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买椟还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高中英语说课稿范文-g系列
[标签:标题]
篇一:小古文——买椟还珠
买椟还珠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汉语文字】买椟还珠[1]
【汉语拼音】mǎi dú huán
zhū
【词语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人。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 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
【成语用法】连动词;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舍本求末、取舍不当。
【反义词】 去粗取精
【注释】:含贬义
【寓意】比喻、讽刺了只重视外表,而不顾实质,舍本求末的人。 作者
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其作者是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哲学家,法家的<
br>主要代表人物。
典故
一个有一颗漂亮的珍珠的楚国人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
鼻
。然后,用珍珠宝石点缀它,用美玉宝石装饰它,用翠鸟的羽毛连缀它。
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
看了半天,爱不释手,出了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
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过了几
天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
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珍珠交给楚人
说:“先生,我买的只是盒子,您
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
交给了楚人,一边往
回走去。
原文
楚王谓田鸠曰:“墨于者,显学也。其身体
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
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文衣之媵七十人。至晋
,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
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
椒,缀以珠玉,饰以
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
谈也,
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
br>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
辩。
译文
楚王对田鸠说:“墨子,是声名显赫的学者。他亲身实践还可以,他讲的话很多,但
不动听,
这是为什么呢?”田鸠回答说:“从前秦伯把他的女儿嫁给晋国的公子,叫晋国给她准备好首饰服装,跟着陪嫁去的穿着华丽衣服的婢女有七十人。来到晋国,晋国人喜欢陪嫁的婢女,
而看不
起秦伯的女儿。这可以叫做善于嫁婢女,而不能说善于嫁女儿。有一个在郑国卖珠宝
的楚国人,用木兰做
匣子,用桂椒熏染,用珠宝装饰,用美玉点缀,用翠鸟的羽毛连缀。郑国人买
了他的匣子却还了他的珠子
。这能够说(楚国人)善于卖匣子,不能够说善于卖珠子。现在
社会上的言论,都说一些巧辩华丽的话,
君主只看重那些华美的言辞,却忘了它们是否有用。
墨子的学说,传扬先王的道理,论述圣人的话,来宣
传众人;如果修饰他的言辞,就怕人们
流连于它的文采,忘了它的价值,为了言辞而损害了实用。这和那
个楚国人卖珍珠,秦伯嫁
女儿完全一样,所以墨子的言论大多不好听。”[2]
字词解释
楚人:楚国的人。
其:代词,他的(指楚国人)。珠:珠宝。
于:在。 郑者:郑国的人。 为:做,制造。
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一种木材。之:的。
柜:匣子。
薰:香草;这里作动词, 用香料熏染;熏香。 以:用。
桂:肉桂;香料。 椒:花椒;香料。 缀:连结,装饰。 珠玉:珠子和宝玉。
饰:装饰。
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 羽翠:翠鸟的羽毛。 辑:同“缉”,连缀。椟:匣子。
而:副词,却,但是(表示转折)。 还:退还;归还。
此:这,指代楚人的行为(为木
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可:可以,能够。
谓:称为,叫作。善:擅长,善于。
未:不。 鬻(yù
):卖。
成语寓意
1、郑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
珠。可见,做什么事
情都要分清主
次,否则就会像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傻事来。
2、商人过分注重外表,使装饰外表的价值高于珠子的价值。可以用来形容一些厂商为了获
得利益,过份
装饰外表,使得外表的价值高于商品的价值,从而使商品的价格提高了许多。
3、现代还用作比喻花很高的资本取得了更少的回报,卖椟的人用一个“椟”得到了“珠”。
4、形容目光短浅,取舍不当的人。
5、美丽是可以营造的,但真正的美丽却不应有丝毫的人工雕琢,它应是真实的沃土中盛开
的鲜花!!
6、如果一个事物真正美丽,那么他是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帮助来衬托他的。
7、不要太注重外表,本质才是最重要的。
8、买椟之人应是一位注重欣赏艺术的人有很高的艺术造
诣,他所欣赏的“价值”是盒子的
艺术美,而不是世俗认可的价值。所以他应该是一位非凡的现代艺术家
或艺术收藏家。
9、卖珠的商人为了显示珍珠更有价值,做了超值“包装”结果是喧宾夺主,反而淹
没了珍
珠的价值。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用华丽的“包装”掩饰自己真正“用意”这是魔术和军
事里常用的方法。
10、讽刺那些只重形式,不顾实质的人,也用它比喻取舍不当、轻重倒置的情形。
成语启示
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不要混淆颠倒,不能做出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傻事来,不要太过
注
重外表,反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
篇二: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答案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答案
(一)细柳营
答案: 一. 1.C
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将军约定(规定),军中不得骑马奔驰。
4.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
媚上。
5.示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1.①已经
②刚才 2.①那里的将军必定会遭到袭击而被俘。 ②长时间对周亚夫赞
叹不已。
3.①群臣对周亚夫接待文帝的方式和文帝对周亚夫的赞赏的态度感到吃惊。
②表现了群臣对皇帝的敬畏和对周亚夫行为的不理解。 4.①称周亚夫为“真将军”。
②运用了
对比的方法对周亚夫和霸上、棘门军作了评价,一褒一贬的对比出自皇上之口,
不仅有着鲜明的艺术效果
,也使人感到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从而加深了读者对周亚夫
“真将军”风采的认识。
5.大敌当前,汉文帝亲自劳军,在细柳营中接连受到“非礼”,他不但没有发龙威,贬责
周亚夫,反而
“称善者久之”,足见汉文帝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爱才,识才,任才的君主。
(二)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答案:1.①?的样子。②为什么。③同意,赞同。④哪里,哪一点。2.諠 是
3.D(助词,的。
其余皆为代词。)
(三)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答案:1、 尝(曾经) 术(方法) 过(超过) 疵(弊病)
2、(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代词 此指欧阳修)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代词 此指文章)
(3)多作自能见之(代词 此指缺点)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勤奋读书加上
多写文章”。
(四)墨池之上
答案:1.勉学劝善;利用“三余”勤读;评分说明:概括大意,每空1分,共2分;语言
简洁、通顺1
分。
2.(1)影响;穿着(或通“披”);(2)意思;情趣。
3.(1)答:教授
王盛君担心墨池不够明显,于是写了“晋王右军墨池”悬挂在门前的楹柱
之间来标明它。
(
2)答:冬天是一年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的空闲时间,阴雨的时候是农时的空闲时间。
评分说明:每
小题2分。大意正确且译出加点词1分;语言通顺、完整、简洁l分。
4.答:要点:善于利用空闲
时间来学习。(可从不同角度谈启示,如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②董遇诲人不倦)评分说明:有启示1分
;能结合启l示,言之成理地作一点分析1分;语
言通顺、完整1分。
(五)铁杵磨针(《方舆胜览》)
答案:1.去:离开方:正欲:想要还:回去2.(1)代老妪(2)代以前学过的知识
3.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4.铁杵磨针。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无论多么难的事情都会成功。
(六)《扁鹊见蔡桓公》
答案:1、 第一层:扁鹊见蔡桓公??桓侯又不悦。
第二层: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臣是以无请也。 第三层:居五日??桓侯遂死。
2、⑴
B ⑵ A ⑶ A ⑷ D 3、 A
4、
桓侯没有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不接受医生的忠告去治疗,以致疾病发展到不可医治
的地步,终于死去。
5、 用这个故事,劝告人们不可讳疾忌医,有了缺点和错误要接受忠告去改正,否则就会小
错
成大错,以致到不可挽救的地步。
(七)不食嗟来之食
答案:古时候齐国发生了大饥荒
。有个叫黔敖的富商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大
声吆喝:“喂!来吃。”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
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的。
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今泛指
带有污辱性的施舍。(4分。故事叙述大致完
整得2分,点明出处得1分,成语意基本解释清楚得1分。
)
(八)锡饧不辨
答案: 一、 指出下列句子词类活用的现象。
1.“迎求” 动词活用为名词,??的人。 2.“异”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诧异。
二、 区别下列各组加点词的不同含义。
偶一求药者既去(离开 )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距离) 叩其故(问 ) 叩石垦
壤(敲打 )
殊不知古方乃饧字(竟) 殊不沾污(很;甚 )
临煎加锡一块(在?之前,在即将?的时候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从高处往低处察看)
三、“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篇末点明中心:批评不学无术、不懂
装懂之人。
(九)邹与鲁哄
答案:一,回答: 穆公提的问题是:我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
没有一个肯为长官
效死的。杀了他们吧,无法杀尽;不杀吧,又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救,怎
么办
才好呢?孟子的解答:“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从中可以看到“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施行仁政的主张
二:回答
翻译“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就将怎样回报你。”
作用:强调,增强说服力和解
释说明的作用三:解释词组
1.没有一个肯效死的
2.怎么办3.艰难困苦的岁月。。。4.没有(把这件事)如实向上禀告
(十)卖柴翁殴宦者
答案 1.解释加点的词,并指出词性。
(1)宦者称宫市取之 (之,代词,指柴)
(2)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 (之,代词,
指农夫 )
(3)今以柴与汝
(以,介词,把 ) (4)尝有农夫以驴负柴 ( 以,介词,用 )
(5)我有父母妻子
(有,动词,表存在) (6)我有死而已 (有,副词,只有 )
2. 试分析文中的“宦者”
和《卖炭翁》中的“宫使”(可从两者的掠夺的程度手段及对人
物的描写方法方面分析)。
“宦者”和“宫使”对百姓都是残忍的掠夺,手法都是一样的,用没有什么用处的绢代替
货币。对这两个
人物,作者都是用行动描写的方法来加以刻画。
3.找出文中表示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词语。
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汝,尔。
(十一)凿壁偷光(《西京杂记》)
答案
1.但是 大户人家 报酬 对??感到奇怪
2.D(表承接,译为“并且,而且”;其他三项表转折,译为“但是,可是”)
3.C(“来”,其他三项可译为“用”、“拿”)
4.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
5.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韦编三绝。
(十二)挂牛头卖马肉
答案 一.原
因是:向外宣布禁止,而自己不止,庶民当然继续效仿,渐成风气耳!启示:(1)
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
梁歪 (2)任何事情都应当以身作则
二.翻译(略)前者喻指在宫外不许女人穿男人的衣服,后者喻指齐灵公让宫内妇女穿扮男
人服饰 。
(齐灵公让宫内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却在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挂牛头却在
里面卖马肉。
人们把“悬牛首于门而求卖马肉”转化为“
挂羊头卖狗肉”,用来比喻表里
不一致的虚假作风,以好的名义做招牌)
三.B
四、1.禁止 2.王宫内 3.??的人 4.指国人纷纷埋怨责怪。
(十三)与陈伯之书(节选)(丘迟《丘司空集》)
答案 1、C
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3、人之情(人的思乡之
情)
4、
C 5、廉颇曾思念着复为赵国的将军,吴起曾望着西河哭泣。
(十四)自护其短(《雪涛小说·知无涯》)
答案 1、从??以来;吃;去掉;想。 2、D
3、第一个括号填"
我",第二个括号填"其,它"(代词,代菱)
4、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呀!5、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
(十五)蒲留仙写书(邹弢《三借庐笔谈》)
答案 1、蒲松龄;《狼》《山市》
2、第一段: 高度评价。 第二段: 生活状况 。第三段: 积累素材。 第四段: 成书时
间。
3、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
4、①
搜奇说异②归而粉饰③持之以恒
(十六)螳螂捕蝉(《说苑》)
答案;1、伐 (讨伐
) 旦(天 ) 子(指年轻人 ) 延(伸长 )
2、(1)则怀丸操弹于后园.字:句:( )
看不到加点的字无从回答(2)如是者三旦.字:
句:( )
3、(1)[螳螂
]欲取蝉,而[螳螂 ]不知黄雀在其傍也.(2)[ 黄雀]欲啄螳螂,而[黄雀
]不知弹
丸在其下也.
4、(1)《螳螂捕蛇》写了 螳螂 和蛇 两种动物,告诉人们的
道理是:比喻只要摸清了敌人
的短处,找到它的弱点,抓住要害,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能够战胜强者
(2)《螳螂捕蝉》写了
蝉 、螳螂 和 黄雀
等几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不要只顾自己眼前
的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看不到画线的地方
(十七)以学自损,不如无学(颜之推《颜氏家训》)
答案1、(D) 2、翻译:学习,是为了求
得上进。可是我见到有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
大,欺侮和轻视长者,轻视同辈。这样,别人自然象对仇
人那样恨他,象对鸱枭那样讨厌他。
象这样以所谓学习损害了自己,还不如不学呢。
(十八)蛛与蚕(《雪涛小说·蛛蚕》)
答案
1、在文中找出两个第二人称代词: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汝乃枵腹而营口。
2、口吐经纬(蚕丝)遂为文章(指带花纹的织品)
3、(1)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带花纹的织品)(2)为人谋则为汝自谋(为自己打算 )
4、(1)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它们)(2)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东施)
(3)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偷鸡者 )
5、(1) 蛛:利己不利世
(2)蚕:利世不利己
6、作者赞扬蚕的无私,高尚和奉献精神,批评蜘蛛的冷血和残忍
=从感叹社会上这种人太
少了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 [阅读提示]
本文以利世不利己的蚕和利己不利世的蜘蛛相对比,
讽刺了那些自私自利的人。
(十九)答谢中书书(节选)(陶弘景《陶隐居集》)
答案 1、俱(都) 沈(沉潜)
竞(争相)复(再) 2、( D)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
(二十)王充求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徙焉(搬迁到这里)
师事(以老师的礼节侍奉) 辄(就) 遂
(于是)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要求补出
省略成分)。(王充)喜好读书且不被书中的句子所束
缚。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D)
(二十一)郑人买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① 而置之其坐。
(坐同座) ② 反归取之。 (反同返)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D)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1)反归取之(尺码)
(2)何不试之以足(履)(3)
至之市而忘操之(到)(尺码) 缺少第四题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信度,无自信”?
[提示]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
无成。
(二十二)买椟还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为(制作) 缀(点缀) 饰(装饰) 还(退还)
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不同用法。
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他的。代词)
②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他的)
③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这种行为。代词)
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她的)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4、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①
楚人:不要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 ② 郑人:要有眼光,不要取舍不当。
[提示]这个故事启发人们认识这样的道理: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
适得其反。
(二十三)齐庄公出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1)不量力而轻敌:不估计一下力量对比就轻率和敌方对阵
(2)此为人:如果这虫子是人
2、与“其为虫也”中的“其”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3、翻译: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看见一只小小的虫子举起双臂阻挡车轮前进。
4、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螳臂当车,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
失败。
(二十四)予产不毁乡校
一、对待百姓的议政,子产和然明的态度是怎样的?用一个字归纳他们的做法。导毁
二、解释加点的词。1.郑人游于乡校 (休闲聚会)2.以议执政之善否 (来)
3.吾闻为国
忠信以损怨 (减少)4.譬之若防川也 (堵塞)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何不毁乡校?为什么不把乡校毁了。 2.是吾师也,如之何毁之?这
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
它呢?3.吾闻而药之也。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
良药。
四、子产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因而显得形象贴切,浅显易懂。
(二十五)河中石兽
一、 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
下游,依据是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湮于沙中,
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老水兵则判断其在上游
,是因为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
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
二、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C)
三、分析最后一段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议论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引人深思。
四、翻译
第三段。一个老水手听了学究的话后,笑着说:"凡是掉进河里的石头,应该到
上游方向去找
.正因为石头的特性坚而重,泥沙的特性松而轻,水流不能冲走石头,而反激的力
量,一定会在石头被冲
激面的地方侵蚀泥沙,形成陷坑,越激越深,深到石头底部半边悬空时,石
头必然倒进陷
坑.像这样再次侵蚀,石头就再次向前滚动,如此一再翻滚不停,石头就会逆水而
上了.到下游去寻找石
兽,固然荒唐;在石兽沉落的深处去寻找,不是更荒唐吗 "
(二十六)良马对
一、选文中岳飞是从哪两方面来说明马的优劣的?饮食精力。他认为“致远之材”和“驽
钝之
材”的区别是什么?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寡取易盈,好逞易穷。
二、
下列选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C)
三、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然非精洁不受 (然而)
2.若无事然。 (的样子)3.不幸相继
以死 (而)
4.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用)
(二十七)胸有成竹
二、翻译下列句末语气词,说明其表达的语气。
1.而节叶具焉。(呀)(肯定) 2.岂复有竹乎(呢)(反问)3.少纵则逝矣 (了)(感叹)
4.苛政猛于虎也 (啊)(判断)
三、 解释加点的词。
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
(幼芽) 2.岂复有竹乎 (再)
3.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 (添加)(堆叠)
4.以追其所见 (追索)
四、胸中必须先有鲜活的形象,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造型。
(二十八)借书速还(宋濂《黄生借书说》)
1、与“非学无以致疑”中的“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意义。
①余劝时即嗜学。 (A)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③余因得遍观群书 (C)
篇三:高考翻译文言文小段训练及答案1
文言文翻译练习
1、【心不在马】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
“子之教
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
br>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而先后心在于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
所以后
也。” (上海卷)
2、【韩信将兵】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
几何?”信曰:
“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
“多多
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3、【伯乐相马】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
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
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4、【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遂于树下仰取
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
一
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5、【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
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
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6、【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7、【丑妇效颦】
西施病心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
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
,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8、【买椟还珠】楚人有卖某珠于
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
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者
,未可谓善鬻珠也。
9、【对牛弹琴】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转为蚊虻之
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10、【管鲍之交】管仲曰:“吾尝
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
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
人也。(北京卷)
11、【求仁得仁】董叔将娶于范氏,叔问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
系援①焉。”
他曰,董祁②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③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
盍
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矣,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福建卷)
[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②董祁:范献子
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 ③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