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对教育的关注有哪些新的变
心肌梗塞的治疗-徐庶进曹营
(提出问题)十八大对教育的关注有哪些新的变化
2013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八
届三中全会,发表了《关于全
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
改
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不仅文字多达723个字,而且是自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的历次三中全会中,最全面
、最系统、最深入的一
次关于教育的表述,对立德树人、推进教育公平,对深化教育领
域的综合
改革,从改革的方向到改革的重点、突破口等,阐述得
非常清晰。蓝图已经描绘,方向已经明晰,号令已
经下达。在
2014年,中国教育将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那么,新的一年里,
我们可以期待和
关注哪些问题呢?
一、立德树人,有无新的举措?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强调:要全面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
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教
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
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
力。强化体育
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
提高学生审美和
人文素养。
其实,《决定》中的“立德树人”就简洁概括了这一要求,并为接
下来的教育领域
改革指出了根本方向。
从国内看,我们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的时代,从国际看,我们正
迎接着
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洗礼。这样的洪流中,想要探寻和
把握方向,并不容易。因此我们也能看见,这些
年我们的教育重
分数而轻技能,很少关注人的生命本身、人格的健全成长,更少
关注如何有效建立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体系,如何真正建设我们
的共同精神家园。这样的情形下,我们的
教育能不能把孩子培育
成为美好的人?能不能带领我们走向美好未来?这些问题,令每
个关心教
育的人忧心忡忡。
这一次的《决定》中,“立德树人”四字如同灯塔,指引着接下去
前进的大
方向。想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则需要全面布局、立体
深入。首先要重新规划、调整我们的德育课程体系
,要以学生喜
闻乐见的方式,用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为
核心的中国文化
根本精神,润泽孩子的心灵,要用以积极心理学、
实用健康学为基础的《生命教育》和以法制教育与习惯
养成为基
础的《公民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与公民素质。当然,
另一方面也需要规范教
师的职业道德,并辅以切实有效的学习机
制,帮助教师发展专业,不断成长。教育部近日发布《中小学教
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教师收
礼、有偿补课、体罚学生、骚
扰学生等不端行为将受到相应处分。
新办法的出台,就是其中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
二、教育公平,有无大的进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
平,
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的目标,并且提出了“统筹城乡
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
流轮岗”等具体政策目标。
教育公平是
整个社会公平的基础。公平就像空气,如果真正公平,
每天空气质量为“优”,人民可能并不会如何察觉
,一旦不公平,
就会成为雾霾,任何人都能感受到。教育公平的问题解决了,群
众对教育的满意
度就会提高,社会的公平正义就能够得到基本的
保障。促进教育公平,首先要缩小城乡教育差别,尤其是
学校之
间的差别,取消重点校、实验校的特权,在义务教育阶段内,所
有的公办学校都该按照一
个基本标准来建设。不仅是学校的建
筑,更重要的教学基本设施,如计算机、图书、实验室、运动场等应该与城市的学校同一标准。
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难度最大的事情是义务教育阶段校长<
br>和教师的流动、轮岗。真正能够让城市学校、优质学校的校长、
教师能够“沉下去”,让好教师真
正能够下到基层,下到薄弱学校,
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最有效的手段。这是一件涉
及到学校文化传统,关系到学校、教师、学生、校长、父母等各
方面切身利益,甚至于社会稳定息息相
关的问题。如果因地制宜,
灵活多样,扎实有效地推进校长与教师的交流,能够让农村和薄
弱学
校有更多好校长好老师,必将从本质上提升教育公平,必定
会取得推动教育公平的突破性进展。这也是一
件值得期待的事
情。
三、民间财智,能否受到重视?
据统计,目前全国各级各类民
办学校已达14万所,在校生人数
3911万。民办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育资源的供给,提供
p>
了多元多样的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育活力。
但从总体来说,我国民办教
育规模小、质量差的问题仍然十分突
出,真正的民间资本并没有进入教育领域。民办学校的法人属性、<
br>税费优惠、产权归属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不仅民间
的资本没有进入教育,民间的智慧
也很少进入教育领域,许多知
识精英在教育之外。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引入市场的机制和第三方力量变革教育,为
新一轮的教
育改革提供了高屋建瓴的新思路。虽然教育领域不同
于经济领域,不能完全由市场说了算,但可以肯定的
是,教育改
革如果没有民间力量的进入,如果没有市场力量的配置,就会缺
乏活力与张力。 <
br>长期以来,教育改革已经明显滞后于经济改革。甚至有人说,教
育是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市场力
量根本没有进入教育。此言虽
然偏激,却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教育远离民间、远离市场,
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这也是我们的教育经常面临诟病、遭受批评
的一个原因。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
决定》给我们一个很大
的启迪,就是应该让民间资本更多地进入教育,应该让草根教改
更深地进
入课堂,应该让社会力量更好地进入评价。我们期待,
在2014年,能够出台更好的政策,鼓励民间资
本进入教育,尤
其是非义务教育领域,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机构和个人参与投
资管理;鼓励作
家、书画家等社会精英走向学校。
四、慕课浪潮,能否席卷大学?
比尔·盖
茨曾经预言:“以后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质量最佳的
授课内容,这些内容比任何单一的大学都强。”
2013年,这一预
言几近成真。
继可汗学院之后,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安·史朗把他的
人工
智能课程放在网上,吸引了19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人注册收
看。包括斯坦福、普林斯
顿在内的33所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建立
了在线免费课程。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平台正式发布,包括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在内
的中国首个名校联盟——九校联盟
(C9)有望实现学分互认。课
堂教学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课堂的功能不再是
知识的教授,而是评价与交流。“慕课”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一道
新风景。据说,埃及、巴基斯坦等国家
选修“慕课”的人数已经远
远超过了中国。
鉴于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学已经把自己的课程上线
,而各个国家
的学生也已经开始通过网络学习“慕课”,今后大学的课程证书比
文凭可能更重要
。今后很可能有人选哈佛的A课程,牛津的B
课程,耶鲁的C课程,麻省的D课程,北大的E课程,用人
单位
则可能指定其中的一些课程组合而不再看文凭。
面对“慕课”的汹涌而来,面对新的教学
方式的变革,我们准备好
了吗?2014,也许是关键的一年。
五、减负困局,能否有效突围?
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已经严重
影响了学生的身心
健康。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呼吁了多年,但是素质教育
轰轰烈烈,应
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局面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
在全中国,最辛苦的、睡眠最少的是中小学学生,已经
是一个不
争的事实。
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有许多原因。第一是我们的考试文
化与考试制度,完全以一张试卷定终身,一次考试决命运的做法;
第二是我们的学科内容过深,大部分学
生觉得数学、物理等学科
太难,同时英语学习偏重语法等知识,效率太低;第三是我们的
作息制
度,使学生的睡眠时间太少。2013年,教育部在全国范
围内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
活动,《人民日报》
等主流媒体也重拳出击,对“如何走出减负困局”,避免“越减越
重”之怪
现象进行了连续关注。教育部在年末有正式出台了《小
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向社会征求意见。
减负困局,能否有效突围?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和有关政策的出
台,减负的力度自然会不断加大,但是
课程标准的重新修订,学
科难度的降低,以及分层教学的普遍推广,也是减负突围的题中
之义。
2014年,我们期待孩子们的书包更轻一些,学得更轻松
一些。
六、就业难题,有无破解之道?
2013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方面
,毕
业生规模达699万人,较2012年增加19万,创造历史新高,被
冠以
“史上最难就业季”;另一方面,计划招聘岗位数的急遽下降,
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毕业即失业,
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尤其
是没有背景的农村大学生的无奈现实,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
许多
农村学生中悄然蔓延。
大学生就业的难题,原因非常之多。除了宏观经济的原因外,这
里面既
有就业政策、就业指导、就业信息的不通畅和不及时,高
校专业设置不合理,部分单位企业的用人观念不
正确等客观原
因,也有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热衷追求“到大城市
去,到大公司去,
当公务员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等主观上
的原因。
总的来说,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症结还
是在于“结构性”矛盾:一
方面是农村边远地区、微小型企业等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外一
方面
是许多大学生不愿到国家需要的重点行业和偏远地区就业;
一方面大学培养出的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不能更
大程度匹配,另一
方面许多紧缺行业、紧缺专业无法满足企业需要。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高
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
教育”的过渡,明年的高校毕业生会超过700万人,再次刷新
纪
录。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大背景下,新毕业的学生,加上大量
往年未成功就业的毕业生,一
起寻找新的就业岗位,这在客观上
加大了就业的难度,给本来就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2014,如何破解就业难题,不仅是对各级政府治理能力的一次考
验,也是对大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挑战
。
七、高中教育,能否创新变革?
最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于义务教育的投
入,学前教育和高等教
育的改革也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思路非常清晰。相对而言,高中
教育感到
有些迷惘,改革的方向不够清晰。在2013年末民进中
央召开的一个基础教育座谈会上,有高中校长谈
到自己的苦恼:
“做事越来越累,越来越没有乐趣。”也有高中校长谈到关于教师
的“怪相”:
只进不出(没有淘汰机制)、教育分离(无人愿意做
班主任)、内混外捞(学校上课不用心,外面家教很
卖力)、特而
不教(评上特级不教书)、优犯众怒(大家不开心)。高中教育面
临前所未有的困
惑与矛盾。
我认为,2014年高中教育是否能够创新变革,除了取决于高考
制度的改革外,
高中教育自身的创新变革也值得期待。
当务之急是化解高中债务问题。现在部分地区高中办学“吃饭靠
财政,盖房靠贷款,运转靠收费”的情况比较严重,几千万甚至
超过亿元债务的学校非常普遍,
校长无法安心办学。目前至少有
1600亿的高中债务有待化解。尽快摸清家底,帮助高中学校还
清债务、轻装上阵,已经迫在眉睫。
降低高中学科难度也是呼声强烈的问题。目前我们的高中课程标
准太高太难,造成课时紧内容多负担重,必修课达到144个学分,
远远超过国外50-80个
学分的要求。只有降低难度,才能把大多
数学生解放出来,自主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如此
退一步才能进两步。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学先修课程能否在高中推
开?普通高中与
职业高中的学分能否互换、学生能否互相转学?
以学分制为基础的综合高中的建设能否试点运行?这些问
题也
是2014年我们期待看到的改革风景。
八、高考改革,能否如愿试水?
考试制度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牛鼻子。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联合调查表
明,
78.3%的教育局长认为,影响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考试招生
制度”。如何充分发
挥考试尤其是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如何有效
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
价多元录取机制?如何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
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的
办法?这些都是十八届三中全
会《决定》中明确提出的改革任务。此外,如何推行基于统一高
考
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如何推
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的录取改革
?也是高考改革必
须破解的难题。
目前,教育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制定新的高考改革方案,20
14年
上半年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即将正式公布。我们认为,高考改革的
根本方向是让高考招生更
适合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有
利于普通高中的素质教育,更能够导向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公平、自主、透明、科学、导向,是高考改革的基本原则。
也许高考改革不会一帆风顺,不会
一部到位,但是,开弓没有回
头箭,即将启动的高考改革,在试水以后,应该可以扬帆鼓浪,
勇往直前。
教育是社会的缩影,教育改革是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积
极稳 妥地推进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不仅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自身改革的内在要求。 教育改革需要勇气,
需要智慧,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配合与支持,需要劳动人事制
度和收入分 配制度的配套改革,需要我们对改革抱以热忱的关
注、善意的督促与真诚的理解、齐心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