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
软文策划-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蝌、蚪、迎”等13个生字,指导写“甩”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蹬、跳、
蹦”
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4.渗透遇事主动探索思想。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
CAI课件(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动画,小蝌蚪与鲤鱼、乌龟、青蛙对话的动画)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一)情境设置:有一天,池塘里来了一群可爱的小黑鱼,它们滑
溜溜的身子,圆圆的脑袋,
长长的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导出小蝌蚪。
(二)揭示课题:17 小蝌蚪找妈妈
(三)指导读课题。
1、谁找妈妈?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重读)。
2、小蝌蚪干什么?小蝌蚪找妈妈(“找”重读)。
3、小蝌蚪找谁?小蝌蚪找妈妈(“妈妈”重读)。
二、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一)质疑,激发读书兴趣。
1、指出小蝌蚪与妈妈区差别。
2、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把描写小蝌蚪每个时期外形的句子划上横线。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二)了解小蝌蚪各个时期外形特点,指导学生朗读。
1、课文写了小蝌蚪有哪些样子?
2、课件展示学生所描述的小蝌蚪动画。
3、引导说出小蝌蚪有的特点。
4、指导朗读,注意引导学生要读出小蝌蚪天真活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态。
5、按照
这种方法,学生分别说出小蝌蚪另外几种形态和特点,引导学生读时一要读出小蝌
蚪身体的变化,二要读
出小蝌蚪的快活、乐观。
(学生在找小蝌蚪外形变化的词句时,可能不是按生长过程顺序实行的,不必强求。)
(三)理顺小蝌蚪生长过程,分角色演读各个时期的小蝌蚪。
1、按小蝌蚪的生长顺序排列小蝌蚪的照片。
2、学生与老师配合读小蝌蚪四个时期形态的句子。
三、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一)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
br>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小蝌蚪找妈妈时都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找谁打听妈妈了,
怎么
打听的?用波浪线作记号。
2、学生边读边作记号,教师巡视指导。
(二)生汇报自学情况,注意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句的在文章中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遇到鲤鱼部分
⑴ 小蝌蚪是怎样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
⑵
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
⑶
学生表演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迎”的意思。
2、遇到乌龟部分
⑴
小蝌蚪是怎样向乌龟打听妈妈的。
⑵ 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
⑶ 学生表演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追”的意思。
⑷
学生讨论:怎样理解鲤鱼阿姨和乌龟的话。
⑸ 照样子,说一说。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
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
看见 在 。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⑴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用感叹号说一句能表达小蝌蚪心情句子。
⑵ 分角色朗读。
⑶
分组讨论: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小蝌蚪长大了。
⑷ 理解小青蛙外形特点。
四、课文延展,深化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一)小组讨论:你从小蝌蚪身上学到什么?
讲礼貌,任何时候都要有信心,遇事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多动脑,善于观察……
(二)课外思考:要是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与父母走失了,你会怎么办?
(三)课外调查:一只青蛙一年要吃掉多少只害虫,我们小朋友就怎样保护青蛙。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变 →青蛙
大脑袋→长了两→长了两→尾巴→不见
黑灰的身子 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尾巴
长尾巴 ↓ ↓ ↓
找妈妈→鲤鱼→乌龟→大青蛙→捉害虫
2.《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
学生初步理解水是会变的,知道雨、雪、冰雹是水变成的,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然
界的因果关系。
2、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1)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它就走。(云)
(2)线儿又粗又有细,上接天来下接地。落在水里无踪影,庄稼见了笑嘻嘻。(雨)
(3)白色花无人栽,无根无枝又无叶。一夜北风遍地开,此花源自天上来。(雪花)
(4)大小珍珠光又亮,霹雳啪啦从天降。小孩捡起捧在手,慢慢变成水一汪。(冰雹)
2、
师:小朋友猜谜语的本领可真高,今天,老师还请。来一位小魔术师,它就藏在我们要
学的课文里,(师
指课题问:瞧!我是什么呢?),相信会读书的孩子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 动画激趣,整体感知。
1、 激趣谈话:“我是什么?”这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到底是谁呢?大家想不想了解它,让
我
们一起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
2、
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同时出现一些相关画面。要求学生思考:我是什么?
3、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我是什么,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4、 指名汇报。(我是水)
三、
启发学生思维。
1、 谈话: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会持续变化的,那么水是怎样变化的?水除了
变化以
外,还有什么特点呀?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些问题材弄懂呢?
2、
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交流方法。(学生可能会提出“小组读书,边读边记”、“故事表演“、”绘画表现“等
方法。)
四、 实行探究学习。
1、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学习方法,实行合作学习。老师即时注
重各组学习情况,因材
施教,和学生一起实行探究,协助学生选择准确地使用自主选择的阅读方法,以确
保学习质量。
2、
展示: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小组学习)汇报学习情况。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以下问
题。
(1) 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利用课件中“情境”这部分中的“水变化”“云变
化”“
下雨”“下冰雹”动画以及“练习”这部分中的“说说”“画画”“填空”协助理解,同
时提升语言表达
水平和动手操作水平。)
(2) 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利用课件中“情境”这部分中的“水状
态”中的三张
动画图片以及课件里“练习”这部分中的“演演”协助理解。)
(以上两点的教学理应充分相信学生,并引导学生结合对文中重点语句的体会,练习感情朗
读读课文,教
师相机指导。如: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读出“落、打、飘”;用愉快、轻柔的语气读
出白云与红霞的美丽、
可爱……)
(3) 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利用课件中情境中的“好与坏”中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
感知以及课件中练习中的“找找”理解词语‘温和’和‘暴躁’)
五、
拓展延伸,进一步了解水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1、 谈话: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和危害呢?
2、 学生把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四人小组交流。
3、 展示。
4、 四人
小组讨论:水给人们带来灾害与人类破坏环境相关系吗?举例说说人们破坏环境的
行为,想想有什么办法
能让它光做好事,不做坏事吗?
5、
指名说说自己的好办法,评议,评出“治水妙计”“治水专家”。
六、 布置作业
任选两道你喜欢的题目做一做
1、 做一个“节水小卫士”。
2、
找一找你在生活中看到水在变的例子,并写下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我是什么
水
汽 云 雨 雹 雪
3.《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学习字词
教学准备:
课件准备一些植物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欣赏植物图片,激发了解植物的兴趣。
1、 欣赏
2、 设疑揭题:同学们
,你们知道在神奇的大自然中,植物妈妈是怎样送别自己的小宝宝吗?
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给我们讲了几个
植物妈妈的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读一读,要求
(1) 划出本课生字,同桌互相听一听,认一认,帮一帮。
(2)
你能理解哪些词语的意思?哪些还不够理解需要帮忙,请在旁边打个问号。
(3)
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妈妈?它们是怎么样送别自己的孩子的?请填写
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有:蒲公英妈妈是( )
( )是( ),( )是( )
我还知道( )是( )。
2、 自己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 整体感知
1、 指名朗读课文,交流填空。
2、
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的感受。相机理解词语和指导朗读。
3、
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想想应该有什么的语气来读?
4、议一议,想一想:“粗心的小朋友却得
不到它”这话是什么意思?怎么样的小朋友才能
得到它?
第二课时
一、 熟读背诵,合作表演
1、 自由反复朗读,想想自己喜欢哪个角色,做好表演准备。
2、 引读课文,引导学生背诵,并用各种方式实行背诵。
3、 课文表演:教师和学生能够
示范表演,然后小组内能够合作实行创造性的表演,教师巡
视看看哪个小组的表演优秀就请哪个小组上台
自由发挥。
二、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1、你认为哪位植物妈妈最聪明,她传播种子的办法好
在哪里?找伙伴一起朗读课文2、3、
4节,把你的想法说一说,互相问一问、评一评。(板书合作学习
方法:读、说、问、评。)
2、(学生合作学习,精读2、3、4节,教师巡视参与。)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探究和感悟:(学生说哪种植物,就讲读哪一节。)
三、
巩固字词
1、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用各种形式认读,交流识字的方法。
2、
做猜字游戏:教师语言引导,学生猜字并找到相对应的字,说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四、 写字
1、 指导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2、 示范指导
3、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随时实行蝎写字姿势的教育。)
五、 拓展练习
1、
出示诗歌,学生试读(生字注音)
种子的旅行
植物的种子,有各种传播的本领:等到成熟了,它们就去旅行——
蒲公英张开降落伞,随着风儿飘不停。一旦找到合适的地方,就在那里生根。
风滚草的果子,卷缩成一个个球形。随风在草原上滚动,把种子播进泥层。
池塘里的睡莲,种子在水面漂行,随着波浪漂啊漂啊,沉下水底发芽生根。
椰子树的果实像只小船,它的外壳又坚又硬,波浪把它冲上海岛,岸边又会张出新的椰林。
有的种子成熟了,蚂蚁会来搬运;有的种子靠鸟传播,鸟粪里常有幼苗诞生。
有的种子长着钩、刺,能挂杂人的衣服上旅行;有的种子根据湿度一张一缩,像动物向前缓
缓爬行。
植物的种子,有各种能够传播的本领,一代又一代呵,繁衍它们的生命。
2、组内互读,听一听
3、指名朗读
4、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给大家听听的?
4.《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本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的一个故事。有人
送了一头大象给曹操,曹操让人们想办法把大象称
一称,最后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想出了一个妙计,称出
了大象的重量。
【设计理念】
本文设计意在通过朗读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懂得当一个问题从
习惯的角度无法解决时,应换
一个角度去寻求办法,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多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理解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
挂图、塑料船(实验用)、水、水桶、石子、尺子、天平或杆秤。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故事。
2.看挂图,讲课文故事。(大意:
古时候,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大象,曹操让人们想办法称
一称大象有多重。最后他七岁的儿子想出了一个
好办法。)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好办法吗?
3.板书课题,读题,学习“称”字,掌握读音,理解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相读生字,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前鼻音、后鼻音。
3.教师检查读音,指导读准“称、秤、量、曹”等字音。
4.自由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怎样的大象”。找出相关自然段读一读。
2.官员们议论着一个什么问题?相机指导理解“到底”。
3.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重点读好描写大象的句子和表现官员们疑问的句子。
四、小结内容,汇报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上节课同学们已初读了课文。谁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过渡:人们想出哪些办法来称象?
二、细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结合
插图,边读边想:官员们提出了什么办法?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找到
相关自然段,多读几遍,画出相关
句子。
2.同桌交流,互读。
3.学生汇报,读出所画句子。
4
.读第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官员们的称象办法,为什么直摇头?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
理解“直摇头
”。
5.读第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6.小组讨论:
1)比较官员们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说一说:谁的办法好?好在哪里?
2)曹冲称象的办法分几步?
7.小组汇报,朗读文段,做实验: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 <
br>8.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读第四自然段时,抓住“才”“先、再、然后”等词语理解文
段内
容,体会曹冲遇事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的好品质。
9.思考: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吗?他是怎样想出这
个办法的?引导学生理解:第一,曹冲认真
听别人议论,从中受到启发;第二,最主要的是他平时注意观
察、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10.质疑释难。
11.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相机指导理解“果然”以及曹操为什么微笑着点点头。
三、朗读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你喜欢的词语。
3.复习词语。
4.用“先……再……然后”说句子,写句子。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议、论、官”等难写的几个生字。
五、总结全文
你喜欢曹冲吗?用一句话来夸一夸他。
六、拓展延伸
如果让你称象,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
七、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2.查找相关历史人物曹操的资料。
八、课外实践
在生活中你遇到了什么难题?你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
5.《红马的故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
字,理解9个字。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及生活理解“自由、含苞待
放、居然、”等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意思,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2.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你喜欢画画吗,都画了些什么内容。
学习过程:同学们,平时最喜欢什么老师上课,问什么?
一、学习任务:
1.听红马故事,,说说故事中的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
2.自由读课文1——3遍,圈出生字词。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_________。
4.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记
住字形,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
解新词的意思。
抄写本课所圈得带有生字的词语一遍。
读本课中会认的九个字三遍。
理解词语:
自由、含苞待放、居然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自主、合作、探究
1.比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实行分角色朗读,相互促动,协助别人读好。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组内交流,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三、达标检查
1.小组听写本课所圈的生字词语。(写在自己的听写本子上)
2.我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话,
3.我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我知道“居然、怪物”的含义。
四、我的收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角色读课文。2.知道在学习
、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乐,初步了解冒号的用法。
知识链接:谁来说说尝试后成功的喜悦的事情。
学习过程: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
出示自学提纲,学生小组自学,相互交流,教师巡视。
1.读课文思考, a. “我”为什么最喜欢美术课?用彩笔画出说明理由的相关句子。b.当
“我”说不回画的时候,老师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c.老师为什么说“我”画的红马“很
好,
很好”? d.从老师的言行中你体会到了什么?e.请你画出带有冒号的句子,读两遍,说说
冒号用在
这用什么作用?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我来闯关
(1).我会用下列的句式说话。
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我还知道老师为什么说“我”画“的红马很好很好。( )。
3.读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4.我更能写本课所圈得生字词语。写在下面,每个词写一遍。
四、学习收获
五、拓展想象
其他同学看了“我“的画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6.《一封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生字,会写田字格内的生字。
2、能准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出示:一封信。
大家看,这是一封什么?
对。当亲友不在身边时,我们能够把想告诉他的事写成一封信,送给他。今天,我们就要学
习一篇关于
写信的课文。
2,谁来读一读课题? (评价,后鼻音读得很准确)
齐读课题。
看着课题,你能提几个有质量的问题吗?
生交流。
二、整体感知,自读质疑。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并穿插学习文中部分生字及词语。随机提问:露茜写了几次信?
2,
自己轻声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露茜每次分别写的是什么?第一次写的内容用直
线划下,第二次写
的内容用波浪线划下。
3,想一想,这两份信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
三、精读品赏,导学悟情。
1,学习第3节
(1)请一生读第3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封信里写了什么?
“亲爱的爸爸!”评价:对,写信的时候,要先写称呼,说清楚这封信是写给谁的。
注意到了吗?一般的书信格式里,称呼后面是冒号。这里用了什么?
感叹号表达了什么呀?
对,找找第一小节,爸爸什么时候才回家?现在“只有”露茜和妈妈在一起了。露茜要一个
人回
家,一个人烧饭,家里静悄悄的,要开收音机才能有点声音陪伴露茜。假如爸爸在家,多好
啊!不过,要
那么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爸爸。所以她心里对爸爸是多么地——?想念。谁能把对爸
爸的想念读出来?
生范读。指导朗读。
(2)我们一句一句找好吗?信里写了什么?
A,信的内容里,第一句就告诉爸爸,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B,还写了什么?以前能每天看到爸爸,现在呢?
C,
妈妈为什么哭?你猜猜。同桌交流。对啊,我们猜想了那么多可能发生的事,
爸爸也可能会胡思乱想。
D,还写了什么?是呀,负责修理东西的爸爸不在家,我们真拿坏的台灯没办法。真令人伤心
啊
。而且,我们发明的新的游戏,就是“扮鬼脸”。请生做动作。是呀。你觉得他扮得怎么样?
不过这样的
乐趣,却没办法和爸爸分享,你觉得露茜心里怎么样?生交流。
E以前还经常能够和爸爸玩游戏。现在
呢?谁来读读后面的句子?老师听出来你语气里的失
落了,你觉得哪个词语写出她的伤心?指导朗读。男
女生读。
这封信越写越让人——伤心。谁来做伤心的露茜?一生读整封信。齐读。 <
br>(3)总结:露茜写的好像都是一些不开心的事情。这样写也能够。我们平时写作,就是自
己怎么
想,就怎么说。但是,爸爸看到这么多让露茜伤心的事情。可能会怎么样?
(4)是啊,露茜看到妈妈过来,也觉得自己的这封信写得——不好。
2,所以妈妈让她—
—重新写。
(1)理解“重新”。
(2)这次写信,注意到了吗?是露茜一个人的话吗?
(不是,是妈妈和露茜的对话。)
露茜说:“亲爱的爸爸!”
妈妈说:“我们过得挺好。”
妈妈的话就是想让露茜告诉爸爸,接下来的信,能够写生活里让人——高兴的事情。
(3)出示:12“太阳闪闪发光。有一条小狗,名字叫希比。阳光下,小狗又蹦又跳。”
这里没写出来是谁说的,你能猜猜吗?为什么?
生交流。
对,当我们根据上下文完
全清楚是哪个人说的话,就能够省略引导语。这样更能表达露茜急
切的心情。露茜为什么急切?她想告诉
爸爸什么?整个句子让你感觉怎么样?指导朗读。
(4)刚才说,台灯坏了,修不好,很让人伤心。现在妈妈找爸爸要什么?(出示:螺丝起
子)
爸爸不在家,我们能够——自己修。对。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5)出示:
“现在我们吃炒鸡蛋。”这句话是谁说的?
这句话看起来普普通通,不过爸爸看到了肯定会笑起来。你
觉得为什么?同桌交流。(爸爸
好像能够闻到香味。爸爸想起了炒鸡蛋的味道。) 是啊,普通的一句话
,能够让爸爸知道妻子和
女儿过得很好。还是和自己在身边一样。能够免去爸爸对家人的担忧。露茜是怎
么样地说这句话?
(开心地,得意地,深吸了一口气??)指导朗读
(6)妈妈还宣布了一
个好消息。谁来读?露茜的反应是?学习“噢”,指导字形。谁来演露
茜?生表演。
(7)总结:现在你对比出来了吗?两封信内容不同,收信人的感受也有什么变化?
(8)小组交流。
(9)是啊,露茜的第二封信虽然内容很平常,但是这些令
人高兴的小事,告诉了爸爸,她
和妈妈过得很好,让爸爸不用担忧。多么善解人意的孩子啊,让我们再来
读读露茜和妈妈写的信,
把快乐传递给爸爸。男女生分读。
(10)信的最后,露茜不但表达
了自己的思念,还画了——一大束鲜花。表达了对爸爸深深
的——祝福。
四、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了《写信》这篇课文,从两封完全不同的信里
,感受到了露茜对爸爸深
深的爱。
2,回家后,请和同伴们一起讨论,说说怎么样写信。
7.《妈妈睡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1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同学之间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
协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教学难点:
协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妈妈睡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学生的照片集
2、学生谈观后的感受
3、拿出自己准备的家庭照,互相交流、分享。
4、过渡
师:谁注重过爸爸妈妈?(学生回答)
师:有这么一个小朋友,在妈妈睡着了的时候,仔细地看着妈妈,你们想不想听听他讲讲?
二、学文
(一)揭示课题理解课题。
1、出示课题:妈妈睡了
2、指导读题目,读出情感。
(二)配乐范读
(三)交流感受
让学生谈谈听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想说的。
(四)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老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互读。
3、指名接段读文。
4、学生评价刚才那几个同学读书的情况。
(1)评价优点
(2)提点意见
5、出示带生字的重点句子。
(1)读句中的生字。
(2)读句子
(3)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4)去掉生字所依存的语境,只剩下生字,再读。
(五)有感情地读课文。
学生谈观后的感受
交流感受
三、自读课文
有感情地读课文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感受、交流、分享家庭照。
从指导读课文题目,到教师范读,图文并茂,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识字是低年级学习的重中之重,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实行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
升华文中的情感和思想
写字
四、学后总结
课后延展师:仔细想,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1、自读
2、班内交流。教师
适当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睡梦中的妈妈好
慈祥”、“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一)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远望”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远望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古诗录音、相关古诗的资料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实行古诗背诵比赛
,看一看谁的古诗背得又多又好,是“诗王”,
好不好。
2.当学生背到《登鹳雀楼》时,教
师引言导入,板书课题。(出示CAI课件)这天,当诗人
王之焕来到了黄河边上的鹳雀楼,登楼远望,
一轮红日依傍着山巅逐渐下落,在脚步下,黄河波
涛汹涌,奔腾入海,非常壮丽
。这时,诗人王之焕想道:如果想要看到更为广阔的风景,就必
须努力再上一层楼。
3.介绍黄河。出示CAI课件。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请学生读古诗,检查预习情况。请学生把学习的情况告诉大家。
2.请学生用“O”圈出自己还不理解的字,并去向自己的朋友求教。
3.听教师范读儿歌,正音。
4.教师领读儿歌,学生跟读。
5.分小组读。
6.学生试读。
7.同桌互读。
8.抽学生读。
9.自由读
10.齐读。
11.表演读。
三、学习生字
1.请学生用“
”画出生字。
2.学生自己试读。
3.小组学习,把自己会读的告诉伙伴,把自己不会读的向别人请教。
4.师教读,正音。出示CAI课件协助学习生字。
注意后鼻音“登”、“黄”、“更”、“层”。
5.小老师教读。
6.叫号游戏。
7.用生字卡片开火车比赛。
8.扩词扩句。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朗读背诵。
六、探究学习,养成习惯。
1.收集古诗,看谁背得多。
2.收集相关黄河的资料。
(二)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理解本首诗中的“紫、尺、疑”三个生字,熟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
体会“生”与“挂”二字的用法之妙,想像古诗所描述的意境,感情
朗诵这首古诗。
3、感悟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教具准备:
庐山瀑布实景录像。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
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
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
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
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
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1、师范读全诗。全班自由读。
2、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3、全班齐读这首诗。
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
准确些?解释题目的
意思。(指名回答)
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师:这
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
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
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
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
香炉峰。
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看完后,请你来夸夸它。(观看后指名回答)
师:对,夸得真好!我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夸的?
4、指组读第一句诗。读注释①和②。除了
这两个词,诗中哪些字你不理解?说整句诗的意
思。读。
5、总结学法:读诗句、看注释、说意思。
6、根据以上学法自学二、三、四句诗。
7、汇报自学情况。
为什么要遥看?
“飞流”、“直下”说明什么?
怎么理解“三千尺”?
“疑”是什么意思?
师:学到这,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提出来。(质疑解答)
师:现在谁来说说全诗的意思?(指名回答、同桌互答)
三、自读自悟,深入理解。
师: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生、挂、飞、落……)
师: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
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能用“啊,――真――”的句
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印象。此时此刻
,你最想对李白说什么?背诵、注意重音,再读古诗,
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指导默写。
四、总结学法:(出示小黑板)
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1、读诗题,介绍作者
2、读诗句,理解诗意
3、再读诗,体会感情
4、背诵默写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抓住黄山“四绝”之一—怪石,娓娓道来。文章共六个自然段
,第
一自然段从总体上讲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引出黄山奇石。第二至第五自然段重点介绍黄山的四块奇石,其构段方式有所不同。第六自然段写出黄山还有其它奇石,引发读者的想象和对黄山石
的喜
爱之情。本文图文并茂,文章抓住一个“奇”字,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原本无生
命,但在作者
笔下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令人无限神往,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
情。教师要让学生在一
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提升语文水平。
教学设想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
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
受到熏陶和感染。整合语文教学的多维目
标,以精心设计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感悟
黄山石的“奇”为突破口,通过图片、多媒体课件
直接感知石之“奇”,动情的朗读找出“奇”,
广泛的交流品味“奇”,重点词句主动的想象夯实“奇”
,积累内化再观“奇”,在自主活动中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水平:
⑴能准确认读“尤、巨”等18个生字,准确书写“区、秀”等10个生字,并且注意美观。
⑵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⑶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
2、过程与方法:
⑴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理解黄山石的特点,体会对黄山石的赞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爱黄山石的特点,向往去黄山看奇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
教学难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实行背诵,在研读中体味美的语言、想象美的意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 。
教学过程
一、说图初读,感知“奇”
1、同学们,咱们都是大山里的孩子,生在大山里,长在大山里
。咱们对石头应该说是非
常熟悉了,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幅与石头相关的挂图,大家想不想看?
课件展示:文中第2、3、4三幅插图。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然后要求展开想象,准备说图。
师加以指导,如:那石头是什
么样子?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看到这石头你会想到什
么?等等。
2、教师配乐读课文。
让学生找出与3幅图所对应的段落,再图文对照。
3、初步感知课文。
课件展示
第一幅插图。
让学生边看边思考:课文哪一段描写了这幅图上的画面?然后图文联系,明白黄
山奇石是黄
山风景的一部分。
师简单介绍黄山四绝。
4、学生自由读课文,再次感受“奇”。
二、整体感知,找出“奇”。
1、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2、这里的石头既好看又奇妙,课文中具体介绍了哪几块怪石?
3、师板书:
仙桃石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三、细读探究,品味“奇”。
1、课件展示:第二自然段内容。谁愿意把“仙桃石”给大家介绍介绍?
2、小组讨论。用“这个部分先写……接着写……最后写……”的句式归纳本段内容。
汇报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出:这个部分内容先写’仙桃石”的名字,接着写像什么样子,最后
写在什么
地点。
3、让学生从外形上看,从来源看仙桃石的“奇”。
4、小组讨论交流。
用同样的方法来完成3、4、5段的阅读。
师提示:
⑴要结合课文插图。
⑵要尝试使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实行归纳。
⑶名字、样子、地点能够交换顺序。
5、反馈。
⑴谁能把“仙人指路”介绍给大家
啊!它是什么样的?你能给大家读读吗?再找同学有感情
的朗读?
⑵接下来该去看哪块怪石了?找同学读课文。
师:有一只猴子,蹲在高高的山头上。望着翻滚
的云海,它是被那美丽的景色迷住了,看呆
了,能体会着读读吗?谁再试试?
师:关于这只石猴你有什么想法?
⑶还有一块石头没介绍呢?它叫什么呀?
师:雄鸡为什么变成了金光闪闪的金鸡?
师:看到他想到什么?
师:带着你的想象读读这个段吧!
四、找重点词,夯实“奇”。
1、朗读2、3、4、5四个自然段,体味意境美、语言美。
2、课文中具体介绍的这几块怪石,从哪些词能够看出它们有趣,神奇呢?
例如:师生分析出
“仙桃石”这个奇石,一“飞”一“落”把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
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的从天上飞
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
板书:
仙桃石 飞、落
猴子观海
抱、蹲、望
仙人指路 伸、指
金鸡叫天都 伸、啼叫
3、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积累内化,再观“奇”。
1、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考:这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2、黄山奇石数不清,可惜
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等就没有具体说了,
谁能用前面研究的四种奇石的构段方式
,说说它们个是什么样的,敢和书上写的挑战吗?
3、小组任选其一实行练习。
4、小组汇报展示。
六、总结全文。
黄山的奇石真是有很多,说也说不完。那我们就尽情地读读整篇文章,好好欣赏欣赏吧!
今天我们领略了黄山奇石,你回家准备给爸爸妈妈怎么说你的收获呢?
10、《日月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要求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重点难点
准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看片,揭示课题
1.
小朋友们,我们祖国有许很多多美丽的地方,你去过哪些地方?
2.
在我国的宝岛台湾,也有很多风景如画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大家自己朗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反馈朗读情况
(1)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正音。(可采用多种方式进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绕
”“纱”的翘舌音、“名”“映”“胜”的后鼻音“隐”的前
鼻音以及“环”的介音)
(2)
看图识词,在学生朗读之后,适机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附近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建
筑,请四个学生上台,读词,并在画面中指出对应的事物。其他学生评议、协助正音。
(3)看图,在组内分节朗读课文。
三、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片、央、南、名、美、丽、岛”。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教师检查学生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效果。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生字各写一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要求
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难点
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卡认读生字、词。
2、齐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把你觉得写最美的地方,请多读几遍。
2、小组交流研讨。
(1)文章共有几个自然段?
(2)文中的“轻纱”和童话中的仙境指的是什么?
(3)什么吸引了游人?
3、指名汇报以上问题。
4、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三、总结全文: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很多多的中外游客。它不但是台湾人民的骄傲,大
陆同胞也它的
奇景而自豪。让我们再次走进日月潭的美景中,美美地读一读。
四、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日月潭
北边:日潭
清晨:隐隐约约
日月潭
南边:月潭 中午:清晰朦胧
风光秀丽
11、《葡萄沟》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杜老师想带同学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旅游,你们愿意去吗?
2、那好,请同
学们上车,做好。游客们请注意,开往新疆吐鲁番的客车正高速行驶在公路
上,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新
疆有名的葡萄沟。(板书:葡萄沟)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品读感悟。
(一)下面我想找
四名同学来做我的助手,读一读课文,向大家介绍一下葡萄沟,同时想一
想你觉得葡萄沟是一个什么样的
地方?(指名读课文)
这四名同学都读得非常的流利,而且很有感情。下面谁能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
(二)大
家说了这么多,老师也觉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一说
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觉
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用“ ”画出关键词语,并和同桌交流交流。
1、你们从哪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预设一:盛产水果。
(1)你是从哪
一段了解到葡萄沟盛产水果呢?为什么读这个段让你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
好地方呢?
(2)都有什么水果快说说?如果能吃吗到这么多水果高兴吗?快用喜欢的语气读读吧!
(3
)还有那些同学也是从这个地方觉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的?“盛产”是什么意思?鞍山
盛产什么?这样一
个出产这么多水果的地方,一定是个好地方。再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2、其他同学再来说一说,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
预设二:葡萄沟美、葡萄美、人好。
(1)葡萄沟的葡萄长得特别的好。你从书中哪些句子,词语中感到葡萄长得特别好呢?
(2
)抓“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一句体会:为什么读
这句话让你感觉它
美? “茂密”是什么意思?出示图片
看,作者用词多准确呀,一个茂密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特点,在
你眼里,你觉得它还想象什
么?仿说比喻句子。
(3)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
,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当你们来到葡萄沟,来到这茂密的枝叶
搭起的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你会有什么感觉
?那你能带着这种舒服惬意的感觉读一读这句话
吗?
评价:你的朗读让我一下子就感觉到阵阵
凉爽的微风向我迎面而来!你的朗读让老师仿佛置
身在这凉棚下面,真是太惬意了。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
清凉的感受读一读这个句话吧!
(4)谁能来说一说还能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到葡萄长得又多又好呢
?为什么读这句让你
感觉它长得好?
(5)
“一大串一大串”是什么意思?快看看书图。读读这个词。
(6)抓“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体会。同学们请看,
课件出示各种颜色的葡萄
红的像——……练习说比喻句。
(7)这就是葡萄沟里的
葡萄,当你看到这么美丽的葡萄时,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啊?那就
用你的朗读来赞美这些葡萄的美丽吧!
你的朗读让老师体会到了你对这些美丽葡萄的喜爱,谁还想读一读?听了你的朗读,那晶莹
剔透
的葡萄好像表现在我的眼前,真是让人垂涎三尺啊!还有谁愿意读一读?
(8)有这么美丽的葡萄,葡
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句话中还有个词概括了葡萄的颜色之多,
谁找到了?
课件出示五光十色的葡萄图片
你还知道哪些形容颜色多的词语?那么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
好吗?师:为什么不好呢?
看来用词的准确能使表达的意思更生动。课下咱们快把这些好词积累起来吧。
(9)说的真棒。请你接着往下看,你还知道了什么?你怎么看出来的?
同学们,如果你们现
在就是维吾尔族老乡,而老师我就是游客,用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你
们的热情好客吧!
评价
:你这个老乡不怎么热情啊!哪个老乡愿意招待我?恩,你这个老乡真热情。谁还愿意
来读一读?
3、这么多好还不止呢,你们谁知道它还有什么好?
(1)把它们酿成葡萄酒。用它们制作罐头。晒成葡萄干。
同学们说得好极了,老乡们把剩余大量的葡萄制成了葡萄干。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2)出示图片
(3)你回答的很好,那用这种方式制成的葡萄干到底有什么特点呢?在文中
找一找,用横
线画一画。
(4)颜色鲜,味道甜。(课件出示葡萄干)
葡萄沟的葡
萄长得这样好,品种又这样多,已让人垂涎欲滴,葡萄干又是这样的色鲜味甜,
又有这么多的用处,更是
让人垂涎三尺。所以书上说它是——(非常有名)
4、游览了这么多,你们说,葡萄沟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
三、升华情感。
1、同
学们,葡萄沟在哪?你还知道葡萄沟或新疆有什么好看、好吃、好玩的吗?如果此时
你去哪,你最想做的
事情是什么?
2、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像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只不过是众多瑰宝
中
的一个,希望同学们以后有机会亲自去看看,感受一下祖国的塞北江南。(播放新疆好地方)
播放音乐
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
1.理解“沿、际、信”三个生字;会写“沿、际、信”等八个字。
2.了解“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3.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发挥想象,初步了解课文寓意。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和对话。
过程与方法:
1.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
合,让学生带着问
题,有目的地去读课文。
2.课文朗读和理解寓意结合,课文情境和生活情境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寓意,感受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沿、际、信”三个生字。
2.会写“沿、际、信、抬、蛙、错、答、还”八个字。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初步了解寓意。
三、教学策略
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
沿”即井口的边,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自在井的什么位
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
“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
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
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
常大,大得没有边际”,进一步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
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教师再
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
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
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完成的。
2.通过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
3.通过摆一摆、演一演
,读一读等适合低年级儿童年龄特点的方法来协助学生理解难懂的
词语,进而理解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成语,你们还记
得它们吗?谁来说一说。(生答)教师相机
肯定:学习到的知识就能记住,你们真棒!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了“坐井观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则成语故事,齐读课题。观是
看的
意思,用你的话说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生答:坐在井里看天。
【设计意图】由已经学过
的《识字四》的内容入手,引入到新课的学习。注意知识间的衔接。
读题后,让学生解释课题,了解坐井
观天的意思,直接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
句子读通顺。然后圈出生字,画出生词。标出
自然段。
2.课文里有三个认读字,请同学们借
助音节自己读读这三个生字。课件出示:带音节的本
课生字。
3.去掉音节请学生带读这些生字。
4.开火车读词语。
井沿 抬头 青蛙 弄错
回答 无边无际
5.再次读课文,做到准确、流利。请七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想
,课
文主要讲的是谁和谁的什么事情?课文讲了小鸟和青蛙争论天有多大的故事。
教师顺势出图:青蛙和小鸟。
【设计意图】教师有目的、有层次地一步步安排学生读字、读词
语、读课文,达到理解生字、
读通课文的目的。让学生动笔圈画生字和自然段,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
习惯。
(三)朗读感悟
阅读第一自然段,了解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
1.请大家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请一个学生贴图,协助小鸟和青蛙找到它们的位置。
出示“井”图,学生贴小鸟和青蛙的位置。
2.理解词语井沿的意思。
师:井沿是哪部分,谁能指给同学们看?师顺势将“井沿”两个字写在井沿上。
师:大家看清
楚怎么写这个“沿”字,三点水,注意右边的上半部分是“横折弯”,没有
“钩”,不是“几”,下面再
一个“口”。
写好后,指生齐读“井沿”一词,然后师拿起生字卡片“沿”字,再齐读。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利用书中放大的插图,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井沿”,弄明白了
青蛙和小鸟各
在什么位置并随机识字。
4.理解“落”字。
师引导学生思考:明明是停在井沿上,课文中为什么说“落”?
理解小鸟是从天上来的,它从
上面下来,所以是“落”在井沿上。小鸟从天上来,飞了一百
多里,很累了,飞不动了,所以是“落”下
来的!
教师顺势鼓励学生能联系课文读懂了这个“落”字。
5.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落和停的比较,理解文中用词的准确并为深入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
础。
6.细读品味二至七自然段。
过渡:小鸟和青蛙就这样一个在井里,一个在井沿上,为天有多
大争论开了,他们之间你一
言,我一语,这就是对话。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争论了什么?
(1)整体感知。
①分角色读二至七自然段。
下面老师读解释语,一人读小鸟的话
,一人读青蛙的话。边听边想:他们各自眼中的天是怎
样的呢?
②学习生字“际”。
“际”字要求会写,生跟着老师一边写一边记。
师:“际”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什么?右
边是什么?“际”在这里是边界,也就是靠近
边缘的地方。那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呀?没有边际,很大很
大。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观点,避免琐碎的问题。板书中随文识字,随板
书识字,增强生字的复现,切实体现低年级字词教学的重点。
(2)理解小鸟的观点。
①无边无际这个词语在课文中的哪句话,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②请你试着把天很大的样子读出来,自己读,指名读。
③你们还从小鸟说的哪句话中看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
④观看多媒体动画片,理解天无边无际。
【设计意图】通过小鸟的两句话,让学生观看多媒体
动画片,进一步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
启发学生理解小鸟为什么说得对,提升理解事物的水平。
⑤句式练习。
小鸟飞过了( )( )( )(
)……都没有看到天的边际,所以它说天是( )。
⑥读好这两句话: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师:小鸟见了这么多东西,飞了这么远的路,还是没有看到天的尽头
,天大不大?一起把天
很大的样子读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句式练习进一步理解无边无际,理解小鸟为什么说得对并增强说话练习。
(3)理解青蛙观点错误的原因。
①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不过青蛙却认为小鸟说
的那些话都是大话。谁知道什么
是大话?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②谁能读出青蛙不相信的语气。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③青蛙和小鸟都坚持自己的观点,谁也不
让谁,小鸟说你弄错了,青蛙说我不会弄错的,你
们看,它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课件出示:
小鸟:你弄错了。
青蛙: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你是弄错了。
④生分角色读上面三句话。
⑤同学们观察一下,你发现小鸟的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⑥为什么这里要多一个“是”字? <
/p>
“是”就是的确、真的意思;强调青蛙真的弄错了。它们就是这样争论不休的,那么该怎么
读呢?
指名分角色读五至七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小鸟说的两句话的比较,强
调小鸟的自信,同时也理解青蛙的自以为是。
为分角色感情朗读对话打下基础。
⑦青蛙为什么笑了?小鸟为什么也笑了?
⑧分角色朗读全文。
7.总结全文,理解寓意。
(1)青蛙为什么会说错了呢?小鸟又为什么会说对了呢?
(2)学到这儿,你想对青蛙或小鸟说些什么呢?最好用上老师给你的几个词语。
课件出示词
语:目光远大、眼界开阔、见多识广、自以为是、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
目、不见泰山。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词语说话,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达到了训练
学生说话的
目的,又增强了积累和使用。
(3)此时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教师
小结:原来,青蛙坐在井底,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告诉他,天是无边无际的,
如果青蛙跳出井
口也会看到天怎么样?
看问题,如果站得高一点,就能够看得多一点,想得全面一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增强对寓意的理解。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自学“会写字”。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
2.交流记字方法。
3.观察字形特点,找相同点。
4.练习书写,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字的细小之处。
5.书写反馈,贴“沿”“际”两个生字,说一说写时应注意什么。
6.老师范写,边写边说
: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时,注意双耳
旁是两笔完成的。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7.出示“答”“还”请同学们说说写这两个字注意什么?
“答”上下结构,
要做到上窄下宽,“还”是半包围结构,左下包右上。要先写“不”再写
走之儿。
学生描红、书写。
8.展示评价。同伴之间互相欣赏一下。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你们喜欢故事里的谁?对了,我们不要做井底之蛙,要
像小鸟一样眼
界开阔。其实在祖国的文化宝库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成语故事,只要你像小鸟一
样努力,在书的海洋中
遨游,多读些有益的课外书,你也会见多识广的,而且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13、《寒号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1)本文是继
《小马过河》之后的又一篇童话故事,旨在教育学生勤劳自勉,抓住大好时
光勤奋努力,不要懈怠懒惰,
得过且过,荒废大好年华。
(2)本课没有直接与单元训练点对应的段落,教学时可选择课文的一个部
分实行落实单元
训练点的练习。
2.教材特点
本文是一篇使用对比手法写的童话。
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垒巢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
说明了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全文
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喜
鹊和寒号鸟是邻居。第二部分(从“几阵秋风”到“正好睡觉
”)写冬天快到了,喜鹊忙着垒巢
准备过冬,而寒号鸟却又是玩,又是睡,不去垒巢。第三部分(从“冬
天说到就到”到“得过且
过”)写冬天到了,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得过且过,还是不肯垒巢。第
四部分(从“寒
冬腊月”到结束)写寒冬腊月,喜鹊在温暖的窝里熟睡,寒号鸟却冻死了。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理解13个新词。
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几句话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准确领会寓意。
四、教学准备
1.寒号鸟的挂图或投影片。
2.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号”。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训练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
3.学懂课文第1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揭题。
(1)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多音字“号”。 <
br>(2)你知道寒号乌是怎样一种动物吗,(对课外知识丰富的的同学即时鼓励。教师出示挂
图或投
影片简介寒号鸟。)
2.布置自学。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我们学习后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
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点出你认为容易写锗的字,用“?”注出不理解
的词或句。
(2)读通课文,用“……”划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3)填空:这篇童话通过()和()作对比,写出了喜鹊是()的,寒号鸟是()的。
3.检查自学情况。
(1)听录音范读课文。(听后自评并纠正)
(2)指名读一读划出的词语。(互相交流评点)
(3)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点拨:“懒”字中间“束”羽写成“束”。)
(4)指名填空并齐读。
4.练习按时间顺序组句成段。
(1)指名读读用“……”划出的表示时间的句子。
(2)将学生读出的句子按顺序出现。
(3)学生独立默读体会,哪些句子跟季节变化相关,哪些句子不能表示季节变化?(删去
跟季
节变化无关的句子)
(4)这些跟季节相关的句子应该怎样排列?为什么?
(5)练一练:《作业本》第5题。
5.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全文。 (2)说一说:课文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是写“冬天快要到”的事;……是写,“寒
冬腊月
”的事。
6.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读懂三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哪句话的意思是最主要的。(指导看插图)
(2)体会寒号鸟的懒惰。(学生理论,互评)
(3)齐读第1自然段。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讲读裸文,理解“漫山遍野”、“哀号”、“得过且过”、“哆嗦”等词语的意思。
2.巩固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抓重点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
3.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幸福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得到。
4.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录音磁带一盒。
2.小黑板若干块。
3.幻灯片若干张。
4.寒号鸟、头饰各一只及喜鹊贴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整体切人。
1.根据简笔画,说话导入。
2.整体回顾,说说这是一只()的寒号鸟。
()的喜鹊。
二、学习2~5自然段。
1.默读2~4自然段,思考: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一一一”划出)
2.检查,出示幻灯(1),抓“累”字体会寒号鸟懒惰。
3.还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出
示小黑板(1):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
“……”。
4.抓“不听劝告”深人体会寒号鸟懒惰。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喜鹊怎么劝告?(结合指导读、指读→评点→范读→自读→齐读)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
不听劝告?(圈圈划划,自读体会,结合指导读寒号鸟的话:指读→
评点→自读→男女生对读)
d.指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寒号鸟不听劝告结果怎么样?(结合理解“直打哆嗦”、“悲
哀”,指导
读“悲哀地叫”的句子)
5.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想象自读→指读评点→女生齐读)
三、学习6~8自然段。
1.回顾学法:抓“不听劝告”这几个重点词语提问解答,深入理解课文。
2.启发学生围绕“还是不听劝告”自己提问,师小结后出示小黑板(3):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谁怎么劝告?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
d.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结果怎样?
3.学生轻声自读,思考上述问题。
4.四人一小组讨论,准备汇报。
5.汇报自学。(学生自由汇报,老师随机点拨,穿插朗读训练)
点拨要点:
①问题b,比较 喜鹊说:“……”
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说:“……”
体会感情变化→指导读好语气。
②问题c,结合理解“得过且过”,指导读出寒号鸟不耐烦的语气。
③问题d,结合理解“最
后的哀号”、“漫山遍野”等词,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
里发出最后哀号时的样子。指导读好第
八自然段。
四、返顾全文,深化理解。
1.齐读第九自然段。
2.深入思考,同
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在温暖的窝里熟睡,而寒号鸟却在黑夜里冻
死了?(结合完成作业本)
3.订正作业,随机小结,完善板书。
4.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小结学法,用幻灯打出:
抓重点词 提问解答
展开想象 感情朗读
五、分角色扮演朗读。收课。
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葫、芦、藤、哇、盯、邻”六个字,会写“棵、挂、哇”三个字。
★准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观察画面,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生
长的规律。
★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重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观察画面,知道葫芦生
长的规律。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葫芦叶(绿、黄)、识字大全(哇娃洼蛙挂桂)、词组卡片
2、作业纸 <
br>3、日积月累:自以为是,神气十足,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大)漠不关心,毫不在意,满
不在乎
(形容一点也不在乎)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直观导入
1、小朋友们瞧,王老师给大家带什么来了?出示一张葫芦图:(葫芦)
师:小朋友们这么热
情,可把葫芦高兴坏了。不过,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芦单个读第二声,
在这读轻声(连起来读hú
lu)再和它打个招呼。
生再读词(葫芦)
2、谁知道葫芦有什么用处?
葫芦不
但能够食用、药用,还能够做成工艺品和乐器,这个是葫芦做得乐器,叫葫芦丝,能
吹出清脆的乐曲来。
3、今天王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本寓言故事书,书的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芦》,嘘
,
小声再来读读题目。
二、送故事,扫清字词
1、想听故事吗?那就开始了! <
br>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挂着几个可爱的小葫芦。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
几次。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却一点也不着急,毫不在乎地想:有几个虫子怕什
么!蚜虫又不会
把葫芦吃掉!想着想着,他又捧起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
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
南瓜才好呢!”有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盯着葫芦了,叶子
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
人感到很奇怪,头一昂,手一甩,神气十足地说:“什么?叶
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没过几
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
个一个都落了。
故事好听吗?想自己读吗
?那就打开书,第63页,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
到生字新词多读两遍。开始吧。 2、大家都坐端正了,竖起耳朵仔细听:“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尝一尝”,我们来摘
葫芦吧。
a谁先摘?你先来?他摘一个,大家跟着摘一个。
全摘对了,仅仅葫芦还没熟,掉不下来。让
我们再耐心等待。接下来进入识字大擂台的环节,
你能够和大家分享你的识字经验,提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
(令加右耳朵,前鼻音),(哇换偏旁:蛙洼娃挂佳桂)瞧,老师把它集成了一本识字大全,
咱们一起念念。(藤,上下结构草字头,下面也读滕。还有哪些植物有藤?南瓜、丝瓜、葡萄)
(演
一演:为什么要长眼睛?它的意思是什么(看),眼睛盯着王老师,看谁上课最认真。
或者眼睛盯着大屏
幕,咦,拼音帽子不见了。)
B葫芦已经成熟了,摘掉拼音帽,大家一起摘。
三、有图文,感知课文
(一)出示图1
1、满载而归!!摘完了葫
芦,我们再回来看看这本书,好像缺点什么哦?第一页竟然没有
插图!看来遇上了一个马虎的出书人。如
果请你画插图,你觉得应该怎样画那棵葫芦?能够从文
中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A藤的特点是(细长)读:细长的葫芦藤
b(画藤画两片叶子)
c叶子够吗?为什么,文中怎么说的?(长满)
d葫芦花长得什么样?读: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画小葫芦)
A小白花谢了以后就要挂小葫芦啦。小葫芦怎么样?(很可爱)
b文中怎么夸小葫芦的?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谁比他更喜欢?
c女生喜欢吗?
2、这棵葫芦真的画好了吗?我们边看图画边来填文字。
准确无误,送入故事书,嗖!
3、仔细图画和文字,你能感觉到这个人喜欢葫芦吗?
(动作:小心翼翼地捧着葫芦。)(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不是隔几天去看一次的,也不是一天看一次,而是: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6、让我们和这个种葫
芦的人一样,心中带着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让葫芦在我们
脑海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葫芦长得这么好,春去秋来,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
没有,你从哪一段里找到
答案的。
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板画
:小葫芦变黄,落了)此时此刻,
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
生:我心里很难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一个一个地落)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读到这,我想小朋友和老师一样,心中有个大大的问号,小葫芦为什么会变黄,一个一个都
落了
?我们来做做小小侦察员,去查查葫芦落地的原因吧。
你们先猜测下,是谁的原因?
蚜虫,对,他不过罪魁祸首。记得咱们的棉花姑娘也是因为他们而生病的。还是谁的错呢?
种葫芦的人有虫不治也逃不了干系。
但咱们口说无凭,得有证据,请大家在课文2、3自然段
中找找,哪句话看出种葫芦的人有
虫不治?
1、叶子上的虫怕什么!
A他在想这句
话时,是怎样的表情?对了,很不在乎,我们能够用成语来帮忙,老师先来试
试,他(自以为是,漠不关
心,毫不在意,神气十足,趾高气扬,满不在乎),心想:有几个虫
子怕什么!挑个喜欢的词,你也来试
试。
B让我来采访一下,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意思是说?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C对比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师:请把这两句话对比起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请你来对比着读,谁能把标点读出来?
生:上面句,有感叹号,语气感情更强烈。
师:同样的意思能够有不同的说法,用!语气感情更强烈。
2、
还有其他证据吗?(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有2个问号,谁能读好?(很自以为是)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说——
生:叶子上的蚜虫不用治。
师:现在,老师不用教,相信你们也能读出不同的语气来,同桌练一练。
师:
小朋友练得真起劲,那个种葫芦的人趾高气扬,自以为是的模样,你们能把他读好吗?
男生读上面的,女
生读下面的。
3、收集完证据,咱们要原音重现。把当时的情景演一演。谁想扮演种葫芦的人?谁当邻
居。
咱们是旁白。准备好了吗,12开始了!(合作读2、3自然段)
四、生字歌,巩固记忆
葫芦落地案终于水落石出,王老师把这个故事变成了一首小儿歌。谁先来念一念?
本课生字你
都掌握了,真棒,有三个要求会写的字宝宝,瞧,他们出来和你们打招呼了。谁
想当小老师提醒大家。
棵,左窄右宽,注意果的笔画。挂,右边两个土,一大一小。
师范写,生练写。
这首儿歌还能唱,听音乐!让我们一起唱起来!
五、选作业,课外延伸
种葫芦的人
吸取了这次的教训,他决心明年再种葫芦,又会怎么样呢?大家能够发挥想象,
继续编故事,回家讲给爸
爸妈妈听。还能够收集几个寓言故事,和同学分享。下课!
评课:
1、读要体现目的,初读感受后,能够问:那句话特难读,哪个字特难记?
2、编课本剧,问问哪个同学演的好?或者揭示主题。
全体起立不要多用(多用于情绪激昂的课文)
3、识字环节,问题要小,否则学生无处落脚。
识记时,编故事,不要扯太远,如:居:古
人的头上有具尸体。邻:司令的右耳朵被邻居割了。令人毛骨
悚然,灰色至极的故事,需要老师
引导。
从字义方面讲,居有安居乐业之义,和屋一样,尸代表房子。
邻距离很近,可从甲骨文演变讲起。
4、句式训练需要拓展
5、小小侦查员,猜测能够最后出示
6、日积月累,应用能够出示填空:他——,心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15.《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
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
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苦,感受大禹的顽强意志,读懂”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大禹的献身精神,
从
而了解大禹是一位伟大的英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复述课文内容,引读下面词语
滔滔
淹没
冲倒
无家可归
2.齐读这些词语:想象故事。
3.理解“英雄”:什么样的人是英雄?
4.提出话题:
15课里被代代相传的伟大英雄是______?
大禹是做了什么事成了伟大的英雄的呢?齐读课题。
为什么大禹治水能成为伟大的英雄呢?
二、朗读感悟
治理洪水
仔细察看
挖通
劈开
被制服
非常感激
伟大英雄
代代相传
(一)了解洪水的危害
1.观看洪水的视频:我们先来看看大禹治的是什么样的水?
2.交流
(1)说说, 你看到了什么?
(2)能够用第一小节的那个词来表达你所看到的?
(3)把你看到和想到的这个词语所描绘得情景读出来。相机引导想象:读这个词语的时候,
你想到了
什么,会担心什么?
“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 、“无家可归”
3.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小节: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感情朗读。
4.小结:洪水多么凶猛啊,它夺
走了人们的食物和家园,给人们带了巨大的灾难,人们没
有吃的,没有住的,生活该多悲惨啊!
(二)感受治水的艰难
1.感受“决心”大。
(1)看到这样的情景,禹心中会怎么想?(提炼概括出“下决心”,有感情朗读这个词。)
(2)出示“决心句”,朗读。
2.感受“治水”难。
(1)整体感知:他又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请你读出描写的句子。
你感受到治理洪水怎么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2)体会“察看句”
a治理洪水有多辛苦呢?先来看禹治洪水做的第一件事,出示“察看句”,指名读。
b交流:你看到禹在察看水流和地形时有多辛苦?
c引导: 看图,这就是千山万水,一座座
、一条条,你能想象到要“走遍”会怎样的辛苦?
走得路多脚疼,腰酸背痛,晴天,太阳当空照,会--
----,雨天,大雨滂沱,会--------, 刮风,
被----- 下雪,被-----
多辛苦啊!读“走遍”“千山万水”
d小结:累、渴、饥、热、冷、疼、酸等等,这么多的苦,能够用
一个词来说就是——(千
辛万苦),读这个词。把这些苦都经历了,就是“吃尽”,读这个词。
e朗读:这么辛苦,禹抱怨了吗?怕了吗?放弃了吗?为什么?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禹?
(3)体会“引导句”
a 出示句子读:察看才是准备工作就已经千辛万苦了
,引导洪水流入大海就更加辛苦了,有
多辛苦?读一读句子。
b交流:引导洪水流入大海就更加辛苦了,有多辛苦?
c引导深入:为什么,这些事做起来更辛苦?有多难?
古今对比:看图,现在人怎么挖河,怎么劈山的?
那时候有挖土机、有卡车、拖拉机、铲车吗
?要把那么多的河挖通,要劈开这么多座山,只
能靠什么?多难啊!简直难以想象。读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 感受艰难。
d小结:这么艰难,禹怕了吗?放弃了吗?为什么?你感受到禹是个怎样的人?
e 朗读:禹
治理洪水的决心多么坚定阿,不怕苦,不怕难,勇敢顽强地和洪水实行斗争,这
都是为了什么?齐读这小
节,一起来感受禹的这份英雄气概。
(三)感受“三过家门”的无私
1.出示:治理洪水是
多么艰难,多么辛苦啊,禹用了13年的时间治理洪水,在这十三年
里,有一件事特别感人,是什么事呢
?读一读课文第3小节。
2.这个故事就是有名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为什么那么有名呢?先来填
一填故事里的
那些数字。
3.抓住数字想象体会。
禹在外治水好多年了,好久没回
家了,都不知道家里是什么样了,这个次看看快到自己的家
了,他多想_____,想看看_____,
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如果进了家门就能_____,那多么
幸福啊!不过,一想到_
____,他就这样走了,这个次,他没进家门。
又过了好长的时间,第二次看看快到自己的家了,他
多想___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_____,
想看看_____,如果进了家门就能___
__,那多么幸福啊!不过,一想到_____,他就这样走了,这个
次,他又没进家门
又过
了好长的时间,第三次看看快到自己的家了,家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他多想_____,
想看看___
__,想看看_____,想看看 _____,如果进了家门就能_____,那多么幸福啊!不过,一想到_____,他就这样走了,这个次,他又没进家门。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抬脚就能进去阿,
不过他却,齐读“一次也没有进去看看”。
讨论感悟:他不爱自己的家吗?为什么一次都不回家看看?
4.通过“儿子”深化
禹的儿子十多岁了,为什么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难道禹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小结朗读:禹为了治水,为了让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而顾不上自
己的家,自己的儿子,这
就是伟大的“舍己为民”精神。这种舍己为民的献身精神多么令人感动阿,所以
这个“三过家门
而不入”的故事就成了千古美谈。谁记住了这个故事,按照课文说给大家听一听。配乐背
诵第三
小节。
三、总结拓展。
1.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禹不怕千辛万苦,不
畏千难万险,无私献身地一心治理洪水,
十三年啦,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洪水被制服了”,看图,看
洪水在各条河道里乖乖地流向大
海,不再乱跑,不再淹没农田,不再冲倒房屋,老百姓呢?看图(读“安
定的日子”。)
2.看看,人们是怎么感激他的
称他为“大禹”,代代相传
舜传王位给了禹。
人们建立纪念馆,塑像等纪念他。
3、对照着“英雄”的意思,联系大禹治水的精神,说一说,大禹为什么被称作伟大的英雄?
像大禹这样,------就是伟大的英雄,我们为有这么英雄的祖先而无比自豪。齐读这个代代
相传的
名字-------
四.写字。(略)
板书 略
16、《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字。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体会到朱德军长在“挑粮”运动中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起到模
范带
头作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
br>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
感情。
第l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识字写字;学习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介绍课前收集的关于朱德的资料,师补充。
2、
板书课题。理解“朱、扁、担”三个生字。
3、 全班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不会读的生字注上拼音。
2、自由读课后生字,在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5、相机学习第1自然段。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宝宝,认读生字。
2、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后面的生字。
2、学习课文,体会到朱德军长在“挑粮”运
动中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起到模范
带头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学习目的
1、复习生字
师:昨天我们理解了很多生字朋友,小
朋友们还理解它们吗?谁能将这些生字宝宝,搬到朱
德爷爷扁担两头的箩筐里呢?
2、(看插图)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
地势险要。1917年,毛
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
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上井冈山
.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3、上一节课,小朋友们想知道相关朱德爷爷的扁担的很多事情,其中最想了
解的是:朱德
爷爷干嘛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2—第4自然段:
1、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板书:挑粮上山)
2、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自由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板书:严密封锁,粮食奇缺)
3、说得对。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
出示书中的句子:“他穿着草鞋,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起路来稳健利落,年轻力
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
甩得老远。”
师: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强调“满满的”。)
师:谁想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师:谁能给他一个评价?(指名评)这个同学哪儿读得好,能够表扬一下他。
4、既然挑粮上
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
一想。(如果朱德不挑粮,能
够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他们希望朱不要过度疲劳……)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想
象,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是呀,这些就是战土们藏扁
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
体会到了什么呢?
师: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导学生读出心疼、关心的语气)
师:男女生比赛,比一比谁更关心朱德爷爷,更着急地把他的扁担藏起来?
6、真是“藏中见真情”哪!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没有)
师:从哪个词能够看出来?(仍然)
师:朱德做扁担的行为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是的,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
师:
是啊,朱德爷爷的一个“做”,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
质。这种精神极大
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
(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7、让我们再次朗读第2一第4自然段,感受朱德爷爷的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
神。
三、写字教学
1、小朋友们,你们看朱德爷爷用扁担送给咱们4个字。(出示“任、切、材、防”)
2、请你们来观察一下,怎么记住“切”这个字?哪位小书法家愿意讲给我们听—下?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4、仔细观察一下,这4个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5、学生说,教师评。
6、学生练写。
四、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在课后还能够找一些革命先辈的故事来读一读,增长自己的知识。
板书设计:略
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字,会认10个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
3
、通过阅读课文,体会周总理和蔼可亲的形象和平易近人的作风,更体会到周总理和傣族
人民亲如一家、
鱼水情深。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书写准确、规范。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人情入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
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
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会认本课德望19个生字,指导书写4个生字;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出示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2、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 师简介泼水节的来历及傣族的风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不会读的生字注上拼音。
2、自由读课后生字,在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
1、 自由读课文的、2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 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度、敬、赶、驶”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又是怎样
记住它们的?(让学生了解撇的写法,学会运笔、顿笔写出笔锋)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度”。
3、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后面底个生字。
2、学习课文3-8段,体会周总理和蔼可亲的形
象和平易近人的作风,更体会到周总理和傣
族人民亲如一家、鱼水情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里。而泼
水节是傣族所特有的一
个盛大节日。记得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格外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
他们一起欢度节
日,你们也想参加吗?
行,那就让我们一起度过这个——
2、齐读课题。
3、复习生字
二、自主探究,会文悟情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么过泼水节的?
1、白由读第3-6自然段,勾画相关句子。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1)先来看看傣族人民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
学生读出相关句子后,课件相机出示句子,顺序不限。
A、“一大早,人们敲
起象脚鼓。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从中你体会出什么?从哪
些词语体会出来的?抓住“一大早、
兴高采烈、四面八方、赶来”等词体会人们的急切、兴奋的
心情。指名读、评议、齐读。
B、
“为了欢迎周总理……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毽。”从中你体会出什么?(傣族人民用撒
花瓣这种独特方式
隆重迎接尊贵的客人,他们多么开心呀!)
C、一条龙船驶过江而,一串花炮升上天空。从“一条条”
“一串申”更能体现当时场面热
闹非凡,人们激动万分。引读,表演:人们搬动地欢呼起来:“周总理来
了!”
师生赛读。
D、配乐读第3自然段:
课件配乐(葫芦丝乐曲〈月光下的风
尾们〉),伴着这婉转动听的乐曲。让我们也加入欢迎的
人群,迎接周总理的到来!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A、学生读出相关句子后,相机出示句子o <
br>“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同傣族人民
一起载
歌载舞。”
a.说出表示动作的词:接过、敲着、踩着、载歌载舞。
b.谈体会:从周总理
的衣着、神态、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平易近人)周总理和普通
的傣家人一样,是那样的和蔼可亲。
有感情地朗读。
B、“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一手拿着的树枝蘸水向人们泼洒。”
a、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b、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说。
c、演一演:配乐师生表演,交际互动,互相祝福。
C“他还乐呵呵地舀了一碗水……幸福的热泪和清凉的水一起流淌……”
a、指名读,
b、说一说:说说姑娘和小伙为什么留下幸福的热泪?他们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C、周总理是多么的可敬可亲.姑娘、小伙的脸上已分不清哪是清凉的泉水,哪是幸福的热
泪,他们已
陶醉在这深深的祝福与关怀之中。此时,什么语言也无法表达他们的激动、兴奋、快
乐、幸福!
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赛读。
引读“清清的水,祝福的水……是那么开心!”
课件展示泼水节的场面。
分组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3-6自然段。
五、释疑小结,激情升华
1、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幸福、难忘?
总理
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快乐送给傣族人民,与人
民心连心.那么可
亲可敬。
2、傣族人民沉浸在这幸福的回忆之中,让我们深情地读读第7-8自然段!
六、课外延伸,激趣探究
1、查找、收集周总理的相关故事、图片。
2、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风俗。
七、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分析结构。
2、教师范写“祝”。
3、学生描红1个、写2个,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略
18、《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
活中
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本领。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全
文语言生动有
趣,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和表演。
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小,容易被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
吸引,所以,本课学习起来并不难。本课语
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强,根据学生
的这个特点,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读
文,读后分析人物特点。此外,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
让学生在一个活泼、轻松
的环境中理解课文,学习词汇,明白寓言故事。
教法学法:
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准,以读代讲,在反复诵读中体验课文情境,感悟文章主要思
想感情。所
以本课采用诵读法和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学媒体为辅助,利用白板的聚光
灯、拖拽、擦除等功
能,让学生在生动、形象、愉悦的情境中品读、感悟课文。
本篇课文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中年级儿童,他
们在语文知识和水平水平方面还不是很高,还不
能独立由语言文字来切实感悟文章深意。所以,学生要融
入一定的课文情境,合作交流,反复诵
读,这样才能体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难点:
揭示寓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
导入: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忍不住地走出家门。看,这是谁?你
能用一个词语形容
一下狐狸和老虎吗?(聪明、狡猾;凶猛、威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
在狐狸和老虎之间的故事。
(板书课题:狐假虎威)
二、品读课文,感受体味。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在书上找一找,从哪些词中能够看出老虎本的威猛?(理
解:窜过、扑过
去、逮住了)
(2)指导朗读。多么凶猛的老虎啊,你们这么读,让我感到狐狸未必被老虎逮到。再读
——
齐读。
2.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教师导入:老虎多么凶猛,眼看狐狸就要
成为老虎口中的美味佳肴,接下去发生了什么样的
事情呢?请大家自己读读2—5自然段。
⑴
指名分角色读2~5自然段,其他同学用横线画出狐狸的话,用波浪线画出老虎说的话,
注意表示它们的
神态和动作的词。{多媒体出示课文}
(2)集体讨论
①“狐狸的眼珠子骨碌一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狐狸在想什么呢?
②“扯着嗓子说”是什么意思?
③“你敢吃我?”这句反问句是什么意思?该怎样读狐狸的话
?(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具有威
吓性)
④老虎听了狐狸的话有什么反应?画出描写老虎动作的词
。(一愣、松开了爪子)这两个动
作说明了什么?老虎为什么被蒙住呢?
(3)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诵课文。
【多媒体出示课文,抓住对狐狸的说话语气的理解,引导
学生理解到狐狸面对老虎其实是胆
怯的,更突出狐狸的本质的狡猾。】
3.学习六至八自然段。
教师导入:接下来狐狸又想出了什么招数,想在老虎面前显示一下自
己的威风?请大家自己
读读6—8自然段。
(1)指名读文。
(2
)分组讨论:既然老虎放了狐狸,狐狸为什么不赶快逃命,反而要带老虎在百兽前走一
趟呢?(验证自己
刚才所编造的谎言)
(3)它们往森林走的时候各是什么样子?你读懂了吗?狐狸是神气活现、摇头摆
尾,老虎
是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4.表演配音
三、揭示寓意、拓展升华。
1、导入:百兽是被谁吓跑的?(老虎)从哪里看出是被老虎吓跑的,而不是被狐狸吓跑的?
填空
原来( )是借着( )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总结:人们把“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比喻
借别
人的威势来吓唬人的行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
2、小练笔:老虎明白了百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
板书设计:
狐假虎威
神气活现 半信半疑
摇头摆尾 东张西望
19.《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
(1)这篇课文讲了狐狸做了什么事?
(2)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只什么狐狸
(3)你从文章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4)给这只狐狸加个形容词
20、《纸船和风筝》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
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重点难点: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书后)(指名读、自由读)。
2、读句子,(自由读,
想读哪句读哪句,把幸福和快乐送给小伙伴;齐读,师生共同享受
这份幸福和快乐。)
是呀,
纸船和风筝让小熊和松鼠成了好朋友,给他们俩带来多少快乐呀!正当他们沉浸在这
幸福和快乐的时候,
这快乐却不没有了。
二、初读课文
读了课题,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读课文了吧?下面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字要想办法理解它,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
式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词。
把你们读的情况汇报给大家,谁愿意读?(请一对同位起立读词,出现问题即时纠正。)
2、学习生字。
单个读生字,齐读生字。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板画。
听说松鼠和小熊就把家建在了这里,大家看,
这就是他们的家,(出示教具,小熊和松鼠的
家)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他们的家应该各建在哪里
呢?
(2)贴房子。
(学生以课本为依据,在相互交流中贴对房子的位置。)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
1、了解课文大意。
松鼠住在山顶
,小熊住在山脚,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读读二至六自
然段,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
吧!
2、重点学习三、五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他们俩收到对方的礼物,可高兴了!
书上有两个自然段写了他们高兴的心情,是哪两个自
然段?(出示三、五自然段。)
试着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读。(学生自己读。)
哪里直接写了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3、配乐朗读一至六自然段,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
4、区别“漂”和“飘”。
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两个句子。)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教师小结:你看,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
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
相关,表示在水上“漂”;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相关,
表示在风中飘。我们的汉字多奇
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秘密。
二、学习第七自然段。
出示第七自然段,教师深情朗诵,感染学生情绪,使学
生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感
情,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八、九自然段。
1、小熊、松鼠,此刻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能告诉小鸟原因吗?
2、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齐读。)
3、原来你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
了,不过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
这是怎么回事呢?
四、学习第十、十一自然段。
虽然吵架了,但心里还都想着对方,还想和对方做朋友啊!
那结果怎样了呢?请大家自己
读读第十、十一自然段。
结果怎样?(小熊和松鼠和好了。)
友谊失而复得,他们的心情一定很复杂,咱们能不能通过读把你的心情表达出来?先自己试
试。
五、拓展练习。
1、是啊,松鼠将所有的纸船都放进了小溪,一只只纸船载着他深深的情意顺
流而下,小熊
看到这么些纸船向他漂来,会怎样呢?
2、小熊、松鼠,经历了这个切,他们以后还会闹别扭吗?
我知道你们都学会了珍惜友谊,你们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
大家说得太好了,我一定牢牢记住
你们的话,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呵护友谊,
愿我们大家永远是朋友!
21、《从现在开始》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
3、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教学重点
会认9个字,会写10个字。在阅读课文时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教学难点
分析容易错的字和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在美丽的
大森林里住着一大群可爱的动物。一天,狮子大王将动物召集在一
起,想找一个动物接替它做“万兽之王
”。都选谁了呢?
出示媒体资源中的三幅图片:
猫头鹰、袋鼠、小猴子、当大王的图片。
师
:这
样
换
来
换去,现在究竟谁成为森林里的新
首领了
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21课——《从现
在开始》
板书课题。
“始”加注拼音、认读,然后齐读课题。
二、示范朗读
1.提出听
的要求:课文讲从现在开始怎样呢?仔细听,听听课文讲了什么事?听后你有什么
感受?你在听的过程中
能理解几个字? 自己不理解的字记下来。
2.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
3.指名学生交流
师 :你听懂了课文主要讲什么?说说
自己的感受。
提
示: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它做万
兽之王。猫头鹰、袋鼠都命令动物改变原
来的生活习惯,弄得
动物们十分难受,而
猴子却让动物们按各自习惯的方式生活,得到了大家的拥戴。
三、指导自学
1.自由读书,提出要求:划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识
记字形,扩
词,划出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不懂的地方。
2.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难
读的词句和你喜欢的地方多读几
次。
3.学生小组自学后在小组中
汇报学习情况。
四、检查自学
1.出示媒体资源中的“读一
读”,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把你喜欢的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五、教学生字
1.我会认:小黑板出示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生字后,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学生扩词。
(2)说说你的发现,让学生把生字实行归类,提升识字水平。
(3)让学生自己读读生字,再互相考考是否都理解。教师用开火车等方式检查。
2.我会写:
(1)指名读课文后田字格中要写的字,正音。
(2)写字指导。找出你认为最难写的字,教师指导书写并在黑板上范写。
找出你认为最容易写错的字,并说说该注意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
“令(不要少点)、直(别
少横)、现(最后一笔是竖弯勾)”等。
(3)重点指导。 “之”的书写要注意:点不宜太小,捺要写平。“第”字的竹字头要写小些,整个字体不能
太长。“
轮”字的车字旁要写窄一些。四个左右结构的字,两部分要紧凑。
(4)学生练习写字,同桌评议,在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字旁边画上一个笑脸。
六、拓展学习
结合自己实际,用“从现在开始”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复习生字
教师出示小黑板上带拼音的生字:郑、式、惯、轮、眯、任、之、期、第。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师指导读音。
师:现在老师把拼音藏起来,你还能读吗?
齐读。
2、复习课文
师:大家把生字读得真准确,谁能流利地读一读课文?
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纠正发音。
二、逐段学习课文
1、第1自然段
师:
《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写得很有趣,现在我们把这篇课文好好读一读,把小动物读
活了,再加上动作
,那该多好哇,想不想啊?
师:那我们现在就来读一读。注意狮子大王应该怎么读。
指生读狮子的话。师评价。
2、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师:谁接着往下读。请其他小朋友仔细地听,看看他读得怎么样。
生接读猫头鹰的话。
师: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评价。
师:谁能读出猫头鹰的神气。
指名读。
师板书:神气极了,指导学生读。
(2)指导语气
师:咱们去看看猫头鹰当了大王是怎么样的。
观察文中插图:猫头鹰当大王的情景。
师: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只猫头鹰它神气吗?神气在哪?找找。生答。
师:谁能把猫头鹰当大王神气的样子读出来。
生读。
师:请小朋友们注意,后面有一个什么号?(感叹号)
师:猫头鹰的口气是下命令,看谁能读出来。
生读。
师范读。生齐读。
(3)演一演
师:能不能像猫头鹰演一演,跟同桌先练一练。
生练。
师
: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试一试,现在在座的都是林中的小动物,现在走马上任的就是猫头
鹰大王。动物们
,猫头鹰大王让你们白天睡觉夜里做事,你们愿意不愿意啊。
同桌互说。
师:好,刚才小朋友们你说我说他说,课本上一个什么词是什么?
提示:议论纷纷。
师:我们把这个段读一读。
生读。师指导。
3、第3自然段
师:孩子们,第二个星期谁上任了?
生:袋鼠。
师:谁来读读。
指名读。请其他学生评价。再指名读,要求读出袋鼠的激动心情。
师:请同学们观察文中袋鼠当大王的插图,看完之后,你想说什么?
生答。
师:一起把袋鼠的话读一读。
生读。
4、第4自然段
师:等到第三个星期,谁上任了。
生:小猴子。
师: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不出声音,默读。
生默读。
师:猴子当上万兽之王后,小动物们为什么担心,又为什么激动得欢呼起来。谁来说一说?
提
示:动物们怕猴子命令大家住在树上所以担心。欢呼是因为它尊重它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
方式。
师:这段话老师想跟大家一起读一读。咱们来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读。
5、小结
师:狮子大王要宣布竟赛结果了,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我还想请一个小朋友来宣布,郑重宣布。
生读。
师:小猴子当上万兽之王了,谁来对小猴子说说心里话。生答。
师:有没有同学想对袋鼠和猫头鹰说说心里话。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尊重他人
三、读读演演
1、自由读课文,读好每个角色,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在旁边画个笑脸。
2、学生自愿组合,分角色表演故事。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评委,看哪组被评为最佳表演者。
四、拓展练习
1、续编故事:猴子当了兽王以后,动物们是怎样生活的?
2、说说班里的小干部哪些地方做得好?如果你当了小干部,你将怎样做?
板书设计:略
22.《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A.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了解诗的内容,能说出从哪儿看出山寺很高。
3、学会4个生字,3个认读字。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带大家走进一段录像。(出示课件1:悬空寺的视频)你都
看到了什么?
你能看出这是建在什么地方的楼吗?
2、这座楼就是山西悬空寺的藏经楼,唐代
大诗人李白曾在这儿游玩,写下了一首诗:夜宿
山寺。(板书课题)看老师怎么写“宿”和“寺”字。(
齐读课题)
3、你在哪儿见过“宿”这个字?“寺”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4、(再读课题)你从课题中明白了什么?(作者晚上住在山上的寺庙里。)
想象一下,白天人们到庙里参拜、进香,乱糟糟的,晚上的寺庙呢?(安静)我们应该怎么
读?(轻柔、
缓慢)(再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1、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想想你听懂了什么?(师范读)
2、自己读一遍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古诗,圈出生字,同桌互相读一读。
4、师:老师和大家一起读读这首诗,好吗?老
师读前两个字,同学们读后面三个字。(师
生共读)
5、我们交换角色,你们读前两个字,老师读后面三个字。
6、自己练读,然后齐读,最后请个别孩子读。
三、品读古诗:
1、自己读,看看
能读懂多少。不懂的地方能够结合书上的插图认真思考,还能够求助同桌
同学,实在不懂的一会儿我们一
起交流。
2、有什么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忙的吗?(危楼 高百尺 星辰 高声 恐 惊 天上人)
3、(出示课件2“危楼”)齐读,并用“危”组词。问:(看图)是一座什么样的楼?(很
高
)从哪儿能看出它很高?(楼周围云雾缭绕,直冲云霄;楼上的人很渺小。)(平地而起的大
楼看起来已
经很高了,何况这是一座建在山上的楼,就更高了。)板书:楼高
齐读“危楼高百尺”,体会这个行诗
还有哪儿表现了楼很高。(高百尺。真的有一百尺吗?
这是李白在夸楼高。李白是一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
人,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喜欢用夸张的方法。比
如他在赞美庐山瀑布时,曾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
银河落九天。”(出示课件:飞流直
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佳句。在他的眼中庐山瀑布有
三千尺高,能够想见他性格
中的大气和豪爽。)
如果你是李白,看到寺庙的这座高楼这么高,
你会是一种什么感情?(学生练读、指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重读了“危”字,为什么这么读?(危
高)
这首诗第一个字就是“危”字,和后面的“高”字巧妙结合,看来这座楼真是高耸入云,气
势雄伟。
4、还有哪行诗句让你感觉到这座楼很高?(手可摘星辰)
“摘
”这个字我们理解吗?谁能给它组个词?(摘抄、采摘、摘葡萄……)你是怎么记住它
的?(强调右半边
的“古”字)
读一读,说说你是用什么样的感情读的?(轻松、高兴)为什么感觉轻松?(因为一伸手
好
像就能够把星星摘下来,说明楼太高了,离天很近。)
(播放视频)现在我们和李白一起登
上了这座山上的一座高楼上,抬头看,你看到了什么?
(繁星点点,一轮明月……)星星离我们那么近,
近在咫尺,似乎我们一伸手能够摘到星星。多
美的夜空呀!多么高耸入云的高楼呀!读出李白此时的心情
吧!
再读“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句诗。(齐读、指读)
5、在一个繁星点点的夜晚
,站在高耸入云的楼上,李白说“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惊的写法,组词)自己读一读,你体会
到了什么?(李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
人。)站在楼上大声说话,真的会惊动了天上的仙
人吗?(前面我们说过了寺庙的夜很宁静,万
籁俱寂,楼很高距离天空很近,所以怕大声说话会打破这夜
的宁静,惊动天上的仙人。)板书:
夜静
那我们应该怎么读?(声音小一点。)
6、山中宁静的夜色,让人的心也如此沉静,让我们齐读“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
句。
三、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即时实行协助指导)
危楼高百尺:这座高高的寺庙高不可测。
手可摘星辰:伸出手去就能够摘到天上的星星。
不敢高声语:在这里不敢大声说话。
恐惊天上人: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让学生
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
教师请教。) (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实行评价。(鼓励学生展开相互间的评价,即时补充,
形成生生
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2)与小组成员一起实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实行朗读。
(5)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如果你是李白,此时是什么心情?
(6)体会诗中出现的两个“高”字,结合诗句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
(“危楼高百尺”中的
“高”是形象的描绘了寺庙的高耸入天,伸手即可摘到星星的景象,
以此说明这座寺的高度;“不敢高声
语”描写诗人说话时声音的大小,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
了天上的神仙,这两个字用得巧妙。)
五、 背诵古诗:
1、(看课件图1)背诵这首古诗。
2、回家我们能够把这首诗
背给爸爸妈妈听。谁想背给爸爸听,老师来当爸爸。想想怎么说?
(师生表演)重点抓住“危楼”和“一
百尺”巩固诗意。
3、如果我是妈妈,让你说说这幅图,你会说吗?(夜深了,李白登上寺庙里的一座
高楼,
看到湛蓝的天空中繁星点点。他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六、拓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夜宿山寺》这首诗。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学会这首诗的?(反
复
诵读、背诵,结合插图想象,求助老师和同学,预习查字典了解字词意思……)这些都是学习
古诗的方法
。
(出示课件《独坐敬亭山》)指导孩子用所学的方法大致了解诗意。
同学们,希望大家课
后搜集一两首李白写的其他古诗记在本上,并用今天学到的这些方法来
学习。
七、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李白其它的诗,读一读。
八、板书设计:
夜宿山寺
夜静 星朗、
山高 楼危
B.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粗犷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美丽。
3、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丰富认知
1、师: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道去领略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请看大屏幕——
2、出示PPT1:看!草原的天空,蓝得如此纯净;地上的牧草,长得如此丰茂!
PPT2:这个碧千里的草原啊,看一眼,就会让人心醉神迷!
PPT3:看这些小丘(用教鞭指示),它们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PPT4:看这些在草原上纵马飞奔的牧民们,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快乐而美好!
3、(出示PPT5)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指名说。
4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前去过草原,并且对草原的美景作了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一起来看
看老舍先生是怎
么说的——(出示PPT6,师配乐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5、老舍先
生笔下的草原美吗?为了表现草原的美。老舍先生这段话共用了200多个汉字。
不过,早在1500多
年前,我们的祖先仅仅用了27个汉字、短短的一首诗歌,就把草原的美表
现出来了。你们知道是哪首诗
歌吗?
6、指名说、背。
师:对!正是我们早已熟悉的那首(指板书)——《敕勒歌》(课前用黑纸覆盖)
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
1、(出示PPT7)听师范读《敕勒歌》(配乐)
2、学生跟师练习朗读《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顿,读出诗歌的味道。
3、四人小组内合作读古诗。
合作要求:
①按组号顺序依次读古诗,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②读完后选出读得好的同学作为本组代表参加朗读展示。
4、请各组代表上台诵读古诗,强调只请前五名,要求各组代表争取机会,踊跃上台。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1、师:大家的诗歌读得真好,可我想问一句:读懂了吗?“敕勒”
是什么意思?“敕勒”
是我国古代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它后来与另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融合到了一起。
这首敕勒歌,
最早是以鲜卑语在牧民中间传唱,后来才被翻译成汉语并广为流传。这样一首只有27个汉
字的
诗歌为什么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去弄清其<
br>中的原因。让我们先来看看诗歌的第1句——
2、出示PPT8,请一名男生读——
3、师:(出示PPT9)在词典上,“川”字有三种解释,请你判断一下,“敕勒川”的“川”
理应选
择第几种解释?(请用手势回答)
4、是的,“川”在此处指辽阔无边的草原,那么“阴山”指什么,
你想起了哪句诗歌?诗
句“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阴山”与此处的“阴山”指的是同一座山。这座山在
今天内蒙古的
中部,自西向东绵延数百里。读着这句诗,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5、一句“敕勒川,阴山下”,不但交代了敕勒族人生活的地点,而且描绘出了一望无际的草原,连绵起伏的群山,给人以无限辽阔(板书:连阔)、无比雄伟(板书:“雄伟)的印象。
请你
读,读出这种辽阔雄伟的气势来——(指名读)
6、很好,让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2句,请一名女生来读——
7、要读懂这句诗,先要了解“
穹庐”是什么,看(出示PPT10),“穹庐”就是这些白色
的、供敕勒族人生活的毡帐,也就是我们
今天讲的蒙古包。请你想想看,“天似穹庐”,是说天
空像什么?到底像不像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来想象
一下。
师描述:现在,你来到了辽阔无边的草原中央,抬头往上看,湛蓝的天空是那么高,那么远;<
br>再往前看,一直努力向前看得更远些,远处的草原与天空仿佛连在了一起;然后,你向左看、向
右
看,转过身向后看,天空和草原的界线全都看不清了。这时,你感觉天空真像——(一顶巨
大的蒙古包)
把整个草原给——(罩住了、盖住了)。
8、请睁开眼睛——“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景象你看见了
吗?可你知道为什么在敕勒族
人的眼里,他们觉得天空像自己生活的蒙古包,也就是像他们的家呢,这说
明天空、草原在他们
的眼里就是他们的——(家)
9、家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我们最感温馨
和亲切的地方,所以,“天似穹庐”这个比喻,
既写出了草原的空旷与辽阔,也表达出敕勒族人对于草原
的喜爱之情。请大家跟我一起,读出这
种喜爱来。跟师读——(男生读、女生读)
10、让我们怀着这种喜爱之情,看看诗歌的最后一句,看草原上更加令人喜爱的是什么。
1
1、(出示PPT11)齐读,——风吹草低,现出了什么?(牛羊),现出的仅仅是牛羊吗?
仅仅牛羊
吗?
“天苍苍”,”苍”是什么颜色?(湛蓝的颜色);“野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茫茫”是说,草原和天空的界线看不清楚。我们看,天空,一片湛蓝;草原,一碧千里,但仅仅蓝、
绿
两色,是不是有些单调呢?(板书:单调)不过,风吹过,草低伏下去,现出了成群的牛羊。
黄的牛,白
的羊,这儿一群,那儿一群,有牛羊的地方,就会有什么人?是啊,还有穿着各色服
装的牧民。风吹草低
,这个现啊,不但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丰富的色彩(板书:→丰富)。
请你再想想,除了现出草原
丰富的色彩,还现出了什么?
12、草原里,只看到茫茫一片绿色时,画面是静止(板
书:静止)的,而这风一吹,草一
低,(手势演示)现出了悠闲地吃着草的牛羊,骑着马缓缓移动的牧民
,草原,顿时充满生机与
活力。风吹草低,这个现啊,不但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灵动(板书:→
灵动)。色彩的
丰富,画面的灵动,使敕勒川变得更加美丽(板书:美丽)。
13、为什么只
有当风吹过,草低伏,才能现出成群的牛羊呢?这说明草长得怎样?牧草长
得如此茂盛,牛羊一定长得十
分的——(肥壮),牛羊长得如此肥壮,就现出了牧民生活的——
(富足)。所以,风吹草低,这个现啊
,不但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富饶。(板书:富饶)
14、小结:学到这里,相信草原的辽阔雄
伟、富饶美丽,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敕
勒族人民为什么把他们生活的草原写得这么美?他们赞美
草原是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板书:
热爱家乡)
过渡:(指板书)正因为这首诗歌不但写出
了草原的辽阔雄伟、美丽富饶,而且表达了敕勒
族人民热爱家乡的感情。整首诗中画面有静有动,色彩富
于变化,仅用27个字,传达了如此丰
富的内容,这正是这首诗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强盛的生命
力的原因。直到今天,还没有哪
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能够超过它。无论哪个人,也包括我们,只要有机
会来到草原,心中涌起
的一定是这首诗,口中念出的也一定是这首诗。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读这首
诗吧!(出示
PPT12,生齐读——敕勒川……)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
听着你们清脆、明亮、甜美的读书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代一
代流传下来,就是
因为有一代代的少年儿童,一直都在学习它。我们能够想象,这首诗歌诞生后
——
300多年
过去了,少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生齐
读——敕勒川……) <
br>又是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司马光,和宋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明亮的声音读着——
(生齐
读——敕勒川……)
时间如流水,转眼又过去了600多年,少年时代的纳兰性德,与清朝的孩子们一
起,用甜
美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2、像这样一代一代流
传下来的诗词作品,就叫作——经典(板书:经典),像《敕勒歌》、
《乌衣巷》、《望天门山》、《长
相思》这样一篇篇经典诗词,像《论语》、《大学》、《中庸》、
《红楼梦》、《西游记》这样一部部经
典著作,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板书:文化)。
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少年儿童,作为新生的一代
,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
任与使命!所以——
今天,我们要读——(生齐读——敕勒川……)
将来,我们的子子孙孙仍要读——(生齐读——敕勒川……)
3、我相信,只要这种清脆的读
书声永不停息,中华民族文化的薪火就会代代相传,中华民
族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孩子们,传承文化
,我们任重而道远!
下课!
板书设计:
敕勒歌
经典辽阔雄伟单调→丰富
热爱家乡
文化富饶美丽静止→灵动
23.《雾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准确认
读7个生字:淘、周、城、桥、梁、及、躲;学习描写并记忆
5个汉字:淘、周、城、及、躲。在语言环
境中积累8个新词:淘气、四周、城市、桥梁、一切、
以及、欢快、消失。
(2)朗读课文,
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尝试读出雾说话时淘气,天
真的语气。
(3)在朗读课文基础上,能展开想像练习说话;练习听写短句。
(4)通过阅读课文,对“雾”这个自然现象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7个生字,并能准确描写其中5个;在朗读课文基础上,展开想像,练习说话。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的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听故事,揭示课题:
1.猜谜: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打一自然现象)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雾
3.看动画,听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雾怎么样?
4.学生字,新词:淘 淘气
5.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准确,注意标点的停顿;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读准音,记住形,意思不明白的字词能够提出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师生点评并正音。
4.雾把什么藏起来了?
据答板书:大海
海水、船只、远方、天空、太阳、河岸
城市(房屋、街道、树木、桥梁、行人、小黑猫)、自己
5.相机学习生字、新词:城、桥梁
(三)朗读课文,理解体会:
1.选择课文中一二小节同桌分角色读,通过朗读表现出雾的淘气
2.指名分节分角色读
3.师生合作读
4.男、女生比赛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句,师适时点拨:房屋、
街道、树木、桥梁是大的事物,行人小一些,小黑猫就
更小了。所以作者用上了两个甚至。)
5.相机学习生字
(四)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1.展开想像,说说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
2.学习课文中任意一节的样子,说说雾还把什么藏起来了。
(五)读读词语,写写生字:
1.开火车读词语:淘气、四周、城市、桥梁、一切、以及、欢快、消失
2.指导写生字:重点指导“淘、周、躲”
3.听写句子
23.《雾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9个生字,能在田字格里写“连、周、城、切、及”5个字。
2.能准确朗读课文,重点朗读雾说的话。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把世界藏起来后出现的情况。
4.仿照课文样式写一句雾说的话。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示课题。
1.猜谜: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打一自然现象)
2.板书课题:雾(学生跟着书空)。
3.齐读课题。你见过雾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
1.提出听的要求:从前有一片雾,特别淘气。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
仔细听,边听边想,淘
气的雾把什么藏起来了?
2.听课文录音。
3.根据提示,交流。 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藏起来了。
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把课文读准确。
1.自由朗读课
文,提出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准确,要做到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
几遍。
2.分节指名朗读课文,随机正音,同时指导朗读中出现的难读的句子。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指名朗读第2--7节。找一找,淘气的雾说了哪些话?
2.出示雾的话: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藏起来。现在我要把岸边藏起来。
现在,我该把谁
藏起来呢?我要把自己藏起来。(指导读好这几句话,读出雾的淘气。第四句要读出问自
己、在
思考的语气。)
3.过渡:淘气的雾是怎样把大海、天空、太阳、岸边、和自己藏起来的?
4.引读第2节:有一天,雾飞到海上,说道:“ ”,于是, 。无论 ,还是 ,都 。
5.想象读。(1)男生读,女生团眼想像。(2)女生读,男生想像。
6.指名朗读第3小节,其他学生闭眼想像。
7.学习第3小节中出现的生字:连、周、
8.同桌互读,边朗读边想像。
9.出示句子: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甚至小
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
什么也看不见了。
10.挑战赛读这句句子。
11.学习第四小节中出现的生字:城、切、桥、粱
12.想像说话,出示:淘气的雾把
藏了起来,于是,
13.学习5—7小节。 (1)小组合作读5--7小节。 (2)小组赛读。
(3)学习生字:躲、消、
及
四、说一说,写一写。
1.你会学着雾的样子说话吗?请你写一写。 2.指导书写。
24.《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科学的方法
识记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准确认读,注意“此、绳”等字的
读音。
2、准确朗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小节背一背。
3、积累相关的词语,借助字典理解“彼此”;联系图片理解“铁环”。
4、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田字格中准确书写汉字。
5、了解“风”像调皮的孩子这个特点,并能与小朋友一起发挥想像,交流“风”的其它特
点。
教学重点:
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准确认读8个生字,积累相关词语。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读文、识字的基础上,体会风的调皮捣蛋,进一步体会小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并在
此基
础上展开想像,边想边记忆。
一、情景导入,引出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不过,我刚进教室,它却一溜烟儿跑得无影无踪了。大
家一起去找找它吧!(出示课件),瞧,它正和红
旗打招呼呢!看,它又把细细的雨丝吹得东歪
歪、西斜斜。听,呼呼呼,它和风车玩起了转圈圈的游戏。
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
吗!(板书:风)齐读课题。
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为什么(感受风的调皮、可爱,确立朗读基调)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既然大家那么喜欢它,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微风轻轻吹着的树林,去
和它交朋友吧!不过,
我们首先要过生字宝宝这个关。这些小淘气都藏到课文里面去了,你们能找到它们
吗?
1.自由读课文,标出会认和会写字,再反复拼读几遍。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互相纠正读音,看谁认得快,读得准。
3.开火车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卡片,看哪一列火车开得最快。
4.生字宝宝听
到大家读得那么认真,高兴地把小帽子摘掉了,你们还能认出它们叫出他们的
名字吗?(自由试读→抢读
→齐读)。
5.生字宝宝说:“小朋友读得太棒了!”它要和大家玩捉迷藏,悄悄地躲进课文中去,赶
紧
找一找,它们藏到哪去了?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看谁最先读通顺,读准确、读熟练。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现在老师想听一听小朋友是不是自己能把课文读通顺了,齐读课文。
2.风娃娃在课文里
藏得太久了,它说要请细心的小朋友去找它做游戏呢,你想当那个幸运的
小朋友吗?听老师读课文,小朋
友拿笔勾出从哪些地方找出了风娃娃?然后,悄悄地告诉你的同
桌。
3.同桌交流,指名说说。
4.师小结:风看不见,摸不着,我们从树叶沙沙响,树枝点头感
觉到了。风来了,我们有什
么感觉?(学生:“微风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
5.你最喜欢哪一小节描写的风,美美地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汇报:
(1)我喜欢第一小节的风
①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想象:风儿在和树叶说什么悄悄话呀?
②多讨人喜欢的风
娃娃呀,小树叶喜欢它,我们也都喜欢它。谁来把自己的体会通过读体现
出来?生读,互相评价。
(2)我喜欢第二小节的风
①生读第二小节,你们觉得读得怎么样?你给他提什么建议?树枝在微微点头,怎样才能读
好?
②你们现在变成了这片树林,风儿轻轻吹来,师边用手势做风的动作边叙述:呼呼,风来了。
小
朋友身体摆动。问:你们现在该怎么做?又有什么感受?(理解风大了些)。若生答不出,师
引导:风娃
娃跟刚才比,有什么不一样?分男女同学比赛读这个节,男同学读时女同学表演,然
后交换角色。
6.小朋友,你们和风娃娃玩得开心吗?那让我们开开心心地读一读全诗吧!
7.还想再玩一次吗?我们站起来,边做动作,边来背一背这首诗吧!
四、拓展训练
咦!风娃娃又跑哪儿去了?这次,想找它可没那么容易了。不过
,它告诉我几个找它的办法。
(课件出示)。
1.如果你喜欢写,就拿出手中的笔写出我藏在哪里?
2.如果你喜欢画,就拿起笔,画出我藏在哪里?(画在书后2题中)。
3.如果你喜欢读,就读一读《风》这首古诗,相信你会有更多收获。
五、汇报收获:
四人小组互说这节课自己的收获,互相评价各自的表现。
板书:
风
听
树叶 沙沙
看 树枝 点头 风来了
25.《雪孩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讲可爱的雪孩子在
兔妈妈离家后陪小白兔玩,带给小白兔快乐,小
白兔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小白兔,自己
化成一朵白云的故事,教育孩子们当别
人遇到困难时,要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1、识、写生字,理解一个偏旁。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情朗读等方法,利
用教学课件,让学生了解故事
情节。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想,充分地说,来加深对课文的
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识、写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雪孩子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知道雪会变成云。体会雪孩子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幻灯片、《雪孩子》视频、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出示幻灯片一:课本第一张插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知道的?这场雪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回答。
(课件演示:雪地上出现了雪孩子,小白兔,兔妈妈)
雪地上谁来了?在这寒冷的雪天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师配乐朗读课文。(屏幕上同步展示课本插图)
板书:雪孩子
【设计意图:通过图
画、音乐以及教师有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故事,使学生产生学
习欲望。】
二、初读故事。
1、自由读,遇到不理解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理解:能够从生字表(一)
中查,能够问同
学或者老师,然后在生字上方标出拼音。
2、再读,标好自然段。
3、小组内齐读、学生分段读。
4、学生分段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
语言环境中识字,教给他们识字方法,培养自主识字意识。
标上拼音,能够帮孩子认字,也能够培养学生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认读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从课文中勾画,自由读。
2、去掉拼音读。
3、抢读。
4、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5、“火眼金睛”游戏。(出
示课件:五个句子,从句子中找出今天新学的字词,学生找对了,
该词语就闪动两下,字体变红。)
6、“我来点名”游戏。(学生手拿生字卡片,点名让同学来读。)
7、电脑大屏幕出示所有字词,学生齐读。
8、
在生字卡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个词说一句话或几句话。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认读,使学生掌握生字,为流利阅读打下基础。】
四、总结。
1、学生回忆并说说自己理解的字词。
2、学生读课文。
3、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回忆生字和读文,既总结了本课所学,又为下节课教学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电脑大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读。
2、读课文。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是为了学习新知识。】
二、学习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一自然段。
1、观察画面,情感体验。
(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
师: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房子上、书上、地上一片白)
师:这是因为——(学生接说: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
2、指读。大家说得真好,请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看到什么
,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学
生接老师的话语,则是让学生注意听老师的话,
让学生学会倾听。】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件:雪地里来了雪孩子)
师:谁来了?
师:这是谁的杰作?(兔妈妈)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课文中:她
堆了一个……),练习读长句:“她堆了一个/雪孩子,
让他/和小白兔一起玩。”练读这个句。
师:兔妈妈为什么要堆个雪人?(她要出去找吃的)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课文中,图画中)
师:你怎么形容这个雪孩子?(漂亮的雪孩子)
学生活动:学生勾画“漂亮的雪孩子”,齐读。
【设计意图:培养孩子边读书边勾画的习惯。】
师:还能够怎么形容雪孩子?(可爱的雪孩子、勇敢的雪孩子……)
【设计意图:词语搭配练习,能够协助学生准确使用词语。】
2、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齐读、个别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师:小白兔心情怎么样?(高兴)哪个词能够看出小白兔的开心?(又唱又跳),勾画,
读
词。
3、扩展练习:让学生以“又_又_“的形式说词语。
【设计意图:扩大孩子的词语量。】
4、师生品读:引导学生悟出“又唱又跳”是指明了小兔高兴的心情,所以要读得轻快一些。
5、小组间比赛读。
【设计意图:比赛读能够激发孩子的读书欲望。】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
1、师: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真高兴,他们会一直这样无忧无虑的一起玩下去吗?
2、(出示最后一幅插图)
师:雪孩子哪里去了呢?
请同学们看图,把答案从课文中勾画出来。
【设计意图:培养孩子自主学习水平。培养边读边勾画的习惯。】
3、学生交流,齐读。
4、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可爱的雪孩子化作白云飞走了呢?
【设计意图:采用跳跃式教学法,巧妙过渡到第八段,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
(四)学习第四一七自然段。
1、学习课文四——五自然段。
a、看课文第四、五幅插图,小组内读四——五自然段。
b、小组内说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c、全班交流故事情节。
d、你想对小白兔说些什么?(做事要认真仔细,不能粗心大意,否则会酿祸端)
【设计意图
:看图说故事,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想对小白兔说什么,能够锻炼
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2、学习六—七自然段
a、(教师电脑大屏幕出示第六、七幅图)
观察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b、想象故事情节,学生交流。
c、师提问:雪孩子看到小白兔家着火了,心里怎么样?(很着急)
所以他——(学生接说:飞快地跑了过去。)勾画:飞快地跑。
指导朗读第六段:着急,语速略快。
学生读文。
d、小白兔得救了,不过雪孩子却——(学生接说:化了。)
雪孩子为什么会化了呢?(雪遇热化成水)
e、小白兔看到雪孩子没有了,心里怎么样?(悲伤、伤心、难过……)
f、指导朗读:悲伤,语速稍慢。学生读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感情的朗读,能够协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深化升华。
1、师:有人把这个故事做成了小动画片,大家想看吗?
播放动画片《雪孩子》
2、师提问:你喜欢雪孩子吗?为什么?
你想对雪孩子说些什么?
当别人遇到了困难,你会怎么办?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4、师提问:雪孩子为什么会飞到空中?它还会回来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把在本课中学到的应用于现实生活,切实落实教学目标。】
5、全班交流
6、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视频的使用,能够协助孩子更加深刻的体会雪孩子的优秀品质。】
第三课时
一、读课文。
二、巩固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
2、随机出示卡片,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各种形式的认读,能够使孩子的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三、学写生字。
1、理解“瓜、衣、来”三个字,给生字组词。
2、学写“瓜、衣、来”
(1)学生看书,了解笔顺。
(2)教师范写,强调在田字格的位置。
(3)请学生书空。
(4)学生在书中的田字格中练写。
【设计意图:由孩子认,到教师教,再到孩子写,确保了孩子对生字的准确书写。】
四、续编故事。
以《雪孩子又回来了》为题,说说雪孩子回来了,小白兔和雪孩子见了面会做
些什么,说些
什么。
【设计意图:适时将口语交际训练落实到教学当中,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水平。】
五、学生交流故事。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倾听,并试着完善自己的故事。】
六、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雪孩子
雪孩子
救小白兔 化成水 飞上天
变成云 遇冷气 变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