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案

余年寄山水
873次浏览
2020年12月22日 07:3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笑话图片-河北唐山地震

2020年12月22日发(作者:杨千嬅)


《有的人》教案

课题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诵 诗歌,初步感受诗的魅力,并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培养
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 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
特殊含义。
教学
难点
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 1】鲁迅画像,引入:大家认识他吗?他是
谁?谁能用两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个老人?
2.你对鲁迅了解多少?谈一谈。(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上老
以介绍鲁迅来导
导入
3.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自1936年10月19日离开我
( )
入新课,为课文接下来
分钟
们已经很多年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
的学习做了铺垫。
这个名字 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就像沙里的珍
珠,随着时间风沙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这节课,我们
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
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 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板书)【课件2:课题】
二、引导朗读,初悟诗情
新课
过渡:现在先让我们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教学

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把每一个句子
)分钟
读顺畅。
2.指名读,提示学生诗中“呵”的读法。
师进行补充,并出示相关简介)
设计意图


3.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句
【课件3】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教学中从读正确
到读出节奏,再到有表
教师范读,进行引导:诗歌本身有一定 的节奏,像音情朗读。每一遍都目的
乐一样。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明确,让学 生通过一遍
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如何把诗读出节奏呢?我们可遍的诵读体会诗歌的
以把要 突出来的字标上着重号,把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竖韵律美,以及诗歌所蕴
线,然后再进行朗读。 含的情感。
4. 引导读出感情:读诗除了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情。
本诗写了两类人,是哪两类?
(板书:“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


(前者是歌颂,后者是批判)(板书:歌颂 批判)

那么,读的时候,我们也要把这两种感情读出来。


三、了解写法,深入理解
对这两类人,作者表达的感情都是怎样的呢?
引入:诗歌 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节奏,语言简练,能
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这一方面,还表现在他的特点上,< br>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1.学生默读,思考: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2.交流:
(1)对比:每小节的前后两句进行对比,对比的好处就
是让好人在大家 的心中更好,让坏人在大家的心中更坏。
(教师引导朗读)
(2)前后对照:前面2、3、4 小节描述两种人的不同表
现,接下来的5、6、7小节对这些人做出的表现的后果进
行了对照— —有什么样的表现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引导
分男女生对照着读,让学生思考: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 br>人?为什么?
让学生通过自读
自悟,发现诗歌本身的
写作特点,比如,全诗< br>按总分的结构来写,及
对比、对照、反复的写
作方法在全诗中也极
为突出,也正 是这些独
特写作方法的运用,使
诗歌所表现的爱恨情
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
出来 ,给读者带来了深
深的震撼。在品读欣赏
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


诗歌的魅力。
(3)总分结构:诗的第一小节和后面六个小节是总分关

系。(引导理解“生”与“死”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引入:同学们请看,这首诗的题目是:有的人。在题目下


面还有一个副标题,一 起念出来。可是,让人奇怪的是,通过两次揭示副
诗中没有一个地方有鲁迅的名字。但是我们相信,臧克 家标题,让学生在诗中寻
先生肯定不是忘记了。我相信,诗中虽然没有鲁迅的名字,找鲁迅的影子,进而 去
但是一定有鲁迅的影子。看看,你从哪句诗中看到了鲁迅发现生活中具有鲁迅
的影子?
1.学生读诗寻找可以找到鲁迅影子的诗句。
2.进行交流,顺势拓展:【课件4】
精神的人。使学生对诗
歌的理解不仅仅停留
在纪念鲁迅先生上,而
(1) “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引出鲁迅的诗《自嘲》是建构起一个立体的、
中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儒子牛。 饱满的、更具张力的认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引出鲁迅散
知。
文诗集《野草》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
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 出,将烧
尽一切野草,以至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3.师:当然,文中很多地方都在歌颂 鲁迅,比如““他活
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这句诗也是鲁迅先生的真实写
照。诚然,他就是这 样一个人,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
别人想得多”的人。也因此,在他死去后却还有很多人记
着 他,也有很多人写文章纪念他。
出示【课件5】
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他伟大,他坚强!(叶圣陶)
他有颗纯洁的心,能接近青年。(老舍)
生(齐读叶圣陶和老舍的评价):
这就是 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鲁迅,关
心着青年人的成长和穷苦人的生活。这就是鲁迅,用一杆< br>笔与当时黑暗的社会坚持不懈地斗争。也正是因为这些,
所以许多年来,他一直受到人们深深的爱 戴。他虽然死了,
但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4.提问:既然是纪念鲁迅的文章,为什么不 写出鲁迅的名
字?而是以“有的人”代替呢?(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不
单写鲁迅,而且写了像鲁 迅一样的人,如黄继光、雷

锋……)
5.齐读全诗。



















仿写诗歌 ,在创作
课堂小
结及拓
1.过渡:我们读了这首诗后深有感触,请同学们模仿着写展延伸
几句。
( )
2.写鲁迅先生、赞美鲁迅先生的诗歌有很多,自己上网搜
分钟
索一下,选自己喜欢的抄写下来,认真读一读。
五、布置作业 的过程中让全诗所颂
扬和批判的行为跨越
时空和今天的生活对
接,轻轻地在学生心中
画出一道是非对错的< br>分界线。
27.有的人
虽死犹生(歌颂)
虽生犹死(批判)
板书
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阅读课文,给下列各题选择正确答案。
1.“情愿做野草 , 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诗表明鲁迅先生的态度是( )
A. 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反抗。
B.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愤恨。
C. 盼望旧社会彻底消亡。
D. 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人民大众的事业。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这节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
是( )
A.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
充分肯定和赞美。
B. 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
之情。
C. 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 。
D. 说明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
二、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 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1.《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
2.“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里的“野草”指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野
草》。( )
3.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有的人》属抒情诗。( )


三、阅读第1节,说说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不同含义及所表达的作者的感
情和态度。


【答案】
一、1.D 2. D
二、1.√ 2.×3.√
三、第 一个“活”指人还在社会上生活,第二个“活”指精神不死;第一个“死”指精神
已死,第二个“死”指 人已离开人世。第一个“活”充满了鄙夷和轻蔑; 第二个“活”字
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 赞美;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
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怀念之情。
课后反思
《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 沉,
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
真 正的有价值的人。这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 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最后我决定通过对比朗
读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 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
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中举出 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于是,我紧抓住
这一点,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 式进行对比朗读。通过这种对比
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 手法。学生对课
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
较好的效果。
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如,读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 马”
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
火 烧”,也会联想到鲁迅的著名散文《野草》。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结合本单元
学过的课文,如《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来理解课文,做到温故知新。同时启发学生思考,
让他们学有所得。如:“有的人俯 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使你联想到什么?(想
到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情景;不让女佣阿三干重 活的情景;让卖票的青年一元钱给他两
本书的情景……)这样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不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
用体现不够。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有的人》是一首政治抒情诗, 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写的。1936年
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1949年10 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这一天,臧克
家亲自前往鲁迅先生在北京曾经生活、工作过很 多年的故居,缅怀这位中国文坛巨擘。臧克
家亲临其境,浮想联翩,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连串的联想,他 有感于鲁迅先生在人民心中的
份量,于1949年11月1日在北京挥笔写下《有的人》这首诗。 这首诗是臧克家诸多政治抒情诗的代表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以高度凝炼的艺术手法,
阐述了人的 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的真谛。全诗分七节,通篇采用对比手法,把两种不同思想
的人进行了比较,热情讴 歌了“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通过鞭鞑“活着别人就不能
活的人”,从反面衬托以鲁迅为代表的 所有“给人民作牛马”的人的高尚情操和伟大胸怀。
本诗第一节,对人的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进行开门 见山的揭示:有的人虽生犹死,那些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虽然肉体生命尚未终结,实际上只是一堆会行走 的肉。有的人虽死犹生,
那些像鲁迅一样肯给人民当牛作马的人,虽然死了,其精神生命则永垂不朽,永 远活在亿万
人民的心中。
本诗第二节,通过两种人对人民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表达了诗人爱 憎鲜明的立场。一
种人骑在人民的头上,自以为是世上最伟大的人,其实最渺小;一种人甘愿俯下身子全 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其实才是真正的伟大。
本诗第三节,写有的人只会欺压老百姓,却妄想把 名字刻在石头上流誉百年,这种人愚
蠢至极,诗人对此表示了极大的蔑视与嘲笑。可喜的是,还有鲁迅这 样的人,甘愿化作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烧,愿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献身。通过丑恶与美好的形象对比,赞 颂了鲁迅的
高尚品格。
本诗第四节,诗人通过两种人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深刻揭示了两种 人对人民不同的
态度。一种人靠剥削人民、压迫人民而生存,只要这种人活着,人民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
想活都很难活下去。另一种人视人民为父母,他活着就是为了人民能更好地活着。前一种人,
带给人民是无穷无尽的灾难,后一种人带给人民的是美好幸福的生活。
本诗第五、六、七节,是对前四 节所述问题的归纳回应。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称,两种
人对人民的不同立场,决定了两种人不同的命运结 局。骑在人民头上的人,名字比尸首烂得
更早,受到人民的唾弃;俯身甘为人民牛马的人,人民群众把他 抬举得很高很高,受到人民
的拥护和爱戴。
虽然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写,但诗中并没有出现 鲁迅的名字,这就使本诗的主题并不
局限于仅仅为纪念鲁迅而写,而是具有更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社会意义 。诗人以凝炼的语言,


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活着 应该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而活,在讴歌鲁迅的同时,启迪人们向鲁迅学习,为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本诗 主题鲜明,
富于哲理,既能陶冶情操,又能给人美好的艺术欣赏。
【作者介绍】
臧克家,臧克家(1905--2004)中国诗人。 又名瑗望,笔名何嘉等,山东诸城人。早年就
读 于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7年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3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46
年后曾主编《侨声报》文艺副刊、《文讯》月刊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中
国作协书记 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所作诗讲究炼字炼意,音调自然和谐,富有社会意
义。著有诗集《烙印》《 罪恶的黑手》、《泥土的歌》《生命的零度》,长诗《李大钊》等。
有《臧克家全集》行世。

广商素拓系统-dota蓝猫出装


摄政王钻石-女人赚钱


老人于海-还是会寂寞吉他谱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都被忘了


晨会小游戏-搜索不到无线网络


调查问卷设计模板-挪威的森林简介


小峰峰图片-非主流网名转换器


中国国防大学分数线-桃园先登死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