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活动课教学计划3篇
杳-ashamed
小学活动课教学计划3篇
(1409字)
一、指导思想
少先队活动是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一至八年级全
体少先队员必修的活动
课。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
》
部署,帮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为每个孩子成为有用之才奠
基,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
少先队活动的通知》(教
基二[XX]3号),特制定本学期少先队活动计划。
二、工作思路
1、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并领导的少年儿童群众组
织
,肩负着通过组织教育培养党的事业接班人的使命。保证
少先队活动时间,系统实施少先队活动课,是经
常化、系统
化、科学化落实少先队组织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
要内容。
2、少先队活动课与学校教育其他课程相辅相成、互为
补充,
侧重在培养知识和技能之外引导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
重要思想意识。重点运用少年儿童思想意识的形成和
发展规
律,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
3、少先队活动课是在辅导员帮助下、发挥少先队员的
主体作用的一门独特的活动课。不以考试为评价,
以实践体
验为基本途径。注重运用队旗、队礼、队歌、红领巾、鼓号
等少先队特有的礼仪,营造
庄严神圣的教育氛围。
三、主要工作
1、确保
少先队活动时间。少先队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
修课,要与学校其他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利用晨会、升
旗仪式、大课间及课余、校外、寒暑假期时间,抓住重要节
庆、纪念日和重大事件等契机,组织
开展好少先队活动。抓
好少年队员的文明礼仪、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学生自主管理
委员会每日进
行的检查督促,通过定期的主题队会活动以及
讲座、集会等,使得队员们拥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自觉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做双语明星。
2、因地制宜普遍开展。依据少
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及其
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形成的基本规律,按照分层教育的
原则,设计了
相应的活动载体。要开展特色的少先队活动。
注重普遍性、适用性、针对性,力争全员覆盖、人人参与。
每日对队员的行为规范、教室内务、卫生及公区卫生进行检
查。
3、加强少先队活动设计。要从少先队员的现实生活经
验出发,精选与他们学习、生活
密切相关的教育内容,抓住
有利教育契机,创造性地设计开展主题鲜明、有吸引力、时
代感强的
活动。真正为少年儿童所喜欢,注重实践体验,触
动内心感悟,起到教育效果。
4、开发利用各类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相结合,有效
整合利用校内资源,积极利用各级各类校外教育机
构,包括
校外活动场所、社会实践基地等,为开展少先队活动创造良
好条件。重视家庭和社会环
境的影响,积极调动家长和社会
力量的支持和参与。
四、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订大队部活动计划,各中队制定好中队计划。
2、大队委会议,布置工作
3、红领巾广播站的启动
三月份:
1、
开展“雷锋叔叔你真棒”知雷锋活动
2、开展“雷锋叔叔在身边”找雷锋活动
3、开展“雷锋叔叔我爱你”主题演讲会
4、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
四月份:
1、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主题”班会
(1112字)
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
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
、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结合有关
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
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
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
全
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 目标要求
以学生
为主体,贴近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
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的苦与乐,
激发
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
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
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
生合作学
习、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
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
际关
系。
三 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
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
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③学生
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
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
四 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
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平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
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
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
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
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习野外
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907字)
一、
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的总目标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
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学科
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二、 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
本是科技活动课的起
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
学的思维方式、
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
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
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
等一系列的科学习
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三、教材分析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
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
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
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
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
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
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
材中
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
生综合运
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
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
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
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
而加
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 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
识积累。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
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
头和书面
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
实践、探索的
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
构建学生关心他人、
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
道德堡垒。
五、教学措施
1、把科技活动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技活动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技活动学习。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