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计划
盛光祖-农村教师
汤庄小学2013—2014学年度小学课程计划
周
课
年
级
时
课
程
门
类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品德
语文
数学
英语
体育
音乐
美术
科学
书法艺术民族团结教育
综合教育
劳技
信息技术
综合实践
学校课程
周课时数
2
7
5
4
2
2
1
1
1
1
26
2
7
5
4
2
2
1
1
1
1
26
3
6
5
2
3
2
1
3
1
1
1
1
1
30
3
6
5
2
3
2
1
3
1
1
1
1
1双周
1双周
30
3
6
5
2
3
2
1
3
1
1
1
1
1双周
1双周
30
3
6
5
2
3
2
1
3
1
1
1
1
1双周
1双周
30
注:①书法艺术、民族团
结教育与综合教育为地方课程。综合教育内容为:省
情、礼仪、心理健康、综合知识等。
②综合实践课程内容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可分散
安排,也可集中安排。
③学校课程内容由各校确定,应挖掘本校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创造性,创
出特色。
④三年级、五年级的地方课程增开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汤庄小学2013——2014年度总课程表
星期
年级科目
午别
时间
节 7:50
上
1 8:00-8:40
2
8:50-9:30
3 9:40-10:20
午
10:20-10:50
4
下
午
5
6
7
8
10:50-11:30
2:00
2:10-2:50
3:00-3:40
3:40-4:00
4:00-4;40
4:50-5:20
体
语
思
星期一
1 2 3
4 5 6 1
预 备
晨 读
数
美
音
数
美
音
语
思
体
数
英
音
语
思
体
语
英
音
数
思
信
语
思
体
数
实
实
数
思
体
语
自
思
语
语
地
数
实
实
星期二
2 3 4 5
6 1 2
预 备
晨 读
星期三
3
4 5 6 1
预 备
晨 读
语 语 数
英 美 美
科 体 体
数 数 语
体 思 思
音 信 自
语
思
语
数
自
地
语 语 数 数 语
数 数 数
自 美 美 英 英 自 自 英
实 语 体 科 地 体 实 科
预 备
数 数 语 语 数 语 语 语
实 实 实 音
音 自 语 体
自 自 科 美 美 语 地 音
课 外 活 动
大
课 间
预 备
大 课 间 大
课 间
预 备
大
大 课
间
课 外 活 动
大 课 间 大 课 间
课 外 活 动
大
走进汤庄小学的孩子是幸福、快乐的!迈出汤庄小学的
高效课堂活动纲要
指导思想:以导学案为抓手,以“有效课堂过关年”为契机,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1、备课 程序
:个人主备,形成导学案初稿→备课组长审核→主备人修改→集体备课时间
讨论→主备人再次修改→形成
导学案正稿→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及班级特点,形成个人教案。
2、导学案编写
导学案栏目:
【学习目标】——以省教研室《教学要求》为目标,不一定每节课都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要体现“考纲要求”。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预习后完成,考虑
学生预习的时间有限,难度较低,预习可能
只是一个知识的全貌,故要求学生填写的内容要少,3-4条
简单的填充题,最基本的概念。
【共同探究】——按教材知识点顺序编排,每一知识点要有相应的“
思考题”、“例题”、“变
式训练”等;每一节课最好有“探究”内容,让学生真正探究,而不是简单的
问答;要结合
苏教版与人教版内容做相应的补充、调整。
【反思总结】——导学案上应是
学生的反思总结,如学生做不到位,教师可在导学案上做
简单的提醒;教师的反思总结应从教学的角度总
结得失。
【课堂练习】——控制好练习的量与质,尽量在课堂内完成,如不能完成,则作为课后作
业。
3、导学案的使用 导学案提前发放: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填写相关内容,教师检查预习
情况。
课堂教学围绕导学案进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讲解不超过20分钟。
部分课堂练习作为课后作业。
4、作业批改 导学案作业——逐条批改
《同步导学》——检查完成情况。 反馈——对
作业完成不好的学生要有相应的措施。
5、练习考试 每一单元结束组织过关性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要组织补课。 选修班组织周
练。
6、听课教研 每周一次公开课,结合教研组活动进行,时间:周三上午第二节,教研评课
时
间:周四下午集体备课时间。
《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
的实际问题
高邮汤庄小学数学六(1)班 吴彬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
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
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
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
过程中,进一步
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
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
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
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
课前准备
:
我把学生分成5组,每组6人,任命1名组长。3张课桌排成三角
形以便于上课讨论。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除了基本的例题外,还专门让学生比较求一个数比另一个
数多(少)百
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样的对比既能使学生
深化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体会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也有利
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本文以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第十二册数学第1页的“百分数的应
用----
例1”的教学为例,谈如何灵活运用“导学案”进行高效课堂教学。
一、铺垫导入
1.听老师读应用题,然后让学生根据题意,分别说成一道文字题,再口答算
式。
(1)某村去年造林16公顷,今年造林20公顷。 去年造林是今年的几分之
几?
(2)某工程队七月份修路16千米,八月份修路20千米。
七月份修路是八
月份的百分之几?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两道题的算式为什么会一样呢?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
察、比较、分析,明白“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
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相同的。
2.讨论题:有的同学认为“3米比5米少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5米比3
米多几分之几。”
这样说对不对?为什么?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解答分数应用题时,关键要找准单位“1
”的量,
要分清楚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相比较。
3.补题导入。
教师出示一
道不完整的应用题:“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
20公顷。”要求学生想一想:根据题
中的已知条件,可以提出哪些求百分之几的
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很多个问题,教师选择“实
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的
问题,变成例1。然后揭示课题 。
〔反思:这个数学环节的设计,具有“活、实、
趣”的特点:(1)听题答
题,形式活泼;(2)诱导讨论
,训练落实;(3)补题导入,新颖有趣。〕
二、学习新知
1.明确目标。
师:看到例题和课题,同学们想一想,议一议,这堂课我们要学习哪些内容?
达到什么要求呢?
归纳学生的回答,展示学习目标。(略)
2.自学新知。
师:(指着例1)怎样解答这道题呢?请大家边看课本例1的解法,边思考
以下几个问题:
(1)从问题看,是哪个数量和哪个数量相比较:应当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
“1”?
(2)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什么数量占什么数量的百分
之几?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
么?
〔反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为学生今后的“自我发展”打好基础。但自学能力的培养要讲究策略,要做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让学生自学课本,从课
本中自主探究,获取
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突出了主体地位。思
考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师主导的必要性。〕
3.引导理解。
(1)师生共同作例1的线段图,并让学生在线段图上指出“多”的部分是
(20—16)公顷。
(2)指名回答自学思考题,着重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求实际造林
比原计划
多百分之几?”列成关系式是:多的公顷数÷原计划的公顷数=所求。
(3)根据以上分析,启发学生列出算式(指名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反思:“导学案
”中的“启导理解”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师主宰讲解。
它要求教师必须采用启发式进行教学,要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用,让学
生主动参与感知、探究、理解、内化的学习过程。在学生感知应用题内
容的基础
上,画出线段图,再探究解题的关键,理解数量关系,把内化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外化为
解题算式,这种教学轨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质疑问难。(如果有些问题学生没提出来,教师也可自我设问挑疑,将学
习引向深入。)
(1)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学生讨论)
指导学生看分析图,讨论新的解题思路。算式
:20÷16-1=1.25-1=0.25
=25%。
(2)如果把例1中的问题改成“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
样解答?
先引导学生从问题看,思考是哪两个量比较?把谁看作单位“1
”?(可让
学生迁移运用学习例1时的方法,教师要特别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
(3)学生有可能还提出以下一些疑问:例1第2种解法中的“20 ÷16表
示什么?“1”
表示什么?“1”能不能写成100%?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
况,灵活释疑,既可以由教师直接解
疑也可以让学生互相解疑。
〔反思:质疑问难能力是学生文化科学素质、心理素质的综合反映,培养
学
生质疑问难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导学案”教学法的一个着力点。这里并
不拘泥于“导学案”的教学程序,而是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和认知规律,灵活调换
教学步骤,将“质疑问
难”放在“启导理解”之后,既便于引出其他解法,又有
利于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调整、补充、修正教学思
路。〕
5.归纳学法。
(1)引导学生将例1的第一种解法和改变问题后的第一种解法
进行比较。
异同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除数不一样?(学生讨论)
(2)通过学生讨论,归
纳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
用题的一般步骤:①认真审题,分清题中的已知条件和
问题,弄清数量关系;
②抓住问题,知道什么数量和什么数量相比较;
③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作除数), 把哪个数量看作比较量(作被除数);
④懂得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列式解答 。
〔反思: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是“导学案”教
学法的一个精髓。这个教学步
骤意在教会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技能和方法,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
的需
要。〕
三、迁移练习
1.完成书第1页的“练一练”。
2.完成练习一第1、2题。
订正时,要求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方法。
〔反思
:“导学案”教学法重视发挥课本习题的导向作用。这个教学环节体
现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基础知识的全
面掌握,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练习和应
用。〕
四、深化应用
1.比一比,看谁提的问题(百分数应用题)多,又能正确解答。
电视机厂五月份生产电视机4000台,比六月份少生产1000
台。
_____________?
2.根据算式“(25-20)÷25”,编分数应用
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各1题。(对
优等生要求独立编题,中等以下学生可以参照铺垫题第1题编题。)
〔反思: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因材施教和差异教育的特性,使不同层次
的学
生都能获得成功感,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最佳发展水平。〕
五、课堂总结
1.对照学习目标,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比较铺垫题第1题和深化应用的第2题的
异同。寻找分数应用题和百分
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归纳整理知识系统: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解题
的相
同点:①数量关系相同;②解题思路一样;③解答方法相似。不同点:计算结果
用分数表示
,或用百分数表示。
〔反思: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比较,完成认知结构的重组,使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形成认知网络,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
的学习效益。〕
六、作业
1. 一件商品,按成本价提高20%后出售,后来因为季节原因,又打八折出售,降价后每件商品卖96元。这种商品卖出一件是赔还是赚?赔或赚多少元?
2.乘坐飞机的每
位旅客,携带行李超过20千克的部分,每千克要按飞机票原
价的1.5%购买行李费.
(1
)、小林的爸爸从广州飞到北京,飞机票打六折后是540元,广州到北京
飞机票的原价是多少元?
(2)、小林的爸爸带了30千克行李,应付行李费多少元?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例1
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
百分之几?
变式练习 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①认真审题,分清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弄清数量关系;
②抓住问题,知道什么数量和什么数量相比较;
③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作除数),
把哪个数量看作比较量(作被除数);
④懂得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列式解答 。
教后反思:
本堂课通过五环节(铺垫导入、学习新知、迁移练习、深化应用、
课堂总
结)和五步骤(明确目标、自学新知、启导理解、质疑问难、归纳学法)
进行教学,设计了一个由浅入深
,由具体到抽象,由“学会”到“会学”,动静
结合,手、脑、视、听并用的立体式多层次的学习意境。
实践了“导学案”的“五
变性”: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自学,变传授知识为指导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
与,变注重知识为发展能力,变单调枯燥为生动活泼。使学生努力达到“五自能”:
自能发现问
题,自能提出问题,自能思考问题,自能化归问题 ,自能解决问题。
尤其是通过铺垫题1和深化应用题
2这种“多题一解”的训练,使学生觉得“书”
越读越“薄”,学习能力越来越高,体验到学习的轻松与
愉快。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班别 三年级(1)班 讲课题目
四 边 形 时间 2013-10-13 第二节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 题
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
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
色地砖
„.(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
图形。其
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
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
多图形卡片)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
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
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
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
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
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教师
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
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点评: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
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
而引出新课的主题
(四边形)。 让学生通过原文地址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
区
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小组
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
易接受知识
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
提高课堂气氛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 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
边形
教师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 学生答: ①“长方形” 或 “正方形”
教
师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
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
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
最 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
的四边相等 2、
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 “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
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
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
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四、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如果有不明
的地方提出,教师解答,并总结整节课。 五、板书:
四 边 形 四 条
直 的 边 四 个 角 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
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
识的理解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
反馈学生掌
握的知识的程度 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四边形的特征
总
评: 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 通
过多种
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
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
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
在小学数学教学研讨培训中,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数
学教学上是不成熟的,教学
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但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坚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一定能
取得更大的进
步。从本次培训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
不足。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体会: 一、数学理念的提升 我从事教育工作才三年多,
是一位有冲劲但没有丰富经验的教师,面对当今的形式,时代要求教师不断进步,吸取营养,
为教育事
业能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贡献自己为薄力量。在这次学习中名师们为我们总结了数
学的思想方法和活动经
验,这让我在数学理念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在实际教学中缺乏高
度和深度。老师关于课堂教学预设与
生成的关系论述非常贴近我们的实际教学,这也是我们
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公开教学中面临的最为头疼
的环节。除了教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随机
应变的能力外,更要汲取丰富理念,这样才能真正具备驾驭课堂
的能力。 二、教学行为
的转变 对于每位教师都要面临的备课和上课任务,在这次培训中我也有
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面对学生,面对堆积如山的要批改的作业,再加上那么些个后进生,
教师
已经很忙,谈何每天细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尤其是像我这样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日常
课堂
2013年小学教师资格全攻略
每日一练历年真题模拟测试章节知识点
教学
的有效性内心来说实在让人堪忧。老师的讲解为我们在这些方面的思考提供了一些可借
鉴的方法。空谈理
论不切实际,屏弃理论也不合逻辑。我们应理论结合实际,在日常工作中
根据自身工作量在学期初为自己
制定好工作目标,如细致备多少节课,进行多少节课堂教学
研究等。简单的说,就是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
研究,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做到充分利用。
我想这样一种教学行为的转变,才能真正意义上运用到我
们的实际工作中,才能让学生获得
更为有效的教学。 三、课程改革方面 经过这次学习,我认识
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
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在张齐华,吴正宪
和钱守旺三
位名师中都提到了课程修订,其中变化最大就是“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变“四基<
br>(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经验)”,“双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
力)
”变“四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估算中,估算的方法有所改变,一,估算时要先找估算单位,估算的“估”是找到一
个范围,而
不是一个点。小学第一学段要学习的是选择估算的单位,小学第二阶段要求学生
学会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以及数量级的思想。 总之,这次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习
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
不断的提升。我愿在这快乐而无止境的探索中去实现自
己的梦想。
高效课堂的宣传社会理解
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科学地“扬弃”。教学反
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自身
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
观念
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
量。教学与
反思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真正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始终处于
主导地位,提高教学工作的自觉性、
目的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
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欢悦,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
思维品质,从而达
到有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1、更新教学理念反思意识
理念
是指导教师教学行动的方向标,教学理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的
作用。传统教育、应试教育长期以
来形成了一种僵化的模式:以课本为主、以教
师为主。课本怎么写,教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
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与学之间是一种原封不动的传递关系。教学方法又以教师满堂灌为主,学生则<
br>是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容器。容器尽管不同,教师灌注的知识则是一视同仁、
千遍一律。这就完
全抹杀了学生和学生的差异,捆死了学生个性思维的翅膀。新
课程倡导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全盘告
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
而是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化教学,也就是说全体学
生能参与对问
题的探索思考,以及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
学
会学习、学会思考和学会创造、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则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数
学和热爱数学,我们让学生
发展创新思维的能力,就要重视数学学习的过程,让
学生具有良好的情感和认知投入,学生的投入是其发
展的基础,以学生投入为基
础的数学教学,可以正确理解和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强化学生内在
学
习的动力,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学习机制。教师要把“教数学”变成学生创
造性地“学数
学”,把“现成”的数学变成“活动”的数学。
2、增强教学行为反思意识
人生的轨迹
是不可以复制的,不同的人对人生的感悟也是不一样的,人生也
理应丰富多彩的。在我们的教学的事业中
,适时地不断加强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
反思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
如教学中教师控
制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师生关系的处理是否符合主体性原则等;二是对课堂教
学中采取的教学策略进行思考,总结精彩片段,思考失败之处,如“教学中是否
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
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做
得不好,可以怎样改进?”等;三是反思自己的教
育教学行为是否让不同层次的
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等。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
形成
独特的鲜明的教师的人格魅力。用老师鲜明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并激发出孩子们心灵深处蕴藏的人性的光辉和力量,使他们成为有能力创造物质生活,且内心世
界丰富而强大的人,
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活出一份精彩。
3、坚持教学方法反思意识
教无定势,学无定法。时
代发展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
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现在学生在信息的学习上,“贫
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使用评价的手段来发现他们掌握程度,从而对他们的教学采取
分层教学。另外我们看到学生不认真听讲,就会去怪学生不好好听,而不去反省
自己的教学行为
如何来吸引学生。正如正如有的教师所说的方法:学生大部分喜
欢游戏,那我们何不采用游戏的方式给他
们上课。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怎
样用学生理解或掌握的方法去教他们自己去学习,如何去掌握。那
么学生主动地
参与进来了,我们就不会出现上课不认真听,冷场之类的情况,课堂教学的有效
性
自然就提高了。
4、重视学法指导反思意识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
“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
革相结
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
之中,把
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经
实践的教学反思总结得出:对学生
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
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
导与学生探求结合,
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
动力。”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会,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
术,它充满着创造。我们要学会反思,任何一堂课,当你
课后反思的时候,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总
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通过
反思能让我们的“教”与“学”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总之,
“思之则明,思明则新,思新则进”,让我们在反思中不但提高、不断进取,从
而创造
出真正有效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