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覆雨翻云之一刀霸魂-婚礼司仪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 韩舒
课程标准的改革是一种新的课程价值观的反映。新的价值取向体现在
课程目标上即注重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人。在这种形势下,
学科教学正由过分注重“双基”向
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转变,强
调认知、情感、态度的整合,学生的学科学习活动被认为是人格形成
的
过程。学科学习态度的养成,情感的熏陶,认识过程的优化,能力尤其
是心理能力的培养,人
格的健全等其实就是心理教育的内容。因此,学
科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就是要在学科教学中开展心理
教育。然而,
这是一个太过空泛的题目。因此,本文只从中选取一个小小的题目加以
阐述,即如
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学习数学,意味着
掌握一种用现代科学语言构建的数学知识、思
想和方法;掌握一种理性
思维模式和数学技能;获得数学能力,形成数学意识或数学习惯,即数
学观念;养成数学品质,向所有的这一切,都称之为数学素养。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深挖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用于教学。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
、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
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小学数学教材体系
包括两
条主线,其一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其二是数学思想,
是一条暗线。只有
掌握好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理解教
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科学地
,灵活地设计教学
方法。如正、反比例这部分内容集中渗透了函数思想.正比例、反比例
概念中
揭示的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函数关系。这部
分教材从事物的运动、变化的角度研究数
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小学生
能接受的形式和表达方法介绍了初步的函数思想。教师处理这部分教材时,应通过画图、列表等直观方式,画龙点睛地强调量的“变化”,突
出“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
对应关系。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是小学生掌
握数学知识所必须的,而且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授人以
鱼”不
如“授人以渔”.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
1
识使学生受益一时,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让学生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
数学素养的形成与语言是紧密联系
的,正确的数学语言能更准确、清晰
地反映一个人的思维过程,正是展示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 因此
,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想、观点。如
学习23-7退位减法
时,让学生在桌子上摆23跟小棒,然后让学生摆
动小棒,设法得出计算结果,由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
充分调动起来,
他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均得出结果16。他们各自讲自己的思考过程,有
的讲:
先借1捆,10-7=3,再将3和13合起来是16根;有的讲:个
位3不够减7,取一捆与3根合起
来是13根,13-7=6,将一捆加上6
根就是16根;有的讲:„„
学生在亲身感受下,能有条理地讲述计算
方法与过程,发展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时,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出声思考是一条十分有效的训练学生学会
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途径。在操作
中,学生必然会思考;如何摆放、移
动,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如何移动最好„„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
从
而帮助学生是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只要按照操作的过程讲
出自己的想法,从中既
获得了知识的内涵,又较容易地有语言表达了自
己的想法。这样自然结合,学生学得有趣,讲的有劲,取
长补短,共同
提高。
(三)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
翻翻当前的报纸,彩票,股票赫然在目,可是数学课堂对此不屑一顾。
电视上“去掉一个最高分,去
掉一个最低分”,数学课上只字不提。在
此种情况下,“中国学生几乎失去了应用能力”。生活离不开数
学,数
学也离不开生活,当数学和儿童的生活现实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
富有生命的,才
是激发儿童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儿童的思考和
创造的源泉。教育者应积极地创设生活情境,使他
们学会在生活中运用
数学,通过活动去理解有关知识,而不是与实际脱节,被动地接受知识,
只
有源于生活的数学问题,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自然。在无形之中诱
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倾向,使人人
能够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知识。
2
(四)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
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
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
识的
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帮助楼内住户每月计算水
电费;为室内装修户
测量并计算铺地面用多少地板砖,喷涂四壁和屋顶
需要购买多少涂料;植树节时根据种植面积和种苗棵树
,计算行距,株
距„„学生觉得这些问题实在、有趣,身边处处有数学,越学越有劲头,
养成理
论联系实际的好习惯。
数学素养还包括获得数学能力,养成数学品质等。而数学素养的培
养归
根结底要靠每一位数学教师。只有每一位教师都把自己看作是与专家,
学生及其家长、社会
人士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看成拥有现代教
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不仅培养
学生的数学素养
不成问题,培养学生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也不成问题。这样,课改提
出的“一
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也不再会是一句动听的口号。
3