要求:做好教室环境布置,干净、整洁、美观。
③电脑组。要求:制作PPT有标题页,各环节页面有节目名、表演者名称。
④音乐组。要求:所有音乐全部下载插入到PPT里。
⑤后勤服务组。要求:负责列出所需物品的清单并且做开支预算。
⑥邀请组。邀请好学校领导代表、各科老师、家长代表。
⑦宣传组。为这次联欢会拍好照片,写好报道,制作美篇。
6.做好名单。【出示课件6】
四、课堂小结
各项做好策划之后,我们要全局考虑,综合安排,才能更好地筹备好这次班级联欢
会。
教学反思
学生在本课的活动设计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收获。
孩子们自
己做主,他们热情高涨,从一开始的布置教室,到“小记者”“小摄影”的活跃身影,
再到后来,学生们自编自导了一整台节目,简易的节目单、男女主持人、“摄影师”、“灯
光”、“舞台
”、“道具”、“后勤”、全员参与“演出”、全程拍照、摄影。之后,让相关人
员将拍摄的录相刻录光
盘,以此留作纪念。
第六课时
一、激情引入,明确主题
1.人们常常用红烛,用园丁,用绿叶,用春蚕来比喻老
师。的确,在这六年的时间
里,是老师伴随我们走过春、夏、秋、冬,是老师教会我们怎样学习,怎样生
活,每一
位老师都心甘情愿地做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每一位老师都期盼我们快乐成长,每
一位老师都有各自的精彩。
2.同学们,你想对老师说什么?
二、学习课文,体会情感 <
br>1.导语:是的,是老师把我们带到知识的彼岸,是老师把我们带到知识的殿堂。此
时此刻,你一
定有许多话想对老师说。让我们来读读书哲同学写的《给老师的一封信》,
看看他是怎样
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爱之情的。揭题【出示课件1】
2.朗读字词。【出示课件2】
稚嫩
铭记 白皙 熏陶 沮丧 叮咛 教诲 栀子花 语重心长
忐忑不安 浅笑盈盈
一字一顿 娟秀端庄 歪歪扭扭 随风舞动
端庄整齐 稚气未脱 无怨无悔
懵懂天真 心智成熟 呐喊助威
3.自由读文,按提示自主学习。【出示课件3】
①回忆了方老师的哪些事例?
②哪些语句令你感动?
③赞美了方老师的什么品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④文章具有哪些写作特色?
4.交流领悟
①文章回忆了方老师的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我刚跨进校门,是方老师把我带到座
位
上;第二件事是方老师指导我写字;第三件事是运动会上对同学的关爱。
②朗读文章中感动人的句子,并重点理解:
【出示课件4】句子一:“您俯下身子,轻轻地对
我说:“你是书哲?”我抬起头来
望着您,惊讶于您居然叫得出我的名字。”(“俯下身子”“轻轻”表
现了方老师动作轻柔。
能够叫出学生的名字,体现了方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出示课件5】
句子二:“说罢,亲切地摸摸我的头,然后握着我的手,捏着笔杆
慢慢地在纸上移动,几个端庄整齐的汉
字便出现在了本子上。”(老师和蔼可亲,手把手
教“我”写字,“我”受到老师的启发和熏陶,从此字
写得越来越好。)老师是怎样启发
“我”的?(不能一味地模仿,还要仔细观察字的结构……)
【出示课件6】句子三:“当运动员冲向终点时,您会快步奔上去,紧紧地把他搂
在怀里,脸上洋溢出
孩子般的幸福与骄傲。遇到没发挥好的运动员,您会拉住他的手,
温柔地鼓励他别放弃。”
(老师为胜利的孩子感到骄傲,对失败的孩子温柔鼓励,她得法的教育,使孩子们
感受到关爱与温暖,在
学生心中树立起了一个崇高的形象。)
【出示课件7】《给老师一封信》这篇文章通过记述方老师曾经
给予自己和同学们
的种种关爱和教诲,赞美了方老师的奉献精神,表达了对方老师真挚的感谢之情。 <
br>写作特色:重要体会作者把叙述、描绘、想象结合在一起,用优美抒情的语句,用对具
体事例的回
忆,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谢之情。
【出示课件8】总结:《给老师的一封信》是学生书哲写给他的老师
的一封信。作
者赞美了老师的奉献精神,表达了对老师真挚的感谢之情。
三、创设情境,小组交流。
1.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各种场景
课堂上,老师绘声绘色讲着,我——
下课后,老师欢快地和同学游戏,或埋头批改作业,我——
放学后,老师与我促膝谈心,我——
2.说说自己和老师交往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抒发自己最真实的感情;
3.同学间交流,听一听同学的建议,并相互补充,提出修改意见。
四、范文引路,激发兴趣
1.出示一封学生写给老师的信,教师真情朗读,让学生体会在这封信中学生对老师
的真情。
2.赏析这封信,说说这封信的特点,教师板书:真情实感。
3.提出习作要求:【出示课件9】
①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情;
②要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
③写完后认真修改。
五、倾诉心声,表达情意
1.选题写封信:为母校或老师写一封信。
2.自主选题:你打算给谁写封信?在这封信中,你准备写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3.复习写信格式,写好称呼、问好、正文、祝福语、落款、日期(板书)。
4.出示写作评价标准
5.习作要求:【出示课件10】
教师通过课件出示习作要求及作文评价表,学生习作。
6.静心思考,独立写作(要注意抒发真情实感)。
六、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这节
课我们学习了书哲写给方老师的一封信,感受到了他在离别母校之时对老师依
依不舍之情,接下来,请同
学们认真书写,写完后仔细修改,表达对老师的情感。
播放背景音乐《送别》,学生写信,写完修改,并交给想感谢的那位老师。
称 呼
(板书)
写 问候语 真
一
正 文 情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注重体现新课程
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
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
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采取谈
话以激发学生兴趣,阅读教材以明确主题,使学生消除畏难情绪,
满怀热情地投入;然
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
的
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第七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你们的生
命阳光灿烂,前途无量,可
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身边有一样非常普通的东西,它成为了影响青少年最
大的东
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网络)
2.你们平时喜欢上网吗?上网都做些什么呢?(学生回答)
3.师述:看来,同学们利用网
络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通过网络我们能查资料,玩
游戏,聊天,看天气预报,看新闻,看小说,发邮件
,听音乐,看电影,购物等。给我
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网络世界是精彩的,它丰富了我们的
生活(板书:便
利)但是如果不能科学、安全、合理地上网,同样会也给我们带来了危害。今天我们就<
br>来学习《把握自己,把握美好未来》。(板书课题)【出示课件1】
二、教学过程
1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这是一篇演讲稿,演讲的内容
是提倡小学生科学、文
明地使用网络)
2.网络是把双刃剑,刚才我们讲到了网络的好处,可是青少年受网瘾危害触目惊心<
br>的案例成了各类媒体频频关注的热点,很多青少年为了上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下面请
同学们在小
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说一说长时间上网的危害。(板书:危害)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补充并总结,网瘾的危害:【出示课件2】
①影响了学习。长时间上网,玩游戏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必然会影响学习。
②影响心理健康。
长时间玩游戏容易使人沉溺于幻想中,在与他们交往时,易产生
距离感,不能与人正常的沟通与交流。
③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④弱化道德意识。
⑤影响人际交往能力。
⑥影响人生观、价值观。
⑦影响身体健康。长时间的上网容易造成大脑缺氧,
精神萎靡不振。造成近视。而
且电脑还有辐射,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最近我看到一些案例
,说的是有
一少年长时间在网吧上网,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3.师总结:网络对我们既有有利
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合理
安排上网时间呢?【出示课件3】
①上网时间最多不要超过2小时。
②学会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提高上网效率。
③积极应对生活挫折,不在网络中逃避。
④遵守网络规则,保护自身安全。
⑤一定要上健康的网页,如中国儿童资源网,六一儿童网,腾讯儿童,里面有很多
丰富的内容。
4.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除了上网,我们还有其他事情可以做吗?(有)
不上网,
我们还有很多选择,请大家来说一说(唱歌、打球、跑步、游泳、跳舞、看画
展、读名著……【出示课件
4】)对啊,阳光如此灿烂,空气如此清新,生活如此美好,
我们怎能把自己禁锢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呢
!让我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对沉迷网络失
去自我的痛心,来读一读这篇演讲稿,并把你的喜爱和憎恨强
烈地表达出来吧!
三、知识延伸
1.网络安全知识竞赛。
他们做得对吗?
①小明经常不吃早饭,他把妈妈给的早饭钱省下来用来上网。
②12岁的小军利用星期天的休息时间去网吧玩了一小时。
③丽丽在上网时进入了一个色情网站,她立刻关掉了。
④星期天小芳趁父母不在家,上网玩了
一整天游戏。为了指导青少年能够科学、文
明、安全地上网,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还联合制定了《全
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借此机会,下面请全体起立,举起右手至耳旁,让我们庄严地宣誓:【出示课
件5】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已经做出了
自己的承诺,我相信同学们从现在起一定能做到科学文明地使用
网络,把握自己,把握美好未来。希望大
家课下把学习到的网络安全知识广泛宣传,人
人争做网络文明小卫士。
把握自己,把握美好未来 (板书)
便利 危害
教学反思
网瘾成人尚且难以戒除,更何况孩子?学生接触到网络已经不是一天两天,所以在
教学中,我没有采取
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各种提问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多次采用合
作讨论的形式让所有学生参与,通过“
宣誓”、“网络安全知识竞赛”、争当“网络文明
小卫士”等环节让孩子们自觉自愿参与进来并激发他们
自愿维护、宣扬网络文明。没有
告诉他们怎样“有感情”地去进行演讲,只要求他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
、对沉迷网络
失去自我的痛心,来读一读这篇演讲稿,并把你的喜爱和憎恨强烈地表达出来”,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第八课时
一、激情谈话,导入课题 我们经常说青少年是“花季少年”“花季少女”,青少年阶段是“花样年华”,因为
我们都觉得青少
年是最美好的时期,它意味着希望,象征着未来,代表着正在生长的蓬
勃力量,它值得我们为之歌唱。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板书
课题)。【出示课件1】
二、课文朗读,把握节奏
1.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理解词意。【出示课件2】
颤抖:chàn dǒu 哆嗦;发抖。
琴弦:qín xián 琴上赖以发声的弦线。
渴望:迫切地盼望
2.出示节奏朗读诗歌,体会作者情感。【出示课件3】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明确歌颂对象,凸现喻体形象)
我的歌呵,
你飞吧,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突出“飞”,显其热情奔放)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面八方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注意声音的抑扬,情感的表达)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逐步激昂,情感推向高潮)
三、诗歌赏析,感受深情
1. 【出示课件4】“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其中的“少男少女
”是什么样的少男
少女?【出示课件5】出示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何其芳,四川人。早在学生时代就从
事诗歌创作,20世纪30年代初就以绮丽、精致又略带感伤的诗风闻名于世,有诗集
《预言》
《夜歌和白天的歌》等。这首诗写于1942年2月,那是抗日战争时期,正
是旧中国艰难的年代,但在
延安,诗人生活在另一个新天地之中,他感受到延安军民特
别是年轻人焕发出来的蓬勃朝气,对祖国的未
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希望,他从爱祖国爱
人民的思想起点出发,唱出这首青春的颂歌。
诗歌写
作于1942年2月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歌颂的是20世纪40年代延安的少
男少女。诗人面向“少男
少女”,就是面向祖国的未来,面向民族的希望,他要为祖国
的“少男少女们”唱一支歌,是诗人爱祖国
、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具体体现。
当然,诗歌歌颂的少男少女也可以扩大为新中国的少男少女,代表了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2.作者把少男少女比做什么?【出示课件6】
“少男少女”好比“
早晨”,好比“希望”,好比“未来的事物”,好比“正在生长
的力量”,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
望,是他们使我“重新变得年轻了”,使我“对
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板书)
3.作者用什么概括了少男少女的特点?【出示课件6】
“未来的事物”“生长的力量”形象
地概括了“少男少女”的特点,他们充满青春
活力,代表着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一阵微风”“一片阳光
”是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诗
人希望他的歌声能极大地感动广大青年,引起广大青年的共鸣。
4.作者歌唱的事物与少男少女们有什么共同点?【出示课件7】
诗歌的第1句就紧扣标题,
接着四句排比,歌唱早晨、希望、属于未来的事物和正在生
长的力量,这里面暗含比喻,即把少男少女们
比喻成这四种事物。其间的相似点就是:
生机勃勃,充满朝气和希望。
何其芳说:“我感到早
晨、希望、未来,正在生长的东西,少男少女,这些都是有
着共同特点的,都是吸引我们去热爱的。”(
《关于写诗和读诗》)5.读完本诗后,你觉得
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少男少女?【出示课件8】 <
br>例如:早晨的太阳(朝气蓬勃)、雨后的彩虹(多姿多彩)、绚烂的春天(生机勃勃)、
初生牛犊
(英勇无畏)、雨后春笋(茁壮成长)等。
5.如何理解“我的歌呵,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出示课件9】
诗人希望他的歌真正打动少男少女,在他们的心灵上引起共鸣。
7.对“快乐或者好的思想”“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应如何理解?【出示课件10】
那些快乐或者好的思想,曾经像春风感动小草一样感动过诗人。
8.【出示课件11】第3节
中的“微风”和“阳光”代表着什么?从语言的角度看,
这节诗只有一句话,所以要弄清这个问题,一定
要结合全句来理解。作者把自己比喻为
一棵小草,“快乐或者好的思想”曾使小草“颤抖”过,也就是说
作者受到过“快乐或
者好的思想”的感染和鼓舞。诗人也希望这些“快乐或者好的思想”传播开来,像和
煦
的春风吹拂少男少女的心灵,像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少男少女,使他们意志坚强,奋发向
上,永
葆青春的活力。由此可见,这里的“微风”和“阳光”代表着“快乐或者好的思
想”。
9.【
出示课件12】为什么我会“重新变得年轻了”?这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有什么关系?
延安的全新的生活,使他豁然开朗,他顿时感到生活充满阳光和快乐,仿佛一下子
年轻
了许多。这体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作者热情地歌颂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少男少
女,歌唱充满朝气和希望的生活,必将影
响和鼓舞一些忧伤、消极的成年人,使他们重新焕发青春,老当
益壮。这一节的内容是
上一节诗意的拓展和延伸,体现了诗人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深化了中心。
10.作者仅仅是为20世纪40年代延安的少男少女歌唱吗?【出示课件13】
作者为少男
少女们歌唱,是作者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具体体现。由此看来,这
里的“少男少女”其实不是实
指,而是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新的希望和新的力量,诗
人在这首诗中实际上是为新世界歌唱。
11.第4节在诗中起什么作用?【出示课件14】
通过写自己的变化,诗人把现在与过去进
行对比,在肯定这种变化的同时,其实还是在
赞颂、歌唱新事物、新快乐、新思想。诗意在前两节的基础
上又深入一层。
诗人不但赞美了少男少女,还鼓舞了成年人,希望青年人要有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开
拓未来的壮志豪情,也希望成年人焕发青春、积极进取。
12.这首诗有什么艺术特色?【出示课件15】
①形象鲜明,最富特征。创造了“早晨”“
希望”“未来的事物”“正在生长的力量”
等鲜明特征的形象,以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使抽象变形象
,排比层层深入,感情激
昂地表达诗人热爱青少年,热爱新生活,勇于塑造新我的思想感情。
②语言生动,激情生动。第一人称“我”的构思,句句如真情的内心独白,使人对
真诚的诗人形象印象深
刻。
③节奏明快,讲究押韵。押ang韵,韵脚:唱、望、量、方、想、光、上、伤、望。
④层次清晰,节节深化。四节诗,第1节写歌唱内容,2、3节写希望歌能激励青
年人,第4节是前几节
的进一步深化,写诗人因他的歌在青年人心中得以扎根,心情激
动,自己也对生活充满希望。四节诗一气
呵成,形成一个整体,表现出诗人完整、巧妙
的艺术构思。
四、总结全文,深情朗诵
1.这首诗借为少男少女歌唱的方式,以优美的语言、炽热的情感,替延安得少男少
女们唱出了一支热
情奔放的青春之歌,表达了自己融入新生活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2.而我们,也即将告别童年,步入少
年,让我们一起怀着激动的心情来朗诵这首少
男少女之诗。【出示课件16】
五、小结全文
师:青春是美丽的。而我们,正步入五彩斑斓、充满活力的青春花季。这是人生中
最具活力、最
浪漫的时期。这个时期充满阳光,充满梦想,当然也充满无奈,但,就是
这一切,使我们
的青春更加显得生机勃勃,摇曳多姿,让我们一起珍惜这美丽的青春,
花样的年华!
我为少男少女歌唱 (板书)
早晨 希望 未来
教学反思
本课的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得很充分,饱满的情感是这首诗的特点,有侧重的<
br>内容呈现,有层次的写法呈现,在课堂上,同学们自己默读,同桌讨论,提问,互助,
展示,呈现
出良好的自主思考能力,诗歌从内容,写法到情感,都能自主读懂,互助补
充,并同步笔记,这样的课,
老师赢得一份轻松,同学们获得一份自主学习能力。
第九课时
一、谈话导入,明确任务
经过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同学们即将毕业。你们从一个幼小的孩童
成长为一个满
怀豪情的少年。回顾成长过程,同学们结下了很多深情厚谊,大家一起看看以往我们在一起学习、生活的照片吧!
二、诵读赠言,交流写法
给少男少女
1.引入“毕业赠言”。
的确,每一张快乐的笑脸,每一个有趣的动作,每一次精彩的发言,
都深深地留在
大家的记忆中了。这种友谊是多么珍贵呀!很快大家就要分开了,一定有许多鼓励、祝愿的话要说,今天我们就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
2.吟诵《毕业赠言》,初步了解其写法。
①《毕业赠言》中的两组赠言,一组是学生写给老师的;一组是学生写给学生的。
②体会感情
:《毕业赠言》这篇课文包括两组赠言,感恩了老师的教导,赞美了同
学的情谊,展望了美好未来,表达
了真诚祝愿,抒发了惜别情怀,表达了师生之间、同
学之间真挚的情感。
③交流其写法。
赠言的基本要求是短小精悍,情真意切,能根据同学和老师的特点写。
赠言应尽量写得精练、形象、富有时代感、饱含感情,能给人以启迪。
能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用比较生动、得体而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祝愿。
概括之:【出示课
件1】①运用以物喻人、排比等方法来抒情;②有真情实感;③
语言简练优美;④能抓住
人物特点。(板书)
三、出示范例,辨别优劣
1.出示三句写得好的赠言,讨论明确:语言
优美,针对性格特点,有激励作用的赠
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积极力量,大家都会很喜欢。
2.【出示课件2】出示两句不大好的赠言:
①我送你一个168,祝你财源滚滚,一路发!发!发!
②祝你早日找到梦中的王子,攀上高枝,早生贵子!
③祝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交流:第①②类赠言不适合学生特点;第③类赠言没有针对性。
讨论明确:商人味十足、成人
味太浓、没有任何针对性的空话、套话是不受欢迎的,
要注意避免。
3.出示老师写给某位同
学的赠言,让学生猜猜是给谁写的,进一步明确写赠言一定
要有针对性。
4.想想:在我们的赠言里选择用什么样的词语比较好?
四、酝酿构思,撰写赠言
1.师:我们已临近毕业,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老师、母校说,“毕业赠言”为他们
提供了一次表达情感
、交流思想的机会,一个展示个性、展现才情的平台。虽然毕业赠
言人人都能写,但是由于其特殊的纪念
意义,毕业赠言应尽量写得精练、形象、富有时
代感、饱含感情,能给人以启迪。
2.学生动手写赠言,教师提供一些名言、俗语供同学选择使用。
3.交流赠言,相互对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
⒋将赠言写在同学录上。
五、老师赠言,升华感情
给全体学生送上几句赠言,愿大家友谊长存。
六、整体评价,教师总结
一转眼,我们这次综合性学习就接近尾声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
这次综合性学
习的过程,运用自评、小组评的方式给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打分吧。【出示课件3】
短小精悍 情真意切 精练形象 (板书)
学生自评表
你是否对本次活动一直很有兴趣?
你是否每次都准时参加了活动?
每次活动中,你是否每次积极参与,主
动提出建议或方法?
你是否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你在这次活动中是否获益很多?
同学互评表
教学反思
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的的合作者,给他们出
主意、提意见。一方面通过成果
的展示和交流来体现写赠言的价值,产生辐射的作用;另一方面为学生再
次提供创造的
机会和学会欣赏别人的机会;再一方面是汇报的同学从精心准备到展示,大大得到了提高其实践能力。在他们对赠言的自评和互评的同时,也逐渐看到自己写作的优势和不足,
并在今后的
实践中得以保持和修正。
小组成员合作是否愉快?
你们在活动中遇到了哪些问
题?
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你们认为下次活动应该如何改
进?
互评内容 方式
项目
经
常
有
时
很
少
第二部分古诗词诵读
教材分析
《采薇》
注释:
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
昔:从前,指出征时。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思: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雨:音同玉,为 “下” 的意思。
霏(fē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迟迟:迟缓的样子。
往:指当初去从军。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
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
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
赏析
出自《诗经·小雅》,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六章,每章八句
。是一首戎卒
返乡诗。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
全诗六节(每八句为一节),模仿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
重写戍边
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
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第六节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
全诗,感人至深。
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末章头四
句,抒写当年
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
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的诗
句之一。《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
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
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春夜喜雨》
注释
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乃:就。
发生:使植物萌发、生长。
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被雨水打湿的花丛。
花重: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重:读作zhòng,沉重。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译文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赏析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从上年
的
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
经历过旱灾的人,最
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以久旱逢甘
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
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
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
州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
唐代由开元、天
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宋以
后被尊为“诗圣”,对历代诗歌创作产生巨大影响。《兵车行》《春望》《三吏》《三别》
《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杜工部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注释
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指四川剑阁以南地区,当时作者正在此地。
蓟北:泛指唐代蓟州北部地区,在今河北省东北部一带,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春天。
译文
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回头看
看
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
声纵情
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我仿佛觉得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
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
向洛阳。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
(762)冬季,
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
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
儿子史朝
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
三台),过着漂泊生活的杜
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
的名作。
赏析
这首诗,
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
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
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注释
①呈:恭敬地送上。
②天街:京城街道。
③酥(sū):酥油。
④最是:正是。
⑤绝胜:远远胜过
⑥皇都:长安城(唐朝京都)。
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
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
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第一句写初春的小雨,以“润如酥”来
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它的特点,遣词用句十分优
美。与杜甫的“好雨
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
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
思是说:早春的小雨
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
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
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
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
这首诗咏早春
,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
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
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
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
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
),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南河
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
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
又称韩文公,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 为“ 唐
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
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
生集》。
《江上渔者》
注释
渔者:捕鱼的人。
但:只
爱:喜欢
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波浪。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
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
,飘摇不定。
赏析
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
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
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范
仲淹想
从自己以上的描述,让那些“但爱鲈鱼美”的人得到启发、受到教育。
作者简介 范仲淹,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
八人被称为“唐宋
八大家”。著作有《范文正公集》。他写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古
今传诵的名句。《江上渔者》是一篇关于古诗创作的
小故事,根据《江上渔者》的诗意及当时的时代背景
创作而成。
《泊船瓜洲》
注释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绿:吹绿。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
处。
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
下称河流为“水”,
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译文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赏析
这首七绝触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
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
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
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景写心,
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
退的想法。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
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
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
照着瓜洲
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想早点离开是是非
非的官场,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
阔
,格调清新。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据洪迈《容斋随笔》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原稿“春风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
而改为‘
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真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
休”的境地。其实诗人
不仅仅在炼字,也是在炼意,这才符合诗的情境。
创作背景
公元1042年王安石曾入朝做
官,后升任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他一心想
为天下苍生,黎民百姓谋福,他“积贫扶弱”大刀阔
斧地推行改革变法,可因触犯了大
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所以遭到了朝廷内外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他们千
方百计地排斥他、
打击他,而当时的宋神宗也缺乏杀罚果断的能力,摇摆不定,最后皇帝对王安石失去了
信任,万般无奈之下,王安石只能辞官隐退,回到南京的家中寄情山水,一年后的春天,
皇帝又
召他回京赴任,公元1075年,55岁的王安石又背上了沉重的行囊,拖着早已疲
惫的身子从钟山出发
去京赴任。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
川(今江西抚州)人。神宗时任宰相,实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散文雄
健峭拔,
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文集今有《王文公文
集》《临川先生文集》。
《游园不值》
注释
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有遇到。
应怜:概是感到心疼吧。应,大概,表示猜测;怜,怜惜。
屐(jī)齿:屐是木鞋,指木屐鞋底下突出的部分。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译文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
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
赏析
这
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的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这首诗情景交融,
千古传诵。不但表现了
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
逸、舒适惬意。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
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
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
。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
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
其学出自叶适,
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
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的地方。盈盈,形容仪态美好。
才始:方才。
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刚把春天送走,又要送你归去。要是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赏析 <
br>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题目中的鲍浩然是作者的朋友,浙东是友人要去的地方。
这首词分为两片
,上片写友人回浙东去的山水行程,下片抒发作者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
深情祝愿。
上片含蓄地
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
人的深情祝愿。词人用出人意料的
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
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才始送春归”写出才
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
“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若到江南”二句再发
奇想,词人将心中沉
痛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
住。
既饱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福之意。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
他与
心上人生活在一起。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
有灵性。
这首词构思别致。词人把送春与送别交织在一起来写,充分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和
对春天的 留恋。
这首词比喻新颖。词人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浙东的山山水水,仿佛这位美人正期待
着他 的到来,贴切、自然,富有真情实感,轻松活泼,耐人寻味,新而不俗,雅而不谑。
创作背景
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表达了词
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 的心绪,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作者简介
王观(1035--1100), 字通叟,生于如皋(今江苏如皋),北宋著名词人。王安石为开
封府试官时,他得中科举及第。宋仁宗嘉 佑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其后,历任大
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 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又撰《扬
州芍药谱》一卷,遂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净土。
《浣溪沙》
注释
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杜鹃鸟。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借以表示时光的流逝。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 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
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
叹时光的飞逝啊!
鉴赏
东坡为人 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
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 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这在苏轼的
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 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上阕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
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松林间的沙路,洁净无泥。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布谷的
叫声。作者此际漫步溪边,
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唤起内心
对大自然
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诗人就眼前“溪
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
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
写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
唤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
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
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生来说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
无再少时。”
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生命的光彩。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
西!”
“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白居易当年在《醉歌》中唱道:“谁道
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
镜里朱颜看已失
。”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应该说,
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
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
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
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
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
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
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
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
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创作背景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
)
任团练副使。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写下此诗。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
属四
川)人。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诗清新豪健,善
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
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
广。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
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
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
坡乐府》。
《清平乐》
注释
寂寞:清静,寂静。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唤取:换来。
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问取:呼唤,询问。取,语助词。
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身体黄色自眼部至
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
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益鸟。
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啭,鸟鸣。
解:懂得,理解。
因风:借着风势。
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
有芳香,果实入药。
译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苦闷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定要
帮我呼唤它回来与我同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只好去问一问黄鹂。然而黄鹂的婉转鸣声,谁又
能懂呢?
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写作背景
黄庭坚(1045-11
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所选是一首悼春词。词人少年得
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
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后因
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
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
伤春悼春来抒写暮
年无为的感慨。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
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
豫章、洪州为南昌旧称)人。北宋诗人、词人、
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的开山
三宗之一。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
晁补之、 秦观并称
“苏门四学士”。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英宗治平四年(1067)
进士。哲宗
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
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背诵诗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把握诗意,背诵诗词。
2.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1.想象诗歌意境。
2.具有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
富,字字珠玑,是我
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
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
根
据内容不同,《诗经》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出示课件1】“风”“雅”
“颂”。
1 采薇(节选)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诗经·采薇》(板书课题)的节选内容。
知道“薇”是什么吗?(提示学生从偏旁猜)见过“薇”吗?【出示课件2】图片,释题。
(1)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①自由读古诗。
②正音。【出示课件3】
雨:多音字,按解释(下雨,落下:~雪。)应该读:[yù]
③齐读。提示节奏。【出示课件4】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①理解“杨柳依依”。怎样的
“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出示课件5】柳树
图片。这四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
象,进行口语表达。)
②理解“昔我往矣”。诗中人是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
“我”
却要——(离开家乡)。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中却只看到了
依
依的杨柳。这是为什么?
补充介绍:“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达思乡之情。这哪里
是依
依的杨柳啊,这分明是双依依挽留的手啊。但是“我”能回家吗?为什么?本是两年的兵
役
却仿佛没有尽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啊。终于盼到了战争结束。引读“今我来思”。
③理解“雨雪
霏霏”。【出示课件6】要回去了,大雪纷飞,天寒路滑,又饥又渴,
“我”艰难地缓缓走在归乡的路上
。透过苍茫的大地,“我”仿佛看到了(劫后余生、
归家情急、近乡情怯等复杂情感)。生读。
④【出示课件7】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中后四句,
最能体现“我”此
时的心情。短短16字就讲述了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抚今
忆昔,描写了两幅画面“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他复杂的心境及
沧桑心声。
(3)你能试着背一背吗?【出示课件8】指名试背。全班试背。
2
《春夜喜雨》
(1)一说到“诗”你会想起哪个朝代?对唐朝。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
期,其间最有名的诗人非“李杜”莫属。“李”是(李白),“杜”是(杜甫)。【出
示课件9】杜甫
(712~770)唐诗人。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
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
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
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被
称为“诗史”。 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对历代诗歌创作产生巨大影响。
《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三吏”“三别”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杜
工部集》。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板书课题)【出示课件10】
(2)初读
①生自由读诗,读正确通顺。
②按节奏读诗。【出示课件11】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指名读诗,评价。师: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这是古诗学习的第一步,仅仅
这样是远远不
够的。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高度浓缩的,虽然只有寥寥数字,但其中
的丰富内涵却不是三言两语就可
以说清楚的。诗人的内心世界更不是我们轻易可以触摸
得到的。所以,我们还要沉下心来,静静地读,细
细地品。我们可以借助注释,赏析和
工具书认真地品读理解,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4)生自主理解诗句。
(5)品析
①大家能读懂诗人笔下的这场雨吗?你读出了怎样的雨?(及时的雨)
理解“及时”:懂事、知心、善解人意。
A.从哪儿看出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为什么说它及时呢?(知时节,播种的时节)
C.指导朗读此句。
②除了这是一场及时的雨,你还读出了这是一场怎样的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的雨)
A.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讨论:为什么用“潜”?能换成别的词吗?(偷偷地,悄悄地不让别人知道)
C.为什么要悄悄地来呢?看来,春雨有心滋润万物,却无心让人发现呀!你喜
欢这样的雨吗?
③现在我们来看下面两句,它们和这场雨有关系吗?
A.理解“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指名说说看。
B.天上乌云
密布,野外一片漆黑。这时诗人在想什么呢?现在大家已经开始慢
慢地走进诗人的心里去了。【出示课件
12】课件出示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当
时对春雨的企盼。
(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
探亲,却不料爆发了安史之乱,杜甫与家人从此开始流
亡生活。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
溪畔搭建草堂安身。这首诗作于杜甫
居于此处两年后,当时那儿发生了大旱灾。老百姓刚经历安史之乱,
又遭遇旱灾,生活
更是雪上加霜。)
C.指名反馈作者当时会想些什么?
④是呀,
好一场及时的雨呀!下吧,下吧!多下会儿吧!把干涸的土地彻底滋润。
想象一下,经过一夜的春雨,明
天早晨的锦官城会是什么样子呢?(晓看红湿处,花重
锦官城。)
读着这句诗,我们仿佛看见
了(图片欣赏)万紫千红、娇艳欲滴、花团锦簇。你喜
欢这场春雨吗?让我们一起来读: 大地干
旱,人们生活贫困,他们盼望——(好雨
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悄悄地来了,它——(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下雨时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盼望着——(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⑤
我们刚刚读懂的雨,在诗中浓缩成一个字——(好)。刚才我们读懂的诗人的
内心,
在诗中也浓缩成一个字——(喜)。让我们感受诗人的喜悦,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背诵。【出示课件13
】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揭题,知背景。
①今天,我们要认识一
位在中国诗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伟大诗人,他与李白齐名,
被称为“诗圣”,认识吗?(杜甫)你对大诗
人杜甫了解多少?学生介绍。
②揭题。杜甫的一生写了许多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五百余首。他的诗宛
如一面镜
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今天要学习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课题)【出示课件14】齐读课题。
③解题。谁能说说诗题目的意思?重点提示“闻”是听
到的意思,不同于现在的“用
鼻子嗅”,这是古今词义上的变化。
“河南河北”指的是河南省与河北省吗?(指的是
黄河的南北两岸,那里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④了解背景,再次读题。
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你知道是什么事件吗?
【出示课件15】“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八年之后,诗人在四
川剑外听到了
官军收复失地的胜利喜讯,诗人心情如何?(喜悦,激动)让我们带着喜
悦激动的心情读课题。
(2)初读,读通顺。
①指名读诗,检查易错读音。蓟北 涕泪
妻子(zǐ)(读轻声表示什么?)
②再读古诗,注意压韵。“裳、狂、乡、阳”
③齐读,读出节奏和韵味来。
(3)再读,明诗意。
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读
古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讨
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
②质疑问难。说说古诗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协同解决。
③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
(4)细读,悟诗情。
①一首
好诗,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也总是蕴含着一种心情!你们认为诗中哪个
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
?(喜欲狂)
②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诗,细细地品味。
③集体交流。
A.对比感悟“悲喜交集”。
a.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也曾流过泪,你看!
【出示课件16:杜甫《春望》】请生朗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b.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
花儿流泪,听到鸟的鸣叫也感到揪心,你们
说,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国破家亡的泪;战火纷飞中流离
失所的泪;是别离的人思
乡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痛苦的泪,仇恨的泪……)
c.在多年的生离
死别、颠沛流离之后,诗人终于听到了胜利的喜讯,“初闻涕泪
满衣裳”又是怎样的泪呢?(这是喜悦的
泪、激动的泪、感慨的泪……)
B.想象感悟“欣喜若狂”。
看课文插图,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见到的诗人一家欣喜若狂的样子描绘一番。
C.朗读感悟“放歌纵酒”。
a.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
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读五六句。
指名读。
b.想到在阳春三月就要回到久别的故乡,回乡的路上有 做伴,有 做伴,
还有
做伴,此时,诗人喜到极致,忘乎所以。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的“喜欲狂”,
与诗人一同放歌纵酒,一同
颠狂。全班读。
D.体验感悟“归心似箭”。
a.杜甫的家乡在哪儿呢?(洛阳)
b.洛阳美吗?想不想到洛阳走一趟?请生读最后一句(评:还在巴峡流连),小
组读(评:到了巫峡
),大组读(评:到了襄阳),全班读(评:洛阳到了!)
c.这是一条怎样的归乡之路呢? 师: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
到洛阳又是何等的
长途跋涉、千里迢迢。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你怎么理解?
d.诗人归心似箭,千里迢迢算什么,千山
万水算什么,在诗人的眼里,洛阳就在
眼前,故乡就在眼前。让我们一同感受诗人轻快愉悦的心情。齐读
。
④这是诗人杜甫的心声,更是唐朝千千万万苦难子民的共同心声。让我们与欣喜
若狂的诗人
一同放歌,与千千万万欣喜若狂的人民一起放歌吧! 齐读全诗。
(5)诵读。
4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一年这计在于春,一年之景始于春”,春的诗歌很多,今
天我们再来学一首
描写早春的诗歌。(板书课题)【出示课件17】
(2)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出示课件18】
(3)范读,指导朗读。【出示课件19】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4)自由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5)理解注释:【出示课件20】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古人经常用排行或官
职来称呼对方,张籍在兄
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 “张十八”,也称“张水部”。
呈:恭敬地送上。
天街:京城街道。
酥:酥油。
处:时。
绝胜:远远胜过。
(6)译文:【出示课件21】京城大道上空雨丝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
滋润。远望
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远远胜过
绿柳满城的暮春。
(7)赏析
①“天街小雨润如酥”写出了春雨哪些惹人喜爱之处?
明确:春雨细密润泽万物,带来生机,空气清新,使人倍感舒适。
②前两句先写“小雨”、再写“草色”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经过春雨
的润泽,小草才会显得青翠。
③哪一句最能体现“早春”特色?
明确:“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
④“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可以表达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喜悦之情。
⑤哪句诗句能体现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⑥诗人为什么会说早春要胜过“烟柳满皇都”? 明确:这是对早春美景的品评和抒情。可以体现出早春草芽初萌时景色的可爱,及
作者对这种景色的
惊喜和喜爱之情。
⑦这首诗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抓住了早春的景色特点,将初春草色与满城“烟柳”做对比,以突出春色的
特征。
(8)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出示课件22】
5、江上渔者
(1)导入。【出示课件23】提到范仲淹,就会想起他《岳阳
楼记》里的一句流传至
今的大气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的意思就是:范仲淹忧国忧
民,
特别关心当时老百姓,总把老百姓的安危放第一位。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千古名句(师
生
齐读)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他的《江上渔者》(板书课题)【出示课件24】从诗题
看,范仲淹关心谁?
(江上渔者、渔民)“渔者”是什么意思?(明确:指打鱼的人)
(2)初读诗歌。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3)理解词语。【出示课件25】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③爱:喜欢。
④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
美。
⑤君:你。
⑥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⑦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⑧
风波:波浪。
(4)理解整句诗的意思。【出示课件26】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你
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一会儿看
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惊险啊!
(5)读了这首古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当往来的客人们不停地称赞鲈鱼的美味时,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
仲淹却想到了捕鱼的人,他站起身来,看到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渔民冒着
生命危险乘
舟出海捕鱼,“情动而辞发”,即兴创作了这首《江上渔者》。师生齐读(配乐)
(6)短短20个字,却把范仲淹那种关心渔民,同情渔民,担心渔民的真实感受表现
出
来了。让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把这些感受都读出来吧。(生自由读)【出示课件
27】
(7)小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五首诗歌,我们能感受诗歌形象,品味精彩的语言,
领悟
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希望在以后的生活
中,
我们能不断学习。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有了量的积累,
才会有质的突变,热爱
中华文化,就让我们从吟诵古典诗文开始吧。
江上渔者 (板书)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第二课时
6 《泊船瓜洲》
(1)谈话导入,知诗人,奔主题。
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
,古代诗人多如繁星,而北宋王安石就是耀眼的一颗星,
谁知道他的个人资料?【出示课件28】王安石
(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思想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神宗时任宰相,实行变法,史
称“王安石变法”。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
而风格高峻。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出示课件29】
(2)读课题,正音
:泊(bó)、间(jiān)、数(shù)、重(chóng)、还(huán)
(3)初读古诗。
理解:诗人的家乡在哪儿呢?默读古诗前两行,用“一”画出表示地点的名词,大
胆猜一猜?
京口、瓜洲、钟山,结合注释这三个地点名词的地理位置是怎么样的?
理解:王安石出生于江
西临川,小时候跟在南京做地方官的父亲长大,因此在钟山
他度过了天真浪漫的童年时代和风华正茂的青
年时代,被诗人看作是魂牵梦萦的第二故
乡。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出示课件30】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读诗歌,要明白字里行间的意思,你对这首诗哪些地方不
太明白呢?大家可以借助
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进行理解。【出示课件31】这首诗的大
意是:京
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
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
(4)知诗情、悟诗境。
故乡的一草一
木,一山一水都是那么熟悉,作者的第二故乡南京,属于我国的江南
地区,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这
里都怀着深深的赞叹之情。而人们都说这首《泊船
瓜洲》里诗人最美的江南,聪明的你,觉得哪一句把江
南写的美呢?(“春风又绿江南
岸”)那你觉得哪个字,让你眼睛一亮呢?(“绿”)。
(5)知背景,入诗境。
【出示课件32】简介背景资料。
公元1042年王安石
曾入朝做官,后升任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他一心想
为天下苍生、黎民百姓谋福,他大刀阔斧地
推行改革变法,可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
利益,所以遭到了朝廷内外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他们千方百
计地排斥他、打击他,而
当时的宋神宗也缺乏杀罚果断的能力,摇摆不定,最后皇帝对王安石失去了信任
,万般
无奈之下,王安石只能辞官隐退,回到南京的家中寄情山水,一年后的春天,摇摆不定
的
皇帝又召他回京赴任,公元1075年,55岁的王安石又背上了沉重的行囊,拖着早已
疲惫的身子从钟
山出发去京赴任。
(6)读全诗,背全诗。【出示课件33】
7 游园不值
(1) 知诗人,解诗题。
同学们,你们一般怎样学习古诗?(根据汇报小结学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
明诗意,悟诗情,晓诗理。)今天我们来学习叶绍翁的一首诗《游园不值》(板书课题
)。
【出示课件34】
你了解叶绍翁吗?【出示课件35】“游园不值”是什么意思呢?(“
园”,宋代宦官、
文人、雅士栽植名花异草的庄园。“值”,遇到。“游园不值”,游园未遇到主人,不
能进
去观赏。)生汇报交流。
(2)读诗句,明节奏。【出示课件36】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再读诗,悟诗情。【出示课件37】
“应”“怜”分别解释成什么?
辨析“怜”的字义,为什么用“怜”字?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应该;怜
惜、爱惜)。
“屐齿”的意思:古代一种木质的鞋,鞋底有横木齿。底下锯齿,可以防滑。
“柴扉”,柴门。重点理解“小扣”之意,(教师引导动作,学生学着用手轻轻敲)
学生说说
前两句诗的意思:【出示课件38】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
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
久不开。
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
(4)悟诗境,反复读。
诗人满心欢喜,游园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失望!如
果是你,你会怀
着怎样的心情读这句诗?(指导朗读: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就在诗人失落之际却突然发现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时候诗人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如
果你是诗人,会怎样读
这两句?(指导朗读: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读古诗,晓诗理。
诗人
仅仅是为一枝红杏兴奋吗?(春天到了,高高的围墙却把这些名人雅士的私人
花园挡得严严实实的,诗人
在失望之余却突然发现了一枝红杏伸出围墙来。)
他突然感悟出了一个道理,这是什么哲理呢?(任何
新生事物都是不可阻挡的,它
总会冲破阻碍向前发展。 原来诗人在为无意中发现的哲理而高兴啊!)
你由红杏想到了哪些类似的事物?(小草掀翻石块冲破阻挠长出绿芽等)
这苍苔将我们的眼
睛染绿了,这红杏将我们的心肺滋润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啊!隔墙
观花,神游园中,这么美的意境,让我
们一起美美地读出来吧。
(6)齐读、背诵。【出示课件39】
8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导入。
古人在送别朋友时写的诗,我们都称
之为——送别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北宋王
观写的一首送别词。你对王观有哪些了解?【出示课件40
】王观(1035~1100),字通
叟,如皋(现属江苏南通如皋)人,宋代词人,与高邮的秦观并称
二观。
代表作有《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
齐读课题。【出示课件41】(板书课题
)理解课题(“卜算子”是词牌名,“送鲍浩
然之浙东”是这首词的题目。)
(2)初读诗,通词句。
①注意读出节奏,断句,押韵,诵读的形式。【出示课件42】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②正音:“那”同“哪”【出示课件43】,这是一个古代汉
语里特有的语言现象,叫
做“通假字”。意思是“通用、借代”,注意,这种用字现象只能在古代汉语中
,如果现
在再用的话,就是错别字!【出示课件44】
(3)理诗意,悟情感
①字
里行间让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我们仿佛看(听)到了——(那
里的水像美人的眼波,山像
美人皱起的眉毛。)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生读。
②这美丽的景
色到底在哪里呢?(诗人运用了巧妙的比喻把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
物。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美丽的景色。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③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情愉悦,而好友就要离去,作者的心中会是
怎样一番滋味呢?
(我们的感情是美好的,就像这美丽的春天,但是深厚的友情也是要分离的)。“才始
送
春归,又送君归去。”指导感情朗读。
④尽管内心不舍,但是朋友回家是和家人团聚,这是
人之常情(引导理解一家人其
乐融融,共享天伦。这不就是人生的春天吗?)想到朋友将要享受幸福。作
者的心里还
会难过吗?还有什么离别之苦呢。于是作者写到——生接读:“若到江南遇上春,千万
和春住。”
(4)配乐读文,背诵诗歌。【出示课件45】
原来这是对朋
友真诚的祝愿,希望朋友永远享受幸福和快乐,成人之美,替代了离
别的依惜之情,忧愁伤悲荡然无存。
让我们感情朗读地来读读这首别具一格的词。。
9 浣溪沙
(1)导入:花有
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都是不
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令古今中外无数文
人墨客为之感叹。大文豪苏轼是以怎样的精神来
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
答案。(板书课题)【出示课件
46】全班齐读诗歌。
你对苏轼有哪些了解?【出示课件47】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文汪洋
恣肆,明白畅达,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
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
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与辛弃疾
并称“苏辛”。擅长行书、楷书,用
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诗文有《东坡
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2)初读词,通词句。【出示课件48】
①读准字音。浣(huàn)苏轼(shì)蕲水(qí)
②读准节奏。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理诗意,悟情感。【出示课件49】
理解:词上阙写(景),下阙写(情)。
理解:《浣溪沙》描绘了哪些画面?画面有何特点?(学生自主思考,回答,老师
引导出:山下小溪边
,生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流涕细
雨中杜鹃在啼叫。画面清新优美,淡雅
宁静。)
理解:《浣溪沙》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由西流的溪水,联
想
到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
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
理解:作者写此词时,正是在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之时,能有如此积极的人<
br>生观,豁达的胸怀,实在难能可贵。【出示课件50】
《浣溪沙》是苏轼元丰五年(1082
年)被贬黄州期间所作。词的上阕写景,同时也
烘托了自己被贬黄州的凄凉环境和悲凉心情。暮雨萧萧,
子规哀鸣,均是实写。从苏轼
一生坎坷经历来看,他是一位“奋厉有当世志”(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
辞典》)的人
物。他从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溪水尚能西流,难道人生就不能再重来吗?于是下阕转入抒怀,集中表现了他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即景抒慨,感悟人生哲理。千
百年来,这首
词像他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一样,不知给了多少身受挫折的人以生活下去的
勇气和继续前行的信心,就是在
今天,读了也让人倍受鼓舞。
(4)齐读、背诵。【出示课件51】
10
清平乐
(1)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在词人黄庭坚的眼里,春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
我
们一起来学习《清平乐》(板书课题)【出示课件52】
(2)了解作者。【出示课件53】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所选
是一首悼春词。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
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
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
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这
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
年无为的感慨。
(3)初读词,通词句。【出示课件54】
①自由读词。正音:啭(zhuàn)
②读准节奏
清平乐•春归何处
北宋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4)理诗意,悟情感。【出示课件55】
①理解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
安慰。)
②理解:“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
③理解:“若有
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
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
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这里
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
④理解:“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这说得更明白、更令人失望。“留春,
春不住”,春天无
影无踪、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这多么令人惆怅、
伤感啊!但作者情绪马上一转,因
为人虽不知春去了哪里,但整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黄
鹂倒像是知道呢。)
⑤理解:“百啭无人
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鹂用清脆圆转的歌声回答,可谁能
听懂它唱的是什么? 黄鹂趁着风势飞过
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终于
无奈地认识到:春天,确实回不来了。留给词人自己的,
只是满腹的惆怅。至此,方明
白作者并非不知春去了哪里,只是惜春深情使他不忍心说破而已。)
(5)读诗词,晓词理。
作者就是用如此平淡朴实
,委婉含蓄的语言巧妙构思,多转折而层层深入地表达
了伤春之情。
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
→若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
(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觅
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
(6)熟读、背诵。【出示课件56】
(7)结束语:同学们,
在浩如烟海的古诗园中畅游,同学们采摘到了最美的花朵,
腹有诗书气自华,只要同学们以书为友,与诗
同行,博学强记,善于积累,相信同学们
会有更多的收获。
清平乐 (板书)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换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