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教案(上)
白手加点-领导人才
二
年
级
上
册
语
文
教
案
彩 平罗
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 周次
内容
小蝌蚪找妈妈
第
一
单
元
二
快乐读书吧
场景歌
第
二
单
元
第
三
单
元
六
语文园地三
古诗二首
第
四
单
元
八
七 黄山奇石
日月潭
葡萄沟
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四
四
三
树之歌
拍手歌
田家四季歌
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二
曹冲称象
五
玲玲的画
一封信
妈妈睡了
口语交际
一
我是什么
植物妈妈有办法
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一
备注
中
段
复
习
第
五
单
元
十一
九
中段复习
中段考试
试卷分析
坐井观天
十 寒号鸟
我要的是葫芦
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五
大禹治水
第
六
单
元
十二 朱德的扁担
难忘的泼水节
十三
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六
古诗二首
第
七
单
元
十四 雾在哪里
雪孩子
十五
语文园地七
狐假虎威
口语交际
第
八
单
元
期
末
复
习
十六 狐狸分奶酪
纸船和风筝
口语交际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语文园地八
总复习
总复习
期末测试,总结
1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3、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齐读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
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
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2)这篇课
文主要
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1
<
br>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3、小蝌蚪是怎样变
成青蛙的?
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
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
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3、指导写“披”字
4、采用分角色朗读、学习二、三、五段。
(1)理解“迎上
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2)指导
朗读不同的语气。(3)引导质疑:为什么把乌龟当
成它们的妈妈呢?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这篇课文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
鲤鱼阿姨就迎上去
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
妈妈。同
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
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
成了青蛙。
课堂练习:小蝌蚪先长出( ),过了几天,又长出(
),再过
几天,( )变短了,渐渐的,( )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
六、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
护青蛙。
2
七、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
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
没过多久,( )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
2.读最后一段。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1 小蝌蚪找妈妈
问鲤鱼阿姨——错把乌龟当妈妈——找到妈妈
小青蛙,吃害虫,
保护庄稼本领大!
教学反思:
———————————————————————————
—————
————————————————————————
——————————————————————
———————
—————————————————————————————
——————
———————————————————————
2 我是什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冲、池、浮、黑。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
变化形成的。
3
3.初步感受科学童话,作者写作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通过对比朗
读,
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其他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游戏开课,激趣入文
(一)聊天引出谜语。说说猜谜的方法。
(二)师生一起猜两则谜语。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答案。
谜语一、我是一朵小白花,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无花叶,朵朵
都从天上来。
谜语二、我是一颗小硬球,握在手里冷飕飕,
有大有小从天降,动物庄稼都害怕。
(三)方
法总结:遇到用“我”开头介绍自己的谜语,猜谜的时候,
我们可以把答案代入到谜面中念一念,以确定
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今天学习的《我是什么》也是一则
谜语,只不过它的谜面比较长。
2.逐段出示课文,让学生排除错误答案,最终得出“水”这个答案。
三、针对不足,精讲多练
1、我们已经猜出谜语了,水宝宝出现了。现在的水宝宝还在池子
里,
它很想去小溪里散步(出现小溪的画面),你们能帮帮它吗?
2、联系上下文理解“温和”“暴躁” 3、观察句子,水有什么变化?
四、整体感知形态变化
1、通过同学们的努力,现在水宝宝已经从池子里跳到小溪里了。
2、还愿意送水宝宝去江河吗? 3、读读一、二自然段,圈一圈水
变成了哪些事物?
4、看看水宝宝有没有变化。
4
五、简单学习一二两段
1.
水宝宝即将到达大海啦,孩子们我们一起帮助水宝宝解决最后的困
难好吗?2.水是怎么变成云的,云碰
到冷风会变成什么?(水 汽 云)
3.联系生活理解白衣服、黑衣服、红袍 (白云 乌云 朝霞
晚霞)
(三)学习第二段
1.(播放“风声”)云娃娃在空中散步碰到了谁?引出第二段。
2.云娃娃碰到这些冷风会变成什么?(“雨”“雹子”“雪”)
3.出示第二自然段,教师引述:水珠水珠你叫什么名字?
小硬球小硬球你叫什么名字?小花朵小花朵你叫什么名字?
作者用这种写法,把雹子、雪花的样子写得多生动呀!
4.摆卡片,感受“落、打、飘”用词的准确。
5.三个动词、三个比喻把水各不相同的样
子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让我们一起再来把这一段读一读吧。
六、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2 我是什么
“我”的变化(汽 云 雨 冰雹 雪)
我是什么 “我”的生活(池子 小溪 江河
海洋) “我”是水
“我”的脾气(温和 暴躁)
教学反思:
——————————————————————————
——————
———————————————————————
———————————————————————
——————
5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会写4个生字,认
识多音字“为、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
,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
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
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
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范读课文:想想课文中讲了哪几种植物妈妈送孩子出去旅行。
按提示回答:(1)课文中讲了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植物。
(2)课文中讲了三种植物,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2、自由读课
3、同桌互读课文 4、做找朋友的游戏:同桌互认读
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5、扩词练习
三、随文检查生字:
1、出示:蒲、降、娃、纷 (认读出示拼音)组词。
2、出图:带刺的苍耳 苍、洼、啪、炸、蹦(出示音节认读、组词)
6
3、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细观察。那里有许许多多
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
不到它。(说一说这类的词语)
4、我会正确地、流利地读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小组读等)
四、小小书法家,书写要规范。
五、总结:
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等着大家去探索和
发现,希望大家课后多到
大自然中去走走,去看看蓝天、白云,去了解更多了不起的植物妈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解释指定词语,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
子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
热爱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知道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
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1、出示字词卡片,读准字音。2、导入课题。3、出示学习目标。
二、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1节。
(1)默读,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标出)
(2)重点理解:“孩子”、“长大”、“四海为家”、“旅行”四
7
个词语各表示什么意思?孩子:在本课指的是植物的种子。长大:是
指种子已经成熟。
旅行:文中指植物的种子传播出去。 四海为家:
指的是种子到处生根发芽。
(3)指导感情朗读。(4)课文讲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学习课文第2节。
(1)自由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2)学生质疑,全班讨论释疑。
蒲公英的种子是怎样的?为什么离开妈妈?理解重点词语:降落伞
(3)乘着风:出示“乘”
的意思:选择正确答案。a)搭坐公共交通
工具。b)表示利用条件。C)登,由低处到高处。d)进行
乘法运算
(4)填空。蒲公英妈妈为孩子准备了( ),孩子( )离开妈妈。
(5)小结:蒲公英种子传播需要哪两个条件?板书:降落伞,风吹。
(6)指导感情朗读。
3、学习课文第3节。
(1)自学第3节。先找出疑难问题再四人一组讨论。
(2)汇报自学情况。重点理解“带刺的铠甲”。(3)练习。苍耳妈
妈给孩子准备了(
),孩子( )离开妈妈。(4)指导感情朗读。
(5)板书:苍耳种子传播需要哪两个条件?(带刺的铠甲、动物带)
4、运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自学第4节。
(1)自学后做填空练习。豌豆妈妈给孩子准备了(
),让孩子( ),
豆荚炸开,孩子( )离开妈妈。
(2)提问板书:豌豆种子传播需
哪两个条件?板书(豆荚、太阳晒)。 (3)指导感情朗读。
5、小结2、3、4节内容。 6、背诵课文。
8
7.学习第5节。 (1)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齐读第5节,背诵下来。 (3)为什么粗心的孩子得不到它?
三、总结:
学了《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大家有什么新的收获?大自然
还有许多奥秘等着大家去探索和发现。
板书设计: 3、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风
苍耳──动物
豌豆──太阳
教学反思:
————————
———————————————————
———————————————————————————
——
—————————————————————————————
———————————
——————————————————
————————————————————————————
—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
新词。能用“有
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
”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3、熟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
感受梅花的精神。
9
4、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
点: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课前准
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发现识字方法,激趣识字。
学生反复自读每组词语,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然后小组采用不同行式进行熟读这些字词。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识字游戏“开火车”。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迎上去 穿衣裳 甩甩头
追上去 披红袍 摇摇头
2、在小组内演一演。 3、每一组词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
4、句子练习。
(1)学生自由读一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同桌互相用“有时
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来说一
句话。
(3)请同学在全班交流练习说句子。
10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口语交际一:有趣的动物
魔力话题
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动物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
你们知道吗?
动物王国,那可是一个充满奥秘,有趣的王国。比如:
鹦鹉会说话;萤火虫会发光;松鼠的尾巴,像降落
伞。今天,让我们
走进动物世界,去了解、探究、发现动物们那些绝技和有趣的地方。
我们今天
的话题是:有趣的动物。
思维爆破
说说你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绝技和有趣的地方。
交际魔方
模仿一:借助思维导图,观察发现动物的特点。
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观察动物(实物、视频)
,发现动物的某特
殊本领与奥秘,以及有趣的地方。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再说说它
有趣的地
方。
二、说说动物的外形+有趣的地方。
三、观察、发现、小组讨论,说说动物外形+有趣的地方。
资料袋袋库:奇趣动物王国
1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
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能用有
时候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3、熟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
感受梅花的精神。
4、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
点: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第三课时
一、我爱阅读: 企鹅寄冰
1、 读一读。 2、说说讲了什么事?
二、快乐读书吧。
1、读读材料。 2、给孩子一本书,让孩子找找书名和作者。
3、小组同学交流读书的好处。 4、小组同学交流书从哪里来。
5、讨论如何建立班级“快乐读书吧”。
三、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2
识字1《场景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海、鸥、滩、军、舰、帆、秧、稻、塘”9个生字,会写
“沙、海”两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一、二两小节,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学习重点:
1、认识“海、鸥”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学习难点: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学前准备:生字卡片、图片等。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
?今天,老师和大家
要去几个很美很美的地方,想去吗?(想)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学习、感悟课文第一节。
1、出示海滩的图片。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板帖:海鸥 沙滩 军舰 帆船
2、小朋友真会观察,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试一试。
(1)自己读。 (2)谁会读?指名读。 (3)齐读。
3、真了不起,可里面的生字你会认吗?
(1)指名读。(2)开火车读。(3)小朋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
13
你记住了哪个生字?是怎么记的?(4)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生字。
4、瞧,这美丽的海滩正向我们招手呢!小朋友,这时你最大的愿望
是什么呀?
5、课文的第一小节就写了这个美丽的地方,请小朋友自己打开书来
读一读。
(1)自己读。(2)请同桌一起读。(3)看着图试着背一背。
三、课间操《火车开了》。
四、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火车一路开过来,你看到了田野里有什么?
2、田野里的景色真美呀!课文的那一小节写的呢?读一读。
教学反思:
———————————————————————————
———————————————————
——————————
—————————————————————————————
———
——————————————————————————
————————————————————
—————————
识字2《树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能初步认识11种树的形状,了解这些树的特点。培养学生爱护树
木、保护环境的意识。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4
教学重点:会认识14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树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你们认识身边的
哪些大树呢?你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
文,去认识它
们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1、出示自读提示:⑴请同学们自由朗
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⑵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2、字词检测:⑴开火车读词语。⑵读一读,记一记。
3、指导书写:⑴仔细观察要写的字,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⑵“木”
字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⑶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拓展阅读
四、小练笔:请用上本课学到的生字词,(最少三个)写一、两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测生字。
2.课本画了几种树?你知道他们都是什么树吗?继续学习《树之歌》。
二、再读儿歌,理解意思:
15
1、全班齐读儿歌。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
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
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
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
3、出示金钥匙:
核心问题:课文从哪四个方面来描写树木的?课文用了怎样的修辞
手法?这样运用的好处是什么?
4..指导背诵。
三、课后理解,拓展迁移:
1、同学们中国俗语繁多,其中很多与树相关,俗语都有其深刻的含
义呢。
2、学生读课后第一题的句子,小组讨论其意思,全班交流: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句意: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
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
br>且十分不容易。
(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意思是: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
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终还是要回归故土。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意思是:就是人要立志,没有
志向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3、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树的俗语吗?
四、拓展阅读:
《五谷树的传说》、《白杨树》
16
五、小练笔:
写一写你熟悉的比较了解的树或其它动植物。
作业设计: 1.按要求预习
2.抄写生字词
板书
2 树之歌
描写了枫树和松柏的特点
描写了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喜好
描写了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
教学反思:
———————————————————————————
———————————
——————————————————
————————————————————————————
—
—————————————————————————————
————————————
—————————————————
识字3《拍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拍、靠、蚕、插、根、棍、把、掰、苞、鸣、闯、匹”12个
生字,会写“拍、合、豆、谷、蚕
、匹”6个生字。学习新部首“提
手旁、人字头、虫字旁、三框儿”。
2.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
4.利用拍手歌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儿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
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17
5.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以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重点:掌握生字,能读准12个新字,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
地朗读儿歌。
难点:了解生字的意思,并能运用生字组词造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引入新课。
1.听儿歌。想: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
2.播放《幸福拍手歌》。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拍手歌》这首儿歌。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读文识字。
1.引导学生自由读儿歌,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会认字和会写字,然后反复拼读。
3.同桌之间互读儿歌,互相正音。 4.检查读文情况。
5.再次学习生字。
(1)儿歌中的生字宝宝又跑出来和我们见面了,大家还认识吗?
(2)学生齐读带拼音的生字。(3)采用多种形式读生字。
6.认清字形。
(1)请学生观察字形,想办法识记字形。
(2)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7.理解字义。联系儿歌、图片和动作,理解生字词。
18
8.生字开花:看谁组的词最多。
9.开火车读词语。并能用所组的词语说一句话。
师:谁能用你喜欢的词语来说一句话呢?
例:谷,稻谷:妈妈去田里收稻谷。
三、指导书写。
1.学生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生:我用加一加,例如:扌+白=拍;天+虫=蚕。
生:我用顺口溜,例如:一人一口便是“合”。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拍、蚕、匹。
(1)师:出示这几个字的笔画顺序。
(2)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
生跟着书空。 (3)学生描红,书写。
4.展示学生作业并点评。
5.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件(生字课件),学生齐读。
2.齐读儿歌一遍。
二、细读课文。
1.引导学生接力读课文。
(1)师生接力读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老师读
前一句,同学们读后一句。
19
例如:老师读:你拍一,我拍一,学生读:人靠大树好休息。
(2)男生读前一句,女生读后一句。(3)全班同学拍手齐读。
2.小组比赛读。
(1)指名2或3个小组读儿歌,看哪一组读得好。(2)师生点评。
3.读完了儿歌,聪明的你发现这些汉字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生字有一部分由偏旁和独体字组合而成。
例:拍→扌+白=拍。拍:要用手,所以加上提手旁。
生:有些是由两个独体字组合而成。例:蚕→天+虫。
4.小结。
5.拓展说字。你还认识哪些带有“扌”旁的字?
三、指导编儿歌。
1.齐读儿歌。2.学生小组交流编儿歌。3.教师范读新编儿歌。
四、学生谈学习收获。
五、板书设计。
3 拍手歌
天+虫=蚕
扌+白=拍
教学反思:
—————————————————————————
——
—————————————————————————————
———————————
——————————————————
———————————————————————————
——
—————————————————————————————
4 田家四季歌
20
知识与技能
1、能借助拼音读准“春、夏、秋、冬、”4个生字的字音。
2、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并为这4个字组词。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4、能在田字格中描写“春,秋,冬”。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巩固所学习的生字。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儿歌的改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诵读儿歌、改编儿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春、夏、秋、冬”并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儿歌的改编。
教学过程:
一、学习字词,诵读儿歌
1、小朋友,一年有四个季节,你知道是哪四个季节吗?
出示:“春、夏、秋、冬”四个生字。
师:在这四个字中,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能告诉我们
你是用什
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吗?春:日子底;夏:从上到下写;夏天给你的感觉是
什么?秋:拼
一拼,记字形:禾加火;冬:下面两点要上下对齐。
2、叫号游戏。
21
师:一年四季的第一个季节是春天,春天过去了,什么来到了?(夏
天)夏天过去了,什么来
到了?(秋天)秋天过去了,什么来到了?(冬天)
冬天过去了,又是第二年的春天来到了。就这样,四
季在轮回。
3、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边听边想:儿歌里讲了四季中的哪几样景物?你能不能边听边把
它们圈出来?
根据生答板书:花儿、蝉儿、枫叶、雪花
三、朗读儿歌,理解内容:
(一)读准字音
1.跟录音读课文。师: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把这些景物都找出来了。
2.指名读。
3.比赛读。(2小组)
(二)理解儿歌:
1、师:小朋友,你们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
2、春天花儿笑。(板书:笑)师:笑
的反义词是什么?“花儿笑”是什
么意思呢?(“笑”字形象生动,把花儿当人来写,在“笑”字中我们
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3、夏天蝉儿叫。(板书:叫)师:蝉儿的叫声是怎样的呢?我们
来听一
听。蝉儿还有一个名字叫“知了”。
4、秋天枫叶红。(板书:红)师:红是一种颜色,红色彩明丽,代表
着秋天的丰收。
5、冬天雪花飘。(板书:飘)师:“飘”字写出了雪花的轻盈。冬天
下雪了,我们可以干什么?
6.师生合作读。
四、巩固拓展,看图编儿歌:
22
1、师:你们学得真好。下面老师要考考你,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懂了。
(1)一年四季,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
什么季节开什么花? (3)想想下列词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2、师:一年四季的景物还有很多很多,说说还有什么景物,好吗?
五、总结:
小
朋友,一年四季的景色是多么优美,每个季节又有着特殊的景
物。希望我们善于观察,能发现周围的美。
板书设计 4 田家四季歌
春:春风吹——播种 施肥
夏:农事忙——采桑 插秧 辛苦
秋:稻上场——割稻 打谷 快乐
冬:雪初晴——制棉衣
教学反思:
—————————————————————
——————
—————————————————————————————
———————
——————————————————————
—————————————————————————————
—————————————————————————————
4.《曹冲称象》
第一课时
目标导航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3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一)引思导学
1、创意导学。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课
件)
有没有见过称象?(板书:称象)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
2、前置性学习检测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2)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曹操和曹冲是什么样的人?
(二)感知研学
1、自主阅读。
2、小组合作学习,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沉、止”。
4、整体感知: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5、理清脉络:课文课文总共有几个段?你认为哪个段是全文的重点
段?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三)自学检测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
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
事?(生答)教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一词。
24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
(2)指名读,思考: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
写大象的句
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
(3)指导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
(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
大家心里会想什么?官员们表现怎样?(语
句训练,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5)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称象呢?这些方法行吗?(讨论)曹操
听了官
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理解“直摇头”)
(6)、朗读第2、3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
3.请大家看第四段,再读这一段,看看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1)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
象的。(2)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
怎样称的。(3)用上“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说说曹冲
是怎样
称的。
4.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学习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
(五)后检测
1. 作业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赶到( ),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身上(
)。
再把大象( ),往船上( ),等到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
25
后把船上的石头搬下来( )。( )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读一读,比一比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A)曹操听了摇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B)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C)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六)反思促学
1.通过学习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教学反思:
———
————————————————————————
——————————————————————
———————
—————————————————————————————
——————
———————————————————————
—————————————————————————————
5 玲玲的画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
往往能变成好事。
重点 难点
26
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
肯动脑筋,坏事
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把玲玲请到课堂上来了,快来和她打个招呼吧!今天我<
br>们一起来学习课文:5《玲玲的画》.
二、初读全文,识记生字。
1.首先是听读课文。 2. 进行字词过关。 3.学生流利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悟重点。
(一)画好作品,体会“满意”。
1.(1)读第一段
,体会玲玲的心情(2)指名读第一段,读出玲
玲的高兴和满意。(3)理解“端详”,指名做动作表演
,用端详说
话练习(4)齐读.
(二)弄脏作品,感受着急。
1.体会意外。[2.自由读第4段,自悟人物心情。 3.指名读,
读出伤心难过。
4.同桌互读,体会难过。 5.分角色读4-6段
(三)画更漂亮,再悟“满意”。
1.自由读7-9段。 2.勾画爸爸的话。 3.指名读,爸爸是怎么
和玲玲说的?
4.三人小组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心情
5.课件出示
第三幅画,与第一幅画比较,哪个更漂亮?为什么?
6.体会人物肯
动脑经。玲玲“想了想”,说明她是个怎样的孩子?玲玲在想些什么?
27
指名说。 7.引导用“懒洋洋”说话,通过对比体会人物的满意心情。
8.朗读第10段。你们和玲玲对这幅画都很满意,那这幅画得奖了吗?
四、总结回顾,发散思维.
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知道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
br>她在爸爸的指点下,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
五、课后作业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练习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板书设计
5 玲玲的画
高兴 伤心 满意
肯动脑筋,坏事变好事
教学反思:
———————————————————————————
———————————————————
——————————
—————————————————————————————
———
——————————————————————————
————————————————————
—————————
6.《一封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学
28
会语言的运用技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懂得在困苦中寻找乐趣,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以免
亲人担忧的道理。
2、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师:孩子们写过信吗?在写信的时候,你们一般会告诉朋友或亲人一
些什么事情?
2、揭示课题:一封信。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根据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9
2、识记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 (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3)开火车读生字。
(4)交流识字方法。 (5)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请孩子们汇报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
露西要给爸爸写一封信,开始露西给爸爸报告家里的坏消息,
后来在妈妈的提醒下,他向爸爸报告了妈妈
的好消息。)
2、找一找,看看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第一封信?哪些自然
段写的是
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二封信?
3、自由读读露西两封信的内容,体会一下两封信给你带来的感觉。
四、写字指导。
1、写生字,说说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全班交流,互相提
醒。 3、观察“珠、圆、笔”,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4、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5、学生描红、练写。 6、教师点评。
五、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对照批阅。 3、写字指导。
二、理解过程,品味语言
1、学习第一封信。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
事?这些事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
点?找出相关句子画下来!
30
2、汇报交流。
重点句(1)
“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开门见山的告诉爸爸他们的
生活不开心,这样的信,爸爸看到以后会怎样?
只能徒增烦恼。 (2)
“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从这句话看出爸爸不在的日子,家里的生活过得很不好。特别是“总
是”一词。
(3)学习用“总是”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 (1)师引读。 (2)生领悟读。
4、学习第二封信。
请自由读课文7到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封信和第一封信的内容一样吗?他表达的是露西怎样的心
情?找出相关句子画出来。
5、汇报交流。找出露西第二封信的内容,读一读。
6、这封信里面讲了台灯坏了的事情了吗
?是怎么讲的?和前一封信表
达的方式一样吗?哪一封信的表达方式更好?为什么?
7、“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妈妈说。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8、将露西写的第二封信在课件上完整的呈现出来,再读一读。
三、对比分析,明白道理。
1、对比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第一封信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第二
封信表达的又是什么思想
? 2、小组讨论:你认为第一封信好些?还是
第二封信好些?为什么? 3、明白其中的道理。
4、朗读全文。
四、课堂延伸,拓展练习
你有亲人不在身边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呢?请拿出本子,拿
31
起手中的笔,一起来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吧!注意信的书写格式,试
着写一写。
板书设计: 6 一封信
过得挺好 自己修台灯 思念
看电影 天天想爸爸
关爱
教学反思:
————————————————————————————————————————————————————————
———————————————
——————————————
—————————————————————————————
—————————————————————————————
7 妈妈睡了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1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父母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教学重、难点:懂得关爱父母,并了解文中部分词语。
教学过程
32
一、情境导入。
在舒缓、轻重、抒情的音乐声中,教师在走动中有感情地涌读课文。
师:听老师读完课文,你想说什么,问什么呢?
二、板书课题,初步渗透汉字的内涵。
师:(板书课题《妈妈睡了》)注重看老师写“睡”字,左边是“目”
右边是“垂”。
三、分层读课文,在阅读中识字。
1、初读课文,自我识字。2、练读长句,认读生词。3、
在语境中渗
透识字方法。4、在品读生情中,理解运用词语。
师:你知道妈妈是怎样哄自己的宝宝睡觉的吗?
四、细读课文,感情交融
读完了课文,你觉
得妈妈对孩子怎样?(妈妈很爱孩子)孩子对
妈妈怎么样?(孩子也很爱妈妈),孩子爱妈妈的句子找出
来,画上
记号(可以小组讨论)
1、妈妈爱孩子
(1)像我睡着时妈妈看着我一样
(2)妈妈的嘴巴,眼角都在挂着
笑意好像在给我唱催眠的歌谣
(3)妈妈的嘴巴,眼角都挂着笑容好像
又想好了一个故事。
(4)她干了好多活儿?干什么了(日夜为我操劳)
小结:你的妈妈也一定很爱你,你能说说吗?
2、孩子爱妈妈
(1)像我睡着时妈妈看着我一样,我也看着妈妈
(2)她真该好好的睡一觉了
33
五、图文结合,感情升华,说说自己的妈妈。
六、作业
1、讲到这里,你一定有许多心里话要对妈妈说,让我们发自肺
腑地对妈妈说一句你最想说给妈妈的话。
2、把这些话写在纸条上,回家后悄悄放在妈妈能看到的地方。
板书设计:
7 妈妈睡了
真美丽
妈妈睡了好慈祥
好累
教学反思:
———————————————————————————
——————————————————
———————————
—————————————————————————————
——
———————————————————————————
———————————————————
——————————
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做手工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说完整话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
力。
并能将自己所说的、所想的写下来。
2、说的方面,主要是训练学生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等大
致
情况说清楚。说的时候,态度自然大方,普通话准确、流利,有一定
的感情,达到口语训练和
别人交流的目的。
34
3、听的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
习惯,并能对自己
想了解的情况,大胆地向说话的人提出问题。
4、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
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说完整话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将自己所说的、所想的写下来。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
2、揭示口语交际的内容:做手工。
二、准备玩具。
1、请准备了材料的孩子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材料。
2、请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做做自己喜欢的玩具。
3、在做玩具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认
识所用的材料,记住步骤。并想
想做的时候是否遇到了困难,以及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三、分小组交流。
1、以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的要求有:
(1)你喜欢
或制作的玩具是什么?(2)它是什么样子的?(3)它好在哪
里?(4)如果是自己做的,那么在做的
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或
者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5)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35
2、各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老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四、各小组请部分同学汇报。
1、请部分同学汇报交流。
2、老师和同学注意倾听。特别是
老师,必须引导学生有条理、完整、通顺地表达。
3、其他同学倾
听。让其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五、把你刚才交流的内容试着写下来。
1、学生动手写。2、老师巡视指导。
六、成果展示。
1、完成的自己读一读,看
看自己写得是否通顺。2、请部分写得好的
到讲台上朗读,老师注意相机引导写得不够通顺和不太好的句
子,并
让其他同学学着修改修改。3、请同学们再一次修改自己的作品。
七、总结。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
词、句。
2、让学生具有运用字典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在学习中勤查字典的
好习惯。
3、熟读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4、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词、句。
36
2、熟读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准备自己要展示的字、词、句卡片。
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引入。
1、请孩子们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积累认识的字、词、句都有哪些?
2、请同学们依次上台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课内外认识的字、词、句。
二、展示台
1、课件展示: 白云 乌云 朝霞 晚霞
雨点 霜冻 雪花 冰雹
小溪 河流 湖泊 海洋
2、请孩子们好好读读,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描述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
3、你还搜集了同类的其他词语吗?请同学们补充。
4、描写春天的景色的词语:含苞欲放
百花争艳 花红柳绿 春色满园。
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王之涣本人和他的《凉州词》、《送别》这两首古诗,并能
背诵这两首古诗。
37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登鹳雀楼》,能背诵《凉州词》、《送别》。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具准备:PPT课件,古诗新唱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喊班级口号
:“天天有进步,人人在成长!”教师对
学生提出希望,相信大家这节课都会有进步。
二、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1、导语导入: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
了这样一幅画。(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
3、教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
一天傍晚王之涣来到黄河岸
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
大红球,染红了天边,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感
到,
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还不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
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
,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
4、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教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
叫鹳雀楼。板书“颧雀楼”。学生齐读“鹳雀楼”。
5、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读?你怎么记住它?“楼”呢?
6、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7、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
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
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三、指导朗读古诗。
38
1、出示诗人,了解诗人。
2、课件出示古诗。教师示范读古诗。
3、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4、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
5、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 6、学生齐读(背诵古诗)
过渡: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已
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小朋
友闭上眼睛,来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
四、学习古诗。
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自主交流。)
2
、(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白日”是什么意思?
“依”又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来解释
一下。
3、读一读前两句来。
4、(出示诗的后两句)诗人看到了如此美景,他想到了什么
?(生
齐读后两句)“欲”是什么意思?“千里目”呢?
5、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境给描述一下呢?
6、从王之涣的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谈谈。
五、背诵古诗,拓展延伸。
8 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学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的意思,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气势。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背诵古诗,结合诗的内容展开想象,并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出来。
生字、新词卡片;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39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这首古诗是哪位诗人写的?(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
人。他的诗歌气势豪
放,想象奇特大胆,语言清新自然,被称为“诗仙”,
和杜甫并称为“李杜”。著有《李太白集》。
2.借助拼音读古诗。要读准字音,圈出生字。3.集体认读生字:炉烟
挂流尺疑银4.交流
记字的方法。 5.集体反馈。6.再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1.读古诗,说一说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庐山瀑布。)
2.数一数这首古诗共有几句。(4) 3.质疑、解疑,理解重点词语的
意思。 4.说一说这首古诗
的意思。太阳照耀着香炉峰,升腾起紫色的
烟雾,远看瀑布就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湍急的水流从三千
尺的高
处飞泻下来,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而降。
5.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
看到了什么?(香炉峰、瀑布。)
6.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
么?(疑是银河落九天。)
7.观看课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课后延伸拓展
.展开想象,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教学反思:
———————————————
————————————
—————————————————————————————
—
————————————————————————————
——————————————————
———————————
—————————————————————————————
40
9 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会读“区、尤、其”等14个生字,会写“尤、其、区”等8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石的独特和美丽。
3.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
喻的描写手法。
4.通过
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
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
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
喻的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
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
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
有关黄山的视频介绍、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黄山奇石的照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生趣,初始黄山 视频展示
1.教师播放有关黄山介绍的视频。(其中有黄山奇石)
41
2.学生观看视频,并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感受。
二.揭示课题
1.师生一起板书。 2.全班美美地读读课题。
3.释义“奇”:这里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特、奇怪、神奇)
三.教师小结
课文又介
绍了哪些奇石呢?哪些奇石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赶紧
去文中看看吧!初读课文,感知黄山。
第二课时
一.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度的字词可以多
读几遍。
2.用“______”划出文中写了几种黄山奇石。
二.生字学习,出示生词:
1.齐读,教师相机正音。 2.教师打乱生字卡片,小火车读。
3.巧记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加点的字?
三.整体感知
1.课文一共写了几种黄山奇石?
归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2.
这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那里
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
了。
四.教师小结:是啊,多么秀丽神奇的怪石啊,那么作者又是怎么描
写这些石头的呢?让
我们继续跟课文进行交流。
42
细品课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第2至第5自然段。
一.观摩黄山奇石(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
“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
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腾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1.齐读,说一说这句话哪里写得最有趣?
2.释义双引号:出示双引号的有关作用解释
,说一说这两处的双
引号分别有什么作用。(第一处表示特殊含义,第二处表示特定称谓)
3.表演读:学一学猴子的样子,上台表演。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
仙人站
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
山顶的石盘上。
二.想象黄山奇石
1.学习比喻和拟人写法:这么美的奇石,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刻
画出来的?
2.学习谋篇布局:
如果把这三个句子都放在每一段的第一句话,这样好吗?为什
么
?(就说“仙桃石”吧。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
就更有趣了!)
3.仿写奇石:选择“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
的一种进行仿写。
三.教师小结。
43
四、拓展延伸,回首奇石
你是导游,看到这些美丽的奇石,你会怎么跟游客介绍呢?
板书设计
9 黄山奇石
仙桃石
猴子观海
秀丽神奇: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教学反思:
——————————————————————————
——————
———————————————————————
———————————————————————
——————
—————————————————————————————
———————
——————————————————————
10 日月潭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茂盛、名胜古迹、
隐隐约约、风光秀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4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教学难点:
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展示交流。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这是什么地方?
2、谈话质疑。师:孩子们,你们喜
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
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二、初步感知。
1、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
是怎么读的。
三、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
前
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交流: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
四、读议。
1、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45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
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
五、交流。
(一)日月潭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日月潭在______________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
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
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二)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
的位置。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
湖的北边像( ),叫( );湖的南边像( ),叫( )。
3、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4、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
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六、作业设计。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一、二自然段。
2、结合插图
用自己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 3、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46
1、认读词语卡片:猜词卡──以打擂的形式抢读。
2、分组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二、交流。
1、默读三、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朗读。
1、指导读文
2、学生练习读──范读──配乐读
四、阅读并思考。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①什么吸
引了游人?
(突出“风光秀丽”)②日月潭吸引了谁?(突出“中外游人”)③
日月潭吸引了多
少中外游人?(突出“许许多多”)3、朗读全文。
五、实践。
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
板书设计:
10 日月潭
清晨 隐隐约约
风光秀丽 中午 清晰 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下雨天 朦胧
教学反思:
———————————————————————
————
—————————————————————————————
—————————
————————————————————
47
第11课 葡萄沟
教学目标:
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
2.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勤劳热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识记“葡萄沟、碉堡 ”等词语。
4.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教具学具: 葡萄沟图或相关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自主设疑
1、听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板书:好地方),想去吗?
2、质疑:你都想知道关于葡萄沟的哪些信息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通读课文,注意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及时引导学
生自主解决。
3、检查朗读情况。
三、“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导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葡萄
沟在什么地方呢?那里是干
什么的?都出产什么水果呢?人们最喜爱什么水果?
2.为什么人
们最喜爱葡萄沟的葡萄呢?哪一个自然段回答了这个
问题?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呢?哪个自然段回答了我
们的疑问?
3、你们喜欢“葡萄沟”这个地方吗?为什么呢?
48
四、多元对话,合探解疑
(一)学习第二段同桌交流汇报。
1、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好不好?说去就去,快把书打开。
2、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
3、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
(1)理解“茂密”。
(2)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
4、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
(
1)用图片,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
颜色的不同。(2)出示“五光十色”
和“五颜六色”比较有什么不
同。(3)实物演示“一大串”,同时悟出“一大串一大串”之意。 5、小结: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
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
瑙,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
(二)、学习第三段 想想阴房是什么样。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五、回顾课文,自主总结。
六、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夸夸自己的家乡,收集家乡的资料。
板书设计: 11.葡萄沟
出产水果 品种多 葡萄 五光十色
葡萄干
色鲜味甜 老乡 热情好客 真是个好地方
教学反思:
———
————————————————————————
——————————————————————
———————
—————————————————————————————
49
第12课《坐井观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随文理解和掌握“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等
词语,识字“沿际”。
2、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研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第二次对话,理解他们不同观点
的原因。
教学重点:研读青蛙和小鸟之间的前两次对话。
教学难点:理解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小”。
教学准备:板画水井贴图词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集体背诵《识字四》。
2导入新课《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
1、读通课文,把读不通顺的句子读3---
5遍。2、同桌互读课
文,互相纠正读音。3、边读边想,《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研读三次对话,随文识字
(一)反馈:《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 )和( )争论( )
2.再次默读课文,找一找,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3.反馈出示课文4 .5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50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的观点是( ),小鸟的观点是( )。
(二)思考:青蛙和小鸟的观点为什么截然相反呢?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2理解“井沿”,识字“沿”
小鸟落下的这个位置就是“井沿”,看来“井沿”就是——井
边,“沿”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边”
3.理解“落”字在句子中的运用。
给“落”换词。想想为什么课文没有用“停”等词呢?
(三)教师引读,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了解故事的起因。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了解“一百多里”有多远,读好“一百多里”。
(四)研读第二次对话,争论的要点
1.理解小鸟的观点
理解“无边无际”。
小鸟飞过那么多地方,但是它都没有看到天
的尽头,这就是课文里的哪个词?(无边无际)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我们还可以说什么也无边无际?
2)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集体读,再次回顾。
3)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指名读,想想小鸟会(
)地说。
评价读中感受小鸟的自信、诚恳……
2.理解青蛙的观点。理解“大话”:“大话”是什么话?青蛙
认为小鸟说了什么大话?
1)青蛙问小鸟“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它其
实想说的的是:(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
飞那么远)。
51
2)出示两个句子读一读,感受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感受
“!”和“?”的变化。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天
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青蛙的话,读好“!”和“?”
3.分角色朗读第一、二次对话。
四.写字:沿 抬 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2发挥想象续遍故事。
3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研读青蛙和小鸟之间的第三次对话,理解青蛙和小鸟各自
“笑”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词卡
教学过程:
一、识字,复习导入
1、读生字卡片:井沿 大话 弄错 无边无际
2.分角色读课文2. 3. 4. 5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的,
他俩笑的含义一样吗?
2、分角色朗读,讨论一下小鸟和青蛙各
52
自在笑什么。
3、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三次对话,关注同学评价。
三、提炼“坐井观天”的寓意
引:课文学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到底是谁弄错了?
(1)青蛙错在哪里?
(2)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课题:
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观察天……坐在井里看天……
(3)拓
展
出示课堂小练笔: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终于跳出了井口,学生
充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4)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什么?
我明白了不能自以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
小结: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可千万别像
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呀!积极参与
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
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
四、写字。
板书设计: 12 坐井观天
青蛙 小鸟
井口那么大
无边无际
教学反思:
———————————————————————————
—————————————————————————————
—————————————
————————————————
—————————————————————————————<
br>—————————————————————————————
第13课 寒号鸟
5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几句话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教师引导学生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
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教学重点: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教师引导学生懂得懒惰,得过且
过是没有好结果的,
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揭题。
(1)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多音字“号”。
(2)你知道寒号乌是怎样一种动物吗,我们一
起来认识主人
公“寒号鸟”。介绍:传说这种鸟经常在冬天的晚上不断地号叫,发
出“哆啰啰、
哆啰啰”的声音,所以人们叫它“寒号鸟”。
2.教师布置自学要求: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我们学习后从
中能明白什么道理,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用“„„”
划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3)填空:这篇童话通过( )和( )
作对比,写出了喜鹊是( )的,寒号鸟是(
)的。
二、初读课文:
54
(1)开火车朗读课文。 (2
)指名学生读一读词语:石崖、
懒惰、寒冬、吵闹、厉害、悲哀、腊月、狮子、寒号鸟、缝隙、大雪纷飞、得过且过、冻得打哆嗦。(3)说容易写错的字。
三、整体感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读懂三句话分别告诉
我们什么,哪句话的意思是最主要的。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冬天
快要到来的自然环境。(3)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2~5自然段。
思考:(1)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2)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3)喜鹊怎么劝告?
(4)从哪里看出寒号鸟不听劝告?
3、学习6~8段。思考:想象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的结果会怎样?
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故事
五、续讲故事: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编故事
六、布置作业:
1、向父母说出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应该怎么做?
板书设计: 13 寒号鸟
开头
冬天快要到了
冬天到了 寒冬腊月
教学反思:
————————————————————————
——————————————————————
———————
55
14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
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方法:
本堂课教师用“复习导入——朗读感悟——归纳概括——
拓展应用——生成创新”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本堂
课的内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生字宝宝吗?出示生字词:葫芦、哇、藤、
邻居、蚜虫、奇怪、盯着、自言自
语。开火车朗读。
2.师:那么,谁能用书中的话说说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样的?细长
的葫
芦藤上有什么呢?花谢以后,又会怎样呢?那个人怎么做的?
师:那么我们就用喜欢的语气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吧!
师:小葫芦这么可爱,种葫芦的人特别
喜欢它们,可最后他得到小
葫芦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接着学习。
二、朗读感悟
1
.师:学习文章的最后一段,同学们,种葫芦的人每天都会看好几
次葫芦,可是他到底得到了葫芦吗?你
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我从最后一段发现种葫芦的人没得到葫芦,没过几天,叶子
56
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满满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板书:
虫更多了,
变黄,都落了)
2.师:哪一幅图画出了这段内容呢?
3.齐读第四自然段,你看到可爱的小葫芦落了会想些什么?你有什
么感受呢?
4..指导朗读
三、归纳概括:种葫芦的人并没有得到可爱的葫芦,此时他心里会想
些什么呢?如果第二年种葫芦,看到蚜虫他会怎样做呢?
四、指导书写:重点:(1)“言”第一个横顿笔,第三笔横中线。
(2)“哇、挂”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
五、拓展应用
( )的小花 ( )的葫芦藤 ( )的小草 ( )的雪花
板书设计
14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花
蚜虫 葫芦(可爱)
不治
落了
(不懂生长规律,不听别人劝告)
教学反思:
——————————————————————————
————————————————————
—————————
—————————————————————————————
————
—————————————————————————
57
15
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的性格特征。
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交流、讨论,培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3、通过对“大禹治水”的学习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
决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神话故事,关于中国远古居民的神话故事同学们知道哪些呢?
(盘
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
2、导入课题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大禹治水
二、教学过程
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师:看课题,你读懂了什么?对了,“大禹”是人名
,“水”指
的是“洪水”,也就是大禹治理洪水。那在现实生活中,洪水给人们
的生活带来了哪
些灾难?(课件播放图片)
2、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阅读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2)倾听教师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师:大禹治水是造福炎黄子孙的伟大功业,对中华
民族作出了巨
大的贡献。从大禹治水中你能受到什么启发吗?
58
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教师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
①禹的父亲采取什么
方法治水?(堵塞)结果怎样?(“失败”、
“九年而不利”)禹采用什么方法治水?(疏导)结果怎样
?(获得
成功)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②禹在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才获得
成功。如果他
半途而废,治水能成功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吗?
③当时洪涝灾害非常严重,灾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从这个角
度思考,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3、交流调查情况,了解科学防洪的方法。
(1)交流调查情况。(2)整理归纳调查经验。
4、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了,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向大禹学
习,并把我
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做一个人人称赞
的“小大禹”。
板书设计:
15 大禹治水
洪水泛滥
治理洪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安居乐业
教学反思:
————————————————————————
——
—————————————————————————————
———————————
——————————————————
59
16 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朱、攻、守”等于1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不畏艰险、与战士同甘共苦的
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朗读课文。
2、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 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或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朱德的扁担,
4.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也可出示实物。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3.集体认读生字词。
60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质疑,(1)什么是“斗笠”? (2)“会师” “不料”是什么
意思? (3)战士为
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因
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后来大家敬爱他,
不再藏他的
扁担。) 板书:心疼敬爱
(四)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句子。(1)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
是敌人。
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
山。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 (2)从井
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
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
满满
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
样跟敌人打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讨论,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所以把他的
扁担藏起来。大家想,朱德找不到扁担,没办法去挑粮,就可以多休
息一会儿。
61
(二)研读读课文,感悟理解。
这节课,我们再认真读书,找找
大家因为什么敬爱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担。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找找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找到答案的。
2.同桌互相交流。3.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课件出示句子:(1)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
德的扁担”五个字
。(2):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
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三)总结谈话。读了
《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战士
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担。当大家看到““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被他
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而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
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
(四)拓展。请你们课后收集有关他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五)指导书写。
1.让学生读。 2.小组研究书写方法。 3.教师课件演示指导。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6朱德的扁担
战士们藏扁担
朱德找扁担
(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教学反思:
—————
——————————————————————
————————————————————————
—————
62
17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会认l 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
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
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
心的深厚情意。
教学难点:理解1 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会令人 “难忘”?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有关傣历年的资料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傣
历年是我们傣族人民一年一度最热闹最隆重的节
日,你们参加过“泼水节”吗?今天,我们要学习“难忘
的泼水节”
它与平时同学们所参加的泼水节有什么不同,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找出生字。
l、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生字。
2、指名读。
63
3、互读互听互相纠正读音。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四、朗读感悟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次难
忘的泼水节? 2、学生讨论交流
3、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
①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②理解“四面八方”。
4、指导看图、理解第4自然段
①(出示挂图)谁来说说总理今天打扮得怎样?总理脸上的神情
怎样?②让学自由读第四自
然段,画出描写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5、体会第五自然段
①分角色扮演。②启发
想象。③正因为1961年泼水节是和总理
一起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感到那年泼水节是“幸福”、“难忘
’’的。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要求写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读文、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找出要求写的生字。
2、指名出示要求写的生字。 3、指名读生字。
二、复习
1、用开火车形式读要求认识的生字。
2、同桌互相说说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令人难忘?
64
三、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字让学生记住字形。
2、介绍记字方法。
3、用生字组词,并理解字义。 4、写字。
四、课外延伸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情,哪位同学
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你知道的少
数民族风情?(如彝族“火把节”、基
诺族“ ”、哈伲族“嘎汤帕节”。)
五、作业布置:积累本课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17 难忘的泼水节
盛情迎候 敲鼓跳舞 泼水祝福
教学反思:
———————————————————
——————
—————————————————————————————
———————
——————————————————————
————————————————————————
—————
18 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行行朗读,推敲诗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受。
2.指导朗读,对诗境的感悟。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研究题意,自读自学
65
1.出示课题。启发学生从课题确
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
事情,并推想人物。(月亮、星星、山峦、寺庙。)
2.观赏插
图,然后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高”)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
感受;全诗四行诗
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3.教师: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教师: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
“高”和“百尺”。教师:“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教师: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
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
教师: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眺望窗外,会有什么
样的感觉?
学生:(想象后)高极了,真高啊,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
2.教师:“辰”字典里说
是“日、月、星的总群”,这里指
什么?(指星,因为夜里无“日”,而“月”不适用“摘”。)
教师:“手可摘星辰”。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
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
3.指导第三、四行诗句。
齐读第三、四行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66
教师: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现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诗人之间距离
多远?是
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
奇特的想象。
4.在表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
敕勒歌
教学设计
一、歌曲导入: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
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
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3、自由朗读: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
哪里看到的?
从诗中看到了什么? (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
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
牧民的什么情感?
(天高地阔辽阔无边热爱家乡的情感)
67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
在。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
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
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五、当堂背诵
六、作业:
将《敕勒歌》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
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茫茫静(辽阔无边)
草低见牛羊动(茂盛肥壮)
教学反思:
————————————————————————————
——————————————————
———————————
—————————————————————————————
——
———————————————————————————
19 雾在哪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淘、藏”等10个生字;正确书
写“暗、街”等7个字。正确
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
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68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
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
自然、观察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书写“躲、失”等字;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
能
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能用“什么”说话。
难点: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
时候是什么情景。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多媒体电脑、图片。
教学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结合图片揭示课题。
1、 回顾谚语
: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能谈谈知道雾的哪些知
识?(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
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
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3、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板书课题)
二、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1、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
,如第6自然段的
长句子“不久……,有限的散步”。
69
4、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1)第一组:“甚至、消失、藏起”,重点指导正音。
(2)第二组:“桥梁、淘气、岸边、应该”。
重点指导识记:梁——“三点水”有“木”;该——刻、孩
5、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三、朗读感悟“雾的自言自语”
1、 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
2、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
了新主意的惊喜。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暗淡、消失”两个词语,观察本课要写的“暗、消、失”
三
个字,分析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动笔临写。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
很多东西。
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躲藏、海岸、淘气、悠闲、应该、甚至、桥梁。
2、雾把整体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朗读感悟第2~5自然段
70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联练习说话。
出示:淘气的雾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是 都
2、学习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引读课文,“无论 还是
都 ”要连读,并适当强调,
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
3、同桌互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4、朗读第4、5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
三、练习说话
1、想象说话
: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
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
2、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句式:
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是 都
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街、躲、该、散”4个字,学生观察分析,交流书写时
需要注意什么。
2、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展示评改。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
学了雾,并且学了雾是个淘气和顽皮的孩子,
他会藏起很多东西。这样对于雾有了一定的了解。
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并且学会复述课文。
七、板书设计 19
雾在哪里
71
淘气 顽皮 笼罩山川、树林、学校
八、教学反思:
—————————————————————————<
br>—————————————————————————————
——————————————
———————————————
—————————————————————————————
20 雪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三个字;认
识1个
偏旁“孑”;知道“香”是多义词;“又”字连用可表示两种情况同
时存在。
2、理解重点词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感悟雪孩子的善良、勇敢,懂得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
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难点:通过:“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飞到空中,成了一
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两句话,使学生
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
之间的变化过程。
教具:多媒体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72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看课件首页:“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
带来了一件小
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雪孩子、雪人、雪娃娃……)
(2)“谁认识这个字(孩)?”“你是怎么认识的?”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
)播放课件:学生边看图边听配乐朗读边思考:你们见过
雪孩子吗?这篇课文写了雪孩子的什么事呢?
(2)看书,想想有几副图,每副图上画了什么?
三、合作学习,认记生字。你学会了什么字?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四、初读课文,思考感悟
齐读课文。想想说说: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白兔,结果怎
样?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什么?
你想对小白兔说什么?
五、拓展练习,巩固生字
(1)读句子识记生字。(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六、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雪孩子》,板题并读题。
2、问:想知道这个雪孩子是哪来?去小白兔家看看。
二、看图学习第一自然段。
1、来到小白兔家,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插图
2、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73
三、细读,提出问题,尝试合作解疑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质疑,梳理(这是一个怎样的雪孩子?2-7自
然段各写了
什么?雪孩子哪里去了?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3、指名分段朗读。
四、精读,自读自悟,,尝试解决问题
(一)、读中感悟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的快乐。
1、指读2、3自然段,这是一个怎样的雪孩子?
2、你喜欢雪孩子吗?小白兔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3、指导朗读。把雪孩子的可爱和小白兔的开心读出来。
(二)读中体会雪孩子的善良和勇敢。
过渡语:多么漂亮、可爱的雪孩子,可是他却不见了,发生
了什么事?
1、自读4—7自然段,用你喜欢的方式介绍发生了什么事。
2、指名读,边读边猜:雪孩子看到
小白兔家着火了心里怎样
想?小白兔看到雪孩子为了救自己而化了,心里怎样想?
3、多么善良、多么勇敢的雪孩子,讨论:你觉得要读出什么
样的语气,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
4、总结:刚才小朋友们分别是站在雪孩子和小白兔的角度上
来理解的,所以你们的想法都是正确的。
现在大家就根据自己的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过渡语:善良、勇敢的雪孩子哪里去了呢?为什么会变成一
74
朵白云?
1、齐读第8自然段。想想,文中的哪个词是说这种现象呢?”
2、孩子会回来吗?
演示“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
过程”,使学生加深理解:知道了在一定温度下雪遇热会化成水
,水
蒸发到空中就成了云。
3、指导朗读。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
很美很美的白云。
五、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随着音乐美美地读全文吧。
2、你喜欢雪孩子吗?用一句话夸夸他。
3、课件播放想想说说:这么可爱、善良、勇敢的雪孩子
,我
真希望他能再回来。“雪孩子回来以后,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六、作业
板书设计: 20 雪孩子
勇敢 乐于助人
教学反思:
——————————————————————
—————
—————————————————————————————
————————
—————————————————————
—————————————————————————
————
21 狐假虎威
教学要求:
75
1、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
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使
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生字卡、动物头饰.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竟猜谜语,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猜谜游戏:
(1)黄袍袍,黑斑斑,龇牙咧嘴瞪眼睛;森林里面称大王,
捕食野兽本领强。(老虎)
(2)模样像狼脸儿长,三角耳朵猫儿黄,昼伏夜出捕肉吃,
毛皮好做女士装。(狐狸)他们俩之间会发
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狐假虎威”领读课题。
问:“假”有几个读
音?(两个读音:jiǎ、jià)在这里应读ji
ǎ,告诉“假”的读音,但不告知理由,引导学生自
己探究.
二、配乐朗读听感结合。
76
三、阅读课文识记字词。
师:“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想不想自
己读一读?
1、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带出的
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字词。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生
字组成的词语. (3)自由练读,抢读词语卡片。
3、读通课文。
(1)再读读课文,你觉得哪句话难读就在这句话前面画上“”
(2)采用老师范读、学生示范、个别练习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并相互交流记住生
字的办法。 3、进行书写指导: 4、学生进行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复习巩固。
1、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拼音。
朝(zháo cháo)霞 朝(zháo cháo)南
森(sēn shēn )林 深(sēn shēn )处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77
1、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虎之威”
(1)出示练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狐狸是一只(
)
的狐狸,老虎是一只( )的老虎。谁厉害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结合第一
自然段的内容思考:究竟是狐狸厉害还是老虎
厉害,说说你的意见。(窜,逃窜;扑,拍打;窜说明狐狸
本来是很
害怕老虎的,想很快逃走。“扑”时间短,动作快,说明老虎是很厉
害的。)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老虎的威风来。
2、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体会“狐之猾”
过渡:面对饥饿、凶猛的老虎,狐狸的生命危在旦夕。它被老
虎逮住以后怎样了呢?我们学习
第二至五自然段。
(1)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思考:狐狸讲了几次话?(三次)应该
怎么读?
(2)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同桌练
习分角色朗读。 (3)学生练读。指名读。
(4)老虎被蒙住了,
松开了爪子。想一想这时老虎会怎么想? (5)学生合作学习讨论。
3、学习六、七、八自然段。明白“谁之威”
(1)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说图意。 (2)看看
课文是怎
么说的。默读六、七、八自然段想一想:狐狸、老虎和其他野兽的表
情怎样?板书:“
狐:摇头摆尾神气活现”“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3)指名表演:请五位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狐
狸,老虎、猴子、
小白兔、野猪、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4)纳闷什么意思?
(5)为什么它们撒腿就跑? (6)体会老虎、狐狸和野兽的不同表
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8
出示练习:事实上狐狸是借着(
)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所
以“狐假虎威”的意思是说( )“假”的意思是(
)。随机板
书“假”“威”的意思。
(7)从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看出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
风把百兽
吓跑的?(狐狸走在老虎的前面,摇头摆尾,神气活现,百兽往狐狸
身后一看,呀,一
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百兽是看
见老虎才跑的。所以说,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
吓跑的)。
三、揭示寓意、拓展升华。
生活中,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
,你觉得是
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板书设计
21 狐假虎威
狐狸 老虎
神气活现 半信半疑
摇头摆尾 东张西望
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教学反思:
———————————————————————————
—
————————————————————————————
——————————————————
———————————
22 狐狸分奶酪
教学目标:
79
1、会认识捡、酷、俩、始等12个新字,会写奶、吵、急、第
等8个生字。
2、读懂故事中狐狸做了什么事。
3、能用关键词概括故事中的狐狸的品性。
4、能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狐狸的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激发兴趣
想想,你们曾读过
哪些有关狐狸的故事,并说说讲了狐狸干什么
了?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狡猾)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
个关于狐狸的故事(课件出示故事题目)《狐狸分奶酪》
二、走进故事 感悟道理 我们先来学习《狐狸分奶酪》
(1)这篇课文讲了狐狸干了什么事?
(2)再次默读课文,边读
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狡猾、聪明、奸诈、善辩)
(3)你
从文章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故事中的狐狸是不是够狡猾的?(4)
指导朗读
分角色,注意对话。(两只熊,一只狐狸)
三、让我们回顾一下是怎么阅读《狐狸分奶酪》这篇故事的内容。
四、简单汇报 狐狸说,他
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少吃一口,谁也没多
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会怎么做?狐狸
是故
意分成半边大,半边小的,对吗?
五、总结收获 布置小练笔
80
假如你想写一个狐狸,你笔下的狐狸有是怎样一只狐狸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二、检查学习生字。
1、认真读一读课文,圈画出课后生字和新词,在组内互相检查。
2、小组展示学习。 3、全班交流。
三、学习词语 读一读,记一记。
四、指导书写
1、找出难写的生字。两个复杂的字:掰、嚷
2、指名说说难写的生
字。 3、练习组词。4、教师示范。 5、学生练习。
五、作业
1、生字词语抄写。 2、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23 狐狸分奶酪
一半大 一半小 左一口 右一口
成员不团结 奶酪被吃光
教学反思:
——————————————————————————
——————
———————————————————————
———————————————————————
——————
23 纸船和风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81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题
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谁会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昨天预习,你读了几遍课文?(指说)
2.课文中的难句子一定难不倒你!先自己试试吧!(自读)
3.生字藏在句子里,都被你们认出来了,那他们站在一起呢?
4.谁想把你记字的好办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三、导读感悟1~6段
1.小朋友,在一座美丽的山上,有两座可爱的小房子,你们知道这
是谁的家吗?
2.小朋
友,松鼠住在高高的山顶上,而小熊呀却住在山脚下,虽然离
得很远,可他们却是最好的朋友!看看他们
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
3.指说:概括或细致的说都可。
4.导读第三段
小熊为什么那么高兴呀?小松鼠呢?
四、导读7~11段
82
1.是啊,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正当他们沉浸在这幸
福和快乐之中的时候,这快乐却没有了
。(师范读)
2.选择给你感受最深的段落,再用你喜欢的方式边读边体会。
3.让我们把深刻的感受,不同的心情通过读来表达出来吧!
五、拓展延伸
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生讲故事。
二、学习生字词:
1、小黑板出示生词,开火车认读。
2、出示要认的生字,检查
自学生字读音情况,注意正音和交流记字方法。
3、任意选择一词,
说话。 4、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鼓励学生抄写会写的词语。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用多种方法自由记忆。
2、教师点拨,对难
写字、容易出错的字加以分析、指导。 3、指导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板书设计 23 纸船和风筝
漂
松鼠→→ ←←小熊
飘
教学反思:
——————————————————————————
————————————————————
—————————
83
24 风娃娃
学习目标
1
2
3
道理。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会认的字,让学生自主识字。2、同学之间介绍自己认字
的方法。3、自由读课文,并反复读带生字的句子。4、出示生字,学
生比赛读带生字的句子,看谁读得
准确、通顺。5、开火车认读生字,
注意提醒读准字音。6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说一说:文中的风娃娃是个怎样的娃娃?你猜对了吗?
2、小组合作找出能说
明风娃娃做好事和好心办坏事的段落及重点词
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3、说说风娃娃是个怎样
的娃娃?
4、你能帮风娃娃回答课文最后的问题吗?
三、实践活动
搜集资料,再说说风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四、通读全文,理清线索
1
板书:(1)吹大风车(2)吹帆船(3)吹风筝(4)吹衣服、吹小树
2
84
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有用”的
五、提问设疑,小组研读
1、风娃娃为什么想到帮人们做事?
2、风娃娃为什么好心办了坏事?
六、会字教学(自主识字、写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
———————————————————————
———————————————————————
——————
—————————————————————————————
———————
——————————————————————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