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爱漫画-为什么qq登陆超时
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
“数与代数”
对这一教案进行再认识
单位:迁安市扣庄乡寺前小学 教师:何海波
联系方式:qahehaibo@126.c
om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能在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寻找数字中的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彩旗每组30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1、师: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要和我们一
起继
续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2、出示课件(动态显示;机器人画面录音:
小朋友,你们好,
我是机器人聪聪,很高兴和大家做朋友。为了表示我的诚意,我给大
家唱首歌
)。师:不过呀,聪聪希望小朋友们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拍
拍手。
3、课件动态显示:机器人唱《冬瓜和南瓜的歌曲》,学生按节
奏拍手。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师:小朋友们表现得可真棒,聪聪呀高兴极
了,他想邀请我们一
起到他家里去玩玩,高兴吗?
1、出示课件(汽鸣声,画面转入公路,公路两旁插着彩旗和花
朵)
问:你能说说这些彩旗和花朵的排列规律吗?
小组讨论,然后汇报结果。
2、课件动态显示(汽车刹车声,画面上出现车身挡住了彩旗)
问题1:你知道被挡住的彩旗有几面,各是什么颜色的吗?请小
组讨论后再回答。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回答,并说出理由)
课件显示:(开车,车身到另一位置)
问题2:现在挡住的彩旗又有几面,各是什么颜色的呢?
(学生回答后,出示被挡住的彩旗闪动)
3、师:我们继续上路吧。(出示课件:聪
聪的家—房子、树、
花、路面等都由各种图形拼成的)
哇!聪聪的家到了,漂亮吗?
请仔细观察,然后把你所看到的,
想到的告诉给你的同桌。
(学生从画面上找树、花朵、路面的排列规律)
学生回答完后,师:我们一起进屋看看吧。
4、出示课件:气球图
师:聪聪为了欢迎我们还准备了这么多的好看的气球,你能给未
编号的气球编上号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
5、出示课件:三角形图:
师:你能根据你所观察到的规律,填出未填的数吗?
学生小组讨论,找出规律,再填数。
学生找出了好几种方法,师小结:
①左下角的数字,每次增加1。
②右下角的数字,每次增加1。
③上面的数字每次增加2。
④发现右下角每次加4刚好等于左下角的数字,即:
3+4=7
4+4=8 5+4=9 6+4=10……
6、出示课件:
古代数学家杨辉的九宫算图:
师:我国古代有位数学家叫杨辉,他把1-9
这九个数字分别排在九格框中,形成了
一个有趣的排列,你能找
出它的规律,把空格补上吗,注意每个数字只准用一次。
(小组讨论,尝试填空)
师:根据回答,讲解,并根据讲解有意闪动多媒体课件,突
出横
排、竖排、斜排的三个数相加都是15。
三、自主发展,运用规律
师:过几天,聪
聪想到我们学校来参观,为了表示我们的诚意,
你打算怎样来欢迎他呢?
(学生讨论,提出方案。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案,选择在学校门口
插彩旗的方案。)
师:请小组先讨论一下,你们组准备怎插?
(学生回答,师及时指点,小结:不但要
从颜色的搭配上形成规
律,还要从形状上去考虑)
学生商量好后,开始动手插彩旗,等学生完成作品后。
师组织学生互相参观他们的作品,并选几个插得好的组来介绍他
们是怎样插的。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和聪聪一起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我们会在音乐中、图
形中、数字中找规律了,而且还会自己创造规律,真是棒极了。
教学设想:(旁注)
《找规律》是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个内容。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
“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本
单元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
际,使学生经历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抽
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活生生的,数学就在
自己
身边,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
我设计的《找规律》一课,它是学生在掌握了找图形规律和数字
规律后,本人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
要求自己设计的一节单元复习
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
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
身边,对数学产生
亲切感。我以学生喜欢的“机器人”为主线展开教
学,通过机器人唱歌—学生被邀请去“机器”人家里玩
—一路上的所
见所闻—闯数字宫等活动(即在音乐中,图片中,数学中找规律的游
戏活动),使
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
达到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之间
相互合作的意识,
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和能力,具体作法是:
一、让学生在情境趣味中学习—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课一开始我将音乐律动引入数学
课堂,“机器人”聪聪唱歌,同
学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拍手,自然而然地体会到音乐中有规律,让学生体会到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二、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我这里主要分了两个层次进行
教学,第一层次是设计机器人聪
聪邀请小朋友们去他家玩的故事情节。一路上,看到的彩旗,花朵、房子都隐含着大量的规律,这样,从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引出数学问题,
不但使孩子们感到生活中处处
有数学,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
且使孩子们在学习时感到爽心悦目,极大地引发出孩子们学习数学
的
情感和兴趣。
第二层次是到了聪聪后所要解决数学问题:①给气球编号,这需要对这组题中的数字规律有完整的认识,全面考虑后,才能完成。既
提高了找规律的能力,又
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
②找规律填数,作为教师不能就知识教知识,因此在
这里我有意
识地让学生根据所找规律接着填,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会发现出很多
的规律。可能出
现
a、下面两个数字刚好组成上面的数字。
b、左下角的数字,每次增加1。
c、右下角的数字每次增加1。
d、上面的数字每次增加2。
e、发现3+4=7 4+4=8
5+4=9 6+4=10……
这样将数学知识灵活化,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提
高了他们的数学素养。
③渗透简单的数学思想、
九宫算。虽然一年级学生还无法理解九
宫算的算理,我引入的目的是为了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
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三、让学生在质疑实践中学习—自主发展、创造规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与学
是师生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
过程。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
验成功的快乐。
最后设计的为学校插彩旗活动,目的是将有趣的生活情景与数学
知识,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
我的平台,让学生有表现自我的
机会。
评
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突出了以
下几个特点:
1、将童趣引入课堂,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故
事中的情节,很容易引起学生
的注意,对它产生兴趣。新课开始,设计了聪聪请小朋友们去他家玩
的故事情节,一路上看到的彩旗、花朵、房子都隐含着大量的规律,
从有趣的生活情境中引出数学问题
,不但使孩子们真正体会“生活即
数学,数学即生活”,而且使孩子们在学习时感到爽心悦目,激发了<
br>学生学习的兴趣。
2、改变教材观,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
教材是知
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
理教材内容,体现课改的意识。本节课突出体现了
这一特点,教师能
结合实际,把复习内容设计为一定故事情节的动画课件,整堂课始终
以一线贯
穿展开教学。通过机器人聪聪唱歌—邀请孩子们去机器人家
玩—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闯数字宫等活动达到
巩固本单元知识的目
的,学生始终是在玩中感受数学,在玩中体会规律,在玩中学习新知。
3、努力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展示自我的平台
最后设计的一项互动活动,即为学校
插彩旗的活动。教师能努力
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
探索的全过程,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讨彩旗的插法,从形状的定格
到颜色的搭配(有规
律地出现)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思维能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拓展。
总
之,本节复习课通过有趣的参观活动,使学生乐学、爱学。通
过大量的生活中所见的事例,获得大量的感
性材料,使学生在玩中学、
乐中悟,并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认识钟表”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自我反思,回忆知识
(师出示情境图,图中一个孩子问:“妈妈,我想看动画片,到6点了吗?”)
师:图中的小妹妹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图中的小妹妹想看动画片,但不知道几点了。
师:你会怎么告诉她呢?
生:我会说,你自己看吧。
生:我会告诉她,到6点了。
师:你学会了有关钟表的哪些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钟表的知识,学生看书独立思考,用钟表进行演示,再互相说一说,
拨一拨。)
生:我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生: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生演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是4时)
生:分针指向6时,时针指向7和8中间,表示7时半。(生演示)
师:你认为你拨的准确吗?
(学生对自己的拨珠过程进行反思,这样不仅关注了拨珠的结果,而且关注了拨珠的过程。)
师: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教师予以提醒)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整时和半时,激
活了学生头脑里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自己分类,梳理知识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拨出来的时间写在黑板上。
(板书:11:00 3时 5:30
9:00 6时半 1:30 4:30)
师:你能把这些时间进行分类吗?
生:我分两类,一类是表示几时,一类是表示几时三十分。
生:我按时间的表示方法进行分类,也分两类。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用
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时间,用自己的喜欢的方
法进行分类,学生是复习的主人。]
(三)贴近生活,应用知识
(教师出示情境图,图中一人手中拿着一张车票,票上写着:从松
原到扶余8:00开车,此时钟
表时刻是7:30。)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车票知道的,从松原到扶余的开车时间是8时。
生:我看时钟知道了当时的时间是7时30分。
[以“生活“为依托,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
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构建了鲜活的
数学课堂。]
(四)自主探索,延伸知识
教师出示三个钟面图,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正好是8时,第二个钟
面上的时刻是不到8时,
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是8时刚过一点。
师:看下面三个钟面,哪个钟面上的时刻指的是从松原到扶余的开车时间?(学生指出第一
个钟面)
师:观察这三个钟面上的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留给了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师:把你的发现悄悄地告诉同桌。(学生互相交流)
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汇报,分享发现的快乐。)
生:三个钟面的时针都指着8,
第一个钟面的分针正好指着12,第二个钟面的分针指在11
和12的中间,第三个钟面的分针指在12
和1的中间。
生:不对,第一个钟面的时针正好指着8,后两个钟面的时针差不多指着8,不是正好指着8。
(这个孩子会倾听他人的发言,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认真倾听了,听懂了,从而积极响应;二是
耐心倾听
了,当同学发言有错误时,等同学说完了才指出不足。)
师:因为第二个钟面的分针差一点到
12,时针肯定差一点到8,第三个钟面的分针刚过12
一点,时针肯定也刚过8一点。
师:也就是后两个钟面的时针都是大约指着8。
师:每一个钟面的时间是多少呢?(讨论)
生:第一个钟面是8时,第二个钟面是不到8时,第三个钟面是8时刚过一点。
师:像这样,差一点不到8时或8时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8
时。
[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空。在学生充分观察、对比三个钟面的异同点,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加以总
结。在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中领悟到判断大约几时的方法。]
[总之,在本节课中,教师构建了一个“回忆-梳理-应用” 的复习课教学模式。通过回忆激活
了学生头脑里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根据对知识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有关的知识按一
定标
准进行梳理,再应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