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下册教学计划和进度
作茧自缚的我-gamblefish
××市××学校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工作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上个学期学习,学生们对
英语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并掌握了一
些日常对话用语和一定量词汇。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有
一定困难,需要本学期来加强学习英语能力,同时本学期应该在课堂
上加强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
力。
二、教材分析
《新版小学英语》在保留原教材“激发学习兴趣;强调语
言运用;
突出教材实用性;提供多种配套”等特点基础上,又在以下几个方面有
新突破,进一步
体现了教材发展与创新:
1.适应儿童特点,采用行动学习法。
2.引入项目制作,实现任务型教学。
3.提倡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4.强调语言真实自然,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表
达真实感受能力。
5.重视双向交流,增强文化意识。
6.注重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7.实现整体设计,确保中小学衔接。
1
三、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2、培养正确书写习惯;
3、能认读所学词语;
4、能用所学语言进行语境交际;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态度。
字母教学目标:
1)字母在单词中发音。
2)字母在字母表中顺序。
3)字母正确书写;
4)字母手写体和印刷体辨别;
5)了解生活中常见字母。
四、教学措施
1)单词学习与运用相结合。学生在学习
单词时,教师要渗透与话题
有关交际用语,让学生在交际中学单词,感知语言。
2)教师设计较为真实情景,帮助学生在情景中练习使用语言。
在句子教学时要与单词学习相结合。
3)教师要本着“体验、反思、归纳、总结、计划”原则设计活动,
即先让学生在活动
中感知语言,对所感知语言进行反思后再对该语言
现象进行归纳和总结,然后再设计新活动来加深印象。
在设计活动时,
教师应始终围绕形式、意义和功能三个方面,并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五、在教学中应注意问题
2
,。。,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
习和相互交流机会以及充
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
究
等方式,发展综合语言技能。
2)关注学生情感,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愉快、轻松课堂氛
围,
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
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努力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语言,学习
并运用语言。
4)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特
别是在起始阶
段,要坚持大量输入,少量输出,扩大接触面和文化视
野,注意“听、做”在前,“说”在后。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使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
立自信。注意评价主体
多元化和评价形式多样化。
6)正确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错误。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对他们学习过程中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态度。
教学进度表(附后面)
教学进度表
3
周次 单元名称
课题(教学内教时
容)
教学准备 备注
Welcome
12
Unit one
back to
school
4
录音机
My family
34
Unit Two
4 录音机
56
Unit Three At the zoo
4
录音机
Recycle one
7
Recycle one
2
录音机
4
Where is my
89
Unit four
car?
4 录音机
Do you like
1011
Unit five
pears?
4 录音机
1213
Unit six How
many?
4 录音机
Recycle Two Recycle Two
1415
2
录音机
赠送—物理解题中的审题技巧
审题过程,就是破解题意的过程,它是解题的第一步,而且是关
键的一步,通过审题分析,能在头脑里形成生动而清晰的物理情景,找到解决问题的简捷办法,才能顺利地、准确
地完成解题的全过程。在未寻求到解题方法之前,要审
题不止,而且题目愈难,愈要在审题上下功夫,以
寻求突破;即使题目容易,也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也会导致错误。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题中给出什么; 第二、题中要求什么;
第三、题中隐含什么; 第四、题中考查什么; 第五、规律是什么;
高考试卷中物理计算题约占物理总分的60% ,(共90分左右)综观近几年的高考,
5
高考计算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物理计算题做得好坏直
接影响物理的成绩及总成绩,影响升学。所以,如何在考场中迅速破解题意,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许多
学生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给同学们总结了几条破解题意的
具体方法,希望给同学们带来可观的物理成绩
。
1.认真审题,捕捉关键词句
......
审题过程是分析加工的过程,在读题
时不能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字或字母的显形条件,而应扣住物理题中常用一些关键用语,如:“最多”、“至少
”、“刚好”、“缓慢”、“瞬间”等。充分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
2.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
物理问题的条件,不少
是间接或隐含的,需要经过分析把它们挖掘出来。隐含条件在题设中有时候就是一句话或几个词,甚至是几个字,
......
如“刚好匀速下滑”说明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斜面下滑的分力;
“恰好到某点”意味着到该点时速率变为零;
“恰好不滑出木板”,就表示小物体“恰好滑到
木板边缘处且具有了与木板相同的速度”,等等。但还有些隐含条件埋藏较深,挖掘起来有一定困难。而有些问题
看似一筹莫展,但一旦寻找出隐含条件,问题就会应刃而解。
3.审题过程要注意画好情景示意图,展示物理图景
画好分析图形,是审题的重要手段,它有
助于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分析图可以是运动过程图、受力分
析图、状态变化图等等。
4.审题过程应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
.........
物理模型的基本形式有“对象模型”和“过程模型”。
“对象模型”是:实际物体在某种条件下的近似与抽象,如质点、光滑平面、理想气体、理想电表等;
“过程模型”是:理想化了的物理现象或过程,如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平抛运
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
有些题目所设物理模型是不清晰的,不宜直接处理,但只要抓住问题
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恰当的将复杂的对象或过程向隐含的理想化模型转化,就能使问题得以解决。
5.审题过程要重视对基本过程的分析
①力学部分涉及到的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
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机械振动等。除了这些运动过程外还有两类重要的过程,一个是碰撞过程,另一个是
先变加速最终匀速过程(如恒定功率汽车的启动问题)。
②电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电容器的充电与放电等。
以上的这些基本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在
平时的学习中都必须进行认真分析,掌握每个过程的特点和每个过程遵循的基本规律。
6.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临界条件问题
1. 所谓临界问题:是指一种物理过程
或物理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的时候,存在着分界限的现象。还有些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遵循不同
的变化规律,处在不同规律交点处的取值即是临界值。临界现象是量变到质变规律在
物理学中的生动表现
。这种界限,通常以临界状态或临界值的形式表现出来。
2.物理学中的临界条件有:
⑴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力为零。
⑵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为:作用力达到最大值,
绳子弯曲与不弯曲的临界条件为:作用力为零
⑶靠摩擦力连接的物体间发生与不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为: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⑷追及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的临界条件为:速度相等,
相遇不相碰的临界条件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V
1
≤V
2
⑸两物体碰撞过程中系统动能损失最大即动能最小的临界条件为: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最大或最小的临界条件是:加速度等于零。
⑺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条件为: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临界角。
3.解决临界问题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是:以定理、定律作为依据,首先求出所研究问
题的一般规律和一般解,然后分析、讨论其特殊规律和特殊解。
第二种方法是:直接分析讨论临界状态和相应的临界条件,求解出研究的问题。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
6
1、力的观点(牛顿定律结合运动学);
2、动量观点(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3、能量观点(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
一般来说,若考查有关物理学量的瞬时对应关系,需用牛顿运动定律;
若研究对象为单一物体,可优先考虑两大定理,
特别是涉及时间问题时应优先考虑动量定理;涉及功和位移问题时,就优先考虑动能定理。
若研究对象为一系统,应优先考虑两大守恒定律。
物理审题核心词汇中的隐含条件
一.物理模型(16个)中的隐含条件
1质点:物体只有质量,不考虑体积和形状。
2点电荷:物体只有质量、电荷量,不考虑体积和形状
3轻绳:不计质量,力只能沿绳子收缩的方向,绳子上各点的张力相等
4轻杆:不计质量的硬杆,可以提供各个方向的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5轻弹簧:不计质量,各点弹力相等,可以提供压力和拉力,满足胡克定律
6光滑表面:动摩擦因数为零,没有摩擦力
7单摆:悬点固定,细线不会伸缩,质量不计,摆球大小忽略,秒摆;周期为2s的单摆
8通讯卫星或同步卫星:运行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周期等与地球自转周期,即24h
9理性气体:不计分子力,分子势能为零;满足气体实验定律PVT=C(C为恒量)
10绝热容器: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
11理想变压器:忽略本身能量损耗(功率P
输
入
=P
输出
),磁感线被封闭在铁芯内(磁通量φ
1
=φ
2
)
12理想安培表:内阻为零
13理想电压表:内阻为无穷大
14理想电源:内阻为零,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
15理想导线:不计电阻,可以任意伸长或缩短
16静电平衡的导体:必是等势体,其内部场强处处为零,表面场强的方向和表面垂直
二.运动模型中的隐含条件
1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作用,V
0
=0,a=g
2竖直上抛运动:只受重力作用,a=g,初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3平抛运动:只受重力作用,a=g,初速度方向水平
4碰撞,爆炸,动量守恒;弹性碰撞,动能,动量都守恒;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损失最大
5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后者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垂直于速度方向上的
合力为零
6相对静止:两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和速度
7简谐运动:机械能守恒,回复力满足F= -kx
8用轻绳系小球绕固定点在竖直平面内恰
好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小球在最高点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只有重力提供,此时绳中张力为零,最高点速度为
V=(R为半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