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别妄想泡我
962次浏览
2020年12月22日 07:0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香港迪士尼旅游-qq皮肤

2020年12月22日发(作者:蓝荣玉)


17.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簸”。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能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文。
4.学习一组写景的古诗,感受作者对大地的赞美,体会借景物描写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懂《浪淘沙》,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课件页

一、导入新课
1.上课前,我们一起观看一段关于黄河的录像。播放课件:黄河波涛汹涌、
奔流不息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黄河的风采神韵吧!
3.板书课题:浪淘沙。齐读课题。
二、介绍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晚期著

(1)



名诗人、政治家、改革家。其诗作,诗中寓理,敢于直面人生,树立思想之风标;
其诗风,刚直豪放,短小精干,清新自然,与同期伟大诗人白居易齐名。《竹枝(2)

第1页共8页


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有《刘梦得文集》。
三、检查预习,交流资料。
1.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
2.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这首诗?个别读、集体读同桌对读
3.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四、精读古诗,理解诗句。
1.学习第1、2句。
(1)出示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簸”是多音字,在这里读(bǒ)
(2)指名读、全班齐读诗句。
(3)分小组学习、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是你不懂的?
(4)学习汇报。教师随机答疑。(板书:浪淘风簸)
(5)咱们可以用什么词概括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气势雄伟)
(6)同学们,下面就让 我们通过朗读把黄河的这种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
力量美表现出来吧!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
2.学习第3、4句。(出示3、4句诗)
(1)全班齐读。
(2)诗人想直上银河去做什么呢?(板书:直上银河)
(3)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沿着黄河 顺流之上,到那天上的银河之畔,
探访牛郎和织女。男、女生读诗句。(板书:想象写实)




(3)

(4)

(5)



(7)
(8)



(17-29

(9-12)

方法指导:了解诗中的典故,古诗中运用典故典故,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
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 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余韵盎
然、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果不知道所用典故,势必影响对古诗的理解把握,所以要加强平时的阅读, < br>多积累一些诗歌中常见的历史故事,多记忆一些古诗名句,无疑对准确把握诗人
的情感,理解诗歌 的主题是很有帮助的。
3.指导朗读。
(13)



第2页共8页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5.尝试背诵。(指名背。全班背。)
五、拓展延伸,保护黄河。
1.诗人向我 们展示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黄河。黄河历经千年,如今怎样
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黄河被污 染的素材。
2.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3.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献计献
策。
六、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六、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14)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课件页

一、 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刘禹锡的《浪淘沙》。


2.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领略了黄河的宏大的气势,(3)
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江南的景色和乡村风光。
3.继续用学习上节课古诗的方法来学习《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板
书:江南春 书湖阴先生壁)




第3页共8页


二、学习古诗
(一)学习《江南春》
1.导入:春天一直以来都是 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
中又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1)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
的绮丽景色。 2介绍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精通兵法, 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
齐名,世称“小李杜”。
3.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3)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4)学生交流收获,提出不懂的地方。
5.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4)


(5)







(6)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
“酒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3)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
地区。
( 4)体会第一句诗的意思。可指名让学生说(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
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 。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5)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
受到的内容。
6.后两行——雨景、怀古










第4页共8页


(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吗?
(2)学生默读后两 行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及时
的补充背景知识(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 ,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
江山稳固。)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 br>(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
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 移世易,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
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7.合作交流、品味意境。
小组交流:这首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画面?
(1)小组交流探讨。
(2)汇报交流成果。
(二)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1.简介诗人及写作背景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 临川人(今江西
省抚州市),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
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元日》《梅花》最著名。
(7)






(8)



(9)







湖阴先生:指杨德逢,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
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2.初读诗文、感知诗意
(1 )自读自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采用
边读边画边批的方式学习。
(2)小组讨论、交流、继续研究。
(3)交流反馈,重点引导:
A.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静:干净。
畦:读音qí,意为田园中划有界限的长条方块。
排闼:读音tà,推开门,排为推,闼为门。

(10)








第5页共8页

B.理解诗意: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11)
都是主 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
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4)学生尝试自己翻译诗意。
3.诵读诗句,感悟诗境
(1)划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再悟诗意。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2)深入理解诗句,感悟诗境
(教师出示问题)
A.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
B.本诗哪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C.全诗哪些诗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哪些诗句表现了主人的品质高洁?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重点引导;
A.“净”,是通过“无苔”二字体现的。
教师引导: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
利。况且,青苔 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
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 人感觉舒适。
(12-14




继续引导:更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齐齐,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这更令人心旷神怡。所以这两句再读的时候,要注意表达作者心情的愉快。
自读自悟,想像画面,感悟诗境。
B.含有“护”“绕”二字的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采用了
拟人手法。
教师引导: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
这位志趣高洁的 主人也有情谊。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
有人情的亲切形象。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 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
子一样。
边读边悟,想像画面,感悟诗境。
C.“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一水

(15)









第6页共8页


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表现了主人的高洁。
(3)学生在此基础上自读、小组交流读、感悟诗境。
(4)朗诵全诗,感悟诗歌内涵。
(5)再次齐读,加深印象。
三、总结与拓展
1.黄河的磅礴气势,江南的美 丽春色,乡村的青山绿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的祖国而骄 傲。
2.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还有很多,同学们在课下可以自己找来读一读,背一
背,积累下来。
四、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浪淘沙》《钱塘江春行》。
五、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六、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板书设计
(16)









(17-18




九曲 万里
浪淘沙 浪淘风簸 自天涯 气势雄伟
直上银河 同到 向往美好生活

千里 莺 绿 红 晴朗明丽

江南春 水村 山郭 酒旗 生机勃勃 春景优美
令人神往
寺 楼台 烟雨 朦胧迷离



净无苔
院内 花木成畦 洁净清新

书湖阴先生壁 一水 护田 将绿绕 追求自然
门外
两山 排闼 送青来



第7页共8页




第8页共8页

感觉你湿润我四月-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漾怎么读-超搞笑图片


输液的危害-幸福山歌歌词


半变态-公办低分二本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宝宝营养不良怎么办


怎么刷钻-牛仔裤尺码


无聊派-瑜伽音乐下载


qq表情制作软件-竞技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