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课 《腊八粥》 精品教案
陈振云-dnf剑宗武器精通
2 腊八粥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写15个字。从字音上来说,要注意“粥、匙、稠”是翘舌音, 注意区分“腻”和
“栗”的读音,“腻”字是鼻音n,“栗”字是边音l;从字形上来说,“腻”字右边不要多写一撇,
“
栗”字下面是“木”不是“米”,“褐”字是衣字旁,不是示字旁。在进行生字教学时,要结合词语
来进
行。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搅和、浓稠”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教学中,可以抓住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关键语句进行品味,
展开想象,感受八
儿一家的其乐融融。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触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充
满了生活气息。
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时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谐、温馨的图
景。本文的线
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活泼可
爱的性格特
点。
3.表达运用
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之一,对于六年级学生来
说尤为重要。本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八儿
等着吃腊八粥的情形,展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充满
了生活气息。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仿照
课文中描写腊八粥的段落,写一写生活中最喜欢的食物,培养
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1.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腊、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天气很冷
。于是,民间逐渐
形成了一种风俗,即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你们对腊八粥还有什么了解吗?指名学生谈谈对腊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腊八粥的文章。(板书课题:腊八粥)
4.齐读课题。 <
br>【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腊八粥的资料,在课上交流,有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并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板块二 初读课文,交流预习
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腊 粥 腻
栗 咽 匙 灌 搅 稠 嘟 熬 褐 缸 脏 筷
(2)指名学生读,纠错正音。重点指导“匙”的读音。
钥匙(shi)汤匙(chí)
“匙”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音为“chí”。
(3)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糊涂
搅和 浓稠 可靠 猜想 粉碎 外套 解释 腊肉
2
(4)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认读,教师相机正音。
3.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示例:
生1: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
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
景。
生2:作者主要写了八儿盼着吃腊八粥的种种表现。
生3:本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
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时的惊奇,写出了一
家人的其乐融融,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
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眷恋。
4.同学们刚才的概括很完整,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是如何概括出来的呢?
生:对于写事的文章,可以从文章的六要素进行概括。
教师小结: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你们
可以紧扣文中的主要人物“妈妈”和“八儿”,并结合课题
来概括,这样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文,概括本文内容,并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这是对全文整体的把握,为更
好体会人物的语言及心理活动描写做铺垫。
板块三 深入文本,层层剖析
1.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写出腊八粥的美味的?
2.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问题并画出文中描写腊八粥的句子。
3.细读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
,提到腊八粥,谁不
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
合拢来,糊糊涂涂
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
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
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4.学生交流。 (1)“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会对腊八粥产生甜甜的腻腻的感觉,说明
了腊八粥十分美味。
3
(2)抓住重点词句,如“糊糊涂涂”“大碗大碗
”“大匙大匙”等,想象粥的制作过程和人们吃粥
时的感觉;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沸腾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从“叹气”一词体会运用拟人的写法的好处,感
受腊八粥的美味。
5.指导朗读,指名学生读。
6.小练笔: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
br>【设计意图】教师通过问题的铺设,吊起学生的胃口:是怎样的粥有这样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产生
走进文本、研究文本的欲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复习回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腊八粥》,大家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2)回顾第1自然段,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诱人的?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1自然段,那么第2~21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学生汇报交流:等粥、喝粥。(板书:等粥、喝粥)
课件出示
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等粥”的?
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3.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品析八儿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体会八儿的心情。(板书课题:
腊八粥) 【设计意图】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在学习开始时,教师采用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
课
的方法,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
板块二 精读感悟,品析形象
4 <
/p>
过渡:美味的腊八粥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都馋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
爱腊八
粥的人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的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
一部
分。
1.盼粥。
(1)默读第2
~
8自然段,课件出示要求:
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
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说说你从中
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①“喜得快要发疯了”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的喜悦之情吗?
②
“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了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是一
种怎样的
心情?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板书:迫不及待)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
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
了。锅中的粥
,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③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中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④怎样
理解第8自然段中的反问句?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
苦等待) <
br>(3)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粥一旦煮好了,他想怎么吃
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2.想粥。
(1)分角色朗读第9
~<
br>11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怎么分粥?后来又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
了?(体会八儿的馋嘴
、可爱)
课件出示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
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
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
“是呀!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2)“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5
(3)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4)过渡:
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
粥”这一部分。
3.猜粥。
(1)男生齐读第14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出示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
身肿胀了吧,
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
极了!糖若
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
起来。
(2)粥里的栗子、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并画下来。
(3)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妙极了)
4.看粥。
(1
)教师读第16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
八粥时,
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此时的心理?(板书:惊异)
(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17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课件出示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总之,一切都成了如
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3)找出关键词和第14自然段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4)看了腊八粥之后,八儿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5)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设计意图】品读描写八儿的
语句,指导学生研读课文,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八儿一家的其
乐融融。通过交流促读,读中交流,
交流中读,使学生在读悟中探究人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
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板块三 感悟表达,拓展阅读
1.作者沈从文通过对人物的细节刻画,表现出了八儿
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以及八儿一家其乐融融
的情景。八儿这么想喝粥,他喝到了吗?(板书:喝粥)
6
课件出示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
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在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
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
,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1)指名学生读。
(2)喝到了妈妈煮的腊八粥,八儿又有什么表现呢?在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八儿的语句。
(3)可以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八儿喝了腊八粥之后的心理?(板书:满足)
2.课文主要
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3.小练笔:发挥想象,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出八儿喝腊八粥的情景。
4.一枚大得吓人
的赤枣,总算暂时堵住了八儿的小馋嘴巴,请同学们再通读课文,谈谈自己读了
《腊八粥》之后的感受。
5.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给大家读一读,课下可以抄在你的积累本上。
6.名家阅读:推荐课后阅读冰心的《腊八粥》。
【设计意图】为了拓展延伸,加深感悟,主
要让学生学习课文的描写手法,进行读写结合的练习,
完成读写之间的迁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注意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
1.突出主体,注重层次。
在教学中,我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力求让学生全员参与,读中感
悟,悟中品情,引导学生抓住八儿心理变化的同时,更抓住孩子们对八儿
的喜爱之情,运用了最适合孩
7
子们阅读的方式 ,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孩
童形象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中!这也激起了孩子们对腊八粥
的喜爱之情,从而能更清晰地理解课文。
2.主线清晰,细节生动。
为了分析作者如何把八儿的嘴馋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从八儿的心理
变化这一线索入手。在整个教学
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和“八儿听了这种松劲
的话,眼睛可急红了”,体会
八儿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再用同样的方法感受八儿从“苦苦等待”到“美
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
惊讶”,让孩子们轻松地感受到一个孩子那天真和嘴馋的情形,进而能感受到
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3.朗读训练,读出个性。
教学中,很多地方可以通过朗读想象画面
,来体会文章的内涵。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如自
读、分组读、男女生读、对话读等。不仅要让学生
读出感受,读出情感体验,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过
程,还要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8
难忘小学生活——中期交流与指导
▶教学目标
1.分享与鼓励:展
示前期的活动过程,进行成功经验的交流和共享,让学生体验到与他人交流、分
享成果的快乐。
2.探讨与解惑:对学生在前期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疑难进行解惑,进行方法和技巧上
的
指导。
3.反思与激励: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理性反思的习惯,为下阶段的活动打下基础。挖掘
新的
问题或生成新的目标,为下一步的活动指明方向,激励学生走向成功。
▶教学重难点
1.交流阅读体会与收获。指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丰富和完善自我,解决活动中的疑难问题。
2.指导学生明确下一阶段的活动方案和活动目标。
▶教学策略
以学生的汇报交流、自主讨论为主,以教师的现场指导为辅。
▶教学准备
1.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中期交流记录表。
2.整理中期活动成果。
▶教学课时
课时机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汇报成果
1.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开展了以“难忘小学生活”为
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并对同学们进行了
分组,通过讨论确定了小组活动主题,制订了研究计划,同学
们通过上网查资料、实地察看、采访等方
式展开调查,也拍摄了照片,品尝到了实践的快乐。今天我们就
对前一段时间的活动进行交流总结,展
示活动的阶段性成果,交流遇到的难题,大家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案
。
2.分组汇报交流。
(1)可以采用哪些方式展示前一段时间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呢?
9
(2)小组交流,教师小结:
预设:①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记录、调查报告。
②自制的小报、绘画、摄影、书法作品。
③制作的成长纪念册、班级回忆录、班级小报。
④小组成员根据主题拍摄的DV、舞台剧、演讲、诗朗诵等。
(3)出示温馨小提示:
课件出示:
小提示:
小组汇报时,所有的同学都要争做文明小听众,将问题记下来,汇报后共同交流。
请选择你们小组与众不同的亮点和大家分享吧!
交流后如果有不能解决的或者新生成的问题,请各组的记录员马上记录下来。
3.确定汇报方案。
汇报方案包括:研究的主题、活动目的、小组成员、具体分工、活动进展情况、阶段性成果。
“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中期成果汇报方案
研究的主题
活动目的
小组成员
具体分工
活动进展
阶段性成果
4.各小组汇报交流。(各小组组长进行汇报,其他成员也可以补充)
【设计意图】让学生展
示前一阶段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与大家分享,感受交流与分享的愉快。老师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要做个
有心人,善于敏锐地捕捉问题,了解活动进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
导,让各小组顺利开展活动。
板块二 反馈问题,指导解决
1.说活动过程中的困惑。
10
谈话引入:大家刚才展示的成果和总结的经验令老师非常欣喜,但是老师知道,在成功的背后你们也一定有许多困惑吧!现在,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说说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一起群
策群力,战胜困难好吗?
2.分组交流困惑。
预设:
第3小组学生:我在制作成长纪念册的时候,收集到的资料很多,在分类和取舍方面遇到了困惑。 第5小组学生:我们小组在撰写毕业联欢会策划书的时候,意识到策划书不能只是写在纸上,关键
是
要能够实施。比如,关于节目的统筹,不好确定;同学们都希望能够在毕业联欢会上一展风采,但是
节目
太多,时间太长,会影响效果;还有,我们想邀请老师参加毕业联欢会,但不知道该怎么跟老师
说。
第2小组学生:我想别出心裁,用新颖的方式分享难忘的回忆,但是还没有想好用什么方式。
……
3.将各小组反馈的问题予以分类,并逐一讨论解决。
(1)怎样制作成长纪念册?
①学生默读“阅读材料”《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
对于大家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篇文章应该会让你有所启发。
②指名谈一谈对资料的分类与取舍有没有新的想法。
提示:可以按照时间或栏目类型(其他角
度也可以)进行分类整理,将有代表性意义的材料留下
来。
(2)怎样撰写毕业联欢会活动策划书呢?
①认真读一读教材第101页提供的策划书模板。
②学生谈谈受到的启发。
③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讨论出解决方案。
例如:a.节目太多,如何确定?
针对这个问题,学生自由发言,在老师的引导下最后达成共
识:对节目要进行前期筛选,将思想内
容好、质量高的节目留下来。
b.怎样邀请老师参加?
11
结合学生的建议,最后可这样操作: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写邀请函,派两
个学生代表送交到老师手
中,并口头邀请,注意礼貌用语。
(3)用什么新颖的方式与大家分享难忘的回忆?
提示:只要能表达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老
师的感激、对同学的不舍之情,无论用哪种方式都可
以,如写文章、写诗歌、讲故事、做PPT、拍视频
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遇到问题和困难。本环节就是
让学生提出问题,说出困惑,然后,通过集体的智慧来寻求解决方案。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既要保护<
br>学生的自尊心,又要采纳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并给出综合性强、操作性高的意见或建议。
板块三
修正方案,明确方向
1.反思前一阶段的活动,确定下一阶段的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交流,你们小组生成了什么新问题?
(2)引导学生交流解决困难的办法。
(3)各组在课后针对活动的主题存在的问题,或修改
方案,或解决问题,使主题有新的突破。各小
组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大家共同进步。
2.提出希望,表扬激励。
(1)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
(2)指导填好“小组活动中期记录表”。
小组活动中期记录表
活动的主题:
小组成员:
小组活动亮点
下一阶段目标:
(3)每个小组已
经明确了下一阶段的任务。在活动中,我们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我充分
相信你们一定会想办法
克服这些困难。我期待着你们在成果展示课中能有更加精彩的表现。
问题及困难
拟解决办法
12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引导学生反思前一阶段
的主题活动,肯定会发现一些问题,而原来的活动
计划也需要做一些调整。然后,指导学生认真填写“小
组活动中期记录表”。最后,肯定同学们的付
出,并提出希望,力争把活动做到尽善尽美。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教学的实
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内
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
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
文实践的机会。”在这次活动中,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学理念,做到
了以下几点:
1.突出交流。
学生已经按照制订的计划开展了
综合性学习活动,且持续了一段时间。让各小组汇报活动的收获,
展示阶段性成果,体验自主实践活动的
快乐,同时为下一阶段的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2.突出反馈。
在教学本课时,请学生反馈活
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并协助学生找到解决方案。在教师的指
导下讨论与修正方案,进一步明确活
动方案,确定下一阶段的活动目标。
3.突出指导。
一方面以合作方法的指导为重点,要把
目标放在提高每个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上,尽可能通过合作让
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从而尽量缩小
组与组之间的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另
一方面指导学生对各项资料,包括“阅读材料”
,合理利用,从众多的资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注意是
指导而不是包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3
14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
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