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

绝世美人儿
559次浏览
2020年12月23日 12:3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高加索山-初中教育

2020年12月23日发(作者:郗纯)


【精品】部编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

, 字元方,曾于东都

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
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

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
也。”

【注释】①陆少保:即陆元方。少保,官职名。②东都:指洛阳。③遽:急忙,立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 B. 是欺之也则是无信

C. 子侄以为言我言秋日胜春朝 D. 不尔尊君在不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 者 求 见 元 方 因 告 其 人 曰 此 宅 子 甚 好 但 无 出 水 处 耳。

(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B

(2)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说话办事诚实正直 ,这是十分可贵的。元方宁愿宅子卖不出去,也绝不欺骗人,这种
诚实无欺,为人正直的品质值得歌颂。

【解析】【分析】(1)A于:在对。B是:这是。C言:话认为。D不:不是通“否”,< br>表疑问的语气词。

(2)根据句意: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 非常好,但没有排水道而
已啊。”故句子划分为: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br>
(3)元方宁愿房宅卖不出去,也绝不骗人,可见陆元方的为人正直。他既做正直的人,又说正直的话,办正直的事。卖宅虽然失败,却留下了他诚实、正直的美德。金钱和美
德,哪一个可 贵呢?很容易辨析。

故答案为:⑴B

⑵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⑶说话办事诚实正直,这是十分可贵 的。元方宁愿宅子卖不出去,也绝不欺骗人,这种诚
实无欺,为人正直的品质值得歌颂。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 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对选项要 逐项理解比较,仔细分析辨析。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语 句的意思理解,在此基础上依
据现代汉语的语法教学断句。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 理解和概括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文章中
对对象描写的语句的理解,要准确地概 括。


2.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阅读批注

(示例)景公身为一国
之主,却善于听取意
见。烛邹看管鸟却不慎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
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 :“可。”于是召而数之公
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
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 ,寡人闻命矣。”

丢失,景公能够冷静下
来听取晏子的意见,不
能因为小小 的事故而失
去一位人才。并且能听
懂晏子的言外之意。可
见他没有因为位高权重
就做事武断,而且善用
人才。

(乙)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 , 若出一口。
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 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
年有七,未尝闻吾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 对
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
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 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
之。夫尺蠖食黄则身黄,食苍则其身苍。 君其犹有谄人言乎?”
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

(1)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晏 子 没 十 有 七 年 景 公 饮 诸 大 夫 酒 公 射 出 质 堂 上 唱 善

(2)下 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多种解释,请选出正确的义项,并
根据文章前后内容说明 选择的原因。

①数之公前(数:①数目,数量;②几,几个;③计算;④天命,命运;⑤ 道术,方
法)

我选第________个义项,原因:________

②则臣服之(服:①衣服,服装②穿(衣服)③从事,做④服从⑤敬佩,信服)

我选第________个义项,原因:________

(3)(甲)(乙)两篇 文章中的人物都在个人修养方面都有自己的优点。请仿照示例,用
批注的方法分别对下面两位人物进行点 评。

晏子:________

弦章:________

【答案】 (1)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

(2)③;这句 话的意思是“因此把晏子召来并在景公面前计算烛邹的罪状”;②;这句话
的意思是“我听说,君主喜欢 什么颜色,那么大臣就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3)晏子借指责烛邹来劝谏景公,列举烛邹的 三条“罪状”,其实是希望景公不要因为丢失
鸟而随便杀人,失去人才,导致失去民心。晏子敢于进谏, 善于进谏。;弦章善谏。他借
生活事例委婉劝说景公,如大臣以君主的喜好为自己的喜好,尺蠖吃什么颜 色的食物就变


成什么颜色等,希望景公能明辨是非。

【解析】【分析】(1)语句“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的意思
是:晏子死 了有十七年,齐景公请诸大夫饮酒。景公射箭脱靶,堂上的百官叫好。据此,
正确的句读是:晏子没十有 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

(2)①句“于是召而数之公前”这句话的意思是 :因此把晏子召来并在景公面前计算烛邹
的罪状。所以“数”是“计算”。②句“臣闻之,君好之,则臣 服之”的意思是:我听说,君主
喜欢什么颜色,那么大臣就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据此,这里的“服”是 “穿(衣服)”。据
此可选择作答。

(3)【甲】文叙写齐景公因烛邹没有管好鸟 而要杀他,晏子向齐景公委婉地列举了烛邹
的三条罪状,本意并不是让齐景公杀了他,而是婉转地提醒他 ,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
誉,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改变了主意,没有杀烛邹。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思维 敏捷、敢
于进谏、善于进谏的人。【乙】文叙写齐景公射箭脱靶而群臣齐声喝彩的故事,引出了弦
章对景公的劝谏。他借生活中 “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蠖食黄则身
黄,食苍则 其身苍”的事例委婉劝说景公,希望景公能明辨是非。据此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⑴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

⑵③;这句话的意 思是“因此把晏子召来并在景公面前计算烛邹的罪状”;②;这句话的
意思是“我听说,君主喜欢什么颜 色,那么大臣就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⑶①晏子借指责烛邹来劝谏景公,列举烛邹的三条“ 罪状”,其实是希望景公不要因为丢失
鸟而随便杀人,失去人才,导致失去民心。晏子敢于进谏,善于进 谏。

②弦章善谏。他借生活事例委婉劝说景公,如大臣以君主的喜好为自己的喜好,尺蠖吃
什么颜色的食物就变成什么颜色等,希望景公能明辨是非。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 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文言语句的意思的理解,
根据其现代汉语的意思进行断句。

⑵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对文言词语意思的
积累,同时要求考生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 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人物形象描写
的语句的理解。

【参考译文】

齐景公喜欢用带着绳子的箭射鸟,让烛邹管理那些鸟,鸟却飞 走了。齐景公十分生气,
下令想让官吏杀了他。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行,请让我将他的罪行一一列出加 以斥责然
后杀掉他。齐景公说“好。”于是齐景公就召见了烛邹。晏子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因为了
一只鸟的 缘故而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说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是看重鸟
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 三条罪行。罪状列完了,请杀了他。”齐景公说:“不用处死了,
我现在明白你的指教了。”

晏子死了有十七年,齐景公请诸大夫饮酒。景公射箭脱靶,堂上的百官叫好如出于一人
之口。景公变了脸色叹息,丢掉了弓箭。

弦章进来。景公说:“弦章!自从我失去晏 子,已经有十七年了,没有听到过我不对的地
方。今天射箭偏离了靶子,但是还是一致叫好。”弦章回答 说:“这是各位臣子没有才能


啊:(他们的)智慧不足以知道你的不对,(他们的)勇气 不足以触犯你的威严。但是有一点,我
听说国君喜好的(颜色),那么臣子就会穿那颜色的服装;国君喜 欢吃什么,那么臣子就会吃
什么。'正如尺蠖吃黄色的植物身子会是黄色,吃青色的植物身子会是青色, 国君您可能还
有食小人谄言的嗜好吧! ”景公说:“好!今天的对话,弦章是国君,我是臣子。”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长生猪

胡御史牧亭言 :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叟辄瞋目狂吼,奔突欲噬,见他人则否。邻叟初
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既而憬 然省曰:“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乃以
善价赎得,送佛寺为长生猪。后再见之弭

耳昵就非复曩

态矣。

【注】①弭mǐ:耷拉。②曩nǎng:从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其里有人畜一猪________

②既而憬然省曰________

③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________

④乃以善价赎得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的意思。

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

(4)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养;醒悟;大概;于是

(2)后 再 见 之 弭 耳 昵 就 非 复 曩 态 矣

(3)起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它的肉。

(4)要懂得善待别人,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宽容。

【解析】【分析】(1) 根据平时积累及语境理解词语意思,注意“省”这里是醒悟的意思;
“殆”这里是大概的意思。

(2)根据句意及语法进行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此,这头猪见到老翁时,就耷拉着
双耳 靠近他,不像往日那凶恶的样子了。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 后 再 见 之 弭
耳 昵 就 非 复 曩 态 矣 。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 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叟翁;甚:很;啖:吃:而:连词,表顺接 。故此句可以翻
译为: 起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它的肉。

(4)结合故事内容分析,故事中的老翁开始因为这头猪见了自己便瞪着眼睛发怒猛奔过
去咬自己就想着 要把他杀吃掉,后来最终只是把它送到寺庙里作为长生猪供养,而猪对老
翁的态度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由此启示我们要懂得善待别人,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宽
容。

故答案为:⑴养;醒悟;大概;于是

⑵ 后 再 见 之 弭 耳 昵 就 非 复 曩 态 矣

⑶ 起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它的肉。


⑷ 要懂得善待别人,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宽容。

【点评】⑴此题 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
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 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
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 累。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其翻译 成
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

⑶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 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
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 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
漏翻关键词语。

⑷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启 示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文言文、多练文言文,
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做题时,要 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在理解文章内
容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谈 自己获得的启示。

【附参考译文】

据胡御史牧亭说,他老家有一 个人养了一头猪,见了邻居家的老翁便瞪着眼睛发怒猛奔
过去咬他,见到了别人却没有这种情况。最初, 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
掉。不久醒悟道:“这大概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前世冤仇吧?这世 上并没有不可解的冤仇
啊。”于是用高价买下这头猪,并把它送到佛寺里作为“长生猪”养起来。从此, 这头猪见到
老翁时,就耷拉着双耳靠近他,不像往日那凶恶的样子了。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 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
之,令不可去。顾无 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

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 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
负之以归。

【注】①吹豕之法:猪被杀后,屠户在猪脚下割开皮吹气,便于去其皮毛。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弛担持刀________

②一狼洞其中________


③顾无计可以死之________

④股直不能屈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遂自之以归。

(3)【乙 】段中有一句话与【甲】文中开头写屠夫处境的句子相对应,这句话是
________。

(4)两段选文都表现了屠夫怎样的特点?

【答案】 (1)解除,卸下;打洞;顾念,考虑;大腿

(2)①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 狗似的蹲坐在前面。②于是(屠夫)背着
它回家了。

(3)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4)先怯懦,后机智勇敢。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弛”这里是解
除,放下的意 思,“洞”这里属于此类活用,名词活用于动词,打洞。“顾”这里是顾虑、考
虑的意思。“股”属于古 今异义词,这里是大腿的意思。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 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
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径:径直;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故此句可以翻译
为: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②遂:于是,就。负 :
背;以:连词。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于是(屠夫)背着它回家了。

(3)根据【甲】文中“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的句子,
可知这句话应为: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4)结合两文内容分析,最开始【甲】文中的屠户的做法是投以骨,【乙】文中屠户的
做法是奔入伏焉 ,【甲】文中屠户最后抓住时机勇敢地杀死了两只狼,【乙】文中的屠户
捉住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 之。据此可知两文中屠户的特点是: 先怯懦,后机智勇
敢。

故答案为:⑴解除,卸下;打洞;顾念,考虑;大腿

⑵ ①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②于是(屠夫)背着它
回家了。

⑶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⑷ 先怯懦,后机智勇敢。

【点评 】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
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 、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
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 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 对译,不丢
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 文中筛选出合适的
句子即可。


⑷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本题考查 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
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 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据此再
概括答题。

【附参考译文】

【乙】一个屠夫傍晚走路,被狼追赶。道路旁有农夫夜耕时留下的临时草棚,(屠夫)
跑进去趴在里面。 狼从草苫中伸进一只爪子。屠夫急忙捉住狼爪,让它不能离开。(屠
夫)考虑着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 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于是(用它)割破(狼)
爪子下面的皮,用杀猪时吹气的方法往里吹气。(屠 夫)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
动了,才用绳子捆起来。(屠夫)出去一看,狼膨胀得像牛一样,大 腿挺直不能弯曲,嘴
巴张开不能舍上。于是(屠夫)背着它回家了。


5.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夫君 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 ,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 , 弃疑滞

。,使庶几之志

, 揭然

有所存,恻然

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

, 广咨问,除嫌吝

虽有淹留

, 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

于凡庸,不免于 下流

矣!

(诸葛亮《诫外甥书》)

【注】①疑滞:犹 豫不定。②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③揭然:显明的样
子。④恻然:恳切的样子。⑤细碎: 琐碎的杂念。⑥嫌吝:怨恨耻辱。⑦淹留:德才不
显于世。⑧济:成功。⑨窜伏:逃避,藏匿。⑩下流: 地位低微。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淫慢则不能励精(懈怠) B. 意与日去(消失)

C. 险躁则不能治性(危险) D. 广咨问(广泛)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使庶几之志

A. 夫君子之行 B. 下车引之 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 学而时习


(3)下列对两篇文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 要求,
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C. ”徒碌碌滞于俗”的原因是没有远大志向,同时也没有珍惜时间。

D. “学须静也”的“学 ”已经不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


不只是单纯的宁 静,而含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4)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②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

【答案】 (1)C

(2)A

(3)C

(4 )①最终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②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
的理想,追慕先贤, 戒绝情欲。

【解析】【分析】(1) ABD解释正确。C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
而言。故“险”理解不正确。

(2)“使庶几之志”的大意 是:使几乎接近先贤的志向,故“之”这里是结构助词“的”的意
思。A结构助词,的。B代词,代指陈 元方。C代词,代指知识。D代词,代指学过的知
识。

(3)ABD分析正确。C由“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可以看出“ 徒碌碌滞于
俗”的 原因是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即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而不是没有远大
志向,同时也没有珍 惜时间。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 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
容人韶华逝去。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故此句可以
翻译为:最终 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② 夫:段首或句首发
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志存高远: 树立远大的志向。慕:追慕。绝:戒
绝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戒绝情欲。

故答案为:⑴C;⑵A;⑶C;

⑷ ①最终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 有任何贡献。②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
理想,追慕先贤,戒绝情欲。

【点评】⑴本题 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
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 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
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 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⑵本题考查对文言词“之”的积累。“之”在文言文里是 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既作实词用,
也做虚词用。它的用法和意义有:A代词;B助词,的;C动词,往 ,到......去;D作宾语
前置的标志,不译;E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F调整音节,无实义; G用在主谓结构
中,表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H代词,这,此。复习时一定要加强记忆,答题时要
结合语境判断其用法和意义。

⑶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 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
章的内容与主旨,分析出其深层内涵。

⑷本题 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
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 ,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附参考译文】


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情欲,抛弃犹豫不定,使几乎接 近先贤
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显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内心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丢弃琐碎的杂
念,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去除怨恨耻辱,这样即使德才不显于世,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
好志趣,又何必 担心不会成功。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那就会碌碌无为
地沉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 欲束缚,势必永远沦入平常庸俗之列,免不了成为地位低
微之辈。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沧州刘士玉孝廉,有书室为狐所 据。白昼与人对语,掷瓦石击人,但不睹其形耳。知州

平原董思任,良吏也,闻其事,辄自往 驱之。方入书室,忽檐际朗言曰:“公为官颇爱
民,亦不取钱,故我不敢击公。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取钱 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公休
矣,毋多言取困

。”董狼狈而归,咄咄不怡者数日。 刘一仆妇甚粗蠢,独不畏狐。狐亦不
击之。或对语问其故,狐曰:“彼虽下役,乃真孝妇也。鬼神见之犹 敛避,况我曹乎?”刘
乃令仆妇居此室。狐是日即去。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注】①知州:官职名称。②取困:自取尴尬。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有书室为狐所据________

②然公爱民________

③辄自往驱之________

④公休矣________

(2)用“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然 公 爱 民 乃 图 好 名 不 取 钱 乃 畏 后 患 耳 故 我 亦 不 避 公。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乎?

(4)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述刘士玉“令仆妇居此室”的原因。

【答案】 (1)被;然而;就;停止

(2)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贪钱乃畏后患故我亦不避公。

(3)鬼神见了你都要回避,何况我呢?

(4)因为刘士玉想让狐离开自己的书房, 而狐遇到真正孝顺的妇人会躲避,所以为了赶走
狐狸就让妇人住书房。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为”是“被”;“休”是古今异义词,“停止”的意思。

(2)语句“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的意思是:但你爱民是为
了 图一个好名声,不贪图钱财是怕以后被追究罪责,所以我也不回避你。故正确的句读
是:然公爱民乃图好 名不贪钱乃畏后患故我亦不避公。

(3)在此题中,要注意“犹(还)、敛避(收敛躲避) 、况(何况)”的意思,必须翻译
出来。(4)依据“彼虽下役,乃真孝妇也。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 乎?”这一语句可知:
刘士玉想让狐离开自己的书房,而狐遇到真正孝顺的妇人才会躲避,所以为了赶走 狐狸就
让妇人住书房。


故答案为:⑴① 被 ;② 然而 ;③ 就 ;④ 停止 。

⑵ 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贪钱乃畏后患故我亦不避公。

⑶ 鬼神见了你都要回避,何况我呢?

⑷ 因为刘士玉想让狐离开自己的书房, 而狐遇到真正孝顺的妇人会躲避,所以为了赶走狐
狸就让妇人住书房。

【点评】⑴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
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
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
原则,大致有以 下几种情况:按词语断,主谓之间断句;语词后停顿;句首表连接的词后
停顿;介词前停顿。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
关键 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
晰。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
基础 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沧州孝廉刘士玉,有间书房被狐精所占据,狐狸白天和人作 答对话,还向人投掷瓦
石,但却看不到他的形貌。时任沧州知州的平原人董思任,是个优秀的官吏,听说 这件事
之后亲自前往驱赶作怪的狐狸。刚刚开始口若悬河的大谈特谈人妖不属同类应该互相回避
的道理,就听见房檐间朗声说道:”你作官很爱民,也不贪取钱财,所以我不敢用瓦石砸
你。但你爱民是 为了图一个好名声,不贪图钱财是怕以后被追究罪责,所以我也不回避
你。董大人你差不多就可以了,再 不要多言自取尴尬了。”董思任听后狼狈而归,好几天都
闷闷不乐。刘士玉的一个女仆很是粗拙愚蠢,但 偏偏她不怕狐狸,狐狸也不用石头投掷攻
击她。有次对话的时候,有人因为这事向狐狸询问其中的缘由。 狐狸说:“她虽然是个卑下
的奴仆,但却是个真正的孝妇。鬼神见了都要回避,何况我这样的狐怪呢?” 刘士玉就命令
这个女仆住在这间屋子里,狐怪当天就离去了。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 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
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 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
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寓言四则》)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

其仆市

履于肆

, 仆私其直

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 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
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 人踵

楚人之门,而悔谢曰:
“吾不能知子而缪

以疑子吾之罪也。 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

【注】①使:命令,派。②市:买。③肆:店铺。④直:同“值”,价值。⑤踵:到,
走到。⑥缪:同“谬”,错误,荒谬。

(1)选出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适:恰逢

B. 他日,友人来过 过:拜访

C. 逾年而事暴 暴:暴露

D. 而悔谢曰 谢:感谢

(2)用“”给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吾 不 能 知 子 而 缪 以 疑 子 吾 之 罪 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②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4)《穿井得一人》《疑人窃履》,可以给读者哪些启示?请写出相同点及不同点。

【答案】 (1)D

(2)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

( 3)①像这样听信传闻,还不如不听(还不如什么也没听到)。②我本来就怀疑是你
(偷了我的鞋),( 现在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4)相同点:所闻和所见,不一定都是真实的,不应轻信。

不同点:《穿井得一人》:从“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
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至于以讹传讹。(从“丁
氏” 的角度来讲,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
的误会和歧义。从 “宋君”的角度来讲,无论什么事情,亲自论证才可以下结论,以免造成
更大的误会。)《疑人窃履》: 从“友人”的角度,生活中往往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
但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 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从“仆”的
角度,做人应当正直诚信,不贪不偷,做了鸡鸣狗盗之事, 总有真相大白之时。)

【解析】【分析】(1)D项,谢:道歉。故选D。(2)本题考查文 言文断句。句意:是
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本句利用对句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 即
可。(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①闻,即听到。引申为知道。句意:像这样听
信传 闻,还不如不听(还不如什么也没听到)。②固:本来;窃:偷;履:鞋。句意:我
本来就怀疑是你(偷 了我的鞋),(现在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⑷《穿井得一人》中“求闻之若此,不若无 闻也”。可从以讹传讹的角度、从对待传言要考
察清楚再传播的角度作答。《疑人窃履》可以直接摘取对 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
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这个故事中的 友人看见朋友穿
了自己丢的鞋子很生气,当知道自己错怪了朋友以后,马上向朋友承认错误。综合答题即
可。

故答案为:⑴D;⑵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

⑶① 像这样听信传闻,还不如不听(还不如什么也没听到)。②我本来就怀疑是你(偷
了我的鞋),(现在看 )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⑷相同点:所闻和所见,不一定都是真实的,不应轻信。

不同点:《穿井得一人》:从“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
要 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至于以讹传讹。(从“丁
氏”的角度来讲 ,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
的误会和歧义。从“宋君”的 角度来讲,无论什么事情,亲自论证才可以下结论,以免造成
更大的误会。)《疑人窃履》:从“友人” 的角度,生活中往往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
但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 这也是难能可贵的。(从“仆”的
角度,做人应当正直诚信,不贪不偷,做了鸡鸣狗盗之事,总有真相大 白之时。)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实词的解释 ,是学
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
的理解。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 破句为
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按词语断,主谓之间断句;语词后停顿;句首表连接的词后
停顿;介词前停顿。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句子翻译也是 文言文阅读的一个
常考题型,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 翻
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⑷本题考查文章的启示。答题时应注意, 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充分把握内
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 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
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



【附参考译文】

(一)宋国有一户姓丁 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而出门到远处打水洗涤,经常派一个人在
外面。等到丁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告诉别 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
件事,并传给其他人,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人都在议论这件事,使这件事
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 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
外面打水,节约了一个劳动力,等于得到一个人。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 到的消息
如此,不如不知道。

(二)从前有个借宿在朋友家里的楚国人,他 的仆人偷了他的朋友的鞋子回来,楚国人
不知道。恰好他让仆人到集市上去买鞋,仆人私藏了买鞋的钱把 偷来的鞋子交给他,楚国
人也不知道。有一天,他的朋友来拜访他,看见自己的鞋子穿在楚国人的脚上, 很惊讶地
说:“我本来就怀疑是你(偷了我的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于是和他断绝了关系。过了几年有关这个仆人的事情暴露,他的朋友来到这个人的家里,向他道歉说:“是我不够
了解你, 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请让我们和好如初吧。”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 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 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 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

(节选自《世说新语》)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
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 答
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 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
是宗族奇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节选自《世说新语》)

①太丘舍去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

③下车引之________

④尝与诸小儿游________

⑤取之信然________

⑥大人问其故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诸儿竞走取之(代“李子”) B. 取之信然(代“李树”)

C. 人问之(代“王戎”) D. 由是宗族奇之(代“孔融”)

(3)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B.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C.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D.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5)元方和杨氏子性格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离开;舍弃;拉;曾经;确实,的确;原因

(2)B

(3)C

(4)①您与我父亲相约在中午,到了中午还没来,就是您没有信用;对着 别人的儿子骂
他的父亲,就是您没有礼貌。②生长在路边的李树却多果子,那么这些李子肯定是苦的。< br>
(5)他们都机智聪慧,能言善辩。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指责,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不讲信用且没有礼貌,用言语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杨氏子面对父亲友人的玩笑话反应机敏,立即
将“孔雀” 与“孔家的禽鸟”联系在一起回敬了客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 文中实词的意义。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


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
些常见的实词。去:动词,离开;委:动词,舍弃;尝: 时间副词,曾经。

(2)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 上下文的内容来
考虑。平时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
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取之信然:人们摘下李子一尝,果然是这样。之:代指李子,
不是李 树,B项错误。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 基础上再根据
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句子意思是: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 br>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所以断句为:看道边李
树多子折 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 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
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 用法的词
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注意“期、无信、无礼、此必”等字的解释。

(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文言文与现代文的方法 基本上是一
致的。一是结合具体的事件来分析。二是抓住作者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来分析。三是从文章整体内容上分析人物形象。元方和杨氏子性格上的相同之处:机智聪慧,能言善辩。二
人年龄虽小 ,但是机敏聪慧过人,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指责,立即做出反应,不卑不亢地
指出友人不讲信用且没有礼 貌,用言语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杨氏子面对父亲友人的玩笑话
反应机敏,客人把杨梅果戏说成杨家的水果 ,杨氏子立即将“孔雀”与“孔家的禽鸟”联系在
一起回敬了客人,小孩反映迅速并能用孔雀鸟回应,真 是聪明过人。

故答案为:(1)离开;舍弃;拉;曾经;确实,的确;原因。(2)B;(3 )C;(4)①
您与我父亲相约在中午,到了中午还没来,就是您没有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 br>亲,就是您没有礼貌。②生长在路边的李树却多果子,那么这些李子肯定是苦的。(5)
他们都机 智聪慧,能言善辩。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指责,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不讲信用且
没有礼貌,用言语维护了 父亲的尊严;杨氏子面对父亲友人的玩笑话反应机敏,立即将“孔
雀”与“孔家的禽鸟”联系在一起回敬 了客人。

【点评】(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实词的解 释,是
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
理解。古今异义词:去、委、尝,不要用现代汉语意义解释。

(2)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
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
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B项指代李子果实,不是李子树 。

(3)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答题时应注意,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
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
称、固 定句式等。(主谓结构,省略主语,大家)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主谓结构)诸儿
竞走取之(转折)唯戎 不动。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 字字
落实”的原则,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君:您;家君:父亲:期:相约;


此必苦李:那么这些李子肯定是苦的。

(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答题时应注意。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
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 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
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相同点:机智聪慧,能言善辩,再 结合内容分析作答。

【附参考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 ,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
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 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
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 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
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王戎七 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
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
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 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

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同吃梨,孔融只挑了个小的梨,大人问他原因,孔融说:“儿子
年纪小,应当拿 小的梨。”因此,整个宗族的人都认为孔融不同寻常。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

滑净,因书之,真草
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
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

见一老姥
④< br> , 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
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
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
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 所重

, 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书、草书。③
蕺(jí )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④老姥(mǔ):老年妇女。⑤王右军:指王羲之。
⑥重:看重,推崇。< br>
(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王羲之尝诣门生家________

②羲之书其扇________

③姥初有愠色________

④姥如其言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

【答案】 (1)曾经;写;生气,恼怒;按照

(2)(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

(3)王羲之 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
上题字后,“姥如其言” ,因此“人竞买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 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
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 注意联系上


下文理解词义。

尝:副词,曾经;书:动词,写;愠:动词,生气,恼怒;如:动词,按照。

(2)本题考 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
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 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
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关 键词:但、书、以、求、邪。句意是:(你)只
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 br>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文段讲述小故事,主要反映王羲之书法技艺高超,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根据“门生惊懊者累日”“人竞买之”来概括为:王羲之写在棐几
上的字 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姥如其
言”,因此“人竞买 之”。

故答案为:(1)①曾经;②写;③生气,恼怒;④按照。

(2)(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

(3)王羲之写在棐 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
子上题字后,“姥如其言”,因此 “人竞买之”。

【点评】(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 实词的解释,
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 br>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古今异义词
两个,书 :动词,写;如:动词,按照。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 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
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 都必须字字落实,
对号入座。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 ,
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除了
要注 意“但、书、以”等重点词语,有时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的
流畅性。但:只要 。言:说;求:卖;邪:语气助词不译。

(3)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要点。文言文阅读与现代 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
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 。做此类题,一要通晓
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 br>
【附参考译文】

一次他去门生家,看见棐木做的几案非 常光滑洁净,便在上面书写起来,楷书、草书
各写一半。后来这些书迹被门生的父亲误刮去,这个门生惊 怒懊丧了好几天。又有一次王
羲之在蕺山碰见一位老妇,手持六角形竹扇在叫卖。他在竹扇上书写,每把 扇子上写五个
字。老妇起初脸上露出不高兴的神色,王羲之就对她说:“你只要说字是王右军写的,就能
卖一百铜钱啊。”老妇按照他的话去做,人们竞相购买。后来,老妇又拿了一些竹扇来,王
羲之 只是微笑而不肯再书写了。王羲之的书法受到世人的看重,就像以上的例子。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咏雪

谢太傅 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曰:“撒盐空中差 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寒雪日内集________

②俄而雪骤________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2)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头第一句话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内
容。

B. “公大笑乐”中的笑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的意味。

C. “柳絮”一喻写出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有深刻的意蕴。

D. 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

【答案】 (1)聚集;急;相比

(2)①(谢太傅)兄长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飘起来。 ”②谢太傅高兴地
说:“白雪纷纷扬扬的样子像什么?”

(3)B

【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集:聚集。②句意
为:不 久,雪下得急了。骤:急。③句意为: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

(2)①句 中重点词语有:未若:倒不如。因:凭借。②句中重点词语有:俄而,不久。
骤,急。

(3)B项,公的大笑是善意的,不是“讽刺”,此处展现的是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故选
B。

故答案为:⑴ 聚集;急 ;相比

⑵ ①(谢太傅)兄长的女儿说:“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飘起来。”②谢太傅高兴地说:
“白雪纷纷扬扬的样子像什么?”

⑶B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 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 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 正确
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 懂文章,了解文章
的内容,对选项要逐项审读,在文中具体落实,进行比照。

【附参考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
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 撒盐差不多可以


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 起来。她就是谢安大
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 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 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
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 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
恬若不知。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听已 , 辄默记待君久不至,已去 B. 冕因去未若柳絮因风起

C. 冕因去太丘舍去 D. 窃入学舍鼠窃狗盗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暮 归 忘 其 牛 父 怒 挞 之 已 而 复 如 初

(3)王冕后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从文中可以看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 (1)C

(2)暮 归 忘 其 牛 父 怒 挞 之 已 而 复 如 初

(3)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不畏艰难,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
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解析】【分析】(1)A项, 已:停止已经;B项,因:于是,就乘,趁;C项,去:
都解释为:离开;D项,窃:偷偷地偷盗;故选 C。

(2)联系上下文语境,这句话的意思是:傍晚回家,忘记了自己放牧的牛了,(王冕
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打过以后,王冕又像当初一样了。据此可断句为:暮归忘
其牛父 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3)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王冕从小因读书忘记了放牛的事,可 见他读书专心致
志,当王冕住在寺庙里读书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孜孜不倦,到了痴迷的程度,学习刻< br>苦。他有着坚定的志向,刻苦学习的精神。

故答案为:⑴C

⑵ 暮 归 忘 其 牛 父 怒 挞 之 已 而 复 如 初

⑶ 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 好学不倦,不畏艰难,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
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 积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句意的理解进行断句。

⑶本 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找出关键语句
进行分析理解。
【附参考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候,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 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


众多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 ,忘记了自己放牧的牛了,(王冕
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打过以后,王冕又像当初一样了。(他 的)母亲说:“这孩
子想读书像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去读书)呢?”王冕于是离开家,靠着僧人的寺 庙来居
住。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
灯光诵读书,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
怕;王冕虽是小 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 , 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
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
也。”

(1)解释划线字。

①先自度其足________

②吾忘持度________

③及反________

(2)文中画线部分3处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郑 人 有 欲 买 履 者 先 自 度 其 足 而 置 之 其 坐 至 之 市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 (1)量(长短);尺寸,尺码;通“返”,返回

(2)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

(3)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 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
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解析】【分析】(1) “先自度其足”大意是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故“度”的意思是量 ;
“吾忘持度”大意是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故“度”意思是尺寸,尺码;“及反”大意是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故“反”的意思是通“返”,返回。

(2)这句话的大意是有一个想 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
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到了集市。故停顿应该这 样划: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
之其坐至之市。

(3)文章的道理蕴含在故 事情节当中,先把故事情节概括出来,再梳理出启示道理。这
则故事主要讲一个郑国人想要买鞋,但因为 办事太死板,不知道变通,最终没有买到合适
的鞋。因此,故事的道理也就明显了。

故答案为:⑴ 量(长短) ;尺寸,尺码 ;通“返”,返回

⑵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

⑶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 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
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
时对文言词语的积 累,结合具体的句意,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理解词义。注意文言词语的
一些特殊用法:如一词多义、词类 活用、古今异义和通假字。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 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在理解句意
的基础上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 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
想,考生要注意对文章故事情节的理 解,从中概括主题。

【附参考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 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
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 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
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 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 好的尺码,也不相
信自己的脚。”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 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②去后乃至________

③相委而去________

④下车引之________

(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 (1)约定;才;舍弃;拉,牵拉

(2)“君”表示对对方的尊称,您。“尊君”是对别人父 亲的尊称。“家君”是谦称,对人谦称
自己的父亲。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解析】【分析】(1)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为“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期”意思是
“约定”。“去后乃至”翻译为“离开后朋友才到”,“乃”意思是“才”。“相委而去”翻译为“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委”意思是“舍弃”。“下车引之”翻译为“下车去拉元方”,“引”意思是“拉,牵拉”。

(2) “君”表示对对方的尊称,可以翻译为“您”,“尊君”表示对对方父 亲的尊称,“家君”属
于谦辞,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这些都是需要识记积累的。

(3)文中元方适时适当地指出了父亲友人的错误“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无礼”,有理 有据,于是让父亲的友人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变得非常惭愧。据此理解作
答。

故答案为:⑴约定;才;舍弃;拉,牵拉;

⑵“君”表示对对方的尊称,您。“尊君”是对 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谦称,对人谦称自


己的父亲;

⑶“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文化常识,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依靠平时积累;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
确把 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

陈太 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
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 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
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 ,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
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 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
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 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
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1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
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 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
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 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
因益信。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长而益精香远益清 B. 木兰乃易男装 移风易俗

C. 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愿驰千里足 D. 数建奇功 棹数小舟

(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3)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是哪一句话?

【答案】 (1)D

(2)值可汗点兵 其父名在军书 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3)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解析】【分析】(1)A.长而益精香 远益清(益:都是“更加”的意思);B.木兰乃易男装
移风易俗(易:都是“改变,变换”的意思);C.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愿驰千里足(驰:
都是“驱赶车马奔跑”的意思);D.数建奇功 棹数小舟(数:副词,多次数量词,几
条)。故答案为D。

(2)语句“值可汗点 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的意思
是:时值可汗点兵,她的父亲也在名册 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名单)
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故正确的句读是: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
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3)文章在 叙写了木兰替父从征的故事后,用“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发表
了作者的见解和看法。故文 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故答案为:⑴ D

⑵ 值可汗点兵 其父名在军书 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⑶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⑵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 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
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 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
气词之后要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 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
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 句中省略的
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
等应做停顿。

⑶本题考查文章观点的提炼,观点要么在开头,要么在结尾,本文观点在结 尾表示议论总
结的句子中。

【参考译文】

木兰是古 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射箭,长大后技术更加精湛。时值可
汗点兵,她的父亲也在名册 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名单)中,她的父亲
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 给马在集市配好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
上,翻越黑山,与敌作战驰骋沙场十二年之久,多次建立奇 功。哈!男子可做之事女子未
必不能做,我看到木兰从军的故事后便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1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
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 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 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
成。

D. 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答案】 (1)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


(2)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C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过”是“经过”;“刮”这里是“擦拭”的意思。

(2)本题①句中的“辞(推托,托辞)、以(用)”两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但
(只) 、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耳(罢了)”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叙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不是正面描写。故答案
为C。

故答案为:⑴① 经过 ;② 擦拭 ;③ 对朋友辈的敬称

⑵ 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⑶ C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 文言词语的特殊
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br>
⑵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
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 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
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 应当粗
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
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
论议国家大事 ,(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
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 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
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 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练习

改革开放三十年-安装打印机


同事-把时间当作朋友


钢轨探伤-流感的预防


退票规定-程维高的后台


另一半-女性服装


网络开店-性价比车


珠穆朗玛峰海拔-眼下皱纹怎么消除


松佐-搞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