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二例

绝世美人儿
777次浏览
2020年12月24日 04: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男孩子名-送给老师的花

2020年12月24日发(作者:袁建新)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w,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该生学习成绩差,性情怪异,很
难与同学相处。
1、 卫生习惯差,手脸总是有污秽;
2、 人际关系恶劣,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总以强者 形象出现,无
缘无故的,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要不就咬人。
3、 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
手回答的习惯。
原因分析: < br>1、该生从小跟爷爷在老家生活,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
爷爷对他言听计从,千方百 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小
时候环境生活的影响)
2、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 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
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 天
王”,令老师极其头疼。(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
由于该生自小过于宠爱、放纵,家长怕他 吃亏,使他在家庭、在同
伴中慢慢变得像个“小皇帝”。别人说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却目中
无人,动不动就打人。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
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 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
的。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 系
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
有效地培养。


综合分析与诊断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1.攻击性行为; 2.人际关
系;3.学习适应性。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
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 ,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
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
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
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 种行为是可行的。强者打人与弱者挨
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
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因此,观念中形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
“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我是强者
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发出 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强者姿态。
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 br>就现状及年龄阶段,还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
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 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
提高,会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
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的注意,这些行为也就形
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 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


即使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 同和接受
的。
3.学习适应性:
现该生学习没有多大的进步,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适 应不良表现。这
除了影响行为与人际协调外,还有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响。
目前, 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
应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 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在
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询问基本情况。
2、向家长反映该生的在校表现,表明想教育好其儿子的心意。
3、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意愿;
5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 ,感觉如何,目的一在
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
导 家长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6、让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让他明白如何与同学相处,
做个受同学欢迎的人。
7、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继续自我监督与控制。
8、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小学心理健康案例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四年级学生,男11岁。


二、家庭情况:
父母都是有工作的上知识分子,有很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要 求要
求特别严,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同时母亲平时又爱唠叨日常生活中的一
切都由母亲替孩子安 排好,甚至每天穿哪件衣服都要听家长的。上了四
年纪后该生认为,他很不自由,干这不行,干哪妈妈还 是不让,他觉得
自己没有活动的空间,看到与自己同岭的孩子可以骑自行车上学,可以
自己去公 园,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他在心里产生了怨气。
三、个性特征:
该生虽很然聪明,学习 成绩好,但是性格很怪,不爱帮助他人,很
贪玩,特别是内心思想活动与正常的孩子不同,有时还表现出 一些过激
的言行。
1.该生穿戴整齐,卫生好,但却很少关心他人。
2.学习成绩 好,但思维总爱走极端,看不到生活中到处都充满关爱。
记得有一次在心哩课上,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平时在家里谁最关心
你,最爱你?他举手回答说;“没有”,我接着说:你的父母不关心你`
不爱你?他却说:“他们对我太严了,我都快要窒息了,我也要自由啊!”
3.有时在班级还拉帮结伙制造一些事端。
四、原因分析:
1、由于父母都是有知 识`有学问的人,当人希望自己记的儿子也象
他们一样出人头地,所以在平时非常溺爱,没有注意自己的 孩子已经长
大了,只丛生体贴是不够的。
2、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也会产生逆反心理,在孩子 的成长过程中,


作为父母要从多方面去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学习习惯,让孩子有一个健康< br>的心态,不然就会与父母产生隔阂隐瞒内心世界。
3、上四年纪后他认为自己长大了,很多事要自己做主说了算,所
以在班级就有一帮小哥们。
4、他还觉得四年级后生活中不单纯是学习,也要交朋友也要学会
自己应该掌握的一些技能。
五、具体措施:
1、我发现了这名学生的心理变化,首先与班主任进行了沟通,班
主 任也有同感,发现了他的思想变化,认为要引起重视。
2、与家长沟通,了解情况指出要改变孩子的教 育方法,对孩子的
所有事情进行包办就是一种溺爱。该大胆放手时就应该相信他,给他锻
炼的机 会,指导他掌握各种技能,对孩子要求过严,更会产生相反的效
果。他有什么事,有什么心理话都不敢和 家长说,有时还可能使孩子撒
谎来欺骗家长。
3、鼓励孩子大胆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事,培养自 立能力和敢于发表
自己的见解,告诉他思考问题要多从正面去想不要总有怨言。
4、要学会 感激,利用各种节假日为姑母做事,让父母意识到自己
长大了,能做事了,这样父母也就会给你一些自由 的空间。
5、改善同学关系,把在小帮派里发挥的作用引导为班级集体作贡
献上来,挖掘学生 的潜能,调动出他的积极性。
六、初步结果: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工作,该生改变了对待家人 的态度,也改变了自


己的心态,特别是在看待事物时他的思维方式改变了,怨言少了,行 为
上有了很大改变,他知道了要学会感激,要学会关心他人,这样才能得
到别人的关爱啊!
(拂晓整理)
2008年6月5日 星期四 7:59
小学心理辅导案例:用“激励法”矫正不良行为习惯
一、辅导对象的基本情况
张 华,男,7岁,一年级的一名学生。5岁时,爸爸、妈妈因犯毒被送
进监狱,现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 、奶奶都是退休工人,工资较少,生活
较为艰苦,加上爷爷、奶奶年纪较大,只能照顾他的生活,无力辅 导他的学
习。家住在井口,离学校较远。
二、问题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因为小小年纪 父母就不在自己身边,因此存在着较强的自卑心理,觉得
自己不如同学,在同学面前自惭形秽。同时,又 存在着较强的求好心理,为
了向同学们证明他很行,他经常招惹同学,抢走同学的东西,防碍同学的正< br>常活动。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在学习上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作业经常不
能按时的完成,作业质 量差,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较少回答老师提出的
问题。
三、辅导对策及详细过程
对策:通过观察、分析以后,我发现张华的问题主要出在自卑心理和行
为习惯上,因为他自卑,所以不 想去学习,不想做作业,上课不听讲,因此
成绩不好,但他又非常的好强,在好的方面他比不过其他同学 ,因此他选择


在差的方面去超过其他同学,在行为习惯上也就表现得差,其实他非常想成
绩好、表现好。所以我采用激励的强化训练方式对他加以矫正,同时,注意
改变他的认知水平, 调动其情感因素,以巩固辅导效果。在整个辅导过程中,
应特别重视培养其自信心、自尊心、责任感和成 就感。
辅导过程:
㈠矫正他的错误想法,消除他的戒备心理
我在张华又一次招惹 同学后,与他谈了一次,告诉了他我对他的想法,
“觉得他非常聪明、有能力学好、做事积极等。”并告 诉了他周围同学对他
的评价,使他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鼓励他以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从
新开始。
㈡帮助他矫正行为习惯上的问题
⒈定矫正目标
⑴不再招惹同学,与同学融洽相处
⑵改正说脏话的习惯
⒉矫正准备
⑴五角星——用吹塑纸制作
⑵强化物——选择张华喜欢的东西作为强化物。换取这些强化物所 需的
五角星是根据张华对强化物的喜欢程度来决定的,有一定的层次性。
⑶交换系统——制定逐步达成矫正目标的子目标,根据其完成情况进行
奖惩,
⒊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第一周)


⑴交代辅导的目的,教师、家长双 方与张华签定协议,此协议是奖励制
实施的保障。
⑵取得同学(班干部)、科任老师的支持,请他们帮助记录张华的表现。
⑶矫正目标的子目标 可依据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初次实施此方案,可
适当降低要求,以使学生有个适应的过程。
⑷在矫正期间,张华每天得到多少五角星,扣除多少五角星,张华和老
师都要记录。
第二阶段(第二、三周)
提高要求,每天招惹同学次数控制在2次以内,说脏话次数控制在1 次
以内,上课基本能专心听讲。
第三阶段(第四、五周)
再次提高要求,全天不招惹同学,不讲脏话,上课能认真听讲。
第四阶段(第六、七周)
巩固前三个阶段的成果,鼓励张华主动帮助同学,进行测验,让他看到
自己的进步。
四、辅导的初步效果
矫正前,张华每天招惹同学在3次以上,甚至出现打架现象。矫正后,< br>张华没有了打架行为,不再故意捉弄同学,还主动帮老师做事,积极参加劳
动,帮同学扫呕吐物, 成绩明显有提高等,表现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
老师们看在眼里,都说张华确实变了;同学们也不再害 怕、讨厌他了,
取而代之的是对他的喜爱。有一次吃午饭,一位同学没带饭盒,张华主动将
自己 的饭盒借给了他:有一次一位同学将买本子的10元钱掉了,正在他焦


急之时,张华将钱 递给了他;还有一次,一位同学生病在教室里吐了,其他
同学有的在埋怨,有的捂着鼻子,只有张华主动 去拿扫把将呕吐物扫走;在
运动会上,张华发挥了他的特长,取得了低段100米第一名,为班级争得荣
誉。
家长告诉我,在双休日里,张华不再到处惹祸,而是安安分分在家做作
业、看电 视、看书。而且还主动帮年迈的爷爷、奶奶做家务。
现在张华已达到了自己的近期目标——当上了一名 小组长,正在朝下一
个目标——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做冲刺。
五、反思与讨论
㈠做学生的心理导师
当发现张华的问题在于自卑心理造成行为习惯差时,我首先想到的是矫< br>正他的不正常的想法,因此我与他进行了一次交谈,从关心、爱护他入手,
帮助他敞开闭锁的心扉 ,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并鼓励他改进自己。
㈡奖励法要与其他教育手段结合
在工作中,我 注意通过表扬和奖励来激发张华的自信与自尊。如:当他
在运动会上表现出顽强拼搏精神时,我就号召同 学向他学习;当他帮同学们
扫呕吐物,主动帮老师做事时,我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
㈢奖励法不能急功尽力
张华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因此,要让他改掉这些坏毛病 ,
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做到的,要一步一步的来,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表
扬他所取得的进步 ,并不时的给他点出错误,提出新的要求。第一周,要求
他能清楚知道我们所签协议的内容;第二、三周 ,要求他能不做错事;第四、


五周,要求他能做一些简单的好事;第六、七周,他能基本 不犯错,而且还
能主动去做好事。如果不按照这个规律进行,将事倍功半。
㈣在实施时要多方配合
在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要与家长和学校其他老师紧密配合,达成共识,
形成合力。如果缺乏一方面的配合,这个工作将难以开展,或者效果不好。

李师师怎么死的-中国历史故事


路由器安装视频-全球电影排行榜


日月潭景色宜人-六年级上册语文试卷


amd四核处理器-二年级英语上册


辽宁兴城菊花岛-关于近视眼


考研报考点-qq装不上


课堂教学技能-延边大学全国排名


协调工作-酷哥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